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师的文化认同走向文化自觉
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实践报告800字
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实践报告800字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
近年来,我国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化研究院建院五十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加强文化自觉,积极培育和践行文化自信,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繁荣发展。
首先,我们要增强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是指一个民族对自己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我们要深入学习研究丰富的中华文化,了解传统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并将其与现代社会相结合,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的深入人心。
文化传承是一个民族的生命线,我们要通过宣传教育、文化艺术节目等形式,将中华文化的魅力传递给每一个人,激发全民族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之情。
其次,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指坚持自己的文化主张,不被外来文化所改变或同化。
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守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华传统价值观,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
同时,我们也要善于借鉴和吸收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成果,充分发挥文化交流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自身文化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最后,我们要实践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通过实际行动和实践来体现的。
我们要深入推进文化创新,加强科研和人才培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文化自信不仅要在国内坚定实践,更要在国际上展现自信。
我们要加强对外宣传,积极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增强世界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总之,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只有每一个人都能从内心深处认同和自信我们的文化,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实践中担当起自己的责任,积极推动文化建设,让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出更加光彩夺目的风采。
提升中学数学教师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策略
提升中学数学教师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策略
提升中学数学教师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增强教师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可以组织一些文化活动,如读书会、讲座等,让教师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可以通过培训、研讨会等形式,提升教师在数学教育中对中华文化的应用能力,使教师能够将中华文化元素自然融入数学教育中。
3. 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可以与其他国家的数学教师进行交流,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数学教育,提升教师的国际视野。
同时,也可以通过合作项目等方式,与其他国家的教师共同研究如何在数学教育中融入中华文化。
4. 发挥学校的管理和引导作用:学校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教师在数学教育中融入中华文化,同时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5. 激发教师的创新精神:鼓励教师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将中华文化元素与数学教学相结合,创造出具有特色的教学方法和课程。
6. 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对教师在数学教育中融入中华文化的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
通过以上策略的实施,可以提升中学数学教师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将中华文化元素融入数学教育中,为培养具有中华文化素养的数学人才做出贡献。
什么是文化自觉,怎样做到文化自觉
什么是“文化自觉”,怎样做到“文化自觉”——学者四人谈冯骥才周文彰李宗桂宋圭武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全民族的“文化自觉”,需要对“文化自觉”的涵义有更为深入和全面的理解。
——编者■究竟何为“文化自觉”李宗桂(中山大学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从语义上讲,文化自觉就是对文化的自我觉悟。
这个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国家的,还是阶层的、地域的,乃至团体的、个人的。
一般意义上(广义)的文化自觉,是属于国家民族层面的。
中华民族对自身文化的自觉,便是一种文化自觉。
这种文化自觉是指对本民族文化的起源、形成、演变、特质和发展趋势的理性把握,以及对本民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关系的理性把握。
按照费孝通的解释,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自己的文化有“自知之明”,即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特色和发展趋向,从而增强自身文化转型的能力,并获得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行文化选择的能力和地位。
此外,应具有世界眼光,能够理解别的民族的文化,增强与不同文化之间接触、对话、相处的能力。
冯骥才(中国文联副主席):文化的自觉就是要清醒地认识到文化和文明于人类的意义必不可少。
反过来讲,如果人类一旦失去文化的自觉,便会陷入迷茫、杂乱无序、良莠不分、失去自我,甚至重返愚蛮。
■“文化自觉”首先是谁的自觉冯骥才: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是,文化自觉首先是知识分子的自觉,即知识分子应当任何时候都站守文化的前沿,保持先觉,主动承担;还有党和国家的文化自觉,党和国家也要有文化的使命感,还要有清晰的时代性的文化方略,只有党和国家在文化上自觉,社会文明才有保障。
当然,关键的还要靠政府执行层面的自觉,只有政府执行层面真正认识到文化的社会意义,文化是精神事业而非经济手段,并按照文化的规律去做文化的事,党和国家的文化自觉才能真正得以实施与实现。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下面带来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相关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1】摘要:在全球化的时代语境下,多元文化相互激荡,对外汉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树立并坚持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文化观,这样才能正确诠释与表达中国文化的独特内涵与精神,让每一位学习者了解、喜欢、认同汉语背后的中国文化,为汉语的国际推广和中国文化“走出去”做出贡献。
关键词: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认同;文化观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与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全球“汉语热”不断升温。
许多强国无不积极推广自己的语言,把语言传播列入国家文化战略与外交战略的范畴内,努力为本国语言在全球化时代语境下与文化多元化的框架中,谋求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国将汉语推广视为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战略举措,主要通过对外汉语教学来实现。
而对外汉语教学的重心之一就是通过文化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在世界各国传播优秀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价值观,赢得世界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构建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从而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无论在海外的孔子学院中,还是在境内的高校国际教育里,中国文化的传播都显示出了巨大的魅力。
语言所承载的文化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他国产生持久而深刻的影响。
对外汉语教学是服务于国家文化战略的,在教学过程中并非只是将纯语言问题讲清楚,或对语言中的文化内涵知识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而是在国家文化战略的宏观背景下,以何种文化观统领语言教学工作,令其朝着更为有效、有深度、有广度的方向实现持续发展。
在全球化的时代语境下,多元文化相互激荡,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在新文化环境中学习异国语言会出现很多不适。
这就要求对外汉语教师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合理诠释与传达中国文化别具一格的内涵与精神,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与认同中国文化,从而提高其学习汉语的兴趣与效率;在使用汉语进行跨交际过程中,让每一位学生了解、喜欢、认同汉语背后的中国文化,为汉语的国际推广和中国文化“走出去”做出贡献。
坚定文化自信教师的心得体会(通用)
坚定文化自信教师的心得体会(通用)一、引言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使命,我们所传授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在当前日益全球化的环境下,保持和增强文化自信成为了我们教师要面对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讨如何坚定教师的文化自信。
二、文化自信的内涵文化自信是指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文化优势的自觉,对个体和民族文化的认同以及对其他文化的尊重。
在面对各种文化冲击和冲突的情况下,我们教师要树立文化自信,保持文化的独立与尊重。
三、秉持独立思考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秉持独立思考的原则,不盲从不跟风。
我们要认识到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价值和特点,不因外来文化的影响而降低对自身文化的自信。
只有保持独立思考,真正了解和认同自己的文化,才能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
四、加强自身学习和研究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素养,不断学习和研究文化知识。
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才能给予学生更多源源不断的文化营养。
同时,我们还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确保能够更好地把自己的文化传授给学生。
五、尊重多元文化在当前日益多元的社会环境下,我们必须要尊重其他文化,促进各种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我们要摒弃一切偏见和歧视,努力培养学生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带领学生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六、立足教育实践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健康成长,我们要将文化自信贯穿于教育全过程中。
我们要在教学中融入自己的文化特色,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自己的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与认同。
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让他们不仅具备学科知识,更具备积极向上的文化价值观。
七、多元评价体系我们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仅仅注重学科成绩的评定,更要注重学生的文化品味和综合素质。
我们要通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
同时,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的文化自觉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感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自觉,以期在学生心中播下文化的种子。
以下是我对教师文化自觉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教师的文化自觉源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中华五千年文明,孕育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如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以及诗词、书画、戏曲等艺术形式。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肩负着传承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
在教学中,我注重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领略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其次,教师的文化自觉体现在教学实践中。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文化的熏陶。
例如,在教授《诗经》时,我会结合诗中的意境,让学生了解古代社会的风土人情;在讲述历史故事时,我会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道德品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此外,教师的文化自觉还表现在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上。
我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品格、情感和审美。
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例如,在组织课外活动中,我会鼓励学生参与诗词朗诵、书法比赛等,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同时,教师的文化自觉还需与时俱进。
在现代社会,各种外来文化不断涌入,教师应具备辨别真伪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在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批判性地吸收外来文化,使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民族精神。
最后,教师的文化自觉需要不断学习。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需要不断充实自己的文化底蕴,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为此,我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学习活动,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以便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总之,教师的文化自觉是一个不断追求、不断实践的过程。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自觉,为培养具有民族精神、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新一代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时代中小学文化育人的内涵、困境与路径探索
表t管理泉"1询媸hsjsjy l t@ 新时代中小学文化育人的内涵、困境与路径探索◎王笑地摘要:新时代中小学文化育人的内涵有五个方面:增强师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价值观;采用认同的文化方式;改变师生的文化行为;形成文化自觉。
当前,中小学文化育人中存在对文化育人的理解错位、内容固化、方式缺位、路径偏高等方面的困境。
因此,新时代中小学文化育人有四条基本路径:提高文化自觉意识,树立文化育人理念;坚持育人为本,加强文化育人的内涵建设;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创新育人栽体;建设制度文化,形成文化育人的长效机制。
新时代中小学要有效提升文化育人的质量,强化文化育人的功能。
关键词:新时代;学校文化力;文化育人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995 (2020) 04-0063-04教育的过程就是文化的过程,教育即文化的别 名。
[u《易经》中讲:“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2]文化育人就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是充分发挥 文化的包容力、亲和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推动人的 发展,促使人形成一种文化品格。
文化育人是全员、全程和全方位的育人,文化育人的过程是个体由自 然人成长为文化人的过程。
然而,当前中小学校对 文化育人内涵的理解不够深人,在实践中存在一定 的问题,难以实现文化育人的目标追求。
―、新时代中小学文化育人的内涵(一)文化育人的前提:增强师生的文化自信文化是人类信念、信仰的源头。
[3]—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离不开文化的支撑。
新时代中小学 要进行文化育人,必须以文化自信为前提,坚信中 国文化的独特性和先进性,这样才能将文化育人真 正落到实处。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灿烂悠久的历 史文化.文化自信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 神支撑,因此,保持文化自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 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 量。
教师的师德贵在文化自觉
教师的师德贵在文化自觉一、引言师德是教师的品行和道德规范,是教师成长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文化自觉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师师德品质,对教师个体和教育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文化自觉的概念、内容和实现路径三个方面阐述教师的师德贵在文化自觉。
二、文化自觉的概念文化自觉是指个体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能够通过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反省,加深对本民族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自觉地传承和发展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自觉地防御和抵制不良的外来文化。
对于教师来说,文化自觉是对自身文化本质的认识,是对本民族文化和尊重的表现,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和文化认同。
三、文化自觉的内容1.对本族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教师应深入了解自身所在的文化环境,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只有从深层次理解文化本质,才能在教育过程中传承和发展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2.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的智慧和精神财富。
教师应自觉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学生去感悟和理解其中的人文精神,以此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人生价值观。
3.抵制不良外来文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各种外来文化冲击着国内传统文化的断层。
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要有文化自觉,要主动防御和抵制不良的外来文化的渗入。
只有这样,才能在培养学生的时候让其正确对待好外来文化,提高文化自觉的程度。
四、文化自觉的实现路径1.加强自我思考和教育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加深对本专业知识的学习,注重开展自我思考和教育。
通过读书、思考和交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提高自身在文化自觉上的认知度。
2.加强教育实践和心理建设教师要积极参与教育教学实践,通过实践中的反思和总结,加深对文化自觉的理解和把握。
同时,要注重心理建设,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
只有内心强大,才能在教育实践中坚守师德底线,体现文化自觉的内涵。
3.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教师要在学生培养工作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
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对于学生而言,培养文化自信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
那么,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呢?一、提升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要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教师首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度的文化自觉。
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广泛涉猎各种文化知识,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
只有教师自身对中华文化有深入的理解和热爱,才能在教学中感染学生,激发他们对文化的兴趣。
同时,教师要具备正确的文化观念,能够客观、公正地看待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性,引导学生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去欣赏和接纳多元文化,在比较中坚定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文化资源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元素,将文化教育融入到学科教学之中。
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古诗词、文言文等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历史教学中,讲述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地理教学中,介绍我国的自然风光和地域文化,增强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此外,对于教材中的外国文化内容,教师也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比较,让他们明白中华文化的独特之处和价值所在。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
学校和教师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如传统文化节、诗词朗诵会、书法比赛、戏曲表演等。
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文化的魅力,提高他们对文化的认知和体验。
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遗址等,让他们近距离接触历史文物和文化遗迹,了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文化活动,如民俗展览、民间艺术表演等,增强他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让学生从沉重的课业中解放出来,真正推进素质教育?减负增效,推进素质教育需要政府的行政力量,更需要每一位校长和老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内在需求,要减负首先必须扭转仅仅在课业成绩上做文章的思路。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副院长曹培英认为“教师们除了关注学生获得分数之外,还要关注学生获得分数的过程,考查他们为了获得分数所作的付出是否在合理范围内。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这种教育才是绿色的、环保的,才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
”为什么学生的课业负担总是减不下来?为什么素质教育的推进总是举步维艰?因为我们始终不敢破釜沉舟地真正还以素质教育的时间和空间,不敢打开校门,不敢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利,老师们、校长们关注的是学生的分数。
后茶馆式教学使我们心中的一串串的沉重疑问得到释放。
“后茶馆式教学”就是一种关注学生学习获得知识的方法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效能的教学方式。
何谓“后茶馆式教学”?后茶馆式教学它源于上世纪80年代“育才经验”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加上适应现阶段教育的创新思维,它以效能为主导,通过颠覆过去课堂教学按次序、等比计划定时间讲解的方式,而由学生自己阅读概念性、认识性的内容,教师仅对难点等原理性内容进行点拨,从而使课堂教学精致化。
静教院附校的张人利校长针对目前存在的教育教学现状:1)教师总体讲得太多。
但是,大部分教师没有认识自己讲得太多.学生自己能学懂的,或大部分学生能学懂的,教师还在讲;而学生搞不明白的,教师没讲,或者讲了,讲不透,没时间讲透。
2)学生的“潜意识”暴露不够,特别是“相异构想”没有显现出来,更没有得到解决。
课堂教学追求学生回答正确。
教师乐意重复,或是多次重复教师自己的思维和正确的结论。
3)教师对在第一次教学中的学生差异问题常常束手无策。
4)许多教师不明白自己每一个教学行为的价值取向究竟何在?常常带有盲目性等等问题,带领他的老师们进行了一系列实证研究,告诉我们“老师讲得不完整的课才是好课,老师讲得完整的课不一定是好课,后茶馆式教学的现场理念是老师讲的不一定是最重要的,而一定是学生不懂的,他认为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暴露出问题,没有暴露问题的教学就是灌输。
教师素养提升中的文化因素分析
教师素养提升中的文化因素分析教师素养提升是教育领域中一个重要的议题,而文化因素在教师素养提升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文化因素是指教师在接受教育、从事教育工作和进行教育活动时所具有的文化品质和文化意识。
教师的文化素养对于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至关重要。
首先,教师的文化素养包括文学、文化、历史、艺术、哲学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不仅可以提升教师的学识水平,同时也能够拓宽教师的视野和思维,使其更加具有包容性和多元性。
教师通过研读文学著作,参观博物馆,欣赏艺术作品,深入了解历史文化,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领略文化之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其次,文化因素还包括教师的文化传承和传统意识。
教师作为文化的传播者和传承者,应当具有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和价值观念。
教师在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可以使教育更具厚重感和历史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此外,文化因素还包括教师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教师应当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自我认知,清楚自己文化认同和文化立场,做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对学生起到积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文化观念和文化自我认知。
最后,文化因素还包括教师的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教师也需要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多样化的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教育教学服务。
教师可以参加国际学术交流、赴国外进修学习,拓展自己的国际视野和交流能力,为提升教师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师素养提升中,文化因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加强对文化因素的认识和重视,积极发挥文化因素在教师素养提升中的作用,为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做出自己的贡献。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培养更多具有文化底蕴和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为建设一个和谐繁荣的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文化传承教师心得体会范文
作为一名文化传承教师,我深感肩上责任重大。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不断探索,努力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日常教学中,以期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能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以下是我作为一名文化传承教师的心得体会。
一、深刻认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传承关系到民族精神的延续和国家的未来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通过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在了解、热爱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二、挖掘和整理传统文化教育资源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我努力挖掘和整理相关教育资源。
首先,我搜集了大量有关传统文化的书籍、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其次,我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课程设置中,如开设《弟子规》、《三字经》等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注重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首先,我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体验传统文化。
例如,在讲解《弟子规》时,我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孝道、礼仪等传统美德。
其次,我运用多媒体技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四、加强家校合作,共同传承文化文化传承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
为了更好地传承文化,我积极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鼓励家长在家庭中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
同时,我还邀请家长参与学校举办的传统文化活动,共同为学生树立榜样。
五、以身作则,做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作为一名文化传承教师,我深知自身肩负的责任。
在日常生活中,我努力践行传统文化,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我积极参加各类传统文化活动,如书法、剪纸、围棋等,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以便更好地传授给学生。
总之,作为一名文化传承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
激活主体,唤醒文化自觉
激活主体,唤醒文化自觉文/曹永鸣 王 岩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花园小学是一所有着近百年办学历史的优质学校。
2014年集团化办学体制,使学校办学规模急剧增容,原独立法人单位哈西花园小学与花园小学由松散型集团管理变为同一法人的紧密型一体化管理。
学校现有三个校区,学生5200人,教学班100个,教师230人。
其中新岗教师和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多达120余人,这部分教师的特点是发展潜力大,但经验不足,教育教学能力急待提升;学校现有骨干教师104人,占学校教师总数的45%,这部分教师的特点是经验有余,但发展动力不足。
如何激活教师主体的研修活力,引领教师队伍走一条追求职业幸福之路?曹永鸣校长提出用“种子教育”的文化之水滋养教师的专业成长。
“种子教育”就是在确保学生受教育的主体地位的同时,不提倡教师做牺牲自己的蜡烛春蚕、诲人不倦的园丁工匠,要做以逸待劳科学施教的“现代农人”,用“种子教育文化”引导教师做有职业成就感的幸福农人。
文化感召,瞄准研修主体信念系统思考:人本是散落的珠子,文化就是那根柔弱而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就成为有文化的组织。
教师文化亦如此,学校用文化串起花园人共同的教育理想与愿景,感召每一个人,唤醒正向思维,形成正能量场,从而打造一支信念系统强大的阳光教师团队。
做法:用文化感召,首先要找到串连文化的载体。
一是用教育格言启发教师自我教育。
继创编了“师德十字箴言”之后,2015年初,学校利用网络互动平台,面向全校教师家长征集花园教师家长的“种子教育经”。
历经两个多月的热烈讨论,从1500多条建议中选取了20条,成为花园小学“种子教育经”,教师不可不知的十句话和家长不可不知的十句话。
二是用教育故事净化教师心灵。
教师们讲自己的、同伴的教育故事或是讲课程与儿童的故事,每一个故事就是一次经验与智慧的积累,每一个故事就是一次儿童教育轨迹的发现,这些故事收集在《花香•致远》一书中,作为花园校庆90年的教师献礼。
三是请名家大师提升教育情怀。
教师是传承文化的守护者
教师是传承文化的守护者教师是社会的栋梁,是传承文化的守护者。
他们肩负着培养学生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教师不仅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递文化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文将从教师的角度探讨教师如何成为文化传承的守护者。
首先,教师应注重传递文化知识。
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具备扎实的学科素养和专业知识,可以将丰富的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
教师要深入研究和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通过精心准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将其生动地呈现给学生。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进行文学赏析和讨论,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受。
其次,教师应塑造文化意识。
传承文化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文化的认同和热爱。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和体验,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书法展等,让学生了解和接触传统文化的实物。
此外,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参加传统文化的表演和比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另外,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在传承文化过程中,教师应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使学生具备正确的社会认同感。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志愿者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能力。
最后,教师应成为学生文化传承的榜样。
作为学生最亲近的人,教师的言行举止对于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
教师应自觉地践行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充分体现传统文化的精神和风范。
教师要注重自身修养,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教育理念,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向往和追求传统文化。
教师的行为模式和人格魅力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综上所述,教师作为传承文化的守护者,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承担着重要角色。
教师演讲民族共同体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
教师演讲民族共同体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敬爱的评委,各位来宾,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观点和感悟。
我想谈论的主题是关于教师在构建民族共同体方面所扮演的角色和贡献。
我们所生活的这个社会,是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无论是汉族、藏族、回族、维吾尔族、壮族、苗族等各个民族,我们在共同构建美好社会的道路上,必须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团结。
而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责任就是培养学生,使他们具有正确的民族观、人文素养和道德操守,从而为构建更美好、更和谐的民族共同体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认为,教师在构建民族共同体方面,需要具备三个离不开的重要素质:第一,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民族自信。
教师是社会的脊梁,是继承和传承民族文化的主要人群之一。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只有牢固树立起自己的文化自觉和民族自信,才能够更好的将这些品质和精神教育传导给学生,进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文化、民族认知和人文素养,打造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
第二,具备尊重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多元文化的理念。
民族文化是多彩多姿的,每个族群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传统。
教师应该尊重不同的文化传统,通过教育引导他们建立积极的文化认同,使之逐渐形成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的局面。
只有在这种局面下,不同民族间才能够更有效地交流,互相理解,更好地推动民族团结的发展。
第三,具有呵护学生成长的情感体验。
严格的学术标准和高质量的教学内容亦是教育工作者的基本素养。
但是,在培养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也不能忽视孩子心理的发展和情感的体验。
教师应该具备关心、关爱、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情感的沟通,引导青少年树立良好的人格、人文和国家观念,从而让他们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爱国心的新时代中流砥柱。
除了具备上述三个素质外,我认为,构建民族共同体还需要四个内容的认同:第一,历史认同。
历史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
我们应该认识到自己的历史和文化背景,通过对民族历史的认同,建立更加鲜明的民族自豪感。
教师文化自信的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够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至关重要的主题——教师文化自信。
在这个信息爆炸、文化多元的时代,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和传播者,肩负着培养下一代、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重任。
而教师文化自信,正是我们履行这一使命的重要基石。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教师文化自信。
教师文化自信,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自己的文化身份、文化传统和文化价值有坚定的信念和自豪感,能够自觉地将这种信念和自豪感传递给学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一、教师文化自信的重要性1. 增强教师职业认同感教师文化自信有助于增强教师职业认同感。
一个有文化自信的教师,会为自己的职业感到自豪,更加坚定地投身于教育事业。
这种自豪感来源于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来源于对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
2.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文化自信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有文化自信的教师,会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教师的文化自信还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学生受益终身。
3. 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师文化自信是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
一个有文化自信的教师,会积极传播民族优秀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
这对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推动民族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4.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教师文化自信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一个有文化自信的教师,会用自己的言行影响一代又一代人,使国家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
这对于提升国家形象、增强国际竞争力具有积极作用。
二、如何培养教师文化自信1. 深入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师文化自信的根基在于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和理解。
我们要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其内涵、精神实质和价值取向,从中汲取智慧,增强文化自信。
2.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
我们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高校教师文化传承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有幸承担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现将我的心得体会分享如下。
一、文化传承的意义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们有责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让学生在知识学习的同时,接受文化的熏陶,成为有道德、有文化、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二、文化传承的方法1. 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我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专业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传统文化。
例如,在历史课上,我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了解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文学课上,我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 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我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传统文化活动,如书法、国画、剪纸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我还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遗迹等,让他们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3. 文化讲座邀请专家学者举办文化讲座,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特点和价值。
讲座内容涵盖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4. 传承与创新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我们要注重创新。
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现代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新时代背景下,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文化传承的心得1. 增强文化自信通过文化传承,我深刻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了文化自信。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更加坚定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2. 提高自身素养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努力成为一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教师。
这使我更加热爱教育事业,为培养有文化、有道德、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而努力。
从文化管理走向文化自觉——南宁市第三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观念。 原点就在转 变观念。
学 校 文 化 建 设 绝 不 是 照 着 图纸 施 工
这 么 简单 , 长期 的 实践 和探索 中我 们 在
发 现 , 校 文化建 设从 根本 上说 是建 立 学 在 观念更 新 上 面的 , 比如我 们选 择 的文 化 管理 道路 , 其起 点就 是更 新和 转变 干
把文化 建 设的重 心从强调管 理者的改变 转 向了追 求被管理 者的文化认 同与文化
自觉 。文化管理 与文化 自觉是 学校文化 建设 中紧密相 连 的两个 阶段 , 也是 文化 建设 的不可或缺 的两个 重要部分 。我们 明白, 只有 真正 拥有 一支 文化 自觉 的教 职工 队伍 , 我们 的学 校文 化才 能具 有持
学校各项文 化建设工作 的价值取 向是 什
么?我们希 望达到什 么样 的 目的?我们 的文化建设 要做什么 , 不做什 么 , 怎么 要
做 ?在这些 选择 的后 面隐藏 的其实是 我 们 对 育人 的价值 判 断和价 值选 择 , 就 那 是 我们这所 学校 的文 化氛围能够 培养 出
什么样的人 。
与行 为标 准等柔 性 因素 的长期 培育 , 因 此师生 的积极性并不一定会 随规章制度 的完 善而提 高 , 校管 理 的效 能也 在打 学
折扣 。制度 管理只能解决 “ 不可那样 做” 或“ 只能这样做 ” 问题 , 的 而不能解决 “ 为 什么我要这 样做” “ 、我如何做得更好 ” 的 问题 。这种 管理显然难 以培 养出具有创
是让 每一位新 生在跨入三 中的第一 天就
能对 自己未来 三年的生 活与学 习有 一个 清晰 的 了解 , 在起 跑线 上就 开始 谋划 自 己 的高 中生 活 , 少 盲 目性 , 强 主 动 减 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教师的文化认同走向文化自觉文化是人类群体创造并共同享有的物质实体、价值观念、意义体系和行为方式,是人类群体的整个生活状态。
文化具有民族性、历史继承性和时代性。
一、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指学校经过长期发展积淀而形成的价值观念、办学思想、办学理念、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等构成的价值观体系。
具有特色的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无形财富,对创建特色学校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文化包括:1)物质文化层,指学校所处的物质环境所体现的文化样式,诸如地理环境、建筑布局和人文景观等。
2)制度文化层,它不仅指制度,而且主要指人们制定和对待制度的内隐规范以及这些制度背后的内隐概念。
3)行为文化,指师生的仪表、行为、语言和精神风貌等。
4)精神文化,又称心态文化或心理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它包括办学理念、教育思想、校风和学风等。
深入考察不同名校,无一例外地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鲜明文化,正是这种文化使他们能够不断创新,不断挑战自我,走向卓越。
学校文化对学校品牌建设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是学校提高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四川仁寿第一中学在两百多年办学历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核心精神,如“向学好善,思进有为”的办学理念和“自强不息,报效祖国”的校训等。
1.优秀学校文化的表征(1)先进性:体现教育的时代主旋律和人类美好的价值追求,以时代精神为指向,体现时代精神的内涵。
在当代,教育对人的关照是最大的主题,康德说:“人是目的”,教育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人,为了人的发展,为了人过上有意义的有价值的生活,这应当是当代学校文化的核心精神。
(2)认同性:为师生员工所认同,成为教师共同的价值观、价值取向。
学校文化是师生员工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发展、丰富起来的,反过来,它又对师生员工具有潜移默化的引领作用。
学校文化一定属于师生员工的,根植于他们的心田,成为他们的共同价值观。
(3)弥漫性:体现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外在的符号、师生的行为举止和师生的做人做事方式中。
优秀的学校文化应该是可感、可触摸的,它不仅仅体现在学校可见的制度、口号、仪式中,更应该同空气般弥漫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成为每个人的“做事方式”。
(4)开放性:能够吐故纳新、兼容并蓄,自我完善。
优秀的学校文化应该是一个开放的,能够不断自我更新完善的系统。
学校文化既要注重积淀和生长,又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自我创新,又要广泛学习,兼容并蓄。
2.优秀学校文化的功能学校文化的重要性正如学者说:“组织文化包围着我们、支持着我们。
它支撑我们,就像一个建筑物的基地一样。
当建筑物建立起来之后,你看不到他的柱子、横梁与钢筋,但是少了它们,建筑物会倒塌。
”支撑一所学校并使学校获得持续发展的是核心的学校文化。
(1)导向功能:学校文化能够通过文化的塑造来引领成员的行为心理,使成员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价值观念与理想追求,规范统一学校成员的行为。
(2)教育功能:学校文化具有“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在学校生活中,对学生影响最大、最深远的往往不是某门学科、某种知识,而是学校文化,是经过学校文化熏陶形成的行为习惯、价值观念。
(3)约束功能:学校文化通过倡导和塑造群体意识、社会舆论、共同风范等精神文化内容,从而造成强大的个体行为从众化、标准化的群体心理压力与动力。
(4)凝聚功能:学校文化寄托了组织成员的理想、希望、要求,共同的文化习性、理想目标、传统风范、行为规范,是学校群体产生强烈的内聚动力机制,学校文化越成熟、越发达,个体对学校的归属感、自豪感和群体意识就越强烈,学校的凝聚力就越大。
3.优秀学校文化的构建优秀学校文化应该有造血功能,既能够“温故知新”,又能够“吐故纳新”。
在对传统的审视和梳理中,修正和改变过时的信念、价值,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挑战,不断注入新鲜的文化因子,使传统和创新和谐统一,使学校文化始终充满活力。
(1)构建与学校办学理念相一致,朴素典雅的环境文化。
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并表达着学校的价值追求。
如学校的雕塑、名言警句、文化长廊、花圃亭台等物质建设,都应与其情景交融,让环境在润物无声中影响师生的心灵。
(2)构建蕴含时代精神,富有个性且为师生员工所认同的精神文化。
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的内核,决定并制约着学校文化系统的取向和性质。
构建学校精神文化,要使学校的价值追求与时代的主体精神相统一;构建学校精神文化,要有对学校传统的梳理和继承,使学校的精神文化有根基和源头,始终流淌着独属于自己的血脉;构建学校精神文化,要形成群体的文化自觉,使学校精神文化真正成为学校成员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3)构建体现人文关怀的制度文化。
学校制度和学校文化融合之后,就形成了一种制度文化。
学校制度的精神要重于形式,赋予制度以精神色彩,要在文本制度中突出学校的目标追求、价值观念、作风态度等等,赋予制度以灵魂,让规章制度的影响深入到师生员工的心理层面并发挥作用。
如何使刚性的制度蕴含文化特质,使制度更具人文关怀,处处体现尊重人、发展人的制度建设设计理念,是制度文化建设的关键。
二、教师文化教师文化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作为一种组织文化,“教师文化”反映了一所学校的组织精神和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渗透在教师的一切活动之中。
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中的核心和灵魂。
一流的师资团队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品牌建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所有着悠久历史的学校,文化就是学校本身。
一流的学校靠的是文化,一流的学校文化靠建设优秀的教师文化来实现。
教师文化有其历史性、继承性、时代性和创新性等特点。
我们在继承的同时,应根据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要、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特色以及现有生源和师资特点,重新审定提炼教师文化的精神,努力构建一种既具有学校历史特色、又具有时代特色的教师文化。
追求“自育育人”为核心精神的教师文化1.“自育”:育人者先自育1)外部形象文化。
教师的服饰体现了教师的气质、情趣和品位。
教师的着装要符合职业特点,以合体、庄重、高雅为标准。
教师在与人交往过程中要表现出应有的精神风貌、态度和气质,做到举止稳重、姿态端庄,让人感到教师的涵养。
2)教学行为文化。
在课堂教学及管理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举止稳重,姿态端庄,并时常以一定的激情感染学生,唤醒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
在教法的选择和教学设计上,教师应力求科学和严谨,多种方法交替运用;在板书和课件的使用上,教师应做到条理清晰、书写规范,透露着独特的个人魅力和高雅的个人情趣。
教师的语言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教师应习惯于欣赏与赞美学生,尊重与关怀学生,帮助与激励学生。
3)教师合作文化。
指教师群体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共同合作、互助互益的价值体系和活动方式。
学校应鼓励教师间的沟通和交流,培养教师团队合作情感和平等意识。
4)教师学习文化。
这是一种与学习型组织相对应的以学习为基本特征的文化,是支撑教师专业成长的学校文化。
教师要从经验型向学习型和研究型转变,应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具有爱学、乐学和笃学的精神。
5)教师反思文化。
这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更新的核心因素。
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反思自己的角色以及与他人的关系,反思自己的思考与学习方式,等等,以增进教师技能,改进教学。
2.“育人”:教师眼中要有人1)要树立“育人”的教师观。
教师的工作是一种服务,教师是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的伙伴。
教师职业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的职业,是一个需要不断创新的职业。
教师要有专业伦理精神,要有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协作精神和以身作则精神。
2)要树立“育人”的教育观。
教育的本义是育人,要着眼于“人”的发展,教书与育人缺一不可。
教师要学会不断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自我教育,追求科学的和人性的教育。
3)要树立“育人”的学生观。
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愿望和能力,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可能。
4)要树立“育人”的德育文化与课堂文化。
仁寿一中“自治治事”的学风,就是要使学生在学校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学会自理自律,学会合作与交往,充分挖掘学生自我教育和自主管理方面的潜能,形成“自主学习与自研求索”的学风。
三、教师文化自觉教师文化自觉是指教师自觉地把社会赋予的外部目标转变成内在需要,自觉地参与教育及研究教育,激发从事教育活动的创造力,使教育劳动成为教师的创造性活动。
1.教师文化自觉的意义教师文化自觉对于教师明确自身的文化处境以及发展现状、发展过程与发展目标,反思自身的文化责任与文化选择等有着重要的影响,对教育变革、学校文化建设和教师文化建设而言,文化自觉在凸显教师发展的主体地位、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师文化自觉可促进教师形成自信自美的职业认同文化,唤醒教师生命发展意识,让教育者体验到幸福并传递幸福。
教师文化自觉可促进教师形成自主自强的专业发展文化。
文化自觉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机制,教师自己是发展的主体,他可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
教师文化自觉也可促进教师形成探究反思的教学行为文化,教师有了文化自觉,就有能力通过系统的自我研究实现专业上的自我发展。
教师文化自觉还可促进教师形成合作学习的工作行为文化,在一个专业共同体中,使每位教师都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的专业对话、沟通、协调和合作。
2.教师文化自觉的目标其一是职业的自觉。
教师的角色认同指教师个体对自己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特定社会地位、特殊使命和职责的意识。
教师职业认同与教师工作满意度、效能感和职业幸福感密切相关。
对自身职业的认识越明确,对外在规范的内化程度和对自身职业的投入程度越高,对自我发展、工作量和经济等方面满意度越强,工作积极性也越高,幸福感就越强。
其二是专业的自觉。
教师专业自觉是指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性的清晰认识,是教师个体基于现实需要,对照专业发展的要求而形成的自己未来发展目标的系统化与理论化的认识。
自主性是教师专业自觉的核心,树立专业理想、提升专业认同感、体验职业乐趣及确立自我专业发展是教师专业自觉生成的主要途径。
其三是反思的自觉。
自我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教学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这种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自己应该吸取的经验和教训等,它具有研究的性质。
反思要求从自身出发理解对象,理解自己。
自我反思应该以完善知识、架构学生的能力体系及形成科学情感价值态度为目标。
其四是更新的自觉。
教师应具有较强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和动力,应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激励自我更新,通过自我反思、自我专业结构剖析、自我专业发展设计与计划的拟订、自我专业发展计划实施和自我专业发展方向调控等实现自我专业发展和自我更新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