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容易遗漏:空肠憩室病致不全性肠梗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例】容易遗漏:空肠憩室病致不全性肠梗阻
容易遗漏的空肠憩室病致不全性肠梗阻病例分析
空肠憩室可无症状,临床上易被忽视,多在发生并发症进行手术时及上消化道钡餐时被发现和诊断,空肠憩室的临床表现有上腹部不适、隐痛、腹胀、恶心、呕吐、黑便,查体上腹部有压痛等非特异性症状。小肠憩室在小儿中罕见,随年龄增长而多见,50岁以后较多,也有不少是70岁以后才发现,男性多于女性约为2∶1。在881例的尸解报告中,空肠憩室占0.57%;在2161例钡剂造影检查中发现憩室者为0.42%,一般为0.1%~0.5%。一般报道在1.3%以下,但可能有许多被遗漏。
【一般资料】
杨某,男,87岁,因“呕吐伴全身水肿3 d”入院。
【现病史】
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心呕吐,为胃内容物,含胆汁样液,偶有中上腹痛,伴全身水肿,无尿量减少,在门诊检查发现贫血,拟诊“上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溃疡?小肠不全梗阻,低蛋白血症”收住院。
【体格检查】
皮肤巩膜无黄染,两肺呼吸音粗,心律齐,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未见肠型及蠕动波,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双下肢水肿。
【辅助检查】
白细胞(WBC)10.7×109/L,血红蛋白(Hb)64 g/L,血小板(Plt) 472×109/L,血沉(ESR)25 mm/h,C-反应蛋白(CRP)17.1 mg /L,总蛋白50.1 g/L,白蛋白(ALB)25 g/L,免疫球蛋白、ANA+ENA系列及肿瘤标志物均阴性。
腹部CT:“局部小肠积液积气伴肠壁偏厚,胆囊偏大”。
胃镜:“食道溃疡”。
【诊疗经过】
入院后经抗感染及制酸治疗,复查胃镜:“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13 d后出现腹胀腹泻,每日10余次,查大便常规及菌培养阴性。肠镜:“乙状结肠黏膜见散在充血糜烂灶,盲肠憩室”;病理:乙状结肠黏膜慢性炎。复查腹部CT:“回盲部肠壁增厚,提示不全肠套叠可能,空肠憩室”;胃肠道造影示:“空肠多发憩室炎”,遂明确诊断为:空肠憩室炎伴小肠不全梗阻。给予调节肠道菌群及支持治疗后腹泻缓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均得以纠正,好转出院,
【出院诊断】
空肠多发憩室病伴不全肠梗阻。
随访13个月后一般情况良好,复查GI造影:“空肠多发憩室”。
【讨论】
小肠憩室病发病率极低,仅为0.2%~0.42%,该病分为先天性与获得性。获得性空肠憩室病最常见于60~70岁男性患者,只有2%~5%的憩室疾病发生于40岁以下的人群中。憩室疾病以老年人居多,这与老年人肠壁肌层脆弱有关。获得性小肠憩窒病多因周围炎症组织牵扯所致,临床上多无症状,大部分仅表现为类似急性阑尾炎和胆囊炎的腹痛过程,半数以上的患者为慢性过程,可并发小肠梗阻,出血,穿孔等危及生命。
本例患者系87岁老年男性,表现为反复呕吐,因年龄较大,且伴不全梗阻,因此未能行胶囊内镜,最终通过胃肠道造影发现空肠憩室炎伴不全梗阻,从而明确诊断。结合病史特点,考虑患者为空肠憩室炎导致憩室周围肠壁水肿改变,从而发生不全梗阻,继发小肠吸收不良,最终出现低蛋白血症等表现,而初诊时的食道溃疡是由于不全梗阻导致反复恶心呕吐,损伤食道黏膜的结果。
对于小肠憩室病,诊断常用的检查手段为腹部X线造影和CT扫描检查。因该病缺乏特殊临床症状,大多数病人都是在有并发症或合并其他疾患进行消化道钡餐、胃镜、手术或尸检时发现。影像学检查在该病早期可因肠壁炎症水肿,肠道积气积液等影响检查结果。本例即曾行腹部CT检查,为阴性结果。目前,新型的双气囊小肠镜也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有学者即通过双气囊小肠镜有效诊断小肠憩窜炎。因本例患者年高,且伴不全梗阻,故未能行小肠镜及外科手术检查,
也是诊断延误的一个原因。对于症状不严重的憩室,可行非手术治疗。仅当发现有严重并发症如肠梗阻、憩室炎反复发作、胆汁及胰液排泄障碍者,才考虑手术切除。
病例来源:中国老年学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