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晚期帝国文化
帝国统治下的文化与艺术
帝国统治下的文化与艺术在历史的长河中,帝国统治下的文化与艺术常常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帝国的威权与统一带来了许多文化与艺术的繁荣,同时也对其进行了广泛的操控与塑造。
本文将以几个具体的案例为例,探讨帝国统治下的文化与艺术的特点及影响。
一、建筑艺术的崛起与传播在帝国统治下,建筑艺术成为展现帝国文化与权威的重要途径。
例如,罗马帝国时期的巴西利卡、斗兽场等建筑物无论从规模还是设计都展现了帝国统治者的权威与荣耀。
这些建筑不仅成为统治者权力的象征,也为帝国的社会活动提供了场所。
此外,建筑艺术在帝国时代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随着帝国的扩张与发展,建筑样式与技术迅速传播到帝国边疆地区,并与当地的文化进行了融合与演变。
这种文化的传播与融合使得帝国的文化与艺术更具包容性与多样性。
二、文学艺术的宣扬与控制在帝国统治下,文学艺术被用作宣扬统治者的统治思想与理念的重要手段。
例如,中国汉朝的“文景之治”,在政治与经济稳定的基础上,重视文学艺术的发展与巩固。
通过文学作品的创作与传播,帝国统治者试图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意识形态的控制,塑造人民对统治者与帝国的忠诚。
然而,帝国统治下的文学艺术并不完全受到统治者的操控,也存在着自由的创作空间。
文学家与艺术家们通过他们的作品,反映出社会的不公与压迫,传递着人民的心声。
这种反抗与反思使得帝国统治下的文学艺术更具深度与多样性。
三、艺术品的珍藏与传承帝国统治者常常对艺术品进行珍藏,并通过收集、保存与传承艺术品,展示其统治的辉煌与艺术鉴赏力。
例如,欧洲中世纪的教堂艺术、中国古代皇宫中收藏的艺术品等都是统治者对艺术的追求与珍藏的具体表现。
同时,艺术品的传承也起到了传播文化的作用。
通过向各地运送艺术品、展览和交流,帝国统治者传播着自己的文化与艺术观念。
这种传承与交流不仅推动了艺术的发展与交流,也加强了帝国地区之间的联系与认同。
综上所述,帝国统治下的文化与艺术表现出繁荣与多样性。
建筑艺术展示了帝国统治者的权威与荣耀,并通过传播与融合使得帝国文化具有包容性与多样性;文学艺术成为宣扬与控制统治者思想的工具,同时也是人民反抗与反思的自由空间;艺术品的珍藏与传承不仅彰显了统治者的艺术鉴赏力,也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与地区之间的联系。
古代帝国的文化交流和影响
古代帝国的文化交流和影响文明的交流和影响是历史上各个帝国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方面。
在古代,帝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不仅仅是通过战争和征服,更是通过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实现的。
这些交流和影响塑造了古代帝国的文化面貌,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探讨古代帝国文化交流和影响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具体的例子。
一、贸易及其文化影响古代帝国之间的贸易是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驱动力。
贸易不仅仅是商品的交换,更是一种文化的交融。
通过贸易,各个帝国能够接触到其他文化的产品和思想,从而对自身的文化进行吸收和融合。
例如,东西方文明的交流通过丝绸之路得以实现,中国的丝绸、茶叶和瓷器成为了西方帝国非常渴望的商品,同时西方的黄金、马匹和宝石也流入了中国。
这种文化交流不仅仅是经济上的交换,更是东西方文化的相互影响和共同发展。
二、政治和征服的文化融合征服和统一帝国是古代帝国扩展势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文化交流和影响的途径之一。
通过征服,帝国可以将自己的文化、规则和价值观强加给被征服的民族。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被征服的文化也会通过各种方式渗透到征服者的帝国中,互相融合。
例如,古罗马帝国征服了地中海地区的众多民族,并将其带入了罗马文化的怀抱。
在这个过程中,罗马发展了融汇各民族文化的综合文明,这成为了西方帝国的一大特点。
三、思想和哲学的传播古代帝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不仅仅是经济、政治和征服的结果,还通过思想和哲学的传播实现。
帝国之间的思想交流往往通过学者、思想家和宗教传教士的行动进行。
他们通过书信、著作和讲座来传播自己的思想和信仰。
例如,敦煌莫高窟中的佛教壁画就是古代印度佛教文化传入中国的重要见证。
佛教的传播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改变了中国社会的信仰体系,并与儒、释、道三教相互融合。
四、建筑艺术的影响和交流古代帝国之间的建筑艺术也是文化交流和影响的重要方面。
帝国之间的建筑艺术在设计理念、建筑风格和建筑技术上互相影响和借鉴。
例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对美索不达米亚、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坟墓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希腊的柱式建筑成为了古希腊、古罗马甚至现代建筑的重要元素。
第八章 晚期帝国文化
生活的相对安定,消蚀了士
人的忧患意识;而思想文化上的专制主义和特务统 治,又平添了创作上的不安全感。精神上贫乏的知
识分子在追求仕进和自我平衡的心态中,欣赏一种
平稳和谐、雍容典雅的美。生机勃勃的小说、戏曲 创作受到了轻视和限制,“台阁体”的诗歌和讴歌 富贵、道德、神仙的戏剧泛滥,文学创作导向贵族 化、御用化而滑入了低谷。
一是以科举为诱饵,特设博学鸿词科,搜罗 人才; 二是帝王标榜右文,组织大批学者编纂各种 庞大的辞书、类书,将文人引向故纸堆; 三是迭兴文字狱,剿灭异端。
清代文字狱
清代文字狱不同于明代之处,在于它多因镇压汉
族人民的民族意识而发难。这显然是由于身为少 数民族的清廷统治者,对数量巨大、文化悠久的
自秦汉以降,总的趋势是专制主义君主集权 政治愈演愈烈,至明清则达到登峰造极程度。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沿袭千余年的丞相制
在中国文化史上,存在一个突出现象,即专 制君主监视和控制知识分子的思想动态,唯 恐扰乱了统治秩序。这种情形到明清时期发 展到苛酷的程度。
一方面,朝廷将儒学(尤其是宋明理学)规定 为士人必须崇奉的官方哲学,并将科举制度进 一步完善化,以收罗广大士人; 另一方面,又推行迫害政策,屡兴文字狱,对 于稍有“越轨”、“悖逆”表现的士人,予以 无情打击。明清时期的文网之密、搜求之细、 惩办之酷,为前代所未见。
古今图书集成
编纂始于清康熙年间。全书10000卷,目录40卷,
分6编、32典、6109部。详言之,历象编,分乾象、 岁功、历法、庶征四典;方舆编,分坤舆、职方、 山川、边裔四典;明伦编,分皇极、宫闱、官常、 家范、交谊、氏族、人事、闺媛八典;博物编,分
文化帝国主义
文化帝国主义理论的特征、实质与内在矛盾央视国际 2005年08月17日 14:19 来源:[内容提要]文化帝国主义理论是后殖民批评的主要话语之一,有其产生和发展的特定的历史背景。
因此,本文考察了文化帝国主义的实践特征和理论特征,揭示了文化帝国主义理论的实质,分析了文化帝国主义理论自身存在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对文化帝国主义理论做出客观评价。
文化帝国主义就是西方发达国家基于优势的物质条件之上,运用经济和政治的力量,宣扬和普及自身文化的种种价值观、行为模式、制度和身份,以达到重塑被压迫人民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制度和身份,使被压迫人民服从帝国主义阶级的利益。
简言之,文化帝国主义就是通过文化思想的渗透来控制一个国家人民的灵魂,然后把这个国家变为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殖民地。
就此而言,文化帝国主义不仅涉及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而且也涉及到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如美国与法国、美国与加拿大等国家之间的关系。
文化帝国主义不仅涉及到实践层面,而且还涉及到理论层面。
本文考察了文化帝国主义的实践特征和理论特征,揭示了文化帝国主义理论的实质,分析了文化帝国主义理论自身存在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对文化帝国主义理论做出客观评价。
一、文化帝国主义的实践特征帝国主义的本性是侵略、征服、控制和剥削别人,老牌帝国主义用炮舰和金融或商品手段,也就是用军事或经济手段来达到目的。
而新帝国主义手段越来越高明,除用军事、经济手段外还用文化思想手段。
文化帝国主义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现代帝国主义总过程的一部分。
概括起来文化帝国主义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文化帝国主义以强大的经济、资本实力为后盾,主要通过市场而进行的扩张过程某些经济上占支配地位的国家向其他国家系统地扩展其经济、政治与文化控制方式,其结果导致了实力雄厚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美国和西欧)与相对贫弱的欠发达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和南美、亚洲、非洲等单民族的独立国家)之间形成的支配、附属和依赖的全球关系。
古代帝国的文化交流
古代帝国的文化交流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帝国往往是文明与繁荣的象征。
而帝国的文化交流,则是这种繁荣和进步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
古代的帝国们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文化交流,这不仅影响了当时的帝国,更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帝国的征服与并吞带来了陌生文化的接触。
当一个帝国征服了另一个国家或地区,往往会遭遇到陌生的文化。
这时,帝国会通过合作或者强制的方式引入被征服地区的文化元素,使之融入到自己的文化体系中。
这种文化融合和交流可以通过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方面得以体现。
以罗马帝国为例,它在不同时期成功地征服了湿地地区、远征战争中的亚洲和非洲部分地区,以及后期对于伊比利亚半岛和不列颠岛的征服。
在这一过程中,罗马帝国将罗马式的语言、建筑风格以及法律制度引进到被征服地区,这些文化元素与当地的文化融合,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这种文化交流不仅使被征服地区逐步接受了罗马的文明,同时也影响了罗马帝国自身的发展。
其次,商贸与贸易是古代帝国文化交流的另一重要方式。
帝国支配的广阔疆域使得其具备了扩大贸易范围和加强文化交流的前提条件。
商贸和贸易活动不仅带来经济的繁荣,也促进了人们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理念传播。
例如,中国古代的汉帝国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贸易中心,这使得当时的中国文化成为东方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沿着丝绸之路,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展开了广泛的贸易往来,不仅丝绸、茶叶、瓷器等物品传播到西方,西方的技术、艺术和宗教也进入中国。
这种文化交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之间的深入了解和互鉴,开启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新篇章。
最后,学术与知识的交流也是古代帝国文化交流的重要方面。
帝国在经济、社会和科技等方面的繁荣和进步,往往伴随着学术和知识的发展。
而学术和知识的交流则推动了帝国文化的进步和繁荣,促使知识在帝国之间流动。
古代的希腊帝国正是以学术交流著称,其中以亚历山大大帝的帝国最为著名。
亚历山大大帝将希腊的学术和哲学理念带到了征服的亚洲和非洲地区,同时也将当地的学术知识带回希腊。
东罗马帝国的兴衰与文化艺术
东罗马帝国的兴衰与文化艺术东罗马帝国始建于公元330年,当时被称为“拜占庭帝国”,由君士坦丁大帝创立,取代了罗马帝国成为欧洲和中东地区的中心。
东罗马帝国曾经经历了数个时期的兴盛与衰败,同时也发展了独特的文化艺术。
本文将从历史与文化两个方面探讨东罗马帝国的兴衰和文化艺术。
历史东罗马帝国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中期和晚期。
早期是东罗马帝国最辉煌的时期,君士坦丁大帝将帝国首都设在了拜占庭(今伊斯坦布尔),通过一系列的内部改革和军事扩张,东罗马帝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中期则是相对较平静的时期,典型的代表是犹斯蒂尼安大帝的统治,他通过法律改革和宏伟的建筑工程,使东罗马帝国进入了长达40年的繁荣时期。
晚期则是东罗马帝国的衰落时期,帝国内外的各种因素导致了政权动荡和社会动乱,这一时期东罗马帝国的领土不断缩小,最后在1453年被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征服。
文化艺术东罗马帝国的文化艺术多样丰富,不同时期的文化艺术风格也不同。
早期的文化艺术主要是把古典罗马文化和基督教文化融合起来,由此产生了独特的拜占庭艺术风格。
拜占庭艺术的特点是装饰性强,偏重几何图案和符号,鲜艳的金色和绿色是最常用的颜色。
此外,用陶瓷、石头、金属等材质制作的艺术品也是东罗马帝国文化艺术的代表作之一。
中期的文化艺术则在宗教艺术领域达到了高峰,犹斯蒂尼安大帝曾下令建造一系列的教堂和大教堂,其中最有名的是仿古罗马神庙建造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它是一座圆顶大教堂,现在已经成为伊斯坦布尔的著名旅游景点之一。
此外,在中期的文化艺术中,文学和科学方面也有长足的进步,在这一时期中,经学和古代知识被重新发掘并保存下来,成为中世纪欧洲文学和科学的源头。
晚期的文化艺术则较少传世,但是仍有一些成就,例如喜剧作家、修辞学家和历史学家等日常的文本非常强调文学技巧,这也使得这些成就在后世具有较大的艺术价值。
结论东罗马帝国的兴衰与文化艺术密不可分,东罗马帝国的历史与文化遗产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物品和信息。
东罗马帝国时期的文化传承与发展
东罗马帝国时期的文化传承与发展东罗马帝国时期是世界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这是一个宗教、政治、军事、文化交织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文化传承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促进了历史的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东罗马帝国时期的文化传承与发展。
1. 希腊化的影响东罗马帝国时期的前身是罗马帝国,但是在这个时期,帝国的影响逐渐被希腊化的文化所代替。
希腊化的影响在建筑和艺术领域表现尤为明显。
在建筑方面,希腊的柱式被广泛采用,尤其是科林斯柱式,它被应用于许多教堂和重要的官方建筑。
此外,罗曼式建筑也被广泛采用,受到了希腊化风格的影响。
在艺术领域,希腊化的影响可以在艺术品的图案和设计上看到。
东罗马时期的装饰和绘画着重强调几何形状和最小的图案元素,这些元素经常被组合成精细的纹样,构成了独特的设计风格。
2. 宗教的传承东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在帝国内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接受。
基于信仰的统一,东罗马帝国形成了一个类似于天主教的教会体系,而这个教会体系成为了东罗马帝国文化传承的重要一环。
在宗教信仰的支持下,东罗马文化的传承确立了其独特的风格和特征。
例如,东罗马帝国时期的绘画强调宗教主题和象征性,主要通过严格的规范和传统来协调艺术品的形式和表现。
这些传统和规范来自于早期的基督教艺术和文化,其基础可追溯至4世纪。
3. 独特的皇家文化东罗马帝国时期的皇家文化也是其文化传承的一部分。
在这个时期,帝国皇室以及贵族们,都表现出对文化价值观的极高重视和热爱。
例如,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人们热衷于阅读史诗和神话传说,而在东罗马时期,皇家和贵族们则喜欢阅读历史书籍和传记。
皇室文化也促进了翻译和文献的传承,这也被视为东罗马文化传承的重要方面。
4. 教育传承东罗马帝国的文化传承也涉及到教育。
在这个时期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而这种关系是东罗马文化传承的重点。
从早期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开始,东罗马时期的智慧和学术知识得到了广泛传承和发展。
教育在东罗马帝国的文化传承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人们认识到教育能够塑造人们的思想和传承文化价值观。
【推荐下载】二十世纪后半叶的文化帝国主义
二十世纪后半叶的文化帝国主义美国文化帝国主义有两个主要的目标:一个是经济的,另一个是政治的。
经济上是要为其文化商品攫取市场,政治上则是要通过改造大众意识来建立霸权。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二十世纪后半叶的文化帝国主义。
娱乐商品的出口是资本积累最重要的来源之一,也是替代制造业出口在世界范围内获利的手段。
在政治上,文化帝国主义在於将人们从其文化之根和团结传统中离间出来,并代之以新闻媒介制造出来的,随着一场场宣传攻势变幻的需求。
在政治上的效果则是把人们从其传统的阶级和社会的圈子中分化出来,并使得人和人之间产生隔阂。
文化帝国主义强调分裂工人阶级:鼓励有固定职位的工人与临时工分离,临时工与失业人员分离,失业人员彼此在地下经济的层面上分离。
文化帝国主义还鼓励工人将自己归属于一个阶层,这些阶层是以生活方式、种族和性别这样一些微不足道的差别来划分以区别于比自己身份更低的人,而不考虑那些将他们和骑在他们头上的人分开的巨大的不平等。
文化帝国主义的主要目标是对青年进行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剥削。
帝国主义的娱乐和广告以那些最容易受美国商业宣传的青年为猎获物。
其讯号是简单而直接的:现代性[MODERNITY]是和消费美国宣传媒介产品联系在一起的。
青年人代表了美国文化出口主要市场。
他们最容易接受消费主义和个人中心主义宣传。
大众传媒以盗用左派的语言和将不满情形引向奢侈性消费来操纵青少年的反叛行为。
美国文化帝国主义之所以将注意力集中在青年身上,不仅因为他们是一个市场,而且有政治上的原因。
这就为了消除这样的一种政治威胁:即个人的反叛有可能变成反抗经济和文化形式的控制的政治革命。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进步运动遇到了一种反论:当第三世界的大多数人民承受不断恶化的生活水平,不断增长的社会和个人的不安全感和不断减少的公共设施(另一方面是少数富人空前的富足),对这种情况的主观反映却只是零散的反抗,持续但只是局部的行动,或者即使是大规模的却又是短暂的抗议,一句话,在不断增长的不平等和社会、经济现状与微弱革命性的或寂静的主观反映之间存在着一个很大的差距。
以“边缘”说“中心”:希达提乌斯对晚期罗马帝国的认识
以“边缘”说“中心”:希达提乌斯对晚期罗马帝国的认识第一篇范文在晚期罗马帝国历史的研究中,希达提乌斯(Hidetius)的认识颇具争议。
他被誉为“边缘的历史学家”,因为他所处的时代以及他的观点与主流认识存在较大差异。
然而,正是这种“边缘”的视角,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晚期罗马帝国。
希达提乌斯对晚期罗马帝国的认识具有独特的观点。
他认为,晚期罗马帝国的衰落并非源于外部入侵,而是内部腐朽。
他指出,罗马帝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在政治领域,罗马帝国的政治体制逐渐僵化,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导致政治腐败和无能。
经济领域,罗马帝国的经济基础逐渐恶化,贫富差距扩大,农民破产,税收沉重,使国家陷入经济困境。
文化领域,罗马帝国的文化逐渐失去创新力,陷入保守和僵化,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
希达提乌斯的这种观点在当时是相当另类的。
主流的历史学家认为,晚期罗马帝国的衰落是由于蛮族的入侵和罗马帝国的军事力量衰弱。
然而,希达提乌斯认为,蛮族的入侵只是罗马帝国衰落的表象,而非根源。
他主张,罗马帝国自身的内部问题才是导致其衰落的根本原因。
希达提乌斯的这种观点在当时并未得到广泛的认同。
然而,随着历史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重视他的观点。
他们认为,希达提乌斯的“边缘”视角,为晚期罗马帝国历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他的观点使我们意识到,罗马帝国的衰落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
总之,希达提乌斯对晚期罗马帝国的认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重新审视这段历史。
他的观点虽曾处于“边缘”,但如今却成为了历史研究的重要视角之一。
通过对他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晚期罗马帝国的历史,以及其衰落的原因。
第二篇范文我们要讨论的是希达提乌斯对晚期罗马帝国的认识。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希达提乌斯是一个处于边缘地位的历史学家,他的观点与当时的主流认识存在较大差异。
然而,正是这种边缘的视角,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晚期罗马帝国。
文化帝国主义思潮
欧洲鼓励跨文化交流合作,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融合,促 进欧洲内部的团结和稳定。
06
结论与展望
结论
文化帝国主义思潮是西方国家在文化 领域推行霸权的一种表现形式,旨在 将其他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和制度纳 入其自身的主流文化体系中,从而实
现对其他国家的控制和影响。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帝国主 义思潮呈现出更加复杂和多元化的特 点,不仅涉及到文化、政治和经济领 域,还涉及到社会、教育和科技领域
文化帝国主义思潮
2023-11-05
目录
• 文化帝国主义思潮概述 • 文化帝国主义思潮的影响 • 文化帝国主义思潮的批判 • 文化帝国主义思潮的应对策略 • 文化帝国主义思潮的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文化帝国主义思潮概述
定义与特点
• 定义:文化帝国主义思潮是一种以西方中心主义为特点的文 化扩张和渗透策略,旨在通过全球化的文化传播和交流,将 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和价值观同化或削弱,从而实现文化 霸权和全球文化垄断。
西方国家的文化政策
西方国家通过各种政策和措施,大力推广和传播其文化和价值观 ,如美国的好莱坞电影、欧洲的流行音乐等。
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西方国家的文化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占据了 主导地位,这为文化帝国主义的推行提供了物质基础。
发展历程
01
早期阶段
在早期阶段,西方国家主要通过殖民扩张和宗教传播等手段,强行推
文化交流合作
中国通过文化交流项目、孔子学院等方式,推动与其他国家的文化 交流与合作,促进文化多样性和包容性。
欧洲的文化多样性保护
多元文化政策
欧洲国家重视多元文化政策,尊重和保护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 传统和价值观,促进文化多样性和社会和谐。
高中历史书目录整理
高中历史书目录整理在学习这条路上,有人激动,有人沮丧,我不管,至少我为了学习付出,我收获了快乐,我辛勤的耕耘,学习会给我丰硕的回报。
我相信自己!我相信学习!我相信只要努力,就会有回报!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历史书目录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历史书目录必修一:第一章: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1、鸦片战争2、鸦片战争的影响3、第二次鸦片战争4、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5、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6、太平天国后期的保卫战7、新思想的萌发第二章: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1、清朝政局的变动2、洋务运动3、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4、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5、甲午中日战争6、瓜分中国的狂潮7、戊戌变法8、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第三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2、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3、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和辛亥革命4、中华民国的成立第四章:北洋军阀的统治1、袁世凯独裁统治2、军阀割据下的中国政局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第五章:新文化运动和共产党的诞生1、新文化运动2、五四爱国运动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六章: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2、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3、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4、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高中历史书目录必修二:第一章:国共的十年对峙1、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2、“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3、九一八事变4、红军的长征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第二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抗日战争的爆发2、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3、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4、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伟第三章:人民解放战争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2、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3、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4、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四章:中国近代文化1、清朝晚期文化(一)2、清朝晚期文化(二)3、民国时期文化(一)4、民国时期文化(二)第五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1、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2、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六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第七章:“----”的十年1、全国大动乱2、粉碎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第八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居面1、伟大的历史性转折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3、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4、“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大业第九章:各族人民的共同发展第十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和国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2、外交事业的发展和国防建设成就高中历史书目录选修一:第一章: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1、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出现2、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3、文艺复兴4、宗教改革第二章:资本主义革命时代的东西方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2、欧洲封建国家的改革3、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4、欧洲的启蒙运动5、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6、美国的建立7、拉丁美洲独立运动8、16~18世纪的亚洲第三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1、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19世纪前期的欧洲和1848年革命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4、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6、亚洲革命风暴第四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1、第二次工业革命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3、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民主4、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5、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五章:17世纪至20世纪初的自然科1、自然科学2、文学和艺术高中历史书目录选修二:第一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民1、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2、亚洲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二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2、20世纪20年代的主要资本主义国3、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4、法西斯国家的扩张和反法西斯斗第三章:第二次世界大战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第四章:两极格局下的世界1、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2、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3、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4、美苏争霸5、殖民体系的崩溃和第三世界的兴6、亚洲经济的发展第五章:世界格局的变化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2、世界政治的发展3、世界经济的发展第六章: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1、科学技术2、学术思潮和教育3、文学艺术高中历史书目录选修三:第一章: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1、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2、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3、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4、夏、商、西周的文化5、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6、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7、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第二章:封建大一统时期1、秦朝的统治2、两汉的统治3、两汉政治经济制度4、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5、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6、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7、秦汉时期的文化第三章:封建国家的分类和民族融合1、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第四章: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1、短暂的隋朝2、唐朝的开国和盛世3、唐朝后期的政局4、隋唐制度的革新5、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6、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7、隋唐时期的交往友好8、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第五章: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1、五代十国2、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3、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4、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5、金的建立与宋金的和战6、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7、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8、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第六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1、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2、明朝中后期政治的腐败和明末农3、清朝的建立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4、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5、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6、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7、明清时期的文化。
高中历史书目录整理
高中历史书目录整理高中历史书目录必修一:第一章: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1、鸦片战争2、鸦片战争的影响3、第二次鸦片战争4、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5、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6、太平天国后期的保卫战7、新思想的萌发第二章: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1、清朝政局的变动2、洋务运动3、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4、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5、甲午中日战争6、瓜分中国的狂潮7、戊戌变法8、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第三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2、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3、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和辛亥革命4、中华民国的成立第四章:北洋军阀的统治1、袁世凯独裁统治2、军阀割据下的中国政局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第五章:新文化运动和共产党的诞生1、新文化运动2、五四爱国运动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六章: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2、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3、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4、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高中历史书目录必修二:第一章:国共的十年对峙1、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2、“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3、九一八事变4、红军的长征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第二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抗日战争的爆发2、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3、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4、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伟第三章:人民解放战争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2、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3、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4、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四章:中国近代文化1、清朝晚期文化(一)2、清朝晚期文化(二)3、民国时期文化(一)4、民国时期文化(二)第五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1、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2、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六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第七章:“----”的十年1、全国大动乱2、粉碎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第八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居面1、伟大的历史性转折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3、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4、“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大业第九章:各族人民的共同发展第十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和国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2、外交事业的发展和国防建设成就高中历史书目录选修一:第一章: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1、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出现2、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3、文艺复兴4、宗教改革第二章:资本主义革命时代的东西方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2、欧洲封建国家的改革3、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4、欧洲的启蒙运动5、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6、美国的建立7、拉丁美洲独立运动8、16~18世纪的亚洲第三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1、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19世纪前期的欧洲和1848年革命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4、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6、亚洲革命风暴第四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1、第二次工业革命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3、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民主4、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5、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五章:17世纪至20世纪初的自然科1、自然科学2、文学和艺术高中历史书目录选修二:第一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民1、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2、亚洲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二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2、20世纪20年代的主要资本主义国3、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4、法西斯国家的扩张和反法西斯斗第三章:第二次世界大战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第四章:两极格局下的世界1、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2、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3、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4、美苏争霸5、殖民体系的崩溃和第三世界的兴6、亚洲经济的发展第五章:世界格局的变化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2、世界政治的发展3、世界经济的发展第六章: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1、科学技术2、学术思潮和教育3、文学艺术高中历史书目录选修三:第一章: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1、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2、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3、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4、夏、商、西周的文化5、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6、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7、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第二章:封建大一统时期1、秦朝的统治2、两汉的统治3、两汉政治经济制度4、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5、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6、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7、秦汉时期的文化第三章:封建国家的分类和民族融合1、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第四章: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1、短暂的隋朝2、唐朝的开国和盛世3、唐朝后期的政局4、隋唐制度的革新5、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6、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7、隋唐时期的交往友好8、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第五章: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1、五代十国2、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3、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4、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5、金的建立与宋金的和战6、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7、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8、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第六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1、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2、明朝中后期政治的腐败和明末农3、清朝的建立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4、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5、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6、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7、明清时期的文化高中历史书目录整理。
新高考2023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9单元第27讲课时1中古时期的亚洲课件 (共40张PPT)
东西方文明交流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历史地位
阿拉伯帝
2.概述奥斯曼帝国崛起的过程及统治措施,从“历史解
国、奥斯曼 帝国、笈多
释”“史料实证”角度认识其在东西方交流中所起的作用, 帝国;哈里
分析其灭亡拜占庭帝国对欧洲和亚洲历史产生的影响
发;苏丹;
3.通过中古时期亚洲各国文化的相互学习,特别是阿拉伯 人对世界文化的传播、隋唐文化对日本和朝鲜的影响,从“
——[美]菲利浦·希提著,马坚译《阿拉伯通史》
[问题1]根据史料一和所学知识,说说阿拉伯帝国在沟通世界贸易中 的作用。
[提示1]巴格达城的码头相当发达,有数英里长,停泊着各种船只, 包括商船,市场上的货物显然多靠码头上的船只运送。从阿拉伯人的贸 易范围看,向东到中国和印度、马来群岛,向西到非洲,向北到俄罗斯 和斯堪的纳维亚,几乎是当时所知世界的极限。市场上贩卖的商品有瓷 器、宝石和奴隶,也有蜂蜜、香料和染料等日常生活必需品,说明贸易 已经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2.《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 响最大的文学作品,它把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的几百个故
事串联起来,成为研究阿拉伯帝国的珍贵资料。这反映了阿拉伯帝国
A.重视历史资料收集 C.继承融合世界文化
B.地跨亚、非、欧三洲 D.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
(C)
[解析] 根据材料“它把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的几百 个故事串联起来”可知,《一千零一夜》中融合了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文 化,故选C项;材料内容显示是故事的串联,而不是历史资料的收集,A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阿拉伯的疆域,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阿拉伯 的社会生活,D项错误。
2.阿拉伯帝国的统治 (1)政治:政治稳定,政教合一,君主专制。最高统治者__哈__里__发____ 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各部大臣,辅助哈里发分掌行政、财 政和宗教等方面事务,最重要的是掌管财政和税务的部门。 (2)经济 ①帝国经济繁荣,___手__工__业___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阿拉伯商人在 东到东亚、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着陆上和海洋贸易。 ②帝国境内有很多城市,都城__巴__格__达____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之一。
第九章 拜占廷帝国
四、பைடு நூலகம்占廷的黄金时代(2)
政治、经济的稳定使皇帝们有实力发动再征服战争.九世纪 时拜占廷与阿拉伯的战争在陆上处于僵持阶段,但海军阿拉 伯人占优势,先后重新攻占了克里特岛、马尔他岛和西西里 岛.十世纪阿拉伯帝国衰落,拜占廷陆续收复叙利亚北部、 克里特岛、塞浦路斯和罗得岛.九~十世纪初,巴尔干的第 一保加利亚王国( 679 ~ 1018 年)强大起来,不时与拜占 廷展开战争,经过二百年的斗争,到十一世纪初,拜占廷最 后灭亡了第一保加利亚王国.在此期间它还打败了马扎尔人、 佩切涅格人和罗斯人的入侵. 依附于国家的拜占廷教会这一时期也生气勃勃. 865 年 保加利亚大公鲍里斯接受君士坦丁堡基督教.于此同时,对 南斯拉夫和 东斯拉 夫人的传教和文化输入工作也加速进行, 希腊传教士西里尔、美多德兄弟根据希腊语创造了斯拉夫字 母,并把圣经译成斯拉夫语. 988 年,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 受洗入教.总之,巴尔干及 东斯拉 夫人加入基督教,并被纳 入拜占廷文化的范畴,都是这一时期的成果. 在这两个世纪中,虽然有外敌的不断威胁,拜占廷仍显 得稳定、富裕、强大.
2
拜占廷的农业主要依靠埃及和叙利亚,这 里实行自由小农租佃土地制,因此小农经 济在拜占廷农业中占据重要地位.拜占廷 奴隶制庄园规模不大,且以隶农制劳动为 基础,而隶农的地位与农奴相似.这样, 在西方奴隶制大农业发生危机时,对东罗 马冲击不大.
3
君士坦丁堡三面环海,南北两面有一条狭 长的海峡: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赫勒斯旁海 峡,只要封锁两海峡,就可以禁止无论从 爱琴海,还是从黑海来的敌船的航行.城 的西面则修了两道高大的城墙,保 卫了 君士坦丁堡的陆上进口.只要君士坦丁堡 不被攻克,帝国就能继续存在.
主要内容:
一、拜占廷初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殊性 二、查士丁尼的立法活动和对外战争 三、七、八世纪的收缩和军区制改革 四、拜占廷的黄金时代 五、拜占廷的衰落 六、拜占廷的灭亡 七、拜占庭的文化 八、拜占廷帝国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第九单元整合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和中古时期的世界 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3.语言文字方面:8世纪以前日本使用汉字作为表达记述的工具,后在中国汉字的基
础上,创造了日文假名字母。
4.教育方面:在京都设立大学,后来学制逐渐完备,学习的内容与唐时期大体相仿。
5.文学方面:唐代丰富多彩的文学,深为日本人民欣赏。
6.艺术方面:唐朝的音乐绘画、雕塑、书法、工艺美术等也纷纷传入日本,日本吸取
了唐朝的乐制,宫廷还请唐朝乐师教授音乐。
7.科学技术方面:唐朝先进的生产技术、天文历法、医学、数学、建筑、雕版印刷等
陆续传入日本。
8.生活习俗方面:唐人所喜爱的马球、角抵等体育活动先后传入日本。茶叶于奈良时
期传入日本,开始当作药材,到平安时期已经兴起了喝茶之风。
gaojieyun
高考视角•融会贯通
系统
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通 过征服战争,建立起地 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伴随着亚历山大 的英年早逝,帝 国迅速解体
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 制度;推广希腊文化
gaojieyun
高考视角•融会贯通
视角一:古代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六大帝国
名称 存在时间 兴起
衰落
罗马 帝国
公元前 27—公元 1453年
395年帝国分裂为西罗马帝
体系构建 素养提升
和古 中代 古文 时明 期的 的产 世生 界与
发 展
古代文明的 产生与发展
人类文明产生
阶级出现 国家形成 文字产生
古代多 元文明
古代两河流域 古代埃及 古代印度 古代希腊
古代文明 的扩展
早期帝国 赫梯帝国 埃及新王国 大帝国 波斯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 罗马帝国
亚速帝国
文明的交流与发展
拜占庭帝国成为沟通 东西方的桥梁;《查 士丁尼法典》影响深 远
罗马帝国的文化衰退
罗马帝国的文化衰退罗马帝国是古代欧洲最伟大、最庞大的帝国之一,它在政治、军事、建筑和文化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然而,就像其他伟大的帝国一样,罗马帝国最终也经历了文化衰退。
这篇文章将探讨罗马帝国的文化衰退的原因和影响。
一、政治动荡和军事困境罗马帝国在其繁盛的时期拥有强大的军力和稳定的政治体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政治动荡和军事困境开始出现。
多个皇帝的频繁更替导致了政治的不稳定,各个皇帝都追求自身的个人利益而忽视对帝国的长远发展,无能和腐败的统治成为常态。
此外,罗马帝国也面临来自外部入侵和内部动乱的军事威胁,不断的战争和冲突使罗马帝国的经济负担加重,无法大力投入文化建设。
二、奴隶制度对文化发展的负面影响罗马帝国的经济繁荣主要依靠奴隶劳动,这种制度严重阻碍了自由人的发展。
奴隶被用于从事农业、矿业和建筑等劳动,而罗马市民则过分依赖奴隶,缺乏创造性和生产能力。
这种对奴隶的依赖导致了罗马文化的停滞不前,无法培养和发展自由人的艺术和科学才华。
三、宗教转变和价值观的改变罗马帝国在其兴盛时期拥有多神教信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基督教逐渐在帝国内普及,并最终成为罗马的国教。
虽然基督教的兴起给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带来了信仰的安慰,但也导致了传统罗马文化的衰落。
传统的宗教仪式和神庙逐渐失去重要性,艺术和建筑方面的创作也转向了宗教题材。
这种宗教转变和价值观的改变导致了罗马帝国的文化多样性的丧失。
四、财政困难和城市衰退罗马帝国的财政困难给文化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帝国内部的腐败和不断的军事开支导致了财政赤字的不断积累。
为了应对财政困难,政府削减了对艺术、学术和文化的支持,造成了文化产业的衰退。
同时,城市的衰退和人口流失也导致了文化交流和创新能力的削弱。
总结:罗马帝国的文化衰退可以归因于多个因素。
政治动荡和军事困境导致了对文化建设的忽视,奴隶制度阻碍了自由人的发展,宗教转变和价值观的改变使传统文化失去了原有的多样性,财政困难和城市衰退对文化产业造成了打击。
中国历史9大阶段特征详解
中国历史9大阶段特征详解中国历史可以被分为九个重要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影响。
以下是对这九个阶段特征的详细解析:第一阶段:古代初期(约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221年)在这个阶段,中国历史上首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中央政权,以初代皇帝为首的王朝,并建立了衍生的帝制体制。
农耕文明开始发展,人们通过农业和手工艺品的生产实现了初步的经济繁荣。
社会等级逐渐形成,开始出现贵族和平民的区别。
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事件是周朝的建立和统一中国。
第二阶段:帝国中期(公元前221年-公元618年)在此阶段,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多个帝国的兴起和崩溃。
首先,秦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帝国,统一了整个中国。
随后,汉朝承袭了秦朝的帝位,并且延续了中央集权的统治体制,使其得以继续繁荣。
然而,汉朝后期出现了独裁统治和腐败,导致了民族起义和分裂。
在这个阶段的最后几个世纪,中国历史上形成了几个短暂的王朝和帝国,如魏晋南北朝,直到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第三阶段:中古时期(公元618年-公元1279年)在这个阶段,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几个重要的王朝和帝国。
隋朝和唐朝是中古时期最强大的两个帝国,它们分别恢复了中央集权的帝制体制,并且实现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唐朝的开放政策促进了与外界的贸易和文化交流,使得中国成为一个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
然而,唐朝后期的分裂和战乱导致了五代十国的局面。
最后,在这个阶段,宋朝成功地恢复了中央集权,但由于北方的入侵和内部的腐败而丧失了对外界的控制。
最终,元朝建立了一个外族皇朝来统治中国。
第四阶段:帝国晚期(公元1279年-公元1644年)在这个阶段,元朝的外族统治导致了大规模的族群起义和社会动荡,最终导致了明朝的建立和统治。
明朝恢复了汉族统治,并且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来重建国家。
明朝的繁荣时期带来了文化和艺术的辉煌,并且成为一个重要的海洋国家。
然而,由于内部腐败和外部威胁的增加,明朝渐渐的衰落了。
最终,明朝的统治被满洲人建立的清朝取代。
二十世纪后半叶的文化帝国主义
二十世纪后半叶的文化帝国主义引言:美国文化帝国主义有两个主要的目标:一个是经济的,另一个是政治的。
经济上是要为其文化商品攫取市场,政治上则是要通过改造大众意识来建立霸权。
娱乐商品的出口是资本积累最重要的来源之一,也是替代制造业出口在世界范围内获利的手段。
在政治上,文化帝国主义在於将人们从其文化之根和团结传统中离间出来,并代之以新闻媒介制造出来的,随着一场场宣传攻势变幻的“需求”。
在政治上的效果则是把人们从其传统的阶级和社会的圈子中分化出来,并使得人和人之间产生隔阂。
文化帝国主义强调分裂工人阶级:鼓励有固定职位的工人与临时工分离,临时工与失业人员分离,失业人员彼此在“地下经济”的层面上分离。
文化帝国主义还鼓励工人将自己归属于一个阶层,这些阶层是以生活方式、种族和性别这样一些微不足道的差别来划分以区别于比自己身份更低的人,而不考虑那些将他们和骑在他们头上的人分开的巨大的不平等。
文化帝国主义的主要目标是对青年进行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剥削。
帝国主义的娱乐和广告以那些最容易受美国商业宣传的青年为猎获物。
其讯号是简单而直接的:现代性[MODERNITY]是和消费美国宣传媒介产品在一起的。
青年人代表了美国文化出口主要市场。
他们最容易接受消费主义和个人中心主义宣传。
大众传媒以盗用左派的语言和将不满情形引向奢侈性消费来操纵青少年的反叛行为。
美国文化帝国主义之所以将注意力集中在青年身上,不仅因为他们是一个市场,而且有政治上的原因。
这就为了消除这样的一种政治威胁:即个人的反叛有可能变成反抗经济和文化形式的控制的政治革命。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进步运动遇到了一种反论:当第三世界的大多数人民承受不断恶化的生活水平,不断增长的社会和个人的不安全感和不断减少的公共设施(另一方面是少数富人空前的富足),对这种情况的主观反映却只是零散的反抗,持续但只是局部的行动,或者即使是大规模的却又是短暂的抗议,一句话,在不断增长的不平等和社会、经济现状与微弱革命性的或寂静的主观反映之间存在着一个很大的差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科技方面 李时珍27年编成了《本草纲目》52卷。 徐光启主编《崇祯历书》,还编写了《农 政全书》,这本书共60卷约60万字,记载了我 国自古以来的农学理论。
明末清初宋应星在全面总结我国十七世纪 以前工农业生产技术的基础上,撰写了《天工 开物》三卷十八章,这是一部称誉海内外的农 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工艺百科全书。国外称 之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日本人将此书奉为至宝,并由此发展出一 门“天工学”。
兴起原因:首先,考据学是对王阳明心学的反动。
其次,清政府在政治上的高压政策。再次,统治 阶层的倡导和鼓励。最后,清初顾、黄、王等学 者批判王氏的心学,倡导经世之学,继承宋、元、 明考据学的传统,致力于经史考证,开清代考据 学之先河。 分派 1 吴派:擅长经、史,表现出博祥的特点,宗汉 而近于佞汉。惠栋,《古文尚书考》;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钱大昕,《廿二史考异》。
三 理学的嬗变
明初是朱学的统治时期。明中叶是王学崛起和传播阶段,程
朱理学日趋式微。 陈献章,“以自然为宗”,提倡“静中养出端倪”的心学方 法,和王学共同构成明代心学的主要内容。 王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筑室阳明洞,称“阳明先 生”。据《明儒学案》分析,其学以龙场悟道为界限,分前 三变(“泛滥于词章”、“遍读考亭遗书”、“出入佛考”) 和后三变(“以默坐澄心为学的”、“专提致良知三字”、 “所编益熟,所得益化”)。其心学思想的主要论题有三: 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第十四章异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第十四章异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第十四章异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第十四章异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第十四章异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徐光启向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学习了西方 科技,合作翻译西方书籍,然后将西方科学知 识和中国传统的科技知识结合起来,才使得他 在天文、历法、数字、生物、农学等方面取得 了许多重大成就。
二 极端皇权与文化专制
1、极端皇权
自秦汉以降,总的趋势是专制主义君主集权政治愈演 愈烈,至明清则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明太祖朱元璋废 除沿袭千余年的丞相制,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皇帝成 为国家元首兼政府首脑,集政、军、财、文大权于一身。 清承明制,发展了明代的绝对皇权,又强化了严酷的民 族压迫。
2、空前严厉的文专制
把传教和儒学相结合。(徐光启、李之藻) 编译书籍:《几何原本》前六卷,《同文算 指》,《坤舆万国全图》,《崇祯历书》, 医学书籍等
六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七下西洋
1、1405-1407; 2、1407-1409;3、1409-1411;4、 1413-1415;5、1417-1419 6、1421-1422;7、1431-1433 历史条件和原因:宋元以来海上交通和海上贸易的 发展,海船制造和航海技术的提高;明初经济的恢 复和发展;政策的转变,由海禁到对外。 意义
二、早期启蒙思潮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 三、古典文化的大总结 明清两代是中国古典文化大总结的时代。 图书典籍方面 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编纂了大型类书 《永乐大典》,保存了大量古代文化典籍,被 公认为世界上最早、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
清康熙、雍正时又一部大型类书《古今图 书集成》编纂成书,全书一万卷,是我国现存 类书中规模最大、用处最广、体例最完善的一 种。 《康熙字典》是世界上最早、字数最多的 字典。 乾隆年间又完成了大型丛书《四库全书》, 历时十年,收录有3503种,是至今为止世界上 页数最多的丛书,是对中国文化典籍的大总结。
西学东渐开阔了部分中国知识分子的眼界, 他们从西方科技中获取营养。
大中华高高在上的观念以及程朱理学的束 缚,使得西方科学的传播步履艰难,到了雍正 年间,随着耶稣会教士被逐出国门,“西学东 渐”几乎中断,中国走进彻底的“闭关锁国” 的死胡同。 1840年的鸦片战争,“闭关锁国”的中 国被洋人的洋枪洋炮轰开了大门。
李贽,反对以孔子为家法,反对纲常名教。
四 启蒙思想与乾嘉学派
启蒙思想
1 顾炎武:反对空谈,倡导实学。 2 黄宗羲:抨击专制政治,倡导民主思想。 3 王夫之:批判王守仁和朱熹。 乾嘉学派 1 清代考据学,继承了以考据和文字、训诂见长的 汉代经古文字的传统,又称汉学;以其学风朴实, 亦称朴学;考据学在乾嘉时最盛,故称乾嘉考据学。
西方传教士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利玛窦其人:利玛窦神父是中西宗教与文化 交流的奠基人。 利玛窦开创了晚明士大夫学习西学的风气。 由明万历至清顺治年间,一共有150余种的西 方书籍翻译成中文。 利玛窦撰写的《天主实录》以及和徐光启 等人翻译的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等书带给中 国许多先进的科学知识和哲学思想。
七 “迁海令”
明代禁海政策(“海寇”问题)
清代海禁(从海禁到闭关政策)
八 市井口味与小说丰收
市民阶层的兴起(经济发展,城镇兴起,人
口膨胀,商品意识增强) 明清小说(四大名著,《金瓶梅》,短篇小 说)
一、空前严厉的文化专制 明清时君主专制统治超过以前历代王朝, 文化专制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与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时的“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相比,明清时期的文化专 制有过之而无不及。 如:明清时期空前的文字狱。
(1)科举制
明:科目繁多,程序复杂,大致可分为院试、乡试、会 试和殿试四级。
清:程序较明复杂。
明清两代科举都以八股文取士。 (2)文字狱
明清时君主专制统治超过以前历代王朝,文化专制也达 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与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时的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相比,明清时期的文化专制有过之 而无不及。
2 皖派:擅长经、子、小学,表现出专精 的特点,不佞汉,宗古求是。戴震,《大 戴礼记》、《声韵考》等;段玉裁,《说 文解字注》;王念孙、王引之,《广雅疏 证》、《经义述闻》等。 3 浙东派:以史学为主。章学诚,《文史 通义》、《校雠通义》等;崔述,《考信 录》。
五 耶稣会士来华及东西文化交流
利玛窦:传播天主教和西学,顺应中国礼俗,
《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 最大的丛书。1772年(乾隆三十七年)开始,经十年编成。丛 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据文津阁藏本,该书共 收录古籍3503种、79337卷、装订成三万六千余册,保存了丰 富的文献资料。 全书缮写七部,分藏文渊、文源、文津、文 宗、文汇、文溯、文澜七阁。 《四库全书》经部有10类,包括易、书、诗、礼、春秋、 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史部有15类,包括正史、 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 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子部有14类,包括儒 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谱录、杂 家、类书、小说、释家、道家。集部有5类,包括楚辞、别集、 总集、诗文评、词曲。
中文词汇,点、线、面、平面、曲线、曲 面、直角、钝角、锐角、垂线、平行线、对角 线、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圆、圆心、外 切、几何、星期、经纬度、地球等等以及汉字 “欧”等就是由他们创造并沿用至今。 利玛窦制作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张世界地图。
《坤舆万国全图》
第十四章异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潘季驯的《河防一览》,是一部治理黄河 的专著; 《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地理、地质和旅游 方面的杰作,方以智的《物理小说》是一部自 然哲学专著。
四、西学东渐及其中断 西学东渐是指西方文明对中国文化的渗透 和影响的过程。由于这个过程是艰难缓慢的, 渐渐渗透的,故称“西学东渐”。 西方文化是先用宗教撞开中国大门的。西 方传教士利马窦,汤若望首先用他们的宗教说 服了官吏,明清的官吏向他们学习了西方科学 知识。
第九章 晚期帝国文化
一 古文化的集成
《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编纂于明代永乐年间,由翰林院大学士解缙担 任总纂修,历时六年(1403-1408年)编修完成,初名《文 献大成》。依韵编纂,全书凡例、目录60卷,正文22877卷, 装成11095册,约3.7亿字,这一古代文化宝库汇集了古今图 书七八千种。《永乐大典》常遭浩劫,大多亡于战火,今存 不到800卷。 《古今图书集成》 编纂始于清康熙年间。由康熙第三子、诚亲王胤祉的侍读 陈梦雷编辑,雍正登基后命尚书蒋廷锡等重辑。雍正三年 (1725年)定稿,次年以铜活字排印,六年印成。其书采集 广博,内容丰富,全书10000卷,目录40卷,分为6编、32典、 6109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