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低级别胶质瘤的诊治与思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贝伐珠单抗 ± 伊立替康的II期研究 (AVF3708g/BRAIN):
研究终点
mOS,月 (95% CI)
6个月PFS, % (97.5% CI)
mPFS,月 (95% CI)
ORR(CR+PR), % (97.5% CI) CR PR
贝伐珠单抗单药 (n=85)
历史对照 (挽救治疗)1
9.2 (8.2–10.7)
主要终点
• 6个月PFS • ORR
次要终点
•
OS、PFS、缓解持 续时间、安全性
治疗持续104周,或至疾病进展
入组标准
•
距首次研究治疗前14天内,经磁共振造影 (MRI)证实疾病进展
• 患者经标准放疗同步替莫唑胺治疗 • KPS≥70% • 预计生存时间12周以上 • 血液学与肝肾功能充足
排除标准
耐药分子 MGMT 启动子甲基化程度高;MGMT(-)、Ki-67
靶标检测 (+,少量)。系甲基化药物敏感病例 综合治疗 术后未治疗、坚持随访
10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I级) 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I级)
很少恶变
弥漫性星形细胞瘤 毛粘液性星形细胞瘤(II级) 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II级)
–
42.6 p<0.0001
15
(29.6–55.5)
4.2 (2.9–5.8)
28.2 p<0.0001
5
(18.5–40.3)
1.2
27.1
贝伐珠单抗+伊立替康 (n=82)
8.7 (7.8–10.9)
80
60
60
40
40
20
20
0
0
OR (CR + PR) (%) 6-month PFS (%)
1. Wong, et al. JCO 1999; 3. Ballman, et al. Neuro Oncol 2007; 5. Fine, et al. ASCO 2008; 7. Brada, et al. Ann Oncol 2001
神经上皮组织起源的肿瘤
肿瘤名称
WHO 分级
ICD-O 分级1
星形细胞来源的肿瘤
毛毛细细第胞胞型黏4星液版形型细星《胞形瘤细W胞瘤HO中枢神经以系胶质统母肿II细I 瘤胞瘤分为类代994》4表2251/的/31*高
室多管形膜性下黄巨色细星胞形胶星细形胞质细瘤胞瘤瘤 按组织来源级分别胶为I质II 9瘤类占60%9934以8244//上13
ahead of print](IF:6.4)
17
Gao K, Li G, et al. Oncotarget.2015, Nov 9. doi: 10. 18632/oncotarget.6007. [Epub ahead of print](IF:6.4)
Gao K, Li G, et al. Oncotarget.2015, Nov 9. doi: 10. 18632/oncotarget.6007. [Epub ahead of print](IF:6.4)
弥漫性星形细胞瘤(纤维型/肥胖型/原浆型)
II
9400/3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 胶质母细胞瘤 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 胶质肉瘤 大脑胶质瘤病 少突胶质细胞来源的肿瘤
III
9401/3
IV
9440/3
IV
9441/3
IV
9442/3
I百度文库I
9381/3
少突胶质细胞瘤 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 少突星形细胞来源的肿瘤
2. Lamborn, et al. Neuro Oncol 2008; 4. Dresemann, et al. J Neuro Oncol 2009; 6. Yung, et al. BJC 2000;
1. Wong, et al. JCO 1999; 2. Lamborn, et al. Neuro Oncol 2008; 3. Ballman, et al. Neuro Oncol 2007; 4. Dresemann, et al. J Neuro Oncol 2009; 5. Fine, et al. ASCO 2008; 6. Yung, et al. BJC 2000; 7. Brada, et al. Ann Oncol 2001
细胞轻度异型、分裂像少见、 无坏死、无血管增生。恶变!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 (III级)
细胞异型性增加,分裂像↑,细 胞密度↑,血管增生,无广泛微 血管增生及核坏死
胶质母细胞瘤(IV级) 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 胶质肉瘤
大脑胶质瘤病 (IV级)
多形性、核分裂多见、血管增 生、坏死
13
15
16
Gao K, Li G, et al. Oncotarget.2015, Nov 9. doi: 10. 18632/oncotarget.6007. [Epub
• 既往接受卡莫司汀植入剂、伊立替康或VEGF抑制剂治疗 • 近期颅内出血证据(MRI) • 具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障碍史 • 患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 • 距首次研究治疗前6个月内存在动脉血栓栓塞 • 不可控的高血压患者
Friedman HS, et al. J Clin Oncol 2009; 27(28):4733-4740.
II
9450/3
III
9451/3
少突星形细胞瘤
II
9382/3
间变性少突星形细胞瘤
III
9382/3
3
女,33岁,因“癫痫1次 ”于2009年7月就诊于我科
术前影像 肿瘤位于右侧岛叶、右侧额叶,最大径3cm, 未跨中线,内部无坏死。T2相见瘤周水肿
术后病理 (右侧岛叶、额叶)弥漫星形细胞瘤,WHO II 级
抗血管生成治疗的优势
贝伐珠单抗单药或联合伊立替康治疗复发 GBM BRAIN研究
II 期多中心、开放性、非对照研究
贝伐珠单抗
经组织学证实的首次/第
二次胶质母细胞瘤复发 患者(N=167)
R
贝伐珠单抗 伊立替康
- 贝伐珠单抗 10mg/kg iv. q2w - 伊立替康 340mg/m2(给予EIAEDs)或125mg/m2 (未给予EIAEDs) q2w
20
21
更新点
内容
类别* 支持证据
理由
更加肯定了TMZ
一线治疗的地位,
在化疗药物介绍中 把替莫唑胺
修改
(TMZ)放在第
一位
众多的临床 研究证实 TMZ其疗 效及安全性
22
复发高级别胶质瘤治疗中化疗的疗效:
缓解率和6个月的PFS率
100 ORR<10%
100 6-month PFS <30%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