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2汉代儒学习题 人民版必修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 2汉代儒学习题人民版必修3
一、“焚书坑儒”批判
1.背景。
(1)秦统一后,建立______________政治体制。
(2)一些儒士却引用儒家经典,批评时政。
(3)导火线:关于________与分封制之争。
2.概况:秦始皇采纳丞相________的建议,规定除《秦记》和一些医药、卜筮、种树等有实用价值的书籍外,其他各国的________和民间收藏的《诗》、《书》、百家语全部予以烧毁。焚书后,秦始皇怀疑一些儒生、方士散布反对自己的言论,又坑杀了许多儒生。
3.评价:①实质:文化专制政策。②“焚书坑儒”有利于加强思想控制,是对__________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的一场浩劫,导致儒学发展进入低潮。③受到主流文化的批判。
一、
1.(1)君主专制中央集权(3)郡县制
2.李斯历史记载
3.②先秦思想文化成就
♨应用思考
为什么秦王朝不禁焚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应用思考:“焚书坑儒”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专制统治,遏制思想文化的泛滥,而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不会危及秦的专制统治。
►应用示例
在秦始皇“焚书坑儒”活动中,下列书籍属于焚烧的是( )
①《春秋》②《诗经》③《黄帝内经》④《礼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应用示例:C
二、“罢黜百家”
1.背景。
(1)经济上,西汉经过六七十年的________,经济发展,实力增强,但土地兼并问题严重。
(2)政治上,王国问题依然存在,不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3)文化上,西汉初年以黄老之学为治国思想,汉武帝时期,黄老之学难以适应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黄老思想”不利于思想统一;董仲舒阐发了他的儒学主张,得到汉武帝认可。
2.内容。
(1)董仲舒提出:“《春秋》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道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2)汉武帝初年,起用________(儒士)数百人,在各级部门担任官职。
3.评价。
(1)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________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2)在儒学地位上升的同时,汉王朝也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这对于民族
历史文化的进步是有积极意义的。
(3)汉武帝时期,中国的“大一统”得到巩固,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
二、
1.(1)休养生息
2.(2)贤良文学
3.(1)平等竞争
♨应用思考
1.如何从多角度理解董仲舒新儒学呈现出的新特点?
应用思考1:(1)从思想内涵看,融儒家、阴阳五行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为一体。
(2)主张在政治思想方面实行“大一统”,强调君主权威,赋予君权以神权色彩。
(3)在宣扬君权神授的同时,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
(4)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受到统治者重视,迅速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5)具有神学色彩,其哲学思想的本质是唯心主义。
(6)承认现实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如皇权专制),即维护现实统治。
►应用示例
1.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心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应用示例1:C
♨应用思考
2.汉武帝时代儒学地位得以提升的原因有哪些?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应用思考2:原因:(1)汉武帝时代中国政治“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
(2)儒学大师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为儒学获得独尊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3)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献策,从而完成了向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文化体制和文化政策的转变。
根本原因:汉武帝时代中国政治“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需要思想上统一。
►应用示例
2.“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以上反映的思想始于( )
A.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
B.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
C.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
D.荀子发展的儒家思想
应用示例2:C
三、“太学”的出现
1.创立:汉武帝创立______(性质: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设立五经博士,又令天下郡国皆立______,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推广儒学。
2.影响。
(1)太学的建立标志着儒学教育的官方化和制度化。
(2)太学的兴立,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文化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为普通地主阶层子弟入仕提供了机会。
(3)太学生接受儒学教育,其中的民本思想对他们的观念倾向有一定的影响,东汉形成了太学清议的政治现象。当时太学的议政运动,使黑暗的政治势力被迫有所收敛。
三、
1.太学学校
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中国早期的选官制度以世官制为主,汉武帝时________被确立为最主要的选官制度,隋朝时,科举制开始实行。
2.科举制的实行对文化的影响。
(1)科举制以________作为选官的标准,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以科举考试作为选官方式,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________的原则。
(2)儒学因科举制而显荣,同时也成为统治者________的工具;文人学士醉心于功名利禄,因此导致中国古代专心从事______________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
四、
1.察举制
2.(1)考试成绩公平公正(2)奴化臣民
科学技术研究
♨应用思考
如何认识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应用思考:(1)积极:①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选贤任能的公平竞争。②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③这一制度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2)消极:儒学因科举制而显荣,同时也成为统治者奴化臣民的工具;文人学士醉心于功名利禄,因此导致中国古代专心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
►应用示例
“……因为不讲人情的选拔制原则——虽然它始于汉制——与渗透在儒家伦理中的家族和个人联系背道而驰。”文中的“选拔制”是( )
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应用示例:D
⊙课堂点睛
试用“一、二、三”(即一个核心、两个目的、三点主张)归纳董仲舒的新儒学。
1.一个核心:天人感应。
2.两个目的:适应大一统和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3.三点主张:“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三纲五常”和提倡孝道。
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
1.我国古代的一位儒学大师认为:“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妻妾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这位儒学大师是( ) A.孟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顾炎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