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6课导学案(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第2课时)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第2课时)导学案
大自然的语言
课题
大自然的语言
课型
展示课
课时
第二课时
4、反馈提升
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
1、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能否将上句中的“孕育果实”改为“结果”?
2、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能否将上句中的“销声匿迹”改为“消失了”?
3、收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5、达标测评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什么是智力
什么是智力?有人说,智力涵义包括聪颖、预见、速度,能同时应付很多事件。有人把智力定义为学习、作判断的能力和想像力。在现代文献中,智力常常指的是抽象思维的能力、推理的能力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还有人把智力表达得更简洁,说智力是作猜测,是发现一些新的内在秩序的“出色的猜测”。对许多人来说,就是你不知怎么办时,无计可施时,惯常的做法不奏效时,所需要的创新能力。
2、第二自然段举了哪些例子说明“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3、文章第四段为什么说利用物候于农事活动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4、“首先是纬度”这一段,举出桃花和刺槐的例子说明了什么?
5、研究物候学有哪些意义?
1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16、本文对“智力”作了五种解释。请说出你最赞同其中的哪一种,结合实例说明为什么。
总结与反思
学法指导栏
学习
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按照要求练习概括要点,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
学习
重点
目标2
学习
难点
目标1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二、自主学习
1、本文是一篇语言生动的,(体裁)文章首先介绍物候学研究的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十六课《散文二篇》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十六课《散文二篇》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十六课《散文二篇》导学案第十六课《散文二篇》共有两篇散文:《既生瑜,何生亮》和《我们在大山里》。

散文是一种反映生活、描写人物、抒发情感等的文学体裁,常常以自然为背景,通过具体的细节和形象的描写,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本节课通过阅读散文,培养学生对散文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一、导读教学1. 教学目标a. 理解散文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技巧b. 学习欣赏散文c. 通过阅读散文,感受自然的美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d.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2. 教学重难点散文的特点、鉴赏方法和体验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指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和学习任务,进行独立自主地学习和探索。

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独立阅读散文《既生瑜,何生亮》和《我们在大山里》,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 散文是以什么为背景的?通过哪些具体的细节和形象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2. 散文《既生瑜,何生亮》中的瑜和亮之间有何不同?这与作者的思想有何关系?3. 散文《我们在大山里》中的大山有哪些特点?作者对大山的态度是怎样的?4. 阅读完散文后,你对自然的美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有何感受?5. 散文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对你有何启发?三、合作探究1. 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答案,教师组织学生就散文的特点、鉴赏方法进行讨论。

2. 教师对散文的特点和鉴赏方法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学习欣赏散文的技巧和方法。

四、拓展延伸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讨论,教师发现学生对散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拓展延伸:1. 给学生布置欣赏其他优秀散文的任务,并要求学生写读后感。

2.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提高学生对散文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3. 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散文材料,让学生进行积极的阅读和思考。

五、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理解了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学会了欣赏散文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阅读散文,学生感受到了自然的美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并从中得到了启发。

《我为什么而活着》导学案2(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

《我为什么而活着》导学案2(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

《我为什么而活着》导学案【学习目标】1.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生命、人生的感悟。

2.品味富有哲理的语言。

3.思考自己的人生,从文中得到有益的启迪。

【重点难点】领悟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文章的人文内涵【学习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学习过程】一、预习自测1.作者简介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

他是一个极富鼓动能力的辩论家,一个文理兼通的勤勉的科普工作者。

他为他所信仰的自由主义事业而孜孜以求,义无反顾。

因他“为思想的自由和人道主义的理想而写作”,于195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我为什么而活着》一文是他为晚年自传做的前言,以其饱含情愫的如椽巨笔精要地概述了支配他一生的三种强烈的感情: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人类和平与安宁的莫大关心。

2.背景链接《我为什么而活着》是罗素的思想随笔,从中可以窥见思想家罗素的崇高思想境界和伟大人格。

罗素作为作家、哲学家,用文学的笔法,对“我为什么而活着”这个永恒的命题作了响亮的回答,通俗而生动地亮出了自己的思想。

二、合作探究1.朗读课文,说说文章的结构特点。

2.作者为什么把追求爱情作为活着的第一条理由?3.作者活着的第三条理由是什么?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胸怀?三、精讲答疑1.指出作者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

2.如何理解最后一段话?3.从作者的追求中,可以看出罗素是怎样一个人?四、拓展延伸以“司马迁”和“屈原”为写作对象,以“人为什么而活着”为话题,以“人生短暂,犹如一个匆匆过客”为开头,写一篇不少于80字的短文。

短文要包括所给出的人物,并且体现出你对人生价值的认识和思考。

【学习反思】【作业】。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 精品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 精品导学案

16 大自然的语言班级______ 学习小组小主人姓名________ 上课时间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学习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4.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资料链接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

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

第一课时课时要点积累字词,整体把握。

自主学习1.回顾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①说明文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②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③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列图表等。

④说明文语言有哪些特点? 准确、简练、平实、生动等⑤你认为阅读说明文体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理清说明的顺序;找出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2.读准字音。

翩.然piān 簌.簌sù连翘.qiáo萌.生méng草长莺.飞yīng孕.育yùn载.途 zài 农谚.yàn竺.可桢.zhúzhēn 销声匿.迹nì3.解释词义。

花香鸟语:形容大自然的美好景象,多指春天的风光。

次第:一个挨一个地。

草长莺飞:绿草茂盛,莺儿啼飞,指春天的美好景象。

悬殊:相差很远。

风雪载途:风雪满路。

载途:满路、遍地。

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年年如是:每一年都像这样。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6课《散文二篇》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6课《散文二篇》导学案

16 散文二篇同步作业1.阅读文段,完成题目。

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

我们没有时间悲观。

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

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

一万年前是这样,一万年以后也是这样!在春天,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上那些小牛犊.,它们跳跳蹦蹦,炫耀它们遍身金黄的茸毛。

永远的小牛犊,永远的金黄色茸毛!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

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

那些个体消shì了,它却永远存在。

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zhí着,m n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1)根据拼音,在括号内写出正确的汉字。

消shì() 繁zhí() màn( )延(2)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不朽.( ) 牛犊.( ) 暂.时( )(3)对画横线字的笔顺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疲”的第二笔是 ,第七笔是 ;“暂”的第三笔是。

B.“疲”的第二笔是 ,第七笔是 ;“暂”的第三笔是。

C.“疲”的第二笔是 ,第七笔是 ;“暂”的第三笔是。

D.“疲”的第二笔是 ,第七笔是 ;“暂”的第三笔是。

2.结合语境,对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制止;控制)的同情,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B.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俯视)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C.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紧接,临近)绝望的边缘。

D.痛苦的呼号..(某些组织专用的口号)的回声在我心中回荡。

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都是对人类应有生活的嘲讽。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昆明的雨》导学案 新人教版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昆明的雨》导学案 新人教版
3、文中写了雨中的果儿和花儿。昆明的雨季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文中写了雨中的果儿和花儿。昆明的雨季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反馈达标】
1、完成《综训》习题
2、背诵写雨的古诗词
【教(学)后记】
2、给下列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辟邪()黄焖鸡()绿釉()篱笆()()鸡枞()炽热()密匝匝()鲜yú( )
3、解释下列词语
孟夏:
无可方比:
张目结舌:
扳尖:
密匝匝:
4、朗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昆明的雨季给人什么感受?
【合作探究】
1、读文章第一段,文章的开头有什么作用?
2、文章中写到了雨中的哪些景物?
昆明的雨
课题
昆明的雨
学习形式
五步三查
学习目标
1、知道作者和作品,会写生字词,理解文意。
2、知道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之情
学习重、难点
知道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之情
教学记
【自主学习】
1、将你对作者的了解写在下面:
学法指导:本文是整个初中教材中第一篇汪曾祺的文章,同学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作者资料,了解相关信息(如:写作背景、写作风格、语言特色等)。

《永久的生命》导学案2(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

《永久的生命》导学案2(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

《永久的生命》导学案【学习目标】1.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生命、人生的感悟。

2.品味富有哲理的语言。

3.思考自己的人生,从文中得到有益的启迪。

【重点难点】领悟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文章的人文内涵【学习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学习过程】导入新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这样阐释生命的意义:“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

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

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我们该如何理解生命呢?“我为什么而活着?”古往今来,人们何止千百次这样追问自己。

有的人碌碌一生,未及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有的人搜古寻今,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玄机。

你是否思考过这个问题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散文二篇》去寻找答案。

一、预习自测1.识音记形(给加点的字注音,注意加“□”字的写法)臼.齿( ) 茸.毛( ) 蔓.延( )凋.谢( ) 洗涤.( ) 遏.制( )飓.风( ) 濒.临( ) 俯瞰.( )呼号.( )2.词语积累(解释词语的意思)(1)臼齿:(2)茸毛:(3)蔓延:(4)凋谢:(5)洗涤:(6)遏制:(7)飓风:(8)濒临:(9)俯瞰:(10)深不可测:3.作者简介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今属武汉)人,作家。

著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等。

中共党员,《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

4.背景链接《永久的生命》是严文井在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哲理意蕴的散文。

文章揭示出个体的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个人类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感谢生命,并以自己全部的热情回报生命。

二、合作探究1.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2.第1段末尾写道:“我们都非常可怜!”为什么这样说?3.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三、解难答疑1.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谈谈你的理解。

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16课《短文两篇》导学案设计

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16课《短文两篇》导学案设计

16 短文两篇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品味文章的语言。

3、探寻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学习重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品味文章的语言。

难点:探寻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中心观点,可以结合文章标题和关键句的理解来掌握中心观点,同时,还要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思考,进一步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通过反复阅读,用思维导图理清行文思路,感受课文层层推进阐述哲理的写法,品味两篇文章各具特色的语言。

第1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品味文章的语言。

【知识链接】(一)作者简介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

湖北武昌人。

现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

著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等。

(二)背景资料《永久的生命》是严文井在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比喻和哲理意蕴的散文,它不仅哲思深邃,鲜明生动,而且语言通俗易懂,感情充沛。

(三)议论性散文:以说理为主,也称为“哲理散文”或“哲学散文”,许多随笔、杂感都属于议论性散文。

议论性散文的写作目的主要不是让读者获得某种概念,而是要通过富有哲理的形象、带有感情的叙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提供给读者一个广阔的思考和联想的空间。

议论性散文有双重属性:一是议论文属性,二是散文属性。

一、导入新课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

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者严文井的答案!二、自主学习目标导学一:速读课文,自主解决文章生字生词。

1、初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

(多媒体展示PPT)A、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臼.齿(jiù)茸.毛(róng)蔓.延(màn)凋.谢(diāo)洗涤.(dí)B、理解下面的词语含义。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含答案)

16.大自然的语言学习目标——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

体会说明的条理性。

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名师讲析【文学常识与背景知识】1.关于作者竺可祯(1890—1974),我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

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作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

我国现代物候学的每一成就都是和他的工作分不开的。

2.名词解释物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气候的反应。

例如,植物的冬芽萌动、抽叶、开花、结实、落叶;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交配、繁育、换毛、迁徙等,均与气候有密切关系。

非生物现象,例如始霜、始雪、结冻、解冻等,也属物候现象。

物候学:也称“生物气候学”,是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与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

农谚:有关农业生产经验的谚语。

如: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当时。

麦到芒种谷到秋,寒露才把豆子收。

麻雀囤食要落雪,蚂蚁垒窝要落雨。

鱼跳水,有雨来。

燕子低飞要落雨。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泥鳅静,天气晴。

猪衔草,寒潮到。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课文分析】1.文章主题本文说明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变化的一些规律和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提倡进一步加强对物候的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

2.文章结构本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l~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第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第6~lO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第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3.对话文本(1)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课文开头一段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寓说明于描写之中,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既引人人胜又使人联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新人教版

大自然的语言课题:大自然的语言课型新知预展课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认读生字、生词。

2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快速筛选信息。

3说出文章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

学习重点1.快速概括课文要点(用文中的话或者自己的话)2 赏析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助读资料:竺可桢(1890.3.7—1974.2.7),浙江人。

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

他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担任13年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

1974年2月7日竺可桢因肺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他的代表作有:《远东台风的新分类》、《中国气候区域论》、《东南季风与中国之雨量》、《物候学》(1963,与宛敏渭合著)、《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1972)。

基础知识,自主学习:1请同学标注段落序号后朗读课文,解释下列生字词。

萌发: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zài ):周而复始:草长莺飞:文本分析,合作探究:1、A本文给我们介绍了物候和物候学知识,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条理清楚地说说本文介绍了哪些物候知识吗?(80字左右)导入:问题预设:1、这几部分内容顺序能否调换?(有现象到本质、由浅入深)2、影响物候的因素有哪些?这几个因素顺序能否调换?B、你能归结出把事理介绍清楚的方法吗?2、本文是介绍科普知识的说明文,却不深奥,而是趣味盎然。

作者把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让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课文中也有一些生动地句子,请你结合第一、二段来分析。

3、古诗词中不仅有美景,还包含丰富的大自然的语言,你能中找一些句子来和大家分享吗?(如描写四季的、写节气的、体现文章中影响物候来临因素的等)示例:(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盛夏的西湖莲叶满湖,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一直延伸到水天相接的远方,荷花贴水映日,显出与众不同的艳红。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6课导学案及答案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6课导学案及答案

16、《大自然的语言》学习目标:1、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2、快速阅读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3、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揣摩说明语言。

4、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学习过程:1、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取文中的某个段落或者某个角度提出2-3个问题,考考其他小组;指导说明:请各小组快速讨论提出问题,然后小组互换问题,快速讨论找到最佳答案!然后各小组选取1-2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展示,后者不要重复问题,但可以补充或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

重点积累:2、在生活中,你知道还有哪些独特的大自然语言吗?为人类敲响了哪些警钟?我们应该怎么去做?3、除了农谚,古代的诗歌也有不少反映物候知识。

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就是一例。

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当堂检测(-)填空。

1、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_ _、__ _、___ 、____ 。

2、物候学就是利用__ ___来研究___ ____ 。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大自然的语言”为__ __、__ ___。

3、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根据__ __、_ ___、__ __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来安排农事。

4、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___ __,选择__ ____。

(二)阅读,然后回答问题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1)(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2)(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3)(A纷纷;B刷刷;C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

重庆市永川区第五中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重庆市永川区第五中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课前预习一文体知识事理说明文是以说明事物的本质特点,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揭示出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文章。

这类说明文,主要阐释所要说的“理”,而要阐释这个“理”,就要安排好释理的顺序,按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以逻辑顺序行文就成了事理说明文的一大特点。

相关资料物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

例如,植物的冬芽萌动、抽叶、开花、结实、落叶;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交配、繁育、换毛、迁徙等均与节候有密切关系。

非生物现象,如始霜、始雪、结冻、解冻等,也属物候现象。

物候学,也称“生物气候学”。

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和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

二(一)走近作者:竺可桢(1890—1974),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

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

领导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气象研究所和首批气象台站,并在台风、季风、气候变迁、农业气候、物候、自然区划等方面有开拓性的研究。

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地学系,成为当时培养地学英才的摇篮。

以求实精神领导浙江大学工作,培育了多方面的人才。

长期领导中国科学院工作,积极倡导并组织和参加中国地学、生物学、天文学、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及自然科学史研究等多方面工作,主编了《中国自然区划》、《中国自然地理》等丛书,是我国地理学和气象学界的一代宗师。

(二)题目解读课文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

原文标题是《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而“大自然的语言”是用来比喻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的。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把大自然中种种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形象地说明了认识它、研究它的重要性。

课文把原来的标题改为“大自然的语言”,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情趣,又很新颖,比直接说“物候学”更容易吸引读者;也更合乎“科学小品”这类文章的特点。

三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萌.发()翩.然()孕.育()销声匿.迹()衰.草连天()簌.簌()风雪载.途()周而复始.()草长.莺飞()谚.语()候.鸟()2.解释词语:载途:簌簌:销声匿迹:周而复始:衰草连天:草木枯荣:草长莺飞:年年如是:3.给下列句子的空白处填词语,正确的一项是()⑴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果实的时期。

初二语文上册第16课《山米与白鹤》导学案语文版

初二语文上册第16课《山米与白鹤》导学案语文版

初二语文上册第16课《山米与白鹤》导学案语文版【学习目标】1.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结构,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2.体会“爱不仅使人与人相互明白得,相互贴切,甚至也能使人各动物、与大自然相互沟通”的道理。

3.能体会文章中细腻的心理描写的成效。

【学习重难点】1. 品味文中细腻的心理描写的成效。

【预习互查】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瞥.见()尴尬....()滑稽.()豢.养()阿谀()跋涉..()咄.咄逼人()..()倔强2.说明下列词语。

了如指掌:老态龙钟:无动于衷:咄咄逼人:鬼使神差:【设问导读】1.速读课文,说一说文章能够分成几部分,每一部分要紧写了什么内容。

2.山米什么缘故要逃走?又什么缘故停住了脚步?3.爷爷通过什么方法唤起了山米对白鹤的靠近之感?4.哪些因素促使山米深深地爱上了那只白鹤,真诚地期望它能尽快好起来?5.这篇文章要紧写了两个人物:山米和他的外祖父。

你更喜爱哪一个人物形象?说说你的理由。

【自学检测】1.指出下面句子的表达方式。

1)山米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那鹤把青天蛙整个地吞下去。

()2)在那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宝贵了。

()3)它足有三尺多高,一双特长的腿,颈项弯曲,头顶有道鲜红色的冠毛。

()2.“山米赶忙惊奇得说不出话来,但他专门快舔了舔嘴唇,作出一副漫不经心的模样,傲慢地说道:‘它一点也不像我见过的鹤。

’”山米的动作和表情什么缘故前后不一致?3.“山米简直不敢相信自己所听见的话,突然间,他觉得胃里的食物好繁重,看起来每片饼干都有五磅重。

”山米什么缘故会有这种感受?【巩固练习】1.“只有当人领会到浩渺宇宙中,除地球以外其他地点都没有任何生物的时候,才明白生命的可贵。

”这一句话包蕴着如何样的哲理。

【拓展延伸】1.本文描写的是山米与外祖父之间相处的一段经历,却以“山米与白鹤”为题,好不行?说说你的意见。

《山米与白鹤》答案【预习互查】1.略2.略【设问导读】1.第一部分(1-3段):故事的开端,中心事件是“出逃”。

《永久的生命》导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

《永久的生命》导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

年级八年级使用时间探究案学法指导课题《永久的生命》课时 2 整体感知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读音,并勾画出你不太理解的语句。

多媒体展示2 .学生互读课文,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

3.选三位同学示范读课文,每人读一部分,其余同学评点。

【交流点拨】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的把握。

感情激烈处声音要响亮,情调应激昂;感情平静处要读得深沉些。

再读课文深层探究1.第一自然段末尾写道:“我们都非常可怜!”为什么这样说?【交流点拨】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你的力量是那样的小,对于生命上的事你丝毫不能做主。

2.文章第二自然段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交流点拨】生命自身的伟大;生命能够不绝地创造新的生命。

3.作者为什么赞美生命?【交流点拨】因为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着它的快乐和威势。

总结课文拓展延伸课堂小结《永久的生命》是严文井在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比喻,带有哲理意蕴的散文。

【交流点拨】(1)它不仅哲思深邃,鲜明生动,而且语言通俗易懂,感情充沛。

全文条理清晰,章法井然。

(2)在写法上,先谈生命的易逝,欲扬先抑,再谈生命的永久,正面展开。

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

(3)文章揭示出个体的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个人类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感谢生命,并以自己全部热情回报生命。

熟悉课文,借助工具书给不认识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小组谈论师生共同思考编制人审核人学习目标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生命的意义。

2.揣摩文章中重要语句,理解其哲理意蕴。

3.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重点难点重点:揣摩文章中重要语句,理解其哲理意蕴。

难点: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学习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预习案学法指导知识链接3.作者简介严文井,原名严文锦。

1915年生,湖北武昌人。

1934年毕业于湖北省立高中,次年到北京图书馆工作,并开始以“严文井”的名字发表作品。

人教版初二上册(2021部编版)第16课《昆明的雨》导学案(教师案)

人教版初二上册(2021部编版)第16课《昆明的雨》导学案(教师案)

人教版初二上册(2021部编版)第16课《昆明的雨》导学案(教师案)主备:审核:班级姓名家长签名日期第16课«昆明的雨»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和作品,积聚生字词,在有感情朗诵课文的基础上了解文意。

2,品析细节描写和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之情3,感悟作者情感,增强审美情味,培育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妙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内容,品读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之情教学方法:效果讨论法自主协作探求式教学法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进程:说话导入:同窗们,春天的雨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先生各持己见〕昆明是个四季如春的城市,昆明的雨会是什么样的呢?明天我们就随同作家汪曾祺一同来欣赏课文«昆明的雨»。

一.课前预习:1.文章写作背景简介:本文选自«汪曾祺选集»,他早年在西南联大读书,在昆明生活七年,对昆明的一草一木、风土人情都十分了解,对昆明有着很深的情结。

本文正是作者选取昆明雨季最有特征的事物,也是最能震动他思绪的事物写成的,表达了作者四十年后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2.作家简介:汪曾祺〔1920---2021〕,江苏高邮人,现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

著有小说集«邂逅集»、散文集«蒲桥集»,大局部作品收录在«汪曾祺选集»中。

二.课前自主探求与学习3.给加点字注音。

鲜腴.〔yú〕鸡枞.〔zōng〕密匝.匝〔zā〕扳.尖〔bān〕避邪.〔xié〕黄焖.鸡〔mèn)4.朗诵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将课文分红三大局部,依据各局部的段意写出自然段如何划分。

并在文中标志。

第一局部〔第1-2自然段〕:从一张画自然引出昆明的雨。

第二局部〔第3--10自然段〕:详细写昆明雨季中的景、物、人和事。

第三局部〔第11自然段〕:自然点题,表达对〝昆明的雨〞的深沉感情。

第16课 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导学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 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导学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散文二篇》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清课文的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

2.理解课文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揣摩文章中重要语句,理解其哲理意蕴。

3.领悟字里行间传达的真诚与睿智,感受作者博大的胸怀和境界。

【重点难点】1.理清课文的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

2.理解课文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揣摩文章中重要语句,理解其哲理意蕴。

【学习过程】一、预习案1.了解作者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今属武汉)人,作家。

主要著作有散文集《山寺暮》,童话集《南南和胡子伯伯》《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长篇小说《一个人的烦恼》等。

他创作的童话和寓言故事生动、构思巧妙,具有很浓的哲理与诗意。

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

获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的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

代表作品有《幸福路》《西方哲学史》《数学原理》《物的分析》《婚姻与道德》等。

2.文体知识哲理散文:以议论、说理为主的散文,也称“议论散文”“说理散文”。

它或通过对某一事件、现象的议论,或借助具有哲理性、形象性的事物,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它的议论往往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哲理散文不是让读者去获得理性的概念,而是让读者感知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提供给读者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天地。

写作时,要蕴含深邃的哲理,熔情、理、形于一炉。

3.字词积累(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兴.味()洗涤.()牛犊.()茸.毛()蔓.延()凋.谢()繁殖.()臼.齿()混.为一谈()遏.制()飓.风()肆.意()濒.临()俯瞰.()深渊.()星辰.()()呼号()震颤号颤()号角()颤栗(2) 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①磨牙的通称。

()②地位低下。

()③疲乏;困倦。

()④像蔓草一样向四周扩展。

()⑤(草木花叶)脱落。

()⑥制止;控制()⑦发生在大西洋西部的强烈风暴。

八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昆明的雨》导案 新

八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昆明的雨》导案 新

昆明的雨体越小,越显得爱得醇厚,仙人掌、青头菌、牛肝菌等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等作为承载感情的载体,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们共同昭示了汪老散文的“凡人小事”之类,共同彰显着汪老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生活中的美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中,作者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到了它们,然后携来入文,遂成美文。

预习·导学: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青头菌.( )鲜腴.( )篱笆..( )鸡()黄焖.鸡( )扳.尖( )炽.红()缅.桂()绿釉.() 密匝.匝( )2、解释词义.鲜腴:孟夏:方比:扳尖:密匝匝:昔的一种怀念之情。

学习重点: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

2、品味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

学习难点:体会作参考答案预习案预习·导学:1、注音。

jùn yúlíbāzōnɡmēn21教育bān chìmiǎnyòu zā2·1·c·n·2、解释词义。

鲜腴:新鲜肥美。

孟夏:夏季的第一个月。

方比:比较、对比。

扳尖:一种鞋子式样,呈船形,鞋头尖小而上翘.密匝匝:非常浓密的样子。

合作探究案1、不是,还写了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等景物,写了为宁坤作画、和德熙去小酒馆喝酒的事,想念的是昆明的民风、人情和当年在那里的生活及动乱年代里少有的宁静、恬然。

2、都与雨有联系。

示例:杨梅是雨季的一种果子。

在雨的滋润下,杨梅是那样的又黑又红,在雨季的氛围中,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的声音是那样的柔和。

3、丰满、饱和、旺盛、柔软……4、(1)“格调"原指“人或艺术品的品格或风格”,此指炒熟后的青头菌的诱人色泽,鲜香口味.(2)“张目结舌"原指“睁大眼睛说不出话”,此指牛肝菌味道好得令人吃惊.5、(1)用“戴"“穿”“坐”“吆唤”一系列的动词,对苗族女孩子进行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外貌描写等,用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作者对昆明的喜爱,怀念之情.(2)“爬”“遮”等动词,把木香拟人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主动形象地表现出木香的茂盛,表达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1、①画中所画的是昆明雨季特有的现象与产物,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②为下文作铺垫,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的描述;③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第16课《散文二篇》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6课《散文二篇》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6.散文二篇素养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把握文章阐述的道理。

2.理清文章思路,学习层层递进的写法,品味两篇文章各具特色的语言。

3.领悟作者的思想境界,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思考,提升思想境界,培养积极的人生观。

情境预设同学们,每当读到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中“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这段名言的时候,都会启发我们对于生命的思考。

生命是短暂的还是长久的?人活着的真正意义又是什么?我们应当如何看待生命?带着种种疑问,让我们共同学习《散文二篇》,共同探究生命的真谛。

【预习导学】1.走近作者。

严文井(1915—2005),原名,湖北武昌人。

主要著作有散文集《山寺暮》,童话集《南南和胡子伯伯》《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长篇小说《一个人的烦恼》等。

罗素(1872—1970),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文学家,获1950年。

主要著作有《数学原理》《哲学问题》《论教育》《物的分析》等。

2.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臼.齿()兴.味()洗涤.()卑.微()牛犊.()茸.毛()繁殖.()凋.谢()遏.制()濒.临()星辰.()俯瞰..()()震颤.()拓展:“兴”的另一个字音读“”,可以组词为“”;“颤”的另一个字音读“”,可以组词为“”。

3.解释下列词语。

(1)兴味:(2)不朽:(3)遏制:(4)肆意:(5)濒临:(6)俯瞰:(7)深不可测:(8)无能为力:拓展:“遏制”与“遏止”是一对近义词。

二者都有“”的意思。

“遏制”多指。

侧重控制。

“遏止”指,用强力使停止。

侧重使停止。

4.填空。

文一标题“永久的生命”中的“永久”即,从时间角度点出了生命的特点;文二标题“我为什么而活着”既点明了文章要论说的话题,又留下,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

【答案】1.严文锦英诺贝尔文学奖2.jiùxìng díbēi dúróng zhídiāoèbīn chén fǔkàn chàn xīng兴起zhàn寒颤3.(1)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大自然的语言》
学习目标:
1、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
2、快速阅读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
3、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揣摩说明语言。

4、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学习过程:
前置作业
1、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做到注意力集中,不出声,不回视,用笔画出主要词语,记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快速筛选主要信息。

争取4分钟内读完。

2、自学检测:
(1)字词个性积累:
(2)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3)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4)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5)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课堂探究
1、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取文中的某个段落或者某个角度提出2-3个问题,考考其他小组;
指导说明:请各小组快速讨论提出问题,然后小组互换问题,快速讨论找到最佳答案!然后各小组选取1-2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展示,后者不要重复问题,但可以补充或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

重点积累:
2、在生活中,你知道还有哪些独特的大自然语言吗?为人类敲响了哪些警钟?我们应该怎么去做?
3、除了农谚,古代的诗歌也有不少反映物候知识。

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就是一例。

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当堂检测
(-)填空。

1、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_ _、__ _、___ 、____ 。

2、物候学就是利用__ ___来研究___ ____ 。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大自然的
语言”为__ __、__ ___。

3、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根据__ __、_ ___、__ __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来安排农事。

4、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___ __,选择__ ____。

(二)阅读,然后回答问题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1)(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2)(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3)(A纷纷;B刷刷;C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在语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

(1)()(2)()(3)()
○2.解释下列词语。

销声匿迹:
翩然:
○3.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A.物候现象B.气候变化
C.物候规律D.四季景色变化
○4.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5.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
○6.作者为什么说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答案: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

1910年赴美国留学,1918年获哈佛大学地学系博士学位。

回国后先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教员、东南大学地学系主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成为我国近代气象学和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

1936 年起,出任浙江大学校长,1949年10月,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

(-)填空略
(二)阅读,然后回答问题
1、B A C
2、略
3、A
4、时间顺序、举例子
5、不行,以上只局限于“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
6、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各种自然现象和气候有密切关系,它们好像在提醒农民适时安排农事,起到了语言的作用,所以作者说它们是大自然的语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