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古代经济政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算赋是秦汉时政府向成年人征收的人头税。它始于商鞅变法, 是作为军赋征收的人头税,在秦时或称作口赋。公元前203年刘邦 下令,规定凡是年龄在15-56岁的人出赋钱,每人120钱为一算, 这就是算赋(东汉时也称口算),从此成为定制。 算赋是汉政府财 政收入中的一个主要项目,是军赋性质。算赋一律用货币缴纳,一 般来讲,算赋为每人一年一算,但也有特殊情况,如秦朝曾有法令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西汉政府为了鼓励户口增殖, 提倡早婚。公元前189年下令:女子年龄15以上至30未嫁五算,即 算赋五倍于常人。《汉律》还规定,贾人与奴婢倍算,即商人与奴 婢的算赋一倍于常人。这显然是为了抑商和限制蓄奴。
口赋,是汉代政府向十四岁及其以下的儿童征收的人头税。也 称口钱、口贱钱。西汉初年 征收额是每人20钱。起征的年龄是7 岁,到汉武帝时提前到3岁起征。口赋很少减免,东汉末年军阀混 战,统治黑暗,甚至婴儿一岁即令起纳。 汉代的算赋是政府的税收,归大农;口赋是帝室的税收,归 少府。 算赋口赋征收的是货币,使农民不得不抛售大量农产品,从 而加强了农民与市场的联系,同时也促进了汉代的商品经济的发展。 但这种人头税一直到清朝雍正帝时,实行摊丁入亩征收统一的地丁 银,才彻底的废除。
府兵制与募兵制
府兵制和募兵制是隋唐时期的军事制度,二者易被混淆。 府兵制源于西魏,发展于隋唐,崩溃于唐开元年间。募兵制在唐 玄宗时实行。隋唐时的府兵制与均田制结合,其特点是“寓兵于 农”、“兵农合一”,兵将分离,其服役期间免征赋役,但出征时 要自备武器。募兵制的实行是因均田制遭到破坏,作为职业兵,兵 将之间有了隶属关系。此外,在古代史上,具有“兵农合一”性质 的制度除隋唐时的府兵制外,还有阿骨打推行的“猛安谋克制”, 努尔哈赤建立的“八旗制度”。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自耕农的负担,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高考易考点:土地兼并与均田制
2、应对举措:面对地主阶级大量兼并土地的情况,北魏至 屯田制:三国时期的封建土地国有制度。曹操总结汉朝西域屯田经 唐前期的政府采取“均田制”的措施,以维护统治;宋朝 验创制,分军屯和民屯;军屯是组织兵士进行农业生产,由将吏管理, 收获物全部交给国家;民屯是招蓦流亡农民垦荒并设官管理,屯田民享 王安石变法“方均税法”;明朝时则采取了按照人丁和田 有土地使用权,按比例向官府交纳收获物。屯田制的实行,利于保证军 亩的多寡收取赋税的政策。(鱼鳞图册:确定土地所有权 需供养,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和征收赋税的依据。一条鞭法) 清代地丁银制度。 更名田制:清朝前期的农民个体土地所有制度。1669年康熙帝宣布
明朝后代的皇帝也是一个比一个糊涂, 有做木工的,有几十年不上朝的,有 喜欢炼丹的,反正都是不务正业。要 不是当时明朝的政治制度比较完善, 有内阁在处理日常朝廷政务,估计明 朝早亡了。而它却只是一个皇帝的行 政顾问!
闭关锁国
重农抑商
明朝不灭亡,中国会进入资 本主义社会吗?
第4课 中国古代经济政策
本节课须掌握以下内容:
1、春秋:①齐-相地而衰征,按土地多少、田质好坏收赋税;②鲁初税亩,按亩收税。 2、战国:商鞅-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废井田,土地 私有制。 3、秦朝:土地私有,按亩纳税;按人口征收户赋,捐税;统一度 量衡、货币等。 4、两汉:编户制度,按资产承担赋税、徭役、兵役;田租较轻, 赋很重,还有杂税杂役等。
在中国古代,地主和自耕农都是国家的编户齐民,是国家赋税的 直接提供者,他们名下的土地是国家田赋收入的来源。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
编户齐民是汉代政府实行的户籍制度,规定凡政府控制的户 口都必须按姓名、年龄、籍贯、身份、相貌、财富情况等项 目一一载入户籍,被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平民百姓,称为" 编户齐民"。
(1)被西汉政府正式编入户藉的自耕农、佣工、雇农等,称为编户齐 民。 (2)编户齐民既是行政管理制度,又是赋税制度。 (3)编户齐 民对封建国家的义务(农民的主要负担): ①田租:三十税一; ②人头税:A. 算赋:15-56岁120钱;B.口赋:7-14岁20钱; ③徭役:每年一个月,并戍边 三日,戍边三日不去则交更赋(300钱)代役; ④兵役:一生服役2年。(4) 评价:汉初的赋税制度,对农民的剥削较轻,但人口赋税和更赋很重。随 着汉王朝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统治阶级生活日益奢侈腐化。 国家、地主和官吏对农民的剥削也日益加重,汉末,终于导致阶级矛盾 的激化。封建制度的本质就是剥削压迫农民的制度。
土地所有制的演变
(1)原始社会:土地氏族公社所有制。土地归氏族公社所有,氏 族成员共同劳动,共同享用劳动成果 (2)先秦时期的井田制:基本特点有: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统治者通过层层分封赐予各级奴隶主,受封者对于土地只有使用权, 没有所有权;同时,受封者还要向统治者承担义务,交纳贡税;土 地被划分为“井”字形状,实行奴隶和庶民的集体耕作制度。 (政治基础是分封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3)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建立过程:公元前594年鲁国最先实行初 税亩,使井田制遭到了破坏;秦国的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以 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废除井田制);各国诸侯纷纷 变法,使封建土地所有制最终在各国建立起来。 西周时期是“千耦其耘”的大规模集体耕作制,到秦汉则以“一夫 挟五口,治田四百亩”的小家庭耕作制为主。说明了什么?
1、土地兼并现象贯穿了中国封建社会始终。根源在于封建土 地私有制的发展和土地买卖制度的存在。(其它原因:重农抑商政 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引起社会动荡不安。统治 策和人们观念的影响。)封建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土地兼并。 者常采取“均田”、“限田”的措施,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保护 影响: 政治上:削弱中央集权,吏治腐败、使大批农民破产阶 自耕农经济。公元 485年,北魏就曾颁布均田令,按性别、年龄把 级矛盾激化。经济上:国家财政收入锐减,加剧农民的贫困,影响 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这些土地的主要部分只准使用,不准 购买力,制约市场的扩大。影响人们的观念,将财富用于购买土地, 买卖。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缴纳租税,并服徭役和兵役。隋代至唐 影响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成为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严重障 初,均田制的具体内容虽有调整,但基本精神不变。 碍。 ◆均田制:是我国历史上较完备的一种封建土地国有制度,它开始于北魏, 宋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使两极分化更为激烈。到明 隋、唐前期两朝相继沿袭,而且还被日本借鉴、吸取。均田制以法律形式确 清时期,商品货币经济繁荣,通过土地买卖广占田土的现象日益普 认受田者的土地占有权和使用权,其基本特点是不触动地主阶级的利益,又 遍,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战国时期,贵族占有土地的井田制已经崩溃(公田变私田), 代之而起的是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这种局面一直延续了2000 多年。战国以来的土地私有制主要有三种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 主私有土地和自耕农私有土地。 君主私有土地是指由宫廷有关部门(九卿之一的“少府”)掌管 的那部分土地,其收入主要用于君主的私人开支。 此外,除自耕农私有土地外,就是地主私有土地。自耕农在广义 上说也是土地的主人,他与地主的区别在于他所有的土地规模只限 于一家人自己耕种。地主的土地有多种来源,随着时间的推移,土 地兼并成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
南人不信北方有千人帐,北人不信南人有万斛之舟,盖土俗然也。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江南城 镇的特点及兴起的背景 特点:以工商活动为主要功能;辐射范围广;分布 密集;与周边农村联系密切。(6分) 背景:江南地区农副业迅速发展;手工业技术进步; 区域性分工与商业活动加强。(6分)
2000年6月19日《学习时报》以头版整版篇幅发表了署名本 报编辑部的文章《落日的辉煌--17、18世纪全球变局中的"康乾盛 世"》。这篇受到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的文章一经发表,引起了 “各省督抚中廉洁自爱者,不过十之二三” 社会的广泛关注。据不完全统计,《人民日报》、《光明日报》、 (《乾隆起居注》乾隆六十年八月) 《新华文摘》等国内外几十家报刊予以转载;中央、国家有关部委 和许多省区、市党委把它作为学习参考资料,要求广大干部阅读、 领会。 康乾盛世持续百余年(1681-1796),曾以国力强盛、气象宏伟 震撼一时,其时国家统一,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儿童齐唱太平 源于一个不思进取的治国方略! 年”!在朝官僚和皇帝更对大清帝国的未来充满了自豪和自信,坚 信“海甸巩于金瓯,邦家奠于磐石”。然而,嘉庆初年爆发的川楚 陕甘豫五省白莲教起义,持续了整整八年(1796--1804年),清 政府耗资两亿两白银(三年的国库收入)才终于镇压下去。
6、北宋:青苗法-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又增加政府收入 ;募役法-保证了农民生产时间;农田水利法-水利、垦荒; 方田均税法-按土地实有数量和田质好坏收税;市易法-平抑 物价。 7、明朝:张居正改革,实行一条鞭法,将田赋、徭役、杂 税折成银两,按人丁和田亩分担。 8、Baidu Nhomakorabea朝:①康熙-更名田;永不加赋;②雍正-摊丁入亩, 丁税摊入田赋中(即地丁银制度),人头税废除。(又称 地丁银制)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 农民人身地位提高。 ③推广棉花、甘薯、玉米等,促进人口增长和农业生产商 品化。
租调役制:北魏孝文帝改革时的封建赋税徭役制度。其实 施前提是均田制的推行,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规定受田 农民纳租调,服徭役兵役(府兵制),即有田就有租,有 户就有调,有身就有役。租调役制的实行,有利于推动北 魏社会经济的发展。 5、隋唐:①沿用北魏均田制和租调制,隋部分推行庸(即 代役);唐租庸调制;庸不再限年龄。 ②唐后期,两税法,资-户税,田-地税;夏、秋两次纳 税。改变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 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 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 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 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 食货志》
土地兼并给社会带来了什么危害?
中国古代的地主庄园
明藩王的土地归现在耕种的人所有,部分农民获得土地。更名田制的实 行,有利于调动农民的垦荒积极性,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
影响: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抑制兼并、鼓励 垦荒、增加收入、缓和矛盾的作用,但由于封建社会土地 私有制这一现象的存在,任何措施都不能从根本上阻止土 地兼并。
中国封建经济的内在矛盾: 自耕农
随着国家的出现,阶级的分化,在商周时期,原始社会的村 社结构虽然保留,但土地公有制遭到破坏,井田制出现。 以沟洫将耕地分割成面积大致相等的方块田,构成“井”字 形,故称“井田”。甲骨文中的“田”字多写作“ ”,证明商代 是有井田制的。西周是井田制度最鼎盛的时期。 井田的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由周王将全国土地层层分封给 各级贵族。井田制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 “公田”实际 上为贵族占有,“私田”是村社成员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 有权。 井田中央一区为“公田”,由贵族占有;四周土地为“私田”, 是分授给村社成员的份田,收获归己;“公田”由得到份田的村社 成员集体耕种,收获物全部缴纳给贵族。
土地兼并
封建统治的安定依赖于大量( )农的存在和稳定, 但是,封建国家和政府的剥削、地主阶级的( )又不 断地破坏着自耕农经济,致使自耕农经济不断衰退、租佃 制经济日益盛行。 这成为封建社会和国家经济内部不可调 和的矛盾。
古代按丁口征收军役及军需品,称为“赋”; 按土地及工商经营征收财物称为“税”。
1、土地制度的演变 2、土地兼并及政府应对措施 3、赋役制度的变革 4、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原因、含义、主要表现、评价 5、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原因、含义、表现、评价
近代前夜的危机 中国落后的原因
历代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 (1)重农抑商(农本商末):始于公元前356年战国商鞅 变法,终于1895年甲午战后“放宽民间设厂限制”,期间 个别朝代有所松动。表现:①奖励耕织、休养生息、轻徭薄 赋、减轻刑罚;保证人民的生产时间,不误农时;移民屯田、 推广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兴修水利;强化户籍管理、抑制 土地兼并,保护小农经济。②货币官铸、盐茶铁酒等专卖制 度、歧视商人、对私营工商业设关卡征重税、组建庞大的官 营手业。 (2)加强国内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外 开放,积极进行对外贸易交流。 (3)明清海禁闭关锁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