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诸侯王墓葬制度探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且便于更全面认识汉代丧葬等级制度 。通过对考古发掘并已基本认定的东汉王墓 、 王后墓的考察, 结合文献记载, 从墓葬的地面建制、 墓葬形制、 随葬品、 玉衣制度等四个方面, 可以看出东汉诸侯王墓的基本特征 。 关键词: 东汉; 诸侯王; 墓葬制度 中图分类号: K2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 —0751 ( 2010 ) 04 —0179 —03
瑤 诸侯王墓如定县北庄 瑏 ” 石治黄肠题凑、 便房如礼。 汉墓, 是一座以石材为题凑的大型砖室墓, 由墓道、
耳室、 墓门、 甬道、 前室、 后室、 回廊组成, 在方形砖室 。 外侧增筑一圈题凑石墙 石墙用加工的石块单道垒 砌, 平面方形, 边长 20 米, 厚 1 米, 高 8. 4 米。 在砖 室券顶上又平铺石块三层, 厚约 80 厘米。整座墓共 用石材 4000 余块。石材大部分近方形, 长宽各约 1 米、 厚约 25 厘米。 前面墓道一侧的耳室, 当即“外 , , 藏椁” 前室即“明堂 ” 后室即后寝, 用围的回廊就 “便房” 。又如北关 1 号汉墓, 是 也是带回廊的砖石 多室墓, 由墓道、 墓门、 甬道、 左右耳室、 前室、 后室和 回廊组成, 回廊内另设七间小室。前后室、 回廊组成 “正藏” , “外藏椁” , 二耳室为 回廊内的七间小室, 类 “内藏室” 。 似西汉题凑墓的椁房 三、 随葬品 1. 器物种类
文献记载, 东汉王墓有庙类建筑, 辟有神道, 墓 载: 前立有石像生。 如《后汉书 · 东 海 恭 王 疆 传 》 “匠作大将留起陵庙 。 ” 《后汉书 · 安城孝侯赐传 》 : “ ( ) ( ) 载 光武 帝为 赐 营冢堂, 起祠庙, 置吏卒, 如春 。 ” 《后汉书 · 中山简王焉传 》 陵孝侯 载中山简王刘 , “诏 济 南、 焉死 东 海 二 王 皆 会, 大 为 修 冢 茔, 开神
2. 形制特征 东汉王侯墓葬均为砖石洞室多室墓, 普遍设置 、 “便 房 ” 、 回廊结构, 包 括 了 由“明 堂 ” 后 寝 ( 室) 、 “梓宫 ” 、 “黄肠题凑 ” 。 组成的“正藏 ” 和“外藏椁 ” “外藏椁 ” 。 如《汉书 · 霍光 之名最早见于《汉书 》 : “光薨, ( 赐) 梓宫、 载 便房、 黄肠题凑各一具, 枞 传》 ” : “外藏椁 ” 木外藏椁十五具。 颜注引服虔说云 是
2010 年 7 月 第 4 期( 总第 178 期)
中州学刊 Academic Journal of Zhongzhou
July, 2010 No. 4
【 汉魏墓葬研究专题】
东汉诸侯王墓葬制度探析
张玉霞
(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02 )

要: 东汉诸侯王墓是规模、 等级仅次于皇帝陵的大型墓, 其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这一阶层的埋葬制度, 而
收稿日期: 2010 —05 —10
作者简介: 张玉霞, 女,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
Fra Baidu bibliotek
179
中州学刊 2010 年第 4 期
” , “质帝静陵山方百三十六步高五丈 步高四丈六尺 ” , “桓帝宣陵帝王世纪曰山方三百步高 十 二 五尺 ” , “灵 帝 文 陵 帝 王 世 纪 曰 山 方 三 百 步 高 十 二 丈 ⑩ 由此可知, 。 丈” 东汉帝陵坟丘形状为方形, 边长普 遍都在 100 米左右, 高都在十几二十几米。 其中最 边长折合 117. 73 米, 最小的是 大的是光武帝原陵, 质帝静陵, 折合 49. 572 米, 最高的是安帝恭陵, 折合 瑡东 瑏 36. 45 米, 最矮的是冲帝怀陵, 折合 11. 178 米。 3 座坟丘不存或 汉诸侯王墓各墓原都有高大封土, 未见报道, 其余残高均在 10 米以上, 北庄汉墓的坟 丘更是高达 20 米。 坟丘的形状, 北庄汉墓为方形, 长宽均 40 米, 余均为圆形, 直径小的如金岭镇 1 号 汉墓也有 36 米, 大的如甘泉 2 号汉墓和肖王庄 1 号 汉墓达 60 米。这表明东汉诸侯王的坟丘体量在帝 陵之下, 坟丘的高度与西汉王墓基本一致 , 即在列侯 墓与帝陵高度之间, 同时也说明了两汉丧葬制度的 一致性和连贯性。 二、 墓葬形制 1. 墓葬结构 墓葬除了济宁汉墓为石筑, 甘泉 2 号汉墓和定 县 43 号汉墓为砖砌外, 均为砖石合砌墓。均设一条 墓道, 上宽下窄, 底宽约 3. 8 米, 也有如定县 43 号汉 墓仅宽 1. 6 米的。 墓道长短不一, 长的如北庄汉墓 约 50 米, 短的如北关 1 号汉墓仅有 4. 3 米。 石室墓 的封门为四扇石门, 其余墓葬有的是一道封门砖墙, 有的是二道, 有的在二道之间还有木质墓门, 有的是 砖墙和石墙各一道, 个别的在前后室之间也设有石 门。若不计墓道长度, 这 8 座墓葬中最大的是北庄 汉墓, 南北长 26. 75 米、 东西宽 20 米, 最小的是济宁 汉墓, 南北 8. 08 米、 东西 6. 18 米。 除了定县 43 号 汉墓是一座三室墓, 余均为横长方形前室、 长方形后 室墓, 其中甘泉 2 号汉墓为并列后室。 三室墓为长 方形前室、 横长方形中室、 并列后室。除甘泉 2 号汉 墓和土山 1 号汉墓无耳室外, 其余均在甬道、 墓道或 前室有一至二个耳室。定县 43 号汉墓没有回廊, 土 山 1 号汉墓情况不明, 余均设有回廊结构, 其中北关 1 号汉墓的回廊环绕整个墓室, 肖王庄 1 号汉墓的 回廊围绕前后室, 其他墓葬的回廊均只环绕后室。 石室墓的墓顶为抹角方形藻井, 呈两层叠涩, 其余的 除了二座情况不明外, 墓顶均为多券结构。 墓葬的 合葬形式为同穴合葬和并穴合葬并行 。 180
瑦。 瑏 存方式的表现”
瑏 瑨 说明“璧 ” ” 宫、 便房、 黄肠题凑各一具。 同“珠玑、 玉衣, 梓宫、 便房、 题凑 ” 等一样是高级贵族才能享
用的随葬品。 玉质剑首、 剑格、 剑珌的存在, 也说明 “玉具剑” 墓主具备使用 的资格。 出土的金银铜器, 虽数量不多, 但制作精致, 不 反映了墓主生活的奢华。 东汉 少小件铜器还鎏金, 已经不用真车马随葬, 改为鎏金铜车马器。 其他器 物, 尤其是仓楼等明器, 气势宏伟, 如北关 1 号汉墓 出土的石雕仓楼, 面阔 147 、 高 120 厘米, 重达 2 吨, 且雕刻颇为精致, 也是墓主身份地位较高的象征。 另外, 东汉王侯墓葬使用玉衣葬制, 除甘泉 2 号 都发现有玉衣。金岭镇 1 号汉墓、 肖王庄 1 汉墓外, 号汉墓、 北关 1 号汉墓、 定县 43 号汉墓、 土山 1 号汉 墓等 5 座墓的墓主着银缕玉衣, 身份为诸侯王; 定县 43 号汉墓的另一墓主着铜缕石衣、 济宁汉墓的墓主 着铜缕玉衣, 身份为王后; 北庄汉墓墓主着鎏金铜缕 玉衣, 或认为鎏金铜缕相当于银缕。 甘泉 2 号汉墓 一般认为与墓主自杀的背景有关 。 未出土玉衣, 综上, 东汉诸侯王墓的基本特征有: 均位于封国 之内; 有高大封土, 且多呈圆形; 墓葬形制均为规模 宏大的多室砖石墓, 多设有回廊; 随葬品以反映生活 用具和模型类的器物为主, 普遍有玉璧, 玉衣制度等 级严格。同时, 由于受资料的限制, 东汉诸侯王墓的 地面建制、 随葬品等方面仍无法进行深入研究 , 有赖 于更多、 更完整墓葬的发现。
东汉诸侯王墓葬制度探析
这 8 座墓葬均遭盗掘, 但残留的随葬品仍有金、 银、 铜、 铁、 陶、 瓷、 玉石、 骨、 漆器和珍宝等。 金制品 主要是各种金饰, 银制品有容器和各种饰品, 铜器有 灯、 炉、 带钩、 镜等日常用具, 还有弩、 矛、 戟等兵器及 饰品和各种车马器, 不少车马器还鎏金, 铁器主要是 刀、 剑等。玉器除了各种小饰品, 主要是璧、 环、 镜、 璜、 觽、 剑格、 剑首、 剑珌、 剑珥等, 还有窍塞、 琀蝉、 握 猪等丧葬用玉。陶器主要是各种容器和明器, 容器 如鼎、 盒、 壶、 瓮、 罐、 盆、 盘、 碗、 案、 勺、 耳杯等宴饮 器, 明器有仓、 灶、 井、 杵臼、 碓房、 圈厕、 楼等模型, 猪、 狗、 鸡等偶像俑。 印章仅发现于甘泉 2 号汉墓, “长乐无极” 有 铜印和无字虎纽玛瑙印各一枚, 还采 集有龟纽“广陵王玺 ” 金印。 有的墓中还出土了一 些文字资料, 如甘泉 2 号汉墓的有铭铜雁足灯, 北庄 汉墓的有铭铜弩机、 刻铭陶釜、 刻字砖、 题铭石刻, 肖 王庄 1 号汉墓的题铭石材, 北关 1 号汉墓的模印文 字砖等, 都为推定墓主身份提供了重要参考 。 2. 随葬品特征 《后汉书 》 : “筲 八, 记载皇帝随葬陶器 盛容三 升, 黍一、 稷一、 麦一、 粱一、 稻一、 麻一、 菽一、 小豆 一; 瓮三, 容三升, 酰一、 醢一、 屑一; 黍饴, 载以木桁 覆以疏布甒二, 容三升, 醴一、 酒一; 豆八、 笾八形方 酒壶八、 盘匜一具, 瓦灶二、 瓦釡二、 瓦甑一、 瓦鼎十 二、 容五升, 匏勺一、 容一升, 瓦案九、 瓦大杯十六、 容 三升, 瓦小杯二十、 容二升, 瓦饭盘十、 瓦酒樽二、 容 瑥 瑏 ” 诸侯王墓随葬的数量和种 五斗, 匏勺二、 容一升。 类可能稍有差异, 但也以反映生活用具和模型类的 器物为主, 种类齐全。陶器组合, 较之西汉发生了重 大变化, 成套的仿铜陶礼器已经不见, 这说明人们的 , “墓内随 思想意识在这一时期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葬品的内容, 是墓主在世时期身份地位和财富占有 状况的反映, 也是墓主亲属希望继续下去的一种生
⑨《水经注 ” 平夷吏人冢墓以千数, 作者万余人。 道, ·易水》 : “中山简王焉之葬也, 载 厚其葬, 采涿郡山
石以树坟茔, 陵隧石兽, 并出此山, 有所遗二石虎, 后 ” 已发现的东汉王侯墓葬分别位于墓 人因以名冈。 主封国境内或国都附近山冈或高亢的坡地上 , 均未 发现墓园遗迹。墓葬方向, 除了北关 1 号汉墓和济 宁汉墓为坐西向东外, 均坐北朝南, 以南为正。 2. 坟丘 东汉帝陵坟丘的形状与高度, 据《后汉书 》 注引 《古今注》 : “光武帝原陵山方三百二十三步高六 载 ” , “明帝显节陵山方三百步高八丈” , “章帝 丈六尺 ” , “ 敬陵山方三百步高六丈二尺 和帝慎陵山方三百 ” , “殇帝康陵山周二百八步高五丈五 八十步高十丈 , ” , “顺帝宪陵 尺” 安帝恭陵山周二百高五丈四尺“ ” ,“冲帝怀陵山方百八十三 山方三百步高八丈四尺
43 号汉墓, 墓主被认定为卒于熹平三年 ( 174 ) 的中 山国穆王刘畅 ⑥ ; 江苏徐州土山 1 号汉墓, 墓主被认 定为东汉中晚期的某代彭城王或王后 ⑦ ; 山东济宁 汉墓, 墓主被认定为东汉晚期桓灵之际的任城王刘 博或刘佗的妻子 ⑧ 。 各墓虽然都多次被盗, 但墓葬 形制基本完好, 也残留有一定数量的随葬品, 仍然显 。 示了诸侯王墓的一些基本特征 一、 地面建制 1. 墓园
汉代诸侯王墓是规模、 等级仅次于皇帝陵的大 目前通过考古发掘并能基本认定的东汉王墓 、 型墓, 王后墓共 8 座, 依时代早晚为: 江苏邗江甘泉 2 号汉 , 墓 墓主被认定为自杀于永平十年 ( 67 ) 的广陵思王 刘荆 ① ; 山东临淄金岭镇 1 号汉墓, 墓主被认定为卒 于永平十三年( 70 ) 的齐国炀王刘石 ② ; 河北定县北 墓主被认定为卒于永元二年 ( 90 ) 的中山简 庄汉墓, 王刘焉及其王后的合葬墓 ③ ; 山东济宁肖王庄 1 号 汉墓, 墓主被认定为卒于永元十三年 ( 101 ) 的任城 孝王刘尚 ④ ; 河南淮阳北关 1 号汉墓, 墓主被认定为 卒于延光三年 ( 124 ) 的陈国顷王刘崇 ⑤ ; 河北定县
瑢说 瑏 “在正藏外, 。 婢妾之藏也; 或曰厨、 厩之属也 ” 明外藏椁是在正藏之外, 用于埋藏婢妾、 容纳炊厨和 瑣 中, 瑏 车马的。唐河汉郁平大尹冯君孺人墓 有题刻 “车库” 。 金岭镇 1 说明一个出有车马明器的耳室叫
号汉墓耳室内, 出土有仓、 灶、 鼎、 壶、 案、 罐、 耳杯等 陶器。定县 43 号汉墓的耳室发现有大量鎏金铜箱 饰、 鎏金铜车马器和陶饮宴具。 可以证明东汉诸侯 。唐 王墓中的耳室当即西汉木椁墓中的“外藏椁 ” “藏閤 ” , 河县新店画像石墓题刻把回廓叫 即“藏 ” 中 “閤” 。汉代把旁门叫 “閤” , 之 又把正室之旁的偏房 “閤” , , 直到唐代人们还把“便殿 ” 叫“閤 ” 可证回 叫 “便房 ” 。《汉书 · 霍光传 》 , “梓 的记载还表明 廊即 ” 、 “便房 ” 、 “题凑 ” 宫 虽非皇帝专用, 也是汉代贵族 尊礼享用的葬具。 东汉王侯墓葬形式虽然较西汉发生了重大变 化, 洞室墓代替了竖穴墓, 但这种结构的配置无疑是 承自西汉木椁墓, 只是题凑砖石取代了题凑木。 即 : “方 便是东汉的帝陵也已不用黄肠木而用黄肠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