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传播学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MJC)考研考试大纲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MJC)考研考试大纲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MJC)考研考试大纲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代码440)》(以下简称《专业基础》)是2011年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四门科目之一。

《专业基础》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客观地测评考生在新闻与传播学的基本知识素养,以有利于选拔出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传媒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治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第一部分中外新闻事业史(一)中国新闻事业史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2、《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3、第一批中文近代报刊4、《字林西报》5、《万国公报》6、《申报》7、对外国人早期在华办报的分析与评价8、国人早期的办报主张和办报活动9、王韬和《循环日报》10、康有为与强学会报刊11、梁启超和《时务报》12、维新派办报活动、办报思想及对近代新闻事业的贡献13、戊戌政变后的改良派报刊14、《苏报》和“苏报案”15、《民报》16、革命派与保皇派报刊的论战17、章太炎的报刊活动18、资产阶级革命派办报活动及其办报思想19、辛亥革命时期报刊业务的发展20、民国初期新闻事业的短期繁荣21、民国初期政党报刊的堕落22、癸丑报灾23、民初著名记者24、《新青年》及其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25、《每周评论》26、《共产党》月刊27、五四时期报刊业务的改革28、《向导》周报30、国共合作后的统一战线报刊31、五卅运动中新闻界的斗争32、工农运动高潮中的工农报刊33、北洋政府统治地区私营大报的发展34、中国境内第一批广播电台及国人自办广播电台的出现35、国统区国民党新闻事业网的形成36、民营广播事业的发展37、国民党对新闻事业的控制38、红色中华通讯社和《红色中华》39、抗日救亡运动中的新闻界40、《申报》的改革41、邹韬奋的报刊活动42、斯诺与《西行漫记》43、范长江的新闻活动44、延安《解放日报》及其在整风运动中的改革45、延安新华广播电台46、《新华日报》的创办及其斗争47、上海“孤岛”时期新闻界的抗争48、“拒检运动”49、国民党新闻统制的强化50、解放区反“客里空”运动51、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在解放战争中的转移和宣传工作52、毛泽东、刘少奇关于新闻工作的重要讲话53、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建立54、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新闻报道及新闻工作的改进55、1956年新闻工作的改革56、《人民日报》的改版57、六十年代初新闻工作的调整和改进58、“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59、改革开放初期的新闻工作(二)外国新闻事业史1、手抄新闻2、古罗马《每日纪闻》3、古腾堡印刷术及其影响4、皇家特许制度与“星法院”5、约翰•弥尔顿与《论出版自由》6、资产阶级政党报刊时期7、便士报与廉价报刊8、本杰明·戴与《太阳报》9、近代西方大众化报刊出现的历史条件10、《泰晤士》报11、《费加罗报》12、通讯社出现的历史背景13、路透社、哈瓦斯社、沃尔夫社14、“三社四边”协定15、《新莱茵报》创办经过和内容特色16、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报刊思想17、斯克里普斯报团18、《纽约时报》19、普利策、赫斯特与“黄色新闻”20、“扒粪”运动21、《真理报》22、日本广播协会(NHK)23、“白虹贯日”事件24、广播的诞生与早期发展25、美国三大广播公司26、爱德华.莫罗27、世界广播电视事业的体制类型28、国际新闻传播新秩序第二部分新闻理论(一)绪论1、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1)世界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2)中国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3)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最新成果2、新闻学的概念、内容及地位(1)新闻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2)新闻理论的研究对象(二)新闻1、新闻的起源与本源2、新闻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3、新闻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异同(1)新闻与信息(2)新闻与舆论(3)新闻与宣传(4)新闻与历史(三)新闻传播1、新闻传播的基本要素2、新闻传播的基本流程3、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四)新闻价值与新闻选择1、新闻价值(1)新闻价值理论的产生及其社会背景(2)新闻价值的定义及其构成要素(3)新闻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4)坚持正确的新闻价值取向2、新闻选择的标准(1)新闻价值标准(2)新闻宣传政策选择(3)新闻伦理及法规选择(五)新闻真实性原则1、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内涵2、新闻真实性原则的要求3、新闻失实的产生原因4、防治新闻失实,提高媒体公信力(六)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及客观与公正原则1、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及其要求2、客观报道原则的内涵及要求3、公正报道原则的内涵及要求4、坚持客观公正与立场倾向的统一(七)新闻出版自由与媒体的社会责任1、新闻出版自由(1)“新闻自由”口号的由来(2)新闻出版自由的具体性和相对性(3)资本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实质(4)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性质和特点(5)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观2、媒体的社会责任(1)“社会责任理论”的产生及其社会背景(2)“社会责任理论”的贡献及局限性(3)媒体社会责任的内涵及要求(4)“公共新闻学”的产生及内涵3、坚持新闻出版自由与媒体社会责任的协调统一(八)新闻舆论监督1、新闻舆论监督的内涵2、开展新闻舆论监督的基本原则3、开展新闻舆论监督与“以正面宣传为主”原则的协调统一(九)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和基本方针1、党性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1)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产生与发展(2)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2、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三为”方针(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立场(2)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方向(3)不断提高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自觉意识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三贴近”原则(1)“三贴近”原则的内涵(2)“三贴近”原则的基本要求4、坚持新闻舆论正确导向、提高新闻宣传效果(1)坚持新闻舆论正确导向的基本要求(2)提高新闻宣传效果的基本要求第三部分新闻业务(一)新闻采访1、新闻记者的产生和发展2、新闻记者的常见分类3、新闻采访的内涵与性质4、新闻采访的常见方式及基本要求(1)访问的内涵及基本要求(2)观察的内涵及基本要求(3)书面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4)电话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5)互联网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5、新闻采访的特殊方式及基本要求(1)隐性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2)体验式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3)追踪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6、采访准备的内涵及基本要求7、新闻敏感的内涵及培养方法8、新闻线索的内涵及获取方法9、采访角度的内涵及选择技巧10、新闻发布会的内涵及采访技巧11、突发事件的内涵及采访要求12、旅行采访的内涵及要求(二)新闻写作1、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1)选择典型事实说话(2)通过再现场景说话(3)运用背景材料说话(4)借助“直接引语”说话2、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真实性、时效性、可读性、针对性3、新闻角度的内涵及选择方法4、新闻跳笔的内涵及运用方法5、新闻语言的基本要求6、消息的内涵、特点与优势7、消息写作各环节的内涵及基本要求:导语、主体、结尾、新闻背景8、各类消息的内涵及基本写作要求(1)事件性消息(2)非事件性消息(3)描写性消息9、通讯的内涵、特点10、消息与通讯的区别11、通讯写作各环节的内涵及基本要求(1)提炼主题(2)通讯选材(3)通讯的结构12、各类通讯的内涵及基本要求(1)人物通讯(2)事件通讯(3)工作通讯(4)风貌通讯(5)社会观察通讯(6)专访写作(7)新闻特写(三)新闻编辑1、新闻编辑的内涵及特点2、新闻编辑在新闻工作中的地位和重要性3、新闻编辑的基本要求4、编辑策划(1)编辑策划的内涵(2)编辑策划的意义(3)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5、新闻稿件的分析及选择6、新闻稿件的修改7、制作新闻标题(1)新闻标题的内涵及功能(2)新闻标题的特点(3)新闻标题的类型8、新闻稿的配置9、版面和图片编辑10、专刊与副刊编辑11、广播节目编辑特点与要求12、电视节目编辑特点与要求13、网络编辑特点与要求(四)新闻评论1、新闻评论的内涵及特点2、新闻评论的地位及作用3、新闻评论的类型4、新闻评论写作的基本要求5、新闻评论的选题6、新闻评论的立论7、新闻评论的论证8、各类新闻评论体裁的内涵及基本要求(1)社论和编辑部文章(2)评论员文章和特约评论员文章(3)专栏评论(4)短评(5)编者按(6)述评(7)广播新闻评论(8)电视新闻评论(9)网络新闻评论四、考试题型与分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主要题型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案例分析、论述题、写作题等。

考研《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学位)》考试大纲

考研《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学位)》考试大纲
三、主要参考书目 1. 李良荣著:《新闻学概论》(第 4 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2. 张雷主编:《传播学通用教程》,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名称: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专业类别:
□学术型
■专业学位
适用专业:
一、基本内容
新闻传播学
新闻学部分
(一)新闻学 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新闻学和新闻工作 (二)新闻活动 新闻活动的渠道 (三)新闻 新闻的基本特点、定义、要素 (四)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 新闻与宣传的区别 (五)新闻事业的产生 中外新闻媒体产生历史 (六)互联网与新媒体 互联网与新媒体造就传媒新业态及其引发的新问题 (七)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 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水平、传播工具的物理性、受众的多元需要和反映现实生活的需要对新闻 事业发展的影响 (八)新闻媒介的性质 新闻事业的阶级性、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二、考试要求(包括考试时间、总分、考试方式、题型、分数比例等) 考试时间: 3 小时 考试总分: 150 分 考试方式:闭卷 考试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应用题(以上题型不一定同时出现) 分数比例:名词解释、简答题约 50 分;论述题、材料分析题约占 50 介的功能定位、传播效果、我国新闻媒体的作用和任务 (十)大众传媒与社会 大众传媒与社会系统、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际关系之间的复杂综合关系 (十一)新闻自由和社会控制 新闻自由的含义和起源 (十二)新闻媒介的运行体制与管理模式 世界新闻媒介的三大运行体制、新闻媒介的内部管理和运行 (十三)传媒业经营 传媒业经营的基本原则、基本目标、基本路径 (十四)新闻媒介的受众 受众的特点、细分、定位及其地位的新变化 (十五)中国新闻事业的工作原则 新闻事业的群众性、战斗性、党性原则 (十六)新闻选择 新闻选择的标准、新闻选择的具体运用 (十七)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理念、职业道德和修养 新闻专业理念、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中国新闻事业对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十八)中国的新闻改革 新闻改革的基本特点、中国新闻媒介的走势

湖南师范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湖南师范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440 考试科目名称: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一、考试内容及要点:《传播学教程》《中国新闻传播史》《传播学教程》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一、如何把握传播的概念二、传播与信息三、传播的定义和特点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一、社会传播的系统性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三、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第三节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一、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二、从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三、学习传播学,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第一节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一、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二、动物传播的局限性三、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语言四、人类语言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第二节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一、口语传播时代二、文字传播时代三、印刷传播时代四、电子传播时代第三节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一、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二、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三、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第一节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一、符号的定义二、信号与象征符三、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四、符号的基本功能第二节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一、什么是意义二、符号意义的分类三、符号意义的暧昧性四、传播过程中的意义第三节象征性社会互动一、人类的象征行为二、象征性社会互动与传播三、象征性文化与现代社会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第一节传播的基本过程一、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二、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三、传播过程的特点第二节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一、传播过程研究与传播系统研究二、系统模式下的社会传播结构三、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第一节人内传播一、人内传播的过程与结构二、作为能动的意识和思维活动的人内传播三、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四、个人信息处理的基模理论第二节人际传播一、人际传播的动机二、人际传播的特点和社会功能三、人际传播与自我表达第六章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第一节群体传播一、群体的概念及其类型二、群体的社会功能和意义三、群体传播与群体意识四、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的作用五、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第二节集合行为及其传播机制一、集合行为的定义和发生条件二、集合行为中的特殊传播机制三、流言传播与集合行为中的“信息流”第三节组织传播一、组织与组织传播二、组织内传播的过程与机制三、组织外传播及其形态第七章大众传播第一节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与社会功能一、大众传播的定义二、大众传播的特点三、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第二节大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一、大众报刊与大众传播二、电报、电影、广播与大众传播三、电视媒介与当代大众传播四、互联网与大众传播的新革命第三节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一、大众媒介与现代人的生活二、关于大众传播社会影响的两种观点三、大众传播、信息环境与人的行为第八章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第一节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一、技术的定义和本质二、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三、媒介工具和技术的现实社会影响四、当代新媒介技术发展趋势及社会意义第二节媒介组织的性质和社会作用一、传播者与大众传媒二、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与制约因素三、传媒组织在信息生产过程中的作用第九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第一节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一、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二、利益群体和经济势力的控制三、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控制第二节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范理论一、极权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二、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三、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四、发展中国家的传播制度和媒介规范理论第十章社会转型与受众变迁第一节“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一、“大众”的概念二、大众社会理论的形成和变化三、大众社会理论与传播学研究第二节几种主要的受众观一、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二、作为“市场”的受众三、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第三节分众理论及其研究一、分众的概念、社会观和理论依托二、媒介发展的分众化趋势三、有关分众需求的实证研究第四节“使用与满足”——一种受众行为理论一、受众的传媒接触动机和使用形态二、传媒接触的社会条件因素三、对“使用与满足”研究的评价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第一节传播效果研究的领域与课题一、传播效果的概念含义二、传播效果的类型及研究课题三、传播效果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第二节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一、早期的“子弹论”或“皮下注射论”二、“传播流”研究与“有限效果论”三、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宏观效果理论第三节传播效果的产生过程与制约因素一、传播主体与传播效果二、传播技巧与传播效果三、传播对象与传播效果第十二章几种主要的大众传播效果理论第一节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议程设置功能”理论一、“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概要及特点二、对“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研究三、“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意义、问题和网络传播环境的挑战第二节大众传播、社会心理与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一、“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概要二、“沉默的螺旋”理论的特点三、对“沉默的螺旋”理论的研究与评价第三节大众传播的潜移默化效果——“培养”理论一、“培养”理论的起源和背景二、“培养”理论关于社会与传播的基本观点三、“培养”理论的外围第四节大众传播与现实“建构”——新闻框架与框架效果一、框架与媒介框架、新闻框架二、关于新闻框架的实证研究三、框架效果与受众框架第五节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从“知沟”到“数字鸿沟”一、“知沟”理论产生的背景二、“知沟”理论及其反命题三、从“知沟”到“数字鸿沟”——“知沟”理论的应用研究及其意义第六节“第三人效果”——对大众传播影响力的一种认知倾向一、“第三人效果”的概念及其理论缘起二、对“第三人效果”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三、“第三人效果”理论的意义和理解时应注意的问题第十三章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第一节从国际传播到全球传播一、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的概念二、全球信息化的影响和冲击第二节关于世界信息传播秩序的争论一、世界信息生产和流通的失衡状况二、“新世界信息秩序”论争第三节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的若干重要课题一、国际报道中的新闻价值问题二、信息与国家主权问题三、文化帝国主义问题第十四章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第一节传播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一、传播学的早期学术思想源流二、传播学的奠基者和学科开创者三、信息论和控制论对传播学的贡献第二节传播学的主要学派一、传播学的经验学派二、传播学的批判学派第十五章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第一节传播学与调查研究一、传播学调查研究的类型二、调查研究的基本过程第二节抽样调查法一、几种主要的随机抽样技术二、问卷设计第三节内容分析法一、内容分析的定义和特点二、内容分析的课题和用途三、内容分析的程序和技术第四节控制实验法一、控制实验法的用途二、控制实验的基本程序与技术《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第一节中国新闻传播活动溯源第二节唐代的新闻传播与早期的官报第三节宋代官办的“邸报”和流行于民间的“小报”第四节元代的新闻传播活动第五节明代的新闻传播事业第六节清代早期和中期的新闻传播活动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第一节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第二节鸦片战争前澳门、广州的近代报刊第三节鸦片战争后近代报业在香港的兴起第四节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上海报业的崛起第五节在华外报网的形成与外报的历史作用第三章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第一节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第二节维新运动与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第三节维新派报刊的业务特点与历史作用第四章清末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一节资产阶级各政治派系在海外、港澳的报刊活动第二节“新政”与国内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第三节新闻思想与新闻业务的发展第五章民国初年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一节民国初年政党报纸的繁荣第二节袁世凯统治下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三节北洋军阀控制下的新闻传播事业第四节新闻业务的变迁和著名采访记者的诞生第六章五四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一节《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第二节新的报刊宣传阵线的形成第三节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传播事业的诞生第四节新闻工作改革、新闻学研究与新闻教育第七章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一节中国共产党的报刊第二节国共合作后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三节北洋军阀统治地区的新闻传播事业第四节北伐战争中的革命报刊第八章十年内战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一节国民党统治区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二节革命根据地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三节抗日救亡运动中的新闻传播事业第四节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事业的发展第九章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一节延安等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二节国统区新闻传播事业与境外抗日宣传活动第三节沦陷区的新闻传播事业第十章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一节国民党新闻统制的重建与新闻界的抗争第二节解放区人民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与新闻工作中两条战线的斗争第三节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划时代巨变第十一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一节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的创建与初步发展第二节社会主义新闻工作与新闻业务的探索和改进第三节新闻宣传报道的成就与过失第四节1956年社会主义新闻工作改革第十二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一节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与调整第二节从反右派斗争到“大跃进”运动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三节60年代初期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第四节主要新闻思想评价第十三章“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一节新闻传播事业的艰难发展第二节“文化大革命”时期新闻传播事业的主要特点第十四章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一节回归新闻本位(1978—1992)第二节驶上市场化的快车道(1992—2002)第三节日渐开放的新闻事业(2003—2012)第四节十八大以来的新闻传播事业(2012年底—)第五节改革开放以来的广播电视事业第十五章网络媒体的崛起第一节网络传媒格局的初步形成(1995—2000)第二节网络媒体舆论影响力日增(2000—2009)第三节互联网的微博时代第四节网络媒体发展纳入国家战略第十六章1949年以来台湾、香港、澳门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一节1949年以来台湾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二节香港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三节澳门的新闻传播事业二、参考书目1.《传播学教程》(第二版),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科目《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及要求《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专业基础》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客观地测评考生在新闻与传播学的基本知识素养,以有利于选拔出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传媒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治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内容第一部分媒介发展史1.媒介变迁的总体脉络、制约因素与基本规律2.口语的传播优势、局限及其在人类传播中的地位3.古文明中的文字媒体沿革及文字传播的基本特征4.中国古代报纸的发展过程及其媒介形态5.政党报纸出现的社会背景、发展过程及其社会功能6.商业报纸出现的社会背景、发展过程及其社会影响7.电讯革命的发生过程及其对世界新闻业的影响8.广播的发展历程、媒介特性及其社会影响9.中外电视的发展历程、传播模式及其社会影响10.互联网的发明背景、发展过程及其社会影响第二部分新闻传播理论1.马克思主义新闻观2.新闻传播的基本概念与社会功能3.新闻传播的传者4.新闻传播的受者5.新闻传播的效果6.新闻传播的媒介7.新闻传播的伦理8.新闻传播的政策与法规9.新闻传播的研究方法第三部分新闻业务1.新闻采访2.新闻写作3.新闻编辑4.新闻策划5.新闻评论三、试题类型主要题型包括简答题、论述题。

四、考试形式及时长笔试,考试时长为3小时。

五、参考书目不限参考书目1。

传播学考试大纲

传播学考试大纲

传播学》考试大纲I 课程说明1、课程性质与设置说明《传播学》传播学课程是国内新闻传播学科必须开始的核心专业课程,目标是通过中西方传播学理论和实践的系统学习,使学生对传播学的发展,各种理论、流派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利用传播学知识,针对生活中纷繁复杂的传播现象,进行思考、辨析以及进行各种传播实践的实际能力。

2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A 、了解传播学的产生、传播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等;了解传播学的学科背景,世界传播研究的发展潮流和中国传播研究的现状B、从传播者、受众、信息、符号、媒介、传播技巧、传播环境、传播效果等方面比较系统地掌握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了解传播学与各相关学科的知识的交叉性,具备初步的应用传播学理论进行各领域研究的能力。

C、能运用相关原理分析传播现象并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熟练运用社会调查方法,形成较强的传播实践能力。

3、学习用书郭庆光《传播学教程》,2004 年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II 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传播学教程大纲第一章传播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1、把握传播概念2、传播与信息信息定义、社会信息的特殊性质3、传播的定义和特点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规律的科学传播学的研究对象1、播的系统性:社会传播的五种类型(人内、人际、群体、组织、大众)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社会信息系统的四个特点3、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传播障碍与传播隔阂;传播学的任务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传播学1、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马恩交往理论与美国传播学的本质区别2、从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精神生产精神交往与物质生产物质交往的辩证关系;精神生产精神交往的独立性和能动性第二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第一节: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第二节: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1、口语传播时代2、文字传播时代3、印刷传播时代4、电子传播时代第三节: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第一节: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1、符号的定义2、信号与象征符3、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第二节: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1、意义的定义2、符号意义的分类3、传播过程中的意义第三节:象征性社会互动1、人类的象征行为2、象征性社会互动与传播3、象征文化与现代社会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第一节:传播的基本过程1、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2、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一)直线模式:拉斯韦尔的传播过程模式;香农-韦弗数学模式(二)循环和互动模式: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3、传播过程的特点第二节: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1、传播过程研究与传播系统研究2、系统模式下的社会传播结构3、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第一节:人内传播1、人内传播的定义2、人内传播的过程与结构3、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米德关于内省式思考的观点第二节:人际传播1、人际传播的定义2、际传播的动机:人际传播的四个动机;库利的“镜中我”理论3、人际传播的特点和社会功能:人际传播的四个特点(渠道多方法活、意义丰富复杂、双向性强、非制度化);人际传播的社会功能两个主要研究领域4、人际传播与自我表达第六章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第一节:群体传播1、群体的特征与社会功能2、群体的概念3、群体的社会功能与意义4、群体传播及其内部机制5、群体传播与群体意识的形成:群体意识三个方面P92;群体意识的形成P925、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的作用6、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7、集合行为中的传播机制:集合行为的概念;集合行为产生的三个条件;集合行为的三种特殊的传播机制第二节:组织传播1、组织与组织传播:组织的概念与结构特点;组织传播极其功能组织传播的定义;组织传播的四个功能2、组织内传播的过程与机制3、组织外传播极其形态第七章大众传播第一节: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与社会功能大众传播的定义;大众传播的特点;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拉斯韦尔的三功能学说、赖特的四功能说、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三功能观第二节:大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过程1、大众报刊与大众传播2、电报、电影、广播与大众传播;3、电视媒介与当代大众传播的发展第三节: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1、大众传播与现代人生活:2、关于大众传播社会影响的两种观点3、传播、信息环境与人的行为大众传播与现代化信息环境现代社会中“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第八章传播制度与媒介第一节: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1、国家与政府四个方面的控制2、受众对媒介控制的四种手段第二节: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范理论1、麦奎尔的“规范理论”的六种类型2、资本注意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3、发展中国家的传播制度和媒介规范理论第九章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第一节:作为工具和技术手段的传播媒介1、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一)媒介即信息(二)媒介:人的延伸;(三)“热媒介”与“冷媒介”;(四)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意义与局限性2、媒介工具和技术的现实社会影响(一)“电视人”与“容器人”概念(二)电视与人的“充欲主义”(三)、新媒介的发展均势及其冲击(四)“电子乌托邦”思想项基本原则第二节:作为社会组织的大众传播1、传播者与大众传媒:2、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与制约因素3、传媒组织在信息生产中的作用(一)新闻选择的“把关人”理论:怀特的“把关”模式及后来对它的补充(二)大众传媒的把关标准(三)把关过程的实质第十章大众传播的受众第一节:“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第二节:几种主要的受众观第三节:“使用与满足”“使用与满足”的基本观点和对“使用与满足”研究的评价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第一节:传播效果研究的领域与问题1、传播效果的概念含2、第二节: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传播效果研究的三个阶段3、70 年代以来的宏观效果研究第三节:传播效果的产生过程与制约因素1、传播主题与传播效果(一)信源的可信性效果(二)“休眠效果”2、传播技巧与传播效果(一)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二)两面提示的“免疫效果”(三)“明示结论”和“寓材料于效果之中”(四)“诉诸理性”与“诉诸感情”(五)“警钟效果”3、传播对象与传播效果(一)舆论领袖(二)群体归属与群体规范的影响第十二章大众传播的宏观传播效果第一节: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1、“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概要及特点2、对“议程设置功能”的研究三种考察议程设置功能的机制(知觉模式、显著性模式、优先顺序模式)3、“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意义与问题第二节:大众传播、社会心理与舆论1、“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概要2、“沉默的螺旋”理论特点3、对“沉默的螺旋”理论的研究与批判第三节:大众传播的潜移默化效果1、“培养”理论的起源与背景2、“培养”理论关于社会与传播的基本观点第四节: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1、“知沟”理论产生的背景:蒂奇诺的“知沟”假说P2302、“知沟”理论及其反命题:3、“知沟”理论的应用研究极其意义第十三章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第一节:从国际传播到全球传播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的概念第二节:关于世界信息传播秩序的争论1、世界信息生产和流通的失衡情况2、信息与国家主权问题3、文化帝国主义问题第十四章传播研究史和主要学派第一节:传播学的起源、形成和发展1、传播学的早期学术思想源流2、传播学的奠基者与学科开创者3、信息论和控制论对传播的贡献第二节:传播学的主要学派1、传播学的经验学派:3、传播学的批判学派第十五章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略)III 题型举例一、填空题按照信息的发生领域,可以把信息划分为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一、名词解释拟态环境二、简答题简述传播效果研究的三个时期和效果观的变化三、论述题根据以下素材用传播学相关原理进行分析(素材简)。

2019华中科技大学440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2019华中科技大学440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2019华中科技大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大纲(代码:440)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是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旨在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考试对象为报考我校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二、考察学科范围传播学中外新闻传播史媒介经营管理媒介伦理与法制三、考试形式和答题时间(一)考试形式:闭卷、笔试(二)答题时间:180分钟四、题型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五、参考书目暂无第二部分考察要点第一章媒介与社会第一节理解传播媒介一、传播的含义与类型二、传播的学术流派形成与发展三、传播的过程与要素1. 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2. 传播的五个关键要素四、传播媒介的界定与分类1. 传播媒介的界定2. 传播媒介的类型第二节媒介的社会功能一、守望与预警的功能二、协调与商讨的功能三、传承与教化的功能四、娱乐与商业的功能第三节媒介的社会影响一、媒介与政治舆论二、媒介与经济发展三、媒介与社会文化四、媒介与国际关系五、媒介的效果与效果理论1. 效果与效果研究2. 媒介与说服3. 媒介与议程4. 媒介与教养第四节社会中的媒介一、社会制度与媒介环境二、科学技术与媒介发展第二章新闻传播史第一节中国近代以来的新闻传播活动一、近代报刊的产生二、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三、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四、北洋时期的新闻事业五、《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第二节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党的报刊二、十年内战时期革命根据地的新闻事业三、抗日战争时期延安等根据地的新闻事业四、人民战争时期解放区新闻事业的发展五、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创建与初步发展六、60年代初期新闻工作的主要经验和教训七、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中国新闻事业第三节近代以来世界新闻事业的发展一、近代报业的萌芽和发展二、大众化报刊的产生和发展三、马克思恩格斯的报业生涯与报刊思想四、黄色新闻与报业垄断化五、建立世界新闻新秩序的斗争六、20世纪末苏联及东欧剧变中的新闻传播第三章媒介内容生产第一节媒介内容生产的外部环境一、媒介制度1. 媒介制度及其功能2. 媒介制度的类型二、媒介产业1. 作为产业的媒介业2. 媒介产业的特点3. 媒介产业的全球化三、媒介组织1. 媒介组织的类型2. 媒介组织的结构3. 媒介组织的管理第二节媒介内容生产的流程一、报纸的生产1. 报纸的选题与策划2. 报纸的采访与编辑3. 报纸的版面设计4. 报纸的出版发行二、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1.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2.广播电视节目的采制和播出3. 广播电视节目的栏目化与频道化三、网络媒体的内容生产1.网络媒体平台的设计与维护2.网络媒体内容的采制和编辑第三节媒介融合时代的内容生产一、媒介融合与全媒体传播二、媒介融合对媒介内容生产的影响三、媒介组织结构的调整与生产流程的改造第四章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第一节新闻传播伦理一、传媒报道中的伦理困境1. 新闻伦理困境产生的原因2. 新闻伦理困境的解决模式二、新闻传播伦理现象评析1. 有偿新闻与新闻敲诈2. 新闻真实与虚假新闻3. 传播媒体与隐性采访4. 新闻报道与媒介审判三、新闻自律组织第二节新闻传播法规与政策一、表达自由1. 表达自由的价值2. 表达自由的保障与限制二、新闻报道与国家安全1. 媒体批评建议与煽动2. 新闻报道与国家秘密的冲突三、新闻传播与公民权利1. 新闻侵权概述2. 新闻侵权的构成要件3. 新闻侵权的抗辩事由。

西安财经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西安财经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文学院(盖章)部门负责人: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新闻与传播
第一部分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1、课程目标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代码440)》(以下简称《专业基础》)是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四门科目之一。

《专业基础》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客观地测评考生在新闻与传播学的基本知识素养,以有利于选拔出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传媒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治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基本要求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内容涵盖中国新闻传播史、新闻学理论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重点掌握中国新闻传播史基础知识,新闻学基本概念与理论,了解新闻学基础的研究方法。

主要考核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科目代码:440
科目名称: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第一部分中国新闻传播史
参考书目:《中国新闻传播史》 (第三版) 方汉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7月第3版。

长沙理工大学2023年《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研专业课考试大纲

长沙理工大学2023年《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研专业课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440 科目名称: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一、考试要求《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代码440)》(以下简称《专业基础》)是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

《专业基础》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客观地测评考生在新闻与传播学的基本知识素养,以有利于选拔出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传媒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治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二、考试内容1.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近代报刊、辛亥革命时期、民国初年的新闻事业、五四运动至新中国建立前的新闻事业、新中国建立后的新闻事业。

2.外国新闻传播史现代新闻传播业的起源、西方报刊发展的三个阶段、英国新闻出版政策的演变和特征、《泰晤士报》、法国新闻传播业发展特点、德国新闻传播业的发展、苏联新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美国新闻传播业发展特点及其历程、“三社四边”协定、马克思与恩格斯主要报刊思想、日本新闻传播业的发展。

3.新闻理论传媒理论的主要类型、新闻的定义、本源、特性、要素,新闻价值、新闻真实、新闻客观性、大众传媒的职能、新闻出版自由、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新闻宣传、新闻舆论导向、新闻舆论监督、新媒体类型、媒体融合发展。

4.网络与新媒体基础网络的属性与传播形态、网络传播的具体形式、网络中的用户、网络信息的整合形式,新媒体的技术动力与技术变迁、新媒体信息传播模式、新媒体用户、新媒体中的数字信息形式及其加工、新媒体信息的组织及其可视化、网络新媒体治理。

5.新闻业务基础新闻采访:新闻记者的产生和发展、新闻记者的常见分类、新闻采访的内涵与性质、新闻采访的常见方式及基本要求、新闻采访的特殊方式及基本要求、采访准备的内涵及基本要求、新闻敏感的内涵及培养方法、新闻线索的内涵及获取方法、采访角度的内涵及选择技巧、新闻发布会的内涵及采访技巧、突发事件的内涵及采访要求、旅行采访的内涵及要求。

新闻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新闻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新闻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考试目的
本考试旨在检验考生对新闻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新闻的定义、新闻的类型、新闻报道的要素以及新闻传播的原则等方面知识。

考试范围
1.新闻的概念与定义
–了解新闻的基本概念
–掌握新闻的特征和功能
2.新闻的类型
–熟悉新闻的分类
–掌握新闻报道的形式和样式
3.新闻报道的要素
–了解新闻报道的结构
–掌握标题、导语、正文、结语等要素的作用和要求
4.新闻传播的原则
–熟悉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
–掌握新闻传播的技巧和策略
考试形式
1.单选题
2.多选题
3.判断题
4.填空题
5.简答题
考试要求
1.答题规范
–答案需简练明了
–字迹工整,不得涂改
–选项填涂要清晰
2.时间限制
–全部试题答题时间不超过120分钟
–每道题目的答题时间不得超过规定时间
3.教材准备
–本考试主要根据新闻传播学基础教材编写
–考生答题参考应以教材内容为准
4.作弊处理
–考试中不得有作弊行为
–一经发现,属实则取消考试资格
参考资料
1.《新闻学概论》
2.《新闻写作与编辑》
3.《传播学导论》
结语
本考试旨在帮助考生系统掌握新闻基础知识,提高新闻传播能力。

希望广大考生认真备考,取得优异的成绩。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试目的《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是招收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

考试力求突出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学科特色和专业知识,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新闻传播学学科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选拔并培养具有较强媒介素养的应用型、创新型及复合型专业人才。

二、考试范围(-)传播学基础1、传播学基础知识(1)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2)传播学研究史与主要流派2、信息、符号与传播模式(1)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2)人类传播模式(3)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4)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3、大众传播与受众(1)大众传播的受众4、媒介技术与传播效果(1)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2)传播效果研究5、新媒体与智能传播(1)新媒体传播(2)网络社会与用户行为(3)智能传播(二)新闻学基础1.新闻学的内容、发展脉络以及世界各国的主导性理论2.新闻活动的由来、目的、渠道3.新闻的基本特点、定义、本源、要素和类别4.新闻真实性5.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6.新闻事业的产生7.互联网造就传媒业新业态8.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9.新闻媒介的性质10.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11.党性原则是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制度12.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督14.新闻自由和社会控制15.新闻媒介的运行体系与管理模式16.传媒业经营17.新闻媒介的受众18.新闻生产和新闻选择19.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专业要求和基本体裁20.新闻工作者的修养21.中国的新闻改革三、考试基本要求本科目考试内容包括传播学基础理论、基本范畴、传播效果、新媒体前沿、智能传播等。

测试考生对传播学专业所涉及的基本概念、经典理论和前沿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理论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答卷方式:闭卷,笔试(二)答题时间:180分钟(三)题型及分值:1、名词解释(5道题目,共25分)2、简答(4道题目,共60分)3、论述题(2道题目,共40分)4、材料分析题(1道题目,共25分)五、参考书目1、《传播学教程》(第二版)(重点书目),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2、《新媒体用户研究》(辅助书目),彭兰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3年。

辽宁师范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参考大纲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辽宁师范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参考大纲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大纲(注意:本大纲为参考性考试大纲,为考生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一、考试性质《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是2024年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要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的特点,考查学生对新闻传播学学科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与掌握。

二、考试要求考试检验考生新闻传播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新媒体的理解能力和掌握水平,为进一步培养业务能力和岗位胜任力强的新闻与传播高级业务人才奠定必要的新闻传播学职业技能基础。

三、主要考察知识点第一章传播理论(一)传播与符号1.传播2.信息3.有关符号的理论4.象征性社会互动(二)人类传播史1.人类传播的发展阶段2.人类传播的规律与趋势3.信息社会的特点(三)传播类型与传播模式1.主要传播类型2.经典传播模式(四)新媒介与媒介融合1.媒介与技术2.英尼斯、麦克卢汉等人的理论(五)大众传播与国际传播1. 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与社会功能2.大众传播与现代信息环境3. 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4.文化帝国主义(六)传播者与传播体制1.传播者与把关研究2.传播体制研究与媒介规范理论3.媒介专业主义(七)传播效果与受众研究1.传播效果的层面与类型2.传播效果研究的代表性观点及其发展3.关于受众的各种理论及受众观的变迁(八)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1.传播学“四大先驱”2.传播学经验学派3.传播学批判学派(九)传播学研究的专题领域1.新媒介研究2.媒介素养3.阶层、社会公平与大众媒介4.公共关系、危机传播第二章新闻理论(一)新闻本源1.陆定一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2.新闻的定义与特征3.新闻的要素与类别(二)新闻真实1.新闻工作中的真实性原则2.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三)新闻价值1.新闻选择的标准2.新闻价值的要素3.新闻价值的实现4.宣传价值(四)新闻事业1.新闻事业的发展阶段2.新闻事业的性质和功能3.新闻事业的基本属性4.新闻工作的“三贴近”原则(五)新闻宣传1.宣传的内涵与特点2.宣传与新闻的区别3.新闻宣传的动机与效果4.对外新闻宣传(六)新闻舆论与舆论监督1.舆论的内涵、特征2.舆论监督的内涵与特征3.舆论监督的原则与方法4.舆论监督的社会责任(七)新闻出版自由1.新闻出版自由的内涵与发展历程2.新闻出版自由的具体性与相对性3.两种社会制度下的新闻出版自由(八)新闻法治1.新闻法治的含义2.世界各国的新闻法规及中外新闻法制的比较3.新闻传播活动主体的权利与义务4.知情权、隐私权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第三章广告学基本理论(一)广告的产生与发展1.现代广告产生的历史条件2.媒介技术的变革对广告传播活动的影响3.不同文化对广告创作的影响(二)中外广告史1.中国古代的广告形式2.中国近代广告的发展3.中国广告代理制的发展过程4.中外广告创意与表现的不同(三)广告的功能与价值1.广告的经济价值2.广告的文化价值3.广告的社会责任(四)广告与品牌传播1.广告与品牌的关系2.广告与消费者品牌认知3.广告与品牌形象(五)广告创意与策略1.广告创意的符号表现2.广告创意的发展趋势3.广告的定位与诉求策略4.广告的传播策略(六)广告媒介1.广告媒介的类型和特点2.广告媒介策略参考书目:1.《新闻学概论》(第二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

郑州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初试真题及2023年考试大纲

郑州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初试真题及2023年考试大纲

郑州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命题学院(盖章):新闻与传播学院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一、考试基本要求及适用范围概述《新闻与传播综合能力》是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MJC)研究生招生考试的科目之一。

《新闻与传播综合能力》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注重新闻与传播业务实践能力的测评与考核。

科学、公平、准确地测评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熟练程度和综合运用能力。

目的在于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为新闻单位、媒介组织、政府企事业单位等部门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养、扎实理论功底和全面实践能力的“全媒体型高层次新闻传播人才”。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题型1.试卷总分数及考试时长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长为180分钟2.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3.试卷题型试卷题型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应用题、分析题等三、考试内容1.新闻传播的知识运用能力要求考生系统识记所学新闻传播业务的相关知识,了解新闻传播业务工作的基本流程和要求。

熟悉媒介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社会功能,理解媒介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熟悉媒介经营管理应遵循的媒介伦理与法规等。

正确使用新闻传播专业术语,对新闻传播现象进行准确、合理的论述。

运用新闻传播理论知识,对相应的材料进行合理有效的梳理、分析及评论。

2.新闻传播的业务实践能力要求考生具备运用所学新闻传播专业理论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新闻策划、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融合新闻生产、新媒体创意与策划、广告与公关策划等基本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全媒体要求的具体实践任务等。

3.新闻传播的前沿把握能力知晓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对新闻传播业内容生产、传播渠道、价值创造等方面的影响,熟悉新闻传播业的理论前沿,能够把握新闻传播业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会运用新闻传播理论分析新闻传播业领域的新现象、新问题。

中国海洋大学440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中国海洋大学440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一、考试性质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是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

考试要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

本科目涵盖新闻学原理、传播学基础理论、新闻传播史、媒体伦理与法规等课程内容。

二、考察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本科目要求的相关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侧重考察学生掌握新闻与传播相关基础理论并综合运用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形式
本考试为闭卷考试,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以案例分析和论述题及简答题为主。

试卷结构:案例分析80分、论述50分,简答20分。

四、考试内容
(一)媒介与社会
传播与媒介、传播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大众传播、媒介的社会功能、传播效果与效果研究、媒介受众理论、传播与社会发展、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社会制度与媒介环境、科学技术与媒介发展、新媒体相关理论。

新闻与新闻活动、新闻的选择、新闻与宣传、新闻与舆论、新闻自由与社会控制。

(二)媒介发展与变迁
媒介形态的历史沿革、清末的新闻立法活动、维新运动中报人与主要办报活动、民国初年新闻事业的发展、五四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英美两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与主要媒体。

(三)媒体伦理与法规
媒体伦理的基本原则、加强新闻专业伦理建设的社会意义、媒体伦理失范的主要表现形式、媒体传播与国家安全、媒体传播与公民人格权、媒体传播与
知识产权、新媒体的传播伦理与传播法规。

五、是否需使用计算器
否。

海南大学研究生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考试大纲

海南大学研究生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考试大纲

海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海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

二、考试时间
180分钟。

三、考试方式与分值
闭卷、笔试。

满分150分。

四、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中外新闻传播史
一、新闻传播事业的产生与发展
二、新闻传播事业的性质和功能
三、新闻传播的起源与过程
四、新闻传播事业的体制类型
五、新闻传播史上的重要媒体、事件、人物、观点、流派
第二部分新闻传播理论
一、新闻传播的基本要素、基本流程、基本规律
二、新闻学与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
三、新闻传播效果的构成和类型
四、新闻的定义、价值、新闻选择及其标准
五、新闻伦理、媒介法规与政策
第三部分新媒体知识
一、互联网及其传播特征
二、网络媒体的内容生产
三、新媒体信息传播规律和受众权力
四、媒体融合条件下的媒介地位和信息控制
五、网络传播的主要类型
第四部分广告学基本理论
一、广告学基本概念、基本规律
二、广告的涵义与分类、功能与作用
三、广告活动的发展及演变
四、广告的市场运作与广告产业组织
五、广告的媒介创意和媒介策略。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大纲【模板】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大纲【模板】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大纲(科目代码:440)着重考察考生对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的基本素养与能力,特别是掌握新闻学、广告学、新闻采访与写作相关的重要理论、基本观点、方法、原理、应用技巧,以及研究和分析媒体行业发展现状及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

《新闻学概论》一、绪论1. 新闻学的定义、内容、历史2. 新闻学和新闻工作的关系3. 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二、新闻活动1. 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2. 新闻活动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3. 变动产生新闻、关系决定需要4. 新闻活动的渠道三、新闻1. 新闻的基本特点2. 新闻的定义3. 新闻的本源、要素及类别四、真实性是新闻的本质规定1. 新闻真实性的含义和要求2.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3. 新闻失实的主要表现、类型及原因4. 新闻失实的防范五、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1. 信息的定义及特点2. 信息对新闻工作的要求3. 信息与客观性报道4. 宣传和新闻的关系5. 决定宣传效益的因素6. 舆论的定义、特点及社会功能7.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六、新闻事业的诞生1. 中国古代社会的新闻传播工具2. 西方报纸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物3. 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的产生4. 近代汉字报纸产生的特殊性七、互联网与新媒体1. 互联网与新媒体2. 互联网——一场新的传播革命。

新媒体的特点、新媒体的传播形式及其他传播形式、中国互联网的现状、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移动终端、大数据、云存储3. 新老媒体互动构建舆论新格局。

从“两个舆论场”到新老媒体互动、舆论新格局下舆论的新特点、互联网三大公害4. 争夺传播主导权——新传播革命的新课题。

议程设置、解读信息、舆论导向八、互联网造就传媒业新业态1. 新媒体持续冲击大众传媒。

媒体转型与媒体融合。

2. 新闻生产:从专业化到社会化。

新媒体彻底打破了新闻生产的垄断格局。

3. 新闻接收:从受众到用户。

媒体与受众关系的变化、新媒体带来的新挑战4. 新闻机构:从单一媒体到融合媒体。

考研《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考研《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财经大学2023年《新闻与传播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名称: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适用专业: 055200新闻与传播一、考核目标主要考察考生对新闻理论、新闻传播的基本过程和要求,中外新闻史、广电史的重要史实,新闻采访与写作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和网络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的能力。

要求考生应具备报纸、网络等文字图片新闻采访与写作、编辑与处理的基本能力和电视节目策划、编导、摄录像、编辑制作等基本能力以及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运用能力,尤其侧重考察考生对国内外新闻和传播实务的认识、判断、分析、辨别和解读能力。

二、考试主要范围要求掌握的知识要点:(一)新闻传播的起源与理论1.新闻传播起源2.新闻的定义和特征3.中西新闻理论(二)新闻传播的基本要求与传播者1.新闻的价值、真实2.新闻传播的客观公正平衡要求3.新闻传播者的角色定位与责任4.新闻传播者的职业素养(三)新闻媒介的演进和新闻传播事业的产生及发展1.新闻传播事业的产生与发展2.新闻传播事业的性质与功能3.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党性原则4.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督(四)新闻传播效果与调控1.新闻传播效果的构成和类型2.新闻传播的原则与方法3.新闻传播自由与调控4.新闻传播调控的法治化和制度化(五)中外新闻传播史1.中国新闻传播史重要史实2.外国新闻传播史重要史实(六)新闻采访与写作1. 新闻采访的诠释、特点及活动方式2.新闻报道策划的缘起、作用、分类及流程3.新闻采访前期、中期及后期的活动流程与内容4.新闻的主题、结构与选料5.新闻的导语、背景及结尾6.新闻体裁与写作特点(七)新闻编辑与评论1.新闻编辑工作的基本属性与特点2. 新闻的梳理、修改与标题制作3. .编排设计的原则、方式及程序4.新闻评论的诠释、特点与分类5.新闻评论的选题、立意与论证6.新闻评论的谋篇、文采与大忌(八)广播电视发展史与社会影响1.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标志性事件与社会影响2. 世界广播电视发展标志性事件与社会影响3. 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4. 有线电视、卫星电视5. 新技术与广播电视的发展(九)广播电视基础常识1. 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符号2. 视听语言的要素与表达特点3. 后期剪辑的基本原理(十)广播电视经典理论1. 广播电视受众理论2. 广播电视效果理论3. 广播电视与文化研究4. 广播电视与大众社会(十一)广播电视业务1.广播电视新闻的采访与写作2.广播电视新闻的编辑与评论3.广播电视节目类型、策划与创新(十二)新媒体和网络传播理论1. 新媒体的基本技术特征和平台样式2. 新媒体的信息传播规律和受众权力3. 新媒体传播效果的实证分析4. 新媒体的规范管理5. 新媒体竞争态势及产业化发展趋势6. 媒体融合技术与理论(十三)新媒体传播实务1.网络新闻的制作、加工与发布2.网络传播的形态与过程要素3.融合媒体中的新闻创新说明:考题类型主要为简答题、辨析题、案例分析题和论述题;重点考察考生对各种媒介形态中的新闻生产的技术要求及新闻传播规律的认知,对具体新闻报道案例能够进行分析、辨别、解读和论述。

教育部新闻传播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定考试大纲

教育部新闻传播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定考试大纲

教育部新闻传播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指
定考试大纲
教育部新闻传播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近日公布了202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根据新大纲,共分为两个部分,具体如下:
一、基础知识
此部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新闻传播学基本理论和思想道德修养。

其中,新闻传播学基本理论包含新闻传播的概念、属性和特点,新闻传播的历史发展,新闻传播学的基本方法和研究范式等内容;思想道德修养包括四个方面的知识:传统文化基础知识、文化自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道德修养等。

二、专业能力
此部分包含五个方面的能力:新闻传播思维能力、新闻采编能力、新闻编辑能力、新媒体技术应用能力和数据分析及新闻评价能力等。

其中,新闻传播思维能力包括对新闻传播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剖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闻采编能力包括新闻素材搜集、采访和撰写新闻稿件等;新闻编辑能力包括新闻产品策划和新闻稿件编辑等;新媒体技术应用能力包括掌握多媒体编辑、网站建设、社交媒体推广等技能;数据分析及新闻评价能力包括掌握新闻数据分析方法和新闻评价标准等。

新大纲的发布,有助于规范研究生招生考试,提高考试质量,同时也更好地促进了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发展。

研究生考生们需要按照大纲要求进行学习,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和专业能力,做好充分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与传播学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发布时间:阅读次数:次
新闻学方向
(一)新闻传播的起源与过程
.新闻传播行为和新闻传播起源童兵第一章
.新闻的特征和新闻的定义李良荣第二章童兵第一章.新闻传播过程和新闻传播的双向性童兵第四章
(二)新闻传播的要求与传播者
.新闻传播的真实全面要求童兵第五章
.新闻传播的客观公正要求童兵第五章
.新闻传播者的角色定位童兵第二章
.新闻传播者的角色责任和角色权利童兵第二章
(三)新闻媒介的演进和新闻传播事业的产生及发展
.新闻传播事业的产生与发展童兵第七章
.新闻传播事业的性质和功能童兵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党性原则童兵第十章
.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督童兵功能内包含
(四)新闻传播效果与调控
.新闻传播效果的构成和类型童兵第九章
.传播致效的原则与方法童兵第九章
.新闻传播自由与调控童兵第十章
.新闻传播调控的法治化和制度化童兵第十章
(五)新闻采访与写作
.新闻采访的诠释、特点及活动方式
.新闻报道策划的缘起、作用、分类及流程
.新闻采访前期、中期及后期的活动流程与内容
.新闻的主题、结构与选料
.新闻的导语、背景及结尾
.新闻体裁与写作特点
(六)新闻编辑与评论
.新闻编辑工作的基本属性与特点
. 新闻的梳理、修改与标题制作
. .编排设计的原则、方式及程序
.新闻评论的诠释、特点与分类
.新闻评论的选题、立意与论证
.新闻评论的谋篇、文采与大忌
(七)现代广告、公关的运作环境和特征.现代消费者的信息接受方式和生活方式.现代广告的媒介创意和媒介策略
.现代广告的策划原则和效果评估
.公共关系的基本理念和发展现状
.公共关系活动的策划和实施规律
.危机处理的基本原则和管理方法
(八)以新媒体()为核心技术的媒体环境.的基本技术特征和平台样式
.条件下的信息传播规律和受众权力
.媒体融合条件下的媒介地位和信息控制
广播电视方向
(一)广播电视发展与社会变迁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史
、世界广播电视发展史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标志性事件与社会影响、世界广播电视发展标志性事件与社会影响(二)广播电视基础常识
、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
、广播电视的传播符号
、视听语言的要素与表达特点
、后期剪辑的基本原理
(三)广播电视经典理论
、广播电视受众理论
、广播电视效果理论
、广播电视与文化研究
、广播电视与大众社会
(四)广播电视节目策划与创作
、广播电视节目策划与创作的构思与艺术手法、西方经典广播电视节目模式
、中国广播电视节目的现状与趋势
(五)广播电视业务
、广播电视采访
、广播电视写作
、广播电视编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