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S三维运动分析系统及EMG在临床及运动训练中的应用前景展望
《EMG临床应用》课件
肌肉骨骼疾病:如关节炎、骨质疏松等
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 进等
EMG在康复治疗 中的应用
神经康复治疗
EMG在神经康复治疗 中的作用:评估神经 功能、指导康复训练、 监测康复效果
EMG在神经康复治疗 中的应用:评估神经 损伤程度、指导康复 训练方案、监测康复 效果
EMG在神经康复治 疗中的优势:客观 、准确、实时、无 创
EMG在评估与预 测中的应用
肌肉功能评估
评估方法:通过 EMG信号采集和分 析,评估肌肉功能
评估指标:肌肉 力量、耐力、协 调性等
评估结果:为临 床诊断和治疗提 供依据
预测应用:预测肌 肉功能恢复情况, 制定康复计划
神经系统评估
评估方法:通过EMG信号分析, 评估神经系统功能
评估内容:包括运动功能、感 觉功能、认知功能等
EMG发展历程
添加标题
19世纪末,德国科 学家Hermann Helmholtz首次 发现肌肉电活动
添加标题
20世纪初,英国科 学家Edward
Adrian和Derek Denny-Brown开 始使用EMG进行 神经肌肉疾病研究
添加标题
20世纪50年代,美 国科学家Joseph Basmajian和 Robert B.
《EMG临床应用》PPT 课件
汇报人:PPT
目录
添加目录标题
01
EMG概述
02
EMG设备与技术
03
EMG在临床诊断中的 应用
04
EMG在康复治疗中的 应用
05
EMG在评估与预测中 的应用
06
添加章节标题
EMG概述
EMG定义与原理
EMG:肌电图,用于检测肌肉和神经功能 原理:通过记录肌肉和神经的电活动,评估肌肉和神经功能 应用:诊断神经肌肉疾病、评估肌肉功能、指导康复治疗等 优点:无创、快速、准确,可重复进行
肌电图(EMG)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肌电图(EMG)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中的应用王琨;李小生;宋姌;富仁杰;郭晓慧【摘要】主要通过文献研究,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对肌电图(EMG)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中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包括EMG的测量、结果的处理与分析、应用研究成果、存在问题和应用展望.重点对目前的研究提出问题并进行探讨,为EMG在运动生物力学中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提出思考和帮助.【期刊名称】《体育科研》【年(卷),期】2014(035)001【总页数】4页(P31-33,38)【关键词】肌电图(EMG);运动生物力学;应用研究;展望【作者】王琨;李小生;宋姌;富仁杰;郭晓慧【作者单位】西安体育学院健康科学系,西安 710086;西安体育学院健康科学系,西安 710086;西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西安 710068;西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西安710068;西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西安 71006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04.6肌肉(骨骼肌)是人体运动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体主动运动的动力来源。
肌肉的生物力学研究是对人体运动产生变化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基础,也最具吸引力和挑战性。
肌电图(EMG)测量与分析作为肌肉生物力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与手段之一,得到了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
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中,肌肉的EMG测量主要是为了获得肌肉活动的信息和收缩特征,包括有肌肉(群)活动的时程(顺序)、肌肉收缩强度(力量)和肌肉疲劳。
从而,进一步探究和揭示运动的本质与特征。
本文主要依据目前的相关研究成果,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对EMG的应用测量、结果的处理与分析和应用实例进行综述,并对目前的研究提出问题进行探讨与展望。
目的在于为EMG在运动生物力学中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提出思考和帮助。
1 EMG的测量1.1 测量设备肌电图仪的种类和型号较多,从测量方式上,分为有线测量和无线遥测两种;从引导电极使用上,分为针电极肌电图测量和表面电极肌电图(sEMG)测量,前者主要用于临床或动物实验,后者广泛应用于运动人体科学研究。
临床三维步态分析系统的组成原理及其临床应用
三维步态分析系统的组成、原理及其临床应用孟殿怀、励建安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步行是人类的基本功能,任何神经、肌肉及管关节疾患均可能导致步行功能障碍。
步态分析对人体行走方式进行客观记录并对步行功能进行系统评价。
步态分析分为定性(目测)分析和定量分析两大类。
前者是由医务人员通过目测观察患者的行走过程,并作出大体的分析,此法比较粗略,仅限于定性分析。
定量步态分析研究始于19世纪末,早期主要是借助一些简单的设备(如卷尺、秒表等)辅助分析,常见的如足印法、电子角度计测定法等。
20世纪70年代以后定量步态分析发展较快,80年代以后转向采用高速摄像设备的三维步态分析。
目前常用的临床步态分析系统进行定量步态分析的频率已经达到每秒60帧以上,测量长度的误差小于1毫米。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临床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内医学界人士的青睐。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几年中,国内将有多家医疗单位添置临床三维步态分析系统。
1、步态分析的主要内容定量步态分析所用参数大致可归纳为如下几类:●时间-距离参数,包括步长、步幅、步宽、步向角、步速、步频、步行周期、支撑相时间、摆动相时间等。
●运动学参数,是指步行中髋、膝、踝等关节的运动规律(角度、位移、速度、加速度等),骨盆倾斜和旋转、身体重心位置的变化规律等。
●动力学参数,指引起运动的力学参数,包括地板反力、功与功率等。
●肌电活动参数,指步行过程中下肢主要肌肉的电生理活动指标。
●能量代谢参数,指人体运动过程中的能量代谢情况。
2、组成及原理完整的临床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应该包括:(1)步态分析仪;(2)测力平板;(3)动态体表肌电仪;(4)气体代谢分析仪。
2.1 步态分析仪步态分析仪的功能主要是摄取人体在步行过程中各个关节点的运动轨迹,通过模型分析的方式进行三维重建,从而获得人体运动时的各种运动学参数。
从步态分析检测的媒介角度,可以将现有的步态分析仪分为三种类型:摄像型、红外光型和超声波型。
可穿戴设备在个人运动训练中的应用和前景展望
可穿戴设备在个人运动训练中的应用和前景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可穿戴设备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个人运动训练领域,可穿戴设备成为了许多人追求健康和运动目标的必备工具。
本文将探讨可穿戴设备在个人运动训练中的应用和未来的前景,并展望其在改善健康和促进锻炼方面的潜力。
首先,可穿戴设备在个人运动训练中的应用方面十分广泛。
例如,智能手表可以通过内置的传感器、加速度计和心率监测器等功能,实时监测运动员的心率、步数、距离和卡路里消耗等数据。
利用这些数据,运动者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自己的运动水平,为个人训练计划和目标设定提供依据。
此外,一些可穿戴设备还具备GPS定位功能,能够记录运动员的运动轨迹和航线,为户外运动爱好者提供导航服务,增强其个人安全感。
除了基本的运动数据监测外,越来越多的可穿戴设备开始结合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提供更加沉浸式的运动训练体验。
例如,一些智能眼镜或头戴式设备可以通过显示屏或投影技术,将虚拟的运动场景呈现给用户,使他们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
这种虚拟训练可以帮助运动员提高专注力、提升反应速度和增强运动技能,进而提高他们的整体竞技水平。
可穿戴设备在个人运动训练中的前景也非常广阔。
首先,随着人们对健康和健身的重视日益加深,市场对于可穿戴设备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根据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超过15%,而运动和健身领域将是其中最重要的市场。
其次,随着可穿戴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未来的可穿戴设备将更加智能化和多功能化。
例如,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使设备能够更好地理解用户的运动习惯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训练建议和指导。
同时,可穿戴设备还可以与其他智能设备相互连接,形成更加智能的生态系统,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数据分析和反馈。
此外,可穿戴设备在医疗领域的探索也为个人运动训练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一些可穿戴设备具备监测身体生理状况的能力,可以帮助预防运动损伤和疾病,提供更好的康复和治疗方法。
BTS三维运动捕捉系统在步态分析中的信度
BTS三维运动捕捉系统在步态分析中的信度郭永亮;冯重睿;张新斐【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18(022)023【摘要】背景:临床上三维运动捕捉系统对临床诊疗方案确定及治疗效果的判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的:探讨意大利BTS红外运动捕捉系统在时空参数、运动学参数的信度.方法:选择28例青年志愿者,由评估者A和评估者B分别运用BTS三维运动捕捉系统对志愿者进行步态评估,记录下步速、步长、步宽、步频等时空参数及髋膝踝等在矢状面、水平面、冠状面的运动学参数,同一评估者行组内比较,两评估者进行组间比较,采用ICC进行信度分析.结果与结论:①除了骨盆活动、踝关节在水平面重测信度及测量者间信度稍差,其他如时空参数、髋膝关节3个平面运动活动幅度、踝关节矢状面、额状面上重测信度和测量者间信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ICC>0.75);②结果提示,该红外运动捕捉系统除了骨盆活动、踝关节水平面活动信度相对较低,其余时空参数及运动学参数信度较高,可应用于大部分步态异常相关临床研究.【总页数】5页(P3665-3669)【作者】郭永亮;冯重睿;张新斐【作者单位】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康复训练中心,广东省广州市 510510;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康复训练中心,广东省广州市 510510;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康复训练中心,广东省广州市 5105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相关文献】1.光学式三维运动捕捉在运动系统相关研究中的应用 [J], 谭菁华;晏怡果2.三维运动捕捉系统用于国内学龄期及青春期健康发育儿童步态分析的研究 [J], DONG Liangchao;CHEN Mengjie;YAN Li;LEI Min;WANG Yichen;WANG Shiqi;YING Hao;WANG Sun3.三维运动捕捉系统用于国内学龄期及青春期健康发育儿童步态分析的研究 [J], 董良超;陈梦婕;严莉;雷敏;王一臣;王士奇;应灏;王隼;4.三维步态分析对下肢生物力学变化的重测信度研究 [J], 王铁强;王晶;张旻;王学宗;赵咏芳5.BTS三维运动捕捉系统在步态分析中的信度 [J], 郭永亮;冯重睿;张新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EOG临床应用
EOG临床应用EOG(眼球震荡电图)是一种用于检测眼球震动信号的生理学技术,它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眼科疾病。
在临床应用中,EOG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眼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
首先,EOG在斜视矫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斜视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通过观察患者的EOG信号,医生可以准确地评估眼球震动的幅度和频率,从而制定出合适的治疗方案。
基于EOG的测量结果,医生可以精确调整斜视矫正手术的参数,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效果。
其次,EOG还在眼动追踪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眼动追踪技术是一种通过记录眼球运动轨迹来研究人类视觉注意和认知加工过程的技术。
医生可以利用EOG技术来监测患者的眼球运动,了解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情况和眼动模式,从而揭示患者患病的可能情况,为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此外,EOG还可以用于诊断眼动失调等眼科疾病。
眼动失调是一种常见的眼球运动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通过对患者进行EOG检测,医生可以及时发现眼球震动信号的异常,帮助患者及早治疗,减轻其不适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EOG在眼科临床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眼科医生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EOG在眼科领域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为患者带来更多的福祉和希望。
EOG技术的不断拓展和完善,将为眼科医疗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EOG技术的广泛应用,必将推动眼科医疗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EOG的临床应用将为眼科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准确、快速的方法,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康复。
EOG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将为眼科医疗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和推动力。
EOG的广泛应用离不开科研人员和医疗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EOG技术将会为更多眼科患者带来希望和改善生活质量。
EOG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将不断为眼科医疗事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EOG技术的应用将提升眼科医疗事业的服务水平,为广大眼科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康复机会。
基于EMG的运动健康动作识别的研究
机森林、Gridient Boosting 等算法对弯腰、跳跃、跑步和站立等运动健康动作进行
分类。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 EMG 的运动健康动作分类的研究能够达到比较
高的分类准确性。
3.患者在做运动健康动作时,因为自身对某些针对性动作认知不全面,导致做
people in their spare time, will invest more and more time in sports fitness. Sports injuries
may occur in the process of exercise, but in the process of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t is
statistics of EMG 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MG signal, including EMG integral EMG
value, absolute value integral, maximum value, mean value, minimum value, root mean
software and hardware proposed in this paper can effectively remove the noise in EMG.
2. Research on EMG-based sports health activity recognition firstly calculates seven
noise. Then the instrument's inherent noise is removed by software noise reduction
emgelectromyogram检查
emgelectromyogram检查
摘要:
1.EMG 简介
2.EMG 检查的原理和方法
3.EMG 检查的临床应用
4.EMG 检查的注意事项
5.EMG 检查的优缺点
正文:
EMG(肌电图)检查是一种记录和分析肌肉电活动的检查方法,通过检测肌肉在活动或安静状态下的电位变化,从而了解肌肉的功能状态。
EMG 检查被广泛应用于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康复医学等领域。
EMG 检查的原理是通过插入电极来捕捉肌肉在活动或安静状态下的电位变化。
这些电位变化反映了肌肉纤维的兴奋和收缩状态。
EMG 检查的方法通常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的,医生会将电极插入到患者肌肉中,然后通过刺激神经来观察肌肉的反应。
EMG 检查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诊断神经肌肉疾病、评估肌肉功能、监测疾病进展和评估治疗效果等。
例如,EMG 检查可以用于诊断肌病、神经损伤、肌肉痉挛和神经传导障碍等疾病。
在进行EMG 检查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遵循。
例如,检查前需要停用某些药物,如肌肉松弛剂和抗惊厥药等。
此外,检查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不适感,如肌肉酸痛和刺痛感等,但这些都是正常的。
EMG 检查具有一些优点,如非侵入性、可重复性强和诊断准确率高等。
然而,EMG 检查也有一些缺点,如操作复杂、对医生技术要求高和诊断特异性差等。
总的来说,EMG 检查是一种重要的肌肉电活动检测方法,可以用于诊断和评估神经肌肉疾病。
BTS-G-WALK三维步态分析评估系统
BTS-G-WALK三维步态分析评估系统BTS G-WALK三维步态分析评估系统BTS G-WALK三维步态分析评估系统由惯性传感器组成,传感器的组件包含了三维加速计,磁感应器和三维回旋器,可以放在第五腰椎位置进行功能性步态分析。
系统可以根据测得的数据进行诊断及训练方案制定,可以迅速进入测试,并自动生成测试报告。
BTS G-WALK具有完善的步态及骨盆运动分析软件系统,可以方便又有效的对神经损伤以及骨科疾患患者进行功能性评估,同时可以对运动能力和治疗结果进行客观分析。
骨盆的运动学分析系统提供了常用运动步态常量,特别是关于骨盆前后旋转,对抗后倾以及侧屈的信息提示。
与正常参量对比系统会自动将生成的数据与正常参量做对比,并直观的显示出患者评估与正常均值之间的差异。
传感器跑台测量应用程序和软件特点:测量三维步态常量速度节奏步长歩宽步态周期支撑期摆动期单腿和双腿支撑神经性疾患应用领域轻偏瘫步态的典型特征为速度,节奏减慢,步长缩短。
正常值轻偏瘫患者值速度68.5+/-6.7m/min44.0+/-22.9m/min步频102.8+/-5stps/min84.8+/-22.4stps/min步长 1.3+/-0.1m1.1+/-0.6m帕金森疾患三维步态分析:支撑期和摆动期预防老年性摔倒步速,跨步长以及双腿支撑时间均值与正常参考值之间的对比,是预防老年性摔倒一个重要的评估要素。
关节术后三维步态分析可记录关节功能恢复程度,假肢负载情况以及异常姿势矫正等问题的重要量化信息。
传感器类型三维加速计,配灵敏计(±1,5g,±6g)三维磁感器三维回旋器,配灵敏计(±300gps±1200gps)电池可通过USB口充电,使用时长18/24H 连接蓝牙技术频率200Hz工作可实时运行报告。
EMG 的 临 床 应 用
2
右正中神经F波潜伏期延长
3
EMG右三角肌、股内收肌正常,伸指总肌、 胫前肌神经源性损伤,胸锁乳突肌正常
考虑?下一步?
胸椎旁肌
EMG与临床
周 围 神 经 病
应用举例
C
意义
常规检查部位
电生理重点
主要鉴别 髓鞘or轴 索损伤
神经传导检测 1、上下肢神经 传导(正中、尺、 速度、潜伏 胫、腓总) 期显著减慢---2、F波 脱髓鞘 3、上下肢近远 波幅显著下 端肌肌电 降----轴索损伤
1
小鱼际肌记录,腕部刺激尺神经
2
三角肌记录,Erb’S点刺激臂丛
3
眼轮匝肌记录,耳前刺激面神经
通常近端异常率高于远端, 受累肌肉异常率高于未受累肌肉
重复神经刺激技术
RNS
参考值
低频递减:通常以连 续刺激的4-8个波中最 低者与第一个波比较, 波幅下降15%以上为 异常
高频递增:通常以连续刺激的最高波与第一个波比 较,上升50-100%以上为异常。
R2:刺激一侧,双侧
出现。传导通路:三 叉神经—三叉神经脊 束核—双侧中间神经 元—面神经核—面神 经
瞬目反射
BR
观察值
R1、R2潜伏期及侧间差 R1、R2波幅,意义不如潜伏期大
R1潜伏期的正常值是13ms以内,左右差在1.2~
1.8ms之间 R2潜伏期的左右差很重要,左右直接性的R2潜伏 期之差为5ms以内
EMG与临床
肌 病
应用举例
D
意义
常规检查部位
电生理表现
神经传导速度正 常,波幅可减低
确立肌源性疾病 的诊断 肌活检的引导检 查 确定肌肉病损范 围 肌病治疗效果的 指标
体育科学人体运动动力学的精确测量方法
体育科学人体运动动力学的精确测量方法体育科学是通过研究人体运动规律和运动机制来指导和改进运动训练的科学。
而人体运动动力学是体育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人体在运动中的力学特性和运动机制。
精确测量方法是人体运动动力学研究的基础,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精确测量方法。
1. 3D运动捕捉系统3D运动捕捉系统是一种常用的精确测量方法,它利用多个摄像头和特殊的标记点对人体进行跟踪和测量。
通过捕捉运动过程中各个关节的角度、速度和加速度等信息,可以分析人体的运动特征和力学参数。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体育项目和动作的测量,如篮球运动员的投篮动作、游泳运动员的蛙泳动作等。
2. 动力平台动力平台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垂直力和力矩的设备,它能够记录用户在运动中所受到的地面反作用力。
通过测量地面反作用力,可以计算出人体在运动中产生的力和力矩,进而得到人体各个关节的力学参数。
这种方法适用于跑步、跳跃和踢球等需要垂直力支撑的运动。
3. EMG测量系统EMG是肌电信号的缩写,它是指肌肉收缩时产生的电信号。
EMG测量系统利用电极贴附在肌肉上,记录下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肌肉的电活动。
通过分析EMG信号的幅值和频谱特征,可以评估肌肉的活动强度和协调性,进而研究人体运动的动力学特征。
这种方法适用于评估肌肉力量和肌肉控制能力的研究。
4. 力板测量系统力板是一种测量垂直力和重心移动的设备,它可以记录用户在运动中所受到的地面反作用力,并实时计算出人体的重心位置和运动轨迹。
通过分析力板数据,可以评估人体的平衡能力和稳定性,进而研究人体运动的动力学特征。
这种方法适用于平衡性运动和敏捷性运动的研究。
5. 动作分析软件动作分析软件是一种基于运动捕捉数据和其他测量数据的计算工具,它可以对运动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可视化展示。
通过运动分析软件,研究人员可以对运动过程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分析,从而得到人体运动的动力学特征和运动规律。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体育项目和动作的研究。
EMG检查的应用
EMG检查原则 检查原则、 EMG检查原则、适应症和注意事项
1. 熟悉解剖知识及详细的 检查 熟悉解剖知识及详细的NS检查 2. 掌握适应症 前角细胞以下病变 掌握适应症: 3.了解禁忌症 3.了解禁忌症: (1) 出血倾向、血友 了解禁忌症: 出血倾向、 血小板<3000;(2) 乙肝(重 乙肝( 病、血小板 ; 复针电极); );(3) HIV (+) 复针电极);
异常EMG EMG的分布特点 异常EMG的分布特点
三个节段以上肌肉神经源性损害 胸锁乳突肌神经源性损害, 胸锁乳突肌神经源性损害,阳性率 可达80%以上 可达 以上 胸段脊旁肌神经源性损害占 76.5% 舌肌神经源性损害占90% 舌肌神经源性损害占
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
SCV:异常是排除诊断的指 : 标 MCV:早期正常,晚期速 :早期正常, 和波幅↓ 度↓和波幅↓ F波:通常正常,晚期可见 波 通常正常, 波幅↓或无反应; 波幅↓或无反应;部分波幅 ↑,是轴突末端芽生所致
异常EMG所见 异常EMG所见 EMG
刺自发电位 自发电位 1.纤颤电位:见于失神经后两周。正常人 处自发电位占 处自发电位占4.2%。 .纤颤电位:见于失神经后两周。正常人1处自发电位占 。 意义:失神经;肌营养不良:肌肉坏死继发的失神经所致;肌炎: 意义:失神经;肌营养不良:肌肉坏死继发的失神经所致;肌炎:肌膜的应 激性↑ 激性↑。 2.正锐波:意义同纤颤波 .正锐波: 3.束颤(fasciculation) .束颤( ) 4.肌颤搐(myokymic discharges) .肌颤搐( ) 是一个或几个MUAPs的重复放电,伴皮下肌肉蠕动。 的重复放电, 是一个或几个 的重复放电 伴皮下肌肉蠕动。 意义:见于面肌痉挛、脑干胶质细胞瘤、 、 意义:见于面肌痉挛、脑干胶质细胞瘤、MS、GBS、放射性神经病特别是神经 、 丛的损害及低钙等 肌颤搐放电 5.复合性重复放电(CRD) .复合性重复放电( ) 是一组肌纤维同步放电 特点: 发放中无波幅( µ 特点 (1)发放中无波幅(50µV~1mV)和频率(5~100Hz)的变化;(2) 声 发放中无波幅 )和频率( )的变化; 似机关枪发放。 音:似机关枪发放。 意义: 肌源性损害; 意义:(1) 肌源性损害;(2) 慢性失神经 (三)肌强直放电 肌肉自主收缩或机械刺激后的不自主强直收缩 特点: 波幅:发放中渐降低; 频率:发放中渐减慢; 声音: 特点:(1) 波幅:发放中渐降低;(2) 频率:发放中渐减慢;(3) 声音:轰炸机 俯冲或摩托车减速时发出的声音 意义:(1)萎缩性肌强直;(2)先天性肌强直;(3) 先天性副肌强直;(4) 高钾性 意义: 萎缩性肌强直; 先天性肌强直; 先天性副肌强直; 萎缩性肌强直 先天性肌强直 周期性麻痹
三维运动分析系统在康复医学评估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统 。运动数据采集 系统包括红外线反 光标记和三维摄像 仪 , 置 于体 表上的反光标记 对测试者没有 任何束缚 ,能准确计测 H{人体 的 自然动作 。分析处理系统包括运 动分析主机和各 种 分析 软件 ,如 建立 人体模 型 并对 其进行 模 型化 处理 分析 时 ,需使 用建 模 软件 ;进 行 步态分 析 时 ,需使 用步 态分 析软 件 ;有 时还需 联合 三 维测力 平 台 ,以测 量地 面 反作用 力 、力 矩 、剪切 力 等 。 目前 国外 的 3DMA系统 主要 包 括 Vicon(英 国)、Motion analysis(美 国 )及 BTS(意大利 )等。
3DMA系统根据试验需 要把人体分 为不同 的节段模 型 , 以此模 型为依 据将轻 质红外线 反光 标记置 于相应 的体表标 记 点 卜,在人体运动 的过程 中 ,通 过红外线摄像机捕 捉数据 , 取 得 人体各 关 节点 的 维运 动轨 迹数 据 。它可 以立 体 、动 态 、即时地监 测 和采集运 动 中多关 节活动 角度 变化 、活动周 期 曲线和 参数 变化 、二三维应 力变化 ,同时动 态监测运 动 中多 组 肌群 的体表肌 电变化 。利用 该系统 可将人 体运动信 息储 存 、再现 和进 行数据分析 。
3DMA系 统进 行 动力 学分 析 (kinetics analysis)时 主要 需 要三维测力 台 ,测力板 由对 称分布在力板 四角 的传感器组 成 ,动 力学数据就是通过 受力台或压力感受 器测量获得人体 步行时测力板应 力的数据 ,包 括地板反作用 力以及各关节的 受力情况 。
Chinese Journal ofRehabilitation Medicine,Feb.2018,Vo1.33, No.2
EMG临床应用
不定 广泛
北京协和医院第十届EMG学习班,崔丽英
15
(2)瞬目反射(Blink反射) 概念:指轻叩额头或眉间引起眼伦匝肌 收缩。1896年由Overend首先描述。1952 年Kugelberg首次用电刺激眶上神经诱发 出该反射。1962年Rushworth年发现这一 反射有两个成分组成,R1和R2。
波幅:是针尖附近的少数肌纤维决定的
相位变化:指离开至返回基线的部分。计数:
经过基线的数+1正常值:3相或4相较多见
北京协和医院第十届EMG学习班,崔丽英 28
4. 募集电位(大力收缩)
干扰相:大力收缩时足够的 MUAPs 募集在
一起,即难以分辨出基线的MUAP相互重叠,
波幅2~4mV
混合相: MUAPs 部分重叠,部分可见基线,
医学、精神科及儿科等
肌电图在大部分国家从属神经科、骨科
和康复科等
少数国家位独立的科室(如瑞典)
北京协和医院第十届EMG学习班,崔丽英
4
(四)国内EMG的状况
各地、各医院之间差别非常大,没
有真正发挥其作用
临床价值医疗水平
临床研究 价值
经济效益
北京协和医院第十届EMG学习班,崔丽英
5
(五)EMG检测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51
三.不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的临床意义
正中神经:腕管综合征
尺神经:肘管综合征
胫后神经 :跖管综合征
腓总神经:腓骨小头的嵌压性神经病
北京协和医院第十届EMG学习班,崔丽英
52
四.EMG和NCV的临床应用
前角细胞:ALS
神经根:颈神经根或腰骶神经根病
数字化体能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研究
数字化体能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研究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其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数字化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运动员的体能状态,制定更准确的训练计划,并且可以实时监测运动员的表现,及时调整训练计划。
本文将探讨数字化技术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并通过案例分析阐述数字化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数字化技术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生理测量生理测量是通过各种仪器和传感器来测量运动员的生理指标,比如心率、血压、肌肉疲劳程度、血乳酸浓度等等。
通过数字化技术,我们可以实时监测这些生理指标的变化,以便制订更为准确的训练计划。
例如,在长期训练过程中,运动员的肌肉疲劳程度会逐渐增加,而血乳酸浓度也会不断升高。
如果能够及时反馈这些数据,教练就可以相应地调整训练负荷,保证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处于最佳状态。
二、运动分析数字化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分析运动员的运动方式、姿势和步态,从而找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例如,运动员在跑步时容易出现膝盖内翻或足弓塌陷等问题,这会增加运动员的运动损伤风险。
通过数字化技术,教练可以用运动捕捉系统对运动员的运动进行分析,并制定更合理的训练计划。
三、数据管理运动训练的复杂性和大量数据的管理也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进行优化。
教练可以通过运动科学软件,收集、管理和分析运动员的数据,建立档案,并以更好的方式向客户展示运动员的表现。
数字化技术可以帮助教练制定更为科学的训练计划,并可以实时地审查和更新训练计划,不断提高运动员的表现。
但数字化技术也存在不足。
首先,数字化技术需要大量的投入,在器材和设备方面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其次,数字化技术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人工训练,这需要从纯技术角度转向综合的客户管理。
最后,数字化技术虽然可以为教练提供丰富的数据,但这些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并不完全受到保障,因此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辅助。
三维运动分析系统在平衡功能评定中的应用与展望
三维运动分析系统在平衡功能评定中的应用与展望王彤【期刊名称】《中国康复医学杂志》【年(卷),期】2012(27)3【摘要】三维运动分析系统是一种新型评估手段,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生物力学研究和评估体系之一,由运动捕捉系统、应力测试系统和表面肌电系统三个部分组成,可以运用各种测试手段对人体不同状态中的各种参数进行适时采集和处理,实现对人体运动功能的定量分析和三维动作重建.它可以立体、动态、即时的监测和采集运动中多关节活动角度变化、活动周期曲线和参数变化、三维应力变化,同时动态监测运动中多组肌群的体表肌电变化.利用该系统可将人体运动信息储存、再现和进行数据分析.该系统一直以来主要用于下肢步态分析,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生物力学研究中心、台湾中央大学的生物力学实验室、国内体育、医疗系统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通过国际上通用的步态分析模型(Helen Hay模型)分析,获得的相关步态指标(步频、步速、步长、下肢支撑、摆动相时间、下肢三维应力等),为康复和临床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近年来,国外有学者将该分析系统用于对运动员进行身体节段法精细平衡功能评测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根据以往的经验,人体平衡功能的测定主要是借助目测法、量表法完成.专用平衡功能监测仪器的诞生,使平衡功能评定可以量化,更加客观地反映人体平衡功能状态,但受仪器平面单一压力传感器的影响,难以立体、全面、分节段、实时地反映人体在功能活动中的平衡功能状态.【总页数】2页(P195-196)【作者】王彤【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康复医学系;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中心,210029【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Pro/E三维建模及运动仿真功能在机构运动分析中的应用2.三维运动分析系统在健康人平衡功能质心检测中三种方法一致性的比较3.三维运动分析系统用于平衡检测的信度与效度研究4.三维运动分析系统在平衡功能检测中的应用5.三维运动分析系统在上肢运动功能检测中的可行性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TS三维运动分析系统及无线表面肌电测试系统(EMG)在国内临床及体育科研中的应用前景展望前言:结合本人三年的临床工作经验及相关领域的了解,三维运动分析系统及EMG在国内临床及体育科研中的具体应用尚属于空白,或者说半空白状态,国内起步晚,目前有在使用的医疗机构或科研单位少之又少,而在发达的欧美国家,起步于80年代,目前仪器及应用技术已相对成熟,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水平及运动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也急需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快捷,客观精确的动态分析仪器及多数据同时处理的软件系统来辅助医生及科研人员进行更客观精确的临床诊断治疗和体育科研活动,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及科学运动训练水平,促进康复,功能评定的发展及提高运动成绩,减少运动损伤等。
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和科研单位正逐步开始使用三维运动分析系统及EMG系统,所以国内市场潜力及前景一片大好。
但前提是一定要把该产品的核心特点及实用的具体功能充分挖掘出来,并结合临床和体育科研的实际需求,找到一个好的结合点,让使用者简单方便的把产品的实际功能服务于具体的临床及科研活动,例如定量评定人体颅脑损伤、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损伤及骨关节病损的患者,制定康复治疗、训练计划、评定康复疗效、定做支具和矫形器,运动损伤监测,运动能力提高等提供客观依据。
最终实现医院患者公司三方共赢。
主要内容:一、产品组成、原理、特点、亮点、适用领域二、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及EMG简介三、临床及体育科研应用四、应用举例五、模块建设六、未来展望一、产品组成、原理、特点、亮点、适用领域(一)产品组成及原理主要硬件部分:三维步态分析仪、测力平板、无线表面肌电仪(EMG)、工作站等主要软件部分:采集及分析软件等1、高清红外摄像头:适用于任何形式的动作并进行精确分析。
2、步行平台:整合测力平台,方便测量。
3、测力平台:两个多轴测力平台可以测量地面反作用力,中心压力(COP)坐标及扭矩。
并结合步态分析,计算关节间受力时间及大小。
4、视频录象:两个视频采集器,可从不同角度实现实时步态显示。
5、显示屏:60寸大离子显示器,可监视所有收集到的各种信号。
6、无线EMG信号采集器:8个小巧,有无线WIFI技术的EMG信号采集器,结合三维步态分析系统使用,实现肌电信号和步态数据同步记录和数据处理,并记录肌电信号在步态循环中出现的具体时间。
7、EMG存储工作站:存储EMG信号,含内置电池,保数据不丢失。
8、EMG掌上电脑:无线触摸,接受EMG采集器信号后无线传输到工作站。
信号范围支持50m,可实时显示肌电信号。
9、工作站:最多可支持24台摄像头连接,可同时接收,整和,同步处理所以信号,内置标准时钟,保证长时间数据采集时所以数据的同步化,保证所以数据的相关性。
10、监察显示器:24寸HD显示器,同步显示步态,动态,以及肌电信号,并根据各个角度的摄像头绘制步态模拟图片。
11、软件系统:三种分析系统,针对三维运动、临床分析和体育运动。
(二)产品特点1、硬件特点:(a)、实时数据采集与处理的高分辨率红外摄像头,多角度三维动态信息捕获,校准快捷,误差小于0.1mm,不受光线强弱影响,可在室外赛场跑道使用;(b)、工作站可同时整合步态分析,肌电信号,测力平台,带传感器跑步机等同时处理和分析;(c)、EMG无线采集器小巧轻便,真正实现无线技术无障碍远距离传输,无线采集器跟EMG接收器可50m内实现无障碍传输,而EMG 接收器信号也可传输至350m内的工作站。
2、软件特点:(a)、可将正在分析的项目通过打印机快速打印输出为个人报告;(b)、报告的件数、版面、内容等都可以任意的定义和修改;(c)、模拟信号设备采集到的信号与运动学数据可做同步化集成分析。
提供标准图标数据模块,简化操作,自动制作并显示完整动作分析所得数据,步态信号,肌电信号,足部受力分析等同步分析显示,可快速得到个人报告。
3、硬件系统特点:(a)、红外摄像头:串联方式:支持多个工作站同时侦测标记点数:无限制数据预览:全帧图象分辨率:640*480最大采样频率:1000Hz精确值:小于0.2mm(4*3*3空间中)数据传输技术:千兆以太网(b)、EMG无线采集器:采集频率:4KHz数据传输:无线IEE802.15.4(传感器—接收器)传输范围:无障碍情况下50m电池使用时间:5小时不间断数据记录,待机5天存储器:实时固定缓冲存储(c)、EMG移动接收器:EMG通路数:接收16个无线传感器信号数据传输:无线WIFI标准802.11b(接收器—工作站)显示屏:4英寸VGA触摸屏电池使用时长:9小时传输范围:30—380m(室内外)(接收器—工作站)4、软件系统特点:基本分析:三维XYZ绘图、步行及摆动速度、关节角速度、受力中心、垂直受力、前后运动指示、COP、扭矩Mz,肌电信号强弱等.统计分析:步宽、步长、步态站立期、摆动期、双脚支撑期、步态周期、节律、身体摇摆,三维空间力量参数,中心压力(COP)扭矩Mz,肌电信号强弱等值的标准化、平均值离散、系数等的计算。
对比:覆盖图,运动图,多数据分析对比及重放。
输出数据:XY绘图、XYZ绘图、图表、数据列表数字化:自动跟踪,反向自动跟踪,多标记自动跟踪、位置预测、自动插值、操作数字化等。
(三)产品亮点1、方便快捷:BTS运动分析系统可适用多种空间,从8m*5m空间到运动场,也不受光线强弱的影响。
适用范围广,小到医院科室或实验室安装,大到在运动场,赛场,跑道对运动员训练进行实时监测。
2、优越的数据再生能力:可实时分析处理数据,患者不需准备,半小时内医生可得到所以诊断及确定治疗方案的各类数据,集成步态数据库,方便患者历史记录及出报告系统。
3、高精确性:高清红外摄像头,最大误差在0.1mm内。
目前世界最小的WIFI EMG,对身体无创数据精确,误差小于0.7毫伏。
适用于所有病人及病情。
4、使用简单:医生等不需要长时间培训产品使用方法,操作简单,患者信息,数据信息一目了然,有视化标准图标数据模块,提供不同人群及病理的清晰统计分析,步态信号与肌电信号同步分析并显示。
轻松快速出个人报告。
(四)适用领域1、医院(骨科、康复科)2、康复中心3、残疾人康复中心4、支具矫形中心5、支具矫形器康复器械研发中心6、体育局运动训练中心7、高等体育院校、竞技体校8、体育科研中心9、运动医学生物力学实验室10、高档健身中心二、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及EMG介绍(一)三维步态分析系统简介1、步态:步态是人体结构与功能、运动调节系统、行为及心理活动在行走时候的外在表现。
任何神经、肌肉,骨骼、骨关节疾患都可能导致步态功能异常或障碍。
步行的正常参数●步长:0.75m●步幅:1.5m●步频:110步/分●步速:1.3m/s或5km/h正常步行的关节活动范围: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跖屈背伸步行中骨盆倾斜角2、三维步态分析:是研究步行规律的检查方法,旨在通过生物力学和运动学手段,揭示步态异常的关键环节和影响因素,从而指导康复评估和治疗,也有助于临床诊断、疗效评估、机理研究等。
三维步态分析系统是一种新兴的步态分析的手段,具有客观、定量、准确的特点,目前逐渐被应用于骨科康复、神经康复、矫形外科等领域。
3、三维步态分析主要内容:(a)、时间—距离参数包括步长、步宽、步幅、步向角、步速、步频、步行周期、支撑相时间、摆动相时间等。
(b)、运动学参数步行中髋、膝、踝等关节的运动规律(角度,位移、速度、加速度等),骨盆倾斜和旋转、身体重心变化规律等。
(c)、动力学参数引起运动的力学参数,包括地板反作用力,即足部受力,受力中心,前后运动指标,垂直受力大小,以及中心压力(COP)(Px,Py)和扭矩Mz。
(下面为行走时下肢每块肌肉受地板反作用力示意图。
)(d)、肌电活动参数上下肢活动过程中上下肢主要肌肉的电生理活动指标。
4、三维步态分析的主要作用:⏹帮助我们更直观客观的捕获步行中各项运动轨迹及具体参数。
⏹具体分析对比关节活动范围,COP,三维空间参数等,为研究异常步态等活动提供多参数及客观依据。
⏹辅助功能测评及制订康复训练计划。
⏹辅助矫正不规范动作,提高运动能力及成绩。
⏹研究各异常活动关节活动范围,建立异常运动分析统计模块。
5、三维步态分析的应用范围:⏹临床诊治及研究(骨科手术前后,康复科异常步态纠正等)。
⏹体育科研(运动损伤预防、恢复训练,姿势、力量训练等)。
⏹支具矫形器研发中心。
⏹运动医学(生物力学研究实验室)。
⏹高档健身中心(指导力量训练)。
(二)EMG简介1、肌电图(EMG):是用来记录和分析肌肉收缩时发出的肌电信号的工具,其目的是对肌肉功能和神经运动控制进行分析和研究,研究骨骼肌的功能和其之间的协同活动。
其目的是为了分析不同运动和姿势的骨骼肌功能及它们的协同活动。
康复和运动医学领域利用其对残疾人和受伤运动员的功能进行评估,并修改治疗方案。
肌电图记录的是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合,所以肌电图代表着肌肉的收缩。
EMG提供了一个可观察神经系统的窗口。
2、肌电信号:3、EMG的操作程序为了满足临床及运动医学生物力学研究的需要,表面肌电图一般操作程序如下:⏹肌电采集⏹信号处理⏹比较分析⏹数据报告4、实时同步采集由于采集的是运动中或不同姿势下的肌电信号。
我们必须保证肌电信号能实时同步的在电脑屏幕上反映出来,然后由操作者自行选择记录与否。
5、信号处理:(a)、整流Rectification:(b)、平滑Smothing:BTS肌电图软件有3种平滑方式:Mean平均值、Mean Absolute绝对平均值、RMS(Root Mean Square)均方根。
(c)、滤波Filtering:⏹高通滤波⏹低通滤波⏹带通滤波⏹蝶值滤波⏹中值滤波⏹截至滤波(d)、振幅标准化Amplitude Normalization:⏹由于是采用表面电极,所以影响肌电图的因素有很多。
例如电极的摆放位置、皮肤处理的好坏等。
⏹所以我们通常要采用某种方法来消除上述的客观因素,来使不同的两次测试结果之间存在可比性。
⏹通常我们都采用MVC(Max V oluntary Contraction) Normalization的方法。
(e)、肌电信号的时域分析EMG signal analysis in time domain:时域分析:是最直接的肌电信号分析方法,用于刻画时间序列信号的振幅特征,将肌电信号表达成记录点的电位-时间曲线。
时域分析的主要参数:⏹积分肌电值(integrated EMG,iEMG)⏹平均肌电值(average EMG,AEMG)⏹均方根值(root-mean-square,RMS)⏹峰值(peak value)在临床和康复医学研究中,常被应用于实时、无损伤地反映肌肉活动状态,其数值变化通常与肌肉收缩力大小等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