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工作中如何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小衔接工作中如何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
幼小衔接工作一直都是幼儿园的重要工作之一,幼儿从幼儿园跨入小学需要经过两个学习阶段,这两个阶段既有阶段性又具有连续性,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要发生质的变化,随着三年幼儿园生活的结束,孩子们即将面对一个更加独立自主、更加复杂多变的生活环境。那么,由于入学年龄提前、小学课程加深、父母对子女过高的学业要求、过分包办幼儿自己能够做的事等等严重影响了幼儿责任感、独立性以及相关能力的形成,这些都大大增加了幼小衔接工作的难度,造成幼儿入学后的不适应,因此如何在幼小衔接工作中较好的解决幼儿社会性培养,成为广大幼教工作者的研究课题,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尝试解决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幼儿社会性的培养。
一、任务意识的培养
入小学后,孩子会出现有许多的任务,这些任务需要孩子自己来解决,老师留了哪些作业?第二天上学要带什么东西等等,在幼儿园里,幼儿的学习基本是以口语的形式来完成的,我们老师虽然也有任务需要布置,例如:科学课“不同的声音”活动结束后,引导幼儿回家寻找不同的声音,把今天听到和了解关于声音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对于是不是讲给爸爸妈妈听了,讲的方式、方法及知识全面的程度,第二天是没有办法全面检查的。”大多数都是布置的多检查的少,完不完成都没有区别,都一样,如果有重要的任务也会通过微信QQ群发消息知告诉家长,让家长协助完成。因此有意识的强化幼儿的任务意识,培养幼儿完成任务的积极态度非常必要。这是幼小衔接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创造性的引导幼儿采用各种
方法去完成各种任务。如,在主题活动《有趣的汽车》中,我会让幼儿带有关汽车的书籍、汽车模型、玩具等到幼儿园来与同伴分享,开始由于幼儿的任务意识不是很强。只有很少部分的幼儿完成任务,为了加强幼儿的任务意识,并培养幼儿完成任务的能力,我们采用表格记录的方式,让幼儿将需要完成的任务用表格记录的方式进行记录,以达到提醒幼儿完成任务的目的,这样大大提高幼儿完成任务的效率,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二、责任感的培养
幼儿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程度往往从兴趣出发,但是进入小学后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增加,还需要具有一定的责任感,仅仅从兴趣出发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是不够的,因此,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入手,使其具有一定的责任心来成为完成任务的原动力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要努力做一名观察者,引导者,给幼儿布置的任务要坚持督促,坚持检查,例如:在区角活动中,孩子们每天都会重复一些较单一的工作,(浇花、收拾玩具、值日)时间长了他们就会失去了新鲜感,有时还会粗心大意,忘记完成一些工作任务,对此,我们定期选用“小小巡视员”,每天区域活动后进行巡视和小结,对全体幼儿进行监督和提示,介绍他们完成事情的情况,激励幼儿自己完成自己的任务。不仅任务交代明确,而且随时了解幼儿的任务完成情况,对认真完成任务的幼儿进行表扬、鼓励。使幼儿的责任感明显增强,完成任务由老师提醒变成幼儿间相互提醒或自己自觉完成。
三、独立性的培养
进入小学后有些事情渐渐需要幼儿独自来解决,但是在幼儿园事事都需要老师的帮助与提醒,在家中又有大人的包办代替。独立性的培养可以使幼
儿获得能力上的发展,因此,为幼儿提供独立完成任务的机会,减少幼儿对老师和家长的依赖性,有利于幼儿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有益于幼儿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内容较广,包含了生活的自理能力。要求幼儿会正确的穿衣、裤、鞋,会保管自己的学习用品,懂得自我保护等等。那么怎样来加强幼儿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呢?结合幼小衔接的实际情况,我们坚持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教会幼儿整理书包,收拾文具,做值日生。在此基础上,根据大班幼儿竞赛意识强的特点,我们开展一些竞赛活动。比一比谁整理书包时速度能得第一,谁的书包里最整洁,谁的值日生做得最出色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强化了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引导幼儿独立解决问题,克服困难,锻炼幼儿的独立性,从而减少幼儿对老师和家长的依赖。
三、规则意识的培养
人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儿童一旦进入集体生活,就要遵守相应的规则,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我们要注重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规则意识。充分利用和创设环境,运用各种活动的情节让孩子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如:区角活动中每一个区角的人数都会有一定的限制,我们通常都会做一些提示和设计一些入区卡,如地面上脚丫的印记都被鞋子盖上了,说明区内活动人数已满;另外我们还把一些规则运用游戏的情节中或利用图解的方式引导幼儿按步骤操作,孩子通过这些形式对规则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如养成在回答问题前要先举手;别人发言时不随意打断等等,为以后的学习作好了准备。
规则是在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首先应该让幼儿知道什么是规则,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