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膏的基本概念与特性

锡膏的基本概念与特性
锡膏的基本概念与特性

锡膏的基本概念与特性

锡膏是由焊料合金粉末与助焊剂/载体系统按照一定比例均匀混合而成的浆状固体;

锡膏的粘度具有流变特性,即在剪切力作用下粘度减小以利于印刷,而印刷之后粘度恢复,从而在再流焊之前起到固定电子元器件的作用;

在再流焊过程中焊料合金粉末熔化,在助焊剂去除氧化膜的辅助作用下润湿电子元器件外引线端和印刷电路板焊盘金属表面并发生反应,最终形成二者之间的机械连接和电连接。

锡膏产品的基本分类

根据焊料合金种类,可分为含铅锡膏与无铅锡膏;

根据清洗方式及有无,可分为松香基锡膏、水溶性锡膏与免清洗锡膏;根据活性剂种类,可分为纯松香基锡膏、中等活性松香基锡膏、高活性松香基锡膏与有机物基锡膏;

根据涂敷方式,可分为范本印刷用锡膏、丝网印刷用锡膏与滴注用锡膏。

锡膏发展的重要进程

1940年代:印刷电路板组装技术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出现并逐渐普

及;

1950年代:通孔插装的群焊技术---- 波峰焊技术出现;

1960年代:表面组装用片式阻容组件出现;

1971年:Philips公司推出小外形封装集成电路,表面组装概念确立并迅速得到推广应用;

1985年:大气臭氧层发现空洞;

1987年:《蒙特利尔公约》签署,松香基锡膏的主要清洗溶剂----氯氟碳化物的使用受到限制并最终被禁止使用。水溶性锡膏与免清洗概念开始受到重视;

1990年代: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逐年明显;

2002年:《京都协议书》签署,要求逐渐减少挥发性有机物质的使用。低VOC和VOC-Free锡膏的概念开始受到重视。

锡膏的使用原则是什么

先进先出,即在保证性能满足要求的前提下,首先使用库存时间最长的产品。

使用以前剩下的锡膏时应与新锡膏按1:1比例混合使用,而不能完全使用“旧”的锡膏。

锡膏如何如存?

用户方收到本公司的锡膏产品后请立即放入冰箱,在3-7℃下进行冷藏保存。请注意不可以对锡膏进行冷冻保存。

另一方面,锡膏开封使用之后如果还有剩余且希望在下一轮组装过程中继续使用而不是废弃,请再次将该锡膏容器密封,但是不可以放入冰箱内保存,而只是放置在室温环境下即可。

焊锡膏的主要成份及特性

大致讲来,焊锡膏的成份可分成两个大的部分,即助焊剂和焊料粉(FLUX &SOLDER POWDER)。

(一)、助焊剂的主要成份及其作用:

A、活化剂(ACTIV ATION):该成份主要起到去除PCB铜膜焊盘表层及零件焊接部位的氧化物质的作用,同时具有降低锡、铅表面张力的功效;

B、触变剂(THIXOTROPIC) :该成份主要是调节焊锡膏的粘度以及印刷性能,起到在印刷中防止出现拖尾、粘连等现象的作用;

C、树脂(RESINS):该成份主要起到加大锡膏粘附性,而且有保护和防止焊后PCB再度氧化的作用;该项成分对零件固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D、溶剂(SOLVENT):该成份是焊剂组份的溶剂,在锡膏的搅拌过程中起调节均匀的作用,对焊锡膏的寿命有一定的影响;

(二)、焊料粉:

焊料粉又称锡粉主要由锡铅合金组成,一般比例为63/37;另有特殊要求时,也有在锡铅合金中添加一定量的银、铋等金属的锡粉。概括来讲锡粉的相关特性及其品质要求有如下几点:

A、锡粉的颗粒形态对锡膏的工作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A-1、重要的一点是要求锡粉颗粒大小分布均匀,这里要谈到锡粉颗粒度分布比例的问题;在国内的焊料粉或焊锡膏生产厂商,大家经常用分布比例来衡量锡粉的均匀度:以25~45μm的锡粉为例,通常要求35μm左右的颗粒分度比例为60%左右,35μm以下及以上部份各占20%左右;

A-2、另外也要求锡粉颗粒形状较为规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标准《锡铅膏状焊料通用规范》(SJ/T 11186-1998)”中相关规定如下:“合金粉末形状应是球形的,但允许长轴与短轴的最大比为 1.5的近球形状粉末。如用户与制造厂达成协议,也可为其他形状的合金粉末。”在实际的工作中,通常要求为锡粉颗粒长、短轴的比例一般在1.2以下。

A-3、如果以上A-1及A-2的要求项不能达到上述基本的要求,在焊锡膏的使用过程中,将很有可能会影响锡膏印刷、点注以及焊接的效果。

B、各种锡膏中锡粉与助焊剂的比例也不尽相同,选择锡膏时,应根据所生产产品、生产工艺、焊接元器件的精密程度以及对焊接效果的要求等方面,去选择不同的锡膏;

B-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标准《锡铅膏状焊料通用规范》

(SJ/T 11186-1998)”中相关规定,“焊膏中合金粉末百分(质量)含量应为65%-96%,合金粉末百分(质量)含量的实测值与订货单预定值偏差不大于±1%”;通常在实际的使用中,所选用锡膏其锡粉含量大约在90%左右,即锡粉与助焊剂的比例大致为90:10;

B-2、普通的印刷制式工艺多选用锡粉含量在89-91.5%的锡膏;

B-3、当使用针头点注式工艺时,多选用锡粉含量在84-87%的锡膏;B-4、回流焊要求器件管脚焊接牢固、焊点饱满、光滑并在器件(阻容器件)端头高度方向上有1/3至2/3高度焊料爬升,而焊锡膏中金属合金的含量,对回流焊焊后焊料厚度(即焊点的饱满程度)有一定的影响

C、锡粉的“低氧化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品质要求,这也是锡粉在生产或保管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如果不注意这个问题,用氧化度较高的锡粉做出的焊锡膏,将在焊接过程中严重影响焊接的品质。

锡膏性能基准测试的四个步骤

理解锡膏性能是努力改善合格率和降低成本的基础。步骤一和二对锡膏的当前功能与合格率性能作基准测试,并且作为将来材料研究的一个可靠的工程基础。如果计划转换到一种替代的锡膏成分,则推荐使用下面一系列的测试事项来保证成功的实施。

步骤一,基准测试现有锡膏的当前性能。测试那些可以影响视觉与电

气第一次通过合格率的主要功能特性。为了达到可重复性和产品的中性化,这个测试最好是在测试模型上离线完成。功能测试包括:可印刷性、塌落形态、粘性和粘性寿命、可焊接性、残留水平和可清洁性(如果可应用)。

步骤二,基准测试当前锡膏在可能"挑战"该材料的产品上的产品与过程合格率,该产品可能具有比传统产品设计更密的脚距或更广的元件范围;还有,选择一个已完成原型阶段但还处在寿命早期的产品。(这步将在第三步的落选材料上重复,和可能使用新锡膏的产品上重复进行)。在一组基准测试中的所有重复事项都要详细记录,以便可以查明什么可归因于锡膏性能。这时也可记录用量和浪费。如果可能,也应记录作基准测试时的工厂情况,如温度、湿度、操作员、板的批号、锡膏,甚至元件。应该选择一个"好的"批量:制造环境中较具典型的,足够大到对统计有意义的(如大于50但小于500)。得出一个测试合格率的详细报告。说明元件返工的特殊原因,每个事件都应找出原因,如焊锡不足、开路、锡桥、墓碑、熔湿差、引脚不共面、元件没放准和元件丢失等。由于当前材料的性能是通过主要的功能测试与其合格率损失来度量的,这是个好时候来评估该锡膏用于用户装配的主要性能类别的相对重要性。例如,如果检查分析表明有较高百分比的丢失元件,那么粘性可能是很重要的。类似的,如果检查主要发现焊锡不足和/或开路,那么可焊接性需要增加。如果在步骤一发现塌落(短路是主要的返工项目),则表明要寻找一种很少或没有塌落的材料。步骤三。新材料的测试是在步骤一中对现有锡膏所标定的相同条件和

方法下进行。然后评估结果,落选所有那些表现更差性能的材料。事实上,应该注意到性能上的一些平衡 - 应用从步骤二得出的性能期望的用户设定。步骤四。当能够证实新材料合格率和/或产量的提高的时候,应该生产第二批的产品 - 尽可能地接近步骤二相同的条件。如果情况相差太大,应该用现有锡膏生产出相同数量的板。重要的是:为了精确评估材料变化的效果,必须详细记录所有的缺陷。

锡膏印刷前的准备

锡膏从冰箱中取出,投入印刷工序之前一定要进行以下2个步骤的操作:

(1)不要开封,在室温下放置至少4-6个小时以上,以使锡膏的温度自然回升至室温。

(2)锡膏温度达到室温之后,在投入印刷之前,要进行搅拌以保证锡膏中的各组成成分均匀分布。建议采用专用搅拌设备,沿同一方向搅拌1-3分钟即可。

锡膏印刷质量控制

在表面贴装装配的回流焊接中,锡膏用于表面贴装元件的引脚或端子与焊盘之间的连接。有许多变量,如锡膏、丝印机、锡膏应用方法和印刷工艺过程。在印刷锡膏的过程中,基板放在工作台上,机械地或

真空夹紧定位,用定位销或视觉来对准。或者丝网(screen)或者模板(stencil)用于锡膏印刷。本文将着重讨论几个关键的锡膏印刷问题,如模板设计和印刷工艺过程。

印刷工艺过程与设备在锡膏印刷过程中,印刷机是达到所希望的印刷品质的关键。今天可购买到的丝印机分为两种主要类型:实验室与生产。每个类型有进一步的分类,因为每个公司希望从实验室与生产类型的印刷机得到不同的性能水平。例如,一个公司的研究与开发部门(R&D)使用实验室类型制作产品原型,而生产则会用另一种类型。还有,生产要求可能变化很大,取决于产量。因为激光切割设备是不可能分类的,最好是选择与所希望的应用相适应的丝印机。

在手工或半自动印刷机中,锡膏是手工地放在模板/丝网上,这时印刷刮板(squeegee)处于模板的另一端。在自动印刷机中,锡膏是自动分配的。在印刷过程中,印刷刮板向下压在模板上,使模板底面接触到电路板顶面。当刮板走过所腐蚀的整个图形区域长度时,锡膏通过模板/丝网上的开孔印刷到焊盘上。

在锡膏已经沉积之后,丝网在刮板之后马上脱开(snap off),回到原地。这个间隔或脱开距离是设备设计所定的,大约0.020"~0.040"。脱开距离与刮板压力是两个达到良好印刷品质的与设备有关的重要变量。

如果没有脱开,这个过程叫接触(on-contact)印刷。当使用全金属模板和刮刀时,使用接触印刷。非接触(off-contact)印刷用于柔性的金属丝网。

刮板(squeegee)类型刮板的磨损、压力和硬度决定印刷质量,应该仔细监测。对可接受的印刷品质,刮板边缘应该锋利和直线。刮板压力低造成遗漏和粗糙的边缘,而刮板压力高或很软的刮板将引起斑点状的(smeared)印刷,甚至可能损坏刮板和模板或丝网。过高的压力也倾向于从宽的开孔中挖出锡膏,引起焊锡圆角不够。常见有两种刮板类型:橡胶或聚氨酯(polyurethane)刮板和金属刮板。当使用橡胶刮板时,使用70-90橡胶硬度计(durometer)硬度的刮板。当使用过高的压力时,渗入到模板底部的锡膏可能造成锡桥,要求频繁的底部抹擦。为了防止底部渗透,焊盘开口在印刷时必须提供密封(gasketing)作用。这取决于模板开孔壁的粗糙度。金属刮刀也是常用的。随着更密间距元件的使用,金属刮刀的用量在增加。它们由不锈钢或黄铜制成,具有平的刀片形状,使用的印刷角度为30~45°。一些刮刀涂有润滑材料。因为使用较低的压力,它们不会从开孔中挖出锡膏,还因为是金属的,它们不象橡胶刮板那样容易磨损,因此不需要锋利。它们比橡胶刮板成本贵得多,并可能引起模板磨损。

使用不同的刮板类型在使用标准元件和密脚元件的印刷电路装配(PCA)中是有区分的。锡膏量的要求对每一种元件有很大的不同。密间距元件要求比标准表面贴装元件少得多的焊锡量。焊盘面积和厚度控制锡膏量。

一些工程师使用双厚度的模板来对密脚元件和标准表面贴装焊盘施用适当的锡膏数量。其它工程师采用一种不同的方法 - 他们使用

不需要经常锋利的更经济的金属刮刀。用金属刮刀更容易防止锡膏沉积量的变化,但这种方法要求改良的模板开孔设计来防止在密间距焊盘上过多的锡膏沉积。这个方法在工业上变得更受欢迎,但是,使用双厚度印刷的橡胶刮板也还没有消失。模板(stencil)类型重要的印刷品质变量包括模板孔壁的精度和光洁度。保存模板宽度与厚度的适当的纵横比(aspect ratio)是重要的。推荐的纵横比为1.5。这对防止模板阻塞是重要。一般,如果纵横比小于1.5,锡膏会保留在开孔内。除了纵横比之外,如IPC-7525《模板设计指南》所推荐的,还要有大于0.66的面积比(焊盘面积除以孔壁面积)。IPC-7525可作为模板设计的一个良好开端。制作开孔的工艺过程控制开孔壁的光洁度和精度。有三种常见的制作模板的工艺:化学腐蚀、激光切割和加成(additive)工艺。

化学腐蚀(chemically etched)模板金属模板和柔性金属模板是使用两个阳性图形通过从两面的化学研磨来蚀刻的。在这个过程中,蚀刻不仅在所希望的垂直方向进行,而且在横向也有。这叫做底切(undercutting) - 开孔比希望的较大,造成额外的焊锡沉积。因为50/50从两面进行蚀刻,其结果是几乎直线的孔壁,在中间有微微沙漏形的收窄。

因为电蚀刻模板孔壁可能不平滑,电抛光,一个微蚀刻工艺,是达到平滑孔壁的一个方法。另一个达到较平滑孔壁的方法是镀镍层(nickel plating)。抛光或平滑的表面对锡膏的释放是好的,但可能引起锡膏越过模板表面而不在刮板前滚动。这个问题可通过选择性地

抛光孔壁而不是整个模板表面来避免。镀镍进一步改善平滑度和印刷性能。可是,它减小了开孔,要求图形调整

激光切割(laser-cut)模板激光切割是另一种减去(subtractive)工艺,但它没有底切问题。模板直接从Gerber数据制作,因此开孔精度得到改善。数据可按需要调整以改变尺寸。更好的过程控制也会改善开孔精度。激光切割模板的另一个优点是孔壁可成锥形。化学蚀刻的模板也可以成锥形,如果只从一面腐蚀,但是开孔尺寸可能太大。板面的开口稍微比刮板面的大一点的锥形开孔(0.001"~0.002",产生大约2°的角度),对锡膏释放更容易。

激光切割可以制作出小至0.004"的开孔宽度,精度达到0.0005",因此很适合于超密间距(ultra-fine-pitch)的元件印刷。激光切割的模板也会产生粗糙的边缘,因为在切割期间汽化的金属变成金属渣。这可能引起锡膏阻塞。更平滑的孔壁可通过微蚀刻来产生。激光切割的模板如果没有预先对需要较薄的区域进行化学腐蚀,就不能制成台阶式多级模板。激光一个一个地切割每一个开孔,因此模板成本是要切割的开孔数量而定。

电铸成型(electroformed)模板制作模板的第三种工艺是一种加成工艺,最普遍地叫做电铸成型。在这个工艺中,镍沉积在铜质的阴极心上以形成开孔。一种光敏干胶片叠层在铜箔上(大约0.25"厚度)。胶片用紫外光通过有模板图案的遮光膜进行聚合。经过显影后,在铜质心上产生阴极图案,只有模板开孔保持用光刻胶(photoresist)覆盖。然后在光刻胶的周围通过镀镍形成了模板。在

达到所希望的模板厚度后,把光刻胶从开孔除掉。电铸成型的镍箔通过弯曲从铜心上分开 - 一个关键的工艺步骤。现在箔片准备好装框,制作模板的其它步骤。

电铸成型台阶式模板可以做得到,但成本增加。由于可达到精密的公差,电铸成型的模板提供良好的密封作用,减少了模板底面的锡膏渗漏。这意味着模板底面擦拭的频率显著地降低,减少潜在的锡桥。

锡膏保存及使用注意事项

一、保存方式

由于锡膏为化学制品,保存于冷藏库中(5~10℃ )可降低活性,增长使寿命,避免放置于高温处,易使锡膏劣质化。

二、回温

冷藏时活性大大降低,所以使用前一定要将锡膏置室温中,恢复活性,方可表现最佳焊接状态。

三、搅拌

1.搅拌是使锡粉末与Flux均匀混合,但如搅拌时间过长会破坏锡粉末形状甚至粘度。

2.如果搅拌前,锡膏表面产生硬块,将表面硬块除去方可使用。

3.不同型号、厂牌锡膏请勿混合使用,以避免发生不良之现象。

无铅焊膏印刷工艺闭环过程控制

近几年来,焊膏印后检测技术有了很大进展。焊膏印刷后/器件贴装前,对印制板焊膏转印图形的即时检测能力的准确性更好,重复性更高,速度更快。现在,与模板印刷机总成的焊膏印后检查系统,或立式自动光学检查系统(AOI)已能以接近SMT组装线的生产速度,提供非常可靠的检查能力。

然而,无论设备多么先进,没有一台焊膏印后检查系统能真真实际意义上的纠正被检目标缺陷。现有印后检查系统能确定缺陷,提示存在问题的操作者或工艺工程师。被确定的缺陷固定下来,不致于在随后的加工过程中被发现为其付出更大代价。工艺工程师或技术人员必须对从印后检测系统,统计过程控制(SPC)系统得到的焊膏印刷性能作出评价,确定缺陷产生的原因,从根源具体消除或最大限度减少问题的产生需要实施的步骤。没有一台印后检查系统能不需要工艺工程师持续地进行纠正工作,永远消除缺陷的重新出现。

焊膏印刷工艺闭环过程控制的观念不仅包括缺陷检查系统,还必须具备工艺智能调整(主要调整模板印刷机的操作参数)以防止问题的重新发生。本文将讨论包括焊膏印刷工艺在内的闭环过程控制。讨论涉及这方面研究的现状,优越性,局限性,实施所需的技术及将来的创新。

引言

印制板组装厂为其组装生产线期望达到更好的产能,闭环过程控制技术的应用已深透到SMT制造工艺的各个方面。目前,这些过程控制系统主要描准器件贴装及再流焊两项工艺。实施过程控制能对印制板组装厂产生显著影响就是模板印刷工艺。印制板组装厂始终对印刷缺陷检查有兴趣,组装工程师正开始关注对缺陷的予防能力,并非是缺陷检查。这只能通过提供强有力的闭环过程控制才能实现。

何谓…闭环过程控制??

…闭环过程控制?是一种持续监控与调整过程,以保持一个输出或多个输出具体目标值的方法。有许多途径来考虑闭环过程控制什么。有许多系统监测与控制某个具体工艺过程内在的运行。例如,变换器可读取一个压力,及访问每一工艺状态的压力增加或减少。这是闭环工艺内在控制某个特定工艺过程。

本文集中讨论闭环过程控制,测量某个特定工艺的输出或结果,调整工艺的某个操作参数或一组参数,以保持输出目标值。闭环过程控制的正常运作,必须了解测量什么参数,(访问输出值),那些因素影响输出值的波动。必须首先鉴别某个工艺重要的单个输出量或多个输出量(高度,重量,体积,形状,温度,电压等),通过使用常规统计工具(如实验设计)输出定量化。将影响选定输出性能的单个或多个操作参数(例如;温度,速度,压力,等),也必须被鉴别,且使用常规统计工具定量化。

一旦鉴别及量化测量这些输出值重要操作方法,它们必须被鉴别及定量化。测量方法的条件必须包括统计确认测试,如测量重复性与再现性(Gauge R&R),保证测量系统的准确性与重复性。

测量已鉴别的输出值,其后,闭环系统必须懂得那些单个或多个操作参数必须被调整,使得输出测量值返回到目标值。精密电子组装始终有两项策略实现产品加工最高的首次通过率产能;一次通过率定义为产品被测试无需任何返工或返修,在第一时间工作的产品。策略其一是予防缺陷发生,其二,尽可能早在制造过程中,搜寻到出现的缺陷。连同可靠合理的工艺制定与过程控制工作,闭环过程控制是…予防缺陷产生?策略的理想工具。

闭环过程运作的结果;在绝对宽的时间内,此项工艺处于理想状态,从理论上,此项指定工艺能生产绝对最低量缺陷的产品。具有最低可能的缺陷率能获得最大的收益率。

闭环过程控制的作用

闭环过程控制运作的目标是使得指定工艺过程实现最低加工缺陷率。

全闭环过程自监测,自纠正功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改善,使得生产成本明显降低:

l 减少返工

l 减少返修

l 避免因返工或返修(ESD,传递等)造成的损坏

l 减少废弃物

l 减少检测与测试设备与财力

l 减少利润回报

l 减少使用期质量保证成本

l 予防延期交货

l 增加用户满意度

许多因素正促使首先应该强调是予防缺陷,其二尽可能在制造过程早期发现缺陷。电子器件正越来越变得复杂(外形尺寸大,周边BGA,柱形引脚阵列等),小形器件(0201,01005,CSP,microBGA 等),且器件成本更昂贵。小型及封装复杂器件将给寻找缺陷更加困难,返修难度增加,因造成返工返修损怀器件报废。予防缺陷始终是主要目的。既是在制造过程非常早发现缺陷,也将存在返修成本。显然任何缺陷不可能是另返修成本。

对电子制造过程中的缺陷成本分析,带有缺陷的产品出厂进入市场,且在用户手里发现问题,此时的缺陷成本将是制造过程各工序发现的缺陷成本高出许多倍(见表1,表2缺陷成本)。闭环过程控制将为予防缺陷发生节省大量成本支出。

表1 缺陷成本(据主要SMT组装厂提供)

产品上市的缺陷成本是再流焊前的1,250倍。

表2 缺陷成本(AOI设备制造商提供)

产品上市的缺陷成本是再流焊前的700倍。

缺陷成本的…大拇指?原则称之为…幅度量级原则?,该原则表述在制造过程任一级工序发现的缺陷成本将比前一级工序发现同样缺陷的成本大10倍,甚至超过。

举例;

每一组装1,000块印制板(每块印制板贴装4只BGA)或4,000块印制板(每块印制板贴装1BGA)

SMT组装线制造工艺运转一年365天。

缺陷发生率100ppm

BGA器件单件成本$100

BGA器件引脚数250

BGA单件返工成本$100

在此例举中;每天发现BGA引脚缺陷100,一年BGA引脚缺陷36,500。假定每天引脚缺陷发生在10块印制板上。结果返工及器件报废成本为每天$2,000/day,一年达$730,000/year!闭环过程控制能够予防这些缺陷的部分发生,成本也将得到明显降低。

表3 闭环过程控制的收益;

缺陷经常发生在那里?

大多数电子组装操作者计算…缺陷机率?数,计算器件的全部引脚,于是作为该器件缺陷机率。一种类型缺陷的实际缺陷数与全部…缺陷机

率?总数比较,计算缺陷率,一般用每百万…缺陷机会?数中的实际缺陷的多少(PPMO)。用这种方法来计算缺陷机率,结果显示超过全部缺陷机率数的75%源自于焊膏印刷及焊接工艺(再流焊与波峰焊)。对某大批量SMT组装厂的6个月的研究显示;由模板印刷,再流焊,波峰焊产生的缺陷平均达到84.08%。既使焊膏印刷工艺在缺陷减少做了少些改进,也会对整个SMT工艺质量,及首次产品通过率产生显著影响。(图4所示)。在,闭环焊膏印刷工艺在工艺过程中控制大量缺陷数机率将提供明显好处。

图4焊点DPMO对印制板组件(含3,000个焊点)的组装产能的影

响。

模板印刷工艺的闭环过程控制

本节讨论闭环过程控制在模板印刷工艺中的应用。下面讨论的闭环系统现用于模板印刷机或模板印刷机与外设AOI系统间。

A)模板印刷机的X-Y-θ轴向印刷定位控制

应用于焊膏印刷机最常见的闭环过程控制系统主要目的是准确地将焊膏转印在印制板平面相应的焊盘上。。虽然大多数印制板的焊膏印刷机具备执行模板与PCB对准功能的自动化系统,焊膏的错位转印非常少见的。这种印刷误差往往可能由印制板与印制板间的变化,模板尺寸伸长,对准系统的不准确性或其他因素所致。

闭环过程控制系统纠正转印位置不准确性通常测量相对印制板焊盘的转印位置偏差,纠正模板相对于印制板的对准位置。全部纠正以模板或印制板平面进行。如模板与印制板不适配,系统运算法则将使转印位置与各自相应的焊盘位置偏离减到最小。通常,如机上测量对印刷时间的影响可以接受,在印刷机内,测量焊膏转印图形与印制板相对应焊盘的位置。

.如果最小印刷时间苛刻,对印制板的焊膏印后测量可平行印刷操作离机进行。

B)AOI系统测量,模板印刷机的X-Y-θ轴向印刷定位控制Speedline Technologies与Agilent Technologies两公司研发的闭环过程控制系统,在印制板焊膏印刷过程,补偿X-Y-θ轴向印刷定位偏差。在模板印刷机上,印制板焊膏印刷后,然有印制板通过AOI系统测量X-Y-θ轴向焊膏转印偏差。系统将这些偏差数据反惯给模板印刷机。模板印刷机在下一个印刷冲程补偿纠正这些偏差。在印刷偏差未达到用户要求的印刷偏差范围之前,系统一直重复这个过程。当印刷转印偏差已在规定的偏差范围内,SPC系统控制用于监

安全系统评价的定义

第一章安全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特点 第一节安全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 安全系统工程,是以安全学和系统科学为理论基础,以安全工程、系统工程、可靠性工程等为手段,对系统风险进行分析、评价、控制,以期实现系统及其全过程安全目标的科学技术。 安全系统工程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安全科学学科的重要分支。 安全系统工程是一门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横断科学,在定义安全系统工程之前需要弄清相关学科的有关概念。 一、系统 1、系统的定义 目前对系统的定义有百余种。我国科学家钱学森指出:“所谓系统,即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系统本身又是它所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任何客观事物,大到银河系、太阳系,小到原子、分子,都可以看成一个系统。 2、构成系统的条件 构成一个系统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1)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这些要素就是构成这一系统的子系统; (2)要素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3)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作用必须产生特定的整体功能或达到特定的目标。 3、系统的一般属性 (1)整体性。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区别的要素(元件或子系统)组成的整体。构成系统的各要素虽然具有不同的性能,但它们通过综合、统一(而不是简单拼凑)形成的整体就具备了新的特定功能,就是说,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才能发挥其应有功能。所以,系统的观点是一种整体的观点,一种综合的思想方法。 (2)相关性。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要素与子系统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特殊关系,通过这些关系,使系统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发挥其特定功能。 (3)目的性。任何系统都是为完成某种任务或实现某种目的而发挥其特定功能的。要达到系统的既定目的,就必须赋予系统规定的功能,这就需要在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即系

房屋建筑物及其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定义(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7760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房屋建筑物及其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定义(正 式版)

房屋建筑物及其安全管理的基本概 念和定义(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房屋建筑物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是一项系统工 程,准确定义该系统的概念与范畴有助于系统的准确 建立与实施。 房屋建筑物是房屋建筑施工活动的直接产品,因 此,为了明确房屋建筑物的概念,首先要明确房屋建 筑施工活动在建筑业中的位置。 我国的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4754—2002)将编号为E的“建筑业”分为房 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建筑安装业、建筑装饰业和其 他建筑业四个大类,见表1-1。

表1-1中,序号为48、49和50的建筑安装业、建筑装饰业和其他建筑业三个大类,都是序号为47的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大类的配套行业,其产品基本不能独立存在,因此应根据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大类对建筑施工活动的产品(即各类建筑物)进行分类。 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大类在表1-1中又分为房屋工程建筑和土木工程建筑两个中类。这两个中类的主要区别有: (1)从立项审批程序、规划设计、施工工艺难度和维修保养等角度,房屋工程建筑的产品与土木工程建筑的产品有显著区别; (2)从行政主管部门分工的角度,房屋工程建筑和土木工程建筑分别由不同部门管理;

安全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第一节安全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一、安全的基本概念 1、安全的定义 通常中文中,“安”指不受威胁,没有危险,太平、安适、稳定等,即“无危则安”。《辞海》对“安”字的第一个释义就是“安全”; “全”指完满,完整,无残缺,没有伤害,谓之“无缺则全”。这里,全是因,安是果,由全而安。 多数专家认为,安全通常指各种事物对人或对人的身心不产生危害、不导致危险、不造成损失、不发生事故、正常、顺利的状态。即安全与否是从人的身心需求的角度或着眼点提出来的,是针对人和人的身体而言的,当然健康也就属于安全范畴。对于与人的身心存在状态无关的事物来说,根本不存在安全与否的问题。所以,安全首先是指外界不利因素(或称环境因素)作用下,使人的身体免受伤害或威胁,使人的心理不感到恐慌、害怕,使人能够健康、舒适、高效的进行各种活动的存在状态。另外,还包括人能够健康、舒适、高效的进行各种活动的客观保障条件。因此书中对安全的科学概念概括为: 安全是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状态(包括健康 狭义的安全是指某一领域或系统中的安全,具有技术安全的含义。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某一领域或系统中的技术安全。如生产安全、机械安全、矿业安全、交通安全等等。状况)及其保障条件。换言之,人的身心存在的安全状态及其事物保障的安全条件构成安全整体。--这是把人的存在状况和事物的保障条件有机结合的科学概念。 2、狭义安全和广义安全。 广义安全。即大安全。是以某一系统或领域为主的技术安全扩展到生活安全与生存安全领域,形成了生产、生活、生存领域的大安全,是全民、全社会的安全。 3、现实中安全问题的划分 从专业和行业领域角度划分可分为:生产安全、国家安全、环境安全、食品安全、医药医疗安全、职业劳动保护安全、网络安全、经济安全、人口安全、社会(公共)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主要是外来文化侵略)、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社会保障等。 从对象来划分有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环境安全、(产品)质量安全、技术安全、文物安全等。 4、安全度(安全量) “安全度”是一个表示安全程度的概念,人的身心安全程度及其事物保障的可靠程度用各自标准来衡量,就构成安全度的概念。表达的是主体免于危险的程度。虽然目前我们还无法制定一个统一的量化标准从数量上来刻划安全度,但我们却可以在不太严格的意义上对安全度作一定的质的描述。例如主体是完全免于威胁,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免于威胁,还是处于危险之中,甚至处于极度危险的境地,或者是已经受到具体的内外侵害,这其实就表现了安全的不同程度,即不同的安全度。 二、人类对安全的认识 安全是人类生存、生产、生活和发展过程中永恒的主题,也是人类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人类在发展中不断地探索,有探索就有盲区、就有无知,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安全的含义不是固有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而且人类对安全的认识长期落后于对生产的认识。

安全防范基本概念

安全防范基本概念 安全防范的一般概念 根据现在汉语词典的解释,所谓安全,就是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事故;所谓防范,就是防备、戒备,而防备是指作好准备以应付攻击或避免受害,戒备是指防备和保护。 综合上述解释,是否可以给安全防范下如下定义: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两种安全理念 中文所说的安全,在英文中有Safety和Security两种解释。牛津大学出版的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对Safety一词的主体解释是:安全、平安、稳妥,保险(锁)、保险(箱)等;而对Security一词的主体解释是:安全、无危险、无忧虑,提供安全之物,使免除危险或忧虑之物,抵押品、担保品,安全(警察)、安全(部队)等。 实际上,中文所讲的安全是一种广义的安全,他包括两层涵义:一指自然属性或准自然属性的安全,它对应英文中的Safety,其二是指社会人文性的安全,即有明显认为属性的安全,它与Security相对应。自然属性或准自然属性的安全的被破坏主要不是由人的有目的参与而造成的;社会人文性破坏,主要是由于人的有目的的参与而造成的。因此,广义的讲,安全应该包括Safety和Security两层含义,而我们常常说的安全防范主要是指狭义的安全Security,国外通常叫“保安”。 损失预防与犯罪预防——安全防范的本职内涵 在西方,不用“安全防范”这个词,而用损失预防和犯罪预防(Loss Prevention & Crime Prevention)这个概念。就像中文的安全与防范连在一起使用,构成一个新的复合词一样在西方,Loss Prevention和Crime Prevention也是连在一起使用的。损失预防与犯罪预防构成了Safety/Security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国外,Loss Prevention通常是指社会保安业的工作重点,而Crime Prevention则是警察执法部门的工作重点。这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保证社会的安定与安全。从这个意义上说,损失预防和犯罪预防就是安全防范的本质内容。 综上所述,安全防范既是一项公安业务(警察执行部门),又是一项社会公共事业和社会经济事业。它们的发展和进步,既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同时又为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提供和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大公共安全理念 所谓大公共安全理念,就是综合安全理念,就是为社会公共安全提供时时安全、处处安全的综合性安全服务。所谓社会公共安全服务保障体系,就是由政府发动、政府组织、社会各界(绝不是公安部一家、更不是公安部执法部门内部的某一机构)联合实施的综合安全系统工程(硬件、软件)和管理服务体系。公众所需要的综合安全,不仅包括以防盗、防劫、防入

《机械安全 基本概念与设计通则 第1部分基本术语和方法》GB

机械安全基本概念与设计通则第1部分:基本术语和方法 GB/T15706.1-2007 机械安全基本概念与设计通则第1部分:基本术语和方法 Safety of machinery-Basic concepts,general principles for design-Part1:Basic terminology, methodology 目次 前言 引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设计机械时需要考虑的危险 5 减小风险的策略 附录A(资料性附录) 机器的图解表示 用于GB/T 15706的专用术语和表述的英中文对照索引 参考文献 前言 GB/T 15706《机械安全基本概念与设计通则》由两部分组成: ——第1部分:基本术语和方法; ——第2部分:技术原则。 本部分为GB/T 15706的第l部分。 本部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12100-1:2003《机械安全基本概念与设计通则第1部分:基本术语和方法》(英文版),并按照我国标准的编写规则GB/T 1.1-2000做了编辑性修改。 本部分与ISO12100-1:2003的不同为:将标准正文后面的英法德三种文字对照的索引改为英中两种文字对照的索引。 本部分代替GB/T 15706.1-1995《机械安全基本概念与设计通则第1部分:基本术语、方法学》。 本部分由全国机械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08)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机械科学研究总院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长春试验机研究所、南京食品包装机械研究所、吉林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国食品和包装机械总公司、中联认证中心、广东金方圆安全技术检测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聂北刚、李勤、王学智、居荣华、肖建民、宁燕、王国扣、隰永才、张晓飞、富锐、程红兵、孟宪卫、赵茂程。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15706.1-1995。 引言 GB/T 15706的首要目的是为设计者提供总体框架和指南,使其能够设计出在预定使用范围内具备安全性的机器。同时亦为标准制定者提供标准制定的策略。 机械安全的概念是指在风险已经被充分减小的机器的寿命周期内,机器执行其预定功能的能力。 本部分是机械安全系列标准的基础标准。该系列标准的结构为: ——A类标准(基础安全标准),给出适用于所有机械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和一般特征。 ——B类标准(通用安全标准),涉及机械的一种安全特征或使用范围较宽的一类安全防护装置:

安全的基本概念

安全的基本概念 1.什么是事故、事故隐患? 2.什么是危险(风险)、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 3.什么是安全、本质安全? 4.什么是安全生产管理? 5.什么是安全生产标准化? 1.什么是事故、事故隐患、危险(风险)、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 ?事故 ●《现代汉语词典》:“生产、工作上发生的意外损失或灾祸。” ●国际劳工组织对职业事故定义:“由工作引起或者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事件, 并导致致命或非致命的职业伤害。”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定义:“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 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件” ?事故隐患 ●隐患就是在某个条件、事物以及事件中所存在的不稳定并且影响到个人或者 他人安全利益的因素,它是一种潜藏着的因素,“隐”字体现了潜藏、隐蔽, 而“患”字则体现了不好的状况。 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 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危险(风险) 危险是人们对事物的具体认识,必须指明具体对象:如危险环境、危险条件、危险状态、危险物质、危险场所、危险人员、危险因素等。 ●一般用危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 ◆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危险度用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 性的结合给出。 即:R = f(F,C) 式中: R——危险度; 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C——发生事故的严重性。 ?危险源 ?从安全生产角度,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 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这是客观存在的) ?重大危险源 ?广义上说,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源就是重大危险源。(企业一般 称重大风险源) ?《安全生产法》第一百一十二条: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 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

频率特性分析

实验三 频率特性分析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尤其是频率特性的几种表示方法。 2.能熟练绘制极坐标频率特性曲线(奈奎斯特曲线)和对数频率特性曲线,尤其要注意的是在非最小相位系统时曲线的绘制。 3.正确应用频率稳定判别方法,包括奈奎斯特稳定判据和对数稳定判据。 4.熟练正确计算相位裕量和幅值裕量。 5.掌握闭环频率特性的基本知识以及有关指标的近似估算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增加开环传递函数零极点个数对奈奎斯特图的影响 1)改变有限极点个数n ,使n=0,1,2,3 Nyquist Diagram Real Axis I m a g i n a r y A x i s -2 -101234 -3.5-3-2.5-2-1.5-1-0.50 0.511.52n=0 n=1 n=2 n=3 2)改变原点处极点个数v ,当v=1,2,3,4, Nyquist Diagram Real Axis I m a g i n a r y A x i s -2 -1.5 -1 -0.5 00.5 1 1.5 2 -2-1.5 -1 -0.5 00.5 1 1.5 2 System: sys P hase Margin (deg): -32.9Delay Margin (sec): 4.41At frequency (rad/sec): 1.3 Closed Loop Stable? No System: sys P hase Margin (deg): -121Delay Margin (sec): 3.49At frequency (rad/sec): 1.2 Closed Loop Stable? No System: sys P hase Margin (deg): 150Delay Margin (sec): 2.28At frequency (rad/sec): 1.15Closed Loop Stable? No System: sys P hase Margin (deg): 51.8Delay Margin (sec): 0.575 At frequency (rad/sec): 1.57 Closed Loop Stable? Yes v=1 v=2 v=3 v=4

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

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 因特网的迅速发展给社会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这主要是得益于因特网络的开放性和匿名性特征。然而,正是这些特征也决定了因特网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信息安全隐患。本章介绍网络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即网络通信中的数据保密技术和签名与认证技术,以及有关网络安全威胁的理论和解决方案。 6.1.,网络安全威胁的类型 网络威胁是对网络安全缺陷的潜在利用,这些缺陷可能导致非授权访问、信息泄露、资源耗尽、资源被盗或者被破坏等。网络安全所面临的威胁可以来自很多方面,并且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网络安全威胁的种类有如下几类。 (1)窃听。在广播式网络系统中,每个节点都可以读取网上传输的数据,如搭线窃听、安装通信监视器和读取网上的信息等。网络体系结构允许监视器接收网上传输的所有数据帧而不考虑帧的传输目标地址,这种特性使得偷听网上的数据或非授权访问很容易而且不易发现。 (2)假冒。当一个实体假扮成另一个实体进行网络活动时就发生了假冒。

(3)重放。重复一份报文或报文的一部分,以便产生一个被授权效果。 (4)流量分析。通过对网上信息流的观察和分析推断出网上传输的有用信息,例如有无传输、传输的数量、方向和频率等。由于报头信息不能加密,所以即使对数据进行了加密处理,也可以进行有效的流量分析。 (5)数据完整性破坏。有意或无意地修改或破坏信息系统,或者在非授权和不能监测的方式下对数据进行修改。 (6)拒绝服务。当一个授权实体不能获得应有的对网络资源的访问或紧急操作被延迟时,就发生了拒绝服务。 (7)资源的非授权使用。即与所定义的安全策略不一致的使用。 (8)陷门和特洛伊木马。通过替换系统合法程序,或者在合法程序里插入恶意代码,以实现非授权进程,从而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 (9)病毒。随着人们对计算机系统和网络依赖程度的增加,计算机病毒已经构成了对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的严重威胁。

安全基本概念

安全基本概念 1. “安全”的定义 安全即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安全是一种状态,也可以是过程或结果。不可接受(承受)风险的发生,通常会带来人员伤害或物的损失,因而,避免此类事件发生的过程和结果就称为安全。 2. “环境”的定义 环境是由物质介质(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和接受体(植物、动物、人)等环境要素组成并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人只是环境中的一分子,能够对环境进行保护,也会对环境造成破坏,环境使得组织的一切活动与外界甚至全球紧密相连,使得组织(人)的生存和发展不是孤立的,应充分考虑并关注各种环境的外部性及相关方的要求。 3. 三懂四会 三懂:懂得本单位火灾危险性,懂得预防火灾的措施,懂得扑救初起火灾的方法。 四会:会报警、会使用消防器材,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人员疏散。 4. 三同时 建设项目中职业安全与卫生技术措施和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5. 三违

指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 6. 三不伤害 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7. 四不用火 用火票未经签发不用火,用火票的安全措施没有落实不用火,用火部位、时间与用火票不符不用火,监护人不在场不用火。 8. 四不放过 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员工没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制定出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收到处理不放过。 9. 四全原则 在生产过程中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实施安全监督管理。 10. 三查四定 三查指查设计漏项、查工程质量及隐患、查未完工程量,四定指对检查出来的问题,定措施,定负责部门(人),定完成日期,定资金来源。 11. 三级安全教育 是指公司级安全教育、运行部级安全教育、班组级安全教育。 12.QHSE:质量、安全、健康、环境

1.1 信息安全基本概念

1.1 信息安全基本概念 在计算机系统中,所有的文件,包括各类程序文件、数据文件、资料文件、数据库文件,甚至硬件系统的品牌、结构、指令系统等都属于信息。 信息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信息的特殊性在于:无限的可重复性和易修改性。 信息安全是指秘密信息在产生、传输、使用和存储过程中不被泄露或破坏。信息安全涉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不可否认性。综合来说,就是要保障信息的有效性,使信息避免遭受一系列威胁,保证业务的持续性,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1.信息安全的4个方面 (1)保密性。是指对抗对手的被动攻击,确保信息不泄露给非授权的个人和实体。采取的措施包括:信息的加密解密;划分信息的密级,为用户分配不同权限,对不同权限用户访问的对象进行访问控制;防止硬件辐射泄露、网络截获和窃听等。 (2)完整性。是指对抗对手的主动攻击,防止信息被未经授权的篡改,即保证信息在存储或传输的过程中不被修改、破坏及丢失。完整性可通过对信息完整性进行检验、对信息交换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鉴别以及对系统功能正确性进行确认来实现。该过程可通过密码技术来完成。 (3)可用性。是保证信息及信息系统确为受授者所使用,确保合法用户可访问并按要求的特性使用信息及信息系统,即当需要时能存取所需信息,防止由于计算机病毒或其他人为因素而造成系统拒绝服务。维护或恢复信息可用性的方法有很多,如对计算机和指定数据文件的存取进行严格控制,进行系统备份和可信恢复,探测攻击及应急处理等。 (4)不可否认性。是保证信息的发送者无法否认已发出的信息,信息的接收者无法否认已经接收的信息。例如,保证曾经发出过数据或信号的发方事后不能否认。可通过数字签名技术来确保信息提供者无法否认自己的行为。 2.信息安全的组成 一般来说,信息安全主要包括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两个方面。 系统安全:一般采用防火墙、防病毒及其他安全防范技术等措施,是属于被动型的安全措施。 数据安全:则主要采用现代密码技术对数据进行主动的安全保护,如数据保密、数据完整性、数据不可否认与抵赖、双向身份认证等技术。

安全文化的定义及特征

安全文化的定义及特征 “文化”的内涵 “文化”(Culture)一词起源于拉丁文的动词Colere,意思是耕作土地,后引申为培养一个人的兴趣、精神和智慧。“文化”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1871年提出的。他将“文化”定义为“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获得的能力与习惯的复杂整体”。 对于“文化”一词,《牛津现代词典》的解释是:文化是人类能力的高度发展,借训练与经验而促成的身心的发展、锻炼、修养,或者说是人类社会智力发展的证据、文明,如艺术、科学历史的沉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惯、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文化的内部结构包括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物态文化层是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是可触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制度文化层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组建的各种社会行为规范。行为文化层是人类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精神文化层是人类在社会意识活动中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管因素,相当于通常

所说的基本信念、社会意识等概念。这是文化的核心。 文化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中体现的总和。企业文化的本质是企业在一系列价值选择时进行价值排序的活动。 “企业文化”理论产生于20世纪后半叶的西方企业界。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日美管理文化的热潮,催生了企业文化理论的产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企业文化学说传入中国,随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企业界争先恐后地引进,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安全文化的定义 “安全文化”是在两次重大核事故总结经验教训后,伴随着“企业文化”在20世纪后半叶的蓬勃发展而形成。它是由IAEA在1986年出版的安全丛书No.75—INSAG4《安全文化》中,详细地阐述了安全文化的定义: 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各种特性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一

超详细PCB生产制程工艺介绍

PCB生产制程工艺介绍 中试部杨欣

内容目录 SUPCON 前言 名词介绍 主要工艺路线介绍 DFM可制造性设计 DFM设计准则的说明

前言 SUPCON 一般企业的状况,产品移交生产后,产品加工的自动化程 度极低,生产过程大量依赖于手工焊接,难以大批量量产。 同时生产出的产品经常出现问题,企业不得不耗费大量的资 源对生产出的新产品进行维修。 生产人员抱怨研发人员能力不足,设计的产品可生产性太 差;研发人员则觉得自己都把产品设计好了,样机调试也通 过了,为什么还是生产不好,完全是生产部门的水平不行。 问题关键在于研发人员不了解产品加工生产的要求;而生 产人员往往又无法将这种要求很好的传递给研发。

前言 SUPCON 一个公司的产品可靠性问题中,生产工艺的问题往往占一半以上。 显性:直接导致产品故障 隐性:导致产品损伤,降低产品的可靠性。 生产的一次直通率是衡量电子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 明确一点,产品能设计出来,并不代表产品就一定能 大批量生产出来。

内容目录 SUPCON 前言 名词介绍 主要工艺路线介绍 DFM可制造性设计 DFM设计准则的说明

SUPCON 常用名词介绍 Design For Manufacturability DFT Design For Testability Design For Reliability DFM D esign F or M anufacturability 可制造性设计,指针对PCB 的可生产性需求而进行的设计。其目的在于减少PCB 板卡的加工难度,使产品符合自动化大批量生产的要求,并减少量产时所出现的问题。DFT D esign F or T estability 可测试设计DFR D esign F or R eliability 可靠性设计DFA DFV DF ……

安全云服务的定义和特征

《云计算安全:技术与应用》第7章安全云技术与应用,本章就将从这个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云计算在网络安全领域应用所衍生出的一类新兴云计算服务--安全云服务,结合云计算定义和特征以及安全服务的特点分析,详细介绍安全云服务的定义、特征、分类、技术实现、实施和部署等相关内容。本节为大家介绍安全云服务的定义和特征。 AD: 第7章安全云技术与应用 7.1 安全云服务的定义和特征 7.2 安全云服务技术与实现 7.3 安全云服务部署和应用 深入分析NIST的云计算定义,我们可以认为云计算的本质就是在将计算资源和能力集群和池化的基础上,通过互联网络为用户提供透明、便捷、按需、自助的服务。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和业务模式,资源在云端的高度集中化以及业务提供的网络化,都对网络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如何保证用户在使用云计算服务过程中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以及业务的连续性,就将是关系到云计算能否投入实用的最关键的环节。 本书以上各章在分析了云计算存在的各种安全风险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解决了云计算应用安全的问题。从这个角度看,网络安全的实施促进了云计算的部署和实施,是推动云计算得以迅速发展的一个关键要素。但对于网络安全与云计算之间的关系,我们还应该看到另外一方面,即云计算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应用同样也可以为网络安全技术和服务的发展起到革命性的促进作用。本章就将从这个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云计算在网络安全领域应用所衍生出的一类新兴云计算服务--安全云服务,结合云计算定义和特征以及安全服务的特点分析,详细介绍安全云服务的定义、特征、分类、技术实现、实施和部署等相关内容。 7.1 安全云服务的定义和特征 将云计算技术应用于网络安全领域,将网络安全能力和资源云化,并且通过互联网为客户提供按需的网络安全服务,从而实现一种全新的网络安全服务模式,这种安全服务模式通常称为安全即服务(Security as a Service),往往也简称为SaaS。为了避免与云计算模式的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相混淆,在本书中将这种业务模式称为安全云服务(Security Cloud Service,SCS)。 安全云服务是将云计算技术和业务模式应用于网络安全领域而出现的产物,因此在定义安全云服务前我们先来看看云计算的定义。 根据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NIST)的定义,云计算是一个模型,这个模型可以方便地按需访问一个可配置的计算资源(例如,网络、服务器、存储设备、应用程序以及服务)的公共集,这些资源可以被迅速提供并发布,同时最小化管理成本或服务提供商的干涉。根据这个定义可以看到,在将云计算技术应用于网络安全领域实现安全云服务时主要应该体现云计算的以下几个特征。 (1)计算资源和能力的集群和池化。将计算资源和能力集中起来为多个用户共享服务,并根据客户的需求动态分配或再分配不同的物理或虚拟的资源。 (2)以互联网络为基础的业务提供途径。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使用云计算服务提供的各种计算资源和能力。 (3)按需自助服务。系统具备为用户提供灵活的计算资源的管理和分配能力,能够为用户提供符合其业务需求的、可伸缩的业务能力。 (4)服务透明化。用户在使用服务时无须知道云内部资源的结构、实现方式和地理位置,用户可以在最小化管理成本和业务提供商交互的情况下获得自己所关心的业务实现资源。(5)业务提供服务化。用户通过云服务获得满足自己需求的计算资源和能力,而非买断、

安全仪表基本概念及配置原则

安全仪表基本概念及配置原则 2016-06-02大圣+网络过程安全管理 1. 安全仪表系统(SIS) 实现一个或多个安全仪表功能的仪表系统 组成:测量仪表、逻辑控制器、最终元件及相关软件构成,作为系统还有通信接口、人机接口。系统特征为故障安全型。 2. 安全仪表功能(SIF) 为了防止、减少危险事件发生或保持过程安全状态,用测量仪表、逻辑控制器、最终元件及相关软件等实现的安全保护功能或安全控制功能。 3. 风险、安全 风险:预期可能发生的特定危险事件和后果。 安全:简单的说,可以接受的风险就是安全。 4. 安全完整性、安全完整性等级(SIL) 安全完整性:在规定的条件和时间内,SIS完成SIF的平均概率。 安全完整性等级(SIL):安全功能的等级,由低到高分SIL1—SIL4。 本规范要求在安全功能分配时,安全完整性等级最高为SIL3。 低要求操作模式: SIL1为平均每年失效的概率10-1---10-2 SIL2为平均每年失效的概率10-2---10-3 SIL3为平均每年失效的概率10-3---10-4 SIL评估内容: 1)确定每个SIF的SIL 2)确定诊断、维护和测试要求,包括测试间隔时间。 5. 基本过程控制系统(BPCS) 响应过程测量以及其它设备、其它仪表、控制系统或操作员的输入信号,按过程控制规律、算法、方式,产生输出信号实现过程控制及其相关设备运行的系统。

(理解就是SIS以外的控制系统,不执行SIF的系统)。 6. 保护层 通过预防、控制、减缓等手段降低风险的措施 安全生命周期:从工程方案设计开始到所有安全仪表功能停止使用的全部过程。 分三个阶段: 1)工程设计阶段,从方案设计到详细工程设计完。自控专业从收到SIL评估及审查前的过程为参与者,后为主导者。 2)集成调试验收测试阶段,集成商为主。 3)操作维护阶段,业主自控专业为主。 三.测量仪表 测量仪表包括模拟量和开关量两种类型仪表 1. 一般规定 ● 测量仪表宜采用4~20mA+HART的智能变送器 ● 爆炸危险场所优先使用隔爆型仪表 ● 现场安装测量仪表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65 ● 测量仪表及取源点宜独立设置 ● 不应采用现场总线或其它通信方式作为SIS的输入信号 2. 测量仪表独立设置和冗余设置原则 ● 完成SIL1的SIF:测量仪表可与BPCS共用,可采用单一测量仪表 ● 完成SIL2的SIF:测量仪表宜与BPCS分开,宜采用冗余测量仪表 ● 完成SIL3的SIF:测量仪表应与BPCS分开,应采用冗余测量仪表 3. 冗余方式 ● 当系统要求高安全性时,应采用“或”逻辑结构 ● 当系统要求高可用性时,应采用“与”逻辑结构

机械安全的定义及特性共8页word资料

33 机械安全的定义及特性 【大纲考试内容要求】: 1、了解机械安全的特性; 2、掌握人机系统常见的事故及其原因; 3、熟悉机械设备故障诊断技术。 【教材内容】: 第三节机械的安全特性及故障诊断技术 一、机械安全的定义及特性 (一)机械安全定义 机械安全是指机器在按使用说明书规定的预定使用条件下,执行其功能和在对其进行运输、安装、调试、运行、维修、拆卸和处理时对操作者不发生损伤或危害其健康的能力。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在机械产品预定使用期间执行预定功能和在可预见的误用时,不会给人身带来伤害; (2)机械产品在整个寿命周期内,发生可预见的非正常情况下任何风险事故时机器是安全的。 (二)机械安全的特性 现代机械安全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性: 1.系统性 现代机械的安全应建立在心理、信息、控制、可靠性、失效分析、环境学、劳动卫生、计算机等科学技术基础上,并综合与系统地运用这些科学技术。 2.防护性 通过对机械危险的智能化设计,应使机器在整个寿命周期内发挥预定功能,包括误操作时,其机器和人身均是安全的,使人对劳动环境、劳动内容和主动地位的提高得到不断改善。3.友善性 机械安全设计涉及到人和人所控制的机器,它在人与机器之间建立起一套满足人的生理特性、心理特性,充分发挥人的功能的、提高人机系统效率的安全系统,在设计中通过减少操作者的紧张和体力来提高安全性,并以此改善机器的操作性能和提高其可靠性。 4.整体性 现代机械的安全设计必须全面、系统地对导致危险的因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评价,整体寻求降低风险的最优设计方案。 人机系统常见的事故及其原因 二、人机系统常见的事故及其原因 (一)常见的事故 1.卷入和挤压 这种伤害主要来自旋转机械的旋转零部件,即两旋转件之间或旋转件与固定件之间的运动将人体某一部分卷入或挤压。这是造成机械事故的主要原因,其发生的频率最高,约占机械伤害事故的47.7%。 2.碰撞和撞击 这种伤害主要来自直线运动的零部件和飞来物或坠落物。例如,做往复直线运动的工作台或滑枕等执行件撞击人体;高速旋转的工具、工件及碎片等击中人体;起重作业中起吊物的坠落伤人或人从高层建筑上坠落伤亡等。 3.接触伤害 接触伤害主要是指人体某一部分接触到运动或静止机械的尖角、棱角、锐边、粗糙表面等发生的划伤或割伤的机械伤害和接触到过冷过热及绝缘不良的导电体而发生冻伤、烫伤及触电

安全的定义

安全的定义: 什么是安全:安全的定义是指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从安全的定义来看,安全是一种状态,也就是是每时每刻都处于安全状态,这就说明了安全不仅要注意结果,更重要的是注意过程安全,本质安全。 煤矿事故的影响 从家岭透水事故到国务院批复的多起特重大事故来看伤亡重大,给无数家庭带来灾难,夺走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不仅影响经济,也影响了其它方面,每发生一起特大事故,尤其是瓦斯事故,都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影响,它直接涉及到社会安定与稳定,使煤矿经营工作、生产建设等受到影响,以至出现煤矿招工难,煤矿院校招生难,煤矿工人找对象难等。 煤矿事故损失: 煤矿没死亡1人直接经济损失100万,瓦斯爆炸事故损失更大,平均没死亡1人高达300万元,据粗算近年煤矿年均一般损失7.5亿元,瓦斯爆炸事故7.5亿元,共计15亿元。 事故的致因理论 1、重大事故致因的四个要素 (1)人的安全行为 (2)物的不安全状态 (3)环境场所的不安全状态 (4)安全管理的缺陷 事故原因分析 1、事故的直接原因: (1)人的不安全行为 (2)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 2、事故间接原因: (1)技术和设计的缺陷 (2)教育培训不够或未经培训 (3)劳动安排不合理 (4)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 (5)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 (6)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 构成事故的原因分析: 事故发生→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 ↓物的环境的不安全状态 间接原因:管理原因、技术原因、教育原因、人文素质 ↓↑ 主要原因:检测与监测技术手段与生产安全不同步 (三)事故的主要原因——管理缺陷 具体体现: 1、没有按规定对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或未经工种考试合格就上岗操作 2、缺乏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 3、安全措施、安全工具、个人防护用品缺乏或有缺陷 4、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 5、违章指挥、违反安全生产责任制,违反劳动纪律、玩忽职守。

SMT无铅锡膏制程工艺设计规范

有限公司 支持性程序文件 页 码:1/5 标题:SMT无铅锡膏制程工艺设计规范版 本:A0 1 目的 为落实预防失误,不断改进的质量方针,规范公司无铅锡膏制程产品的设计工艺,规范公司无铅锡膏制程产品的制造工艺。 2范围 适用于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无铅锡膏制程(以下简称:无铅制程)产品的设计控制与制造工艺设置。 3 职责 工程部:依照研发部提供文件和设计样机,完成生产工艺的设计、选定相关使用耗材。完成炉温曲线的设计,钢板的开设及钢板开设文件的受控。对产品治具的评估,完成产品贴装程式的 制作和校正。完成工程样机的制作,生产过程的作业指导书,并完成SMT新机种试产报 告。完成产品贴装程式。 质量部:对样机的零件和耗材进行RoHS测试,完成测试报告。对无铅耗材及零件管控进行稽核,完成QC工程图。对产品无铅制程的流程符合RoHS进行稽核,完成产品的检验规范并根据 EBOM进行及时更新。 制造部:按照工程部提供之产品无铅制程作业指导书进行作业,维护生产车间日常5S。 研发部:提供产品的输出文件和样机。样机的产品规格书和零件规格承认书,并对不符合无铅锡膏制程技术要求的零件是否可用给出结论。零件耐温清单,可推荐使用之耗材。规定该产品 的IPC610D接受等级。按照此设计规范进行样机设计,并按照工程部给出的评审结果进行 进行必要修改,修改后的样机须在进行评审。 4 规范 4.1研发部无铅制程设计规范 4.1.1 根据研发部设计开发计划,在设计样机完成定型时,由研发部项目组向工程部和质量部提交样机,产品规格书(包括客户规格书与规格书),主要零件规格承认书(包括PCB、IC、BGA、 QFP及其他对热冲击敏感之零件),EBOM(EXCEL格式)、PCB(PROTEL的PCB格式)、零件耐温清单(EXCEL格式)、制程种类确定对推荐耗材资料(耗材详细资料,应包括所含成分,推 荐炉温曲线等参数资料)等电子档文件和工程交接注意事项。 4.1.2研发部选用无铅制程产品的所有零件需符合RoHS。 4.1.3研发部在产品PCB制图时,因明确标识mark点允许的偏移量以及PCB的弯曲度。进行产品PCB 选型时需对PCB板玻化温度进行确认,以保证产品在过回焊炉后不会出现因玻化温度过低造成变形。如无法满足时,需明确告知工程部进行工装制具的方案设计以确保产品不变形。同时需对板材的热冲击性进行确认。标准如下(参考UL对板材热冲击性的要求):

安全管理基本概念

安全管理基本概念 一、安全 安全,泛指没有危险,不出事故的状态。如汉语中有“无危则安,无缺则全”的说法。安全系统工程的观点认为,安全是生产系统中人员免遭不可承受风险伤害的状态。 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安全,任何事物都包含不安全的因素,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当危险低于某种程度时,就可认为是安全的,如图1–1所示。 图1–1 安全与危险的相对性 二、安全生产 《辞海》将“安全生产”解释为:为预防生产过程中发生人身、设备事故,形成良好劳动环境和工作秩序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活动。《中国大百科全书》将“安全生产”解释为:旨在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安全的一项方针,也是企业管理必须遵循的一项原则,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劳动者的工伤和职业病,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根据现代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安全生产,是指在社会生产活动中,通过人、机、物料、环境的和谐运作,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安全生产,是指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实施(从事新建、扩建、改建和拆除等作业)阶段,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和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职业健康,保障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行为的总称。 三、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就是针对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辞海》中将安全生产解释为:企业生产 的一系列措施和活动。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将安全生产解释为:企业生产的一项方针、原则和要求。

绿盟科技-下一代安全概念及特性分析.

目录 一. 引言 (1 二. 下一代安全的研究模型 (2 2.1下一代安全研究的关键角色模型 (2 2.2下一代安全研究的分析模型 (3 三. 下一代安全的技术发展趋势 (4 3.1安全运营 (5 3.2安全智能 (5 3.3云及虚拟化安全 (6 3.4数据安全 (7

3.5CII安全 (7 四. 下一代安全的特性分析 (8 4.1安全运营的NG特性 (8 4.2安全智能的NG特性 (11 4.3云及虚拟化安全的NG特性 (12 4.4下一代安全的主要特性汇总 (14 五. 下一代安全的概念定义 (14 六. 结束语 (15 附录A智能分析与异常检测技术 (16 A.1白环境建模及异常行为检侧 (16 A.2安全信誉 (17 A.3大数据分析 (18 参考文献 (20 作者信息 (21 一. 引言 近年来,网络攻防环境正在发生快速的变化。首先,攻击者的动机已不再是为了技术突破,而是更具功利性。受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影响,攻击者正在形成拥有强大技术、经济实力的有组织攻击团体。其次,攻击者的目标选择更明确、攻击更为专注。第三,针对CII及工业控制系统的攻击事件的日益频繁,也说明

了网络攻防战场正在从通用网络向专用的网络逐步扩展。此外,云计算、虚拟化、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IT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为用户提供更为灵活、实用的IT应用及服务模式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引入新的安全问题并对当前的信息安全防护能力提出新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业内提出了下一代安全的概念。但对于什么是下一代安全?下一代安全具有什么特征?却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和论证。绿盟科技提出,下一代安全是指为应对因新的安全威胁与IT技术发展,而造成的安全技术水平及安全服务能力严重不足的问题(挑战,所提出的新安全理念、技术、产品以及服务模式等对策的集合。 绿盟科技还从下一代安全的重点发展趋势(安全运营、安全智能、云及虚拟化及其相关特性的分析与讨论中,归纳总结出了下一代安全的7个主要特性。这些重要信息是依据绿盟科技的下一代安全研究模型(即下一代安全研究的关联角色模型与下一代安全研究的分析模型,通过对攻防环境的变化及新型威胁特征的综合分析和归纳推导而得到的,能够体现当前信息安全领域的主要发展趋势。这对于大家规划下一代安全产品架构,应对未来安全挑战,应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本文将绿盟科技关于下一代安全的研究内容分享给大家,欢迎大家与我们交流及探讨下一代安全!同时,绿盟科技下一代安全研究也在持续进行中,欢迎大家关注后续进展。 二. 下一代安全的研究模型 本章内容着重介绍绿盟科技下一代安全的研究模型,期望在尽可能全面地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和实际需求的基础上,通过严格的逻辑推导与归纳分析来保证我们关于下一代安全研究成果的合理性和可信性。 2.1 下一代安全研究的关键角色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