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金融危机爆发后的经济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国金融危机爆发后的经济调整

李毅

自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实行浮动汇率之日起,已历经半年多金融风暴,期间引发了东盟其他国家及韩国、日本的金融危机形成大规模的亚洲金融风暴,由此泰国经济陷入了战后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近期泰国经济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导下表现如何世人关注,本文试从近8个月泰国经济困境的主要问题、政府应对措施及近期经济前景作一全面分析。金融危机中泰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泰铢自7月2日贬值后汇率一直波动不止,以泰铢汇率为指标,其后的经济形势基本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7月2日到10 月中危机初始期,这一阶段泰铢汇率保持在29-35铢/美元,国内经济形势开始恶化;第二阶段,10月中到1月底的危机深化期,这一时期受韩国、印尼、日本地区性金融风暴的负面影响,泰铢急剧贬值,泰铢急剧贬值,泰铢狂跌到53—57泰铢/美元,国内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利率高企,企业破产加剧,国内市场严重衰退。第三阶段危机平复期,时间从2 月初到至今,这段时间随着亚洲国家金融动荡逐渐缓和以及泰国国内利好因素的刺激,汇率下调到42泰铢/美元左右,利率稍有松动,但经济衰退继续深化。泰国政府于1997年8月2 日请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同时与IMF达成一揽子经济改革计划的协议。然而随后的经济形势并没有象人们估计的那样,IMF的172亿美元的援助没有获得预期的效果。这是因为亚洲地区的金融风波远远超过泰国一国的范围,在大范围的贬值潮中假设泰铢贬值刺激出口的目的没有达到,其次假定国外机构对泰国公司和银行的短期贷款将获延期从而扭转短期支付危机的设想也没有发生。1997年下半年由于泰铢汇率急剧动荡,为稳定汇率、整顿国内金融市场,泰国国行提高利率,加上外资的大量流出,国内资金头寸极度短缺,股市大面积亏损,严重影响了金融机构、企业的正常运行,

国内经济极度衰退,即使1998年2月后股市、汇市双双上扬,经济衰退的迹象依然没有得到根本缓解。从半年多经济历程看,泰国经济恢复的障碍主要表现在:首先,外汇市场高度波动,受外界影响较大。泰铢贬值初的头三个月,汇率保持相对稳定,约36—40铢/美元。12月中旬在韩元崩溃的打击下,泰铢堕至48铢/美元(12月16日),后有所缓和,而到1 月上旬又在印尼盾狂贬的压力下跌至56铢/美元(1月12日),汇率恶化形势一直持续到2月初才逐渐好转,基本保持42—45铢/美元的水平。外汇市场的过度波动来自国内、外两方面的因素。从国外因素考量,亚洲国家普遍存在的金融问题和区域经济的密切联系加大了他们对亚洲国家经济行为的不信任感,单个国家的金融风波都会造成集体“感冒”,在这种大环境下,本身经济、金融体制虚弱的泰国难以独善其身。从国内因素考虑,由于私人机构短期偿还外债的需要(约290亿美元)、保值及投机行为、市场恐慌心理,这些加剧国内市场对美元的需求。外汇市场高度动荡直接导致经济领域的不稳定性,无法恢复投资者信心,同时又令国内市场利率居高不下,无法缓解资金流动的紧张状况。其次,国内资金头寸严重短缺,极大阻碍工商企业的运作。泰国政府为整顿金融秩序,先后于1997年6月、8月暂停58 家金融公司营业,12月正式关闭其中56家金融公司,这部分被关闭的金融资产达9300亿泰铢,他们的贷款数额约占泰国国内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1/6,这部分金融资产迟迟未能解决,对国内金融体系资金流量造成极大的障碍。与此同时,深受本身呆帐、坏帐影响的商业银行(不良债务约占贷款额的25%左右)在国行调高贴现利率的情形下,银行间拆借利率长时间高达21—25%,为避免再度卷入坏帐之中,银行收缩信贷,严格审核贷款对象。(即便如此,泰国商业银行3、4季度仍然大幅度亏损,1997年泰国商业银行的利润仅97亿泰铢,与1996年741亿的赢利水平相比减少了86 %。)另一方面,过去10多年泰国以其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吸引了大量外资流入,金融危机爆发后,大量外资撤出泰国,据泰国国行公布的数据, 1997年外资净流出达73亿美元,与1996年外

资净流入182亿美元形成鲜明对比。(注:《Thail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in 1997and Outlook for 1998》,Economic Research Department,Bankof Thailand)过去泰国依靠资本项目盈余来弥补经常项目赤字从而达到国际收支平衡,外资短期内迅速撤离陡然留下一个资金真空,资金市场供给缺口很大。泰国政府为恢复外国投资者对泰国经济的信心,扩大外资持股上限比例并开放电讯、交通、电力等一些国营领域以吸引外资进入,但由于亚洲金融风波来势猛烈,而且余波未平,经济前景尚不明朗,因而大部分外国投资者仍处于观望心态,对泰国政府的政策反应并不踊跃。如果说金融风暴刚爆发时只是冲击了金融部门、房地产业以及一部分涉外企业,那么随着金融危机的持续和深化,作为一国经济中枢的银行系统陷于整顿之中,流动资金严重短缺,相当数量的中小生产企业得不到银行的贷款,即使大企业有幸得到也要付出25-30%的贷款利率,这样高的利率即便如被称为“塑料王国”的协成昌集团总裁李兴添也感慨企业无法支撑下去。据估计,由于市场资金短缺,泰国单圣诞节、新年就丧失4亿泰铢的定单,预计98年国内资金短缺近1万亿泰铢。泰国国内需求一贯以私人投资消费为主(1997年私人投资占GDP的31%,而政府开支仅10%),因此利率高企直接打击了国内私人投资,造成国内需求严重衰退,延缓经济的复苏进程。此外,出口一直是泰国经济的发动器,出口贸易额占GDP的40%,由于国内资金短缺,出口企业得不到国内贷款的支持,泰铢的贬值并没有如原先预计的那样刺激出口的增加,1997年出口额仅增长3.2%,今后出口能否大幅增长直接关系到投资者对泰国市场的信心。再次,泰国的债务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根据泰国行的统计,截止到1997年10月,泰国的外债约920亿美元,其中1年期以上的债务约600亿美元,到1998年10月应偿还的债务约320亿美元。由于私人债务占泰国外债的70%,而且85%的短期债务属于私人债务(注:引自泰国国行1998年3月呈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工作报告),因此泰国的债务问题实质是私人企业的债务问题,这一点有别于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后的外债状况。在这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