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决定理论概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我决定理论概述
1 引言
自我决定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产生,由美国两位心理学家Deci和Ryan一起创立,之后又取得一系列进步与发展。
自我决定理论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建构的理论,现在还具有强大生命力。
自我决定理论的主要内容,也是其四大“子理论”为:因果定向理论、有机整合理论、认知评价理论、基本心理需要理论。
目前,自我决定理论依然在不断发展,Deci和Ryan也在继续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整理,以求更全面地阐述和解释自我决定理论。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自我决定理论的相关研究和理论假设都很多,本文试图从自我决定理论的产生背景、理论研究、应用和评价对自我决定理论的诸多研究和理论进行整理。
从而更好地为后续研究服务。
2 自我决定理论的产生背景
自我决定理论在研究主题上具有某些人文科学的特点,如研究价值观、幸福感、自由等主题;而其研究方法又是实证的方法,具有科学实证主义传统,强调用实证的方法对一些主观性比较强的课题进行研究。
2.1 哲学背景
自我决定理论在哲学上受到现象学、存在主义、实证主义的影响。
2.1.1 现象学对自我决定理论的影响
首先,现象学中的意向性学说强调人的意识能构造“对象”,启示自我决定理论要重视自我的主体性;其次,现象学中“生活世界”学说有关自我世界的观点被自我决定理论吸收,自我决定理论以自我为研究对象,关注“整合”,注重对个人内在需要的研究;最后,现象学认为本质即现象,受其影响,自我决定理论的研究过程重视整体性、关联性、情境性,强调不能孤立地看待问题。
2.1.2 存在主义对自我决定理论的影响
存在主义将“人的存在”当作全部哲学的基础和出发点,重视和强调人的意志、责任心等(林烨,2008),受其影响,自我决定理论强调要研究人的内在及其个人特征。
表现为:自我决定理论关注人的价值观问题、同一性和辩证性问题、自由问题。
2.1.3 实证主义对自我决定理论的影响
实证主义强调要获得实用、有用、精确的知识,强调理论命题只有被经验证实或证伪才是有意义的(林烨,2008)。
自我决定理论采用了实证主义的科学观,追求客观的、精确的、普适性的结果。
这也是其与人本主义的根本区别。
2.2 科学背景
主要是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据此Deci和Ryan提出了有机辩证理论。
认为人类具有一些先天的内在的倾向,而能否实现这些倾向则要看外界环境条件是否支持。
2.3 心理学背景
2.3.1 机体论心理学的影响
首先,机体心理学的核心内容是自我实现,“自我实现”被Deci和Ryan所吸收,并将之作为自我决定理论研究的基本假设;其次,机体心理学也看到了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强调顺应环境。
Deci和Ryan吸收了有关顺应的观点,认为个体有三种基本的心理需要:能力、自主性、归属感。
2.3.2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
受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人性的理解和研究的内容与主题上。
自我决定理论将自我实现作为人的最高动力,关注个人的价值、尊严等。
甚至可以认为罗杰斯的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在元认知水平上是一致的,自我决定理论是从不同方面验证罗杰斯的理论。
3 自我决定理论的理论研究
3.1 自我决定理论基本内容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人有寻求自我整合的倾向,而这种天性能否实现受制于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
内在的自我成长、自我整合与外部环境之间构成了辩证关系,被称为“有机辩论元理论”。
要求要完整把握个人内部心理动力、个人外部社会条件以及两者之前的辩证关系,如此才能完整理解个体的发展。
自我决定理论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四个子理论:
3.3.1 基本心理需要理论
个人的行为是由心理需要推动的,这种心理需要具有内在性、普遍性与中心性。
每一个体身上都有先天的需要,而这种需要本质上是心理性的,即是人类的基本心理需要。
人类有三种基本心理需要:自主需要、能力需要、归属需要。
3.3.2认知评价理论
根据动机的来源,将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前者是由活动本身产生的快乐和满足引起的,通常是由具有新奇性的活动引起的;后者是个体在外界的要求和外力的作用下产生的行为动机。
在这一个划分基础之上,认知评价理论阐述了内在动机的影响因素,特别是外部动机对内在动机的影响。
继而指出,外部动机对内在动机的影响是通过个体对事件的认知评价产生的。
认知评价理论还认为,如果外部环境损害自主需要、能力需要——让个体感觉被控制或产生无能感,便会降低内部动机,但如果外部环境没有损害或是满足了基本心理需要,便不会降低甚至会提高内部动机(赵燕梅,张正唐,刘宁,丁明智,2016)。
这一结论后来被相关研究证明。
3.3.3有机整合理论
认为非内在激发的活动通过外在动机的内化与整合而发生作用,假定人们天生有整合经验的倾向,我们通过内化,将外在动机逐步整合为个体的内在动机。
内化是指人们吸收了一种价值和规则;整合是指进一步将管理规则视为自己的一部分,随后会映射到对自我的感觉中(赵燕梅等,2016)。
而在内化的过程中,随着自我决定程度的增加,将外在动机依次划分:外部调节、内摄调节、认同调节、整合调节,是一个连续体。
认同调节、整合调节和内部动机合称为自主性动机;而外部调节、内摄调节则合称为控制性动机(赵梅燕等,2016)。
有机体整合理论认为只有当人们体验到胜任、归属和自主时才能够促进内在动机与活力。
3.3.4因果定向理论
该理论可以被看作是有机体整合理论的外延。
因果定向理论认为个体具有对有利于自我决定的环境进行定向的发展倾向。
一般认为个体身上有三种因果定向:自主定向、控制定向、非个人定向,三者是独立存在的。
3.2 自我决定理论相关研究主题
目前,自我决定理论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体系,主要研究呈现出两种发展趋势:对理论的验证和通过理论外延发展出的新概念的研究。
而具体研究领域如下:
3.2.1 人类行为的动机
这是自我决定理论研究中最早进行研究的领域,与之相关的理论主要整合为认知评价理论,对动机的研究主要包括:
①动机的类型:主要分为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和无动机。
依据自我决定的程度不同,内在动机自我决定程度最高而无动机的自我决定程度最低,从内在动机到无动机可以呈现为一个连续体。
②动机的层次:依据动机水平的稳定程度对具有复杂性和多层性的动机进行划分,主要分为,总体水平、社会情境水平、特定事件水平。
③由于存在不同层次水平的动机,因此对动机的影响因素研究也需要在不同层次上进行考虑。
首先,某一个动机受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因素可划分为总体水平、社会情境水平和特定事件水平。
其次,这些社会因素又受个体能力、自主性和归属感三种需要的调节。
只有外在社会情境能够提供证据三种需要的满足,才能有效地激发个人的内在动机。
最后,某一个动机又受到上一层次动机水平的影响,这一理论得到一些实验的支持但是还需要更多的实证支持。
④个体的动机变迁。
虽然有研究表明总体层次和社会情境层次的动机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也会发生改变。
⑤动机对个体的影响,大量研究表明动机会对个体在认知、情感、行为等产生重要影响。
总的来说,内在动机多起到积极作用,外在动机则反之
3.2.2 个体目标追求
认知动机理论认为,目标不仅有传统的动机理论认为的唤醒努力、产生坚持性、为行为提供方向的作用,还可以推动策略的形成。
相关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①分类,将目标追求分为:内源目标和外源目标。
相关研究表明,内源目标可以直接提供内在心理的满足,从而激发个体的内在动机;外源目标不能全部满足个体内在心理需要,甚至会削弱个体内在的心理需要,使个体趋于外在动机行为(林烨,2008)。
②目标追求与幸福感:内源目标追求能直接提供个体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而外源目标追求会减少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
即不同的目标追求会影响个体的幸福感水平
3.2.3 个体价值观
主流心理学因为研究方法等原因限制,往往忽视了价值观的研我决定理论采用实证的方法对价值观进行研究,主要包括:
①个体价值观的形成。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个体价值观的形成来源于自我和内在心理需要。
②个体价值观的分类。
主要分为内在价值观和外在价值观。
前者指“与个体自我实现和自我成长相一致的意愿表达”,后者指“不能有效地提供个体乃在需要的满足,而是关注如何获取爱在目标”。
③与基本心理需要的关系。
相关研究表明,内在价值观比外在价值观更能满足个体的基本心理需要。
3.2.4 幸福感
哲学史上有两种幸福感传统:享乐主义和完善论幸福感,后者认为幸福是人潜能的实现,使人的本质的实现与显现。
自我决定理论吸收了完善论幸福感的相关观点,从人的发展和自我实现两个角度出发理解幸福。
4 自我决定理论的应用
4.1 教育领域
自我决定理论在教育领域的运用主要表现在对学生和教师两类人群的研究。
关注学生的内在动机与学习绩效的关系,关注教师对学生的自主支持问题。
第一类问题一般在研究的时候采用自我报告法,而第二类问题多采用问卷法或者实验法。
如,基于自我决定理论,教师可从引导学生认同历史学习价值、提供参与和选择机会、提供积极的非控制的信息反馈、设置学生最近发展区,增强学生自我效能四个策略,内化学生历史学习动机,使学生自觉自愿进行历史学习,从而实现创建优质历史教学课堂的目的(王静,董志伟,靳明,2018)
4.2 管理领域
在这一领域,自我决定理论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激发员工的动机。
主要研究集中在组织承诺、管理者风格、员工自主性动机等方面。
如,相关研究表明满足胜任、关系和自主三种心理需要的组织环境因素是增加内部动机并促进外部动机的内化,进而促进员工的工作绩效与心理健康的有效路径(张剑, 张建兵, 李跃, 2010)。
4.3 心理治疗领域
自我决定研究者认为,心理治疗应该建立在对来访者不断的认识、探索其自身生活中存在的多种问题的基础上,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目标要不断发生变化。
强调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咨询师对来访者的自主支持、
5 评价
5.1 贡献
①体现了动机研究的发展趋向,为深层次理解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人的基本心理需要对动机或行为的影响是受认知作用的调节的,也就是说,个体的主动知
觉和判断会影响其动机与行为,这是一个新的角度。
②自我决定理论为研究成长、健康、价值观等常被主流心理学忽视的主题提供了新的方法。
自我决定理论用实证研究、现场调查的方法对这些主题进行了研究。
5.2 局限
①对人性的理解,自我决定理论在看待人性的实现和发展的时候没有考虑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性,在做分析时缺乏“历史”这一个维度。
②研究方法,在研究方法上,只采用客观实证的方法研究主观问题,这可能导致对人的个性、独特性的忽视。
③研究的具体内容,自我决定理论的相关概念还需要进一步澄清,相关模型还需要进一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