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将相和》导学案(教师版)
18将相和导学案
18《将相和》导学案学习目标: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3。
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美好的品质。
学习重点及难点:学习通过人物言行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学习过程:一.导入:1、谈话引入,了解四大名著。
2、读单元导读明确要求。
引入板书齐读课题.3、生读资料袋填空,了解出处及作者。
《将相和》选自《》。
《史记》是用为人物写传的形式来反映历史的名著,书中成功地描写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如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 ),伟大爱国的诗人(),西楚霸王()。
《史记》的作者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二。
自主学习:PPT导学提示一.任务:读通课文.要求:先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文中生字,抄写在学案横线上并查字典上注音下组词;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最后划出文中新词查资料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并把从文中积累的新词抄写在学案横线上。
我划出的生字:我积累的新词:三、自主学习导学提示二.任务:读懂课文要求:先小声地读课文,把“将”“相”的名字用横线画出来,理解课题。
同时思考课文共写了哪几个小故事?每个小故事用一个词或短语概括。
再归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最后完成填空:1。
课题《将相和》中的“将”是指(),“相"又是指(),“和”的意思是( ).课文写了(),()和()三个小故事。
2.课文的主要内容是()。
四、课堂小结,了解背景。
五、当堂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课后田字格的生字并组词。
第二课时一、复习听写词语,小组互改更正。
二、小组合作,品读感悟:故事一完璧归赵1.读课文1-—10自然段,故事的起因是( ),结果是(). 2.说说蔺相如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去秦国的?3.文中那些语言,动作能体现蔺相如的勇敢机智?4.蔺相如怎样和秦王斗智斗勇,结果怎样?故事二渑池会见1。
读11——14自然段,思考:故事二的起因是( ),结果是()。
2。
秦王为什么让赵王鼓瑟?3.蔺相如又为何拼命坚持让秦王为赵王击缶?4。
18、《将相和》导学案_教案教学设计
18、《将相和》导教案课题: 18、将相和课时:二课时学习目标:1.生字:璧、允、廉、颇、欺侮、拒。
新词:理屈、服输、抵抗、推却、欺侮、拒绝、价值连城、绝口不提、物归原主、齐心戮力、负荆请罪。
2.给课文分段,并给每段加上一个适合的小标题。
3.经过人物的言行,剖析人物的性格特色。
4.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结果,认识故事之间的联系。
学习重难点:学习蔺相如对敌不畏强暴、机智英勇,对友胸襟宽广、忍辱让步的崇高质量;学习廉颇知错就改、勇于悔过的精神;学习他们两个的爱国精神。
教课过程:学生活动预设:教师活动预设一、自学目标。
( 3 分钟)与过去不一样的是目标许多,要边学边标志要点。
二、挑战自我。
1、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把课文读正确、流畅。
本课的朗诵比拼进行一部分,请同学们做好准备。
2、好多同学在家里已经对生字新词进行了学习,因此只给大家 6 分钟的时间练会(田字格),在听写比拼中注意把字写正确,更要写美丽。
三、品读感悟。
1、自主学习。
(1)、归纳主要内容,写在规定处。
(2)、默读课文,给三个故事加上小标题,并标注三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及之间的联系。
有好提示: 1>标注时要抓住人物的言行,剖析人物的性格特色。
2>标注时要边读边找出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做好标注。
(3)、经过方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写在书的空白处。
(篇章构造、写法等)2、组内沟通,二次标注。
按 4321 号的次序对以上学习内容进行沟通,在沟通中要仔细聆听,提出怀疑和增补。
联合他人的建议再进行梳理,查缺补漏。
(蔺相如、廉颇各有哪些崇高质量?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你更喜爱谁?为何?)四、老师分工。
五、准备报告。
1、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各组自己选择报告内容,每组选一个小故事。
3、依据任务组内分工。
注:求情故事的前因结果。
六、作业。
1、抄录喜爱的词语和句子。
2、有条件的能够看一看《将相和》内容的录像。
七、资料介绍《史记 xxxx传记》《生死之交》。
第18课:将相和导学案 (1)第一节
德源中学自主探究导学案 德源中学自主探究导学案学生姓名: 班级: 印制时间: 主备人:闫丽芳 复备人: 教研组长: 教导主任:课题:(第18课:将相和) 第一课时一、自主学习(小组质疑):1、知识准备:本课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
《史记》作者是汉代的司马迁。
它既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历史著作,又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
用为人物写传的形式来反映历史,成功地描写了众多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物。
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2.揭示课题.3、自学目标:(学习想高效、目标不可少)1、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词语 。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4、自学内容(学习要高效,自主学习很重要)1、璧( )( ) 诺( )( ) 怯( )( )瑟( )( ) 缶( )( ) 拒( )( ) 卿( )( ) 2.近反义词。
近:商议( ) 机智( ) 隆重( ) 保卫( ) 反:无价之宝( )理直气壮( ) 胆怯( )拒绝( ) 3、根据意思写词语。
( ):借指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
( ):只要攻打,没有打不下来的,形容英善战,所向无敌。
( ):形容军队战斗力强,百战百胜。
也比喻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 ):表示主动向对方承认错误,请求责罚。
二、合作探究(集体展示)(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1) 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2) 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个小故事?你能给出小标题吗?三、教师点拨(难点剖析)因为蔺相如(完璧归赵)立了功,做了(上大夫);在(渑池会)又立了功,做了(上卿),所以将相不和;后来,廉颇听蔺相如说,他避着自己,为的是(赵国的强大与安宁),很受感动,就(负荆请罪),两人和好了。
四、 当堂检测(重点突出)(成绩要想好,练笔不可少)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攻无不( ) 理( )气壮 同心( )力 无( )之宝 战无不( ) 负( )请罪 完( )归赵 宁死不( ) 2. 填空(1)课文中的“将”指的是_________,“相”指的是____________,“和”指的是____________。
五年级下册语文18.《将相和》导学案(1)
18、《将相和》导学案第一课时一、课前热身1、给带点的字加拼音赵()国召()集胆怯( ) 鼓瑟( ) 拒( )绝诸( )位负荆( )请罪完璧( )归赵2、认读生词(见屏幕课件)二、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九个生字,正确读写“召集、商议、允诺、隆重、约定、胆怯、推辞、拒绝、能耐、诸位、和氏璧、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
2、把握文章内容,给三个故事加上小标题。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知识卡片司马迁与《史记》司马迁(前145或前135~?)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
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
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
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
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
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尽读史官所藏图书。
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
“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
全书130篇,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迹)、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十表(记大事年月)、三十世家(记侯国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历史人物的言行事功)5个部分,共52万字。
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长达三千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历史,比较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社会面貌,对后世史学研究有深远影响。
《史记》既是历史的“实录”,同时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
战国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前475—前221)。
《将相和》 导学案
《将相和》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9 个生字,正确读写“召集、商议、隆重、胆怯、诸位、和氏璧、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
3、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人物的品质,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4、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顾全大局和廉颇勇于改过的品质,懂得知错就改的道理。
二、学习重难点1、学习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人物的品质。
(2)领悟“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2、学习难点(1)体会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和廉颇勇于改过的品质。
(2)理解三个故事各自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将相和》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司马迁(约前145 年约前90 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史学家、散文家。
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
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2、《史记》《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汉武帝太初年间共3000 多年的历史。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自主学习1、初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哪几个故事?试着给每个故事加上小标题。
3、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蔺相如和廉颇的语句,想一想他们分别是怎样的人。
五、合作探究1、小组交流自主学习的成果,互相补充。
2、探讨以下问题:(1)“完璧归赵”这个故事中,蔺相如为什么要提出要秦王举行隆重的典礼才肯交和氏璧?(2)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3)廉颇为什么向蔺相如负荆请罪?(4)这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六、展示交流1、各小组推荐代表进行展示,分享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成果。
第18课将相和导学案
《将相和》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读通全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完璧归赵”。
(重难点)学习过程:一、预习指南。
1、读第五组“导读”,我知道了本组的主题是,要求是:,我读过部名著。
2、读课题:题目中“将”指;“相”又是指“和”的意思是;“将相和”的意思是。
3、读一读第95页“资料袋”。
查找历史背景和相关资料。
4、把课文读几遍,读通顺,把课后的生字读两遍,读准字音,给课后方格中的生字组词。
5、积累生字词。
读一读下面的词语,并理解意思。
召集、商议、...拒绝、能耐、诸位、.........推辞、............隆重、约定、胆怯、......允诺、和氏璧、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6、分段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其他小组注意倾听,指出问题。
二、独立自学,感知大意。
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的思路:这篇课文共讲了小故事,给三个故事加上小标题《》、《》和《》。
并分别说说主要内容。
三、小组合作学习。
1、再读课文1----10自然段,思考:1说说蔺相如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去秦国的,他是怎样一步步与秦王展开斗争的,结果怎样?分别用“──”“~~~~”标画出蔺相如言行的句子,感受人物形象。
2、从这个故事中你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你从哪儿读出来的?3、有感情地朗读这个故事。
检测反馈: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说说词语的意思。
(6分)完()归()理()气()攻无()()同()协()负()请()战无()()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重点)(难点)学习过程:一、独立自学。
1、再读11------14自然段,思考:A蔺相如为何拼命地坚持要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为何不敢拿赵王怎么样?B你能用一些词语和句子来形容秦王的失败吗?2、说说从前面两个小故事中你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3、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句子:“我廉颇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
将相和导学案最新
附赠材料优秀的教学是练出来的在上一堂课里,你已经学会了区分高效教学法和低效教学法之间的区别。
现在,我们还要继续巩固这一概念。
在高效教学法和低效教学法之间,是否存在一个灰色的中间地带呢?是的,这个灰色地带确实存在。
如果能带领那些还不够高效的教师们进人这一中间地带,那也是很大的进步。
当然,本课的主要目的是发掘出教师的最大潜力,以最终实现高效教学。
如果能成功做到这一点,那么你最终会发现学生的表现有了显著的提高。
显而易见,教师能力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表现。
教师越优秀,学生的表现就越好。
课程:首先,我们回顾一下上一节课所学的如何区分高效和低效教学上一节课,我已经要求你总结出自身存在的弱项,并且在课后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今天,请你仔细思考,在下面列举的教学情景中高效和低效的教师将如何做出不同的应对措施。
高效教学与低效教学实践一个学生在课堂上一直和其他学生聊天。
他这个举动非常明显,必须及时制止。
面对这个情形时,低效的教师会如何应对?高效的教师又会如何应对?一个学生在课堂上不断发出声响,这个声音越来越吵,并且影响到了班级里的其他学生。
低效的教师会如何应对?高效的教师又会如何应对一个学生总是没有完成课后布置的家庭作业。
对这个学生低效的教师会如何应对?高效的教师又会如何应对?一个学生总是随便讲话。
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她讲话,同学们在做课堂练习的时候她讲话,午餐之前大家都应该安静等待的时候她也在讲话,在类似的其他场合她也经常随便讲话。
面对这个情形低效的教师会如何应对?高效的教师又会如何应对?学校准备开展一个新的教学项目,大家都不清楚这个项目效果如何。
为了顺利实施该项目,部分教师将被挑选出来进行培训培训过程很可能十分艰苦。
面对新项目的挑战,低效的教师会如何应对?高效的教师又会如何应对?当你回答完这些问题时,你一定会明白:高效的教师一定是个冷静、专业、细心的教师。
你愿意做这样的教师吗?如果愿意,那么就拿出你的实际行动来吧! 实践:将你今天的感悟记录下来,这样可以让你意识到,自己之前的处理方式哪些是低效的手段,哪些是高效的手段。
18将相和导学案
18、《将相和》设计人:杨静冉审核人:赵慧时间:2012年3月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借助文中注音认真读课文,做到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2、利用拼音,通过查找工具书,正确认读词语“召集、允诺、和氏璧、拒绝、诸位、负荆请罪、鼓瑟”。
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理直气壮、完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这些词语的意思。
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二、知识链接:和氏璧相传在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玉璞,他将其先后献给厉王和武王,但被误认为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于是他被以欺君之罪先后砍掉了左脚、右脚。
武王死后,文王即位。
卞和抱着玉璞到楚山下大哭,一直哭了三天三夜。
眼泪哭干了,最后哭出了血。
文王听说后,就派人问他,卞和回答说:“我所悲伤的是有人竟把宝玉说成是石头,给忠贞的人扣上欺骗的罪名。
”文王于是就派人对这块玉璞进行加工,果然是一块罕见的宝玉,于是就把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
由于这块宝玉的珍奇,加之来历的不平凡,因此价值连城。
预习导学1、这篇文章向我们讲述了一段历史故事。
我会借助文中注音认真读课文,争取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读流畅。
2、默读课文,我会读出下列词语“召集、允诺、和氏璧、拒绝、诸位、负荆请罪、鼓瑟”,并正确书写一遍:我要提醒大家易错的字是3、联系上下文,我理解了“理直气壮、完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的意思。
我还会用上其中的一个说一句话。
4、我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5、这篇课文太吸引人了,我要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还要说说喜欢的原因。
6、我想问问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小组交流分享(对学、群学)班级展示预习成果课堂小结当堂检测1、补充下列成语。
理()气()完( )归( ) ( )无不( ) ( )无不( ) 负( )请( ) ( )心( )力2、我会根据意思写词语(1)向人认错赔罪。
()(2)攻城夺地,没有拿不下来的。
将相和导学案
将相和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3、感受蔺相如和廉颇的人物形象,体会他们的爱国思想和高尚品质。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人物特点,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2)感受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和顾全大局的品质,以及廉颇知错能改的精神。
2、难点(1)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品质。
(2)理解蔺相如避让廉颇的原因,体会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
三、知识链接《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四、学习过程(一)预习导航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自学生字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3、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哪三个故事?(二)自主学习1、学习“完璧归赵”(1)默读课文 1-10 自然段,思考:蔺相如为什么要出使秦国?他是怎样“完璧归赵”的?(2)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3)小组交流讨论,完成以下表格:|人物|言行|品质||||||蔺相如| ||2、学习“渑池之会”(1)快速浏览课文 11-15 自然段,思考: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又是怎样维护赵国尊严的?(2)找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语句,说说你的感受。
(3)小组合作,完成以下表格:|人物|言行|品质||||||蔺相如| ||3、学习“负荆请罪”(1)轻声读课文 16-18 自然段,思考:廉颇为什么向蔺相如负荆请罪?(2)从廉颇和蔺相如的言行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3)同桌交流,完成以下表格:|人物|言行|品质||||||廉颇| |||蔺相如| ||(三)合作探究1、讨论:“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2、蔺相如和廉颇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从他们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四)拓展延伸1、复述“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这三个故事。
将相和的教学设计和教案(实用18篇)
将相和的教学设计和教案(实用18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党团范文、工作计划、演讲稿、活动总结、行政公文、文秘知识、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model essays, work plans, speeches, activity summaries, administrative documents, secretarial knowledge,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将相和的教学设计和教案(实用18篇)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学科知识、教学资源、课堂管理等方面的因素。
《将相和》(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8课)导学活动设计
营山县中小学导学活动设计课题第五单元(章)第 18课(节)将相和课型精读导学目标1.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学习通过人物言行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3.学会简要复述故事。
重点目标2、3 难点目标1导学思路及学生活动设计我的反思一、自主学习。
1、揭示课题,引发兴趣。
教师板书课题,让同学齐读。
师: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呢?生:我想知道“将”和“相”是谁?生:我想知道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生:我想知道他们为什么和好等?2、学生初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标出来,并借助字典和生字表自学。
①.指导读准字音。
②.指导认清字形。
③.理解词意。
3、简单介绍历史背景。
4、统观全文,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段(1~10)自然段,写蔺相如出使秦国,机智勇敢,保护国宝,立了大功。
第二段(11~15)自然段,写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强暴,维护国威,又立新功。
第三段(16~18)自然段,写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导学思路及学生活动设计我的反思二、合作探究。
1、学习课文第一大段。
请同学们默读第一大段师: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又如何呢?生:秦国自以为强大,想骗取赵国的宝物和氏璧,赵王很着急。
生:蔺相如不辱使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不畏强暴的精神与秦王斗智斗勇。
生: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师:秦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和氏璧,赵王为什么非常着急?生:“秦国最强”中的“最强”是最为强大的意思,“常常进攻别的国家”说明秦国以强欺弱,非常专横。
生:赵王深深地知道秦王以城换璧是假的,只不过想把无价宝骗到手,如果赵王把和氏璧送去给秦王,秦王当然不会像信上说的那样把15座城给赵王,只能是白白吃亏,轻易地就让秦王占到了便宜。
师:但如果不按秦王信中说的那样去做,又会怎么样呢?生:秦王以此为借口派兵进攻,到时遭殃的还是赵国。
师: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蔺相如勇敢、机智,也许能解决这个难题。
蔺相如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这对表现人物品质有什么作用?生:蔺相如是在赵王与众臣“为难”的时候出现的。
18将相和导学案
1. 未解决的问题
2.作业 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新知识预习 (1)认真读课文《草船借箭》,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勾画不懂的生字词。 (2)通过阅读,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巩固规律,达标检测 1. 我会写:wǎn bì guī zhào ( 2. 我会填: 绝( 勇敢( 理屈( )不( ) ( ) ( ) ) ) ( ( )头( )无不( 负荆( ) ( )马 ) ) ) miǎn chí huì jiàn ( ) fà jīng qǐng zuì ( )
3. 改写句子: 蔺相如对手下二人说: “秦王我都不怕,我会怕廉将军吗?” 改成陈述句: 改成转述句: 三、拓展分享,总结反思
2.读课文,思考: 《将相和》写了( 三个小故事。
3.课文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读课文1——10自然段,故事的起因是( ( ) 。 5. 读11——14自然段,思考:故事二的起因是( ( ) 。 6.读15——18自然段,思考:故事三的起因是( 是( ) 。 7.说说三个故事间有什么联系? 8.从负荆请罪这一故事中,你认为廉颇是怎样的人?你对蔺相如又有哪些认识? ) ,结果 ) ,结果是 ) ,结果是
语文
年级 课型 五 新授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科导学案
主备人 2 时间 陈涛 审核人 曾翼
课题 课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将相和
学习目标(含重、难点) : 2.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重点) 3.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美好的品质。 (难点)
一、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6:2:1:1) 1.《将相和》选自( 发生的时间是( ) 。 ) , ( )和( ) ) ,主要是( )和( )之间的故事,故事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导学案:《将相和》【导学目标】1.了解《将相和》的故事内容,并掌握关键词语的意思;2.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分析故事的结构;3.学习欣赏诗歌的对仗和美感;4.理解词语的深层含义,发现语言的美。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知1.与学生共同回顾已学过的故事《将相和》。
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二、理解故事1.教师向学生介绍故事《将相和》的主要情节,并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将相和》讲的是什么故事?- 故事的结构是怎样的?2.教师指导学生读一读故事,并进行组织性讲解。
同时,引导学生回答一些问题:- 故事中的将相们为什么要互相比拼?- 谁最终成为了将军的儿子?- 故事最后,为什么说“孰云不与君同舞?”有什么含义?三、欣赏诗歌1.将《将相和》剧本中的诗句抄在黑板上,教师读诵,让学生感受一下这些诗歌的美感。
2.教师解释并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诗句中的对仗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诗歌中的对仗能够体现出美感?四、深层含义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冬天和鸦卢卡庙的寓意,并讨论以下问题:- 冬天象征着什么?- 鸦卢卡庙代表什么?- 故事中的冬天和鸦卢卡庙有什么深层含义?2.根据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教师给出答案,并引导学生重新阅读相关的段落,加深理解。
三、总结归纳1.教师总结讲解了《将相和》的故事情节、诗歌美感和深层含义。
2.教师让学生自主思考,并总结自己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四、实践应用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段话,介绍自己对《将相和》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收集学生的作业,并在下一堂课上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导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将相和》的故事情节,并分析了故事的结构。
我们还欣赏了诗歌的对仗和美感,并理解了词语的深层含义。
通过学习这个故事,我们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还能从中获得一些思考和启发。
希望大家能够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8 将相和 导学案
18、《将相和》导学案备课人:班级:姓名:等级:教师寄语:导学案是你家庭教师,教你学会学习;导学案更是你进步阶梯,帮你成为学习小能手!【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领悟3个故事之间内在联系3.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美品质。
【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分清事情前因后果,体会人物个性特点,从人物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2、复述三个故事中一个,并自由组合进行排练,在班上演一演【重、难点突破方法】读中感、读中悟、以读促思、以读促悟。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课前预习】、再读课文,我会写个生字。
我能抄写生字,而且写得美观。
3、课文主题:本文通过()()()三个小故事既赞扬了蔺相如()、()斗争精神又赞扬了廉颇()精神,更赞颂了他们()、()、()以()爱国思想。
【课内研讨】1、默读课文。
给三个小故事加上小标题,通过阅读分析,我知道这三个故事之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分析每个故事起因和结果,然后把三个故事联系在一起,找出它们之间关系。
)1、蔺相如是一个什么样人?廉颇是一个什么样人?【课后检测】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说说词语意思。
完()归()理()气()攻无()()同()协()负()请()战无()()2、题目中“将”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又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相和”意思是:_____________赠送初中数学几何模型【模型二】半角型:图形特征:A1FDAB正方形ABCD 中,∠EAF =45° ∠1=12∠BAD 推导说明:1.1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F 分别在BC 、CD 上,且∠F AE =45°,求证:EF =BE +DF45°DEa +b-a45°A1.2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F 分别在BC 、CD 上,且EF =BE +DF ,求证:∠F AE =45°DEa +b-aa45°ABE挖掘图形特征:x-aa-a运用举例:1.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3,E、F分别是AB、BC边上的点,且∠EDF=45°.将△DAE绕点D 逆时针旋转90°,得到△DCM.(1)求证:EF=FM(2)当AE=1时,求EF的长.DE2.如图,△ABC是边长为3的等边三角形,△BDC是等腰三角形,且∠BDC=120°.以D为顶点作一个60°角,使其两边分别交AB于点M,交AC于点N,连接MN,求△AMN的周长.3.如图,梯形ABCD中,AD∥BC,∠C=90°,BC=CD=2AD=4,E为线段CD上一点,∠ABE=45°.(1)求线段AB的长;(2)动点P从B出发,沿射线..BE运动,速度为1单位/秒,设运动时间为t,则t为何值时,△ABP为等腰三角形;(3)求AE-CE的值.A变式及结论:4.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边BC,CD上,且∠EAF=∠CEF=45°.(1)将△ADF绕着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G(如图1),求证:△AEG≌△AEF;(2)若直线EF与AB,AD的延长线分别交于点M,N(如图2),求证:EF2=ME2+NF2;(3)将正方形改为长与宽不相等的矩形,若其余条件不变(如图3),请你直接写出线段EF,BE,DF之间的数量关系.DABFEDCF。
将相和导学案
18.《将相和》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无价之宝、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相关链接】1.作者简介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人。
西汉时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他用毕生的经历创作了第一部纪传体历史巨著——《史记》。
《将相和》这个故事就是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这篇课文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组成的。
2.历史背景战国,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因各诸侯国之间连年战争,故称为“战国”。
当时比较强大的国家有七个,即秦、楚、燕、韩、赵、魏、齐,称为“战国七雄”,秦国是其中最强大的一个。
【自学提示】1.初读课文,借助字典学习课文中的字词。
(1)辨字组词。
赵()壁()瑟()距()猪()赴()璧()琴()拒()诸()(2)读下面的词语,在小组里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同心协力高头大马完璧归赵绝口不提负荆请罪理屈词穷(3)思考:课文中的将相各指的是谁?课文是由那几个小故事组成的?给每个故事加上一个小标题。
课文中的“将”是指,“相”是指。
我给课文中的故事加的小标题分别是:、和。
【合作学习】精读课文,共同探究。
2.人物扫描,捕捉形象。
3.课文赏析,情感交流。
(1)我喜欢第页“”句至“”。
因为,所以。
(2)我喜欢课文“”,这段的表达方法,因为,所以。
(3)我喜欢课文中这个人物,因为,所以。
4.才艺展示,加深理解。
我们是第小组的同学,下面由我们为大家表演故事“”。
5.德育链接,畅谈收获。
【巩固提高】1.读拼音写汉字。
Zhào jíxìng zhào chéng nuòdǎn qiè()()()()Qín sèjīng tiáo zhūwèi héshìbì()()()()2.成语填空。
最新版五年级上语文 18 将相和(导学案)
第五单元本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包括《将相和》《草船借箭》《景阳冈》和《猴王出世》。
本组课文都是节选或改编的,教学时,要注意由此生发开去,虽然不要求学生通读原著,但可以查查相关资料,听听他人介绍,读读某些章节,让学生知道这些名著的存在。
本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五和回顾·拓展五,内容包括“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课外书屋”。
课题内容简说将相和本文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草船借箭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
景阳冈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
猴王出世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的故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1.会认36个生字,会写23个生字;正确读记“限期、诡计、喜不自胜、天造地设”等词语,正确读写“商议、胆怯、负荆请罪、呐喊”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4.通过阅读课文,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学习主人公的优秀品质。
2.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和概括能力。
18.《将相和》………………………………………………………… 2~3课时19.《草船借箭》………………………………………………………………… 2~3课时20*.《景阳冈》…………………………………………………………………… 1~2课时21*.《猴王出世》……………………………………………………………… 1~2课时口语交际·习作五………………………………………………………… 3~4课时回顾·拓展五……………………………………………………………… 1~2课时教学时,可指导学生重点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
18将相和导学案
18将相和导学案第一课时了解时代背景1.战国时候:公元前475一公元前221,离现在两千多年了。
2.秦国是当时“七雄”中最强的一个,总有吞掉其他国家的野心。
赵国的东面是比较富强的齐国,西面是强大的秦国,赵国处在两大强国之间,因此在军事和外交方面的措施,就具有关系国家兴亡的重大意义。
学习目标:1.我要学会写“赵、璧”等9个生字,会认“璧、诺”等7个生字。
正确读写“召集、允诺”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一. 明确学习目标二.自主学习1、读课题:题目中“将”指;“相”又是指;“和”的意思是;“将相和”的意思是:。
2、读一读“资料袋”批画知识点。
查找历史背景和相关资料。
3、把课文读几遍,读通顺;4、把课后的生字读两遍,读准字音,给课后方格中的生字组词。
读读词语盘点中本课的词语。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三.合作与探究1、互相读字词、合作读课文并对子交流自主学习环节中不懂的问题。
2、给三个故事加上小标题《》、《》和《》。
3、课文的主要内容是:4.完成课后第四题。
四. 达标测评:1.指名读字组词2.听写词语3.抽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 我能通过读、议、演等形式感受人物形象。
(重点)2. 我能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 明确学习目标二.交流、预展1、我来概括第一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并讲讲方法,再考考其他人。
(谁干什么?)2、默读故事一,我来演演其中最精彩的部分。
我认为蔺相如是个的人(说理由)3、读故事二,我来与同学讨论: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秦王击缶后,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我体会到。
4、我来与同学分角色读故事三:我感受到廉颇是个、的人,因为;蔺相如是个的人,因为。
5、我来说说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提示:可以参考达标测评第2题。
展示任务:组内分工:三.展示与提升积极展示,认真倾听,抓住机会,及时补充四. 达标测评:1.你喜欢的人物是谁?为什么?2. 蔺相如与秦王斗智斗勇,在( )、( )上立了大功,被封为上卿,职位比( )高。
《将相和导学案-2023-2024学年语文统编版》
《将相和》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将相和》这首古文诗的背景故事和作者。
2. 理解文中描写的将相之间的和谐相处之道。
3. 熟练掌握诗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子,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
4. 培养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0分钟)1. 引入新课:首先向学生介绍《将相和》这首古文诗的背景,让学生了解这是一首由中国唐代诗人杜牧所作的描写将军和相国团结一心的诗文。
2. 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什么样的相互理解和配合的关系才能够称为将相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做才能保持和谐相处?二、阅读诗文(20分钟)1. 教师将《将相和》诗文分段逐句进行朗读,同时向学生解释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内涵。
2. 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诗文,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流彼此的理解,以加深对诗文的理解。
三、讨论解析(30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自己对诗文的理解,讨论将军和相国在诗中是如何相互理解、配合、和谐共处的。
2. 引导问题:请学生思考并回答:诗中提到“城楼西边”、“暮云收尽”、“时闻折柳声”等词句是如何体现将相之间的默契和和谐的?3. 总结讨论:每个小组汇报他们的讨论成果,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同时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对于将相之间的和谐相处方式做出深层次的思考。
四、课文运用(20分钟)1. 根据诗文中提到的词语和句子,设计填空题和选择题,让学生进行课文的巩固和运用。
2. 学生口头表演:请学生根据诗文中的内容,自行编写一段话,表达将相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和谐相处之道,并进行口头表演。
五、课堂小结(10分钟)1. 归纳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强调将相之间的和谐相处之道对于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对《将相和》这首诗文进行反复阅读,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并准备下节课的个人发言。
六、拓展延伸(30分钟)1. 诗词欣赏:向学生介绍关于杜牧其他著名诗词的选段,让学生体会古代诗人的文学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将相和》导学案(教师版)2016学年下学期五年级语文科第五单元导学案(老师版)主备人:审核人: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 家长签名__________日期_______课题: 18 将相和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学习重、难点:1、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弄清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情感法探讨交流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司马迁的相关资料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自主预习:1、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请把每个生字组词写拼音。
2、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3、想一想:“将”“相”分别指谁?4、课文主要讲了哪三个小故事?用自己的话说说。
5、预习《资料袋》的内容。
预习检测1、读准下列词语,理解词语意思并抄写2遍。
赵王召集商议允诺隆重约定能耐诸位击缶鼓瑟推辞拒绝胆怯和氏璧完璧归赵渑池会见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理直气壮无价之宝负荆请罪同心协力2、读拼音,写词语。
zhào jí yǔn nuò dǎn qiè jù jué gǔ sè( ) ( ) ( ) ( ) ( ) zhū wèi hé shì bì zhào guó fù jīng qǐng zuì( ) ( ) ( ) ( )第一课时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熠熠生辉的人物让今天的我们依然崇敬不已,你们知道哪些历史人物的故事,请简单介绍一下。
2、板书课题,解释题意:“将”和“相”分别指谁?“和”又是什么意思?3、质疑激趣:他们之间为什么曾经不和?又为什么和好?二、初读感知,理清层次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课文中出现了那些人物?(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它由几个独立的小故事组成的?你能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吗?2、检查预习,掌握字词。
课件出示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提出不理解的词语交流。
3、找找看,从哪段可以看出廉颇和蔺相如两个人不和?(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战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过渡:同学们想想看,蔺相如仅仅是靠的一张嘴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
4、理清课文的脉络:围绕廉颇和蔺相如讲了三个小故事:第一个故事( 1 — 10 自然段) 完璧归赵。
第二个故事( 11 — 15 自然段)渑池之会。
第三个故事( 16 — 18 自然段)负荆请罪。
5、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将相和》中的“将”指的是武将廉颇,“相”指的是宰相蔺相如,“和”的意思是和好的意思,课文主要讲的是课文通过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赞颂了他们的爱国思想。
三、学习“完璧归赵”的故事1、学习要求:(1)仔细、快速地读课文1--10自然段,想想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2)用“——”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蔺相如有哪些性格特点?2、全班讨论交流,完成表格。
故事时间战国时候3、学生交流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说说从中体会到蔺相如有什么品质?教师相机点拨,(课件出示相关句子)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重点指导阅读课文第8、9自然段,完成以下练习。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意思。
理直气壮:本文指蔺相如跟秦王说话理由充分,说话气势旺盛。
。
负荆请罪:本文指廉颇背着荆条来向蔺相如请罪 。
5、读句子“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想一想蔺相如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说。
然后写下来。
答:因为蔺相如知道秦王没有诚意,硬去夺和氏璧不仅失礼,且秦王的护卫也会来阻拦。
而要是直接指出秦王的无信,秦王不仅不会承认,还会被反咬一口说自己无理取闹。
借故因和氏璧有瑕疵而自自然然拿在手中这样是最稳妥的。
6、赏析重点句:○1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
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往柱子上撞。
体现人物特点:蔺相如抓住秦王特别喜欢和氏璧这一心理,威胁、吓唬秦王。
一个“撞”字足以表现出他的勇敢无畏,才智过人 。
○2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体现人物特点:说明蔺相如足智多谋,办事果断,不怕危险,显然是胸有成竹。
地点秦国 人物秦王 蔺相如 事件 起因 秦王想以城骗璧经过 蔺相如智斗秦王结果 完璧归赵封大夫7、读了文段,你觉得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答:蔺相如是一个机智勇敢的人。
四、总结学习“完璧归赵”的方法。
五、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认读并听写下列词语。
2、回顾课文讲的三个故事。
3、复习“完璧归赵”的学习方法。
二、自主学习“渑池之会”1、复习学习方法。
第一步:初读故事,理清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第二步:细读故事,从重点词句入手,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第三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学习“完璧归赵”的学习方法和步骤小组合作学习11--14自然段。
3、全班交流:(课件出示相关内容)(1)完成表格故事《渑池之会》时间过了几年后地点渑池人物秦王、赵王、蔺相如、廉颇事件起因秦王想占赵国便宜经过蔺相如勇斗秦王结果秦王吃亏,蔺相如被封为上卿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
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
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体现人物特点:蔺相如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反映了他为维护国家的尊严,毅然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
(3)蔺相如为何拼命地坚持要秦王为赵王击缶?(维护国家尊严)(4)秦王为何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廉颇已在边境做好了准备)(5)思考:“渑池之会”上秦赵两国是打了平手,还是分出了胜负?(赵国占了上风。
因为:1.秦国是强国,赵国是弱国,2.赵王是秦王叫他鼓瑟的,而秦王是蔺相如逼着击缶的。
秦王和蔺相如身份不一样。
3.要求对方的方法不一样,所以说是赵国占了上风。
)三、用同样的方法自主学习“负荆请罪”的故事1、小组合作学习第15--18自然段,画出描写蔺相如、廉颇的语言、行动的句子,感悟人物形象。
2、全班交流:(1)蔺相如:行动:“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
”语言:“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将军吗?……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这是蔺相如说明避着廉颇的原因。
将相和,国家则安;将相不和,国家则危。
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胸怀宽广的品质。
(2)廉颇:语言:“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
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1在这里“嘴”指什么?蔺相如真的只是靠他的“一张嘴”吗?“嘴”指嘴巴。
不是的,蔺相如靠的是机智、胆识以及勇气。
○2从廉颇的话中,你发现廉颇有什么特点?廉颇是一个骁勇善战且计较个人名利、居功自傲的人。
○3从“负荆请罪”,可以看出廉颇是一个怎样的人?可以看出廉颇是一个坦诚、直率、知错就改的人。
○4廉颇为什么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廉颇觉得蔺相如说得有道理,大敌当前,应该以国家利益为重。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他们都是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胸怀宽广。
四、课堂小表演1、毛遂自荐,上台表演期中一则小故事。
2、引导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对表演进行评价,是否星神兼备。
五、深入探究,总结提高1、深入探究:“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之间有什么联系?三个故事各有情节,但又紧密联系。
“完璧归赵”的结果是蔺相如被封为上大夫,这是他在”渑池之会”后晋升为上卿的前提,而蔺相如晋升为上卿,是将相产生矛盾的直接原因,有了将相矛盾才有解决矛盾的“负荆请罪”。
“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是“负荆请罪”的起因。
“负荆请罪”是结果。
合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将相和的故事。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并选择其中一个写下来。
3、畅所欲言:说说你学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六、课堂小结从此,“负荆请罪”就成了中国历史上一段感人的佳话,《将相和》的故事也千古流传,家喻户晓,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同学们,建议你去读一读《史记》,你会感受到历史名著刻画人物形象的不同魅力。
七、布置作业1、完成《语文学评》18课。
2、课外阅读司马迁和其他历史人物的故事。
【板书设计】完璧归赵:勇敢机智蔺相如渑池之会:不畏强暴、勇于斗争18将相和负荆请罪:团结忍让渑池之会:知己知彼廉颇负荆请罪:知错就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