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诗歌学习资料
建安诗歌——精选推荐
建安诗歌建安诗歌 1、《咏怀诗之⼗九》 阮籍 西⽅有佳⼈,皎若⽩⽇光。
被服纤罗⾐,左右佩双。
修容耀姿美,顺风振微芳。
登⾼所思,举袂当朝阳。
寄颜云间,挥袖凌虚翔。
飘恍惚中,流盼顾我傍。
悦未交接,晤⾔⽤感伤。
2、《杂诗》 曹植 仆夫早严驾,吾将远⾏游。
远游欲何之,吴国为我仇。
将骋万⾥涂,东路安⾜由。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
愿欲⼀轻济,惜哉⽆⽅⾈。
闲居⾮吾志,⽢⼼赴国忧。
3、《吁嗟篇》 曹植 吁嗟此转蓬,居世何独然。
长去本根逝,宿夜⽆休闲。
东西经七陌,南北越九阡。
卒遇回风起,吹我⼊云间。
⾃谓终天路,忽然下沉渊。
惊接我出,故归彼中⽥。
当南⽽更北,谓东⽽反西。
当何依,忽亡⽽复存。
飘周⼋泽,连翩历五⼭。
流转⽆恒处,谁知吾苦艰。
愿为中林草,秋随野⽕。
糜灭岂不痛,愿与根连。
4、《野⽥黄雀⾏》 曹植 ⾼树多悲风,海⽔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不见篱间雀,见⾃投罗。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罗⽹,黄雀得飞飞。
飞飞苍天,来下谢少年。
5、《美⼈篇》 曹植 美⼥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攘袖见素⼿,皓腕约⾦环。
头上⾦钗,腰佩翠琅。
明珠交⽟体,珊瑚间⽊难。
罗⾐何飘摇,轻随风还。
顾盼遗光彩,长啸⽓若兰。
⾏徒⽤息驾,休者以忘餐。
借问⼥安居,乃在城南端。
青楼临⼤路,⾼门结重关。
容华耀朝⽇,谁不希令颜? 媒⽒何所营?⽟帛不时安。
佳⼈慕⾼义,求贤良独难。
众⼈徒嗷嗷,安知彼所观? 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
6、《杂诗·其⼀》 孔融 岩岩钟⼭⾸,赫赫炎天路。
⾼明云门,远景灼寒素。
昂昂累世⼠,结根在所固。
吕望⽼匹夫,苟为因世故。
管仲⼩囚⾂,独能建功。
⼈⽣有何常,但患年岁暮。
幸托不肖躯,且当猛虎步。
安能苦⼀⾝,与世同举。
由不慎⼩节,庸夫笑我度。
吕望尚不希,夷齐何⾜慕。
7、《杂诗》 孔融 远送新⾏客,岁暮乃来归。
第三篇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建安诗歌
第三篇 魏晋南北朝文学一一第一章 建安诗歌学习方法绪言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概况概况魏晋南北朝时代是文学自觉的时代。
与两汉时期相比,此时期不论是在传统的诗、文、赋方面,还是 在新兴的小说、文学理论方面,都有突破性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为唐代文学高潮 的出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章节脉络第一章建安诗歌 章节脉络⅛y ÷÷ 弟—P建安诗歌-第二节 第三节其他建安诗人第一节首开风气的曹操一、曹操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州市)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 学家。
曹操是一个注重实际的人,他知道乱世用儒学不能及时奏效,所以用刑名法术之学。
他精通音乐、书第一章魏晋南北朝文学 KK ---------- Tay 弟一旦 第三章 第四童 第五章弟八星 第七章 建安诗歌 正始诗歌两晋诗歌田园、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南北朝诗歌 魏晋南北朝散文和辞赋 魏晋南北朝小说苜开风气的曹操 建安之杰曹植法、围棋,为人简易,不重威仪。
二、建安风骨①时间:汉末魏初,诗歌创作的时代风格。
②特点:慷慨任气,以悲凉为美,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③语言:词采华美但又不假雕饰。
④ 代表:三曹、建安七子、蔡文姬。
三、曹操的诗歌创作成就L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作的全盛局面。
2.多用乐府旧题,写汉末实事。
如《蒿里行》原为挽歌,这里借用悲凉之感。
3.悲凉沉雄的独特艺术风格。
如《短歌行》。
4.《步出夏门行》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纯然描写自然景物的山水诗。
第二节建安之杰曹植一、曹植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子,曹丕弟。
他从小被曹操所喜爱,操欲立其为太子,后未果,因此受到曹丕嫉恨。
史称曹植聪颖过人,“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
二、曹植的诗歌分期L前期:抒发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白马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5.后期,表现自己壮志难酬,备受压抑的郁愤心情,《赠白马王彪》6.以“游仙”为诗名,始于曹植《游仙诗》。
建安文学以诗歌
建安文学以诗歌
建安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它以诗歌的成就最为突出。
一、建安诗歌的时代背景。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
那时候啊,战争就像家常便饭一样,到处都是烽火连天。
百姓们的日子可惨喽,流离失所,饿殍遍野。
但是呢,这种动荡的社会却给文学带来了新的活力。
各路英雄豪杰纷纷登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号到处奔波,孙权在江东也是割据一方。
这些英雄们的故事,就成了建安诗人们创作的源泉。
二、建安诗歌的代表诗人及作品赏析。
1. 曹操。
2. 曹植。
3. 曹丕。
三、建安诗歌的艺术风格。
建安诗歌总的来说有这么几个风格特点。
1. 慷慨悲凉。
这是建安诗歌最典型的风格。
你想啊,当时的社会那么乱,诗人们心里肯定不好受。
他们看到战争带来的破坏,看到百姓的苦难,心里就充满了悲愤。
所以在诗里就表现出一种慷慨激昂的情绪,同时又有一种悲凉的感觉。
就像曹操的诗,既有统一天下的壮志,又有对战争中牺牲者的同情。
2. 刚健清新。
建安诗人们的诗很有力量感,语言简洁明快。
他们不会用那些花里胡哨的词藻来堆砌诗句,而是用最直白、最有力的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比如说曹植的诗,虽然描写很细腻,但并不给人一种软绵绵的感觉,而是有一种清新刚健的气息。
建安诗画词赋
建安诗画词赋建安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涵盖了诗、画、词、赋等多种文学形式。
这些文学作品不仅在当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赞誉,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我们将按照文学形式的不同,来介绍建安时期的诗画词赋。
一、建安诗建安诗是建安时期最为重要的文学形式之一,它的代表作品有《离骚》、《天问》、《九辩》等。
这些诗歌以其高度的艺术价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其中,《离骚》是建安时期最为著名的诗歌之一,它是屈原的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诗以屈原的自传体式,描绘了他在流亡途中的心路历程,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深情和对人民的关怀。
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使它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二、建安画建安画是建安时期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的代表作品有《洛神赋图》、《仙人指路图》等。
这些画作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其中,《洛神赋图》是建安时期最为著名的画作之一,它是以曹植的《洛神赋》为基础,由画家张芝所绘制的。
这幅画作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精湛的技艺,将曹植笔下的洛神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成为了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三、建安词建安词是建安时期的一种文学形式,它的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这些词作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其中,《离骚》中的“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雲之綱紀,紫芝之棟梁”等词句,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四、建安赋建安赋是建安时期的一种文学形式,它的代表作品有《赤壁赋》、《七发》等。
这些赋作以其雄浑的气势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其中,《赤壁赋》是建安时期最为著名的赋作之一,它是以曹操在赤壁之战中的经历为基础,由曹操所作的一篇赋文。
这篇赋文以其雄浑的气势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建安诗歌教案
建安诗歌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建安诗歌的魅力教案目标:1. 了解建安时期的背景和特点,理解建安诗歌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学习建安诗歌的基本形式和特点,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模仿建安诗歌的形式和风格,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
教学内容:1. 建安时期的背景和特点:简要介绍建安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以及建安文学的兴起和发展。
2. 建安诗歌的形式和特点:介绍建安诗歌的基本形式,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以及其特点,如抒发忧愤、写景抒怀等。
3. 选读经典建安诗歌:选择几首代表性的建安诗歌进行详细解读和欣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情感表达。
4. 模仿创作建安诗歌: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建安诗歌的形式和特点,创作自己的建安风格诗歌作品。
教学步骤:1. 导入活动:通过展示建安时期的相关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该时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欲望。
2. 知识讲解:简要介绍建安时期的背景和特点,让学生对该时期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3. 诗歌分析:选取一首建安诗歌进行详细解读,分析其诗歌结构、意象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4. 诗歌欣赏:选取几首代表性的建安诗歌,让学生朗读并欣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和情感。
5. 模仿创作:给学生一些建安诗歌的模板和写作提示,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创作诗歌。
6. 诗歌分享:学生互相分享自己创作的诗歌作品,鼓励彼此欣赏和评价。
教学资源:1. 建安时期的历史资料和相关书籍2. 建安时期的诗歌选集3. PPT或投影仪,用于展示相关图片和诗歌内容4. 学生作品集,用于学生创作诗歌并进行分享评估方式: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2. 诗歌分析作业:布置学生分析一首建安诗歌的作业,评估他们对诗歌内涵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创作诗歌作业:布置学生创作一首建安风格的诗歌作业,评估他们对建安诗歌形式和风格的掌握程度。
教案扩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诗歌创作和表达能力。
建安诗歌选讲
《三国志》: 及邺城破,绍妻及后共坐皇堂上。文帝入绍 舍,见绍妻及后,后怖,以头伏姑膝上,绍妻 两手自搏。文帝谓曰:‚刘夫人云何如此?令 新妇举头!‛姑乃捧后令仰,文帝就视,见其 颜色非凡,称叹之。太祖闻其意,遂为迎娶。 《三国志》: 植初得淳甚喜,延入坐,不先与谈。时天 暑热,植因呼常从取水自澡讫,傅纷。 晏性自喜,动静粉白不去手,行步顾影。
曹丕(187-226)
魏文帝 诗歌特点:1、描写男女爱 情和游子思妇题材的作品 较多较好;2、形式多样。 四、五、六、七、杂言无 所不有,数五言与七言成 就较高。 《典论· 论文》开文学批评 风气的重要论文。
曹丕《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 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 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 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 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语言清丽、情致委婉、音节和谐,缠绵悱恻, 凄婉动人。
明代胡应麟:“子恒《燕歌》二首,开千古妙境。” (《诗薮》内编卷三) 清代王夫之:“倾情,倾度,倾色,倾声,古今无 两。‛(《船山古诗评选》) 《燕歌行》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
曹植(192-232)《诗品》称“建安之
杰”
《文心雕龙· 时序》: ‚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 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慨而多气也。‛ 曹操,鞍马为文,横槊赋诗,其诗悲壮慷 慨,气韵沉雄,古直悲凉。这种充满激情诗歌 所表现出来的爽朗刚健的风格,后人称之为 “建安风骨”,曹操是最突出的代表。千百年 来,曹操的诗就是以这种“梗慨多气”风骨及 其内在的积极进取精神,震荡着天下英雄的心 灵。也正是这种可贵特质,使建安文学在中国 文学史上闪灼着夺目光彩。
中国古代文学建安诗歌、正始诗歌、两晋诗歌
• “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 • ——叔孙通 • 曹操的用人政策打破了两汉(尤其是东汉)以来 德行为先、倡导名节的传统,这一变化对思想、 文化领域的潜在影响甚为深远。
• 夫曹孟德者,旷世之枭杰也。其在汉末,欲取刘氏之皇位 而代之,则必先摧破其劲敌士大夫阶级精神上之堡垒,即 汉代传统之儒家思想,然后可以成功。读史者于曹孟德使 诈使贪,唯议其私人之过失,而不知实有转移数百年世局 之作用,非仅一时一事之关系也。 • ——陈寅恪 • 孟德既有冀州,崇奖跅驰(tuî ,行为放荡不羁)之士,观其 下令再三,至于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不仁不孝而有治国 用兵之术者。于是权诈迭进,奸逆萌生。” • ——顾炎武
•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 群燕辞归雁南翔。
• (分析)开头三句写深秋的肃杀情景,为女主人公的出场 作铺垫。这里的形象有视觉的,有听觉的,有感觉的,它 给人一种空旷、寂寞、衰落的感受。这种景和即将出场的 女主人公的内心之情是一致的。 • 借写秋景以抒离别、怀远之情: • 宋玉《九辨》:“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 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高临水兮送将归。” • 汉武帝《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 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 《白马篇》(属乐府歌词,又名《游侠篇》,李白有同名作品)
• (解题:朱乾《乐府正义》:“此寓意于幽并游侠,实自况也。”
•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 (从动态的角度写“马”,其实是为了烘托“人”的飒爽 英姿。也是伏笔,以引发下文。沈德潜:“极工于起调”)
•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 • 牵牛织女遥相望, 尔独何辜限河梁?
• (分析)“夜未央”之句,既状长夜之漫长,又写思念之 无尽。惟其思念难眠,故觉夜之漫长。陶潜有“不眠知夕 永”之句。 • “牵牛”之句,顺手拈来,以比况自己。 • 在艺术上,本诗把抒情女主人公的感情、心理描绘得真实 而细腻。曹丕能从景物、心理、行为、独白等多个角度来 渲染女主人公的思念与哀伤,形成千回百转、凄凉哀怨的 风格。本诗辞藻流艳,句句压韵。音调流畅,化用前人语 句也较为自然。 • 锺惺:“婉娈细秀,有公子气,有文人气”(《古诗 归》)。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两汉诗歌和建安诗歌知识点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两汉诗歌和建安诗歌知识点两汉诗歌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重点内容是《古诗十九首》和汉代乐府民歌。
学习要求:①理解和把握五言诗的兴起和成熟过程;②熟知汉代乐府概况以及“乐府”名义;③重点掌握《古诗十九首》的文学成就;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五言诗的兴起和成熟识记:①班固《咏史》;②应亨《赠四王冠诗》。
应用:五言诗的起源与形成。
(二)《古诗十九首》及其他五言古诗识记:《古诗十九首》释名及其作者。
理解:旧题“苏李诗”及其他五言古诗。
应用:①《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及其主要的情思内涵;②《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三)两汉乐府民歌识记:①“乐府”名义;②汉代乐府机关的职能。
理解:①乐府诗歌的分类;②汉代乐府诗歌的保存。
应用:①汉代乐府民歌的题材内容;②汉代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建安诗歌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重点内容是曹操、曹植、曹丕、王粲、蔡琰的诗歌。
学习要求:①深入理解“建安风骨”的成因及其美学特征;②重点掌握曹操、曹植的诗歌创作;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识记:建安诗坛的时间断限。
应用:“建安风骨”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首开风气的曹操理解:曹操生平、思想性格与其诗歌创作。
应用:曹操的诗歌创作成就。
(二)建安之杰曹植理解:①曹植的生平及性格;②曹植诗歌创作分期。
应用:①曹植诗歌的思想内容;②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
(三)其他建安诗人识记:①建安七子;②王粲生平;③蔡琰的生平及其作品。
理解:①曹丕生平及其情感特点;②曹丕对七言诗的贡献;③七子的生活道路和文学创作分期;④七子不同的文学成就;⑤王粲诗歌的内容及其艺术特点;应用:①曹丕诗歌的艺术特点;②蔡琰五言《悲愤诗》的内容及艺术特点。
换种角度,诗歌的学习也可以是一个很快乐的过程。
建安诗歌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七哀诗》的艺术特点:
第一,叙事抒情相结合。
第二,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
1第一,利用乐府形式广泛地抒发
自己的感情,使以叙事为主的乐府 转为抒情为主。 2、其次,他以华美的词藻,改变 了汉乐府古朴的语言风格。 3、在写作方法及语言技巧上也比 较讲究
曹植诗的风格 : “骨气奇高, 词彩华茂”(《诗品》)
曹植的地位: 他是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是五言诗
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6.理趣浑厚,时杂议论。
龟虽寿的价值:
打破了汉武帝以来文人 不会作诗的现象。
它开辟了诗歌的新时代,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谈讌 一作:谈宴)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海 一作:水)
第二节 曹丕
曹丕(187-226), 字子桓
。“九品中正制”, 在历史上作用很坏。
诗歌有两个明显特点: 一是多写男女爱情, 游子思妇的题材, 二是形式多种多样,四、五、六、七言诗。
曹丕《典论· 论文》:
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最 早的专篇著作
《燕歌行》
关于建安文化的诗
建安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以下是关于建安文化的诗:
曹操的《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植的《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以上诗歌都反映了建安时期社会的动荡不安,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同情。
同时,这些诗歌也展示了建安文化的独特魅力,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4.第五讲:建安诗歌之曹操、曹丕
一、建安文学概况
(一)建安文学断限 建安(196-219),汉献帝年号。 建安文学的时间跨度为曹魏三祖,即武帝曹操、文帝
曹丕、明帝曹叡的时代。 代表性诗人: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幹 阮 瑀、应玚、刘桢) 仲长统、蔡琰、繁钦
刘勰:既建安之初,五言腾踊。 钟嵘:彬彬之盛,大备于时。
沈德潜《古诗源》: 孟德诗犹是汉音,子桓以下,纯乎魏响。
(五)曹操形象的塑造史
在进取天下的同时,曹操目睹汉室的倾颓、生民的不 幸、命运的无常、人生的短暂,又不免心怀惆怅。王霸并 用,思接庄玄,又构成了曹操思想矛盾的另一个方面。
2.诗歌 建安诗人以乐府古题写时事,曹操是开创者。 曹操四言诗和《短歌行》、《观沧海》等,已脱出
“诗三百”束缚,开创四言诗的新境界。 曹操的五言诗人都有感于时事而作。由于诗人是历史
钟嵘《诗品》: 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元镇《元氏长庆集》: 建安之后,天下文士遭罹兵战,曹氏父子鞍马间为
文,往往横槊赋诗,故其抑扬冤哀存离之作,尤极于古。
曹操诗文在汉魏文学的转折时期,占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徐世溥《榆溪诗话》: 子建诗虽独步七子……然终不似孟德……苍茫浑健,
自有开创气象。此非以父子观之论之也,殆实亦气候使然, 具眼自得之耳。
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 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
二、建安文学研究基本资料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曹操集》 中华书局2012年版。
魏宏灿校注《曹丕集校注》 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
夏传才主编《建安文学全书》, 河北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
《建安文学全书》共八卷, 包括《曹操集校注》《曹植集 校注》《曹丕集校注》《孔融 陈琳集校注》《王粲集校注》 《徐幹集校注》《阮瑀刘桢应 玚集校注》《三曹七子之外建 安作家诗文集校注》,全面搜 集了建安时期作家作品并加以 校勘和注释,可窥建安文学之 全貌。
建安诗歌
《野田黄雀行》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曹植《赠白马王彪》结构
全诗分七章,诗前有小序,交代写作缘由。 ? 第一章,离开京师的依恋与感伤。 ? 第二章,归藩途中的艰难与孤苦。 ? 第三章,谗巧离间激起的胸中悲愤。 ? 第四章,秋日暮景触动的内心凄凉。 ? 第五章,由曹彰之死引发的人生感喟。 ? 第六章,与白马王彪的惜别之情。 ? 第七章,与曹彪的绝望之别。
(三)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
? 1.诗歌抒情性增强,个性更加鲜明。
? 《杂 诗》 其三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 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2.结构精致,讲究谋篇布局,工于起 调,善为警句。
? 《野田黄雀行》 ?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 以激烈动荡的景象,暗示了作者的不平和 处境的险恶。 ?
后期的诗文,主要表达由理想与 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充满 着受压迫的苦闷与悲哀。
注:曹植后期因受到曹丕的压制、猜忌甚至迫害,心情忧愤悲伤,作品的内容和风格发生显著变化,早期的那种豪迈气概和开朗的情调消失了。在他后期的诗文中,主要表达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曹植(192 —232),字 子建,才华横益,但恃 才傲物,任性而行。建 安十六年,封平原侯, 十九年徙临淄侯。曹丕 称帝后,备受猜忌迫 害,饱受萁豆相煎之 苦,最终抑郁而死,世 称陈思王。 建安之杰
? 陈思王植子建,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 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请)人邪? ”植跪曰 “言出为论,下笔成 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 ”时邺铜雀台新成, 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 观,太祖甚异之。性简易,不治威严, 與马服 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 爱。……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 (《三国志 ?魏书?陈思王传》)
《中国古代文学史》建安诗歌优质教学课件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 初期会孟津, 军合力不齐, 势利使人争, 淮南弟称号, 铠甲生虮虱, 白骨露于野, 生民百遗一,
兴兵讨群凶。 乃心在咸阳。 踌躇而雁行。 嗣还自相戕。 刻玺於北方。 万姓以死亡。 千里无鸡鸣。 念之断人肠。
评赏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二句,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大幅度 的勾画出战乱时代百姓悲惨的生活 画面。明·钟惺评此诗:“汉末实 录,真诗史也。”全诗充满着强烈 的爱憎感情,言简意赅,悲慨深沉。
• 一、政治家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魏蜀 吴三国君主之中能力最强 ,创立屯田制 ,解决 了粮食危机问题。
• 二、军事家:唯才是举,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 三、文学家:
• 1、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 2、统一天下的理想和顽强的进取精神, 3、抒发忧思难忘的消极情绪。
• 曹操的诗歌富有抒情化、个性化特色,充满积极 进取的精神,语言古朴苍劲,风格悲凉慷慨、雄 健沉郁。
曹操的诗歌创作
• 形式上:主要用四言为主的乐府古题, 抒写全新的时代感受。
• 内容上:主要有二:一是用乐府记时 事,二是用乐府抒壮怀。
• 风格上:苍劲有力,慷慨悲凉,文学 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
曹操的诗 笔记
• 1、曹操乐府诗概述 • 曹操诗今存22首,全部是乐府诗。 • 2、曹操诗歌的题材内容(纪事、述志、游仙、咏史) • 3、曹操诗歌的风格特色 • ①主体风格:慷慨悲凉,气韵沉雄。 • 钟嵘《诗品》:“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 敖陶孙《诗评》:“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苦寒行》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 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第三章 建安诗歌
汉魏六朝诗讲录3/1(叶嘉莹)第三章建安诗歌第一节概论现在,我们已经来到诗歌史上一个新的时代——建安时代。
建安,是东汉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的年号。
献帝的皇位并非正式继承而来,而是董卓趁朝廷大乱之际擅行废立而致,所以汉献帝从当皇帝的第一天起就是个傀儡。
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有做皇帝的野心,于是各地方的军政长官就纷纷起来讨伐董卓。
董卓失败之后,献帝又落在曹操的控制之下。
曹操同样挟天子以令诸侯,他先自封为魏公,又自封为魏王,但却始终没做天子,是他的儿子曹丕篡汉之后才追尊他为魏武帝的。
曹操在世时,天下已形成三分的局面。
据说当时人人都认为他有当皇帝的野心,可是曹操说:我是绝不会篡位的,倘若“天命在孤,吾其为周文王乎!”周文王本来是商朝纣王手下的一个诸侯,他的儿子周武王打败纣王,自己做了天子,追尊父亲为文王,而曹操的儿子曹丕后来果然也就做了皇帝。
这就是建安前后政治上的情形。
由于大动乱的现实给了诗人们以强大的刺激和感动,因此建安诗歌在风格和内容上都明显地具有不同于以往的特色。
在风格上,我们可以和《古诗十九首》相比较来看。
我曾经说《古诗十九首》一定是建安以前的作品,其原因之一就是风格问题。
《古诗十九首》写得含蓄温厚,像我讲过的“驰情整巾带,沉吟聊踯躅”,深情之中带有一种收敛之意。
可是建安诗歌就不同。
建安诗歌都带有一种激昂和发扬的精神。
而这种激昂发扬的精神又有着三个不同层次的发展,这三个层次在曹氏父子身上表现得相当清楚。
曹操的诗是古诗向建安诗风转变较早的一个层次,表现为激昂发扬而又十分古朴;曹丕的诗介于文质之间,一方面保持着古代的质朴,一方面开始有一些文采;曹植的诗就整个儿是文采华丽了。
产生这些不同并没有什么奇怪之处,因为诗歌本身是有生命的,这些不同的发展层次正好说明诗歌是处于不停顿的演进与生长之中。
在内容上,建安诗歌的特点是写实色彩非常浓厚,这一点也可以同《古诗十九首》作一比较。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们所生活的东汉社会虽然也黑暗,诗人们虽然也失望,也不得意,也有悲慨,但他们毕竟没有亲身经历过建安诗人所经历的那些变乱,所以也就不可能像建安诗人那样普遍地具有如此浓厚的写实色彩。
建安参考资料七子诗歌分类
建安七子诗歌分类七子各体创作的成就还可从《昭明文选》选录中得到说明。
其书选王架诗8题13首、赋1篇,刘祯诗5题10首,应场诗1首,孔融书、表各1篇,陈琳书1篇、檄2篇、笺1 篇,阮璃书1篇。
可见,王聚诗赋兼善,刘祯、应场以诗取胜,孔融长于书、表,陈琳、阮璃善写书、檄。
这基本上合乎曹王、刘瓣之评。
当然,无论是曹王、刘拐、钟嵘所评,还是《昭明文选》所选,都着眼于被评选者的主要成就和名篇佳作。
建安七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文人创作大发展的时代,他们的诗文无论文体(体裁体制)上还是题材上都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
而一些作品虽从质量上也许不算上乘,但在文体发展上或题材拓展上有一定的意义,并对后来的诗文创作有一定影响,这些作品也有值得关注的地方。
本章将分别就建安七子今存诗、赋、文诸体作品在文体发展上的成就和题材开拓上的成就述说他们的创作实绩。
第一节七子的诗创作建安七子的诗歌,今存者据俞绍初《建安七子集》辑录,孔融有4题7首;陈琳有3题4首(含《饮马长城窟行))),另有失题诗5则;王集有11题26首,另有失题诗4则;徐干有4题9首〔含《为挽肛士与新婚妻别)));阮璃有9题11首(含《驾出北郭门行》、《琴歌))),另有失题诗3则;应场有5题6首,另有失题诗1则;刘祯有8题13首,另有失题诗14则。
七子处于中国诗史上由民歌到文人诗、由四言诗到五言诗的过渡时期,他们的创作顺应了这一诗歌发展的趋势,并作出了一定的努力。
他们的诗,《文选》选录14 题24首,分属公宴、咏史、哀伤、赠答、军戎、杂诗几类;此外,七子的诗还有游览、行旅、咏物、写景、情诗、临终、挽歌、离合、郊庙等多种。
这多种题材在中国诗体发展史上都有一定的意义。
兹就其主要题材予以述说。
游宴(游览、公宴)。
《文选》卷二十共收公宴诗14首,首列建安诗人作品,有曹植、王聚、刘祯《公宴诗》各1首和应场《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诗》。
此外,建安七子公宴诗还有陈琳《宴会》、阮璃《公宴诗》、应场《公宴诗》等。
建安文学诗歌
建安文学诗歌
建安文学诗歌是汉末建安时期出现的一种诗歌形式,以曹操、曹丕、曹植等人为代表。
这些诗歌多以抒情为主,内容多描写社会动荡、人民疾苦及个人感受,被誉为“建安风骨”。
以下是一些建安文学诗歌的代表作品:
曹操的《短歌行》:这首诗表达了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情,以及感慨时光荏苒、人生短暂的感慨。
曹丕的《燕歌行》:这是一首描写思妇心绪的诗歌,以清新婉约的语言表达了思妇的思念和忧虑。
曹植的《洛神赋》:这是一首描绘洛神美丽动人的诗歌,同时也表达了曹植对生命的热爱和追求。
王粲的《七哀诗》:这首诗以悲凉哀怨的笔调,描写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和悲哀。
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这首诗以长城为背景,表达了对家乡和爱人的思念之情。
刘桢的《赠从弟三首》:这首诗以松柏为喻,表达了对从弟的赞美和期望。
徐干的《室思诗六首》:这首诗以室内景物为喻,表达了对远方爱人的思念之情。
应玚的《别诗》:这首诗以离别为主题,表达了离别的痛苦和无奈。
这些诗歌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个人风格,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珍贵财富。
建安文学资料
• 元曲:元曲受到建安文学的影响,继承和发扬了建安诗歌的风格。 •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等作品,受到曹操《观沧海》等作品的影响,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 如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等作品,受到王粲《七哀诗》等作品的影响,抒发了作者对百姓苦难的同情 。
现代学者对建安文学的研究与阐释
研究:现代学者对建安文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 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 启示:建安文学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启示,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 关注国家命运:如曹操的《观沧海》等作品,启示后世作家关注国家命运,抒发忧国之情。 • 关注民生:如王粲的《七哀诗》等作品,启示后世作家关注民生,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 崇尚自然:如曹操的《观沧海》等作品,启示后世作家崇尚自然,追求自然之美。
建安文学与唐诗、宋词、元曲的关联
• 唐诗:唐诗受到建安文学的影响,继承和发扬了建安诗歌的风格。 • 如杜甫的《春望》等作品,受到曹操《观沧海》等作品的影响,表现了作者对国家的忧虑。 • 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作品,受到王粲《七哀诗》等作品的影响,表现了作者对百姓苦难的同情。
• 宋词:宋词受到建安文学的影响,继承和发扬了建安诗歌的风格。 • 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作品,受到曹操《对海而唱》等作品的影响,抒发了作者的忧国之情。 • 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等作品,受到曹植《洛神赋》等作品的影响,表现了作者的浪漫情怀。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品诗歌,见风骨——建安诗歌赏读课件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英雄的志意 诗人的才情 霸主的野心
23岁被排挤出 洛阳,任顿丘 令,一年后任 议郎,多年
论英雄,舍我其谁
42岁,迎献帝 到许昌,挟天 子以令诸侯, 任司空
字子建,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 陈思王。
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其 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华美见长。
曹植(192年—232年)
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
——谢灵运
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
溢今古,卓尔不群
。
——钟
嵘
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
坚贞自守 言志
“其情真,其味长,其气胜”
少以才学知名,年八、九岁能诵《论语》、 《诗》、赋数万言,警悟辩捷,所问应声而答,当其辞 气锋烈,莫有折者。
——《文士传》
梁甫行
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曹植(192年—232年)
老当益壮 发奋图强
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 “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三国演绎》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 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苏轼《赤壁赋》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封丞相,54 岁,南征刘 表,赤壁之 战失利
建安诗歌
瞻 彼 洛 城 郭 , 微 子 为 哀 伤 。
播 越 西 迁 移 , 号 泣 而 且 行 。
荡 覆 帝 基 业 , 宗 庙 以 燔 丧 。
贼 臣 持 国 柄 , 杀 主 灭 宇 京 。
4.文学史地位
首先,他是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者。
《诗品序》:故知陈思为建安之杰,公干、仲宣为辅。陆机为太康之英,安 仁、景阳为辅。谢客为元嘉之雄,颜延年为辅。斯皆五言之冠冕,文词之命 世也。
其次,他推动了我国诗歌从古体诗到近体诗、从民歌到文 人诗的发展,对诗歌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诗歌史上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诗人,现存九十余首诗中,就有六十多首 五言诗,奠定了五言诗的基础,推动了诗体的发展。 其诗既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又蕴含着《楚辞》窈窕深邃的 奇谲;既继承了汉乐府反映现实的笔力,又保留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远 的情调。形成自己的风格,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
3.清•沈德潜《古诗源》:“子桓诗有文士气,一变乃父悲 壮之习矣。要其便娟婉约,能移人情。” 此新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亦是其诗歌的艺术特色: 一是个人情感的抒发; 曹操的王霸之气,曹丕的文士之气,正是其人格在诗 风上的表现,由悲壮一变为悲婉。 二是文人化的手法; 主要表现在语言的工丽绮练和艺术形式的创造上。
鰕鱔篇 鰕鳝游潢潦,不知江海流。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 世士此诚明,大德固无俦。驾言登五岳,然后小陵丘。 俯观上路人,势利惟是谋。仇高念皇家,远怀柔九州。 抚剑而雷音,猛气纵横浮。汎泊徒嗷嗷,谁知壮士忧!
后期因生活坎坷,遭受迫害压抑,诗中多流露凄楚悲慨 之情,主要表达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内容可 以分为四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安诗歌
建安诗歌
一、建安风骨
“风骨”一词,刘勰最先提出并给以正面阐述,见《文心雕龙》“风骨篇”。
钟嵘《诗品·总论》则提出“建安风力”的说法。
后来,初唐陈子昂在其《修竹篇序》中也有“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的话。
自此,这一称谓在中国古代诗学理论中受到普遍推崇,并开始流行。
但最早完整提出“建安风骨”一语的则是宋代的严羽,语出《沧浪诗话》。
建安风骨:指建安诗歌表现出来的一种审美特质。
以三曹和七子为代表的建安诗人用他们的诗篇真实地反映战乱、分裂的时代造成的残酷现实,表现同情民生疾苦的情怀,抒发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情调慷慨悲凉,激越深沉,风格清新刚健,后人称誉为“建安风骨”.
二、建安时期的主要作家: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七子:孔融、王粲、刘桢、徐干、应玚、阮瑀、陈琳等七人,七子之称最早见于曹丕的《典论•论文》。
七子的诗文具有鲜明爽朗、刚健有力的建安风骨特征。
一蔡:女诗人蔡琰
三、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建安文学局面的开创者。
有《魏武帝集》传世。
其诗现存二十余首,均为乐府诗,继承乐府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创作精神,以古题写时事,表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被称之为“汉末实录”。
诗歌内容主要有两类:
1、反映时代乱离和民生疾苦的现实诗;《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
2、表现自己理想胸襟抱负的述怀诗;《短歌行》、《龟虽寿》、《观沧海》
此外还有一些抒发年命之悲,幻想神仙生活的游仙诗。
《精列》、《气出唱》、《秋胡行》
诗歌的艺术特色:
1、多借乐府旧题写时事或抒怀抱,在中国古典诗史上是一个创举。
2、形式多样,有四言、五言、杂言等。
尤其是他的四言诗,使《诗经》之后四言诗又大放异彩;
3、语言古朴率真,风格慷慨悲凉,气韵沉雄。
4、善用比兴。
评价:
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钟嶸:《诗品》
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敖器之《诗评》
魏武深沉古朴,骨力难侔。
——胡应麟《诗薮》
曹公莽莽,古直悲凉。
——王世贞:《艺苑卮言》
跌宕悲凉,独臻超绝。
——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
作品讲析:《短歌行》
作品由感叹时光易逝、人生苦短开始,继而抒写求贤若渴的心情,最后抒发自己希望得到贤才,实现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全诗感情充沛,节奏起伏,情调悲凉而慷慨,气韵沉雄,语言古朴率直,是曹操诗歌的代表作品之一。
艺术特点:
1、交错描写,曲折尽意的情感表现;
2、善用比兴;
3、自然袭用《诗经》成句;
4、用韵上,采用换韵的方法,四句一转,构成一种回肠荡气的节律美。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四、曹植(192-232),字子建,曹丕同母兄弟,天资聪颖,才华过人,甚得曹操喜爱,几乎被立为太子;但其恃才傲物,任性而为,终至失宠,在帝位争夺中败给曹丕,在后期生活中屡遭曹丕迫害,在幽愤中死去,享年41岁。
曹
植最后一任徙封陈王,死后谥为“思”,后世称之为“陈王”,或“陈思王”。
其为建安时期最有影响的诗人,对五言诗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钟嵘《诗品》誉之为“建安之杰”。
有《曹子建集》。
曹植现存诗90余首,60多首为五言诗。
以曹丕称帝为界(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诗歌主要主要歌颂其远大的政治理想、人生抱负,诗作充满一股激越、昂扬之情,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
以《白马篇》、《薤露行》等为代表。
后期诗歌主要表现政治上遭受打击,理想不能实现的悲愤之情,充满怨恨、忧伤以及强烈要求得到解放的急切情调。
以《赠白马王彪》、《野田黄雀行》等为代表。
诗歌特点:“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钟嶸:《诗品》)
骨气奇高:表现出一种慷慨悲凉的情调,激越奔涌的气势。
早期对功名理想的追求,晚期对政治上遭到迫害的幽愤,共同铸就其诗作中的“气骨”。
辞采华茂:
1、文采富艳,精于炼字,注意对偶,讲究声色,语辞丰富华美;
2、比兴象征手法的广泛、多变运用;
3、构建情、事、景、理完美融合的诗歌意境;
4、工于起调,善为警句。
评价:
韩退之之文,曹子建、杜子美之诗,后世所以莫能及也。
——张戒:《岁寒堂诗话》
讲读:《赠白马王彪》
作品是曹植于黄初四年(223年)朝京师后,回返旧京,中途被迫与其异母兄弟曹彪分手,而此次分手,将意味着永别。
故曹植在作品中,以离别为中心,以感情活动为线索,抒发了丰富复杂的感情:有悲伤,有诅咒,有指斥,有担忧,有怨愤,亦有劝慰与旷达,充分展示了他后期的精神世界。
在表现方法上,诗作将抒情、叙事、写景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文词华美,典型表现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特点,是曹植后期诗歌的代表作品。
表现方法:
1、结构上,以离京开端,定下怨恨的情感基调,中间写路途的艰难、兄弟的相残、任城王的暴死、与曹彪的分别、对人生的感悟,结尾写惜别之情,情感表现复杂曲折,跌宕起伏,起到极好的抒情效果。
2、善用比兴,通过写景、叙事来抒情;
3、文词华美而流畅,极具表现力。
4、创造了称之为“连章体”的诗歌体裁。
《白马篇》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野田黄雀行》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