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道之行也 学案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4大道之行也导学案新人教版
二四大道之行也【学习目标】1.掌握相关文言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学习重点】1、掌握相关文言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2、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学习难点】1.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2、相关资料《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
为别于戴德的《大戴礼》,故称《小戴礼》。
全书包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如流传很广的“苛政猛于虎”,就出自《礼记·檀弓》篇。
《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当时文物制度的参考书。
《礼记》的语言也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选贤与能()矜寡孤独()男有分()2.通假字。
选贤与能:“与”通“举”,推举。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3、词类活用不独亲其亲:①亲:以……为亲,意动用法;②亲:亲人。
不独子其子:①子:以……为子,意动用法;②子:孩子,儿女;4、理解重点句子: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5、出自本文的成语【合作探究】6、“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7、那么文章中从那几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呢?8、任何想像都是植根于现实土壤的,文中有无当时现实社会的影子?9、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大道之行也学案1 答案版
2.通假字。
选贤与能: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3、解释加粗字:
不独亲其亲:①亲:②亲:
不独子其子:①子:②子:
4、出自本文的成语:天下为公、老有所终
5、翻译下列语句。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⑵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⑶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二、合作探究
把文章划为三个层次,概括层意。
第一层:“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这一层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这一层是全文的总括语。
三、拓展延伸
本文所描绘的“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请根据文意具体分析。
【课堂自学】
1、朗读课文,读准节奏和字音。
2、对照注解独立解决以下词语的意思。(括号前的词语)
3、A.大道之行(实施)B.选贤与(通“举”)能
C.讲信修睦(和睦)D.故(所以)人不独亲(用如动词,以……为亲)其亲
E.矜(老而无妻的人)F.皆有所养(供养)G.男有分(职业,职守)H.货恶(憎恶)其弃于地也I.不必藏(私藏)于己J.谋闭(消失)而不兴(发生)K.盗窃乱贼(指害人)而不作(兴起)L.故外户而不闭(关闭)
吴起县第一中学八年级语文探究式教学案
课题
《大道之行也》(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序号
设计人
冯炳明
审核人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掌握相关文言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大道之行也》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24课《大道之行也》学案教师寄语:苛政猛于虎-----孔子学习目标1. 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
2. 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 背诵并默写全文。
学习过程一. 基础知识:1. 请划掉加点字的错误注音。
①选贤与能 A. yǔ B. jǔ②矜、寡、孤、独 A. guān B. jīn③男有分 A. fēn B. fèn④货恶其弃于地 A. è B. wù2. 请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①选贤与能()②讲信修睦()()③故人不独亲其亲()④不独子其子()⑤矜、寡、孤、独()()()()⑥废疾()⑦男有分()⑧女有归()3. 翻译句子。
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大道之行也》选自《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家经典之一,西汉__________________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题目中的“大道”__________________。
二. 按原文填空:1.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道之行也》中,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与“夜不闭户”意思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三. 课内文段阅读: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九年级初三中考语文复习《大道之行》导学案(含答案)
九年级初三中考语文复习《大道之行》导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1.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学习重点】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学习难点】领悟古人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的实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知识拓展:1.谈谈儒家的政治理想对儒学来讲,理想人的培养和和谐家庭的建立毕竟只是为达到最终目的——治国平天下——铺平了道路,要使国泰民安、歌舞升平的景象出现,根本上还需要现实政治的努力。
天下统一,政治清明;上下有分,等级有序;尊贤礼士,君仁臣义;君民同乐,轻敛薄赋:这既是儒学家们憧憬、瞻望的理想社会的格局,也是他们终身倡导,甚至“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现实政见和主张。
儒家仁政、德治的政治主张,严格地说,只是一种管理社会的理想。
而儒家所憧憬和企求的理想社会,便是一个安定、和谐与统一的治平之世。
从孔子的天下归仁、近悦远来、“四海之内皆兄弟”,孟子的政治清明、君民同乐、百姓“亲睦”,到荀子的上下协调、“群居和一”“四海之内若一家”等等无不构画出一幅社会稳定和谐的美妙蓝图。
先秦儒家这种从仁学的基点出发建构而成的美好社会的图景,到了秦汉之际,便自然地发展为“大同”理想。
“大同之世”显然是对原始社会的带有理想化成分的描述,但它表达了儒家对这种理想社会的向往,它抓住了“天下为公”这一公有制社会的本质特点,肯定了原始民主、平等和互爱互助的人际关系,为后来的思想家提供了一份极有价值的思想资料。
儒家在提出“大同”理想的同时,从社会现实出发,又肯定“大道既隐”,“天下为公”已被“天下为家”所代替。
出现了财产私有,“货力为己”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教度,人们“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官爵、财产世世代代相沿袭,形成君臣、父子、夫妇的等级关系,于是,便有必要“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及答案教案
班级姓名小组评论【学习目标】1、背诵课文,掌握有关文言词语。
2、经过合作研究,认识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3、激情展现,阳光参加。
意会先人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的本质,培育崇高的道德情操。
【学习重难点】新课标第一网1、背诵课文,掌握有关文言词语。
2、认识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使用说明】1、在充足预习,熟读文本的基础上,仔细研究教案。
2、仔细限时达成,规范书写;小组合作议论,答疑解惑。
【自学导航】一、预习点兵1、查阅资料,认识作家作品及有关内容。
(1)《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是之一。
大约是之际,儒家学者托名的答问的著作。
(2)儒家经典著作是“四书”“五经”。
“四书”是《》,《》,《》,《》。
“五经” 是《》,《》,《》,《》,《》。
2、给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矜()寡男有分(....货恶()其弃偷窃()乱贼()陶后鲜有闻(....3、阅读讲解,掌握文言词语。
4、解说以下加点的词。
(1)大道之行也()(2)讲信修睦()(3)不独子其子(...(4)男有分()(5)女有归()(6)货恶其弃于地(...(7)力恶不出于身()(8)外户而不闭()(9)是谓大同(.....5、指出以下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解说。
(1)选贤与能通:。
(2)矜寡孤单通:。
二、整体感知(将文章翻译在下边。
))))))三、研读与赏析。
1、本文论述的大同社会主要特点是什么?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特点的?3、怎样理解孔子对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四、拓展学习、“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述的世外桃源有无相像之处?3、说一说,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个什么样的社会?【自主】并回答。
管宁、歆(均三国人)共园中菜,地有片金。
管与瓦石无异,捉(拾)而去之。
又同席,有乘冕(有蓬的子)者,宁如故,歆出看。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1)以下加点字注音。
歆()(..(2)解以下:菜()片金((3)翻句子:①宁如故。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诵读——品味——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认知,树立积极的理想。
重点:积累词语,理解文章内容。
难点:理解“大同”社会的积极意义。
热身活动1、虽然我年龄大了,但我认为我挺有想法的。
2、这沙漠太毙(壮观)了。
3、离家太久了,我太想家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看囝片、思考:描绘了什么样画图?你感受到了什么?二、解题,了解《礼记》三、教学过程(一)朗读品韵。
正确流利地朗读,掌握感情、停连、语速。
1、自读质疑。
生完成:勾划读音有困难的字、词,以及朗读有困难的句子。
(明确字音:选贤与能矜寡孤独幼有所长男有分货恶其弃于地也)明确节奏:a故/人不独亲其亲b使/老有所终c货/恶其弃于地也……力/恶其不出于身也2、齐读,读出节奏。
3、师范读,生听读。
注意语速、感情、停连、重音。
4、齐读,体会音韵之美。
5、读关键句,强化重点。
6、齐读,读出心得(二)译读知意。
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字词。
1、结合注释,译读课文,产生疑问。
公:共同所有终:终老天年用:用武之地长:顺利成长养:温馨供养是故:因此2、生生合作,解决部分问题。
3、师生共议,解决剩余问题。
明确:大道之行也选贤与能故人不独亲其亲矜、寡、孤、独是谓大同4、全文翻译(三)品读探旨。
比较朗读文中的6“有”、8“不” ,想想“大道之行”后,所实现的“大同”社会具有什么特征?(四)拓展延伸现在我们现实“大同”社会了吗?我们应该为“大同”社会的实现做些什么呢?(五)背诵课文《大道之行也》导学案大道之行也,,选与,讲修。
故人,,使,,,矜、、、,废疾者皆有所养,男,。
货恶其弃于地也,;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是故,,故,是谓大同。
(六)巩固练习1、解词选贤与能矜、寡、孤、独2、翻译句子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3、根据要求填空文中人人安居乐业,男人女人各司其职的句子是:,(七)布置作业为实现“大同”社会,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结合社会核心价值观,想想你应该会做出怎样的努力?写下来。
大道之行也学案
大道之行也学案学习目的:熟读成诵,把握字词。
合作探究,大同思想。
联系生活,理解提升。
学习准备: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教学设计:一、理想社会,交流引读。
同学们,我们看了桃花源记中的安乐生活,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呢?《桃花源记》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早在战国末年《礼记》中也有相类似的理想社会的画卷。
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
二、熟读成诵,积累理解。
读一读:①教师范读古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
②学生仿读并注意文中停顿:a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b“天下”三句用分列语气读,要读出层次感。
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人”统领以下两句,“使老有所终—”中,“使”统领以下四句,其后均当作一顿。
最后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
c“不必为己”后停顿稍长,收一层文意d“故外户而不闭”后停顿稍长e末句是全文结论,要一字一顿,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③学生朗读并试着背诵。
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
a大道之行也:施行b选贤与能:通“举”c讲信修睦:培养d故人不独亲其亲:独,单独。
亲,以---为亲e矜:guan老而无妻的人f 皆有所养:供养g男有分:fèn职分,指职业h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i不必藏于己:私藏j谋闭而不兴:发生盗窃乱贼而不作:乱,指造反。
贼,指害人。
作,兴起。
理一理:全文可分为三层。
层:总领全文。
第二层:阐述大同社会基本特征。
第三层:总结全议一议:我们该如何理解大道、大同、大道之行也?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天下为公:天下是公有的三、合作探究,大同思想。
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什么特点?a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b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c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天下为公;选贤任能;讲信修睦。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1. 理解《大道之行也》的主题和中心思想;2. 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3. 能够分析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4. 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思辨能力。
二、导学内容:1. 课文内容概述:《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哲理散文,作者借助自然界中的现象,探讨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文章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观点,阐述了人应当追求道德、公正和善良的行为准则。
2. 重点词汇:大道、天下、公、仁、义、信、忠、恕、礼、智、勇等。
3. 重点句型:天下之事,必有公私;人皆有私心,须自警惕。
4. 文章结构分析:文章分为导语、正文和结语三部分。
导语引出主题,正文阐述作者的观点和理论,结语总结全文,强调文章的主旨。
5. 语言特点:作者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对偶等,使文章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导学步骤:1. 预习导入:请同学们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
然后思考以下问题:作者在文章中想要表达什么观点?大道之行又意味着什么?2.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重点词汇和句型进行讲解,帮助同学们理解文章内容。
同时分析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以下问题:你认为人生的大道是什么?你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道德和公正?4. 课堂演练:请同学们针对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进行练习,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同时进行阅读理解题目,检验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5. 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内容,思考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同时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准则和人生追求,培养思辨能力和道德观念。
四、拓展延伸:1. 阅读其他哲理散文,比较不同文章的主题和观点,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2. 通过讨论和写作,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道德、公正和善良,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五、课后作业:1. 思考并总结《大道之行也》的主题和中心思想;2. 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道德、公正和善良的理解;3. 针对阅读理解题目进行练习,巩固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八年级语文上册24大道之行也教学案新人教版(含试卷)
【教学目标《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
为别于戴德的《乐记》《中行的一些小故事,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如流传很广的“苛政猛于虎”,就出自《礼记·檀弓》篇。
《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当时文物制度的参考书。
《礼记》的语言也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以……为亲老而无妻的老也,不必为己。
是故检测】)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
理想激励后代无数的仁人志士为自己的理想社会而奋斗,【作业布置】2019-2020学年八上语文期末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的确(dí) 解剖(pōu) 不逊(xùn) 邮差(chāi)B.泄漏(xiè) 瞥见(piē) 捕获(bǔ) 教诲(huǐ)C.绯红(fēi) 芋梗(ɡěnɡ) 发髻(jì)系住(jì)D.匿名(nì)霉菌(jūn)畸形(qí) 诘责(jié)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要因地制宜....地发展适合本地特色的产业,不能盲目发展。
(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或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做某件事情或处理一些事。
)B.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有高有矮,形成各种美好的姿态。
)C.阿尔卑斯有的是重峦叠嶂....,怎么看也不会穷。
(连绵的山。
山峰一个接着一个,连绵不断。
)D.李灵同学自出心裁....设计制作的“救护衣”,在救助伤员时发挥了较大作用,受到医护人员的赞赏,展现了中学生的创新能力。
(自己用心裁剪。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遏.制(è)飓.风(jù)混.为一体(hùn)B.牛犊.(dú)卑.微(bēi)深渊.(yuān)C.繁殖.(zhí)肆.意(sì)压迫.(pò)D.炫.耀(xuàn)消逝.(shī)疲.倦(pí)4.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遏制满院狼藉纵横绝荡连绵不断B.婆挲触目伤怀妙手偶得诸如此类C.惦记变卖典质旁逸邪出不折不挠D.鲜腴情郁于中屈曲盘旋祸不单行5.下面加点词语感情色彩没有发生变化的是()A.日本报纸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大道之行也》学案新人教版
大道之行也教与学目标: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2、理清层次;背诵课文.3、感受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重点与难点:【重点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难点】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思路。
.2、体会本文气势强盛的语言特点。
教与学方法诵读教学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练习法。
第一课时教与学要点:1、读懂课文,初步理解文意.2、理解文中常考字词.教与学过程:一、作者、作品背景:见《金榜行动》二、检查预习1、读准下列字音与(jǔ) 矜(guān)分(fèn)恶(wù)2、读准句子停顿.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是故/谋/闭而不兴三、入课学习、合作交流1、结合常考字词注释表,从课文中找出例句并译成现代汉语。
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四、展示、评议五、课后作业1、完成《金榜行动》第一部分第二课时教与学要点:1、读懂课文,感知文意。
2、研读课文,探究内容。
教与学过程:一、前测入课你如何理解下面四个名词概念?大道:大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二、研习内容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照应此句的哪句话?2、提问: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3、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理想的?4、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怎样的?(用文句回答后,用现在的话解释)5、从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与文中“大同”社会相似的地方?6、文章第一层: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当用分列语气读。
你认为哪一个是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为什么?7、文章第二层(“故人不独……不必为己")是怎样体现大同社会“天下为公"的特征的?8、第三层的开头句“是故”用承上作结的语气读。
课文《大道之行也》课后练习及相应答案
课文《大道之行也》课后练习及相应答案
课文《大道之行也》课后练习及相应答案
1.回答下列问题,背诵课文。
1.本文从哪些方面阐释了“大同”社会的特征?
初中生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不要要求太多,这样可以对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但是一定要熟练背诵全文,为以后进一步消化创造条件。
这个问题是根据正文的第二层设计的,比较复杂。
标题的目的是阐明文章的思路,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参考答案见“整体把握”。
2.“大同”社会和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之处吗?
这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世外桃源”的境界显然是按照“大同”社会的制度构思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方式。
有必要通过桃园的生活现象来启发学生认识这个社会。
比如从“黄毛垂危,自得其乐”可以看出,桃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而极度幸福,这是大同社会的“老有所养”“幼有所养”(由此也可以推断出他们的骄傲、丧偶和孤独。
也可以提问,引导学生讨论,比如你对桃园的社会整体印象如何?从村里渔民的热情接待中你看到了什么?以小组讨论的形式,X好,让大家都有发言的机会;可以表达不同的意见,也没有统一的答案。
其次,注意下列句子中添加的单词并解释它们。
1.选拔人才和人才;
2.男人有积分,女人有回报;
3.货物被遗弃在地下;
4.陶器后几乎没有气味。
目的是积累词汇,使学生养成以声求义的习惯。
1、还有,通过“举”,读j化身,选择。
2、分,读fn,职称,职业。
3、恶,读鲁,恨。
4、新鲜,读Xi m: n,少。
1。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大道之行也》学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大道之行也》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相关文言词语。
2、培养朗读能力。
3、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学习重点】1、培养朗读能力。
2、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学习难点】理解文章所蕴涵的为国家、集体、他人谋利益的奉献精神。
【自主预习案】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修睦()矜寡孤独()男有分()编纂()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故:)⑵废疾者(废疾:)⑶女有归(归:)⑷谋闭而不兴(兴:)⑸盗窃乱贼而不作(作:)⑹大同(同:)⑺故外户而不闭(闭:)3.写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的及其意义。
⑴选贤与能。
⑵矜、寡、孤、独、废话者皆有所养。
4.《大道之行也》选自,这是的经典著作之一。
是西汉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5.研读课文填写:大道的内涵是:6.《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有两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别是:和。
7.所谓“大同”,用现代汉语回答即是:8.译句。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⑵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⑶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课内探究案】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孔子因为生活在变乱纷呈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
尽管这个理想在当时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标,洪秀全、康有为、谭嗣同、孙中山等都曾受过它的启发。
它是我国社会思想时尚的一份宝贵财富。
下面我们一起欣赏本文。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听读1、听老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课文,在听的时候圈点勾画生字词。
1、这篇课文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愿望?2、课文在修辞手法上有什么特点?(二)品读4、再次走进文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找出你认为精彩的排偶句,品味它的表达效果。
先独立思考,然后与你的组员交流,分享发现的快乐。
用句式说话:我喜欢文中“ ”这句话,因为。
(三)悟读5、“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6、课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7、“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之处?8、怎样评价“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四)诵读9、朗读指导:第一层“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用分列语气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大道之行也
——《礼记》学习目标:
1、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背诵并默写全文。
学习过程:
一、朗读课文,粗知文意
1.文学常识
(1)选自《礼记》,儒家经典之一。
(2)“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3)“五书”:《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2.字音字形
选贤与.能(jǔ)讲信修睦.(mù)矜.(guān)男有分.(fèn)货恶.其弃于地(wù)
1.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粗知文意。
不独亲其亲(以……为亲)
男有分(职业、职守)
货恶其弃于地也(厌恶、憎恨)
是故谋闭而不兴(谋:奸邪之心。
闭:杜绝)
盗窃乱贼而不作:(乱:造反。
贼:害人。
作:兴起。
)
外户而不闭(户:门。
)
2.通假字
选贤与能(“与”通“举”,选拔。
)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guān】”,指老而无妻的人。
)
二、翻译课文
在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施行的时候,天下就是人们所共有的,(人们)把品德高尚的人、德才兼备的人选举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
所以人们不单单赡养自己的父母,也不只抚养自己的儿女,让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成长,让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社会的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再兴起,所以(家家户户的)大门都不用关闭,这所说的就是理想社会。
三、整体感知
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照应此句的哪句话?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
“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
“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
3、提问: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理想的?
(1)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4、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什么?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六、探究性思维训练
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有。
有。
“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养”(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也同
样受到社会的照顾)。
板书设计:
根本特征: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
大道之行也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总括全文,折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