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部分白细胞部分血小板部分PPT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7
4.淋巴细胞(lymphocyte,L)
48
淋巴细胞
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 人体重要的具有免疫活性的细胞, T细胞和B细胞, 其次K细胞及NK细胞等。
16
17
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
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的血细胞破坏: 大手术后12~36h,白细胞常达10×109/L 以上。术后感染 急性心梗1~2天内白细胞增多,可持续 一周。
18
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
急性大出血: 特别是内出血,如脾破裂,白细胞迅速 增高,常20×109∕L以上。 白细胞明显增高作为早期诊断内出血的重 要依据之一。
常见于巨幼贫、造血功能衰竭、抗代谢 药物后等。
28
29
中性粒细胞的毒性变化
大小不等 中毒颗粒(toxic granulation) 空泡变性(vacuole) 杜勒小体(Döhle body)
30
31
中毒颗粒
32
中毒颗粒
空泡变性
33
杜勒小体
34
杜勒小体
35
棒状小体(auer body)
11
中性粒细胞生理性变化:
年龄: 初生儿白细胞(15~20)×109∕L。 3~4天后降至10×109∕L左右,约保持3个月 渐减至成人水平。
12
13
中性粒细胞生理性变化:
日间:早晨较低,午后较高。 运动和进食: 可增高; 疼痛和情绪: 高温或严寒: 妊娠:最后一个月(12~17)×109∕L,分
一、 WBC计数 二、 WBC分类计数
1.中性粒细胞 2.嗜酸性粒细胞 3.嗜碱性粒细胞 4.淋巴细胞 5.单核细胞
三、白细胞直方图
5
二、白细胞分类计数
(WBC differential count,WBC-DC)
【检查方法】手工法 制备血涂片, 瑞氏或瑞特-吉姆萨染色 显微镜,通常分类100个, 各种白细胞百分比。
循环池: 周围血,即白细胞计数值 边缘池: 附着于血管壁。
9
白细胞成熟过程
分裂池(髓内)
成熟池(髓内) 贮备池(髓内)
原粒 细胞
早幼粒 中幼粒
晚幼粒
杆状核
分叶核
祖细胞
循环池
释放入 外周血液
边缘池
10
1.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
具有趋化,变形,粘附,吞噬及杀菌等 功能。
数量最多,对白细胞总数影响最大。
6
二、白细胞分类计数 【参考值】
成人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 1~5 50~70 0.5~5 0~1 20~40 3~8
绝对值
7
8
1.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
人为划分: 分裂池:原、早、中。 成熟池: 晚、杆。 储备池: 杆、分
嗜酸细胞型类白反应。 某些皮肤病:如湿疹、银屑病等。 猩红热(一般急性传染病 ↓)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产生的酶活化补体成分, 趋化作用。 某些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44
3.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B)
45
46
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B)增多
过敏性疾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抑制并清除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合 成释放的活性物质如组胺,
从而限制过敏反应。
42
嗜酸性粒细胞生理变化
白天较低,夜间较高。劳动、寒冷、饥 饿、精神刺激等,E 降低。
交感神经兴奋,糖皮质激素增多 最好固定标本采集时间(早晨8时)
43
2.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过敏反应性疾病: 寄生虫病:钩虫病,可90%,
粒细胞和/或单核细胞内红色杆状构,一 个或多个,长约1~6μm。
见于急粒、急单白血病; 急淋无此结构。
36
37
38
1.中性粒细胞
试总结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时 白细胞总数、 中性粒细胞%或绝对值、 核象 形态变化。
39
2.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
40
41
嗜酸性粒细胞主要作用
19
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
急性中毒: 代谢性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急性化学药物:急性铅、苯中毒等。
白血病及恶性肿瘤: 粒细胞性白血病 消化道恶性肿瘤(产生促粒细胞生成素)
20
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
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引起 反应性白细胞计数增多, 中性粒细胞增高 淋巴细胞减少。
21
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减少
第一节 血液一般检验检查参数
红细胞部分 白细胞部分 血小板部分
一、 WBC计数 二、 WBC分类计数
1.中性粒细胞 2.嗜酸性粒细胞 3.嗜碱性粒细胞 4.淋巴细胞 5.单核细胞
三、白细胞直方图Hale Waihona Puke Baidu
1
一、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leukocyte) 白细胞计数 (white blood cell count)
是指测定单位体积周围血液中(循环池)中 各种白细胞的总数。
2
【参考值】
成人 新生儿 6月~2岁
(4~10) ×109/L (15~20) ×109/L (11~20) ×109/L
3
【临床意义】
白细胞增多: 白细胞减少: 意义见白细胞分类。
4
第一节 血液一般检验检查参数
红细胞部分 白细胞部分 血小板部分
某些感染: 某些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 某些病毒感染,如流感、水痘等。
血液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
22
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减少
慢性理化损伤: 长期接触放射线、放疗、苯、氯霉素、抗 肿瘤药等。
脾功能亢进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等。
23
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核象指中性粒细胞的分叶状况,它反映 粒细胞的成熟程度。
核左移(shift to the left):外周血中性 杆状核粒细胞增多(>5%)或(和) 出现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等细胞。
24
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25
26
中性粒细胞的核左移
27
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核右移(shift to the right):外周血中 性粒细胞核分叶5叶以上者超过3%。
娩更高,产后2~5日恢复正常。 吸烟
14
中性粒细胞生理性变化:
白细胞生理波动较大,在30%内波动, 因此只有通过定时和反复观察才有诊断
价值
15
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
急性感染(最常见):急性化脓性炎症。 轻度感染,WBC可正常,N%有所增高; 中度感染,WBC (10~20) ×109∕L, N%增高,伴核左移; 重度感染,WBC (20 ~30)×109∕ L, N%明显增高, 常伴明显核左移和中毒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