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细胞瘤的治疗策略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肿瘤染色程度可对肿瘤血供及术中出血做 出初步判断 ,做好术前备血
术前DSA意义
肿瘤供血动脉影响手术入路选择
• 肿瘤的多数供血动脉,如脉络膜前动脉及 脉络膜后内侧动脉、前胼周动脉、后胼周 动脉均从中线附近进入肿瘤 • 经纵裂-胼胝体-脑室入路可从中线首先阻断 肿瘤供血动脉,以避免汹涌的出血。可使 术野清晰,减少不必要的损伤 ,提高全切 除率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治疗策略
(94例临床分析)
蒋海辉
概述
• 1982年由Hassoun率先报道。发病率低,位 置深,毗邻重要结构,手术困难,术后并 发症多,尚有许多临床问题有待归纳总结
• 本组总结了2002年1月至2010年11月间天坛 医院收治,经病理证实为中枢神经细胞瘤 的患者共94例的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并发症的例数 需行分流手术 皮下积液 13 11
并发症的发生 率(%) 14.1 11.9
肢体障碍 智力/语言能力 下降 癫痫 感染 死亡
8 8
5 4 2
8.7 8.7
5.4 4.3 2.2
讨论
• 中枢神经细胞瘤应属于以外科治疗为主的 疾病,手术为首选治疗
• 对于体积小且可完全切除的中枢神经细胞 瘤,手术全切除是治愈的最佳方法 • 肿瘤全切除后无需放疗,放疗不能提高全 切除患者组的复发率及总生存率 • 肿瘤部分切除者术后可放疗,可降低复发 率,但对总生存率无影响
c,d.椎动脉侧位像:肿瘤显著染色,脉络膜后内侧、外侧动脉供血(箭头所 示)
肿瘤引流静脉
• 所有肿瘤的引流静脉均为丘纹静脉-大脑内 静脉-Galen静脉,均无皮层静脉参与回流
• 同侧丘纹静脉被肿瘤扭曲抬高,同侧的大 脑内静脉、大脑大静脉增粗并被肿瘤压向 下外方。由丘纹静脉及大脑内静脉构成的 静脉角呈不规则扩张
• 手术中应常规行透明隔造瘘,为术后分流手术做 准备,术中可烧灼脉络丛减少术后脑脊液的产生 • 脑室内放置引流管,临时引流脑脊液可缓解脑积 水
• 部分有条件的患者行脑室内型颅内压监测,保持 颅内压在正常或稍高范围内,通常7~15mmHg
术后脑积水
• 当颅内压稳定,CT对比见脑室减小、室旁 水肿消退时,应尽早拔除引流
CT & MRI
• CT表现为等或高密度的实性或囊实性改变,强化 均匀;MR表现中,肿瘤实性部分T1WI、T2WI均 显示为等或高信号,肿瘤囊性部分则均表现为 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瘤内信号不均,常为 “吹泡样”征象 • 位于一侧脑室内61例,累及双侧脑室内18例,侵 及第三脑室11例,脑室外脊髓内2例 • 肿瘤中可见明显钙化的19 例。有36例肿瘤实性部 分可见明显强化 • 肿瘤最大直径2.5至9cm,平均4.9cm
经皮层造瘘经脑室入路
经纵裂-胼胝体-脑室入路
1
22
3
1
4
23
总计
23
4
27
术后并发症
• 脑积水:术后24小时内常规复查CT,有57 例患者术后仍有脑积水,多数为暂时性, 引流可缓解,仅13例积水严重,行分流手 术,占总数的14.1% • 术后发生皮下积液11例,颅内感染4例,死 亡2例 • 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平均为10.5天(1~30 天),平均住院日34.7天(10~112天)
肿瘤体积
小于3cm
总计
2
3-6cm
大于6cm 总计
3
5
5
3
3
6 9
16
9 27
5
5
8
肿瘤供血动脉
• • • • •
肿瘤的供血动脉发生频率依次为 脉络膜后内侧及外侧动脉(21/27) 外侧豆纹动脉(14/27) 前胼周动脉(13/27) 脉络膜前动脉动脉(12/27) 后胼周动脉(8/27)
肿瘤供血动脉
术前DSA意义
• 术前DSA可显示肿瘤与丘纹静脉、大脑内静脉等深 部引流静脉的位置,避免术中脑深部静脉损伤
• 同侧丘纹静脉被肿瘤扭曲抬高,同侧的大脑内静 脉增粗并被肿瘤压向下外方。由丘纹静脉及大脑 内静脉构成的静脉角呈不规则扩张 • 深部静脉损伤后果严重,导致丘脑及基底节区充 血性梗死,造成术后偏瘫、昏迷或死亡 • 保留深部引流静脉往往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经皮质造瘘入路
• 手术路径短,易于操作
• 从侧方进入无法首先暴露及处理肿瘤供血 ,先瘤内减压易至出血汹涌 • 对第三脑室及对侧脑室的显露不够充分 • 皮质造瘘脑组织损伤较大
• 适用于肿瘤体积不大且局限在同侧侧脑室 内生长者
术后脑积水
• 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脑积水,文献报道术后非交通 性脑积水发生率为80~86%
e颈内动脉侧位像显示大脑内静脉增粗扭曲,受压移位(箭头所示);f.椎动 脉侧位像:大脑大静脉受压移位(箭头所示)
显微外科手术
• 94例患者均行开颅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其中 经皮层造瘘侧脑室入路48例,经纵裂-胼胝体-脑室 入路44例,椎管内肿瘤切除2例 • 肿瘤多呈灰红色,质地较软,有颗粒感;部分病 例肿瘤发生钙化部分则质地韧硬 • 有明显肿瘤边界的44例,边界不清与周围组织有 粘连的48例 • 术中出血量200~4000ml,平均出血量为821ml • 本组总体:肿瘤全切除65例,次全切除27例。全 切除率70.7%
A
B
C
D
E
F
DSA
共有27例患者术前行DSA检查 • 观察肿瘤肿瘤染色,供血动脉、引流静脉 的形态及走行位置 • 将肿瘤染色分为4级 无染色(肿瘤不显影) 轻度染色(比脉络膜显影略低) 中度染色(比脉络膜显影略高) 重度染色(比周围引流静脉染色深)
肿瘤染色与体积关系
肿瘤染色程度 无染色 2 轻度 中度 显著
经纵裂-胼胝体-脑室入路
• 有利于保护深部静脉——沿中线结构进入,顺透 明隔进入侧脑室后由内至外依次显露隔静脉、室 间孔和丘纹静脉,以及丘纹静脉向后汇入的大脑 内静脉 • 可从中线首先阻断肿瘤供血动脉,以避免汹涌的 出血,提供清晰术野 • 经纵裂不切开脑皮质,对脑组织损伤小 • 对双侧脑室内操作均可提供较大的灵活性,易于 显露双侧侧脑室体部及第三脑室 • 适于体积较大位于双侧侧脑室或累及第三脑室内 的肿瘤
• 脑积水为最常见的并发症,术中及术后应 积极防治
• 如患者夹闭引流后无法耐受,应尽早行分 流手术 • 对比观察手术前后的脑室扩张程度,以及 室旁水肿的程度,术后室旁水肿较重的患 者,常提示术后脑积水严重,常需要行分 流手术
总结
• 手术全切除是治愈的最佳方法 • 术前DSA对中枢神经细胞瘤手术具有指导意 义。有利于减少术中出血,防止术中副损 伤,提高肿瘤的全切率,改善患者预后 • 经纵裂-胼胝体-脑室入路利于阻断血供、保 护深部静脉及操作灵活,适于体积较大肿 瘤
血供特点
• 中枢神经细胞瘤血供极为丰富,术中常常 遇到难以控制的汹涌出血,导致全切除困 难 • 术野不清——损伤丘脑、穹窿、深部静脉等 重要结构 • 止血困难——术后常见脑室内积血甚至脑室 铸型 • 脑积水、脑室内感染效果差
术前DSA意义
• 染色程度与肿瘤大小相关,肿瘤越大,染 色越明显 • 本组54.5%的肿瘤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在双侧血管造影均可染 色与韩国Paek报道不同,可能与本组体积较 大有关
• 肿瘤为多根血管供血,当肿瘤体积较大时 可为左右双侧共同供血
• 在颈内动脉侧位像上均显示前胼周动脉被 肿瘤挤压抬高,正位像上显示外侧豆纹动 脉被肿瘤挤压至外上方
a.颈内动脉侧位像显示肿瘤显著染色,脉络膜前动脉(细长箭头)及胼周动 脉供血(短粗箭头)b.颈内动脉正位像:肿瘤显著染色,外侧豆纹动脉(短 粗箭头)参与供血
肿瘤质地对全切除影响
边界 清楚 全切除例数 36 边界不 清 29 P值 钙化明 显 7 钙化不 明显 58 P值
次全切例数
8
19
12
15
全切率
81.8%
60.4%
0.024
36.8
79.5%
0.002
在27例行DSA检查患者中肿瘤全切除23例,次全 切除4例,肿瘤全切除率为85.2%
肿瘤切除程度 手术入路 次全切 全切除 除 总计
• 本组共94例,男性48例,女性46例。发病 年龄3岁至66岁,平均29.62±8.01岁 • 青中年发病为主,其中20岁至30岁为38例 ,31至40岁为27例 • 随访时间6个月至7年
临床表现
• 病史7天至2年,平均病史5.2月。 • 颅内高压症状为主:头痛表现69例,恶心 、呕吐19例 • 其他症状:视物模糊19例,头晕17例,共 济失调5例,肢体活动障碍5例,肢体感觉 障碍3例,智力、记忆力减退3例,癫痫2例 ,语言障碍1例,昏迷1例,无症状、体征 偶然发现的3例
术前DSA意义
肿瘤供血动脉影响手术入路选择
• 肿瘤的多数供血动脉,如脉络膜前动脉及 脉络膜后内侧动脉、前胼周动脉、后胼周 动脉均从中线附近进入肿瘤 • 经纵裂-胼胝体-脑室入路可从中线首先阻断 肿瘤供血动脉,以避免汹涌的出血。可使 术野清晰,减少不必要的损伤 ,提高全切 除率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治疗策略
(94例临床分析)
蒋海辉
概述
• 1982年由Hassoun率先报道。发病率低,位 置深,毗邻重要结构,手术困难,术后并 发症多,尚有许多临床问题有待归纳总结
• 本组总结了2002年1月至2010年11月间天坛 医院收治,经病理证实为中枢神经细胞瘤 的患者共94例的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并发症的例数 需行分流手术 皮下积液 13 11
并发症的发生 率(%) 14.1 11.9
肢体障碍 智力/语言能力 下降 癫痫 感染 死亡
8 8
5 4 2
8.7 8.7
5.4 4.3 2.2
讨论
• 中枢神经细胞瘤应属于以外科治疗为主的 疾病,手术为首选治疗
• 对于体积小且可完全切除的中枢神经细胞 瘤,手术全切除是治愈的最佳方法 • 肿瘤全切除后无需放疗,放疗不能提高全 切除患者组的复发率及总生存率 • 肿瘤部分切除者术后可放疗,可降低复发 率,但对总生存率无影响
c,d.椎动脉侧位像:肿瘤显著染色,脉络膜后内侧、外侧动脉供血(箭头所 示)
肿瘤引流静脉
• 所有肿瘤的引流静脉均为丘纹静脉-大脑内 静脉-Galen静脉,均无皮层静脉参与回流
• 同侧丘纹静脉被肿瘤扭曲抬高,同侧的大 脑内静脉、大脑大静脉增粗并被肿瘤压向 下外方。由丘纹静脉及大脑内静脉构成的 静脉角呈不规则扩张
• 手术中应常规行透明隔造瘘,为术后分流手术做 准备,术中可烧灼脉络丛减少术后脑脊液的产生 • 脑室内放置引流管,临时引流脑脊液可缓解脑积 水
• 部分有条件的患者行脑室内型颅内压监测,保持 颅内压在正常或稍高范围内,通常7~15mmHg
术后脑积水
• 当颅内压稳定,CT对比见脑室减小、室旁 水肿消退时,应尽早拔除引流
CT & MRI
• CT表现为等或高密度的实性或囊实性改变,强化 均匀;MR表现中,肿瘤实性部分T1WI、T2WI均 显示为等或高信号,肿瘤囊性部分则均表现为 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瘤内信号不均,常为 “吹泡样”征象 • 位于一侧脑室内61例,累及双侧脑室内18例,侵 及第三脑室11例,脑室外脊髓内2例 • 肿瘤中可见明显钙化的19 例。有36例肿瘤实性部 分可见明显强化 • 肿瘤最大直径2.5至9cm,平均4.9cm
经皮层造瘘经脑室入路
经纵裂-胼胝体-脑室入路
1
22
3
1
4
23
总计
23
4
27
术后并发症
• 脑积水:术后24小时内常规复查CT,有57 例患者术后仍有脑积水,多数为暂时性, 引流可缓解,仅13例积水严重,行分流手 术,占总数的14.1% • 术后发生皮下积液11例,颅内感染4例,死 亡2例 • 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平均为10.5天(1~30 天),平均住院日34.7天(10~112天)
肿瘤体积
小于3cm
总计
2
3-6cm
大于6cm 总计
3
5
5
3
3
6 9
16
9 27
5
5
8
肿瘤供血动脉
• • • • •
肿瘤的供血动脉发生频率依次为 脉络膜后内侧及外侧动脉(21/27) 外侧豆纹动脉(14/27) 前胼周动脉(13/27) 脉络膜前动脉动脉(12/27) 后胼周动脉(8/27)
肿瘤供血动脉
术前DSA意义
• 术前DSA可显示肿瘤与丘纹静脉、大脑内静脉等深 部引流静脉的位置,避免术中脑深部静脉损伤
• 同侧丘纹静脉被肿瘤扭曲抬高,同侧的大脑内静 脉增粗并被肿瘤压向下外方。由丘纹静脉及大脑 内静脉构成的静脉角呈不规则扩张 • 深部静脉损伤后果严重,导致丘脑及基底节区充 血性梗死,造成术后偏瘫、昏迷或死亡 • 保留深部引流静脉往往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经皮质造瘘入路
• 手术路径短,易于操作
• 从侧方进入无法首先暴露及处理肿瘤供血 ,先瘤内减压易至出血汹涌 • 对第三脑室及对侧脑室的显露不够充分 • 皮质造瘘脑组织损伤较大
• 适用于肿瘤体积不大且局限在同侧侧脑室 内生长者
术后脑积水
• 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脑积水,文献报道术后非交通 性脑积水发生率为80~86%
e颈内动脉侧位像显示大脑内静脉增粗扭曲,受压移位(箭头所示);f.椎动 脉侧位像:大脑大静脉受压移位(箭头所示)
显微外科手术
• 94例患者均行开颅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其中 经皮层造瘘侧脑室入路48例,经纵裂-胼胝体-脑室 入路44例,椎管内肿瘤切除2例 • 肿瘤多呈灰红色,质地较软,有颗粒感;部分病 例肿瘤发生钙化部分则质地韧硬 • 有明显肿瘤边界的44例,边界不清与周围组织有 粘连的48例 • 术中出血量200~4000ml,平均出血量为821ml • 本组总体:肿瘤全切除65例,次全切除27例。全 切除率70.7%
A
B
C
D
E
F
DSA
共有27例患者术前行DSA检查 • 观察肿瘤肿瘤染色,供血动脉、引流静脉 的形态及走行位置 • 将肿瘤染色分为4级 无染色(肿瘤不显影) 轻度染色(比脉络膜显影略低) 中度染色(比脉络膜显影略高) 重度染色(比周围引流静脉染色深)
肿瘤染色与体积关系
肿瘤染色程度 无染色 2 轻度 中度 显著
经纵裂-胼胝体-脑室入路
• 有利于保护深部静脉——沿中线结构进入,顺透 明隔进入侧脑室后由内至外依次显露隔静脉、室 间孔和丘纹静脉,以及丘纹静脉向后汇入的大脑 内静脉 • 可从中线首先阻断肿瘤供血动脉,以避免汹涌的 出血,提供清晰术野 • 经纵裂不切开脑皮质,对脑组织损伤小 • 对双侧脑室内操作均可提供较大的灵活性,易于 显露双侧侧脑室体部及第三脑室 • 适于体积较大位于双侧侧脑室或累及第三脑室内 的肿瘤
• 脑积水为最常见的并发症,术中及术后应 积极防治
• 如患者夹闭引流后无法耐受,应尽早行分 流手术 • 对比观察手术前后的脑室扩张程度,以及 室旁水肿的程度,术后室旁水肿较重的患 者,常提示术后脑积水严重,常需要行分 流手术
总结
• 手术全切除是治愈的最佳方法 • 术前DSA对中枢神经细胞瘤手术具有指导意 义。有利于减少术中出血,防止术中副损 伤,提高肿瘤的全切率,改善患者预后 • 经纵裂-胼胝体-脑室入路利于阻断血供、保 护深部静脉及操作灵活,适于体积较大肿 瘤
血供特点
• 中枢神经细胞瘤血供极为丰富,术中常常 遇到难以控制的汹涌出血,导致全切除困 难 • 术野不清——损伤丘脑、穹窿、深部静脉等 重要结构 • 止血困难——术后常见脑室内积血甚至脑室 铸型 • 脑积水、脑室内感染效果差
术前DSA意义
• 染色程度与肿瘤大小相关,肿瘤越大,染 色越明显 • 本组54.5%的肿瘤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在双侧血管造影均可染 色与韩国Paek报道不同,可能与本组体积较 大有关
• 肿瘤为多根血管供血,当肿瘤体积较大时 可为左右双侧共同供血
• 在颈内动脉侧位像上均显示前胼周动脉被 肿瘤挤压抬高,正位像上显示外侧豆纹动 脉被肿瘤挤压至外上方
a.颈内动脉侧位像显示肿瘤显著染色,脉络膜前动脉(细长箭头)及胼周动 脉供血(短粗箭头)b.颈内动脉正位像:肿瘤显著染色,外侧豆纹动脉(短 粗箭头)参与供血
肿瘤质地对全切除影响
边界 清楚 全切除例数 36 边界不 清 29 P值 钙化明 显 7 钙化不 明显 58 P值
次全切例数
8
19
12
15
全切率
81.8%
60.4%
0.024
36.8
79.5%
0.002
在27例行DSA检查患者中肿瘤全切除23例,次全 切除4例,肿瘤全切除率为85.2%
肿瘤切除程度 手术入路 次全切 全切除 除 总计
• 本组共94例,男性48例,女性46例。发病 年龄3岁至66岁,平均29.62±8.01岁 • 青中年发病为主,其中20岁至30岁为38例 ,31至40岁为27例 • 随访时间6个月至7年
临床表现
• 病史7天至2年,平均病史5.2月。 • 颅内高压症状为主:头痛表现69例,恶心 、呕吐19例 • 其他症状:视物模糊19例,头晕17例,共 济失调5例,肢体活动障碍5例,肢体感觉 障碍3例,智力、记忆力减退3例,癫痫2例 ,语言障碍1例,昏迷1例,无症状、体征 偶然发现的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