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利场》译文性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利场》译文的性别研究
【摘要】《名利场》是英国十九世纪萨克雷逗趣而又启人深思的小说。通过女性主义的翻译理论探讨了《名利场》译文。
【关键词】《名利场》;女性主义翻译;萨克雷
《名利场》是小说家萨克雷的成名作品,也是他生平著作里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杰作。萨克雷是著名的英国小说家。自1833年起,萨克雷就在报章杂志上发表文章。萨克雷的主要作品有:《纽克姆一家》、《凯瑟琳》、《当差通信》、《弗吉尼亚人》等。他的最后一部小说是《丹尼斯·杜瓦尔》,在他去世时仅完成8章,1864年在《康希尔杂志》发表。但是直到长篇小说《名利场》问世,他才被公认是天才小说家。故事取材于很热闹的英国十九世纪中上层社会。穷画家的女儿蓓姬?夏普是一个机灵乖巧的漂亮姑娘,自幼失去父母,但绝顶聪明。她以半工半读的方式从寄宿学校毕业后,她尝过贫穷的滋味,一心要掌握自己的命运,摆脱困境。她不择手段,凭谄媚奉承、走小道儿钻后门。飞上高枝。由一名家庭小教师起步,牢牢抓住每一个机会,削尖了脑袋钻进维多利亚时代的上流社会,成为一颗光芒四射的交际明星。作为陪衬的人物是她同窗女友、一个富商的女儿。她懦弱温柔,驯顺地随命运播弄。从贫贱进人富裕的道路很不平稳!富家女的命运很坎坷,两人此起彼落的遭遇,构成一个引人关怀又动人情感的故事。这一尤物的发迹历程,穿插的人物形形色色,都神情毕肖。在滑铁卢战役波澜壮阔的历史大背景映衬下,展现了堪称世界文学中最成功的一个女冒险家艺术形象。萨克雷富讥
智,善讽刺,《名利场》是逗趣而又启人深思的小说。萨克雷的词锋犀利,机智幽默,解剖人生精妙人微。本书问世将近一百六十年来,一直被誉为一面讽世明镜、一部警世宝典。以《名利场》为例,它首先体现在译者对原作叙述语气和风格的准确把握和转达上。萨克雷以轻松幽默偶尔还有些辛辣的笔触,通过一个情节跌宕起伏的故事,嘲讽了为功名利禄而蝇营狗苟的芸芸众生。他对世情的讽刺。因此,译者必须把握住这种不温不火的语气才能传达原作的神韵。
西方女性主义译论的正式兴起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时期,代表人物有s.de
lotbiniere-har-wood,g.spivak,b.godard,l.chamberlain,l.von flotow,s.simon等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贡献在于使译论界进一步发现结构主义关照下的传统译论所存在的盲点和误区,它为反思译作与原作的关系、语言的本质以及翻译的伦理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摒弃了译者以及译本从属于作者与原作,就象女性从属于男性一样的观点。并且指出,女性主义译者在翻译作品的时候应首先选择女性主义作家的作品或是翻译描写女性的作品,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虽然纠正了传统译论的不少缺点,但它过于强调对语言的“操纵”和译者的“干预”,从而引起了译论界的不少批判。女性主义将性别引入翻译研究领域拓宽了译者主体性的研究范围,给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注入了新鲜活力。对女性的文化身份、女性主义的翻译策略、女性译者的政治主张的研究已经成为翻译的跨学科研究中日益重要的课题,由于把语言看作是强大的身份
政治工具,并把翻译行为看作文化干涉的手段,女性主义翻译实践
实质上已成为以营造女性主义文化语境为目标的政治行动。女性主义译者也尝试翻译在意识形态上敌对的文本,即带有浓厚男权思想的文本。在翻译过程中,女性主义译者质疑原文的用词、语法、概念和思想等各个层面的表达,并尝试用创造性的译法来凸显原文或源语的性别歧视的性质,引起读者对性别问题的思考。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翻译意识形态上友好的文本,即本身就有女性主义思想
的文本时,“作者与译者都参与的方案”才能最完美地体现,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指导下的种种实践手段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作者认为,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考量翻译中的作者、文本、译者和读者将给翻译研究带来全新的启迪。在后现代、后殖民多元文化语境下,女性、差异性以及他者性将为重建译者主体性提供无限的可能性。
例 :原文:”poor wretch, ‘ she said, twirling round the littlebit of paper in her fingers, ‘how i could crush her with this!
-and it is for a thing like this that she must break her heart, forsooth- for a man who is stupid - a coxcomb - and who does not carefor her! my poor good rawdon is worth ten of this creature. ‘
“(thackeray, 1994: 302)
译文:“她把那小纸片儿绕着指头旋转,说道:‘可怜的孽障!单是这封信就能把她气死。为这么一件小事情,她就能气个心伤断肠。
她男人又蠢,又是个纨绔子弟,又不爱她!我可怜的好罗登比他强十倍呢。”
(杨必,1994:324)
蓓姬从不把她的好朋友艾米利亚看成是对手,相反有时还表现出同情。因此,译者在这里用了强烈的贬义词“孽障”。通过“强十倍”的表达体现了蓓姬对罗登的爱。如果不是为了钱蓓姬和他在一起是会幸福的,也说明了她对爱的渴望。
《名利场》这部作品是以两个女性的命运为主线。两位女主角的一生都充满了悲剧意味。虽然她们在出身、性格、遭遇和悲剧的具体原因等方面有所不同,但造成其悲剧命运的本质因素却是相同的:即对男性的依附性。这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社会的制约,另一方面是由她们自身的因素促成。作家检验了女性在一个极度剥削的男性世界中的地位。女性的生存现状,在维多利亚时代对女性的偏见和歧视都引起了作者的同情。她们的悲剧表明:女性摆脱这种依附性,是走向独立的出路所在。
参考文献
[1]杨必.杨必译文集(1-2卷)[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7
[2]杨必.名利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3]曹文轩,小说门[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2:161
[4]葛校琴.女性主义翻译之本质[m],北京:外语研究,2003.
[5]张景华.女性主义对传统译论的颠覆及其局限性[j],中国翻译,2004.(4):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