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水化合物及其营养生理作用单胃动物碳水化合物营养反刍
《动物营养学》.
动物营养学(6497)自学考试大纲一、本课程性质与设置的目的(一)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动物营养学是紧密围绕动物生产又直接为养殖业服务的一门科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主要特点:基本概论多、基本理论较深,前半部分主要讲述营养物质的作用及体内的代谢过程,理论性较强,后半部分主要讲述动物的营养需要量,理论性和实践应用性均较强。
学习时必须循序渐进,首先要掌握前面的基本理论,再学习动物的营养需要,结合以后所学的专业课(如养猪学)就可以用于指导和从事以后的养殖生产。
通过理论学习、课程实验与生产实践,逐步掌握各章节的主要内容,最后融会贯通。
(二)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任务与作用动物营养学是动物医学与动物科学的专业基础课程,只有在学好此课程的基础上,才能学好饲料和饲养学、养猪学,养羊学等其它专业课程。
动物营养学是研究动物摄入、利用营养物质全过程与生命活动相互关系的科学。
其主要任务在于:第一,研究动物生存和生产所需的营养素及各物质的生理生化功能;第二,研究并确定各种营养素的适宜需要量;第三,研究营养素在体内代谢、定量转化规律及作用调节机制;第四,动物生产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第五,寻求和改进动物营养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动物营养学在现代动物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营养是决定生产效率高低和生产潜力发挥的关键因素,提高动物生产效率,除合理选用品种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营养物质利用效率的提高,后者则取决于动物营养研究的扩展。
20世纪,特别是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动物营养、营养需要研究的深入发展和动物营养学边缘学科等领域的不断发展,动物生产的发展突飞猛进,生产水平显著提高。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总的要求是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理解各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的代谢转化规律;掌握不同动物在不同生理阶段的营养需要量的特点和规律。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动物营养学是生命科学中理论性、应用性均较强的学科,与自然科学中三十多门学科,特别是与生命有关的学科关系密切,也和哲学、自然辨正法、经济学和法律等人文学科相互联系。
动物营养学的主要复习内容
动物营养学的主要复习内容----9c93bf98-6eab-11ec-b7fa-7cb59b590d7d试题类型一、名词解释(20分)2。
填空或选择题(30分)3。
简短回答问题(30分)4。
问答题(20分)第一章1.营养素,一般营养素分析方案,饲料中的营养素分为哪些类型?试着解释他们的概念。
营养物质:饲料中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称营养物质,简称养分或营养素。
总水分: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总和。
初水:即自由水、游离水、原始水分。
新鲜饲料在60-70℃烘箱中烘一定时间,室温恒重,所失重量即为初水。
吸附水:即结合水和结合水。
风干饲料在100-105℃的烘箱中干燥一定时间,并将干燥器冷却至恒重。
损失的重量是被吸附的水。
粗灰分:饲料样品在550-600℃高温炉中,有机物全部燃烧氧化后剩余的残渣。
粗蛋白cp:饲料样品中中所有含氮物质的总和。
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测出样品含氮量后,再乘以6.25即为粗蛋白含量。
粗脂肪EE:饲料样品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
用乙醚提取样品得到的产品也称为乙醚提取物。
粗纤维cf: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成分。
评价饲料中纤维物质的指标有: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酸性洗涤木质素ADL无氮浸出物nfe:即不含氮的一类浸出物,也称可溶性碳水化合物:nef=100%-(水分+灰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含量汤姆斯隆利*2、比较动植物体内的营养物质组成的差异。
元素组成差异:化学元素种类基本相同,数量略有不同。
化合物组成差异:① 碳水化合物:是植物的结构物质和储备物质,动物的含量较低。
② 蛋白质:是动物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含量很大。
由于物种的不同,在植物中是不同的。
③ 脂类:动物的能量储存物质,通常在植物中含量较低。
④ 水分和灰分:植物的水分含量变化很大,而成年动物的水分含量相对稳定;动物体内的灰分含量高于植物体内的灰分含量。
第二章1.简述动物的主要消化吸收方法消化方式:物理消化:通过喂食、咀嚼和胃肠运动研磨、混合和向后推动食物,最终清除体内消化残渣的过程。
动物营养与饲粮学-第二章 第二节 碳水化合物与动物营养
(二)糖分子结构
醛基
H-C=O H-C=O H-C=O 羟基 H-C-OH CH2 H-C-OH H-C-OH H-C-OH HO-C-H H-C-OH H-C-OH H-C-OH CH2OH CH2OH CH2OH D-核糖 2-脱氧-D-核糖 D-木糖
酮基
CHO CH2OH CHO CHO HCOH C=O HCOH HOCH HCOH HOCH HOCH HOCH HCOH HCOH HCOH HCOH HCOH HCOH HCOH HCOH CH2OH CH2OH CH2OH CH2OH D-葡萄糖 D-果糖 D-半乳糖 D-甘露糖
寡聚糖已知1000余种,常用有寡果糖、寡甘露糖、
异麦芽糖、寡乳糖和寡木糖等。(益生元、益生素)
作用:
(1)与肠道中致病菌结合,并一道排出体外,保 护动物免受侵害。 (2)作为有益细菌生长的底物。
三 单胃动物碳水化合物营养
(一)无氮浸出物营养
营养性碳水化合物主要在消化道前段(口腔到回肠 未端)消化、吸收,而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主要在消化道
后段(回肠未端以后)消化、吸收。
猪、禽:以淀粉形成葡萄糖为主,粗纤维形成VFA
为辅,主要部位在小肠。饲粮粗纤维水平不宜过高。
马、兔:以粗纤维形成VFA为主,以淀粉形成葡萄 糖为辅。
主要部位在小肠,在胰淀粉酶作用下,水
解产生麦芽糖和少量葡萄糖的混合物。
α-淀粉酶只能水解а-1.4糖苷键,因此,支链
淀粉水解终产物除了麦芽糖外,还有支链寡聚
一、碳水化合物的概念、组成、性质及在动植物体中的存在
(三)碳水化合物的组成与性质
单糖、低聚糖
糖
类
贮存 多糖
多 糖 结构 多糖
淀粉、糖原
《动物营养学》课程笔记
《动物营养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动物营养学发展1. 动物营养学起源动物营养学起源于人们对动物饲养实践中的观察和思考。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系统地研究动物的营养需求与饲料的营养价值。
(1)早期研究: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饲料的化学组成和动物对饲料的消化能力上。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Antoine Lavoisier)提出了“呼吸是燃烧的一种形式”,为动物营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李比希的贡献:德国农业化学家尤斯图斯·冯·李比希(Justus von Liebig)是动物营养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出了动物营养的有机体理论,即动物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饲料中的有机物质。
2. 动物营养学的发展阶段(1)初创阶段(18世纪末-19世纪末):在这一阶段,动物营养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饲料的化学分析和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上。
研究者们开始认识到不同营养物质对动物生长和健康的重要性。
(2)发展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中叶):这一时期,动物营养学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包括营养物质的分类、营养生理学、营养代谢等。
同时,饲料工业的发展和饲养标准的建立为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提供了实践基础。
(3)成熟阶段(20世纪中叶至今):随着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学科的发展,动物营养学研究进入了分子水平,开始探讨营养与基因表达的调控、营养与免疫系统的关系等深层次问题。
3. 我国动物营养学发展(1)起步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40年代):我国动物营养学研究起步较晚,主要依赖于引进和消化国外的研究成果。
(2)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在这一阶段,我国动物营养学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如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饲养标准的制定和推广等。
(3)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动物营养学研究取得了世界领先水平,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包括营养与基因调控、营养与环境友好型畜牧业、饲料添加剂研究等。
动物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精)
《动物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说明1.课程概述(1)课程属性及课程介绍动物营养学是动物科学本科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
动物营养学是在普通生物学、动物生理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统计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研究和提示和阐明动物生存、生产或做功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研究确定不同生产形式下动物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适宜需要量;评定各类动物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研究和阐明各种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代谢特点、动态平衡、动物生产效率及生产特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动物营养与内外环境之间的关系;寻求和改进动物营养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动物营养学重点阐明动物摄入和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及其与动物生命活动的关系,揭示动物利用营养物质的量变质变规律,是从事动物生产的重要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南。
(2)适用对象:本校动物科学专业本科学生。
(3)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先修课程: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后续课程:饲料学、饲料添加剂学、配合饲料学、猪生产学、牛生产学、羊生产学、禽生产学2.教学目的、意义、任务通过理论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及其对动物的营养作用,营养物质缺乏或过量对动物健康和生产的影响,不同种类、不同生理状态和生产水平的动物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适宜需要量以及影响其需要量的因素,从而掌握提高动物对营养物质利用效率的理论基础,具备分析和解决动物生产实践中的饲养问题的理论知识。
3. 主要教学方法、手段:理论教学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案例分析、讲解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实践教学采用任务式、参与式;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要教学手段。
4.教学中注意的问题:教材中的理论与实际问题的有机结合5.学时与分配总学时: 70理论教学 50学时占全部学时的80%实验教学 20学时占全部学时的20%6.实践教学内容与要求:通过实验课及教学学习和操作技能锻炼,掌握饲料常规成分分析、纯养分分析、饲料卫生指标、快速检测分析的操作方法,熟悉实验室目前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操作,并掌握和了解当前仪器分析技术的有关仪器操作(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定氮仪、氨基酸分析仪、测热仪、动物血液生化分析仪等)、动物试验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实施方法、以及本专业实验仪器设备的配套建设。
简述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生理作用
简述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生理作用碳水化合物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在人体内,碳水化合物主要通过消化和吸收后转化为葡萄糖,供给身体各组织和器官进行能量代谢。
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生理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供能量: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每克碳水化合物可产生4千卡的能量。
葡萄糖是碳水化合物的最终代谢产物,通过糖酵解和氧化磷酸化的过程,将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能量。
这些能量用于维持基础代谢、身体运动、体温调节等各种生理活动。
2. 脑部功能:脑部对葡萄糖的需求量相当高,大约占全身能量的20%左右。
脑细胞几乎完全依赖葡萄糖作为能量供应,脑功能的正常运转需要足够的葡萄糖供应。
当葡萄糖供应不足时,可能会导致头晕、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等脑功能障碍。
3. 蛋白质代谢:碳水化合物在蛋白质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葡萄糖供应充足时,可以抑制蛋白质分解,促进蛋白质合成,维持良好的氮平衡。
而当葡萄糖供应不足时,由于机体需要能量,会导致蛋白质分解加速,使人体蛋白质储备减少,影响身体的正常功能。
4. 脂肪代谢:碳水化合物在脂肪代谢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葡萄糖供应充足时,机体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脂肪进行能量代谢,减少脂肪的堆积。
而当葡萄糖供应不足时,机体会将脂肪转化为葡萄糖,以满足能量需求,导致脂肪的积累。
5. 肠道健康:碳水化合物在肠道中的作用不仅仅是提供能量,还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
膳食纤维是一种无法被人体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但它能够增加粪便的体积,促进肠蠕动,预防便秘和结肠癌的发生。
同时,膳食纤维还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促进有益菌的生长,维护肠道健康。
碳水化合物在人体的营养生理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它不仅是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还参与调节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维持脑部功能和肠道健康。
合理摄入碳水化合物对于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和健康非常重要。
尽管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需要适量控制,但不能完全禁止摄入,否则会影响人体的正常代谢和功能。
粮食工程技术《项目一任务四 碳水化合物营养》
工程一 动物营养原理任务四 碳水化合物营养【知识目标】以劳动部或行业协会制定的相应岗位目标考核标准为依据,使学生能够识别出碳水化合物的组成和分类,说明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生理功能,能区分出单胃动物与反刍动物碳水化合物的消化代谢特点,归纳出影响动物碳水化合物消化率的因素。
【技能目标】以劳动部或行业协会制定的相应岗位目标考核标准为依据,能够在动物养殖中,科学合理地利用碳水化合物,充分发挥碳水化合物的营养潜力,尤其是粗纤维在草食动物生产中的应用,进而发挥其生产潜力,提高生产性能。
【课前思考题】碳水化合物是动物主要的能量物质,那么碳水化合物包括哪些呢?碳水化合物的分布如何?有哪些营养功能?对不同动物的消化代谢特点有何区别与联系?碳水化合物广泛存在与植物性饲料中,在植物组织中一般占干物质的50%~75%,在一些谷物子实中,其含量可高达80%。
碳水化合物是动物日粮中所占比重最大的一类营养物质,是动物生产中的主要能量类碳水化合物主要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中氢、氧原子的比为2:1,与水分子的组成相同,故又称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种类繁多,性质各异,如图1-8所示。
图1-8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碳水化合物中的无氮浸出物是构成植物细胞质的主要成分。
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淀粉〔由许多单糖聚合而成的多糖〕无氮浸出物 碳水化合物粗纤维 糖双糖:麦芽糖、蔗糖、乳糖纤维素半纤维素镶嵌物质 木栓质、硅酸角质木质素各种饲料中无氮浸出物的含量差异很大,其中以块根块茎类及子实类中含量最多,且主要成分是淀粉,容易被各类动物消化利用。
而纤维素、半纤维素镶嵌在一起构成植物的细胞壁,多存在于植物的茎叶、秸秆和秕壳中。
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都是复杂的多糖化合物,它们不能被动物消化道分泌的酶水解,但能被消化道中的微生物酵解,酵解后的产物才能被机体吸收利用,而木质素不能被动物利用。
二、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生理功能〔一〕碳水化合物是动物能量的主要能量为支撑,如维持体温、血液循环、胃肠蠕动、肺的呼吸、肌肉收缩等都需要大量的能量。
340农业知识综合二(动物生理学、动物遗传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繁殖学)
《农业知识综合二(动物生理学、动物遗传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繁殖学)》考试大纲一、考试大纲性质《农业知识综合二》是报考江西农业大学农业硕士畜牧领域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
《农业知识综合二》侧重于动物生产类综合知识的考查。
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动物科学相关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考试内容主要涵盖动物生理学、动物遗传育种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动物繁殖学等课程。
二、考试要求考生应全面系统地掌握动物生理、动物遗传育种、动物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和解决动物生产中的有关实际问题。
三、试卷结构试卷总分150分,其中动物遗传育种学40分,动物繁殖学35分,动物营养与饲料40分,动物生理学35分。
四、考试方式及时间考试方式:笔试,闭卷;考试时间:180分钟。
一、《动物生理学》考试大纲绪论1、体液与内环境的概念2、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3、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第一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细胞膜物质转运的方式及其机制2、细胞的兴奋性与生物电现象,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机制3、神经肌肉间的兴奋传递过程。
第二章血液1、血液的组成与理化性质,血浆蛋白的功能,血浆渗透压2、红细胞与白细胞的生理功能3、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的机理,促进与延缓血液凝固的方法4、血型的概念、意义及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第三章血液循环1、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及心肌的生理特性2、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心率及心输出量的概念3、动脉血压及其影响因素4、微循环的组成及特点5、组织液的生成及其调节6、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与体液调节第四章呼吸1、肺通气的原理,胸内压、肺内压、肺容量及肺通气量的概念2、气体的交换过程及运输方式,氧离曲线的生理意义3、神经体液因素对呼吸的调节机理第五章消化与吸收1、动物的采食特点2、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3、胃肠道的运动及其调节4、主要消化液的成分、分泌特点5、主要胃肠激素的生理功能6、反刍动物的消化特点7、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及其原理第六章能量代谢及体温1、基础代谢和静止能量代谢的概念2、动物的产热与散热过程3、恒温动物的体温调节机制第七章排泄与渗透压调节1、尿的理化性质2、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及其影响因素3、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分泌及排泄作用4、尿生成的调节5、水盐平衡和渗透压调节第八章神经系统1、神经元活动的规律,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突触传递的特点2、反射中枢活动的一般规律3、神经系统的感觉与运动功能4、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特点,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功能特点5、脑的高级机能,条件反射的形成及其意义第九章内分泌1、激素的概念与分类,激素的特点及其作用机制2、下丘脑分泌的主要激素及其生理功能3、垂体分泌的主要激素及其生理功能4、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的调节机制5、甲状腺激素的结构、功能及其分泌的调节6、甲状旁腺激素的结构、功能及其分泌的调节7、胰岛激素的结构、功能及其分泌的调节8、肾上腺激素的结构、功能及其分泌的调节第十章生殖与泌乳1、动物的性腺发育特点及生殖周期的概念2、雄性生殖生理,睾丸的生精作用,睾丸激素的功能及其调节3、雌性生殖生理,卵巢的生卵作用,雌激素与孕激素的分泌特点、生理功能及其调节4、乳的生成过程及其调节,排乳反射及其调节参考书目:1.《动物生理学》(第三版),杨秀平、肖向红、李大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
动物饲料之碳水化合物
趋于乙酸发酵,大量淀粉时,趋于丙酸发酵;
反刍动物消化利用(CH2O)n 小结
4.(CH2O)n在瘤胃中发酵为微生物提供营养(能量,
C架),VFA吸收后又为动物提供营养(能量)。总 体来说,以瘤胃消化为主,以小肠、盲肠、结肠消 化功能为辅,以VFA代谢为主,以葡萄糖代谢为辅。 5.瘤胃消化(CH2O)n有利有弊:CF的消化有利,
存在于乳汁中,如牛奶中约含5%的乳糖
C. 麦芽糖 Maltose
1.
.
-1, 4 linkage
2. 3.
由2分子葡萄糖构成
在消化道中由淀粉分解产生
D.纤维二糖 Cellobiose
-1, 4 linkage
1.
2.
由2分子 -D-葡萄糖构成 哺乳动物的消化酶不能消化而微生物酶可将其 断裂 在纤维素分子中的基本连接方式
是在所有CHO中最甜的
二 糖 Disaccharides
A.
蔗糖 Sucrose 1. .
2.
由1分子-D-葡萄糖和1分子-D-果糖构成 容易消化,并且消化速度很快
3.
4.
主要存在于甜菜、甘蔗、糖蜜中
B. 乳糖 Lactose
1.
.
-1,4-linkage
2. 3. 4.
由1分子 -D-半乳糖和1分子 -D-葡萄糖构成 除了家禽以外,其他动物都能很好的消化
反刍物碳水化合物营养
一、消化吸收 二、VFA的代谢
三、葡萄糖的代谢
一、消化吸收
1.消化过程 C·2O降解为VFA有二个阶段: H
(1)复合C·2O(纤维素、半纤维素、果 H
胶)水解为寡聚糖,主要是双糖(纤维
二糖、麦芽糖和木二糖)和单糖;
反刍动物的营养和生理--韩国060614)
粗饲料与纤维素的最低喂食基准
观察粗饲料来源纤维素的功能 1) 填满牛的消化器给予饱满感 2) 对反刍胃给予物理刺激,促进反刍作用及唾液分泌 3) 分泌出来的唾液稳定地维持反刍胃内Ph值 (pH 6.2左右) 4) 保持瘤胃内微生物的均衡来维持反刍功能 5) 保持挥发性脂肪酸的均衡的生成比率来维持乳脂率 (3.6%以上)
(lignified protein)
• 促进反刍作用及唾液生成
• 饱满感
• 促进乙酸生成 → 增加乳脂率
26
碳水化合物代谢
■ 影响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消化的因素
1) 谷种类 燕麦 > 小麦 > 大麦 > 玉米 > 高粱 Amylopectin>Amylose
2) 谷类加工方法 : 糊化(Gelatinization) Steam flaking、 extrusion、 popping、 pelleting
10
Composition(g/100gDM) of rumen microbes (van Soest,1994)
▪ True protein
: 47.5
▪ RNA
: 24.2
▪ DNA
: 3.4
▪ Peptidoglycan : 2.0
▪ Polysaccharides : 11.5
▪ Lipid
气体排出 所发生的 损失
体 组 织 体组织
代谢
牛奶
28
挥发性脂肪酸的利用
挥发性脂肪酸 乙酸 丙酸 丁酸
正常发生比率 60% 30% 10%
能量利用效率 57 100 71
29
肝脏中葡萄糖生成与乳房中合成乳糖和乳脂肪
• 大多数丙酸在肝脏中合成为葡萄糖 (这时需要氨基酸) • 其他消化道内不能吸收葡萄糖 - 牛奶 20Kg : 需要900g的葡萄糖 • 为了形成乳糖(lactose)需要较多的葡萄糖 • 产乳量 : 受到在反刍胃内生成的来源于丙酸的葡萄糖的影响 • 葡萄糖合成为牛奶时转换为甘油(glycerol)+乙酸及酮体 → 乳脂肪 • 葡萄糖在乳腺上与含 C4~C14的脂肪酸合成 : 总乳脂肪的一半 - 剩余一半来源于含 C16 以上的饲料脂肪
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过程
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过程。
单胃动物唾液与饲料在口腔中的接触是碳水化合物进入消化道进行化学消化的开始,哺乳动物唾液中含α-淀粉酶,在微碱性条件下能将淀粉分解成糊精和麦芽糖,但时间短,消化不具备明显的营养意义。
饲料进入胃中,唾液含淀粉酶的动物可继续消化淀粉酶,唾液不含淀粉酶的动物,胃中碳水化合物的消化甚微。
胃内无淀粉酶,在胃内酸性条件下仅有部分淀粉和部分半纤维素酸解。
饲料在十二指肠与胰液、肠液、胆汁混合,α-淀粉酶继续把尚未消化的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和糊精。
低聚糖α-1,6糖苷酶分解淀粉和糊精中α-1,6糖苷键。
饲料中营养性多糖基本分解成二糖,然后由肠粘膜产生的二糖酶--麦芽糖酶、蔗糖酶、乳糖酶等彻底分解成单糖吸收。
因此,单胃动物碳水化合物吸收主要在十二指肠,以单糖形式经载体主动转运通过小肠壁吸收。
随着食糜向回肠移动,吸收率逐渐下降。
进入肠后段的碳水化合物以结构性多糖为主,包括部分在肠前段未被消化吸收的营养碳水化合物,这些物质由微生物发酵分解,主要产物为挥发性脂肪酸,二氧化碳和甲烷,部分挥发性脂肪酸通过肠壁扩散进体内,气体组要由肛门逸出体外。
反刍动物反刍动物除了前胃外,消化道部分的消化吸收与单胃动物类似。
前胃是反刍动物消化粗饲料的主要场所。
其中瘤胃每天消化碳水化合物的量占总采食量的50-55%,具有重要的营养意义。
碳水化合物在瘤胃中被微生物分泌的酶水解未短链的低聚糖,主要是二糖,部分二糖继续水解为单糖。
二糖和单糖被瘤胃微生物摄取,在细胞酶的作用下迅速的降解为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
瘤胃微生物的降解使纤维物质变得可用,对宿主动物有显著的供能作用,但发酵过程中存在碳水化合物的损失,宿主体内代谢需要的葡萄糖大部分由发酵产品经糖原异生供给。
糖异生作用的前体物质--丙酸在瘤胃发酵中的数量和比例很小,试验表明,在饲喂劣质饲草时,瘤胃液中的乙酸与丙酸比例为100:16,在饲喂精料时比例为100:75,丙酸不足时,会导致动物体脂合成与沉积量下降,导致机体蛋白质代谢恶化,导致母畜泌乳量下降,故在反刍动物饲喂中要适当饲喂精料。
营养学复习题@答案
绪论CH1饲料常规营养成分包括(水分)、(无机物)、(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6种。
2.植物饲料与动物饲料化学元素(种类基本相同),但是数量(有差异),化学成分(C)、(H)、(O)、(N)动物体和植物饲料中都含有,但(纤维素?)植物饲料中有,而动物体没有。
3.饲料常规成分的测定方法:答:概略养成:分析出的营养素含量,不是单纯的某一化学成分的含量,而是性质相同或相似的多种成分的混合物,称为饲料的概略养分或常规成分。
概略养分分析法(常规分析法):利用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测定出概略养分。
CH2一概念蛋白质:是以氨基酸为基本结构单位的高分子含氮有机化合物。
必需氨基酸:是指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数量少、合成速度慢,不能满足动物营养需要,必需由饲料中提供的氨基酸。
外源性氨基酸:饲料蛋白质经消化酶分解产生的经小肠吸收进入体内的氨基酸。
内源性氨基酸:体内组织蛋白质在蛋白酶作用下分解产生的氨基酸和由糖等非蛋白质物质在体内合成的氨基酸。
可消化氨基酸:是指食入饲料蛋白质经消化后被吸收的氨基酸。
氨基酸的消化率:是指日粮中可消化氨基酸与总氨基酸的百分比。
可利用氨基酸:是指食入的饲料蛋白质经消化吸收并用于蛋白质合成的氨基酸。
氨基酸的利用率:日粮中用于细胞合成的氨基酸占日粮中氨基酸总量的百分比。
有效氨基酸:有时是可消化氨基酸、可利用氨基酸的总称;有时却特指化学方法测定的有效氨基酸。
美拉得反应:在干燥条件下,加热150°C以上,蛋白质肽链上的游离氨基与还原糖中的醛基形成一种氨糖复合物,不能被蛋白酶消化,称为~。
⑾瘤胃氮素循环:饲料蛋白质在瘤胃微生物的作用下降解成氨,经瘤胃吸收入门静脉,进入肝脏合成尿素,经唾液和血液返回瘤胃再利用,这种氮和尿素的合成和不断循环,称~。
二填空生长猪需(10)种必需氨基酸,成年猪为(8)种,其中(赖氨酸)为猪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蛋氨酸)为第二限制性氨基酸。
动物营养与饲料:碳水化合物与动物营养
H2
皱胃
细菌多糖体
吸收 嗳气 排出
小肠 胰、肠淀粉酶 葡萄糖 吸收
CF与 细菌 多糖 体
产物
吸收 粪排出
乙酸 VFA 丁酸
丙酸
TCA循环,氧化供能
乳腺
乳脂
合成体脂肪 在上皮组织中形成酮体
TCA循环,氧化供能
分解产生乙酸的作用
在肝脏转变成葡萄糖,参与TCA循环 形成糖原贮存在肝、肌肉 形成乳糖和体脂肪
肝脏 需要
供能 肝糖元 (贮存)
脂肪(肥肝)
血液 循环
各组织器官
肌糖元 (贮存)
肌肉
脂肪组织
体脂肪
合成非必 需AA碳架
2.马、兔 马、兔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部 位是以肓结肠为主,小肠为辅。
3.家禽 利用是以CF形成的挥发性脂肪 酸为主,而以淀粉形成葡萄糖 为辅。
总之,猪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部位 是以小肠为主,肓结肠为辅。利用 是以淀粉形成葡萄糖为主,而以CF 形成的挥发性脂肪酸为辅。
1.纤维素:β —葡萄糖分子的聚 合物,不溶于水和稀酸,在高
温、高压和酸煮条件下可水解
成葡萄糖;植物细胞壁的主要
成分,常与木质素伴存或单独 存在。 2.半纤维素:戊糖和己糖的混 聚物,溶于稀酸,与纤维素、 木质素一起构成细胞壁。
3.果胶:部分溶于稀酸和稀碱,可被冷水 或热水浸出而成胶状物,主要存在于植物 的细胞壁及其间隙中。
五、粗纤维在家畜饲养中的利弊
1.作为填充物质。
➢有利作用 2.作为营养物质。
3.刺激胃肠蠕动,有通便的作用
➢消极作用 1.降低饲料消化率。
2.过多量易引起便秘
6、寡聚糖的特殊作用
三、单胃家畜对碳水化合物消化与代谢
全日制农推硕士入学考试大纲-农业综合知识二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农业综合知识二本科目包括《动物生理学》、《动物营养学》、《动物繁殖学》动物生理学部分主要内容包括血液的理化特性、循环生理、呼吸生理、消化生理、泌尿生理、神经生理和内分泌生理等。
要求考生掌握动物生命活动过程中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及进行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技能,并解释生理现象的发生机制。
1.掌握哺乳动物各器官、系统的正常生理机能、活动规律。
2.熟悉各有关功能间的相互联系及其调节方式。
3.理解有机体各器官、系统与内外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4.了解其它种类动物(鸟类、鱼类、人等)的某些生理特性。
5.具备辨证地观察、分析和解决生命现象有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一)细胞生理1.细胞的兴奋性2.细胞的生物电现象3.细胞的跨膜信息传递功能4.骨骼肌的收缩机制(二)血液生理1.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2.血细胞生理3.血量与血型(三)循环生理1.心脏生理2.血管生理3.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四)呼吸生理1.肺通气2.气体交换与运输3.呼吸的调节(五)消化与吸收1.消化的方式、胃肠道功能调节2.内脏平滑肌的生理特性3.化学性消化4.微生物消化5.吸收6.禽类消化机能的特点(六)排泄与渗透调节1.肾脏的结构特点和肾脏血液循环的特征2.尿的生成3.肾脏在维持稳态方面的作用(七)神经系统1.神经元活动的一般特征2.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3.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4.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5.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6.高级神经活动(八)内分泌生理1.内分泌和激素的概念、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激素作用的机理、激素分泌的调节2.下丘脑与垂体3.肾上腺、甲状腺、性腺二、考试要求(一)细胞生理1.了解细胞的兴奋性2.掌握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与产生机制3.掌握神经-肌肉接头和突触的结构与兴奋传递4.掌握骨骼肌的超微结构、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骨骼肌收缩的分子机制(二)血液生理1.掌握血液的基本组成、血浆的化学成分、血液的理化特性2.掌握红细胞的生理机能及生成和破坏、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和机能、血小板的生理特性与机能3.理解血量、血型概念、红细胞凝集现象与输血、动物血型及其应用(三)循环生理1.掌握心动周期、心脏泵血过程、心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2.掌握各类血管的机能特征、动脉血压及其影响因素、微循环、组织液和淋巴3.掌握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四)呼吸生理1.掌握肺通气的结构基础、肺内压和胸内压、肺容量和肺通气量2.掌握气体交换的原理、氧气运输、氧解离曲线、二氧化碳运输、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3.理解呼吸中枢及呼吸节律的维持、呼吸的反射性调节(五)消化与吸收1.掌握消化的方式、胃肠道的神经支配、胃肠道激素2.掌握内脏平滑肌的生理特性、胃运动与胃排空、小肠运动3.掌握胃液的分泌与调节、胰液的分泌与调节、胆汁的作用4.理解反刍动物瘤胃内消化、复胃运动、前胃运动、反刍、食管沟反射、草食动物大肠内消化5.掌握的吸收的部位与机理、各种营养成分的吸收6.了解禽类消化机能的特点(六)排泄与渗透调节1.了解肾脏的结构特点和肾脏血液循环的特征2.掌握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与分泌作用、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尿的浓缩与稀释3.理解机体水盐平衡调节、机体内酸碱平衡调节(七)神经系统1.掌握突触传递与非突触性传递、神经递质与受体2.理解反射与反射弧、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中枢内兴奋传导的特征、中枢抑制、反射活动的协调3.理解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脊髓的感觉传导功能、丘脑的感觉投射系统、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机能4.掌握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低位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5.掌握植物性神经的结构和机能特征、内脏活动的中枢性调节6.理解条件反射、动力定型、神经活动类型、大脑皮层的电活动、觉醒与睡眠、学习与记忆(八)内分泌生理1.理解内分泌和激素的概念、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激素作用的机理、激素分泌的调节2.掌握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脑垂体的内分泌功能3.掌握肾上腺皮质激素与髓质激素的生理机能及其调节、甲状腺激素的生理机能及其调节、性腺激素的生理机能及其调节动物营养学部分本《动物营养学》考试大纲适用于浙江农林大学动物科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华南农业大学动科动物营养学期末重点
绪论动物营养学:是研究营养物质摄入与动物生命活动(包括生产)之间关系的科学。
养分: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称为营养物质,简称养分。
动物生产的特点:1.从生产人类食物的角度看,动物生产的重要特点是物质利用效率低。
2.动物可以将人类不能直接利用的养分资源(如牧草、各类副产物等)转化为人类食品,从而提高食物生产体系中的养分利用率。
一、动物营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确定必需营养素、研究其理化特性和营养生理作用;(2)研究必需营养素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及其调节机制;(3)研究营养摄入与动物健康、动物体内外环境间的关系;(4)研究提高动物对饲料利用率的原理与方法;(5)制定动物的适宜养分需要量;(6)探索或改进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新方法或新手段(饲料营养价值评定、营养需要量)。
二、动物营养学在动物生产中的作用(1) 保障动物健康。
(2) 提高动物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
(3) 改善产品质量。
(4) 降低生产成本。
(5) 保护生态环境。
第一章营养物质及其来源饲料:在正常情况下,凡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吸收、无毒无害、且能提供营养物质的所有物质均叫饲料。
总水分:饲料样品在烘箱中100-105 ℃烘干至恒重,失去的游离水和结合水质量总和。
烘干后的剩余物叫全干(绝干)物质。
初水分:饲料等样品在烘箱中60-70℃烘干至恒重,失去的重量即为初水。
粗蛋白CP:饲料中所有含氮物质的总和。
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测出样品含氮量后,再乘以6.25即为粗蛋白含量。
粗纤维CF: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等成分。
常规分析法是在强制条件(1.25%酸、1.25%碱、乙醇、高温)下测定。
粗灰分Ash:是饲料样品在550-600℃高温炉中将所有有机物质全部氧化后剩余的残渣。
粗脂肪EE:饲料样品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
常规饲料分析是用乙醚浸提样品所得产品,故称为乙醚浸出物。
无氮浸出物 NEF:即不含氮的一类浸出物,也称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包括淀粉、菊糖、双糖、单糖等。
第五章碳水化合物的营养
二 (CH2O)n的营养生理功能
4.合成NEAA: (CH2O)n的某些中间产物可与NH2结合形成 AA。
α-酮戊二酸+ NH2→谷氨AA 5.谷CAFA有+重丙要酮的酸营经养N生H2理转功移能生成丙AA
CF的营养生理功能
(1)供能作用:对反刍动物来说,CF可提供其所 需要能量的50%,非反刍动物CF经大肠微生物发酵, 可满足维持能量需要的10~30%。 (2)维持胃肠道正常功能,促进胃肠蠕动,消化 液的分泌,有利于粪便的排出。
反刍动物消化利用(CH2O)n 小 结
4.(CH2O)n在瘤胃中发酵为微生物提供营养(能 量,C架),发酵为VFA吸收后又为动物提供营养 (能量)。总体来说,以瘤胃消化为主,以小肠, 盲肠,结肠消化功能为辅,以VFA代谢为主,以葡 萄糖代谢为辅。
5.瘤胃消化(CH2O)n有利有弊:CF的消化有利, 而大量消化(CH2O)n有能量损失,且容易使瘤胃 PH降低,抑制微生物发酵,不利于CF消化。
内容目录
第一节 碳水化合物及其营养生理功能 第二节 单胃动物碳水化合物营养 第三节 反刍动物碳水化合物营养
碳水化合物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水解 所产生这类结构的物质,含C、H、O,有些含N、P、 S,通式(CH2O)n。
动物饲料中2/3为(CH2O)n,但动物产品中 (CH2O)n含量不足1%,主要起供能的作用。
关于非淀粉多糖(NSP)
3.可溶性NSP的性质和抗营养作用:
猪鸡消化道缺乏相应的内源酶而难以将其降解; 其与水分子直接作用增加溶液的黏度,且随多糖浓 度的增加而增加。 多糖分子本身互相作用,缠绕成网状结构,引起溶 液黏度大大增加,甚至形成凝胶。
因此,可溶性NSP在动物消化道内能使食糜变黏, 进而阻止养分接近肠黏膜表面,最终降低养分消化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挥发性脂肪酸的代谢
1、合成:
乙酸,丁酸→体脂、乳脂
丙酸→葡萄糖
2、氧化:
奶牛组织中体内50%乙酸, 2/3丁酸, 1/4丙 酸被氧化,其中乙酸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需要 量的70%。
3.作为前体物质: 为反刍动物瘤胃利用NPN合成菌体蛋白或重组合 成菌体蛋白和动物体内合成非必需氨基酸提供C架。
4.形成产品: 肉、蛋、奶。
三.单胃动物碳水化合物营养
(一)消化吸收 主要部位在小肠,在胰淀粉酶作用下,水解产生 麦芽糖和少量葡萄糖的混合物。
α-淀粉酶只能水解а-1.4糖苷键,因此支链淀粉 水解终产物除了麦芽糖外,还有支链寡聚糖,最后 被寡聚1,6-糖苷酶水解,释放麦芽糖和葡萄糖。
VFA的浓度受到吸收和产出的平衡调节。
4.甲烷的产生及其控制
4H2+HCO3-+H+→CH4+3H2O 各种瘤胃菌均可进行此反应。 甲烷产量很高,能值高(7.6kcal/g)不能被动
物利用,因而是巨大的能量损失,甲烷能占食 入总能的6-8%。
5.VFA的吸收
碳水化合物分解产生的VFA有75%直接从瘤网胃 吸收,20%从真胃和瓣胃吸收,5%随食糜进入 小肠后吸收。
(3)饲料中未降解的和细菌的碳水化合物占采食碳水 化合物总量的10-20%,这部分在小肠由酶消化,其 过程同单胃动物,未消化部分进入大肠发酵。
2.瘤胃发酵产生的VFA种类
主要有:乙酸、丙酸、丁酸,少量有甲酸、异丁酸、戊 酸、异戊酸和己酸。瘤胃中24hrsVFA产量3-4kg(奶
牛 瘤网胃),绵羊300-400g;大肠产生并被动物利用
缺点:
• 适口性差,质地硬粗,减低动物的采食量。 • 消化率低(猪为3-25%),且影响其它养分的消化, 与能量、蛋白的消化呈显著负相关。 • 影响生产成绩,实质是影响能量的利用率(表1)。
表1 不同大豆秸粉喂乳猪的结果
豆秸杆粉(%) CF(%) DE(Mcal/kg) 采食量(Mcal) ADG(g)
(三)葡萄糖的代谢
1、反刍动物所需葡糖主要是体内合成,部位在肝脏。
2、葡萄糖的生理功能: 是神经组织和血细胞的主要能源。 肌糖原和肝糖原合成的前体。 反刍动物泌乳期、妊娠期需要葡萄糖的量高,葡 萄糖作为乳糖和甘油的前体物。 是合成NADPH所必需的原料。
第六节 碳水化合物与动物营养
碳水化合物及其营养生理作用 单胃动物碳水化合物营养 反刍动物碳水化合物营养 粗纤维的合理利用
一.碳水化合物结构与分类
1、结构
碳水化合物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水解所 产生这类结构的物质,含C、H、O,有些含N、P、 S,通式(C Nhomakorabea2O)n。
2、分类
(1)无氮浸出物: 单 糖:葡萄糖、果糖; 双 糖:麦芽糖、蔗糖、乳糖; 多聚糖:淀粉。
了 的VFA为上述量的10%。
乙酸、丙酸、丁酸的比例受日粮因素影响,日粮组成 (精粗比)、物理形式(颗粒大小)、采食量和饲喂 次数等。
3. 瘤胃发酵产生的VFA种类及影响因素
乙酸是主要酸,喂粗料时产量高,喂谷物时丙酸 产量高,乙/丙比受日粮处理影响。
加瘤胃素可提高丙酸比例,有利于肉牛育肥。
饲料磨粉或制粉可提高丙酸产量。
碳水化合物进食量的50-55%。
1.消化过程
碳水化合物降解为VFA有二个阶段:
(1)复合碳水化合物(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在 细胞外水解为寡聚糖,主要是双糖(纤维二糖、麦 芽糖和木二糖)和单糖;
(2)双糖与单糖对瘤胃微生物不稳定,被其吸收后迅 速地被细胞内酶降解为VFA,首先将单糖转化为丙酮 酸,以后的代谢途径可有差异,同时产生CH4和热量。
水解产生的单糖经主动转运吸收入细胞,顺序为: 半乳糖>葡糖>果糖>戊糖。
未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进入后肠,在微生物作 用下发酵产生VFA。
幼龄动物乳糖酶活性高,断奶后下降,蔗糖酶在幼 龄很低,麦芽糖酶断奶时上升
(二)代谢
葡萄糖是单胃动物的主要能量来源,是其他生物 合成过程的起始物质,血液葡萄糖维持在狭小范 围内。
单胃动物与人:70-100mg/100ml 反刍动物:40-70mg/100ml 禽:130-260mg/100ml
(三)粗纤维的营养作用
1.营养作用:
优点: 单胃动物用一定量粗纤维,起填充消化道的作用,产 生饱感。 刺激胃肠道发育,促进胃肠运动,减少疾病。 提供能量,单胃动物CF在盲肠消化,可满足正常维 持需要的10—30%。 改善胴体品质,能提高瘦肉率、乳脂率。 降低饲料成本。
5 4.9 3.03 4.68 387
10 5.9 2.94 3.8 309
20 7.8 2.77 2.8 236
40 14.3 2.41 2.1 193
60 20.3 2.05 1.45 152
2.影响CF利用的因素
动物因素:种类、年龄、健康状况。 营养因素:能蛋水平、CF、微量养分(矿物质,维生
(2)粗纤维: 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以及镶嵌物质等。
二.碳水化合物营养功能
1.供能和贮能:
直接氧化供能。 转化为糖原(肝糖原、肌糖原)-短期存在形式。 转化为脂肪-长期贮备能源。
2.构成体组织:
•核糖和脱氧核糖构成核酸。 •粘多糖,结缔组织的重要成分。 •糖脂、几丁质、硫酸软骨素。 •糖蛋白,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素)。 饲料加工:物理粉粹;化学加工(高温、高压膨化),
煮熟、生物发酵等。
五.反刍动物碳水化合物营养
(一)消化吸收 反刍动物消化碳水化合物与单胃动物不同, 表现在:消化方式、消化部位和消化产物。
(1)饲料C·H2O→葡萄糖→丙酮酸→VFA,单糖很少; (2)瘤胃是消化碳水化合物的主要场所,消化量占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