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1

合集下载

古代笑话——明朝一集【50则】

古代笑话——明朝一集【50则】

第1则:识字苦恼梅询担任翰林学上。

一天,诏书很多,他构思很苦,便走出书房,在庭院散心,忽然看见一个老卫兵,睡在太阳底下,四肢舒展很是舒服。

梅询羡慕他说:“多畅快啊!”又问他:“你识字吗?”回答道:“不识字。

”梅询长叹一声,说:“更快活了!”第2则:诗送小偷吴中(今苏州)有个老儒生叫沈文卿,家里很清寒。

一天,他专心读书至半夜,忽而瞥见小偷进屋偷东西,又没偷到什么,就慢吞吞招呼道:“承蒙光临,送你一首诗怎么样?”于是朗诵道:“风寒月黑夜迢迢,辜负君来此一遭。

只有古书三四束,也堪将去教儿曹(子女幼辈们)。

”小偷听了,含笑离去。

第3则:装假招灾东城有个人家境贫困,可是偏喜穿华丽的衣服,吃精美的饭菜,还要向人夸耀自己家境的厚实。

小偷们都认为他是富翁,就将他箱囊里的东西全部偷光。

于是,他陷入赤贫而不能自拔。

西邻有个人很是富裕,一次携带了重金,跟别人同乘一条船出行,而假装穷苦人的样子。

船到中流忽然碰到风浪的袭击,船老大认为他是穷人便不去救援他。

唉!冒充富人诱惑了小偷,装作贫苦招惹了灾祸,这都是自己害自己,弄虚作假的危害确是很大啊!第4则:讥刺道士有个工匠,很懂得一点经书的道理,有些文才。

一天,道观请他去做工,他自称儒匠。

道士道:“你既然自称儒匠,那么弄一副对联让你对对怎么样?”工匠说:“好。

”道士说:“匠名儒名:君子儒,小人儒?”工匠应声对道:“人号道人:饿鬼道,畜牲道?”第5则:没有运气过去,一个乡下先生参加科举考试,考题是《明月》。

那先生即吟诗一首:“团团离海角,渐渐出云衢;此夜一轮满,清光何处无。

”考官说:“意思很好,可就是没韵。

”乡下先生回答道:“就是因为没运(运气的“运”与“韵”谐音),才只能教书;倘若有运,早就做官了。

”第6则:刀锯和尚有个和尚劝诫人们,“只要慷慨接济寺庙,敬奉佛祖,死后就能免遭打入地狱和刀砍锯断的灾祸。

”不久,那和尚与施主一齐死去。

和尚由于罪孽深重,在阴问遭受了刀砍锯断的惩罚。

施主便问他是什么原故,和尚辩解道:“你不知内里情由,阎罗王见人世间寺庙废坏、和尚稀少,要将我们一个和尚锯开派两个和尚的用场啊。

查阅文献, 谈谈我国明朝时期( 1 368 年―1644年)

查阅文献, 谈谈我国明朝时期( 1 368 年―1644年)

查阅文献, 谈谈我国明朝时期( 1 368 年―1644年)起源元朝末年蒙古统治者残暴,人民受到空前压迫。

1351年,元廷征调农民和兵士十几万人治理黄河水患。

“治河”和“变钞”导致红巾军起义爆发。

郭子兴1351年5月,韩山童、刘福通领导红巾军起义爆发。

次年,郭子兴响应,聚众起义,攻占濠州。

平民出身的朱元璋受汤和邀请投奔郭子兴,屡立战功,备受郭子兴器重和信任,并娶郭子兴养女马氏为妻。

不久,朱元璋离开濠州,发展自己的势力。

1355年,刘福通立韩林儿为帝,国号宋,年号龙凤,称小明王,以亳州为都城。

郭子兴病故后朱元璋统率郭部,小明王任其为左副元帅。

1356年,朱元璋占领集庆路,改名为应天府,并攻下周围战略要地,获取一块立足之地。

朱元璋采纳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

1360年,鄱阳湖水战使陈友谅势力遭到巨大打击。

1361年,小明王封朱元璋为吴国公。

1363年,陈友谅败亡。

1364年,朱元璋称王,史称“西吴”,与占平江府的东吴王张士诚相区别。

1366年小明王、刘福通被廖永忠沉于瓜步江中溺死。

1367年,攻下平江,张士诚自尽,后又灭浙江的方国珍。

明朝的建立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以应天府(南京)为京师,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朱元璋称帝。

后进行北伐和西征,同年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命徐达、常遇春等将北伐,攻占大都(即北京),元顺帝北逃,彻底结束蒙古在中原的统治,中国再次回归由汉族建立的王朝统治之下。

之后朱元璋又相继消灭四川的明升和云南的梁王把匝剌瓦尔密、辽东的纳哈出。

又八次派兵深入漠北,大破北元,天下至此初定。

洪武之治朱元璋即位后采取轻徭薄赋,恢复社会生产,确立里甲制,配合赋役黄册户籍登记簿册和鱼鳞图册的施行,落实赋税劳役的征收及地方治安的维持。

整顿吏治,惩治贪官污吏,促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同时朱元璋多次派军北伐蒙古,取得多次胜利,最终在捕鱼儿海之役平定北元,消除外患。

胡惟庸朱元璋平定天下后,大封功臣,也对功臣有所猜忌,恐其居功枉法,图谋不轨。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明朝的统治 (1)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明朝的统治 (1)
答:为告诫后代,不得设立丞相。目的是防止朝臣专权,以加强皇权,巩固
统治。
P69想一想,朱元璋废除丞相,强化皇权,这一举措有什么利弊得失?
答:利:克服了朝臣权力过大的弊端,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形成了比较安定的 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弊:皇权高度集中,地方政府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没有独立性;不能 广泛吸纳建议,容易形成专权,出现偏颇决策,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给明朝的 统治埋下了危机。
晋商贸易路 线
徽商
• 徽商,得名于古地名徽州,我国历史 上的三大商帮之一,因为在我国商品经 济历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朱元 璋拿下南京之后,因为缺乏资金运作, 而在这个时候,徽州商人雪中送炭,给 予朱元璋大量帮助,为大明王朝的建立 出工出力,而明朝建立后,徽商自然也 得到了很多实际利益。成化年间,徽商 相继打入盐业领域,一向以经营盐业为 主的晋商和其它商帮因此受到严重打击, 于是徽商以经营盐业为中心,雄飞于中 国商界。
(二)司法方面: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锦衣卫,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明成祖设立东厂。这两个机构合称“厂卫”,成为皇帝 的耳目和爪牙。
锦衣卫木印
锦衣卫是明代内廷侍卫侦察机关,始建于洪武十五年(公 元1382年),专门从事侍卫缉捕刑狱之事,是皇帝的侍卫 与耳目与明王朝相伴始终。明初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 以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分典刑狱。称三法司,让其互相 制约,如遇重大要案由三法司会审结案。这枚木印是三法 司会同刻置的。明代实行特务统治,建立厂卫制度以强化 专制独裁统治,锦衣卫就是厂卫特务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 分。。锦衣卫原本只是皇帝亲军侍卫,初名仪鸾司,是替皇 帝掌理仪仗的机构。朱元璋时(1382年),改称“锦衣卫 亲军指挥使司”,设指挥使一人。卫属机构有南、北镇抚 司,其中北镇抚司专理“诏狱”(奉皇帝命令查办的案 件)。锦衣卫审讯犯人往往采用严刑逼供,设有酷刑十八 种,结果许多常被屈打成招,造成无数冤狱,锦衣卫因此 被人称为“冤窖”

明朝16位帝王列表年号及名字

明朝16位帝王列表年号及名字

明朝16位帝王列表年号及名字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朝代,历时276年,共经历了16位皇帝。

下面,我将为您详细介绍这些帝王的名字以及他们在位期间的年号。

1.朱元璋(明太祖):洪武(1368年-1398年)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是明朝的开国皇帝。

2.朱允炆(明惠帝):建文(1399年-1402年)朱允炆,朱元璋之孙,明太祖朱元璋指定的皇位继承人。

3.朱棣(明成祖):永乐(1403年-1424年)朱棣,朱元璋第四子,通过靖难之役篡位称帝。

4.朱高炽(明仁宗):洪熙(1425年)朱高炽,朱棣长子,明成祖朱棣的皇位继承人。

5.朱瞻基(明宣宗):宣德(1426年-1435年)朱瞻基,朱高炽长子,明朝第五位皇帝。

6.朱祁镇(明英宗):正统(1436年-1449年)、天顺(1457年-1464年)朱祁镇,朱瞻基长子,明朝第六位皇帝,因土木堡之变被俘,后复辟。

7.朱祁钰(明代宗):景泰(1450年-1457年)朱祁钰,朱瞻基次子,明英宗朱祁镇的弟弟,在土木堡之变后即位。

8.朱见深(明宪宗):成化(1465年-1487年)朱见深,朱祁镇长子,明朝第八位皇帝。

9.朱祐樘(明孝宗):弘治(1488年-1505年)朱祐樘,朱见深之子,明朝第九位皇帝。

10.朱厚照(明武宗):正德(1506年-1521年)朱厚照,朱祐樘长子,明朝第十位皇帝。

11.朱厚熜(明世宗):嘉靖(1522年-1566年)朱厚熜,朱见深之孙,明孝宗朱祐樘的堂弟,明朝第十一位皇帝。

12.朱载垕(明穆宗):隆庆(1567年-1572年)朱载垕,朱厚熜之子,明朝第十二位皇帝。

13.朱翊钧(明神宗):万历(1573年-1620年)朱翊钧,朱载垕之子,明朝第十三位皇帝。

14.朱常洛(明光宗):泰昌(1620年)朱常洛,朱翊钧长子,明朝第十四位皇帝。

15.朱由校(明熹宗):天启(1621年-1627年)朱由校,朱常洛之子,明朝第十五位皇帝。

明朝那些事儿一

明朝那些事儿一

空印案(1382)
• 起因:明朝时每年地方都需派人至户部报告财政收支账目,所有账目 必须和户部审核后完全相符方能结算。若其中有任何一项不符就必须 驳回重新造册,且须再盖上原地方机关大印才算完成。因当时交通并 不发达,往来路途遥远,如果需要发回重造势必耽误相当多的时间, 所以前往户部审核的官员都备有事先盖过印信的空白书册以备使用。 • 经过:明太祖朱元璋获知此事后大为震怒,认为这是官员相互勾结的 欺君重罪,因而下令处罚所有相关官员。其中郑士利像朱元璋解释此 行的原因,朱元璋大怒将郑士利诛杀。
明朝那些事儿(壹)
——洪武大帝
11国贸2班 洪飘林
大纲
作者简介
书本内容简介
著名战役详解 重大历史事件分析
作者简介
当年明月
当年明月,原名石悦。1979年出生在 宜昌一个普通干部家庭,原是顺德海 关公务员。以《明朝那些事儿》成名 于互联网,受到读者的热捧。2011年 11月21日,“2011第六届中国作家富 豪榜”重磅发布,当年明月以575万 元的年度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 第8位,引发广泛关注。
北伐元朝(1367)
战争部署:吴王朱元璋命中书右丞相 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副 将军,率军25万,北进中原。 讨伐口号:北伐中发布告北方官民的 文告,文告中提出“驱逐胡虏,恢复 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纲领, 以此感召北方人民起来反元
ADD YOUR TITLE
战争过程:各路大军沿运河直达天津, 进占通州。1368年八月,明军进逼北 京,元顺帝带领三宫后妃、皇太子等 开健德门逃出大都,经居庸关逃奔上 都。其余库库帖木尔、李思齐等手握 重兵勇于内战的军阀,在明军攻来时, 全部逃跑。
胡惟庸:洪武六年,升右丞相,再升左丞相。任相七年,权势显赫,遇事 专断,并毒害御史中丞刘基(即刘伯温) 起因:胡惟庸胡门生故吏遍于朝野,形成一个势力集团,威胁皇权。而且 胡惟庸日益骄横,懈怠政事。于是,1380年,朱元璋以擅权枉法的罪名 处死了胡惟庸和有关的官员。 经过:开国第一功臣韩国公李善长等大批元勋宿将皆受株连,牵连致死者 三万余人。 洪武十八年(1385),有人告发李存义与其子李佑,曾同胡惟庸 谋逆。洪武十九年(1386年)明州卫指挥林贤通倭事发,经审讯得知, 是受胡惟庸指使。 陆仲亨的家奴告发陆仲亨与唐胜宗、费聚、赵雄三名侯爵,曾串通 胡惟庸“共谋不轨”。宋濂的孙子宋慎亦受牵连被杀。 结果:朱元璋宣布废除中书省,以后不再设丞相。颁布《昭示奸党录》。

明朝法律制度(1)—立法

明朝法律制度(1)—立法

明大诰
先秦时代,已出现了以君主命令形式发布单行法。 诰,是对其他臣民所发,如《大诰》为周公东征平叛所发, 《酒诰》)是诰康叔诫谕禁酒, 《康诰》为分封康叔时的诰谕, 《洛诰》记洛邑建成后周公告诫成王。
明代,大诰和榜文是以皇帝命令形式发布特别法的主要形式。 大诰是明太祖从洪武十八年至二十年发布的特别文告的汇编,包 括案例、新的重刑法令和对吏民的训导。其中第二种性质的内容 具有普遍约束力,是典型的特别法。 明代大诰包括四编,即 《御制大诰》七十四条, 《御制大诰续编》八十七条, 《御制大诰三编》四十三条, 《大诰武臣》三十二条,共二百三十六条,
第十章 明朝的法律制度
(公元1368年——公元 公元1644年) 公元 年 公元 年
立法思想 明 朝 法 律 制 度 立 法 活动 刑事立法 民法、经济立法 行政法规 司法制度
重典治吏 立 法 思 想 重典治国 重典治民
明刑弼教
明初注重礼的重要性。朱元 璋以“明礼以导民,定律以 绳顽”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
盐法
明王朝对食盐专卖管理甚严,洪武初年制定 《盐引条例》,其中规定犯私盐者绞,有军 器者斩。 《大明律》在《户律》中设有“盐法”专条, 处罚减轻。“凡犯私盐者,杖一百,徒三年。 若有军器者,加一等;” “凡买食私盐者,杖一百,因而货卖者,杖 一百,徒三年。 ”
货币法
明朝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货币在社会经济领域占据 突出地位,推动商品经济发展。明朝货币有铜钱、纸钞 和银钱三种。 明初,用钞不用钱,禁用金银交易,后为钱钞并行,钞 主钱辅,后来随着纸钞的贬值,一切以银钱支付。 明政府力图通过立法对货币的统一管理,货币立法成为 明朝经济法制中富有时代特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重其所重,轻其所轻” 在内容上,《大明律》与《唐律》相比,量刑 “重其所重,轻其所轻”,即“大抵事关典礼及风俗 教化等事,《唐律》均较《明律》为重;贼盗及有关 帑项、钱粮等事,《明律》则又较《唐律》为重。” 一般而言,对于不直接成胁统治秩序的犯罪,处 刑较轻;而对于严重威胁专制统治和政权安定的行为, 如贼盗等恶性犯罪,《大明律》的处刑大都较重。在 《吏律》中,为防止臣下结党营私,还特设奸党等罪 名,以图整饬吏治。《明史·刑法志》则认为:“大抵 明律视唐简核,而宽厚不如宋”。简核指条文数量减 少,而宋代对士大夫的百般优礼,则是明律所不取的。

关于明朝历史解说

关于明朝历史解说

关于明朝历史解说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本土农民领导的朝代,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明朝建立后,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包括洪武、永乐、嘉靖、万历和崇祯时期。

明朝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方面都有重要的发展和成就。

明朝的建立与农民起义有密切关系。

明朝的创始人朱元璋,是一位出身农民的将领。

1356年,朱元璋加入红巾军,在农民起义中崭露头角。

1368年,朱元璋在蒲城称帝,正式建立明朝。

明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新纪元的开始。

明朝初期,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他废除了蒙古时期的行省制度,建立了直接统治的州县制度。

为了加强集权,他设立了六部,实施了新的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此外,朱元璋还试图削弱军队的实力,限制将领们的权力,以避免类似于红巾军的农民起义再次发生。

明朝的第一个重要时期是洪武时期(1368年-1398年)。

洪武时期,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改革政治、经济和军事制度。

他建立了北京作为新的首都,修建了明朝的重要建筑,如紫禁城和天坛。

他尊崇儒学,并推行农耕来发展农业。

洪武时期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征服战争,推动了明朝的疆域扩张。

永乐时期(1402年-1424年)被认为是明朝的全盛时期。

永乐皇帝朱棣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提高国家的实力和声望。

他进行了七次的西征,巩固了西部边疆,并扩大了明朝的领土。

永乐时期也是明朝对外贸易的兴盛时期,明朝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带领大船队到达了印度洋、东非、阿拉伯和东南亚地区。

永乐时期也是明朝科技和文化的繁荣时期,明朝的瓷器、织锦和木雕等工艺品被广泛传播。

明朝在嘉靖和万历时期(1522年-1620年)面临了许多内外的挑战。

明朝始终未能彻底解决内部统治问题,官僚主义和贪污成为了社会的普遍现象。

与此同时,明朝还面临着蒙古人、倭寇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

明朝统治者在面对这些挑战时采取的对策不一,有时有成功的反抗,有时则遭遇挫折。

明朝那些事儿1-12章节概括

明朝那些事儿1-12章节概括

明朝那些事儿1-12章节概括第一章朱元璋(原名叫朱重八)生于1328年,死于1398年。

朱重八出身于贫民家庭,他的父亲朱五四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家境贫寒的朱重八不得不给给地主家放了十二年的牛。

因此要是朱元璋后来做自我介绍,他会这么说“我的童年都在放牛中度过”。

第二章朱重八最大的梦想就是好好生活着,想着在16岁的时候娶个当地的姑娘做媳妇,生下自己的儿女,然后然让他们也去给地主家放牛。

是儿时艰难的生活才让朱重八早早地成熟,在16岁就规划好了人生的方向,环境让他只能被迫地选择当时能够选择的路。

不像现在的我们,世界上通往幸福的路有很多条以至于我们很多人20多岁还在迷茫自己该选择一条什么样的路呢。

第三章1344这一年,黄河泛滥,爆发瘟疫,面临旱灾。

老百姓们真就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除了这些天灾,他们还得接受人祸的折磨。

当时元朝政府腐败,不仅治灾行动不及时,连赈灾物资都遭到官员的层层盘剥克扣,老百姓那会饿的饿,死的死,出现了伏尸处处,饿殍遍野的悲惨局面。

朱重八的父母,大哥和大哥长子也是在这场天灾人祸中饿死的。

第四章父母亲人走后他孤身一人,面临着人生里最大的问题——吃饭问题。

为了有饭吃,朱重八决定去当和尚。

在皇觉寺里,朱重八过着没有尊严的生活。

因为是新来的,他受其他和尚的欺负和使唤,做最重最累最脏的活。

在朱重八讨饭的这三年,他不仅没有浑浑噩噩意志消沉,反而做了很多事情,比如研究了地理山脉开阔视野,认识他人积累人脉丰富见识。

果然困难是可以磨练人意志的,成大器者是不会轻易被打倒的。

内心强大起来的朱重八即将踏上新的征途。

第五章1351年,爆发了第一个抗元起义。

果然那句话没错,哪里有不满,哪里就有暴动。

继他们之后,数百万农民参与了起义。

而此时的朱重八还在寺庙里撞钟呢,他还没有参加起义,后来,朱重八收到一封来自他幼年时期的朋友汤和的信。

信的内容就是邀请他参加起义。

1351年,朱重八和汤和一起参与了起义。

第六章1352年,有一个叫郭子兴的人把前去投军的朱重八当成元朝的奸细抓了起来,两人这样结识了。

明朝分封制的特点(一)

明朝分封制的特点(一)

明朝分封制的特点(一)明朝分封制的特点1. 实现封建制度的崩溃•明朝分封制是明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封建制度,旨在巩固中央集权。

•分封制的实施使得原本的封建制度开始解体,逐渐消亡。

2. 将地方政权扩展至全国范围•分封制将地方政权扩展至全国,实行的是依地理划分的行政管理体制。

•将国家分为多个领地,由诸王、诸侯管理。

3. 设立众多封王封侯•明朝实行的分封制使得封王封侯成为常态。

•因此,在明朝官职体系中存在着大量的封王、封侯。

4. 加强地方官员的权力与自主性•分封制使得明朝的各地王侯享有相对独立的地方统治权力。

•地方官员在一定范围内拥有较高的自主性和权力。

5. 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分封制推动了各地的经济繁荣。

•封王、封侯在地方经济发展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6. 加强对地方统治的控制•分封制对地方实行更加具体的统治控制。

•封王、封侯需要向朝廷交纳税赋,并接受中央政府的指挥。

7. 限制地方豪强势力•分封制实施后,明朝政府能更好地限制豪强势力的发展。

•封王、封侯在地方上成为政府实现控制的重要手段。

8. 缩小皇帝的权力范围•封王、封侯的独立地方统治权有时会对皇帝产生一定的威胁。

•这种局面使得皇帝的权力范围有所缩小。

以上是明朝分封制的一些特点及其影响。

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地方的掌控,同时也为国家的统一和统治带来了一定的隐患与挑战。

9. 加强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分封制的实行使得地方王侯能够有更多的经济资源和时间去扶持地方文化繁荣。

•在各地王侯的支持下,地方文化得到了传承与发展。

10. 形成地方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分封制中的封王、封侯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关系。

•同时,地方王侯之间也会有一定的合作关系,共同维护地方利益。

11. 增加社会阶级分化与冲突•分封制的实施使得社会阶级分化更加明显。

•地方王侯与一般平民的差距加大,可能导致社会冲突的加剧。

12. 限制封建宗族权力•分封制使得封王、封侯的权力相对独立,不再受制于封建宗族势力。

明清法律文化史-第一章

明清法律文化史-第一章

第一章明朝法律【明朝法律概述】一、历史概况元朝末年,统治腐朽,经济崩溃,黄河决口,灾难连年。

农民无法生存,掀起了大规模的反抗斗争。

出生佃农的朱元璋率领的一支红巾军,不久在江南地区迅速崛起。

朱元璋是濠州人,家道极为贫寒,从小给地主放牧牛羊,岁时旱蝗大饥,父母兄弟相继饿死,朱元璋无所依照,投奔寺庙当了云游和尚。

当元军围剿义军,滥杀无辜,和尚也做不下去的时候,不得已,17岁那年,投奔郭子兴的农民起义军,他作战勇敢,富有才干,足智多谋,受到郭子兴的器重,被召为女婿。

后来,这支起义军就由朱元璋领导。

他善于用人,1368年,朱元璋以应天为京城,称皇帝,建立明朝,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在重新统一封建国家之后,采取了奖励垦荒,减轻赋税,加强封建法制,整顿吏制等政策,使封建经济又呈现出暂时的复兴景象。

为巩固明朝天下,明太祖把儿子分封到各地做藩王。

藩王势力日益膨胀,封在北平的燕王朱棣势力尤其强大.明太祖死后,朱棣为争夺帝位与建文帝发生了“靖难之役”,1402年,朱棣夺取帝位,就是明成祖,1421年,从南京迁都到北京。

明朝中期以后,皇帝经常不上朝,大权由宦官掌握。

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预示着明王朝的衰败。

明朝末年,困苦不堪的百姓又遇到天灾。

1628年,明末农民战争爆发。

1644年,李自成进入北京,后被清军打败。

明朝灭亡。

二、立法思想明代统治阶级的立法指导思想,主要是掌握立法、司法、行政最高权力的皇帝和参与立法的大臣的立法观点。

当然主要是朱元璋的思想,他不仅将大权集于一身,还以他个人的思想统一全国,立法思想与他的出身相关。

他崇尚法家的君主专制主义、暴力镇压主义,主张急功近利,不择手段。

他的法制思想其实是以法家为主,儒家为辅,以严刑酷法为主,德礼教化为辅,法儒结合,刑礼并用。

这是中国法制思想史上的一大变化,适应了极端专制统治的需要。

1.立法因时制宜明代的皇帝从朱元璋开始到明神宗,都主张法律要适应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根据社会治安的实际需要确定刑罚的轻重。

明朝的历史故事

明朝的历史故事

明朝的历史故事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朝代,它的历史故事充满了传奇
和故事。

其中最著名的故事之一就是关于明朝第一位皇帝朱元璋的
传奇经历。

朱元璋原是一个贫苦农民,他从小就聪明伶俐,然而家境贫困
使得他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

后来,朱元璋参加了起义军,凭借着
自己的勇敢和智慧很快成为了一方霸主。

经过多年的战争,朱元璋
最终统一了全国,建立了明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皇帝。

在明朝的历史故事中,还有一位备受人们敬仰的女性人物——
孝庄太后。

孝庄太后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的母亲,她在朱棣登基
后成为了摄政皇太后。

孝庄太后智慧过人,她在摄政期间处理政务
得当,使得朱棣得以安定天下,开创了明朝的鼎盛时期。

此外,明朝历史上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比如郑和下西洋、明
成祖的“永乐大典”等。

这些故事都展现了明朝时期的辉煌和繁荣。

明朝的历史故事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部生动的故事集。

这些故事中蕴含着智慧、勇气和民族精神,它们对于我们今天的生
活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通过了解明朝的历史故事,我们可以
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感受古人的智慧和勇气,
从而汲取力量,不断前行。

明朝的历史故事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们不仅为我们
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更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激励我们勇往直前。

让我们一起走进明朝的历史故事,感受那段辉煌的历史,汲取智慧
和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明朝那些事儿1好词好句

明朝那些事儿1好词好句

1、在利益面前,要保持忠诚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2、后悔和如果这两个词在历史中从来就没有市场。

3、从历史中我们可以知道,宽容从来都不是软弱。

4、因为真正的史笔并不是史官手下的毛笔,而是人心。

5、历史才是事物发展最终的判断者。

6、所有战争的胜负关系都遵循着一个最根本的原理:最终决定胜负的是参加战争的人。

7、朱棣虽然不是导演,却是戏霸。

让我演李渊,你小子还没睡醒吧! 8、一无所有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得到后再失去。

9、真正的仁厚也是需要勇气的。

10、不干扰百姓们的生活,增加他们的负担,为其当为之事,治民若水,因势利导,才是皇帝治国的最高境界。

11、所谓英雄者,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

12、所谓英雄者,坚强刚毅,屡败屡战。

13、无论在多么绝望的情况下,也不要放弃希望,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创造奇迹。

14、其实我们不需要刻意去寻找什么,因为最宝贵的东西,往往就在我们身边。

15、人生中最难承受的并不是忍,而是等。

16、有时候,屈辱地活着比悲壮地死去更需要勇气。

17、张牙舞爪的人,往往是脆弱的。

因为真正强大的人,是自信的,自信就会温和,温和就会坚定。

18、所谓隐士,就是别人已经吃完中午饭,他还在洗脸的那种人。

19、知道结局是悲剧,也无法改变,却依然要继续,这就是人生的最大悲哀。

20、一具有名的尸体躺在无数无名的尸体上,这就是所谓的霸业。

21、除了好事,什么都干;除了脸,什么都要。

22、所谓成功就是用自己的方式度过人生。

23、不经历黑暗的人,是无法懂得光明的。

24、所谓道德与公理,只有在实力相等的情况下才能拿出来讨论。

25、弱者和强者之间唯一的差别,只在信念是否坚定。

26、所谓事可以做绝,话不能说绝,是也。

27、懂得暴力的人是强壮的,懂得克制暴力的人是强大的。

28、谁言书生无用,笔下亦显英雄 29、正义和公道或许会迟到,却绝不会旷课。

30、在这个污浊的世界上,能够干干净净度过自己一生的人,是值得钦佩的。

1明朝皇帝中的那些精神病

1明朝皇帝中的那些精神病

明朝皇帝中的那些精神病
想想写明清时候的人和事,我觉得我最想写的就是明朝皇帝的那些精神病的表现和他们的怪癖。

从后来的事情看,朱元璋他家应该是有遗传性的精神病,最轻的也患有神经分裂症或神经质。

当然,大部分历史是猜的,剩下的一小部分是偏见。

这些野史更只是为了大家一乐的,我也没当真,只是当真的来写写罢了。

伟大领袖毛主席在1964年5月的一次谈话中说:?《明史》我看了最生气。

明朝除了明太祖、明成祖不识字的两个皇帝搞得比较好,明武宗、明英宗还稍好些以外,其余的都不好,尽做坏事。

?其实,就是伟大领袖表扬的四个皇帝也都神经兮兮地干出了许多正常人不能理解的疯事。

先说比较正常的代表人物朱元璋,毛泽东的赞赏朱元璋主要是因为他的军事谋略才能,而且朱元璋的一些做法也的确影响了毛泽东。

举个例子,1953年2月,毛泽东与陈毅同游南京紫金山,共发思古之幽情。

陈毅兴致勃勃地讲了当地关于朱元璋的一些传说故事。

毛泽东接着说:?朱洪武是个放牛娃出身,人倒也不蠢。

他有个谋士叫朱升,很有见识。

朱洪武听了朱升的话‘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最后取得了民心,得了天下。

?
上世纪70年代,毛泽东提出过?深挖洞、广集粮、不称霸?以及?备战、备荒、为人民?两个基本口号,显然是从朱元璋的策略中得到启发,并予以发展和超越。

1。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专题1+中外古代文明+第3讲+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人教版)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专题1+中外古代文明+第3讲+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人教版)

3.商业 (1)货币经济:随着商品流通领域的扩大,社会上大量使用白银, 商业资本日趋活跃。 (2)农产品商品化: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棉花、茶叶、甘蔗等 经济作物被大量种植。 (3)工商业市镇:明代中后期,在运河沿岸、江南地区,工商业 市镇大量涌现。 (4)商帮:区域性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大商帮。
【拓展延伸】 明清之际反封建进步思想的特点
(1)反传统、反教条。以“异端”自居的思想家李贽,指出儒 家经典并非“万世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批判 道学家的“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 (2)反对封建专制。黄宗羲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得出“君主专 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 (3)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的思想,主张限制君权;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的思想, 反对不切实际的学风等。 (4)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黄宗羲反对传统的重农抑 商思想,主张“工商皆本”。
审题定位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明代商品经济发展
辨析选项 据题干可知,明成祖迁都北京的目的是加强对 全国的政治统治。中国古代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政 治中心的转移,客观上必然带动经济文化的交流,因而 “促进跨区域贸易繁荣”不是明成祖的主观想法,属于定 都北京带来的客观影响,故选B项。A项是明成祖的主观目 的,不是客观影响,排除;迁都北京与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无关,C项错误;南北经济文化格局的改变是随着经济重心 南移而形成的,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时期完成,与材料时 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B
审题定位 清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 解题关键 据题干中“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的信息可 以得出,清初外国银钱大量流入中国,这反映了在传统对 外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白银大量流入,A项正确。 答案 A
【拓展延伸】 明清时期中国经济落伍的表现及原因

明朝_一条鞭法_刍议

明朝_一条鞭法_刍议

作者简介:李永刚(1978-),男,河北邯郸人,上海立信会计学院财政与税务学院讲师,财政学博士,研究方向:财政理论与实践,财政史。

《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第10期明朝“一条鞭法”刍议李永刚(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上海201620)摘要:一条鞭法是我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继唐两税法后,我国赋税史上的又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深刻变革。

诸多学者对一条鞭法进行了研究,但没有学者基于现代税制视角来研究一条鞭法内容,分析其所体现的税制设计原则。

文章从现代税制出发,挖掘了一条鞭法所体现的现代税制内容,分析了其所体现的税制设计原则。

一条鞭法已经成为历史,但这些税制设计原则,对于今天的税制改革,仍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关键词:明朝;一条鞭法;税收制度;税制要素;改革一、引言一条鞭法,又称类编法、总编法等,是明代中后期赋役制度方面的一项重要改革。

明朝中期,土地兼并加剧、财政收入入不敷出、贪污腐败严重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赋役制度进行改革。

一条鞭法作为历史的产物便出现了,他是继唐两税法后,我国封建赋役制的一次适时的重大变革,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正是基于此,我国学者对一条鞭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唐文基(1991)[1]认为该法“把包括人头税在内的繁琐税目,逐步变成单一的农业直接税,这是中国封建赋税体制的进步”,“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王晶(2000)[2]、李成(2002)[3]和王德礼(2003)[4]分析了一条鞭法对农村税费改革的启示意义。

赵耀东(2003)[5]分析了张居正对一条鞭法产生的作用。

梁方仲(2004)[6]是一条鞭法研究的开拓者,他认为一条鞭法“为田赋史上一绝大枢纽”,“打破二三千年来的实物田赋制度”。

张和平(2004)[7]通过对晚明社会风气转变内在契机的分析,认为一条鞭法的颁行对晚明社会奢靡之风的爆发起了推波助澜作用,对一条鞭法给予了负面评价。

邹晓涓(2005)[8]则对一条鞭法颁行背景、历史意义进行了分析。

明朝一尺等于几厘米

明朝一尺等于几厘米

明朝一尺等于几厘米
明朝一尺有三种尺寸:营造尺等于32厘米、量地尺等于32.7厘米、裁衣尺等于34厘米。

据明代《律吕精义》记载多以明钞与尺相校正:裁衣尺与当钞纸外边齐,营造尺与宝钞墨边外齐,现中国历史博物馆存明宝钞,墨边平均长31.904厘米,纸边平均长34.015厘米。

关于明朝尺寸的摘录:
a钞尺(即裁衣尺),与当钞纸外边齐。

b曲尺(即营造尺),与宝钞墨边外齐。

c宝源局铜尺(即量地尺),比宝钞墨边长,比宝钞纸边短,当衣尺之九寸六分。

今测得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完整之明宝钞三十九张,误差甚微,墨边平均长31。

904厘米,纸边平均长34。

015厘米,推算量地尺长32。

6544厘米。

故可知明朝三种尺各长(小数点后两位数皆四舍五入)。

明朝那些事儿1读后感(精选14篇)

明朝那些事儿1读后感(精选14篇)

明朝那些事儿1读后感(精选14篇)明朝那些事儿1 篇1一提到历史,似乎在人们的印象当中都是一个枯燥乏味的东西。

要将原本一眼一板、循规蹈矩,而且语言深刻难以体会的历史用生动有趣的白话文来体现,《明朝那些事儿》正是让我们学习历史的一条捷径。

《明朝那些事儿》共着七本,虽然只拜读了前两本,却已经让我受益无穷、爱不释手。

第一部可分为三部分:明朝的诞生,开国治国,叔侄反目。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第一部,那就是“奋斗”。

无论是朱元璋,还是朱棣,都是经过许多生生死死,在冒死的拼搏奋斗下打下的江山,是用无数条生命铺出走向皇位的路。

那么就先从朱元璋的一生说起吧。

朱元璋从苦难的童年——从一个放牛娃开始。

长大后在饥荒之下家破人亡,之得入寺为僧,维持生计,却被人指谋反,无奈之下“逼上梁山”,加入了起义军对抗元朝。

朱元璋在起义军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能,先后击败强大的对手——陈友谅、张士诚和元朝。

在鄱阳湖与陈友谅的“无敌军舰”殊死一搏,在易守难攻的“第一坚城”平江与张士诚斗智斗勇,最终将自己最大的敌人——元朝击败,北伐肃清北元获得全盘胜利。

朱元璋用他的:“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将天下征服。

他一直尽心尽力,想要管理好国家,打击、杜绝,用残酷的刑罚令人望而生畏,但在他死后明朝却成为历史上贪污最严重的朝代之一。

为了保证天下永远在他的手中,同时也为自己的下一代铺路,劳心劳力,将后代所有的事都先做好,以防不测——夺去兵权、斩杀许多开国功臣。

但历史这个不被人力左右的编导,却让朱元璋呕心沥血铺好的路在百年内尽殆。

终究,皇位还是被自己的儿子——朱棣从孙子朱允炆的手上夺走了。

如此,即使你机关算尽,但还是不能改变未来这个不可抗拒的结果,未来是不能被人所操控的,总会有一些让你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却无法避免,命运之神总是出人意料。

接下来的这个人,他在父亲朱元璋的基础上,虽然谋权篡位夺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但还是将大明发扬光大,成为万国朝拜的“帝国”,对明朝的影响也是十分深远,他就是双面人——朱棣。

明朝历代皇帝列表及简介

明朝历代皇帝列表及简介

明朝历代皇帝列表及简介明朝历代皇帝列表及简介 1注:明太祖孝陵位于南京紫金山南麓,惠宗与安宗葬处不明,景泰陵位于北京海淀区玉泉山北麓,隆武陵位于福州罗汉岭,绍武陵位于广州越秀公园内,永历陵位于贵州都匀高塘山,明显陵位于湖北钟祥市,其余十三位皇帝陵墓位于北京昌平区天寿山明十三陵。

明朝简介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承元朝、下启清朝的朝代1368年朱元璋灭元称帝,国号大明,历十二世,传十六帝:明太祖(洪武)、明惠帝(建文)、明成祖(永乐)、明仁宗(洪熙)、明宣宗(宣德)、明英宗(正统/天顺)、明代宗(景泰)明宪宗(成化)、明孝宗(弘治)、明武宗(正德)、明世宗(嘉靖)、明穆宗(隆庆)、明神宗(万历)、明光宗(泰昌)、明熹宗(天启)、明思宗(崇祯)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一说亡于1683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元朝、下启清朝的朝代,是以汉族为主推翻蒙古族统治者而建立起来的汉族复兴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君主制王朝。

而明朝皇帝,则是指由明太祖朱元璋开始,直至明思宗朱由检共16位明朝皇帝。

明朝历代皇帝列表及简介 6南明皇帝:朱由崧安宗简皇帝弘光(1644年——1645年)待考朱聿键绍宗襄皇帝隆武(1645年——1646年)隆武陵朱聿鐭文宗节皇帝绍武(1646年)绍武陵朱由榔昭宗匡皇帝永历(1646年——1662年)永历陵明朝历代皇帝列表及简介 1明朝皇帝,则是指由明太祖朱元璋开始,直至明思宗朱由检共16位明朝皇帝。

明朝历代皇帝列表及简介 241、太祖朱元璋(1328-1398),年号“洪武”,1368年称帝,在位31年。

1368年建立明朝,定都南京,死于1398年,时年71岁。

2、惠帝朱允炆(1377-1402),年号“建文”,1398年即位,在位5年。

明惠帝朱允炆,明朝无谥,清乾隆元年追谥「恭闵慧皇帝」,史籍称为建文帝。

性寡断。

惠帝,太祖孙,皇太子朱标的次子,朱元璋在世时,大封王室,20多个儿子均封为亲王,分驻各地,惠帝登基后,进行削藩,以统一军事,惹恼诸王,燕王朱棣其兵北京,1402年攻入南京,惠帝一说被烧死,一说外逃。

1明朝的对外关系

1明朝的对外关系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
学习目标
1.能知道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路线 2.能概括郑和远洋的特点及历史意义 3.能概括出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及意义 并能理解戚继光抗倭的精神 4.能了解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史实
本课重点:郑和下西洋
预习小测
1.英国学者李约瑟说:“明代的水师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其他亚洲国家的
任何时代都出色,甚至较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乃至所有欧洲国家联合
起来,都可说不是它的对手。”能够证明材料所述史实的历史事件是
()
A.戚继光抗倭
B.郑和下西洋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雅克萨之战
【答案】B
【解析】C、D选项的事件都发生在清朝,A选项的事件与“水师”无关,只
有B选项郑和下西洋发生在明代,且与明代水师有关,故选B项。
活动探究
探究二:戚继光抗倭
活动: 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云护牙签满, 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韬钤深处》
《抗倭图卷》局部
活动探究
[1]说一说,你从诗中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案: 情感:抗击倭寇侵略的坚定决心,安疆靖民的爱国情怀。(言之有理即可)
当堂检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之海寇,动计数万,皆托言倭奴,而其实出于日本者不过数千,其余 皆中囯之赤子无赖者入而附之耳。 材料二 倭寇一直闯到徽州、芜湖、南京、淮安和徐州、邳县一带。他们到处杀 人越货、掳人勒赎或出卖。 材料三 在福建有首歌谣流传至今:执法如山军纪明,出师矢志灭胡尘。斩子励 众并为囯,千秋共仰思儿亭。讲的是当年戚帅率军抗倭时,一次临阵派兵,他的 儿子做先锋,路遇大雾没有按时赶到,军令如山,亲儿子被他无情地处以军法。

明朝那些事儿1-7部简介

明朝那些事儿1-7部简介

《明朝那些事儿》作者是当年明月,以诙谐幽默、近似小说的语言讲述了明朝三百年的正史(注意,不是野史),包括帝王心术、战争、大臣间的党争,以及主要名人的生平事迹,通俗易懂而又扣人心弦,非常值得一看。

第一部:洪武大帝第一部从朱元璋的出身开始写起,到永乐大帝夺位的靖难之役结束,叙述了明朝最艰苦卓绝的开国过程。

朱元璋与陈友谅的PK,谁将问鼎天下?卧榻之侧埋饿虎,铲除张士诚。

鄱阳湖决战惊心动魄,徐达、常遇春等不世名将乘胜逐北破北元。

更有明朝最大的谜团——永乐夺位、建文失踪的靖难之役……第二部:万国来朝第二部从靖难之役后开始,先叙述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永乐大帝事迹:挥军北上五征蒙古,派郑和七下西洋,南下讨平安南等等,后来永乐于北伐归来途中病逝。

明朝在经历了比较清明的“仁宣之治”后,开始进入动荡时期。

大宦官王振把持朝政胡作非为,导致二十万精兵丧于一旦,幸亏著名忠臣于谦在“土木堡之变”中力挽狂澜,拯救了明帝国,但又随即在两位皇帝争夺皇位的“夺门之变”后被害身亡。

第三部:妖孽宫廷第三部从明英宗朱祁镇成功复辟的“夺门之变”后写起,叙述了忠奸不分的朱祁镇听信谗言,杀害曾救其于危难的大功臣于谦,这也成为他继“土木堡之变”后在历史上留下的又一大污点。

而在他病逝之后,相相继继位的两位皇帝孝宗和宪宗,一个懦弱不堪无所作为,一个心有余而力不足,撂下的这副重担落在了明朝三百年中最能闹的一个皇帝——朱厚照身上,宠八虎,建豹房,自封威武大将军,朝廷中充斥着一幕幕荒唐的闹剧,局势更是动荡不安,这时便引出了一位亘古罕有的文武奇才——王守仁,他清剿盗寇,平定叛王,勇斗奸宦,给后人留下了很多近乎神话的不朽传奇。

第四部:粉饰太平第四部从嘉靖即位、“议礼之争”开始。

嘉靖皇帝借“议礼之争”清除了一批前朝旧臣,总揽大权。

此后他的生活日渐腐化,一心想得到成仙,国家大事抛诸脑后,奸相严嵩因此得以长期把持大权。

同时大明财政空虚,兵备废弛,东南沿海的倭寇和北方的蒙古成为明朝的心腹大患,因此本书主要讲了朝廷的权力之争和边疆的抗倭斗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元璋手谕
计明初封略,东起朝鲜,西 据吐蕃,南包安南,北距大碛, 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 一万零九百四里。 自成祖弃大 宁, 徙东胜, 宣宗迁开平于独 石,世宗时复弃哈密、河套,则 东起辽海,西至嘉峪,南至琼、 崖,北抵云、朔,东西万余里, 南北万里。
《明史》卷40《地理志一》
京师(北直 隶),治顺 天府(今北 京),辖地 相当今河北 省、内蒙古 东南端及诃 南北端。
“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 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 爵封,分镇诸国。” ——《明太祖实录》卷51
明初分封北方出镇诸王图
朱标 朱樉 朱棡 朱棣
1 2 3
太子 秦王 晋王
4
燕王
朱 元 璋
朱橚 …… 朱桂 朱极 …… 朱权 ……
5
周王
13 代王 14 肃王
明 太 祖 部 分 皇 子 姓 名 、 排 行 、 封 爵 示 意 图
废 宰 相
昔秦皇„设相之后,臣张君之威福,乱自秦起,宰 相权重,指鹿为马。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 鉴秦设相之患,相继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君国者。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 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 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 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 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 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 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 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 朱元璋
南京(南直 隶),治应 天府(今江 苏南京), 辖地包括今 江苏、安徽 二省。
明朝帝系
太祖
洪武惠帝建文 Nhomakorabea成祖永乐
仁宗
洪熙
英宗
天顺
代宗
景泰
英宗
正统
宣宗
宣德
宪宗
成化
孝宗
弘治
武宗
正德
世宗
嘉靖
熹宗
天启
光宗
泰昌
神宗
万历
穆宗
隆庆
思宗
崇祯
明 朝 历 史 分 期 线 索
明前期 —— 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 专 制强化 内部斗争激烈 统治中心变化 经济恢复 国势强盛 明特征形成
明皇陵 安徽凤阳
1344年17岁 1352年25岁 1356年29岁 1361年34岁
父母长兄死于疾疫。出家 投入濠州红巾军郭子兴部 占领集庆(今南京),受龙 被封为吴国公
为僧,游方乞讨
凤大宋政权官爵,任江南行省平章
1364年37岁
1368年41岁
自立为吴王
称帝,建立明朝
传称唐虞禅,夏后殷周继。然成汤革夏,
《明史纪事本末·北伐中 原》
吴元年(1367)冬十月丙寅,檄谕齐鲁河洛燕蓟秦晋之人曰: 自古帝王临御天下,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未闻以夷狄 居中国、治天下者也。自宋祚倾移,元以北狄入主中国,四海内外,罔不 臣服,此岂人力,实乃天授。彼时君明臣良,足以纲维天下,然达人志士, 尚有冠履倒置之叹。自是以后,元之臣子,不遵祖训,废坏纲常,„于是 人心离叛,天下兵起,使我中国之民死者肝脑涂地,生者骨肉不相保。虽 因人事所致,实天厌其德而弃之之时也。古云胡虏无百年之运,验之今日, 信乎不谬。当此之时,天运循环,中原气盛。亿兆之中,当降生圣人,驱 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故先谕告:兵至,民人勿避。予号令严肃,无秋毫之犯。归我者永安于中 华,背我者自窜于塞外。盖我中国之民,天必命中国之人以安之,夷狄何 得而治哉?予恐中土久污膻腥,生民扰扰,故率群雄奋力廓清,志在逐胡 虏、除暴乱,使民皆得其所,尔民其体之!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 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 故兹告谕,想宜知悉! 《明太祖实录》卷二一
皇权空前强化的明王朝
教学目的:了解明朝前期专制皇权得到加强,经
济恢复发展很快,社会相对安定,对外交往活跃;明 英宗正统以后,明朝开始走向衰落;此时商品经济有 所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明朝后期政治黑暗,党 争激烈,市民斗争开始出现,农民起义终于爆发。
教学重点:明初君主专制集权的加强;社会经济
的恢复与发展;明朝的对外关系;张居正改革;资本 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明末农民战争与明朝灭亡。
8. 《万历十五年》,(美)黄仁宇著,三联书店1997年版。
一、元明嬗代
《醉太平小令》
堂堂大元,奸佞当权, 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 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 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
渎山大玉海 元代酒器。现置于北海公园团城 玉瓮亭,高 0.7 米,直径 1.35 米, 重 3.5吨。用整块黑玉雕成,是我国
五军都督府和卫所制
都 督 府
洪武初年,由大都督府的大都督节制中外诸军。 1380年,改大都督府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 府, 分领在京各卫所和在外各都司。 都督府所管仅 是兵籍和军政,不能直接统率军队。军官的选授权在 兵部,而军队的调遣和最高指挥权则在皇帝。 打仗 时, 兵部奉旨调兵,并秉承皇帝意旨,任命总兵将 官,发给印信。战后,统兵官交还印信,士兵回归原 来卫所。 在军队编制方面,自京都至府县,皆立卫所。 每卫5600人,置卫指挥使统领; 每卫下辖五个千户 所,每千户所有兵1120人,指挥官称千户;千户所下 辖十个百户所,每百户所有兵120人,指挥官称百户; 百户所下辖二总旗,每总旗下又辖五小旗,一小旗10 名兵士。据估计,洪武后期全国兵额约180万以上, 永乐时增至280万左右。
明中期 —— 正统、景泰、(天顺)、成化、 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 政治败坏 “南倭北虏” 国库困窘 流民剧增 内部改革 雇佣劳动的大 量出现 文化与社会风气变化 明后期 —— 万历、泰昌、天启、崇祯 政治黑暗 满族的兴起 大兼并 大起义
二、 明朝开国制度
明 初 南 京
洪武元年(1368)
以应天府为南京 开封府为北京
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
哀哉可怜!
现存年代最早、形体最大的传世玉器。
中书省奏:“„建宁等处有妻室孩 儿每的一枝儿白莲道人名字的人,盖
阿弥陀佛光明明丽 快甚,绝殊无极,胜 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 而为诸佛光明之
着寺,多聚着男子妇人,夜聚明散,
佯修善事,扇惑人众,作闹行有。因 着这般,别生事端去也。又他每都是 有妻子的人有,他每的身已不清净, 与上位祝寿呵,怎生中?将这的每合 革罢了。 „” 奉圣旨:“那般者!”钦此。 1308年元政府禁令
布政使司 (省)

布政使司

民政、财政 军政

三 司
都指挥使司
提刑按察使司 监察、司法
北平行都指挥使司夜巡铜牌
都察院、大理寺和刑部合称“三法司”
三 法 司
都察院是明代的监察机构。洪武初年,监 察机构仍称御史台。1380年,罢黜御史台,设 谏院官。1382年改为都察院。官长为左、右都 御史,正二品;左、右副都御史,正三品。职 权是监察、弹劾中央及地方官员的行动。 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正七品,官阶 虽低,但由于是“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 小事立断”,故御史威权甚重。 凡刑部、都察院和五军都督府的断事官所 审理的重大案件都需经过三法司的会审,当各 部门意见一致时,则可定案,当意见不一致时, 则上奏,请皇帝裁决。三法司互相合作,又彼 此牵制,极有利于皇帝集权和皇权的巩固。
乃资亳众;武王伐纣,爰赖西师。至于汉
高,虽起徒步,尚藉亭长徒众所附。上不 阶寸土一民,呼吸响应,以有天下,方册
世之寒微有能过我者乎? 斯寒微之至极也!
所载,未之有也„„
朱元璋
《明太祖实录》
朱元璋北伐战略:
先取山东 ,撤其屏蔽; 旋师河南 ,断其羽翼; 拔潼关而守之,据其 户槛。天下形势,入 我掌握。然后进兵元 都,则彼势孤援绝, 不战可克 。既克元都 , 鼓行而西,云中、九 原以及关陇可席卷而 下„
设 厂 卫
厂卫是明代锦衣卫、东厂、西厂、内行厂特务机 关的统称。明朝内廷的侦察机构。厂,指东厂、 西厂、内行厂;卫,指锦衣卫。合称厂卫。东厂 系永乐十八年(1420)设立于北京东安门北; 西厂系成化十三年(1477)设于旧灰厂;内行 厂系正德初年设于荣府旧仓地;锦衣卫原为内廷 亲军,皇帝的卫队,洪武十五年(1382)成立。 厂卫,是明代特务政治的工具,是皇帝的耳目和 爪牙。有明一代,一直存在。 “闻国初严驭,夜无群饮, 村无宵行,凡饮会口语细故 辄流戍,即吾邑充伍四方至 六千余人。诚使人凛凛,言 之至今壮陲也。”
参考书目:
1.《明史》[清] 张廷玉等,中华书局1974年版。 2.《明纪》[清] 陈鹤撰,中华书局1959年版. 3.《明通鉴》[清] 夏燮撰,中华书局1959年版。 4.《明会典》原称《大明会典》,明代官修。 5. 《明史》(上、下),汤纲、南炳文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5年版。 6. 《明史新编》,傅衣凌主编,杨国桢、陈支平著,人民出 版社1993年版。 7. 《南明史》,顾诚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版。
洪武十一年(1378)
更名南京为京师 北京仍为开封府
明 皇 城 三 彩 琉 璃 砖
南 京 中 华 门 明 聚 宝 门 遗 址
洪武二年 定临濠 府为中都
七年 更名凤阳府
1.
复“华夏衣冠”与分封诸王
洪武二年下诏:“其辫发椎髻、 胡服、胡名、胡姓,一切禁止„„。 悉令复衣冠如唐制,士民皆束发于 顶。” ——《明太祖实录·洪武元 年二月诏》
立 卫 所
明初创卫所制度,划出一部分人为军,分配在 各卫所。„中叶以后卫军废弛,又募民为兵。军和 兵成为平行的两种制度。 军是一种特殊的制度,自有军籍,„不受普通 行政官吏的管辖,在身份、法律和经济上的地位都 和民不同。军和民是截然地分开的。兵恰好相反, 任何人都可应募,在户籍上也无特殊的区别。 军是世袭的、家族的、固定的,一经为军,他 的一家系便永远世代充军。„兵则只是本身自愿充 当,与家族及子孙无关。 军是国家经制的、永久的组织,有一定的额数, 一定的戍地。兵则只是临时召募的、非经制的,无 一定的额数,也不永远屯驻在同一地 点。 —— 吴晗《明代的军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