秋兴八首其一 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23_杜甫《秋兴八首(其一)》ppt课件

巫山巫峡气萧森。 解题:《秋兴》何解?
江间波浪兼天涌,
【明确】
“兴”就是《诗经》中“
塞上风云接地阴。 赋比兴”的“兴”,即借
丛菊两开他日泪, 秋天之景抒发内心的情感。
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19
结合注释,翻译全诗
玉露凋伤枫树林, 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 巫山巫峡气萧森。 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6
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 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尤为著名,标志着他 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
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3.陷贼和为官时期(45至48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
独自投奔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后 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 疏营救房琯(guǎn)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8
【知人论世】写作背景: 公元75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妻
儿由陕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节度使严 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766年,严武病 逝,已经55岁的杜甫失去依凭,于是离开成 都,经重庆等地到了夔州(今四川奉节), 《秋兴》就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 共有八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一首。
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 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石壕吏》《潼关 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
无家别》。
7
4.西南飘泊时期(48至59岁) 因为战争,杜甫弃官,携家逃难,到了成都(杜 甫草堂),在好朋友严武的帮助下过了一段比较安定 的生活。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 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 这一时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 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 秋兴》等。
《秋兴八首》(其一)课件

文化交流
杜甫的诗歌在海外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于中外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 的推动作用。他的作品成为不同文化之间沟通的桥梁,增进了彼此之间 的了解和认同。
如何更好地欣赏杜甫的诗歌
了解时代背景
在欣赏杜甫的诗歌时,需要先了 解唐代的历史、文化和政治背景 ,以便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
内涵。
品味语言艺术
杜甫的诗歌语言精练、意境深远, 需要仔细品味其中的意象、比喻和 修辞手法,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
结构严谨
诗歌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通过秋景的描绘,层层 深入地表达主题思想。
03
《秋兴八首》(其一)赏析
诗文解读
秋兴八首是杜甫晚年的作品,通过对 秋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 的忧虑和对个人身世的感慨。
第二句“巫山巫峡气萧森”则进一步 描绘了三峡的萧瑟景象,给人以压抑 的感觉。
第一句“玉露凋伤枫树林”描绘了秋 天的景象,玉露和枫树林都是秋天的 象征。
仍具有指导意义。
杜甫诗歌对后世的影响
01
文学传承
杜甫作为唐代诗歌的代表人物,对于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风格和创作理念被广泛传承,影响了众多文学家和诗人。
02 03
思想启示
杜甫的诗歌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影响力,同时也对后世的哲学、思想和文 化产生了影响。他的作品启发了人们对社会、人生和自然的思考,丰富 了人类的精神世界。
《春望》
总结词
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详细描述
这首诗以春天的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同 时,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对家人的深深思念,情感真挚,语言 优美。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的诗歌在海外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于中外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 的推动作用。他的作品成为不同文化之间沟通的桥梁,增进了彼此之间 的了解和认同。
如何更好地欣赏杜甫的诗歌
了解时代背景
在欣赏杜甫的诗歌时,需要先了 解唐代的历史、文化和政治背景 ,以便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
内涵。
品味语言艺术
杜甫的诗歌语言精练、意境深远, 需要仔细品味其中的意象、比喻和 修辞手法,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
结构严谨
诗歌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通过秋景的描绘,层层 深入地表达主题思想。
03
《秋兴八首》(其一)赏析
诗文解读
秋兴八首是杜甫晚年的作品,通过对 秋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 的忧虑和对个人身世的感慨。
第二句“巫山巫峡气萧森”则进一步 描绘了三峡的萧瑟景象,给人以压抑 的感觉。
第一句“玉露凋伤枫树林”描绘了秋 天的景象,玉露和枫树林都是秋天的 象征。
仍具有指导意义。
杜甫诗歌对后世的影响
01
文学传承
杜甫作为唐代诗歌的代表人物,对于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风格和创作理念被广泛传承,影响了众多文学家和诗人。
02 03
思想启示
杜甫的诗歌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影响力,同时也对后世的哲学、思想和文 化产生了影响。他的作品启发了人们对社会、人生和自然的思考,丰富 了人类的精神世界。
《春望》
总结词
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详细描述
这首诗以春天的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同 时,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对家人的深深思念,情感真挚,语言 优美。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秋兴八首(其一)优质课件

诗人不仅是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 衰落之秋,充溢着苍凉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秋。
玉露凋伤 枫树林, 巫山巫峡 气萧森。
秋兴八首(其一)
江间波浪 兼天涌, 塞上风云 接地阴。
丛菊两开 他日泪, 孤舟一系 故园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寒衣处处 催刀尺, 白帝城高 急暮砧。
高
考
肩膀
高 分 作
常常会想,要怎样一副铁肩才扛得 起一个朝代由盛转衰的剧变产生的心理 落差?才扛得起夹缝中的芸芸众生的声
•
所用话题
•
肩膀
而杜甫竟然扛住了。尽管生活已是 “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 炙,到处潜悲辛”,可他从没把自己的 目光拘囿于个人的得失与悲喜,就在他 即将撒手人寰,在他为自己举行告别仪 式的时候,还在关心着“战血流依旧, 军声动至今”。他总是放眼大众,深入 到人们的心中,体察最底层人民的苦难。 然后聚焦,酝酿,提炼,挥洒。杜甫是 大儒,可他分明又是高于传统的儒家。 儒家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 下。”杜甫却不管穷达,都要兼善天下。 儒家提倡“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杜 甫却是不管在不在位,都要谋其政。
教学目标1:诵读初识
xìng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diāo
wū
sēn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yīn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xì
xīn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cuī
zhēn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通过诵读,你感受到了什么情感?
手法初探
文
声叹息?才扛得起中国诗歌在社会剧变
中的大课题?
所以,不敢想象杜甫是怎样用他并 不健壮的躯体承载着一切。驾一叶平平 仄仄搭起的小舟,穿梭于暗流涌动的江 水中,我能想象杜甫逆流而上的艰难。
玉露凋伤 枫树林, 巫山巫峡 气萧森。
秋兴八首(其一)
江间波浪 兼天涌, 塞上风云 接地阴。
丛菊两开 他日泪, 孤舟一系 故园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寒衣处处 催刀尺, 白帝城高 急暮砧。
高
考
肩膀
高 分 作
常常会想,要怎样一副铁肩才扛得 起一个朝代由盛转衰的剧变产生的心理 落差?才扛得起夹缝中的芸芸众生的声
•
所用话题
•
肩膀
而杜甫竟然扛住了。尽管生活已是 “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 炙,到处潜悲辛”,可他从没把自己的 目光拘囿于个人的得失与悲喜,就在他 即将撒手人寰,在他为自己举行告别仪 式的时候,还在关心着“战血流依旧, 军声动至今”。他总是放眼大众,深入 到人们的心中,体察最底层人民的苦难。 然后聚焦,酝酿,提炼,挥洒。杜甫是 大儒,可他分明又是高于传统的儒家。 儒家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 下。”杜甫却不管穷达,都要兼善天下。 儒家提倡“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杜 甫却是不管在不在位,都要谋其政。
教学目标1:诵读初识
xìng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diāo
wū
sēn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yīn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xì
xīn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cuī
zhēn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通过诵读,你感受到了什么情感?
手法初探
文
声叹息?才扛得起中国诗歌在社会剧变
中的大课题?
所以,不敢想象杜甫是怎样用他并 不健壮的躯体承载着一切。驾一叶平平 仄仄搭起的小舟,穿梭于暗流涌动的江 水中,我能想象杜甫逆流而上的艰难。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5.1《秋兴八首(其一)》 课件 (共26张PPT)

尊为“诗圣”。
杜甫一生写了许多诗,现存一
杜 千四百多首,收集在《杜工部集》
甫 里。其中著名的有《三吏》、《三
作 品
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 所破歌》、《丽人行》、《自京赴 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春望》、
《春夜喜雨》、《秋兴》、《登岳
阳楼》等。
了解背景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唐朝发生了 “安史之乱”,社会陷入混乱当中。杜甫为避“安史之 乱”,携妻儿由陕西入四川,依靠四川节度使严武等亲友 的接济维持生活。他时刻关心着国家形势,盼望国家与百 姓能够重归安宁。可事与愿违,国家的形势却仍不稳定, 回纥、吐蕃等民族不时侵略唐境,吐蕃还于763年一度攻 占了都城长安;而唐朝内部在平定“安史之乱”战争中作 大的军阀也拥兵割据,对朝廷构成了威胁。国运犹如四季 处在暮秋,动荡不安,杜甫为此而深感忧虑。
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凭,于是离开成都,乘舟 沿江东下,寄居夔州。
在寄居夔州的两个年 头里,杜甫时年五十五 岁,已处在人生之秋, 眼看晚年多病,知交零 落,壮志难酬,他日夜 想回归故乡,却始终无 法实现愿望,心境非常 寂寞、抑郁。当此秋风 萧瑟之时,不免触景生 情,感发诗兴,故曰 《秋兴》。
《秋兴》是他旅居夔 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 有八首,“玉露凋伤枫 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
随堂练习
• 请同学们选取诗歌中任意一联改写
成一段细致的写景的文字,并表现出 作者的感情来。
示例:江上波浪在地而兼天涌,塞上风云在天而接地阴, 整个天地之间风云翻滚,波浪滔天。万里长江滚滚而来, 波涛汹涌,天翻地覆;土蕃入侵,边关吃紧,处处笼罩 着阴暗的战争风云。景物描绘之中,形象地表达了诗人 和时局那种动荡不安的处境,作者胸中翻腾着起伏的忧 思与不平之气。
杜甫一生写了许多诗,现存一
杜 千四百多首,收集在《杜工部集》
甫 里。其中著名的有《三吏》、《三
作 品
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 所破歌》、《丽人行》、《自京赴 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春望》、
《春夜喜雨》、《秋兴》、《登岳
阳楼》等。
了解背景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唐朝发生了 “安史之乱”,社会陷入混乱当中。杜甫为避“安史之 乱”,携妻儿由陕西入四川,依靠四川节度使严武等亲友 的接济维持生活。他时刻关心着国家形势,盼望国家与百 姓能够重归安宁。可事与愿违,国家的形势却仍不稳定, 回纥、吐蕃等民族不时侵略唐境,吐蕃还于763年一度攻 占了都城长安;而唐朝内部在平定“安史之乱”战争中作 大的军阀也拥兵割据,对朝廷构成了威胁。国运犹如四季 处在暮秋,动荡不安,杜甫为此而深感忧虑。
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凭,于是离开成都,乘舟 沿江东下,寄居夔州。
在寄居夔州的两个年 头里,杜甫时年五十五 岁,已处在人生之秋, 眼看晚年多病,知交零 落,壮志难酬,他日夜 想回归故乡,却始终无 法实现愿望,心境非常 寂寞、抑郁。当此秋风 萧瑟之时,不免触景生 情,感发诗兴,故曰 《秋兴》。
《秋兴》是他旅居夔 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 有八首,“玉露凋伤枫 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
随堂练习
• 请同学们选取诗歌中任意一联改写
成一段细致的写景的文字,并表现出 作者的感情来。
示例:江上波浪在地而兼天涌,塞上风云在天而接地阴, 整个天地之间风云翻滚,波浪滔天。万里长江滚滚而来, 波涛汹涌,天翻地覆;土蕃入侵,边关吃紧,处处笼罩 着阴暗的战争风云。景物描绘之中,形象地表达了诗人 和时局那种动荡不安的处境,作者胸中翻腾着起伏的忧 思与不平之气。
《秋兴八首》(其一)ppt课件(21页)

杜甫《捣衣》:用尽闺中力,君听空外音。
小结
这是一篇随物兴感、触景生情之 作。
诗人形象地描述了巫山、巫峡及 秋色、秋声,抒发了诗人的忧国 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情、羁旅思乡
之情。
诗人不仅是悲自然之秋,更是悲
拓展深入
有人评价说, 杜甫的“悲 秋〞比其他 诗人来得深 沉,你认为 呢?
诗人的忧患层次
个人忧患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古诗分类 古体诗〔古风〕
中
诗 唐以前的诗歌及
国
〔 按
〔唐〕唐以近后体诗诗人〔的格仿律作诗。〕
古代
音 律 形 式
词〔宋形成〕于唐代的格律诗 小令
诗 歌
分 〕
散曲
曲
套曲
杂剧
古诗分类
特点:不讲对仗,押韵比较自由。
古 体 诗
包括:《诗经》、《楚辞》、《汉 乐府》〔《孔雀东南飞》〕、《古 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歌〞〔《长恨歌》〕、〞歌行〞
有“诗圣〞美誉的杜甫,因其生活在唐由盛 而衰的动乱年代〔安史之乱〕,又饱受动乱带 来的离乱之苦,杜诗像一面镜子,照耀出安史 之乱前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他成为中国 现实主义诗人的伟大代表。
时代背景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年〕秋日杜甫在 夔州时所作。唐宝应元年〔762年〕,成都少尹徐知 道叛乱,杜甫流亡于梓州、阆làng州一带。正欲乘 舟东下,因好友严武重来镇守四川,杜甫不仅打消 了出蜀的念头,而且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 员外郎。不久,严武病逝,杜甫便携家小乘舟东下 ,滞留夔州,一住近两年。《秋兴》就是他大历元 年〔766年〕秋日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 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一首。
大家能想起哪些关于秋的意象?
秋的意象:秋雨、秋夜、秋声、秋叶、秋草、 秋菊、秋梦、秋雁、秋霜、梧桐、西风、木叶、 帘等。这些意象在诗人眼中,都会染上不同的 感情色彩,表达诗人不同程度的哀愁。
小结
这是一篇随物兴感、触景生情之 作。
诗人形象地描述了巫山、巫峡及 秋色、秋声,抒发了诗人的忧国 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情、羁旅思乡
之情。
诗人不仅是悲自然之秋,更是悲
拓展深入
有人评价说, 杜甫的“悲 秋〞比其他 诗人来得深 沉,你认为 呢?
诗人的忧患层次
个人忧患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古诗分类 古体诗〔古风〕
中
诗 唐以前的诗歌及
国
〔 按
〔唐〕唐以近后体诗诗人〔的格仿律作诗。〕
古代
音 律 形 式
词〔宋形成〕于唐代的格律诗 小令
诗 歌
分 〕
散曲
曲
套曲
杂剧
古诗分类
特点:不讲对仗,押韵比较自由。
古 体 诗
包括:《诗经》、《楚辞》、《汉 乐府》〔《孔雀东南飞》〕、《古 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歌〞〔《长恨歌》〕、〞歌行〞
有“诗圣〞美誉的杜甫,因其生活在唐由盛 而衰的动乱年代〔安史之乱〕,又饱受动乱带 来的离乱之苦,杜诗像一面镜子,照耀出安史 之乱前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他成为中国 现实主义诗人的伟大代表。
时代背景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年〕秋日杜甫在 夔州时所作。唐宝应元年〔762年〕,成都少尹徐知 道叛乱,杜甫流亡于梓州、阆làng州一带。正欲乘 舟东下,因好友严武重来镇守四川,杜甫不仅打消 了出蜀的念头,而且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 员外郎。不久,严武病逝,杜甫便携家小乘舟东下 ,滞留夔州,一住近两年。《秋兴》就是他大历元 年〔766年〕秋日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 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一首。
大家能想起哪些关于秋的意象?
秋的意象:秋雨、秋夜、秋声、秋叶、秋草、 秋菊、秋梦、秋雁、秋霜、梧桐、西风、木叶、 帘等。这些意象在诗人眼中,都会染上不同的 感情色彩,表达诗人不同程度的哀愁。
秋兴八首其一-优秀课件PPT课件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6.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望岳》
第2页/共27页
通读诗歌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xì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zhēn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一、抓题目
《秋兴》——因秋感兴(触景生情), 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首, “玉露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
在寓居夔州两个年头里,杜甫时年 五十五岁,已处在人生之秋,眼看晚年多 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非常寂寞、 抑郁。当此秋风萧瑟之时,不免触景生情,
第5页/共27页
二、抓作者(知人论世)
三、抓诗句及注释(“三么”)
第12页/共27页
精析意象
首联 共写了几种景物意象?
分别有什么特点?给人什么感觉?
玉露 枫树林
寒冷 被寒冷的秋露侵蚀伤残
巫山巫峡
阴森萧瑟
露冷枫丹,万物萧瑟
第13页/共27页
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 诗人借助秋露清冷,草木凋落,秋气萧森 等景象,联想到自己功业无成、无人重用 的寂寥一生,如今漂泊沦落,转徙他乡, 这是何等哀伤。所以说,这是借用景物描 写寄寓了诗人老大伤悲、凄苦的情怀。
首联状秋季孤寂肃杀之景,奠定了 全诗肃飒哀残的基调。
第14页/共27页
精析意象
颔联 共写了几种景物意象?
分别有什么特点?给人什么感觉?
江间波涛
巫峡中江水波涛汹涌, 大浪连天涌起
塞上风云
巫山的风云阴沉密布, 仿佛接连着地面
一语双关,暗示着时局的动荡不安,国家命运 光景暗淡,作者心情既翻卷不息又阴沉郁闷
《秋兴八首》(其一)ppt课件(16页)

北),生于河南巩县。因远祖杜预为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县 东北)人,故自称“杜陵布衣”、“杜-陵--野-”老,也因担任检校工 部员外郎,后人称之“-杜--工--部”。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
现--实--主--义诗人。他的创作从不同的侧面真实而集中地反映了安史 之乱前后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变迁和社会面貌,因而被誉为
诗歌鉴赏
意象
意境(氛围)
首联:玉露 枫树林 巫山巫峡
萧瑟中有清丽
情感 悲凉
颔联:波浪 风云 天 地 雄浑壮丽 萧瑟阴森
颈联:丛菊 孤舟
见花流泪 羁旅漂泊
离乱 之苦
怀念 长安
尾联:寒衣 白帝城 暮砧 诗人闻捣衣声思乡 伤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拓展深化
有人评价说, 杜甫的“悲 秋”比其他 诗人来得深 沉,你认为 呢?
诗人的忧患层次
古诗分类
古体诗(古风)
中
诗 唐以前的诗歌及唐以后诗人的仿作。
国
( 按
古
音 律
代
形 式
(唐) 近体诗(格律诗)
形成于唐代的格律诗
词(宋)
诗 歌
分 )
小令
散曲
曲
套曲
(元) 杂剧
古诗分类
特点:不讲对仗,押韵比较自由。
古
代表作:《诗经》、《楚辞》、《古诗十九首》
体
(《迢迢牵牛星》)、“歌”(《长恨歌》)、”歌行” (《燕歌行》、《琵琶行》)、“曲”(《塞下
诗
曲》)、“吟”(《游子吟》)、“引”(《李凭 箜篌引》)等。
古诗分类
特点: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近 体 诗
五言绝句(五绝)
绝句 《江雪》
分 类
现--实--主--义诗人。他的创作从不同的侧面真实而集中地反映了安史 之乱前后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变迁和社会面貌,因而被誉为
诗歌鉴赏
意象
意境(氛围)
首联:玉露 枫树林 巫山巫峡
萧瑟中有清丽
情感 悲凉
颔联:波浪 风云 天 地 雄浑壮丽 萧瑟阴森
颈联:丛菊 孤舟
见花流泪 羁旅漂泊
离乱 之苦
怀念 长安
尾联:寒衣 白帝城 暮砧 诗人闻捣衣声思乡 伤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拓展深化
有人评价说, 杜甫的“悲 秋”比其他 诗人来得深 沉,你认为 呢?
诗人的忧患层次
古诗分类
古体诗(古风)
中
诗 唐以前的诗歌及唐以后诗人的仿作。
国
( 按
古
音 律
代
形 式
(唐) 近体诗(格律诗)
形成于唐代的格律诗
词(宋)
诗 歌
分 )
小令
散曲
曲
套曲
(元) 杂剧
古诗分类
特点:不讲对仗,押韵比较自由。
古
代表作:《诗经》、《楚辞》、《古诗十九首》
体
(《迢迢牵牛星》)、“歌”(《长恨歌》)、”歌行” (《燕歌行》、《琵琶行》)、“曲”(《塞下
诗
曲》)、“吟”(《游子吟》)、“引”(《李凭 箜篌引》)等。
古诗分类
特点: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近 体 诗
五言绝句(五绝)
绝句 《江雪》
分 类
《秋兴八首》(其一)优秀课件

19岁----33岁,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 34岁始困守长安求仕。
44岁才获得参军的官职。一个月后,安史乱 起,他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冒险逃出,恢复 官职,又因直谏被贬。
47岁弃官漂泊到四川,定居成都。曾在西川 节度使严武幕中任职,官参谋、检校工部员外 郎。53岁,严武死去,他打算离蜀东去,途中留 滞夔州二年。56岁,携家出峡,漂泊鄂、湘一 带,58岁,因长沙兵乱,举家南往投靠郴州的舅 舅,行至耒阳时病死。
杜甫的悲秋,融入了羁旅的愁思,家国的 忧伤,身世的感慨,显得更加沉郁厚重。
抒羁旅之愁,悲家国之事。
“巫山巫峡”从高处到低处,从天到地,从山到水,眼 前所有的一切都已经被萧森的秋意笼罩无余了。给你一个 整体的广角镜头,定下了一个整体大气候的基调,而言 “气萧森”,则非但指草木摇落,亦且涵盖江山万象,为 第二联蓄势 。
巫山巫峡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承上展开:江间,写巫峡;塞上,写 巫山。波浪在地,却说兼天而涌;风 云在天,却言接地而阴。诗人纵目驰 骋,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生动地写 出了巫山巫峡的萧森气象。
• 《秋兴》被誉为是他七律中的“裘 领”,是“一生心神结聚之作”(见《唐 宋诗醇》)
在这八首诗中,无论以内容言,
以技巧言,都显示出来杜甫的七
律,已经进入了一种更为精醇的
艺术境界。
课 • ① 先就内容来看,杜甫在这
文
些诗中所表现的情意,已经不是 一种单纯的现实之情意,而是一
难 种经过艺术化了的情意。
江间波浪
塞上风云
孤帆一系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 第三联开始,转而由景生情,抒发感慨。“丛菊 两开”,指离蜀历经了两秋;“孤舟一系”,指眼下 旅途的漂零。而“他日泪”则生悲情于从前,“故园 心”则托相思于万里。 此时他仍然滞留在他乡,他始终没有放弃回乡的打 算。因此他说,我不能放弃我的船,我随时准备登上 我的船,我要靠它回到故园去,它是我唯一的依赖和 指望,是“孤舟一系故园心”!他从玉露凋伤的秋天 景色写起,他那感发生命的活动踪迹一步一步地写到 了他的故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塞上风云接地阴
精析意象 颔联 共写了几种景物意象?
分别有什么特点?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什么感觉?
江间波涛 塞上风云 巫峡中江水波涛汹涌, 大浪连天涌起 巫山的风云阴沉密布, 仿佛接连着地面
一语双关,暗示着时局的动荡不安,国家命运 光景暗淡,作者心情既翻卷不息又阴沉郁闷
前两联景物描写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有何作用? 以景起兴 融情于景 营造了凄清、衰败、萧瑟、冷寂又阔大 的意境,景中含情,寄托了诗人漂泊无 依的愁苦和感时伤世的情怀。
诗歌鉴赏之“四抓”“三么”:
一、抓题目: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情感…… 二、抓作者:知人论世 三、抓诗句:(三么:写了什么?(意象/意境) 表达了什么?(情感) 怎么写?(技巧) 四、抓注释:①难理解的词语; ②传递诗歌当中隐含的内容和信息(人物、背景、 情感 ……)。
一、抓题目
《秋兴》——因秋感兴(触景生情), 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首, “玉露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 在寓居夔州两个年头里,杜甫时年五 十五岁,已处在人生之秋,眼看晚年多病, 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非常寂寞、抑 郁。当此秋风萧瑟之时,不免触景生情, 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千家万户的“刀尺声”“捣衣声”,其用意 何在?
• 岁至寒冬,傍晚杜甫听到白帝城中刀 尺声和捣衣声,联想到家家户户的妇 女们都在准备为亲人缝制御寒衣物时 引发的怀乡之情。 • 用意:蕴凄苦、思乡之情于刀尺、捣 衣声中,含蓄蕴藉,韵味绵长。
一、写了什么:意象?
玉露
枫树林 巫山巫峡 江间波浪 塞 上风云 丛菊 他日泪 孤舟 寒衣 刀 尺 白帝城 暮砧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精析意象 颈联 写了哪些意象?有什么深意?
菊 泪
舟 故园
暗示作者在这待了两年
花开已两载,想起两年未曾回故 乡,不免伤心落泪 孤独的小船系在岸边 作者就像小船,飘零在外, 一颗炽热的心依旧系着故乡
抒发羁旅之愁,思乡之苦。
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尾联
诗人将关注点转移到生活中来,写 千家万户的“刀尺声”“捣衣声”,其用意 何在?
当时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 李唐王朝仍然面临北方军阀 重新割据的危险,另外,唐 朝与吐蕃在剑南川西的战争 也接连不断,《秋兴八首》 就是在这样国家仍然动荡不 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的社 会背景写成的。
三、抓诗句及注释(“三么”)
通读诗歌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xì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zhēn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精析意象 首联 共写了几种景物意象?
分别有什么特点?给人什么感觉? 玉露
枫树林 巫山巫峡
寒冷
被寒冷的秋露侵蚀伤残 阴森萧瑟
意境:营造了衰败、萧瑟、
阴森又风云变化的悲壮意境。
第二、表达了什么?情感
你认为这首诗 主要表达了什么思 想感情?
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1、通过抓取、分析意象,透过意 象把握思想感情。 2、寻找诗中关于文章主旨的表达 情感的语句。
问题: 哪个诗句最能表明诗人感情?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 诗人,他的诗作不仅将现实 他的代表作一百多首,最 主义诗歌创作推上了一个新 具代表性的是古体诗“三 高峰,而且也代表了中国古 吏”《石壕吏》《潼关吏》 代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的 《新安吏》、“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 最高水平。杜甫生活在唐朝 《无家别》等,他也特别 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 擅长律诗和绝句的写作, 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 许多作品都是千古名篇。 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 其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 艺精湛,被奉为“诗圣_”。
砧声,即捣衣声,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
关心家人冷暖,为全家人缝制衣服,是古代妇 女的主要职责之一。捣衣的妇女听着砧声,不由 得思念远行之人,担忧他们的饥寒,逗惹出斩不 断,理还乱的离情别绪。
月下捣衣,风送砧声,漂泊的游子听到砧声, 就会回想家庭的温暖,更增添心中无尽的思乡之 愁。
精析意象 尾联 诗人将关注点转移到生活中来,写
露冷枫丹,万物萧瑟
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 诗人借助秋露清冷,草木凋落,秋气萧森 等景象,联想到自己功业无成、无人重用 的寂寥一生,如今漂泊沦落,转徙他乡, 这是何等哀伤。所以说,这是借用景物描 写寄寓了诗人老大伤悲、凄苦的情怀。
首联状秋季孤寂肃杀之景,奠定了 全诗肃飒哀残的基调。
江间波浪兼天涌
二、抓作者(知人论世)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 野老,河南巩县人,伟大的现实主义 诗人。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 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 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 拾遗、杜工部。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 百多首,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 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以古体、 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 为主。
名句回顾
1.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2.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3.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4.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5.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6.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郭沫若
草堂留后世 诗圣著千秋
——朱德
创作背景
情怀,抒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他乡、 不能东归中原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国 家前途未卜的担忧。 诗人不仅是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 秋和国运衰落之秋,充溢着苍凉的身世 之感和家国之秋。
明确主旨:
抒发羁旅之愁,思乡之苦。
第三、怎么写?技巧
试运用相关诗歌鉴赏的常识 进行分析。
(提示:如可以从本诗的意象、 意境,表达技巧(抒情手法、 修辞手法),炼字,语言风格 等方面去探讨。)
本诗运用了哪种表现手 法(抒情手法):
借景抒情
总结
这是一篇随物兴感、触景生情之作。
诗人由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