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史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现代史学
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有些学者开始用一种批判现代理性的方法研究社会,研究现实,研究现代文化,逐渐成为一种以批判现代文化为主的社会思潮,而被人们统称为“后现代主义”。

随之产生后现代史学。

如果说分析的历史哲学着重强调历史学家主体作用的话,后现代史学则是通过分析语言的运用和语言的结构来解构传统史学。

他们认为,历史描写采取陈述的形式,而陈述要通过语言来实现;我们所了解的历史事实只是通过语言中介构建的历史,历史的真相我们永远无法知道。

历史研究兴趣的转移和内容的更新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受到了后现代史学的影响。

这一点与后现代主义的总体认识倾向有关。

作为反思和批判以往所有“现代文明”思潮的总汇,后现代主义对启蒙运动以来的理性主义、科学主义、普世主义和目的论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强调事物的复杂性、相对性、多样性、特殊性和无结构性。

在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传统历史学研究中的“宏大叙事”不见了,代之以日常生活、底层人物、突发事件、妇女、性行为、精神疾病等微观和细节,这差不多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社会史研究的勃兴。

后现代史学在世纪之交对我国的历史学研究产生冲击,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

不过无论怎样,我国学术界要认真的对待和分析后现代史学,而不要盲目追风或一棍子打死。

后现代史学的许多观点是走了极端,但其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意义不可小视。

计量史学
计量史学也称数量史学或定量史学,指有意识地采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从事史学研究,并以定量分析为主要特点,而不同于定性分析占主导地位的传统史学。

计量史学首先在美国、法国兴起,然后扩展到世界各地。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运用,使用计量的方法研究历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并形成了新的学科分支。

计量史学在20世纪70年代末传入我国,立即引起我国史学界,特别是青年史学工作者的兴趣。

对西方计量史学的发展及其研究方法进行了介绍研究,同时也对计量史学的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

计量的方法使历史研究的对象从传统的以个人和时间为中心的政治史向以普通大众及历史发展过程为中心的整体史转变,扩大了研究的范围,拓新了研究课题。

同时也扩大了资料的范围,计量的方法使历史学变得更严谨、精确。

在我国利用计量的方法从事具体的历史研究不如理论探讨活跃。

这主要是因为,用计量的方法从事历史研究的前提是研究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数学和统计学知识,有时甚至需要较高深的数学知识,计量方法并不能使用于历史研究的一切领域,主要在经济史、政治史、科技史、人口史、社会史、军事史的研究中能较好地发挥作用。

阶级分析法
阶级分析法,是指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划分为阶级,及由此产生阶级斗争的观点,分析社会历史的方法。

要求史学研究者将其研究对象与其相关的阶级、阶层联系起来进行考察,揭示其阶级实质。

因为在阶级社会中,无论是经济关系、政治法律制度、军事斗争、思想文化和伦理道德,无不打上了阶级的烙印,反映一定阶级的利益和阶级意向。

所以研究历史问题,要深入分析这一历史时期阶级状况和阶级斗争形势,着重考察产生阶级、阶级斗争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

使用阶级分析法时应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避免将阶级当作标签到处乱贴,用同一个模式到处乱套。

同时应区分有阶级性和不带阶级性的历史现象,不能将阶级性统括一切。

将所有的历史现象都纳入到阶级斗争的范畴中去,并不能说明历史的真相。

建国以来,我国史学界在运用阶级分析法时造成过失误,教训是深刻的。

史家将所有的历史问题,都套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甚至认为研究者要站在各个历史时期被压迫阶级的立场上研究问题。

研究奴隶社会的历史就要站在奴隶阶级等劳动人民的一面,研究封建社会的历史应站在农奴或农民阶级等劳动人民一面,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就应站在工人阶级和其它劳动人民一面。

在这种观念影响下的历史研究难以对历史进行实事求是地研究,不能历史地看待历史上的剥削阶级,往往见封建就反,见地主就骂,甚至要以农民战争史代替中国通史。

因此使用阶级分析法时一定要杜绝简单化、庸俗化。

历史研究资料
历史研究资料,大体有历史资料和信息资料两大类。

历史资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史料,亦即历史研究的客体——具体历史现象的种种情况的遗存和记述。

史料按其存在的形态可分为实物的、口碑的、声像的和文字的四种状态。

实物史料,指以往人类活动所留下的各种实物,如陵庙、房屋、城邑、道路、器械、工具、服饰、艺术品、钱币、器物等,这类史料具有直观、形象和难于篡改的特点,是其它形态的史料所无法替代的,成为历史研究中为人们所重视的资料。

实物史料的发现和研究主要依赖于考古学和文物学。

口碑史料,指民歌、传说、故事、回忆等,它们广泛存在于亲历者的脑海里,传颂于人们的口头上。

对口碑史料,包括亲历者的回忆,应该慎重对待,不可盲目轻信,最好是与文
献资料或他人的叙述进行对照,加以鉴别,绝不可轻信盲从。

声像史料,指各种画像、图片、地图、照片、影片、唱片、幻灯片、录音、录像、光盘等各种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声像记录。

无论古代的地图、画像、壁画、雕塑,还是近现代的照片、影片、名人录像录音等,都有很大的研究价值,要特别注意搜集利用。

文字史料,指一切以文字记述的历史资料。

中国史的文字史料,以其载体看,有甲骨卜辞、金石文字、陶砖铭文、竹简木牍、缣帛文书、纸质书卷等。

这些书籍、材料,是我们研究历史最基本的史料。

逻辑学、逻辑分析
逻辑学是关于思维的学科,逻辑分析的方法是研究一切科学必备的认识工具。

思考问题,撰写文章,自觉地遵循逻辑法则,则能使思维缜密,论据充分,论证严密,文章观点鲜明,具有说服力。

白寿彝先生十分重视对历史研究者的逻辑训练,强调逻辑训练的重要性。

他说:“写文章、写书,还要接受逻辑的训练。

自从我们接触了辩证法以后,觉得逻辑不算什么,不大注意。

这反映在我们的研究工作上,普遍的毛病是遇到一个个别的事例,就下一个普遍的结论,这是犯了逻辑性的错误。

这样的错误到处都是。

写文章不严格,喜欢说过头的话,夸大,认为这带劲儿。

历史著作应要求加强科学性,写作应该一个字一个字的有根据,不说废话,不夸大,要确切、简炼、生动。

当然,吸引人的科学著作不一定都生动,只要讲得有道理,能接受,一样地影响大。

”1这是说史学工作者应遵守逻辑守则,依靠逻辑力量增强文章的表达力,加强史学论著的科学性。

历史学作为一种主要按时序对史实进行思维的学科,需要将大量的史料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经过加工取舍,抽象出规律性的认识。

因此,归纳和演绎这两个逻辑方法,就成为历史研究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所谓归纳法,是一种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的逻辑方法。

利用这种逻辑方法可以根据已经认识了的一些特殊或个别事实,推论出尚未认识的一般原理原则,从而获得新知识。

归纳法又分为完全归纳法、不完全归纳法。

根据考察某类事物中的每一个个体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从而概括出该类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被称为完全归纳法。

根据某类事物的部分个体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从而概括出这一类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结论就是不完全归纳法。

在历史研究中,归纳法是史学工作者经常使用的逻辑方法,史学研究者在广泛地收集历史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得出有关研究对象的一般性的认识。

在使用归纳法时,必须防止以偏概全的错误。

白寿彝先生所批评的在历史研究中,人们遇到一个个别的事例,就下普遍性的结论所犯的逻辑错误就是以偏概全。

所谓演绎法,是由一般性原理推出与一般性原理有关的特殊事实或结论的逻辑方法。

演绎推理的大前提(即一般性结论)是通过运用归纳方法得到的,从大前提中推出的结论未超出前提的范围,因而是确实可靠的,但须保证大前提准确无误。

演绎法也是历史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如史学家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来研究中国历史实际,在逻辑上采取的就是演绎法。

掌握了逻辑分析方法,在历史研究中就能自觉地遵守思维规律,使自己的学术成果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和无可辩驳的科学性。

1白寿彝:《史学史工作四十年》,载《中国史学史论集》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344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