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动因及竞争优势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动因及竞争优势分析[摘要]企业可以通过中外合资合作经营、特许经营或通过进出口商品、许可协议和并购等方式进行国际化经营。我国企业走国际化道路通常是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转移过剩产能和规避汇率风险等,并在企业家精神的推动作用下和国家政策的鼓励下进行的。目前我国企业应充分利用要素成本比较优势、后发优势和市场优势,加快国际化步伐。
[关键词]企业经营;国际化;动因;竞争优势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学术界对于“国际化”的定义一直存在争论。就现有的理论文献来看,对于“国际化”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1.认为国际化是一种在外国市场的投资模式,可以用理性的外部化、所有权和区位优势的经济分析来解释(williamson 1975,dunning 1988)。2.国际化是一个持续的演进过程(melin 1992),公司随着知识和市场投入的增加而提高国际参与度(jollanson&vahlne 1977)。3.国际化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公司逐渐认识到国际交易对于公司未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并与其他国家建立和执行贸易(beamisll 1990)。除了这几种观点外,多数学者用国际化来描述一个企业或集团的外向型经营活动。
国外对于“国际化动因”问题已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目前有传统的垄断优势理论、内部化理论、维农的跨国企业产品周期理论、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模型、邓宁(dunning)的经济发展五
阶段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以及切合比较优势理论和贸易投资相互关系理论。最新的企业国际化动因理论主要从管理者个人特点、规模效应和资源限制等角度来分析。从管理者个人特点角度来看,认为管理者的教育经历、接受能力、是否具有全球视角和国际经历都是推动企业国际化的原因(mcdougall&oviatt 1991)。从规模效应来分析,认为企业为了达到规模经济,达到更低的成本和价格,在更低价格时达到更高的质量,以及面对国内市场不景气时,企业会进行国际化(coviello & mcauley 1999)。从资源限制来分析,有学者认为国内有限的资源会促使中小型企业向外寻求资源,而且国外的合作伙伴也会向企业提供其他的资源(grant 1991,fay 2002)。christopher bartlett 等人则将企业国际化的动因分为传统动因和新兴动因。传统动因包含三种,分别是“获得关键要素供给的需要”,“寻找市场”和“获取低成本生产的需求”。新兴动因也分为三类,第一类动因包括经济规模扩大、研发投资激增和产品生命周期缩短等;第二类动因是全球审视和学习能力;第三类动因是跨国公司比国内公司更具有竞争优势的好处迅速地显现出来。我国企业开展跨国经营的时间较短,国内学者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时间也较短,近年来相关研究呈增多趋势。主要运用fdi、阶段模型和网络视角三种国际化理论研究中国企业国际化相关问题。
二、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选择
企业国际化有内向型国际化和外向型国际化两种方式。按照企业的主导战略类型进行分类,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又大致可以分为四
种类型:一是进行海外直接投资,在海外设厂,使生产本地化;二是直接出口自有产品;三是海外并购;四是贴牌出口。前三种国际化战略可以代表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我国企业多采取组合战略进军海外市场。
由于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进入我国市场,对我国企业构成了很大威胁。由于我国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落后也令国内企业备受压力。竞争对手越来越多地来自于国内市场,内向型国际化已成为我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首选,主要方式包括:
1.中外合资合作经营
中外合资经营,是指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按照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负盈亏的原则建立有限责任公司,属于股权式企业。中外合作经营,是指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按照合同章程,合作各方各自提供合作的条件而形成的企业,属于契约式企业。
2.特许经营
特许经营指特许者以特许经营合同的形式,将自己所拥有的商标(包括服务商标)、商号、产品、专利和专有技术及经营模式等授予被特许者使用,被特许者按合同规定,在特许者统一的业务模式下从事经营活动,并向特许者支付相应的费用。通过这种方式,授权方不需要支付大量的资金就可以较快地扩大经营规模,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高的受益。而被授予方则可以利用授予方的商标、品牌和技术等迅速扩大影响,开拓市场。双方达到互利共赢。
我国企业也要适时采取外向型国际化战略,可以通过进出口商品、
许可协议、并购、合资以及建立新的全资子公司等方式进入国际市场。我国企业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选择适合自己的国际化方式。
三、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动因
根据国内外关于企业国际化的动因研究可知,企业国际化通常是为了获得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比较成本优势和减少交易费用等。我国企业走国际化经营道路的动因,很多如海尔、华为等民营企业的国际化,与企业家精神和企业文化就有很大关系。我国企业国际化的主要动因有如下几种:
1.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经营以营利为目的,成功的企业往往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嗅觉,以企业的未来发展为出发点确定如何国际化经营。虽然初始阶段企业可能会面临许多竞争压力,但是从长远来看,企业要想做大做强,走国际化道路是更好的选择。
随着企业的技术和产品创新,企业规模的扩大,国内市场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这需要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可以获得规模效应和学习效应,继而提高经营效率,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2.转移过剩产能,延长产品生命周期。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很多企业获得了持续快速发展,在诸多领域都已开始出现产能过剩现象,造成国内相关企业的过度竞争,而且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企业国际化既可以发展实用技术,解决就业问题,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还能缓解国内资源环境压力,盘活国内过剩产能,促进国内企
业的转型升级。
3.国家政策的鼓励。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鼓励企业走向世界,要“引进来”,更要“走出去”。国家对一些企业的国际化给予鼓励和支持,出台了相关的扶持政策,使企业加快了国际化步伐。
4.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通过超强的洞察力和敏锐的判断力,在对技术、国际国内市场和公司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制定公司愿景及战略。企业的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时,企业国际化成为企业家的通常选择。他们通过捕捉国际市场的商机和挖掘资源,以合适的方式开始企业国际化经营。
5.规避汇率风险。企业“走出去”,不仅可以有效规避汇率风险,而且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完成海外直接投资,以获取相关资源,国际化就成为我国企业重要的战略选择。
四、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竞争优势分析
尽管我国的企业国际化经营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我国企业也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
我国国际化经营的企业可以划分为几大类:第一大类主要集中在一些资源密集型以及劳动密集型行业,如纺织品、家电、煤炭、轻工业、建材和有色金属行业等。由于我国的自然资源及劳动力资源具有比较优势,因此这些企业也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其生产能力较强,出口产品数量较多,市场份额较大。第二类主要是生产机械、化肥、农药、钢材、成品油、轮胎制品、机电一体化设备、农业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