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8.1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教学设计
8.1文化的民族性和多样性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5.拓展阅读:阅读有关文化多样性方面的书籍或文章,如《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等,提高对文化多样性认识的理论水平。
作业提交要求:
1.作业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字迹清晰,卷面整洁。
2.作业提交后,教师将进行批改和反馈,学生要认真对待批改意见,及时进行修改。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和实际需求,进行以下学情分析:
1.学生背景: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对文化现象有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文化的民族性和多样性,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和人文素养。
2.认知特点:高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逐渐增强,具备一定的批判性思维。通过引入丰富的案例和开展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与同学交流,分享学习心得,提高作业质量。
3.技能重点: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文化现象进行深入探讨的能力。
4.技能难点: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通过引入生动的文化案例,如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文化的民族性和多样性。
2.互动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化现象,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实际操作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撰写小论文:以“尊重文化多样性,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为主题,结合教材内容和课堂讨论,撰写一篇800字左右的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充分,结构合理。
2.制作文化海报:分组进行,每组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化,制作一份文化海报。海报内容应包括民族文化的起源、发展、特点以及其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等。要求设计新颖,图文并茂,具有观赏性和教育意义。
8.1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大单元教学设计)高二政治上学期(统编版必修4)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化民族性与多样性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这是本章的核心知识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如何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到文化民族性与多样性的价值,是教学的关键所在。
2.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学会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文化。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他们在认识文化多样性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课本内容,引导他们从理论到实践,深入探讨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同时,针对学生在认知、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展示世界各国文化的图片,如建筑、服饰、节日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中所体现的文化特点。
2.提出问题:通过图片展示,教师提问:“这些图片展现了哪些文化现象?它们之间有何联系和差异?”
3.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图片,尝试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激发学生对文化民族性与多样性的兴趣。
3.小组合作项目:小组合作,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如藏族、维吾尔族等民族文化。通过查阅资料、采访、实地考察等方式,制作一份关于该民族文化的宣传册或PPT,展示其民族性与多样性。
4.案例分析:选取一个现实生活中的文化冲突或融合案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要求字数不少于600字,条理清晰,论证充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特布置以下作业: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8.1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优秀教学案例
此外,教学目标还包括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分析文化案例,使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观点,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章节的教学目标之三是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与自信。通过学习本章内容,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教育学生尊重和保护文化多样性,认识到每个民族、国家的文化都有其独特价值,养成尊重、包容、谦逊的态度。
在创设情景的同时,我还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例如,组织学生表演民族舞蹈、讲述传统故事等,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更好ຫໍສະໝຸດ 理解文化特点。(二)问题导向
问题导向教学策略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5.作业的实践性
我布置了一道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家乡文化,分析其民族性与多样性。这种作业设计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这个作业,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提高了他们的文化自觉与自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设计了一个与文化多样性相关的情景。我向学生展示了一组不同民族、地区的传统节日图片,如春节、中秋节、彝族火把节等。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些节日的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文化内涵吗?”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8.1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说课稿高中政治统编版四哲学与文化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可能具备的前置知识包括文化的概念、特点以及简单的跨文化交流知识。然而,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1.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停留在表面;
2.缺乏实际的文化体验,难以体会到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
3.对尊重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可能导致学习动力不足。
(三)学习动机
8.1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说课稿高中政治统编版四哲学与文化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为高中政治统编版四哲学与文化第八章第一节《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该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位于哲学与文化板块,是对文化现象进行深入探讨的重要章节。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文化的民族性、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文化多样性的价值以及如何尊重和保护文化多样性。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现象,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文化差异,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文化多样性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4.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文化背景和经历,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布置如下:
1.深度思考题: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思考如何在本地区推广和保护本土文化,撰写一篇短文。
2.视频观看:观看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视频,如“世界文化多样性”,进一步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特色。
3.预习任务:布置下一节课的预习任务,提前了解文化交流与传播的相关知识。
作业的目的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及激发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通过这些作业,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8.1文化的民族性和多样性教学设计上学期高二政治(部编版必修4)
3.创设互动式课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a.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b.角色扮演:模拟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会尊重、包容、欣赏其他民族的文化。
(二)讲授新知
1.民族文化的概念、特点及表现形式
a.教师简要介绍民族文化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文化。
b.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讲解民族文化的特点,如地域性、传承性等。
c.举例说明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如传统节日、民族音乐、舞蹈等。
2.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成因及价值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播放一段关于世界各国文化活动的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感受不同民族文化的魅力。
2.提出问题:观看视频后,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a.你觉得视频中展示了哪些民族的文化?
b.这些文化有哪些特点?
c.你认为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文化差异?
3.过渡: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文化的民族性和多样性。
8.1文化的民族性和多样性教学设计上学期高二政治(部编版必修4)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文化的民族性:掌握民族文化的概念、特点及表现形式;理解民族文化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源泉。
2.让学生掌握文化的多样性:了解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成因及价值;学会尊重、包容、欣赏不同民族的文化;掌握文化交流的意义,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8.1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哲学与文化》(统编版必修4)
4.培养学生积极传承和创新文化的责任感,激发学生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的意愿。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动有趣的案例和实际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我国的文化传承与创新贡献力量。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我国各民族的传统节日为例,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2.通过展示不同民族的服饰、音乐、舞蹈等特色文化,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文化的多样性。
3.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深入了解民族文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4.邀请具有民族特色的表演者或传承人走进课堂,为学生带来丰富的视听体验,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3.小组互评:让学生相互评价彼此的展示,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四)总结归纳
1.教师总结:对学生的讨论和展示进行总结,强调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
2.学生归纳:让学生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收获,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3.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和概括,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分配任务,让学生分别负责收集和整理不同民族的文化资料,提高学生的信息整理能力。
3.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辩论,就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辩论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总结归纳清晰明确:本案例在课堂最后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梳理和概括所学内容,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8.1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1.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化的民族性和多样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各民族文化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文化的多样性,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3.设计课堂辩论环节,让学生针对文化差异性问题展开讨论,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3.教学评估:
-采用形成性评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调整学习策略。
-设计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如小组报告、文化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表现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结合终结性评估,通过期末考试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文化民族性与多样性知识的掌握程度。
4.教学支持:
-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图书、网络资料、影视作品等,帮助学生拓宽知识视野。
2.设计一份关于“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宣传海报,要求突出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提出具体可行的实践建议。海报内容可以包括图片、文字、图表等,形式不限,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意。
3.针对课堂所学的文化差异案例,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思考并撰写一篇关于“如何应对文化差异”的心得体会,要求不少于300字,分享你在面对文化差异时的困惑、解决方法和感悟。
3.课堂分享: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认真聆听,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练习题:
1.选择题:设计一些关于文化民族性与多样性的选择题,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议论文写作: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民族和谐”的议论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以下活动:
8.1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采用以下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1.以一段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视频作为开场,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引发他们对文化民族性的思考。
说文化具有民族性?”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化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1.学生对文化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文化多样性的认知需求。
2.学生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上的差异,这将影响他们对文化民族性与多样性的认同与接纳。
3.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对文化现象的敏感度和好奇心。
4.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沟通能力,以便在教学过程中组织有效的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阐述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多样性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引导学生关注国际视野,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
4.结合课本内容,讲解我国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政策措施,让学生了解国家在文化领域的发展方向。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以下活动: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全球化对文化多样性的影响”等,进行讨论。
3.要求学生结合课堂学习,撰写一篇关于弘扬民族文化的短文,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采取以下方法:
1.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2.邀请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总结自己在文化民族性与多样性认识上的收获。
3.强调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未来文化发展的关注和责任感。
5.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对文化多样性的关注程度,以及他们对我国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责任感。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思考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文化素养的新时代青年。
8.1+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教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课题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课时第1课时讲授人教材分析本次授课内容选自2019年部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框。
课程标准要求认识文化的多样性和民族性,树立对待文化民族性和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尊重文化的民族性和多样性,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自觉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教材内容由“文化具有民族性”“文化具有多样性”2框构成,要求学生学以致用,学会用政治知识解决和解释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
该课分为1课时,本节课为第1课时,所学内容在本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本节课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
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观察推理能力和一定的知识储备,本节课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根据现象总结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可以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锻炼。
教学目标政治认同: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科学精神:通过学习,理解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公共参与:感悟中华文化,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繁荣发展教学重难点重点: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推动文化发展难点: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区别与联系、正确认识和理解文化的民族性于世界性的关系教法学法教法:议题式教学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思维导图构建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自主学习让学生于5分钟内在课本上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1.民族文化是如何产生的?它的地位是什么?2.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和表现形式?3.什么是文化多样性?它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和态度是什么?自主学习,在课本上找出相应知识点,预习新知。
让学生预习或梳理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以备在接下来的环节中得到运用。
环节二授课环节总议题:如何守护文化民族性,尊重文化多样性导入环节播放杭州亚运会宣传曲,简单介绍杭州亚运会概况,再引入今天议题观看视频设置贴近学生的情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8.1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优秀教学案例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
在教学的最后阶段,我组织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首先,让学生们回顾本章节的学习内容,思考自己在文化理解方面的收获。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此外,我还鼓励学生们相互评价,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反思与评价,让学生们总结经验,提高自我认知,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关注他们的学习需求,以人性化的语言引导他们深入理解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通过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和反思与评价等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文化的魅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以一个生动的文化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我展示了我国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的视频,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到蒙古族的独特文化。然后,我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民族的文化特点?”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有的提到了苗族的银饰文化,有的提到了彝族的火把节等。通过这个导入,学生们对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以人性化的语言引导学生,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文化的魅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这堂课不仅使学生们掌握了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的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章节的教学旨在使学生掌握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的基本概念,理解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这一核心观点。通过学习,学生应能够: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提出了几个讨论题目,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例如:“你认为我国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由什么因素造成的?”“如何看待世界各国文化的共性与差异?”“你认为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是什么?”学生们分组讨论,积极发言,通过交流和分享,他们对文化民族性与多样性的理解更加深入。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学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8.1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科学精神:科学把握文化多样性的地位、意义和要求。
3.公共参与:正确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有益成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学习重点】了解民族文化的地位、作用、形成、表现。
【学习难点】理解文化多样性的地位、意义和要求。
【新知探学】(课前预习:结合课本P103-105,完成下列问题)文化具有民族性1.文化民族性含义:2.作用:3.核心和灵魂:4.体现:文化具有多样性1.文化多样性的内涵:含义:原因:2.尊重文化多样性原因:要求:★民族文化(1)地位: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2)产生: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同时也都或多或少借鉴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
(3)作用: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4)核心和灵魂: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5)表现形式:民族文化体现在民族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方式,以及民族节日、民族服饰等方面。
★文化多样性(1)地位:文化多样性表征文化存在的丰富程度。
(2)形成原因: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各国和各民族的政治、经济等社会条件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3)★意义:①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②不论是中华文化,还是其他民族的文化,都是人类实践创造的成果,都有其独特魅力和价值。
③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做法:面对文化多样性,我们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文化民族性的含义与表现。
2.认识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和价值。
3.掌握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和原则。
能力目标1.能够分析不同民族文化的特点,提高文化鉴赏能力。
2.学会在文化交流中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培养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意识,树立文化平等、开放、包容的观念。
二、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认同本民族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2.科学精神用辩证的思维看待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3.公共参与积极参与文化交流活动,做文化交流的使者。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对文化的多样性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但对于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的内涵、意义以及如何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等问题缺乏系统的理性思考。
此外,学生在跨文化交流方面的经验相对较少,需要通过教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文化民族性的表现和价值。
2.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和正确态度。
教学难点1.理解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的关系。
2.在跨文化交流中正确践行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情境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教师活动:播放一段世界各国不同民族文化风情的视频,如各国的传统舞蹈、音乐、服饰等。
提问学生:从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2.学生活动:观看视频,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3.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文化的多样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讲授新课1.文化的民族性1.教师活动:讲解文化民族性的含义,列举不同民族文化的具体表现,如中国的春节、美国的感恩节、印度的洒红节等。
引导学生思考文化民族性的形成原因。
2.学生活动:认真听讲,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思考并回答问题。
3.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文化民族性的概念和表现,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8.1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教学设计高二政治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4)
2.文化多样性的内涵:解释文化多样性的概念,分析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强调尊重文化多样性对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性。
3.文化差异的影响:讨论文化差异对个人、民族和国家的影响,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文化差异,尊重和包容其他民族文化。
1.尊重和热爱各民族文化,树立民族团结意识,维护民族大家庭的和谐稳定。
2.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3.正确认识文化差异,尊重文化多样性,倡导平等、互助、包容的文化交往观念。
4.提高文化素养,关注世界文化发展,为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与互鉴贡献力量。
二、学情分析
在高二政治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文化的认识已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往往在深度和广度上存在局限。在此基础上,本章节“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的学情分析如下:
1.确保作业质量,力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
2.注重团队合作,发挥集体智慧,提高作业完成效果。
3.结合所学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并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发现不足,提高学习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不断提升政治学科素养。
5.观点阐述:针对“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和包容文化多样性”这一主题,要求学生撰写一篇观点阐述文章,不少于800字。旨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文化交往能力。
6.课堂延伸:鼓励学生关注国内外与文化多样性相关的时事热点,选取一个话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一篇时事评论,不少于800字。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提高他们的时事敏感度和分析能力。
8.1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大单元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上学期(统编版必修4)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结合教材内容,系统地讲解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首先,我会从理论角度出发,阐述文化的民族性特征,包括民族的历史、地理、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特点。然后,我会举例说明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和传承方式,如传统节日、民间艺术、传统习俗等。接下来,我会转向文化多样性,介绍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艺术形式等,让学生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时政热点,如“一带一路”倡议等,设计一些与现实生活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文化多样性的现实意义,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
(三)小组合作
本章节的教学策略之三是小组合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鼓励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共同探究。例如,在讲解民族文化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研究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研究报告。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讨论过程中的观点和收获,然后进行总结。我会强调文化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文化民族性与多样性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同时,我还会强调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有中国精神的现代人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作业小结
在作业小结环节,我会布置一些与本章节内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巩固。例如,我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我国民族文化的短文,或者设计一份关于文化多样性的调查问卷。通过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文化民族性与多样性的理解,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同时,我还会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注意查阅相关资料,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合作探究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本章节的教学策略之四是反思与评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文化民族性与多样性方面的收获和不足。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反思性问题,如“你在学习本章节过程中,收获了哪些知识与技能?”、“你在小组合作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等,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8.1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教学设计
4.目标达成: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文化民族性与多样性的认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文化民族性与多样性的理解。
2.教学方法:采用归纳总结法,引导学生从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全面总结。
c.分析文化民族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强调各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交融,引导学生树立文化共融的观念。
4.目标达成: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文化民族性与多样性的基本概念,理解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针对文化民族性与多样性的主题,设计具有讨论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
2.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4.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校园文化、社区文化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文化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民族认同感: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2.培养文化包容心:学生能够尊重和包容不同民族的文化,树立平等、互助、和谐的文化观念。
3.教学实施:
a.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文化民族性与多样性的概念、关系及现实意义。
b.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强调文化包容心、民族认同感等情感态度的培养。
c.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深入思考文化现象,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目标达成:通过总结归纳,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1.案例分析:通过引入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化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文化的民族性和多样性+学案-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8.1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班级:姓名:小组号:【学习目标】1、了解民族文化的地位、作用。
2、理解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价值观。
3、理解文化多样性的地位、意义和要求。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民族文化的地位、作用。
难点:理解文化多样性的地位、意义和要求。
【教学过程】一、知识拓展1、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某一民族在长期共同生产生活实践中产生和创造出来的能够体现本民族特点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总和。
民族文化反映该民族历史发展的水平,也是本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文化根基。
2、文化多样性(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都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二、基础感知要求:认真阅读教材P103--105内容,注意在教材中对以下内容勾、圈、画,用时5分钟。
(一)文化具有民族性1.掌握:地位2.了解:形成3.理解:作用4.掌握:核心和灵魂5.了解:体现思考完成:教材P102“阅读与思考”:这些世界文化遗产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文化特色。
(二)文化具有多样性1.了解:原因2.理解:意义3.背诵:对待态度思考完成:教材P103“阅读与思考”:比较上述奥运会会徽的异同,解释它们各自的文化印记。
为什么不同的奥运会承办国设计出不同的会徽?二、判断题(先独立思考,再对议)(1)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因此各民族文化没有共性。
()(2)面对文化多样性,我们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3)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4)世界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5)文化交流有助于减少文化差异。
8.1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教学设计)高二政治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4)
为了巩固本章节“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撰写小论文: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的民族文化和文化多样性知识,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民族文化主题,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能体现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认识。
2.制作民族文化海报: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关于民族文化主题的海报。海报内容包括所选主题的简介、民族特点、文化价值等,要求设计新颖,富有创意,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5.实践活动,体验文化:
-组织学生参观民族文化展览、参加民族传统节庆活动等,让学生亲身感受文化多样性。
-鼓励学生撰写活动心得,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悟。
6.总结反馈,巩固提升: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
-布置相关作业,如撰写小论文、制作民族文化海报等,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采取以下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强调民族文化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
3.布置相关作业,如撰写小论文、制作民族文化海报等,巩固所学知识。
4.提醒学生关注课后拓展阅读,深入了解我国各民族的文化特色,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8.1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教学设计)高二政治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4)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本章节“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的学习中,学生将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文化的定义,理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8.1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四哲学与文化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的内涵,掌握不同民族文化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为高中学生,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他们对文化已有一定的了解,但在深度和广度上仍有待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文化现象较为丰富,但在理论层面可能缺乏系统性的认识。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逐渐增强,但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需要加以引导。
在此基础上,学生具备以下特点:
2.案例分析法:展示不同民族、国家的文化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文化民族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4.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开展文化体验活动,如参观博物馆、举办民族文化节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文化的魅力。
5.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在课后收集、整理文化资料,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案例分析,促进思考
通过分析具体的文化案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跨文化沟通意识。
4.小组讨论,互动交流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文化民族性与多样性的关系,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5.实践活动,体验文化
安排文化体验活动,如参观博物馆、举办民族文化节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增强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
8.1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教学设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中政治统编版四哲学与文化
8.1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教学设计高二政治(统编版必修4)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教师应关注以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1.培养学生对各民族文化的尊重和包容,树立平等、互助、和谐的文化观念。
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承民族文化的情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认识到文化多样性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
4.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特点,增强学生对全球文化多样性的认识。
3.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分析文化现象,提高对文化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各民族文化交融、发展的历程,提高对民族文化的鉴赏能力和传承意识。
5.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整理和运用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沟通和协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过程与方法: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使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文化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二、学情分析
在高二政治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文化的认识已具有一定的基础,但对于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的理解尚需深入。此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同时也存在对民族文化认识不足、对文化多样性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因此,在进行本章节教学时,应结合以下学情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
1.采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关注实际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性。
2.运用比较分析法,帮助学生认识不同民族文化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化鉴赏力。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4.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5.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2019)思想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
第三单元第八课
第一框题《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感悟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理解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明确文化交流互鉴的途径和意义。
二、设计理念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指出: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
本课程力求构建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知识与生活关切相结合的活动型学科课程。
学科内容采取思维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呈现,即通过一系列活动及其结构化设计,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
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改进教学方式。
本课程针对高中学生思想活动和行为方式的多样性、可塑性,着力改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在课程实施中,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教育资源和教育空间;要通过议题的引入、引导和讨论,推动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使教学在师生互动、开放民主的氛围中进行;要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中,力争以生活化为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来设计学习活动。
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小组合作、课堂参与中展示自己的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
三、教学内容分析本框题是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框题的内容。
在第二单元中,它是承上启下的。
在第三单元第八课中,第一框“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主要讲述文化具有民族性和多样性,第二框“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主要讲述文化交流、文化交融对文化发展的作用,第
三框“正确对待外来文化”,主要讲述面对世界文化多样性,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
本课三框的内容形成递进关系,首先我们要承认文化具有民族性;其次,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构成世界文化的大园,这样就导入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最后论述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本课逻辑线索比较清晰,由于文化具有民族性,世界文化必然呈现多样性特点,因此,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内在的要求进行文化交流,在文化交流中实现各民族文化的交融中。
在全书的地位中,理解文化民族性与多样性,才能更好的理解和处理我们今天文化交流和交融的诸多现象,才能更好地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总的来说,本节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文化民族性和多样性的表现可以由学生自主学习展示成果,提升认知能力。
四、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形象思维比较完善,抽象思维能力正在发展。
一方面,学生在此前学习阶段的基础上有着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积累,对于身边社会生活的现象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一定的过程,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探究其内在的本质,具备了较为成熟的自学和判断的能力。
另一方面,对一些现象的分析还是缺乏本质上的认识。
因此,需要教师在学习中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并知行统一地进行践行。
五、教学目标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明确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2.阐述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形成的原因,文化多样性的意义,阐明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懂得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二)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通过介绍文化的民族性,了解不同文化形式承载的不同文化内涵,理解文化具有民族性、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更加认同本民族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科学精神: 通过阐述民族文化各具特色的原因,分析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的关系,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法治意识: 阐述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树立各民族文化平等意识。
公共参与:在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有益成果,做文化传播交流的使者,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
六、教学重难点
1.重点:文化的民族性;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难点: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
七、教学方法设计
1.教法:情境教学法,议题式教学
2.学法:自主互助展示八、教学准备及课程安排
1.教学准备:课前学生利用学案自主学习,根据教师的具体要求分组搜集资料并制作成PPT。
要求图文并茂,逻辑清晰,体现探究的主题。
2.课程安排:班级授课,1课时(45分钟)。
课前准备:自主预习教师课前学情调查,分组布置任务,并进行探究指导。
搜集资料并制作PPT。
导入新课名人名言图片导入教师展示,创设情境学生判断思考激发探究兴趣
讲授新课
议题一文化民族性,文化的中国印记教材知识点:文化民族性的地位、表现形式、作用、核心和灵魂创设情境:“中国印记”是中国文化的独特标记。
它蕴藏在“梅兰竹菊”的风骨中;散发在“笔墨纸砚”的底蕴里;镌刻在“万里长城”
的脊梁上;腾飞在“神舟七号”的梦想里......小到一草一木,大到国之重器,都可能是“中国印记”的载体。
设置探究问题:
1.在你的心中,承载着独特“中国文化印记”的是什么呢?
2. 透过这些“中国印记”,谈谈民族文化有怎样的作用?根据学生展示的内容,归纳总结提升。
突出重难点:播放视频《筷子》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课前探究成果,其他同学补充事例。
2.在小组展示后,进一步合作探究,分享交流,对文化的民族性的理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学生观看视频,注意关键词,理解感悟,引起共鸣。
议题二文化多样性,异彩纷呈的世界文化教材知识点:文化多样性的地位、形成因素、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性、正确态度
探究问题:
1.比较北京和里约两届奥运会会徽的不同,解释他们各自的文化印记。
2.你还能列举出各个国家和民族哪些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呢?
3.根据各具特色的文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思考影响文化多样性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4.思考文化民族性和多样性的关系。
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洋节”和中华传统节日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教师根据学生展示的内容,归纳总结提升。
并播放视频《习声回响》进一步感悟理解文化多学生查阅资料,并进行分享展示交流。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班级尝试展示表达。
学生观看视频,注意关键词,启发思维,拓宽视野。
体验践行议题三体验与践行,我为中华文化代言假如你要
向世界各国人民推介我国的一种文化,请选择一种文化并为其设计“一句宣传语”,要求突出文化特色。
小组合作,写出宣传语,派代表上台展示分享交流
课堂小结对本节知识进行梳理概括总结,并进行情感升华。
十、教学反思
本节课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分析和学情的分析,我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用议题式教学引领课堂,通过任务驱动法、情境设置法、探究式教学法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课堂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析和辩论中生成观点、解决问题,努力打造活动型课堂。
首先从两位大师的名言和文化多种多样的图片进行导入,引入话题同时激发学生兴趣,然后通过三个子议题来引领教学。
议题一“文化民族性,文化的中国印记”和议题二“文化多样性,异彩纷呈的世界文化”都是让学生根据课前探究任务,通过同学的探究展示,突出了议题一的重点文化民族性的作用和议题二文化多样性的地位和意义。
为了让学生很好地体会,我采取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自己举例来加深理解,学生们积极思考后还是列出了很多恰当的事例,教师不用过多地讲解,反而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前提是学生的涉猎面较广,习惯于对信息的收集与整合,否则问题将无法展开的。
议题三“体验与践行,我为中华文化代言”,是本节课的亮点,通过让学生向世界各国人民推介我国的一种文化并为其设计突出文化特色的“一句宣传语”这一课堂活动,将课堂推向了高潮,也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了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努力做文化传播交流使者的责任意识,更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
同时,本课运用了《筷子的传承》和《习声回响》两段视频资料,也非常贴合课堂,对学生理解文化民族性作用和文化多样性这两个重点难点非常有帮助。
从作业的批改和课后的交流来看,学生感觉在本节课上学到了知识,拓展了视野,增加了
见识,纠正了态度,之所以如此,主要是本课程符合了新课改的理念,符合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实际情况。
整堂课学生的活动成果展示是全面和丰富的,问题探究中所展现的学生思维也是很有深度的,从高中生的视角看到了社会问题的本质,具有清晰的逻辑推理能力,这是思想政治课需要培养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总之,本节课课堂设计和教学思路以认知发展为主线,情意发展为内容,交往互动为呈现形式,尽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体验情感,发展能力,提高素养。
从设计到实施都比较流畅地地展现了课标与学情的完美结合,引导学生做到知行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