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民收入再分配问题探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收入再分配并不仅仅属于道德范畴,更具有经济学的科学研究意义,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同时,处理不好还会成为政治问题。近几年来,在各种类型的民意调查中,群众对收入分配问题的关注程度一直名列前茅。另外,不同机构和学者统计计算出来的我国基尼系数的数值早已超过了国际警戒线,且呈扩大之势。因此可以说,收入分配上的矛盾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领域十分突出的矛盾。
关键词:国民收入;再分配;公平

一、国民收入的分配方式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创造它的物质生产领域进行的分配。经过这次分配得到的收入,也称原始收入.初次分配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政府通过税收杠杆和法律法规进行调节和规范,一般不直接干预初次分配。国民收入的二次分配,是指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各收入主体之间通过各种渠道实现现金或实物转移的一种收入再次分配过程。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不直接参与物质生产的社会成员或集团,从参与初次分配的社会成员或集团那里获得收入。再分配主要由政府调控机制起作用,政府进行必要的宏观管理和收入调节,是保持社会稳定、维护社会公正的基本机制。除了初次分配和二次分配之外,慈善公益事业较为发达的国家,通过多种途径和多种方式的捐助活动,将一些人的财产直接或间接地转移到了另一些人手中,客观上起到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作用。因而,被称为第三次分配。第三次分配是人们自觉自愿的一种捐赠,它带来的影响不仅是经济的,而且还有社会与政治的,因而发挥了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无法替代的作用。

二、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必要性和途径

(一)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必要性

第一,满足非物质生产部门发展的需要。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过程中国民收入再分配,只有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获得了原始收入,而非物质生产部门要获得收入,必须通过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解决。通过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把物质生产部门创造的一部分原始收入,转给不创造国民收入的非物质生产部门,形成“派生收入”,以满足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国家行政和国防安全等部门发展的需要和支付这些部门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第二,加强重点建设和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的需要。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各企业的发展往往是不平衡的,它们的发展速度、生产增长规模、技术结构等互不相同,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某些比例不协调现象和薄弱环节。同时,各物质生产部门、各地区、各企业从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得到的收入份额,往往同它们各自的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不相一致。因此,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从宏观调控的全局出发,有计划地将国家集中的纯收入,通过再分配,在不同部门、地区和企业之间国民收入再分配调节使用,以加强重点建设,克服薄弱环节,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

第三,建立社会保证基金的需要。劳动者的养老、医疗、失业等保证基金,以及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基金,除企业、个人负担外,有一部分也需要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建立社会保证基金来解决。这是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四,建立社会后备基金的需要。为了应付各种突发事故和自然灾害等,需要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建立社会后备基金,来满足这些临时性的应急需要。

(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途径

1.国家预算。国家预算是国家制定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它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主要途径,首先把各个部门上缴的税金集中起来,形成国家预算收入,然后通过预算支出形式,用于经济建设、文教卫生、国防建设、福利设施、行政管理等各方面。

2.银行信贷。银行信贷在不改变资金所有权的条件下,把社会闲置的资金和货币集中起来,然后向单位、企业或个人发放贷款。这就改变了资金使用的主体、使用的方向、使用的时间,从而对国民收入进行了再分配;同时,通过差别利率,信贷机构获得了利润,可用于充实信贷资金、提留信贷企业基金、支付职工工资。存款者和贷款者的收入也由于差别利率得到调整,使一部分国民收入在工商企业、职工、居民之间进行了再分配。

3.劳务费用。在社会主义分工体系中,有一部分劳动者用自己提供的劳务,来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享受各种劳务的劳动者,用自己的收入支付各种劳务费用。提供劳务活动的单位,在得到劳务费用后,用于支付职工工资、支付管理费用、提留基金和上缴国家税金。因而,通过劳务费用的支付,一部分国民收入实现了再分配。

4.价格变动。价格变动不能增加或减少国民收入总量,但会改变国民收入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各阶层居民之间的分配。价格的调整和市场价格的变化,影响着交换双方的实际收入,引起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例如,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和降低农用生产资料价格,就会增加农民收入;消费品销售价格提高,就会使居民的实际收入减少;工业生产资料价格变动,就会引起国民收入在各工业部门之间的转移等等。由此,国民收入在国家、部门、企业、职工、农民之

间实现了再分配。

三、发挥好收入再分配促进公平的作用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应在继续提高经济效率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公平,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这就需要研究和探索如何更好地发挥收入再分配的功能和作用。

国民收入再分配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第一,它有矫正初次分配中由机会、规则等不平等所导致的收入不平等的功能。第二,它有矫正初次分配中由个人能力及生产要素占有差异过大所导致的收入不平等的功能。第三,它有促进人们参与初次分配的条件和机会公平的功能。它可以通过实行累进性质的所得税和遗产税、赠与税等来缩小居民在初次分配条件和机会等方面的差距,还可以通过发展教育和社会保障等来促进人们初次分配条件和机会的公平。第四,它有促进经济发F展的功能。它可以通过矫正初次分配不公平来增强人们的公平感,从而促进经济发展;通过发展教育和社会保障等来促进劳动者素质提高和流动性增强;通过增加低收入居民的收入以及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来促进消费增长,为经济发展创造市场条件。第五,它有促进社会稳定的功能。国民收入再分配通过矫正初次分配不公平,通过发展教育和社会保障,既可以为社会稳定提供必要的经济基础,也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进而维护社会稳定。

如何发挥好收入再分配促进公平的作用?虽然诸如民间慈善机构等也可以成为收入再分配的力量,但其能力是有限的。充分发挥收入再分配的功能作用,关键在政府。政府作为公共权力机构,具有其他机构所不具有的权力和能力,因而能够主导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整个过程。政府作用的发挥,既取决于社会政治制度的性质和具体的制度安排,也取决于公众的理念和行为,这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如果公众的理念和行为更侧重于公平,则会增强社会制度安排的公平取向;反之,则会削弱社会制度安排的公平取向。公众的理念和行为取向,取决于历史传统、社会意识形态、生活条件等多方面因素,而政府也可以采取措施影响公众的理念和行为。

收入再分配促进公平作用的发挥,依靠的不是市场机制,而是政治机制和社会机制,因而需要建立公平取向的政治制度和具体制度安排,也需要社会公众形成公平理念和行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促进和最终实现社会分配公平的根本保证。在此前提下,发挥好收入再分配促进公平的功能,政府的具体制度安排应满足以下条件:政府的再分配政策应以促进公平为目标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体系,主要包括税收制度社会保障

制度、教育制度、价格管理制度等完善程序、加强监管,保证各项具体制度的执行。
四、国民收入再分配如何实现相对公平

(一)系统地解决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的解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首要任务,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条件。这不仅仅因为农村人口占中国总人口的60%,而且由于他们往往是处于弱势、贫困的状态。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1)将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农业人口向城市和城镇的有序转移;(2)将对农村劳动力进行有效培训,使其拥有就业的本领和技能,并转化为有效的人力资本;(3)为促进合理的再分配,实行农村税费制度的改革,计划自2004年起在五年之内完全取消农业税,这一改革将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的税收负担;(4)加大对农村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如灌溉、公路和通讯)的投入。已经在全国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新型农作合作医疗计划”等都为中西部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合理进行社会再分配创造了条件。

(二)制定系统的社会政策,包括就业、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政策

1.在就业领域中,力争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注重服务业的发展,注重提高公民的就业能力,特别注重为弱势群体如农村劳动力、女性和残疾人等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2)在公共服务领域中将加大用于卫生和教育的社会支出。刚才谈到的“科教兴国战略”和“新型农作合作医疗计划”都是为这个政策所服务的;(3)在社会保障方面,将致力于建设一个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包括社会保险、救济、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的综合保障体系。论文地址:/shehui/qita/31613.html

(三)形成系统的、多元化的分配政策,注重对再分配的方式、水平、秩序和监管进行综合的考虑

(1)完善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形成有人称为“橄榄型”的收入分配模式;(3)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依法征税,严惩偷税漏税行为;(4)关注就业机会和分配过程中的公平,强化对分配结果的监管;(5)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最低工资标准。形成系统的、多元化的分配政策。

以上这个三个方面已经在中国的“十一五”规划中明确地体现出来。目前,中国政府正处于有史以来最重要的转轨时期。最近20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如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人均预期寿命明显提高,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几

乎都可以看到,然而也正是由于这种快速发展给中国带来了新的挑战——发展的不平衡和分配的不平衡,重新实现统筹发展的要求日益迫切。

参考文献:
[1]白重恩,钱震杰.谁在挤占居民的收入——中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9,(5).
[2]曾国安,胡伟业,胡晶晶.国民收入再分配公平与初次分配公平差异的比较[J].江汉论坛,2009,(1).
[3]姜洋.90年代以来国民收入格局变迁对消费需求的影响[J].社会科学家,2008,(4).
[4]武小欣.我国宏观收入分配结构变化对宏观经济均衡的影响分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5)
[5]彭爽,叶晓东.论1978年以来中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演变、现状与调整对策[J].经济评论,2008,(2).
[6]李俊霖.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失衡及对策[J].开放导报,2008,(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