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勒氏变性影像学表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D 的出现与梗塞的大小和部位有关, 小的梗塞灶,因 其损伤面小, 对锥体束的影响面小, 不易出现WD 的异 常信号, 而大的梗塞灶因其影响到相当部分甚至全部 的锥体束的营养供应,发生WD 的机会就多。
从梗死部位看, 与额、颞顶和放射冠有关的病灶出现 WD 的机会多, 与枕叶有关的病灶机会最小, 放射冠的 纤维来自各个皮层, 锥体束的纤维散布其中, 梗死后, 锥体束受损机会较大, 因此发生WD 的可能性也较大。
MRI表现 第1期在影像上难以显示信号异常; 第2期表现为T1WI上低信号,T2WI低信号; 第3期表现为T1WI上低信号,T2WI高信号; 第4期表现为受侵区域萎缩,其中以脑干病侧缩小最为突出 ,有时可显示第3期所表现T2WI高信号。
部分患者未发现萎缩的脑干中有斑片状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影, 这说明萎缩部位与锥体束部位一致,是锥体束纤维变性脱失的一种状态 ,为锥体束WD变性的一种形式。 另有部分患者可同时表现为丘脑的不对称性体积缩小,这可能为原发病 变损伤引起的继发性锥体外系变性。
病理改变
病理过程分为两部分: 轴突变性和髓鞘变性。轴突变性 在先, 髓鞘变性在后。
MR显示的锥体束异常信号主要反映的是髓鞘的变性过程 : 髓鞘先溶解成细长的椭圆形的节段,再进一步分解为 圆形或椭圆形的颗粒。然后, 髓磷脂分解为简单的脂类 , 最后分解为中性脂肪被吞噬细胞吞噬。随着组织中脂 类含量逐渐减少, 组织变为亲水状态, 水含量增加。
华勒氏变性
Wallerian Degeneration,WD
2017.12.12
华勒氏变性:是指神经纤维受各种外伤断裂后,远端神经纤 维发生的一系列变化。断端远端的轴突由于得不到胞体的营 养支持,只能生存几天,以后很快发生变性、解体。残骸由 施万细胞和巨噬细胞吞噬清除。断端近侧的轴突和髓鞘可有 同样变化,但仅破坏1~2个郎飞结即停止。轴突断裂的胞体 发生一系列改变(如染色体分解)准备修断裂的轴突。靠近 胞体的轴突断裂也可以使细胞体坏死。
右侧丘脑体积 减小、萎缩。
病例
患者,男65岁, 左侧大面积脑梗 死病史,桥脑左 侧、中脑、左侧 大脑脚体积明显 减小。萎缩。
右侧基底节区软 化灶形成,右侧 锥体束走形区密 度较对侧略减低
总结
1、WD是由于切断椎体细胞与轴突的联系,引起远端轴 索和髓鞘变性; 2、最常见原因为脑梗死; 3、以皮质脊髓束最常见; 4、MRI:髓鞘变性,分为四期,特征性表现为锥体束 走行区的条状异常信号。
但右侧大脑脚未见明显 萎缩。(3期)
病 例2
患者,女51岁 左侧脑出血病 史,中脑、左 侧大脑脚、内 囊、放射冠区 可见异常信号 影,FLAIR呈 高信号,T1WI 呈等或低信号 。
病例
患者,男,53 岁,颅脑术后 ,右侧基底节 区见形成伴含 铁血黄素形成 ,桥脑右侧、 中脑、及右侧 大脑脚萎缩。
发生机制
机制目前尚不明确
有两种学说:
1、谷氨酸学说:脑损伤后在皮质脊髓束 (corticospinal tract,CST)内释放的谷氨酸增多 ,导致CST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中毒,最终导致 CST内发生炎症反应而发生CST神经元的凋亡坏死。
2、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学说:BDNF是大脑皮 质锥体细胞分泌的维持脑神经元生存的重要神经营 养因子,脑损伤后BDNF顺行转运减少,远端神经组 织出现凋亡坏死。
华勒氏变性(Wallerian Degeneration,WD)是一种继发 性神经变性疾患,是指神经细胞胞体坏死或远端轴突损伤, 切断了锥体细胞与轴突的联系,锥体束失去了营养来源,引 起远端轴索和髓鞘变性。这一退变过程在神经断裂后即开始 ,一般在神经伤后8周左右完成。
椎体束包括皮质脊髓束、皮质延 髓束、皮质脑桥束等神经纤维, 分别下行止于脑干脑神经运动核 和脊髓前角运动细胞,途径内囊 膝部或内囊后肢的前半部、大脑 脚和Hale Waihona Puke Baidu脑基底部、延髓椎体、脊 髓。
影像表现
CT表现 早期:由于变性神将纤维束走形区的异常信号要早于脑干 萎缩,与WD变性病理改变进程相吻合,故而CT对于早期的 华勒氏变性显示敏感性要低于MRI检查。 晚期:能显示变性的单侧脑干萎缩及引起变性的原发病,但 脑干扫描要受岩骨伪影干扰, 相比之下, MRI因无骨伪影, 能比更清楚地显示脑干萎缩, 同时的高度敏感性, 能清晰 地显示变性的锥体束信号强度改变, 因此MRI对变性的诊断
临床表现
锥体束华勒氏变性临床上除表现为脑损害部位的神经系统功 能缺损外,其所致神经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明显的锥体束征 ,如对侧瘫痪、肌张力增高、 Babinski’s征阳性等。
锥体束变性与临床锥体束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有锥体束 Wallerian变性的患者功能恢复不佳,无Wallerian变性的患 者恢复较好;Wallerian变性越重,出现的越早,患者预后 越差。
Kuhn等根据原发性脑损伤发生后不同阶段的病理改 变,将Wallerian变性分为4期:
第1期:病程4周内,轴索退化退变,伴轻微生物化 学变化; 第2期:病程4-14周。髓鞘蛋白破坏,髓鞘脂质尚 保持完整,变性组织的亲水性有所增加; 第3期:起病后数月至1年,变性组织的亲水性明显 增加,髓鞘脂质破坏并有神经胶质增生; 第4期:在发病后1年至数年,表现为受侵区域萎缩 ,其中以脑干病侧缩小最为突出。
变性以皮质脊髓束最常见。
能引起神经元细胞死亡的最常见 原因为脑梗死。较少者还有脑出 血、脑外伤、脑肿瘤、脱髓鞘病 变等。
有研究表明脑损伤后皮质脊髓束发生的继发性 改变与脑损伤的原发性病变方式不同。
继发性改变是一种以脑细胞凋亡为主的改变, 不同于原发灶以细胞坏死为主的改变。 而且原发病变的位置、大小及发病时间与出现 WD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有明确的关系,原发病 变范围越大,出现WD的可能性越大,变性越明 显;距原发病变时间越长,越容易出现WD变性 。
锥体束变性的特征性的表现是显示与原发病灶(梗死或 出血等)相连的条状异常信号, 此异常信号必须经由放 射冠、穿过内囊膝部或内囊后肢的前半部、大脑脚和桥 脑基底部, 条状异常信号可以是连续的, 也可以不连续, 但一定与锥体束走行一致。
病例 1
男,46岁脑梗死病史,右 侧放射冠、内囊、大脑脚 可见异常信号影,T1WI呈 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