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澜《教育概论》
教育概论叶澜读书笔记
教育概论叶澜读书笔记最近读了叶澜老师的《教育概论》,真的是让我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这本书开篇就强调了教育与个体发展以及社会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
这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的一件事儿。
那时候,我还在上小学,我们班有个特别调皮捣蛋的同学叫小峰。
小峰学习成绩不太好,上课总是坐不住,还经常和同学打闹。
老师和家长都为他头疼不已。
有一次,学校组织了一次校外实践活动,去参观一个科技馆。
在那里,我们看到了各种新奇的科技展品,什么机器人啦、太空模型啦,大家都兴奋得不行。
可小峰却在一旁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还是自顾自地调皮捣蛋。
但是,当我们走到一个关于物理实验的展示区时,情况发生了变化。
讲解员在演示一个有趣的静电实验,小峰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
他不再乱跑乱动,而是凑到前面,全神贯注地看着。
讲解员看到他这么感兴趣,就邀请他上台亲自体验一下。
小峰有点犹豫,但在大家的鼓励下,他还是上去了。
当他成功地完成了那个实验,脸上露出了从未有过的自豪和兴奋。
从那以后,小峰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他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上课也不再捣乱了,开始认真听讲,还经常向老师提问。
这件事儿让我深刻地意识到,教育真的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而是要发现每个孩子的兴趣点和潜力,给他们提供合适的机会和引导。
就像叶澜老师说的,教育要促进个体的主动发展。
小峰的转变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如果当时没有那次科技馆的参观,如果没有那个让他感兴趣的静电实验,也许小峰还在被大家定义为一个“坏孩子”。
再来说说我们的教育环境。
现在的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往往把学生当成了考试的机器。
每天就是做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
这真的是我们想要的教育吗?叶澜老师在书中提到,教育应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
可看看我们现在的教育,孩子们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哪里还有什么活力可言?我还记得有一次,我去表弟家,看到他才上初中,就已经每天晚上做作业做到十一二点。
我问他:“这么多作业,你不累吗?”表弟一脸无奈地说:“累有什么办法,老师布置的,不做完要挨批评。
《教育概论》修订版 叶澜著
三、问题
1.各种各样的教育包括哪些是如何确定的?内涵没定外延也不确定
2.通过词源分析的能够确定动物没有教育么? 3.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本身就是有意思的。
对不同国家教育教育概念是相对的
七、我国有关论文中对教育的界定:
• •
肖川
综合性定义:教育是在适当的环境下(中),施教者通过人道的方法, 经由有意安排的计划、内容和组织,通过引导并进而影响受教育者的
身心、思想与行为朝着真、善、美正向改变,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和
目标的一种人类美的社会实践。
•
是什么与应该是什么,描述性与纲领性定义
1.涵盖现实存在的或曾经存在过的各种各样的教育;
2.通过界定概念将教育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认识其独特。
“教育”作为概念的界定
二、“教育”概念界定过程
1.概念界定的起点问题 以“活动”作为界定“教育”概念 的起点
2.教育是人类的社会活动还是 动物界的生存活动?
2.什么是教育这一社会活动的特 殊性?
4.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 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 动。
五、其他教科书中的定义:(教育本质)
• •
1.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学》王道俊,郭文安 2.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教育原 理》柳海民
• • •
•
3.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的需要,培养人的活动。《教育原理》孙喜亭 本质
4.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5.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
教育概论叶澜读书笔记
教育概论叶澜读书笔记读叶澜老师的《教育概论》,就像是在教育的广袤田野里漫步,每一步都能踩到新的“知识庄稼”,让我这个对教育充满好奇和热情的人,满心欢喜又收获满满。
书里提到的好多观点,都让我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比如说,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滋养和人格的塑造。
这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的一段经历。
那时候,我还在上小学三年级,我们的班主任是一位姓王的女老师。
王老师个子不高,总是笑眯眯的,眼睛里透着温暖和关怀。
在我的印象中,她从来没有对我们发过脾气,哪怕是我们调皮捣蛋犯了错。
有一次,班级里组织数学考试。
我平时数学成绩还算不错,所以那次考试的时候心里也挺有底的。
可是,不知道怎么回事,那天考试的时候,我脑袋突然就像短路了一样,好多平时会做的题目都做错了。
成绩出来后,我看着那个惨不忍睹的分数,心里别提多难受了。
我觉得自己太失败了,特别害怕老师会批评我,同学们会嘲笑我。
没想到,王老师把我叫到了办公室。
我低着头,准备迎接一场“暴风雨”。
可是,王老师没有批评我,而是轻轻地摸了摸我的头,说:“孩子,这次没考好没关系,咱们一起来找找原因。
”她拿出我的试卷,一道题一道题地跟我分析,耐心地给我讲解我做错的地方。
她的声音那么温柔,就像妈妈一样。
在讲解的过程中,王老师发现我其实不是不会做那些题目,而是因为粗心大意和考试的时候太紧张了。
她笑着对我说:“你呀,聪明劲儿是有的,就是有点小马虎。
以后考试的时候别紧张,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听了王老师的话,我心里的大石头一下子落了地,暗暗下定决心,下次一定要考好。
从那以后,王老师经常会在课后帮我辅导功课,还会跟我聊天,关心我的生活。
在她的鼓励和帮助下,我的数学成绩越来越好,对学习也越来越有信心。
现在回想起来,王老师对我的教育方式,不正是叶澜老师书中所说的那种关注学生心灵成长的教育吗?她没有只看重成绩,而是看到了成绩背后我的紧张和不安,用她的爱和关怀帮助我克服了困难,让我重新找回了自信。
教育概论叶澜读书笔记
教育概论叶澜读书笔记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魅力的领域。
叶澜老师的《教育概论》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深入理解教育本质和内涵的窗户。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也有了许多思考和感悟。
叶澜老师在书中开篇就强调了教育与个体发展的紧密关系。
她指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个体身心全面发展的关注和引导。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目标不应仅仅是培养出成绩优秀的学生,更要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良好品德和创新能力的个体。
我们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术成绩,而忽视了他们的情感需求、社会交往能力以及个性的发展。
真正成功的教育,应当是能够让每个学生都找到自己的价值和方向,激发他们内在的潜力,使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社会公民。
书中还提到了教育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教育并非孤立存在,它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的变革和需求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而教育的发展也在不断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科技日新月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教育需要与时俱进,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这就要求教育者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关注社会热点和趋势,为学生提供与时代接轨的教育内容和实践机会。
叶澜老师对于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不可或缺的部分。
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他们的专业素养、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受教育者则是教育的主体,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其自身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对于学习的成效至关重要。
而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是连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桥梁。
只有这三个要素相互协调、相互作用,才能实现教育活动的良好开展。
在教育目的的探讨中,叶澜老师提出了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观点。
教育目的不应是单一和固定的,而应根据不同的社会需求、个体差异以及时代背景进行灵活设定。
这使我反思我们当前的教育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追求统一标准和模式的现象,可能会限制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思维。
《教育概论》叶澜解读
三、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一定的社会为了培养人才都需要设立专门的 教育机构——学校;
学校教育活动的组织、安排、实施都是遵循 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规律的;
学校教育活动的组织者——教师是经过专门 培训的教育工作者;
四、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内驱力
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内因; 它来自于不断提高的社会要求和人已有的心
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 1.它提供了人发展的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人的
发展过程及阶段;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
定影响; 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二、环境在人发展中的作用
环境概述: 个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全部外在因
素之总和;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1.它把人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 2.它可影响遗传素质的发展变化; 3.它可以影响遗传素质的差异性;
五、劳动技术教育
概 念 : 培 养 学 生 劳 动 的 观 点 、 形成劳动习惯,并使学生掌握 一定的劳动技术和技能的教育;
任务:
➢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 ➢学习一定的基本生产技术知识和一定的职业
技术的基本知识; ➢使学生参加一定的生产劳动实践,掌握使用
基本劳动工具的技能; ➢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科学地选择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尊重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三、教育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重视早期教育; ➢重视关键期教育; ➢重视非智力因素;
第四讲 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一节 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的规 模和速度;
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结构和人 才的规模;
简、浅、宽、新 经验、思考、应用
叶澜教育概论完整笔记
叶澜教育概论读书笔记第一章教育——复杂、开放的社会系统第一节“教育”作为概念的界定第二节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第三节教育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本章小节认识的起点第二章教育与社会(上)——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历史演变第一节古代社会与教育第二节近代社会与教育第三节现代社会与教育本章小结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间的规律性联系第三章教育与社会(下)——当代教育与社会各子系统的相互关系第一节教育与人类自然生态的关系第二节教育与社会物质生产的关系第三节教育与社会政治的关系第四节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本章小结教育与社会其他子系统关系的综合分析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上)——教育与个体发展相互关系的一般理论概述第一节与教育相关的个体发展观综述第二节影响个体发展基本因素中的“可能性因素”第三节影响个体发展基本因素中的现实性因素本章小结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独特作用第五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下)——人生阶段与教育第一节人生阶段的划分及其教育学意义第二节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的年龄特征与教育第三节少年期、青年期的年龄特征与教育第四节成年期、老年期的年龄特征与教育本章小结学校教育与个体发展的规律性联系第六章社会、教育、人之相互关系第一节社会与人相互关系的存在模式第二节教育两大功能的相互关系本章小结社会主义社会教育功能的选择结束语教育的基本特征第一章教育——复杂、开放的社会系统以教育整体为研究对象教育概论:关于“教育是什么”的概要式系统阐述。
系统观点看,是复杂的开放系统——存在两个以上内在联系的要素,并与环境有着联系和发生相互作用的,具有整体功能的系统。
本章:从整体上鸟瞰式地把握作为复杂开放的社会系统的内在要素、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教育”概念历来多角度界定:价值,目的,内容与方法,本质等。
英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斯宾塞:教育是为美好生活做准备。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教育不是生活的准备,它本身就是生活。
人格培养?智慧训练?徳裔哲学家W·布列钦卡:“看似很熟悉的概念实际上具有多义性和含糊性”。
叶澜《教育概论》之读书笔记
叶澜《教育概论》之读书笔记最近读了叶澜老师的《教育概论》,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感触颇多呀!在这本书里,叶澜老师对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说实话,一开始读的时候,我还真有点云里雾里的,毕竟这些理论知识对于我来说,有点深奥。
但是,随着我一点点地深入阅读,结合自己的经历和观察,那些原本晦涩的文字,好像也变得亲切了起来。
就拿教育的目的来说吧。
以前我一直觉得,教育就是为了让孩子考上好大学,找个好工作。
但叶澜老师告诉我,教育的目的远不止于此。
教育应该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个性和创造力,让人能够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的人生意义。
这让我想到了我表妹的经历。
我表妹从小就是个特别聪明的孩子,学习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
家里人都觉得她将来肯定能考上名牌大学,光宗耀祖。
所以,从小学开始,她的课余时间就被各种辅导班、培训班填满了。
奥数、英语、钢琴、舞蹈……一个都没落下。
表妹也很听话,一直努力地学着。
可是,到了高中,表妹突然就变了。
她开始变得沉默寡言,对学习也失去了兴趣。
成绩一落千丈,家里人都急坏了,不停地责怪她不努力。
后来,表妹终于忍不住跟家里人摊牌了。
她说她从来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这些东西,她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学习的机器,没有一点乐趣。
她真正喜欢的是画画,可是这么多年,她根本没有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听到表妹的这番话,我心里特别难受。
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教育的一个误区吗?我们总是以“为孩子好”的名义,给他们安排好一切,却从来没有问过他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我们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却忽略了孩子的个性和兴趣的培养。
再说说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叶澜老师在书中提到,教育应该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为社会的进步培养人才。
这让我想起了我们村的一个大哥。
这位大哥小时候家里穷,没读多少书。
但是他特别勤奋,脑子也灵活。
我们村这几年发展旅游业,他瞅准了机会,自己开了一家农家乐。
一开始,因为他没什么文化,经营起来很吃力。
叶澜《教育概论》之读书笔记
叶澜《教育概论》之读书笔记《教育概论》是叶澜先生的一部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教育著作,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分析,为我们展现了教育的本质、目的、过程等诸多方面的深刻见解。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也有了许多思考和感悟。
叶澜先生在书中首先强调了教育的动态性和复杂性。
教育并非是一个静态的、一成不变的过程,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不断演变和发展的。
这种动态性要求我们不能用僵化的眼光来看待教育,而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方法。
在教育的本质问题上,叶澜先生提出了“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这一观点。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关注和引导。
它要培养的不仅仅是有知识的个体,更是有健全人格、良好品德和创新能力的社会公民。
书中关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的论述也让我印象深刻。
教育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社会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条件和需求,而教育又反过来为社会的进步培养所需的人才。
这使我明白了教育的发展必须适应社会的变化,要根据社会的需求来调整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叶澜先生还深入探讨了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决定了教育的方向和内容。
传统的教育目的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应试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叶澜先生认为,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促进人的生命的多方面发展,培养具有主动发展意识和能力的个体。
这让我反思我们当前的教育实践,是否真正关注到了每个学生的独特需求和潜能,是否为他们提供了充分的发展空间。
在教育过程方面,叶澜先生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
教育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这使我认识到,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育概论》叶澜
发展过程及阶段;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
定影响; 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二、环境在人发展中的作用
环境概述: 个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全部外在因
素之总和;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1.它把人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 2.它可影响遗传素质的发展变化; 3.它可以影响遗传素质的差异性;
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目的; 学生的年龄特征制约着教育目的;
三、教育目的的功能
导向功能; 调控功能; 激励功能; 评价功能;
第二节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 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 展学说的内涵
(一)何为全面发展、片面发展? (二)人为何会片面发展? (三)现代大工业要求人必须全面发展; (四)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全面发
(一)从教育学科的研究对象分
• 学前教育学; • 初等教育学; • 中等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 • 成人教育学; • …… ……
(二)从教育学科的研究内容分
• 教育基本理论; • 教学论; • 德育论; • 学校管理理论;
(三)从教育学科的研究领域分
• 学校教育学; • 社会教育学; • 家庭教育学;
科学地选择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尊重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三、教育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重视早期教育; 重视关键期教育; 重视非智力因素;
第四讲 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一节 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的规 模和速度;
叶澜《教育概论》
1、作用的对象: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2、结构:基本功能和衍生功能
3、作用的方向:正功能和负功能
正功能:教育的结果是良好的,对人的发展和社会 进步的影响作用是积极的。 负作用:教育的结果是消极的,对人的发展和社会 进步的影响作用是负面的。
教育的衍生功能是由教育基本功能
派生出来的,是由社会结构决定的, 也称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指:教 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 能、人口功能等。
原始社会与教育; 奴隶社会与教育;
封建社会与教育;
1、原始社会与教育萌芽的产生
(教育的产生与起源,三种起源说) 2、教育产生的条件 3、原始社会形态教育的发展及特征 (重点)
生物起源论; 心理起源论; 劳动起源论;
1.“生物起源论”,(法国)勒图尔诺,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
受教育者;
教育方法和手段; 教育内容;
教育方法 手段
教育者
受教育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教育内容
在教育系统的诸种要素中,
最基本的要素是( ) A学生与课程 B 学生与教师 C学生与教材 D学生与教学
神话起源说—--最古老 生物起源说---第一个正式的
心理起源说---儿童对成人无意识
的模仿 劳动起源说---最科学、最正确
教育机构的教育、各种社会组织中的 教育、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教育 等。
第一层次:国家(地方)学校教育总
方案 第二层次: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总方案 第三层次:教师工作总方案 第四层次:学生个体的发展
1.确定教育目的 2.确定教育制度与学校教育制度 3.制定普通教育的课程方案(教学计划)和课程标 准(学科教学大纲) 4.确定学校教育系统的发展规划
教育概论叶澜读书笔记
教育概论叶澜读书笔记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关乎着个人的成长、社会的进步以及国家的未来。
叶澜教授的《教育概论》为我们提供了深刻而全面的教育洞察,让我深受启发。
在书中,叶澜教授开篇就强调了教育的本质。
她指出,教育并非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其目的在于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使个体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这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于教育的理解,过去,我可能更多地将教育视为获取分数和升学的途径,而忽略了其对于个人素养、价值观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叶澜教授还深入探讨了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她认为,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社会的变革和需求也会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例如,在当今信息时代,社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这就要求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创新,以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同时,教育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不能完全被社会所左右,应当保持自身的价值追求和教育规律。
书中关于教育目的的论述也让我印象深刻。
叶澜教授提出,教育目的应当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既要关注当下社会的需求,又要为个体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这意味着教育不能仅仅着眼于眼前的功利性目标,如就业和升学,更要注重培养个体的终身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在实际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陷入过于注重短期目标的误区,而忽视了学生的长远发展。
这让我思考,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当如何在教育过程中平衡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为学生创造更有价值的教育体验。
在教育内容方面,叶澜教授强调了知识的系统性和综合性。
她认为,传统的学科划分过于细致,容易导致知识的割裂和学生思维的局限。
因此,应当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这使我认识到,在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单一学科的知识传授,而要引导学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相互联系、融会贯通,以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叶澜教授对于教育方法的见解也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
她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法,强调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育概论叶澜读书笔记
教育概论叶澜读书笔记在阅读叶澜教授的《教育概论》一书时,我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教育本质和真谛的大门。
这本书以其深刻的洞察、系统的阐述和独到的见解,让我对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思考。
叶澜教授开篇就强调了教育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个体成长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她指出,教育具有促进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双重功能。
对于个体而言,教育帮助我们发掘自身潜力,塑造健全人格,培养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而对于社会来说,教育通过培养一代又一代的人才,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书中关于教育目的的论述让我深受启发。
叶澜教授认为,教育目的不应仅仅局限于培养某种特定的职业技能或知识体系,而应着眼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这种全面发展包括了身体、智力、情感、道德等多个方面。
教育应当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使他们具备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让我反思我们当前的教育实践,是否过于注重应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教育过程这一章节中,叶澜教授强调了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她指出,师生关系不应是单纯的“教”与“学”的关系,而应是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和创造者。
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营造一个积极、开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叶澜教授还深入探讨了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她认为课程是教育的核心内容,而教学则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手段。
课程的设置应当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发展特点,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而教学方法则应当多样化,灵活运用讲授、讨论、实践等多种方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这使我认识到,在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关注教学方法的创新,更要注重课程内容的优化和整合。
书中对于教育评价的观点也让我印象深刻。
叶澜教授指出,教育评价不应仅仅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而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
叶澜《教育概论》复习笔记+课后习题及详解(1-6章)【圣才出品】
叶澜《教育概论》复习笔记+课后习题及详解(1-6章)【圣才出品】第1章教育——复杂、开放的社会系统1.1复习笔记一、“教育”概念的界定(一)“教育”概念的起点1.教育是人类的社会活动(1)《说文解字》对教育的解释我国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注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把这两个字结合起来形成“教育”一词,可以理解为是上对下、成人对儿童的一种影响,其目的是使受教者成善,手段是模仿。
(2)古希腊对教育的解释在古希腊语中:“教育”一词与“教仆”一词相关,教仆是对专门带领儿童的奴隶的称呼。
从两种文字的”教育”的词源分析中可以看出来,它们的共同含义是对人类社会中抚育新生一代这种特殊活动的概括,涉及到的只是人类社会活动。
2.教育是动物界的生存活动在生物起源说中,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流。
19世纪未,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雷徒诺在自己的著作《各人种的教育演化》中首先明确提出了动物界已经存在教育的观点。
英国教育家沛西·能也认为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教育是扎根于本能而不可避免的行为。
(二)教育的定义1.广义的教育(1)普遍意义的广义定义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通过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群众性宣传教育、由校外文化机构进行的教育以及群众团体中的教育活动等。
(2)两种最广义定义①美利坚百科全书《教育》条中写道:“从最广泛的意义说来,教育就是个人获得知识或见解的过程,就是个人的观点或技艺得到提高的过程”。
②从广义来看,教育可以说是对人从生到死的全部影响的总和,即有计划的和偶然的、有组织的和无组织的、自觉的和自发的、来自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的总和。
2.狭义的教育(1)定义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2)学校教育的特殊性①学校教育是目的性、系统性、组织性最强的教育活动,是可控性最强的。
《教育概论》修订版---叶澜著
关注点:
• 教育: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动态的复合主客体关系 • 教育起源于人的交往活动 • 影响个体发展因素分为二层次三因素 • 社会与个体发展相互关系的多种模式
• “我不把教材看做已有相关知识的集合,而是看做对已有相关知识的
探讨以及未知领域的开垦。”
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或青年去吸收,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 能力”得到生长。《杜威教育论著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P131。 18.乌申斯基:广义的教育是无意识的教育,大自然、家庭、社会、人民及其宗 教和语言都是教育者。
• 实际上我们是能够为教育下一个简单的、可做任何用途的描述性定义
“教育”作为概念的界定
二、“教育”概念界定过程
1.概念界定的起点问题
以“活动”作为界定“教育”概念 的起点
2.教育是人类的社会活动还是 动物界的生存活动?
2.什么是教育这一社会活动的特 殊性?
4.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 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 动。
• 《美利坚百科全书》“教育”条中:“从最广泛的的意义说来,教育就
图书目录:
• 第一章 教育——复杂、开放的社会系统 •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上)——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历史演变 •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下)——当代教育与社会各子系统的相互关系 • 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上)——教育与个体发展相互关系的一般理
论概述
• 第五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下)——人生阶段与教育 • 第六章社会、教育、人之相互关系 • 结束语 教育的基本特征
是个人获得知识和见解的过程,就是个人的观点后技艺得到提高的过 程。”
• 广义的,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
叶澜《教育概论》之读书笔记
叶澜《教育概论》之读书笔记《教育概论》是叶澜先生的一部重要著作,对于教育领域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也有了许多思考和感悟。
叶澜先生在书中首先阐述了教育的本质。
她指出,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活动,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这一观点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并非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身体、智力、情感、品德等多个方面。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创造力、有良好品德的社会公民。
在谈到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时,叶澜先生强调了教育的社会功能。
教育不仅能够促进个体的发展,还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教育,可以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各类人才,提高社会的生产力和文化水平,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同时,社会的发展也会对教育产生影响,教育需要不断适应社会的变化和需求,进行改革和创新。
书中还对教育与个体发展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遗传、环境、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教育在个体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但这种主导作用并不是绝对的,而是有条件的。
教育需要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因材施教,才能充分发挥其促进个体发展的作用。
这让我明白,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为他们提供适合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
叶澜先生对于教育目的的探讨也让我深思。
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决定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她认为,教育目的应该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使个体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同时,教育目的也应该具有时代性和社会性,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
在教育内容方面,叶澜先生指出,教育内容应该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基础性。
科学的教育内容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系统的教育内容能够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基础的教育内容则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育概论(叶澜)(两篇)
引言:教育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未来的希望与进步。
而教育概论作为教育学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对教育的全面概括与解析,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了解教育的入口。
本文将围绕叶澜的《教育概论(二)》展开讨论。
概述:《教育概论(二)》是叶澜教授撰写的教育学专著,旨在深入探讨教育的概念、原理、方法和理论等基本内容。
该书分为五个大点,分别是教育概念与分类、教育的发展和社会、教育的目标与功能、教育的内容与组织、教育评价与改革。
下面将从每个大点中详细阐述相关的小点。
正文:1.教育概念与分类1.1教育的概念与本质教育的定义与解释教育的本质特征教育的目的和任务1.2教育的分类按对象划分的教育:儿童教育、青少年教育、成人教育等按内容划分的教育:学科教育、道德教育、职业教育等按方式划分的教育: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社会教育等2.教育的发展和社会2.1教育的历史演变原始教育的形态和特点古代文明社会的教育特征近代教育的兴起与发展2.2当代社会的教育问题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当代教育的挑战与困境儿童教育的社会问题与解决途径3.教育的目标与功能3.1教育目标的种类与层次个体发展的目标与功能社会发展的目标与功能国家与民族发展的目标与功能3.2教育的培养功能与实现途径人的全面发展与培养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实现社会价值观的传承与培养4.教育的内容与组织4.1教育的内容设计与组织方式学科知识的教育与组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教育的体验与实践教育4.2教育的课程与教学设计课程的目标和结构设计教学方法与策略的选择学生评价与教学反馈机制5.教育评价与改革5.1教育评价的概念与内容教育评价的定义与特征教育评价的方法与手段教育评价与教育质量的关系5.2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改革的动因与方向教育改革的关键问题与策略教育发展的趋势与未来展望总结:通过对《教育概论(二)》的内容分析与阐述,我们可以看到教育概论课程的重要性和广泛性,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对教育的全面认识,也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和研究教育问题。
教育概论叶澜
教育概论(叶澜)一、名词解释1、教育:广义的教育是故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2、教育要素:要素是指构成活动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因素,但它不包含活动中涉及到的所有因素。
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与教育物资。
3、教育者: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教的责任和施加教育影响的人都是教育者。
从广义教育看,教育者包括各级教育管理人员、专职和兼职教师,校外教育机构的工作人员、家长等。
从学校教育看,教育者主要是指具有一定资格的专职教师和相对固定的兼职教师。
教育者的任务是研究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过程和组织形式,在教育活动中,他们处于领导、控制和执教的地位。
4、受教育者: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责任和接受教育的人都是受教育者。
在广义教育中,几乎任何人都可能成为受教育者。
在学校教育中,受教育者是获得入学资格的相对固定的对象一一学生。
在教育活动中,相对于教育者,受教育者处于被领导、被控制和受教的地位。
5、教育内容:是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掌握、运用的对象,是教育活动中的纯客体。
它是教育过程中传递的信息的主要组成部份,但不是全部。
6、教育物资:是指进入教育过程的各种物质资源。
根据这些物质资源在教育中的不同作用,可以把它们分为教育的活动场所与设施、教育媒体以及教育辅助手段三类。
这是教育活动中物的要素。
教育的活动场所与设施在学校中主要指校舍、教室、操场、实验室、校办工厂、农场等的数量与内部的设备装置。
教育媒体是教育活动中两类主体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教育媒体是教育内容的载体,也是教育中具他信息的载体。
教育辅助手段是那些匡助教育者教和受教育者学的物质工具与技术手段,它与媒体的区别在于它本身并不是教育中需传递的信息的载体,而是某些信息载体传递时必须有的工具或者手段。
教育概论叶澜读书笔记
教育概论叶澜读书笔记《教育概论》是叶澜教授的一部重要著作,对于深入理解教育的本质、目的、过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也有了许多思考和感悟。
叶澜教授在书中开篇就强调了教育与个体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
她指出,教育不仅是个体成长的必要途径,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社会的运转息息相关。
书中对于教育目的的探讨让我印象深刻。
叶澜教授认为,教育的目的不应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应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包括身体、智力、情感、道德等多个方面。
这使我反思我们当前的教育实践,是否过于注重成绩和分数,而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我们常常看到学生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下,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甚至出现了心理问题。
这让我不禁思考,真正成功的教育应该是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力,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在教育过程方面,叶澜教授提出了“动态生成”的观点。
她认为教育过程不是预设的、固定的流程,而是充满了变化和不确定性。
教师和学生在互动中共同创造教育的过程和结果。
这让我明白,作为教师,不能只是按照教案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而应该关注学生的反应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也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叶澜教授还强调了教育中的师生关系。
她认为师生关系不应是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而应该是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促进的平等关系。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这让我意识到,在教学中,我们要用心去倾听学生的声音,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和信任。
另外,关于教育评价,叶澜教授的观点也让我深受触动。
她指出,教育评价不能仅仅以考试成绩为标准,而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多方面表现和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潜力。
读完《教育概论》,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旭东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
第一讲 教育学概述
.
一、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
(一)教育学界说: 凡是研究教育现象、探究教
育规律的的科学均被称为教育学。 (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1.解释教育现象; 2.探究教育规律;
.
二、教育学发展史
.
(一)萌芽阶段
孔子: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思结合、愤启悱发; 柏拉图:《理想国》; 《学记》:
在古汉语中,教育一词的最早自
《孟子·尽心篇》。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者不与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 仰不负于天,俯不诈于人,二乐也;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
《说文解字》释之曰: “教也者,上所施, 下所效也。” “养子 使做善谓之育”。
.
教育的定义
广义:凡是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
心发展的活动就是教育。
狭义:特指学校教育;有目的、
有计划、系统地影响人的身心发 展的活动;
.
理解教育的关键
目的
教育 影响 身心
.
二、教育的产生
生物起源论; 心理起源论; 劳动起源论;
.
三、教育的本质 是为了人的发展
.
第二节 教育的基本要素
.
一、构成教育的基本 要素
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 育 方 法 和 手 段 ;
.
三、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一定的社会为了培养人才都需要设立专门的 教育机构——学校;
学校教育活动的组织、安排、实施都是遵循 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规律的;
学校教育活动的组织者——教师是经过专门 培训的教育工作者;
.
四、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内驱力
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内因; 它来自于不断提高的社会要求和人已有的心
1.关于教育的重要性; 2.教育原则: (1)教学相长;(2)豫时逊摩;(3)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开而弗达;(4)长善救失;(5)广交 朋友;
昆体良:《论演说家的培养》
.
(二)独立阶段
(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德国)福禄贝尔: (英国)欧文: (瑞士)裴斯泰洛齐; (法国)卢梭; (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
三、现代形态的教育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教育内容与方法逐步现代化; ➢学校教育制度逐步完善; ➢教育事业发展迅猛;
.
第三讲 教育与人的发展
.
第一节 人的发展概述
.
一、人的发展的内涵
➢身的发展:
各种组织系统的正常发育; 体质的增强;
➢心的发展:
认识能力的发展; 个性心理特征的发展;
.
二、人的发展的特点
一维性; 均衡性; 活动性;
.
三、几种主要的人的 发展观
遗传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 二因素论;
.
第二节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分析
.
一、遗传素质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遗传素质: 从上一代继承下来的胜利解剖特点;
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成熟程度制约人的
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内容、教 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
.
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教育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 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方面;
.
现实的劳动力的条件
具有生命,是活着的生命体; 接受过一定的训练与教育; 与一定的生产资料相结合;
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制造舆论来影 响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
三、教育对一定的政治 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
第三节 教育与文化间的关系
.
一、文化概述
➢文化是人创造的一切; ➢文化有物质文化、制度文化、
教育内容;
.
二、教育基本要素之间的
相互关系
教育方法 手段
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内容
.
第三节 教育的历史形态
.
一、原始形态的教育
教育与生产劳动融为一体; 教育内容和方法简单; 教育权利是平等的;
.
二、古代形态的教育
➢学校教育成为教育的主要形式; ➢教育具有了阶级性;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 ➢学校教育发展缓慢;
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主观能动性是通过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实
践范围越广阔、内容越深刻、形式越丰富, 人的发展遂平也就越高;
.
第三节 教育要适应并促进人的 身心发展
.
一、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顺序性; 阶段性; 不平衡性; 个别差异性;
.
二、教育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尊重顺序性,循序渐进地施教; 尊重阶段性和不平衡性,关注年龄特征,
科学地选择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尊重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
三、教育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重视早期教育; ➢重视关键期教育; ➢重视非智力因素;
.
第四讲 教育与社会发展
.
第一节 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的规 模和速度;
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结构和人 才的规模;
.
(美)舒尔茨:“人力资本理 论”;
物化理论;
.
第二节 教育与政治 经济制度间的关系
.
一、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 的性质
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 制约着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制约着教育的方针和政策; 制约着教育目的及部分的教育内容;
.
二、教育对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的促进作用
教育通过培养人才来巩固、完善和 发展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
(三)发展阶段;
“实验教育学”; 比纳的智力量表; 杜威及其进步主义教育哲学; 马卡连科;
.
三、教育学学科体系
.
(一)从教育学科的研究对象分
• 学前教育学; • 初等教育学; • 中等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 • 成人教育学; • …… ……
.
(二)从教育学科的研究内容分
• 教育基本理论; • 教学论; • 德育论; • 学校管理理论;
.
(三)从教育学科的研究领域分
• 学校教育学; • 社会教育学; • 家庭教育学;
.
(四)从教育学科与其他学科 的关系分
• 教育哲学; • 教育心理学; • 教育社会学; • 教育技术学; • 教育经济学; • 教育统计学; • …… ……
.
第二讲 教育概述
.
第一节 教育的概念
.
一、教育界说
发展过程及阶段;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
定影响; 4。遗传素质具有可. 塑性;
二、环境在人发展中的作用
环境概述: 个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全部外在因
素之总和;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1.它把人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 2.它可影响遗传素质的发展变化; 3.它可以影响遗传素质的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