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类专业综合改革实践与成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管理类专业综合改革实践与成效
旅游管理类专业综合改革实践与成效
河北经贸大学旅游学院积极跟踪国内外学科发展前沿,密切关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动态和现代产业发展实践,主动适应产业结构调整与人才需求变化,大力推进旅游管理类专业综合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开发教学资源,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培养相融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一、旅游管理类专业发展状况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河北经贸大学旅游管理类专业教育始于1989年的餐旅专业专科教育,2002年开设旅游管理本科专业,2009年开设会展经济与管理本科专业,2012年开设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同时,还开设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市场营销(旅游营销方向)等对口招生本科专业,2011年获得旅游管理硕士学位授予权并于2012年开始招生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旅游管理类专业在校生规模1 500余人①。到目前为止,已向社会输送旅游管理类本科毕业生,达3 000余人,为旅游业发展特别是河北省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资源支持。
旅游产业是一个综合性强、关联性大的产业。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迅速,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进一步加快旅游业改革发展是适应人民群众消费升级和产业结构
调整的必然要求,2013年国务院印发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国民旅游休闲体系。2014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提出,到2020年境内旅游总消费额达到万亿元人民币,城乡居民年人均出游次,旅游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2015年8月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促进旅游投资建设和旅游消费。国家加快旅游业改革发展,旅游教育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期。但是,旅游管理类专业普遍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旅游管理类专业社会认知度低,严重影响着招生和就业。从全国高校的招生情况来看,旅游管理类专业普遍面临着招生压力。社会上对旅游管理类专业的认知存在一定偏差,有一种狭隘的观念认为学旅游管理就是做导游员,学酒店管理就是做服务员,在中国几千年“学而优则仕”传统思想的影响下,众多考生及考生家长不愿意报考旅游管理类专业,使原本社会需求量很大的旅游管理类专业成为不受社会欢迎的冷门专业,生源受到很大影响。同时,在高校实施按学科专业大类招生和允许自主转专业的条件下,旅游管理类专业学生存在不稳定现象,优秀学生的转出导致该专业学生整体质量下降,又制约着专业的培养质量和就业水平。因此,
出现了旅游业大发展而旅游管理类专业招生难、转专业热、行业外就业普遍的尴尬局面。
2. 旅游管理类专业定位不明确,严重影响着培养特色。截至2013年底,全国高校开设旅游管理本科专业511个,其中部属高校51个,省属高校460个;到2014年底,全国高校开设酒店管理本科专业130个,开设会展经济与管理本科专业82个②。全国高校已开设的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达到723个,成为高素质旅游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为现代旅游业发展提供着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但是,旅游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距离产业发展人才需求规模和品质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旅游人才短缺不仅表现在培养数量上,更表现在培养质量上,结构性矛盾明显。其主要原因是各院校的旅游管理类专业定位不明确,培养目标相似,课程设置雷同,学科核心知识缺乏,专业培养特色不鲜明,出现培养模式和培养规格“千校一面”现象。专业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实践脱节,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和旅游业总体发展的要求,尚未形成区域旅游人才培养特色和不同院校人才培养规格的差异化。
3. 教学条件与教学资源开发不够充分。旅游管理类专业学科知识体系不完善,缺乏学科核心知识和专业核心课程,课程体系、教学内容、高端教材、经典案例等优质课程资源开发严重不足;旅游学科队伍相对弱小,与相对成熟学科相比,知名学者、资深教授、业界专家、青年骨干、重大课题、
高水平论文等优质学科资源缺乏,师资队伍、科研团队、教学团队迫切需要壮大;旅游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建设重视不够,校内实验实训教学环境欠缺,设施设备投入不足,专业实训基地缺乏,制约着实验课程和实训项目开发;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从数量上看不错,但是校企深度合作形成长效机制的不多,能够可持续地稳定提供实习岗位的不多,影响着学生的实习质量和产学研相结合。
二、旅游管理类专业综合改革的目标及路径设计
(一)改革目标
河北省旅游资源丰富,加大旅游类人才培养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特别是旅游业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河北经贸大学旅游学院是河北省唯一旅游管理类专业齐全的学院,全面推进旅游管理类专业综合改革与转型发展,是适应现代旅游业、酒店业、会展业大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是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科发展的重要选择。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原则,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加强实践教学,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深化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本文由毕业论文网收集整理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旅游管理类专业人才。经过3~5年的改革发展,在河北经贸大学旅游学院建立起“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新机制,把创新创业
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推进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使传统的旅游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酒店管理等旅游管理类专业转型升级为新兴的品牌特色专业,发挥示范效应,辐射并带动市场营销、文化产业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广告学等相关专业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新常态。(二)改革路径设计
1. 建立“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新机制。基于本科学生应具备强大的可成长性和可持续性发展素质,以培养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提出以深厚学科基础通识教育为支撑、以创新创业教育促进专业特色深化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根据旅游管理类专业应用性较强、国际化特征鲜明的特点,密切联系现代产业发展和行业企业,增强全球战略思维和国际化发展意识,与国际高端企业、市场一线品牌合作,开展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合作,按照“学科知识体系构建+综合素质能力拓展+创新创业职业发展”三线合一的方式,建立“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新机制,吸纳社会资源和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投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促进人才培养由单一型学科专业向交叉型学科专业融合转变,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
2. 促进专业创新转型,打造人才培养特色。旅游管理类专业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国际化特征鲜明,加强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