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青霉素酶菌种的分离总结

合集下载

微生物论文青霉菌的分离及其形态观察

微生物论文青霉菌的分离及其形态观察

微生物论文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年级:2010级班级:生科(2)班指导老师:黄循吟何滨时间:14周—16周青霉菌的分离及其形态观察摘要青霉菌属于丛梗孢科。

菌丝体由多数具有横隔的菌丝所组成,通常以产生分生孢子进行繁殖。

青霉菌的种类很多,通常生于柑桔类水果上,蔬菜、粮食、肉类、皮革和食物上也常有分布常呈灰绿色。

本实验是利用青霉极易在橘子皮上生长的特征, 从橘子皮等基质上分离青霉并进行纯化。

将分离得到的青霉培养后用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清楚的看到青霉的典型结构。

此法简便易行,需要的条件简单,在一般实验条件下就可以进行。

关键词:青霉分离培养形态观察前言:学习并掌握各种无菌操作技术,并用此技术进行稀释分离。

了解培养霉菌及培养条件。

青霉属于丛梗抱科, 广泛分布于空气、土壤和各种物品上, 常生长在腐烂的柑橘皮及其他水果上, 而使柑橘皮等呈青绿色。

利用青霉极易在柑橘皮上生长的特征, 可以从橘子皮上分离青霉, 用来进行生物学的实验, 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然后再通过稀释分离技术使它们在固体平板培养基上形成单一菌落,从而获得我们所需要菌株的纯培养。

并观察菌落特征,通过制片镜检观察菌丝特征。

目录1.引言 (4)2.材料与方法 (4)2.1材料 (4)2.1.1采样样品 (4)2.1.2培养基 (4)2.1.3试剂 (4)2.1.4仪器与设备 (5)2.2方法和步骤 (5)2.2.1青霉菌的培养 (5)2.2.2配置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5)2.2.3灭菌 (5)2.2.4倒平板 (6)2.2.5纯化 (6)2.2.6镜检 (6)2.2.7斜面保藏 (7)3 结果与讨论 (7)3.1富集培养时菌体形态 (7)3.2分离纯化培养基时菌体形态 (8)3.3显微镜下观察现象 (8)4.优点 (9)5.结论 (9)6.注意事项 (9)1.引言背景青霉菌属于丛梗孢科。

菌丝体由多数具有横隔的菌丝所组成,通常以产生分生孢子进行繁殖。

青霉素提炼工艺实习报告

青霉素提炼工艺实习报告

青霉素作为一种重要的抗生素,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细菌感染。

为了深入了解青霉素的提炼工艺,我于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日在XX制药厂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实习。

此次实习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青霉素提炼工艺的各个环节,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实习内容1. 青霉素原料采集与预处理实习期间,我首先了解了青霉素原料的采集过程。

青霉素原料主要来源于青霉菌的发酵培养。

在发酵过程中,青霉菌会产生大量的青霉素,从而形成青霉素发酵液。

实习期间,我参与了青霉素原料的采集工作,学会了如何将青霉菌发酵液进行预处理,包括过滤、离心等步骤。

2. 青霉素粗制青霉素粗制是提炼工艺中的关键环节。

在这一环节,我将青霉素原料经过预处理后,进行粗制。

具体操作如下:(1)首先,将预处理后的青霉素原料进行初步分离,得到粗青霉素。

(2)然后,将粗青霉素进行洗涤、干燥,得到青霉素粗品。

(3)最后,对青霉素粗品进行质量检验,确保其符合生产要求。

3. 青霉素精制青霉素精制是提炼工艺中的又一重要环节。

在这一环节,我将青霉素粗品进行精制,提高青霉素的纯度。

具体操作如下:(1)首先,将青霉素粗品进行溶解,得到青霉素溶液。

(2)然后,通过离子交换、吸附等方法,对青霉素溶液进行纯化。

(3)最后,将纯化后的青霉素溶液进行浓缩、结晶,得到青霉素精制品。

4. 青霉素质量检验在青霉素提炼工艺的各个环节,我都参与了质量检验工作。

通过对青霉素原料、粗品、精制品进行检验,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

具体检验项目包括:青霉素含量、pH 值、水分、重金属离子等。

1. 实践出真知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体会到实践的重要性。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我对青霉素提炼工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我也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 团队协作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在青霉素提炼工艺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团队成员相互配合,共同完成。

青霉素生产菌种的制备与保藏方法

青霉素生产菌种的制备与保藏方法

青霉素生产菌种的制备与保藏方法生命科学学院生物10-2 赵鑫指导教师:朴永哲摘要:青霉素发酵属单一纯菌种发酵,青霉素生产菌种的制备是青霉素发酵过程的关键环节,生产菌种的质量是影响发酵生产水平的重要因素。

在生产过程中既要有优良的菌种,又要有良好的培养条件才能获得高质量的种子。

本文将对青霉素生产菌种的制备与保藏方法进行介绍。

关键词:产黄青霉;青霉素;制备工艺;保藏方法1.概述1.1 青霉素的定义青霉素(Benzylpenicillin / Penicillin)又被称为青霉素G、peillin G、盘尼西林、配尼西林、青霉素钠、苄青霉素钠、青霉素钾、苄青霉素钾。

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指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是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

1.2 青霉素的应用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毒性很小,由于β-内酰胺类作用于细菌的细胞壁,而人类只有细胞膜无细胞壁,故对人类的毒性较小,除能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外,在一般用量下,其毒性不甚明显,是化疗指数最大的抗生素。

临床应用:主要控制敏感金黄色葡糖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淋球菌、脑膜炎双球菌、螺旋体等引起感染,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某些革兰氏阴性细菌及螺旋体有抗菌作用。

青霉素针剂和口服青霉素能分别治疗肺炎、肺结核、脑膜炎、心内膜炎、白喉、炭疽等病。

工业应用:可用于生产柠檬酸、延胡索酸、葡萄糖酸等有机酸和酶制剂。

2.菌种及保藏方法介绍2.1 菌种介绍产黄青霉属无性型真菌,一种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从梗孢科青霉属的真菌。

分布于土壤、空气及腐败的有机材料等基物。

最适生长温度为20-30°C。

产生青霉素、多种酶类及有机酸,是重要的工业用真菌,也产生真菌毒素。

产黄青霉的发现和大规模地生产、应用,不仅对抗生素工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加上其他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比如像磺胺药物,使人类的平均寿命,再次延长了四岁。

[工作]菌种分离思路

[工作]菌种分离思路

菌种分离思路:⌝菌种筛选方案:[1] 初筛:目的是删去明确不符合要求的大部分菌株,把生产性状类似的菌株尽量保留下来,使优良菌种不致于漏网。

初筛工作以量为主,测定的精确性还在其次。

初筛的手段应尽可能快速、简单。

[2] 复筛的目的是确认符合生产要求的菌株,所以,复筛步骤以质为主,应精确测定每个菌株的生产指标。

⌝菌种筛选的手段[1] 初筛[2] 从菌体形态变异分析[3] 平皿快速检测法:具体的有纸片培养显色法、变色圈法、透明圈法、生长圈法和抑制圈法等[4] 摇瓶培养法:初筛的摇瓶培养一般是一个菌株只做一次发酵测定,从大量菌株中选出10-20%较好的菌株,淘汰80-90%的菌株;而复筛中摇瓶培养一般是一个菌株培养3瓶,选出3-5个较好的菌株,再做进一步比较,选出最佳的菌株。

土中细菌的富集培养与分离分离土样中的大部分细菌的分离程序中无需进行富集。

但对某些少数细菌则要求特殊的富集或选择技术才能很好地被分离培养。

富集方法:运用细菌的酶诱导性,在分离培养基中添加若干抗生素、复杂底物及生长因子的前体物质来激活细菌某一特殊基因组,可以建立起若干富集技术。

富集可以促进抗性的产生并维持下来。

土样中细菌的富集:适度稀释后,取0.1m1涂布已添加及未添加富集底物(如几丁质、纤维素等)的土浸出汁平板。

植物体上细菌的分离:无菌富集,加植物浸出液适度培养取样,洗涤,取1ml经适度稀释后涂布平板。

水中细菌的分离:水样通过0.22μm无菌滤膜,取出滤膜用1ml无菌稀释液将滤膜上的沉积洗下。

用样本稀释液适度稀释,涂布平板倒置培养或滤纸压印分离法。

水中细菌分离的简易富集技术:(1) 在无菌的、用棉团塞好的广口三角烧瓶中连续培养,定期取样涂布适宜分离琼脂平板上;(2) 在不同水体的水样中加入一定的底物如蔗糖、多糖及蛋白质等,同样可以促进水中微生物的增殖。

(3) 培养过程中可加入低浓度的抗真菌剂以抑制真菌的生长。

(4) 另一富集方法是在培养烧瓶中添加细菌“附着材料”,如无菌的植物组织或土壤浸出液。

青霉素提炼工艺实习报告

青霉素提炼工艺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实习内容:青霉素提炼工艺实习时间:xxxx年xx月xx日至xxxx年xx月xx日实习单位:xxxxxx制药厂实习期间,我有幸参与了青霉素提炼工艺的实习,对该工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我对实习过程的总结和报告。

一、实习目的和背景青霉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具有显著的杀菌作用。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细菌对其产生了越来越多的耐药性,因此,提高青霉素的纯度和质量对于治疗感染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实习旨在了解青霉素提炼工艺的基本流程,掌握相关操作技能,并探讨如何提高青霉素的纯度和质量。

二、实习过程1. 发酵液预处理青霉素的生产首先需要进行发酵,将发酵液进行预处理,包括滤液和去除杂质。

滤液是通过将发酵液过滤,分离出固体杂质和液体。

预处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青霉素提取效率,减少后续操作步骤中的困难。

2. 青霉素酸萃取将预处理后的滤液与稀酸、破乳剂和乙酸丁酯共同进入POD机,在pH2.0-0.1条件下完成青霉素酸萃取过程。

乙酸丁酯作为有机溶剂,能够有效地提取青霉素酸。

青霉素酸萃取是青霉素提炼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决定了青霉素纯度和质量的高低。

3. 精制过程萃取后的混合液需要进行精制,以去除杂质和有机溶剂。

精制过程包括酸碱中和、离子交换、结晶、离心分离等步骤。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得到高纯度的青霉素。

4. 结晶与干燥将精制后的青霉素溶液进行结晶,使其形成固体颗粒。

结晶过程可以通过调节溶液的pH、温度和浓度等条件来实现。

结晶后的固体颗粒通过离心分离得到,然后进行干燥,得到最终的青霉素产品。

三、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对青霉素提炼工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掌握了青霉素提炼的基本流程,包括发酵液预处理、青霉素酸萃取、精制过程、结晶与干燥等步骤。

同时,我也了解了如何通过调节操作条件,提高青霉素的纯度和质量。

此外,我还学会了相关的操作技能,如溶液的调配、离心分离、pH值的测定等。

这些技能对于我今后从事制药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青霉素提取实验的原理

青霉素提取实验的原理

青霉素提取实验的原理青霉素提取实验的原理是运用物质的特性,通过适当的提取方法将青霉菌中的青霉素分离出来。

青霉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的抗生素,能够有效治疗多种感染疾病。

青霉菌是一种能够产生青霉素的真菌,其生长于适宜的培养基上可以产生大量的青霉素。

青霉素的提取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培养青霉菌。

首先需要采集到含有青霉菌的样品,如青霉素生产厂家的纯菌种或是自然环境中的菌株。

然后将菌株接种到培养基上,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如适宜的温度、氧气和营养物质。

2. 发酵培养。

通过将青霉菌培养在大型发酵罐中,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如温度、pH和氧气浓度等,促进青霉菌产生大量的青霉素。

在发酵过程中,青霉菌将利用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并通过代谢产生青霉素。

3. 静置沉淀。

经过一定的培养时间后,发酵液中的青霉菌和青霉素会形成混合溶液。

静置沉淀是将发酵液静置一段时间,使得菌体和溶液分离,形成菌体沉淀和菌液上清两部分。

4. 菌体沉淀处理。

将菌液中的菌体沉淀通过离心或滤纸过滤等方法进行分离和处理。

菌体沉淀通常还包含有一些其他杂质,需要经过多次洗涤和处理,以去除杂质。

5. 菌液上清处理。

经过菌体沉淀处理后,得到的菌液上清中含有青霉素等溶解物质。

接下来,可以采用对菌液上清进行浓缩和稀释等方法,以获得青霉素的较高纯度溶液。

6. 结晶纯化。

通过结晶和重结晶等方法,将青霉素从菌液上清中进一步提纯,得到纯度更高的青霉素晶体。

7. 干燥和质量控制。

最后,将提纯后的青霉素晶体进行干燥,以获得干燥的青霉素产品。

同时,还需要进行质量控制和复合指标检测等步骤,确保提取的青霉素符合医药领域的要求。

青霉素提取实验原理是基于青霉菌产生青霉素这一生物特性,通过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技术方法,将青霉素从发酵液中提取出来。

这一实验过程对于青霉素的生产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医疗领域的抗生素治疗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

微生物实验报告

微生物实验报告

二、实验过程
细菌培养基:蛋白胨 10g
牛肉膏 3g 氯化钠 4g 蒸馏水 1000mL(若为固体培养基,加20g琼脂),pH7.4
斜面培养基:蛋白胨 10g
牛肉膏 3g 氯化钠 4g 琼脂 20g 蒸馏水 1000mL,pH7.4
二、实验过程
发酵培养基:
蛋白胨 甘油 氯化钠 0.1%硫酸亚铁(FeSO4·7H2O)溶液 枸橼酸钠 20%硫酸镁(MgSO4·7H2O)溶液 磷酸氢二钾 肉浸液
筛选结果
三、实验结果
菌种优化结果
三、实验结果
三、实验结果
酶活力测定结果
三个发酵培养菌液进行测酶活,对比后酶活最大的一个。
发酵培养基酶活力:
①结果数据记录:
稀释1000倍 D=1000
B-A=0.2ml
硫代硫酸钠滴定B液浓度0.01mol/L(经硫代硫酸钠直接滴
定碘准确测出的浓度)
碘滴定液浓度
0.01mol/L
人们在研究青霉素酶的过程中,除了发现它的有害一面外,也发现了一些有利的 方面。如: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品的质量检验中,利用青霉素酶进行无菌检查是 一种非常有效、简便、快捷的方法,可定量检验出青霉素类药品中污染微生物的 程度。因此研究青霉素酶有了另一番意义。
青霉素作诱导剂使用,细胞上特殊接受体与青霉素结合成分 ( penici l l i n 2binding component , PBC) 相似,可用青霉素结合成分与诱导剂的 “亲和力” 不同来解释青霉素酶产率的高低。PBC与诱导剂相结合是青霉素酶合成过程中很 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1000、 2000、 5000、 10000、 20000单位进行重复优化,
增加枯草芽孢杆菌的产酶能力,并将10000万单位的菌种进行

一株青霉菌的分离鉴定及抑菌活性成分研究中文

一株青霉菌的分离鉴定及抑菌活性成分研究中文

西北农业学报 2009,18(4):982102A cta A g riculturaeB oreali2occi dentalis S inica一株青霉菌的分离鉴定及抑菌活性成分研究杨利珍1,周 乐2,徐 虹1,秦宝福13(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理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摘 要:从瑞香狼毒根际这一独特的生态环境中采用平板稀释涂布法分离出一株高抑菌活性的真菌,经形态学特征、ITS序列分析及与马尔尼菲青霉菌的比较分析表明,该菌为疣孢青霉菌Y L252(Penicilli um verrucu2 losum Y L252),其Genbank注册序列号为EU914140。

抑菌活性试验显示,其发酵液粗提物具抑菌广谱性,对细菌和植物病原真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苹果干腐、苹果腐烂、番茄早疫病菌的抑制率达到80%以上。

乙酸乙酯相TL C法系统预试结果表明,其主要成分为挥发油、黄酮、萜类、甾体及其苷类、酚性成分、内酯及香豆素和有机酸类。

关键词:狼毒根际;分离鉴定;疣孢青霉菌Y L252(Penicilli um verruculosum Y L252);抑菌活性;成分预试中图分类号:Q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389(2009)0420098205Isolation and Identif ication and Antif ungal Activity of a PenicilliumYAN G Lizhen1,ZHOU Le2,XU Hong1and Q IN Baof u13(1.College of Life Science,Nort hwest A&F University,Yangling Shaanxi 712100,China;2.College of Science,Nort hwest A&F University,Yangling Shaanxi 712100,China)Abstract:By st reak plate met hod,a st rain of high antif ungal active microorganism was isolated from t he particular ecological environment2t he rhizo sp here of S tellera cham aej asme.Morp hological charac2 ter istics,sequences analysis of ITS and comparation analysis wit h Penicillium marneffei revealed t hat it belonged to t he Penicilli um verruculos um Y L252,it s GenBank accession number is EU914140.Re2 sist ant experiment showed t hat t he ext ract of fermentative liquid could resist many microorganisms. It s inhibitio n rates to Fusari um bulbi genum,V alsa m ali,A lternario sol ani reached above80%.The TL C systemic p retes of et hyl acetate extract showed t hat t he main ingredient s are volatile oils,fla2 vonoids,terpins,steroid saponins and it s glyco sides,p henils,cumarins and lactones,organic acids. K ey w ords:The rhizo sp here of S tellera cham aej asme;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Penicilli um verru2 culos um Y L252;Antimicrobial active;Systemic p retes 微生物是产生天然活性化合物的天然宝库。

青霉素几种分离纯化方法比较

青霉素几种分离纯化方法比较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期末作业青霉素的分离提纯方法的发展与比较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青霉素的分离提纯方法的发展以及比较,包括传统的方法,如吸附法,沉淀法,溶剂萃取法等,也包括现代发展的高新技术,如反胶团萃取法,乳状液膜法,中空纤维更新液膜法以及其它的高效提取方法。

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penicillin G and the comparison of methods of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 including traditional methods, such as adsorption, precipitation, solvent extraction, but also includes modern high-tech development, such as reverse micelles extraction, emulsion liquid membrane hollow fiber renewal liquid membrane extraction and other efficient methods.正文:1、青霉素简介1、1基本性质:青霉素(Benzylpenicillin / Penicillin)又被称为青霉素G、peillin G、盘尼西林、配尼西林、青霉素钠、苄青霉素钠、青霉素钾、苄青霉素钾。

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指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是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

青霉素类抗生素是β-内酰胺类中一大类抗生素的总称。

分子式为:1、2发展历程:早在唐朝时,长安城的裁缝会把长有绿毛的糨糊涂在被剪刀划破的手指上来帮助伤口愈合,就是因为绿毛产生的物质(青霉素素菌)有杀菌的作用,也就是人们最早使用青霉素。

青霉素菌的分离和筛选

青霉素菌的分离和筛选

青霉素菌的分离和筛选土壤中青霉素菌的分离和筛选(一)实验目的1、了解采集土样的要求和方法。

2、掌握由土壤中分离稀有放线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

3、学习并掌握微生物的纯培养技术。

(二)实验原理采用适宜(选择)培养基和培养条件,或加入某种抑制剂有利于目标微生物的生长,从而分离获得目标微生物的纯培养:常用稀释平板分离法和划线分离法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单个菌落。

抗生素(antibiotics)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青霉素属于青霉素类抗生素,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产生抗菌作用。

(三)实验材料1含菌种的土壤,学校旁边的土层中获取2.复筛实验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曲霉3.培养基和试剂:高氏一号培养基,高氏一号初筛培养基(含青霉素),试剂:青霉素,硝酸钾,氯化钠,重铬酸钾,4.实验器材:无菌试管,烧杯,移液管,三角瓶,天平,接种环,高压锅灭菌锅,显微镜.(四)实验步骤1.培养基配制①:高氏一号改良培养基:可溶性淀粉20g,硝酸钾1g,氯化钠0.5g,K2HPO4 ?3H2O 0.5g,MgSO4?7H2O 0.5g,FeSO4?7H2O 0.01g,琼脂20g,水1000ml,终浓度为50×10-5重铬酸钾,pH7.2~7.4。

配制时,先用冷水,将淀粉调成糊状,倒入煮沸的水中,在火上加热,边搅拌边加入其他成分,溶化后,补足水分至1000ml。

112℃灭菌20分钟。

冷却后,倒致平版数个。

②:初筛培养基:改良高氏一号培养基(在原来配置的高氏一号琼脂培养基灭菌后,再分别加入青霉素终浓度为10-3,10-4,10-5的药剂),倒致平版数个2.样品采样:取样时应取土壤表层下5~10cm处土样,干后混匀;3 制备稀释液:(1). 称取土壤1g(或量取1nl水样),放入99mL无菌水的三角瓶中,振荡10min,即为稀释10-2的土壤悬液。

产青霉素酶菌种的分离

产青霉素酶菌种的分离
2、将试管里的菌液稀释到100万单位/ml。
3、将稀释后的菌液平铺(约取3ml)在6个灭菌的空平板上, 分别于紫外灯下照射0min、1min、3min、5min、7min、 9min。
4、取照射后的菌液分别涂布在含有青霉素10000单位/ml、 15000单位/ml的固体培养基上,于37℃培养箱保存,之 后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5、挑取长出来的菌落在液体培养基里面培养48h,取培养液 进行测酶活,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
(一)从土壤中分离菌种
5000单位
1000 — 10000单位
实验结果
(二)镜检
实验结果
(三)酶活测定结果
结果数据记录:稀释100倍 滴定刻度变化 A 样品 1.7—3.5 mL 1.8ml
B 空白 2.0—4.1 mL 2.1ml 硫代硫酸钠滴定液浓度 0.01mol/L 碘滴定液浓度 0.05mol/L 计算:E=(B-A)×M×F×D×100
ml; A为样品滴定所消耗的上述硫代硫酸钠滴定液的容量,
ml; M为硫代硫酸钠滴定液的浓度,mol/L; F为在相同条件下,每1ml的上述碘滴定液(0.01mol/L相
当于青霉素的效价单位(742) D为青霉素酶溶液的稀释倍数。
实验内容
(四)诱变育种
1、将之前保种的10000单位的菌种接种在250ml液体培养基 里面摇床培养18h。
致谢
非常感谢实验过程中老师的支持和帮助,使 我们的实验能够正常完成,并且有一定效果。 同时感谢本组成员的积极参与支持!
2016年5月26日
谢谢观赏
在进行酶活力诱导时件下水解,生成的 青霉噻唑酸在酸性条件下与定量过量的碘作用,剩余 的碘用硫代硫酸钠滴定,同时做空白试验。
实验内容

青霉素酰化酶的分离纯化

青霉素酰化酶的分离纯化


双功能膜纯化和固定PGA

Chih-I Chen等通过实验,将吸附于固定 化Cu2+亲和膜的青霉素酰化酶与膜表面 物质共价结合,制备成固定化酶
工艺流程
PGA
18℃ 12h
EDTA
pH 10.0, 18℃,76h
青霉素酰化酶; Cu2+;
配位键;
共价键
原初膜与固定化酶后的膜表面电镜结构
结果
离子交换膜色谱

离子交换膜色谱:离子交换膜色谱主要是利用 膜介质表面的离子交换基团与目标蛋白之间的 离子交换作用进行分离的根据离子交换基团的 性质,可分为强阳离子型、弱阳离子型、强阴 离子型、弱阴离子型。
离子交换膜色谱的特点

操作条件较温和
使用寿命长 选择性差


离子交换膜色谱分离青霉素酰化酶
青霉素酰化酶的分离纯化
青霉素

青霉素是常见抗生素之一。来源于点青霉、产 黄青霉等真菌。对革兰氏阳性菌的生长有抑制 作用
青霉素
青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素的分类
青霉素的代谢途径
α-氨基己二酸 半胱氨酸 缬氨酸
ACVS α-氨基己二酰半胱氨酰缬氨酸 IPNS
异青霉素N
AT 青霉素

AT是一系列不同的酶。不同的AT催化不同的酰 基转移反应生成不同的青霉素 添加苯乙酸相应的AT催化它与异青霉素N反应 生成青霉素G 添加苯氧乙酸时,相应的AT催化它与异青霉素 N反应生成青霉素V

固定化

分离纯化
传统的分离纯化方法

硫酸铵沉降
葡聚糖凝胶色谱 离子交换色谱 电泳




据我们组阅读的文献,传统方法分离青霉素酰 化酶的回收率大部分在30%至50% 有必要开发新型提纯工艺

实训 青霉素的提取分离

实训  青霉素的提取分离

实训青霉素的提取分离[任务描述]青霉素是一族抗生素的总称,当发酵培养基中不加侧链前体时,会产生多种N-酰基取代的青霉素的混合物,它们合称为青霉素类抗生素。

目前已知的天然青霉素的结构和生物活性见表1所示,由青霉素类的基本结构式可见,青霉素可看作是由半胱氨酸和缬氨酸结合而成的,结构式中R代表侧链,不同类型的青霉素侧链不同。

其中的青霉素G类疗效最好,应用最广,通常所说的青霉素即指青霉素G,因其不耐酸,在胃酸中会被破坏,故只能注射给药。

表1天然青霉素的结构和生物活性青霉素侧链取代基(R)相对分子质量生物活性/(U/mg钠盐)青霉寨G青霉素X青霉素F青霉素K 双氢青霉素F 青霉素VC6H5CH2一(p)HOC6H4CH2一CH3CH2CH=CHCH2一CH3(CH2)6一CH3(CH2)4一C6H5OCH2—334.38350.38312.37342.45314.40350.3816679701625230016l01595青霉素结构中含有羧基,是弱酸性物质,在水中溶解度很小,易溶于有机溶剂如醋酸丁酯、苯、氯仿、丙酮和乙醚中,而青霉素G钾盐、钠盐易溶于水和甲醇,可溶于乙醇,但在丙醇、丁醇、丙酮、醋酸乙酯、吡啶中难溶或不溶,如普鲁卡因青霉素G易溶于甲醇,难溶于丙酮和氯仿,微溶于水。

青霉素遇酸、碱或加热都易分解而失去活性,分子中最不稳定的部分是β-内酰胺环,而其抗菌能力取决于β-内酰胺环,故青霉素的降解产物几乎都不具有活性。

青霉素在近中性(PH为6~7)水溶液中较为稳定,酸性或碱性溶液均使之分解加速,青霉素的盐对热稳定,将药品制成青霉素G钾盐或钠盐较多。

青霉素G生产可分为菌种发酵和提取精制两个步骤菌种发酵是将产黄青霉菌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在25℃下培养7~10天,即可得青霉菌孢子培养物。

用无菌水将孢子制成悬浮液接种到种子罐内已灭菌的培养基中,通入无菌空气、搅拌,在27℃下培养24~28h,然后将种子培养液接种到发酵罐已灭菌的含有苯乙酸前体的培养基中,通入无菌空气,搅拌,在27℃下培养7天,在发酵过程中需补入苯乙酸前体及适量的培养基,培养基主要成分有葡萄糖、花生饼粉、麸质粉、尿素、硝酸铵、硫代硫酸钠、碳酸钙等。

青霉素的提取原理

青霉素的提取原理

青霉素的提取原理
青霉素是一类自然产生的抗生素,通常从真菌属青霉菌(Penicillium)中提取。

青霉素的提取原理基于以下步骤:
1. 母液制备:将培养青霉菌的培养基收集,并用适当的溶液进行提取。

通常可以使用铵盐溶液(如氨水)进行提取。

2. 溶解青霉素:将提取的混合溶液经过调节和过滤处理,使青霉素溶解在溶液中。

3. 萃取青霉素:将溶解的青霉素溶液进行分离和萃取。

常用的方法是采用有机溶剂(如乙醇或丙酮)进行萃取,将青霉素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4. 结晶纯化:通过控制溶剂的蒸发和温度的变化,使萃取得到的青霉素逐渐结晶并纯化。

这一步骤通常需要在恒温离心机中进行。

5. 干燥和研磨:将结晶的青霉素进行干燥,去除其中的水分。

然后使用研磨机将干燥的青霉素研磨成细粉末状。

6. 包装和保存:将研磨好的青霉素进行包装,存放在干燥、阴凉的环境中,以保持其稳定性和药效。

值得注意的是,青霉素的提取过程需要严格的操作条件和控制,以确保最终提取得到高纯度和高药效的青霉素。

另外,提取青
霉素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可能会因不同的实验室和生产工艺而有所差异。

产青霉素酶枯草芽孢杆菌的分离、纯化及相关酶活性的检测

产青霉素酶枯草芽孢杆菌的分离、纯化及相关酶活性的检测

产青霉素酶杆菌的分离、优化及酶活力的检测一、实验目的1、了解采集土样的要求和方法。

2、掌握由土壤中分离产青霉素酶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

3、学习并掌握土壤稀释法和微生物的纯培养技术。

4、学习并掌握细菌培养基的制备。

5、学习并掌握细菌发酵液产酶活性的检测方法。

二、实验原理青霉素酶(EC3. 5. 2. 6) 是催化水解青霉素β-内酰胺环, 使青霉素变成无抗菌活性的青霉素酮酸的一类β-内酰胺酶。

早在1940 年青霉素还未广泛应用于临床时,Abraham 等就从耐青霉素的 E.coliK12 中发现了青霉素酶, 该酶也是关于Β-内酰胺酶的首次报道。

随后在地衣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中相继发现了这种特性的青霉素酶。

并对地衣芽孢杆菌和蜡状芽孢杆菌产青霉素酶的发酵条件、酶学性质和基因序列进行了研究。

虽然细菌产生青霉素酶是导致出现耐药性的原因之一, 但利用青霉素酶具有水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特点, 可将其用于抗生素药品质量检验和新抗菌药物筛选。

该酶最具广阔应用前景的用途是用于对牛奶中的青霉素残留量的快速定量测定和对青霉素超标牛乳进行处理。

国外在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就开展了青霉素酶固定化及处理青霉素超标牛乳的研究, 近年对青霉素酶生物传感器的研究非常活跃。

另外, 由于青霉素酶具有价格低廉和灵敏度高等优点, 其可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 中替代传统的辣根过氧化物酶和碱性磷酸酶。

我国在青霉素酶的研究方面起步较晚。

1999 年,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在我国最先分离出一株能产生青霉素酶的蜡状芽孢杆菌CM CC (B ) 63301, 并对该酶的发酵方法、水解酶谱和保存稳定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该菌株作为青霉素酶产生菌已被收入中国药典。

但目前国内在青霉素酶的研究和应用方面的报道较少。

枯草芽孢杆菌芽孢杆菌属的一种。

单个细胞0.7~0.8×2~3微米,着色均匀。

无荚膜,周生鞭毛,能运动。

革兰氏阳性菌,芽孢0.6~0.9×1.0~1.5微米,椭圆到柱状,位于菌体中央或稍偏,芽孢形成后菌体不膨大。

青霉素的提取方法

青霉素的提取方法

青霉素的提取方法青霉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的抗生素,其提取方法对于药物的质量和产量具有重要影响。

下面将介绍青霉素的提取方法及其相关技术要点。

首先,青霉素的提取方法主要包括固态发酵和液态发酵两种。

固态发酵是将青霉素产生菌株培养于固体培养基上,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在固体表面生成青霉素,然后采用适当的溶剂进行提取。

而液态发酵则是将青霉素产生菌株培养于液态培养基中,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在培养液中生成青霉素,再利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提取。

其次,固态发酵的提取方法主要包括机械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机械法是通过物理力学的方法将青霉素从固体培养基中剥离出来,然后进行溶剂提取;化学法是利用化学试剂将青霉素与固体培养基中的其他成分进行分离,再进行溶剂提取;生物法则是利用微生物本身的代谢活动将青霉素释放到培养基中,然后进行溶剂提取。

液态发酵的提取方法则主要包括离心法、膜分离法和萃取法。

离心法是利用离心机将微生物和培养液分离,然后对培养液进行后续的提取工作;膜分离法是利用特定的膜对培养液进行分离,将青霉素和其他成分分离开来;萃取法则是利用溶剂对培养液进行提取,将青霉素从培养液中分离出来。

总的来说,青霉素的提取方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在提取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好各种条件,如温度、pH值、氧气供应等,以保证青霉素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提取过程中的设备和溶剂的选择也至关重要,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在实际生产中,青霉素的提取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产量和降低成本。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青霉素的提取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为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综上所述,青霉素的提取方法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艺环节,对于提高青霉素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内容能够对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生产人员有所帮助,也希望青霉素的生产能够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青霉素几种分离纯化方法比较

青霉素几种分离纯化方法比较

青霉素几种分离纯化方法比较生物工程下游技术期末作业青霉素的分离提纯方法的发展与比较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青霉素的分离提纯方法的发展以及比较,包括传统的方法,如吸附法,沉淀法,溶剂萃取法等,也包括现代发展的高新技术,如反胶团萃取法,乳状液膜法,中空纤维更新液膜法以及其它的高效提取方法。

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penicillin G and the comparison of methods of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 including traditional methods, such as adsorption, precipitation, solvent extraction, but also includes modern high-tech development, such as reverse micelles extraction, emulsion liquid membrane hollow fiber renewal liquid membrane extraction and other efficient methods.正文:1、青霉素简介1、1基本性质:青霉素(Benzylpenicillin / Penicillin)又被称为青霉素G、peillin G、盘尼西林、配尼西林、青霉素钠、苄青霉素钠、青霉素钾、苄青霉素钾。

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指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是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

青霉素类抗生素是β-内酰胺类中一大类抗生素的总称。

分子式为:1、2发展历程:早在唐朝时,长安城的裁缝会把长有绿毛的糨糊涂在被剪刀划破的手指上来帮助伤口愈合,就是因为绿毛产生的物质(青霉素素菌)有杀菌的作用,也就是人们最早使用青霉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内容
(一)从土壤中分离菌种
1、青霉素溶液的制备:称取0.625g 160万单位/0.96g青 霉素溶解于10ml生理盐水中,即得10万单位/ml的青霉素。
2、采集一个土壤样品,约取10g,75℃水浴加热20min, 取1ml上层液稀释1000倍,取1ml上层液到100ml(1000、 2000、5000单位)液体培养基,封口摇床培养,即为实 验所用菌液。
=(2.1-1.8)×0.01×742×100×100 =22260单位
实验结果
(四)紫外诱变结果 第一次做的诱变育种没有长出菌落,因此
重复了诱导步骤,培养48h后仅长出5min平板 其余均未长菌。
总结
1、实验过程中尝试很多菌株的诱变方法,平板筛选不成功后及时改 进方案,改为液体培养基梯度培养,我们最终得到了耐10000μ青 霉素的菌株。经过镜检发现该菌株确实是杆菌,对此菌株进行了 保存。
ml; A为样品滴定所消耗的上述硫代硫酸钠滴定液的容量,
ml; M为硫代硫酸钠滴定液的浓度,mol/L/L相
当于青霉素的效价单位(742) D为青霉素酶溶液的稀释倍数。
实验内容
(四)诱变育种
1、将之前保种的10000单位的菌种接种在250ml液体培养基 里面摇床培养18h。
4、取已预热的青霉素溶液2ml,在37℃放置1小时,精密加 入上述碘滴定液(0.01mol/L)25ml,然后精密加粗酶稀释液 1ml,在室温暗处放置15分钟,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 (0.01mol/L)滴定。得空白滴定消耗。
实验内容
按下式计算: E=(B-A)×M×F×D×100 式中E为青霉素酶活力,单位/(ml.小时); B为空白滴定所消耗的上述硫代硫酸钠滴定液的容量,
致谢
非常感谢实验过程中老师的支持和帮助,使 我们的实验能够正常完成,并且有一定效果。 同时感谢本组成员的积极参与支持!
2016年5月26日
2、在酶活力测定过程中,按药典配制的滴定液浓度经滴定测定不准 确,原因可能是没有及时将硫代硫酸钠避光保存,因而最终结果 酶活力偏小。
3、第一次紫外诱变后所有平板包括对照均没有长菌,对菌株进行了 第二次10000单位诱导发现其确实为所需要的菌株,于是进行了第 二次诱导。 第二次诱导12h未长菌,48h后有些平板长了霉菌影响观测,仅能 看到紫外照射五分钟平板长菌,但无法确定是否为所需菌株。
实验内容
3、精密量取青霉素溶液50ml,置100ml量瓶中,预热至37℃ 后,精密加入已预热的青霉素酶稀释液25ml,迅速混匀, 在37℃准确放置1小时,精密量取3ml,立即加至已精密 量取的碘滴定液(0.01mol/L) 25ml中,在室温暗处放置15分 钟,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1mol/L)滴定,至近终点时, 加淀粉指示液,继续滴定至颜色消失。
5、挑取长出来的菌落在液体培养基里面培养48h,取培养液 进行测酶活,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
(一)从土壤中分离菌种
5000单位
1000 — 10000单位
实验结果
(二)镜检
实验结果
(三)酶活测定结果
结果数据记录:稀释100倍 滴定刻度变化 A 样品 1.7—3.5 mL 1.8ml
B 空白 2.0—4.1 mL 2.1ml 硫代硫酸钠滴定液浓度 0.01mol/L 碘滴定液浓度 0.05mol/L 计算:E=(B-A)×M×F×D×100
实验原理
紫外线作为物理诱变因子对诱变最有效的波长是在 253-265 nm。紫外线诱变的主要生物学效应是由于 DNA 变化而造成的,DNA 对紫外线有强烈的吸收作 用,尤其是碱基中的嘧啶,它比嘌呤更为敏感。
在进行酶活力诱导时,采用剩余碘量法测定,以标准 对照法计算含量。青霉素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的 青霉噻唑酸在酸性条件下与定量过量的碘作用,剩余 的碘用硫代硫酸钠滴定,同时做空白试验。
实验内容
(三)酶活力的测定 1、取菌体平板培养物,接种至发酵培养基内,
在25℃摇床培养24小时,取摇瓶培养基中菌液 15ml,4000r/min离心15min,沉淀菌体,取 上清液保存。 2、称取青霉素钠(钾)适量,用磷酸盐缓冲液 (pH7.0),溶解成每1ml中含青霉素1万单位的 溶液。另取粗酶溶液,按估计单位用磷酸盐缓 冲液(pH7.0)稀释1000倍,在37℃预热。
2、将试管里的菌液稀释到100万单位/ml。
3、将稀释后的菌液平铺(约取3ml)在6个灭菌的空平板上, 分别于紫外灯下照射0min、1min、3min、5min、7min、 9min。
4、取照射后的菌液分别涂布在含有青霉素10000单位/ml、 15000单位/ml的固体培养基上,于37℃培养箱保存,之 后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产青霉素酶菌种的分离、 纯化及活性测定
目录
实验原理 实验内容 实验结果 讨论
实验原理
青霉素酶又称β-内酰胺酶(βlactamase,EC3.5.2.6),可水解β-内酰胺类抗生 素。利用青霉素酶具有水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的特点, 可将其用于抗菌药物筛选。
枯草芽孢杆菌是常见的青霉素酶分泌菌种,革 兰氏阳性菌,属芽孢杆菌。无荚膜,周生鞭毛, 能运动;芽孢呈椭圆到柱状,位于菌体中央或 稍偏。菌落表面粗糙不透明,污白色或微黄色, 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时,常形成皱醭。
3、取菌液分别接种到1000单位,2000单位,5000单位的 培养基,37℃培养24h。
5.取5000单位的菌,按照上述方法诱导至1万单位。
实验内容
(二)筛选菌种 1、挑取干燥的菌落(5000单位)进行革兰氏
染色,镜检,将形状为杆状的菌落标上记 号。 (1)涂片(2)晒干(3)固定(4)染色 (5)水洗(6)干燥(7)镜检 2、将筛选出的菌种保存到斜面培养基(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