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落惊风雨 课文后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谈谈《虞美人》是如何通过时空的对比来酝酿 并抒发感情的。 • 在时间上,他将故国的衰亡与天地的变化 (春花秋月何时了)联系在一起; • 在空间上,他将人事的无常与天地的运行 (一江春水向东流)联系在一起。又运用反衬 的手法,以宇宙时空永恒和无情,衬托出家国 人生的短暂和可悲。他将一个亡国之君的自我 悲情酿造呈人类的悲情,蓄势而发,如一江春 水,毫无节制,深广无尽。 • 这首词通过写词人在秋月之夜登高望远, 引发对故国的怀念,抒发怀念故国的悲伤哀痛 之情及如“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满腹愁绪。
• 1.清代文学批评家刘熙载在《艺概》中指出,柳永的词善 于运用“点染”的手法,教师要精讲“点”指的是点明情 感的内涵;“染”指的是用景物来渲染烘托所点明的情感。 并举例子:在“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一 句中,先点明离别之情“念去去”,再用“千里烟波,暮 霭沉沉楚天阔”的景色渲染烘托。请你在《雨霖铃》再找 一找这样的句子,并说说这种写法的作用与效果。 • •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 ――“多情自古伤离别”是“点”,先说出离别之苦自古 如此,紧接着就用“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来渲染自己的 离别之苦是超越了古今所有人的。 •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酒醒何处”写出了离别之苦,用杨柳岸、晓风、 残月三样意象渲染了一种更加凄清的环境,来烘托在清秋 节伤离别的感情,从而让人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词人的离愁 别绪
• 二、白居易如此着力地刻画音乐,与他所 要表达的人生感慨有什么联系? 明确:诗人如此着力地刻画音乐,目的 是通过描写音乐的美妙,表现教坊乐女过 人的艺术造诣,反衬出她的沦落与孤独, 从而寄寓自己遭遇贬谪、不得施展抱负的 悲伤与憾恨。
4、《锦瑟》一诗,意象朦胧,对其诗意历来没有确定的解 说,主要有“爱情悼亡”和“自伤身世”两种说法。你更 倾向于哪种说法?结合全诗说说你的理由。(8分) 答案 ①这是一位富有抱负和才华的诗人在追忆悲剧性的 年华逝去时所奏出的一曲人生哀歌。②全诗借助诗歌的语 言和意象,将锦瑟弹奏的各种艺术意境(迷幻、哀怨、清寥、 缥缈)化为一幅幅形象鲜明的画面(庄生梦蝶、杜鹃啼血、遗 珠有泪、蓝田生烟),以概括抒写其华年所经历的种种人生 境遇和人生感受,传达出他在思华年时迷惘、哀伤、落寂、 惆怅的心声。因此它兼有音乐的意境、画面的形象和诗歌 的意象三重暗示性。③由于这多重暗示的融会统一,因而 内涵也就显得虚泛、抽象和朦胧,极易引起读者丰富的联 想。但这些含意朦胧虚泛的象征性图景,又是被约束在 “思华年”而“惘然”的主题里。因此读者在感受和理解 上的某些具体差异并不影响从总体上去把握诗人的悲剧性 的身世境遇和空茫若失的怅惘心理。

• 还有用叠字来描绘音乐的。叠字能将乐声的强 弱、快慢、轻重表达得十分具体、可感。
Baidu Nhomakorabea
• 《蝶恋花》中“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为脍炙人口的名句,有人说此句气象阔大,境界高远,你 怎么理解这一名句? • 明确:“昨夜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极目所见,而且 包含有昨夜通宵不睡,卧听西风吹落树叶情景的回忆。碧 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肃杀,“凋”字正传达 出这一自然界的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故“凋”字 既写出了景,又道出了情。既然主人公有着浓郁的离愁别 恨,就要想办法排遣,于是,主人公便“独上高楼”。前 面抒写的只是忧伤低回之音,这里却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 片无限寂寥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 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障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 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 广远境界的骋目。所以这几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情 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洗尽 铅华,纯用白描。气象阔大,境界高远,成为全词的警句
• 此外,在结构上为整首词定下基调,创造出悲 伤的氛围,使读者屏息凝神,受其感染。
• 并结合所学的古代诗文,说说叠词的修辞作用。 • • 一是形象性。诗中叠字运用得恰到好处, 可使所描绘的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 二是确切性。叠字既可以摹声,又可以摹 色,达到摹状的修辞效果,使表达的意象更加 确切。 三是音乐性。叠字可使诗的音律和谐,读 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
• 在沉浸于相思之苦的作者眼里,外在的景 物有的和自己同病相怜,有的却冷漠无情。 阅读《蝶恋花》,指出词中所写的这两种 景物,并就此谈谈这首词的艺术手法。 • 明确:上片之中,“槛菊愁烟兰泣露”, 是以悲情写愁,与词中人物同病相怜。 “燕子双飞”、“明月穿户”,皆是令人 悲愁恨恼之物,皆以乐景写悲,以无情反 衬有情。前者在艺术上可称作烘托、共鸣 的手法,后者在艺术中可称作反衬、对比 的手法。
• 结合这段评价,讨论此文所包孕的情感内涵及递进层次 • 开头三句十四个叠字的运用。 • 第一句,“寻寻觅觅”,“寻”与“觅”的叠用就把词人反
复而仔细寻找的情态动作非常传神地刻画出来了,这种若有所失 的寻找细节描述带出来的是遍寻不见后的冷清环境,这种环境的 冷清寂寞程度是由接下来的“冷”与“清”的叠用表现的, • “冷冷清清”给人感觉渐次浓重,“冷冷”写出了外部环境, 而“清清”似乎表现的是词人的内在心境,这种渐次浓重的凄清 环境更进一步,就最终生成了词人“凄凄惨惨戚戚”的心情。 • 而“凄凄惨惨戚戚”表达的情感仍然有渐次浓重的过程, “凄凄”是指冷清渐蹙而凝于心,“惨惨”比“凄凄”表达的凄 凉心情更重些,到最后人所不堪承受时词人用了叠字“戚戚”来 表达。 • 十四个字,三句话,分三个层次由外在环境逐步写到人物的 内心感受,并最终把人物内心深处的悲哀、孤独、寂寞与苦痛表 现得淋漓尽致。而每一个层次的叠字之间也同样是由浅人深地逐 步推进。同样,“点点滴滴”中“点”与“滴”的叠用也是由写 雨声起,以写人物心境终,在“点滴”之间逐层写出了词人孤寂 而痛苦的灵魂。
• 2、《登高》中的“悲”“独”两种情怀的 内涵是什么?全诗又是如何抒发这样的情 怀的? • “悲”指自然之悲象(秋)、人生之艰难 (霜鬓)。自然之悲象体现在诗的前四句,人 生之艰难体现在诗的后四句。“独”指诗 人独知此宇宙与人生之悲怆,独自承担此 苦难的情怀。 • 全诗用苍凉的色调,将风急、猿啸、鸟 飞、叶落与滚滚江水描写成天地同悲的宏 大意境,再引出自己悲苦、孤独的感伤情 怀。
• 三、语次崛奇 • 所谓“语次崛奇”,指的是在人们料想不到处下笔。 • 全诗要表达的是挽留友人之意,却在诗的一开始来了 这么一句:“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 天!”这是颇出人的意料的。对于即将西行入蜀的友人来 说,这个开头无疑具有“当头棒喝”的警示作用的。这是 “语次崛奇”之一“奇”。 • 接下来该写蜀道的“难”了吧?可是诗人却不急,他 还要拐弯抹角地搬出“蚕从”和“鱼凫”开蜀国的典故和 “五丁开山”的传说故事,来证明蜀地封闭之久和蜀道开 通之难。这种写法也是颇出人的意料的。这是“语次崛奇” 之二“奇”。 • 在为蜀道这个“畏途”营造气氛时,诗人请来了“悲 鸟”和“子规”助阵,用它们的“号”“绕”“啼”“愁” 来尽力渲染蜀道的“难”。这种写法也是颇出人的意料的。 这是“语次崛奇”之三“奇”。
七个叠词的作用
• 首先,在内容上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词人自己遭 受不幸后的精神状态。“寻寻觅觅”,侧重写 动作,心神不定,怅然若失;“冷冷清清”, 侧重写感受,孤单寂寞,形影相吊;“凄凄惨 惨戚戚”侧重写心境,悲惨凄凉,终日愁苦。 三者用“情”贯穿一起。 • 其次在声律上急促跳动,铿锵有韵,有节奏感。
1、明代诗学家高棅在《唐诗品汇》中,曾引用三句话来评价李白的《蜀 道难》,即“妙在起伏”“才思放肆”“语次崛奇”。现就这三句话, 对《蜀道难》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品读。 一、妙在起伏
首先,诗人极力抒写蜀道之难。“尔来四万八千岁,不 与秦塞通人烟”“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 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 猴欲度愁攀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等等,都印证 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断语。这是从大处着眼 来渲染蜀道的艰难,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起”。 其次,在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渲染中,传达 出来的是挽留友人、阻止其西行的细腻感情。从“其险 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锦城虽云乐,不 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中,我们看到的是大诗人细致入微的精神世界。我们可 以把它看作是“伏”。 在这种起伏当中,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和丰富细腻的思 想感情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古人评说它“妙在起伏”是 不无道理的。
3、文字是无声的,却能够生动刻画有声的音乐。那么,在 《琵琶行》中,白居易是如何表现琵琶的音乐魅力的?
明确:1.用人物动作铺垫,写出音乐的引人入胜。先写琵琶女的调弦动 作,用“未成曲调先有情”说明演奏者进入乐曲境界,乐曲的吸引力也 表现了出来;接着写演奏者的姿态,从“低眉信手”可见技艺娴熟;而 “轻拢慢捻抹复挑”(弹奏的难度)、“初为《霓裳》后《六幺》”(内 容的丰富),又让人对音乐之美产生想象。 2.用精妙比喻来描摹,写出音乐的不同特点。比喻句形象地表现了不 同的听觉感受,描摹出了音乐的艺术效果。比如:“大弦嘈嘈如急雨” 写其粗重急骤;“小弦切切如私语”写其细轻委婉;“大珠小珠落玉盘” 写其清脆圆润;“间关莺语花底滑”写其婉转流利。一连串精妙的比喻, 写出了音乐的变化,用这些现实生活中听到过的声音和形象比拟描绘乐 声,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刻画成了有形可感的实体。 3.使用叠词与联绵词,写出音乐的缠绵之感。弦弦、声声、续续、嘈嘈、 切切,以及联绵词“间关”(叠韵)、“幽咽”(双声)等的使用,使 乐声悦耳动听,富有节奏感。 4.用侧面烘托的手法,突出音乐的艺术效果。如“忽闻水上琵琶声,主 人忘归客不发”,以主人与客人的表现衬托音乐美妙惊人。“东船西舫 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以听乐人的陶醉其中,烘托音乐之美妙,弹 奏者技艺之高超。
二、才思放肆 所谓“才思放肆”,指的是写诗时,思路要放得开去。 为了突出蜀道的“难”,诗人首先从整体印象即“危 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上来写蜀道的“高”与 “险”;其次从蜀道开通的历史即时间的角度来写蜀道的 “难”;再次从空间的角度即地势的险恶来写蜀道的 “难”。在对蜀道的“难”作直接的描摹之外,诗人还不 忘用“悲鸟号”“子规啼”等来侧面烘托蜀道的“难”。 蜀道的“难”除了地势上的奇险之外,还有人为的动乱夹 杂其间,“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磨牙吮血,杀人 如麻”。这些人为的动乱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蜀道 的“难”。 时而从整体印象写,时而从时间角度写,时而从空间 角度写;既有直接的描摹,又有侧面的烘托;自然的环境 和人为的动乱夹杂在一起……诗人的才思如信马由缰,随意 驰骋。古人评说它“才思放肆”,道理或许就在此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