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摘要: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它对于学生创新意识、数学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双基”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增强学生的批判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等来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关键词:问题意识探索猜想发现培养应用意识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思维的起点,是学生主动探索的动力。
当今,初中数学教育中,与人为本,大众数学和问题解决的现代教学思想已成为一个热点,数学教学将更着重于培养、发展学生的广泛的数学能力,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
问题解决作为一个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恰好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充分挖掘数学教材,注重双基学习,培养问题意识
培养问题意识首要的是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学习,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
另外,引导学生观察,提高观察能力,对培养问题意识也很重要。
问题的发现既可以由教学内容引起,也可由观察大量的现象引起。
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许多和原有知识经验不一致或相矛盾的现象,使头脑里经常带着”为什么?”。
同时,通过观察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开发他们的直觉思维,有利于问题意识的培养。
此外,鼓励和指导学生自学也是培养问题意识的一种基本训练,自学能使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钻研问题。
善于自学就能活跃思维,增长知识,发展能力。
自学往往是求知欲
驱动的,而求知欲又是从问题开始的。
总之,培养问题意识首要的是加强学生的双基学习,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
二、鼓励学生去探索、猜想、发现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首先是要让学生具有积极探索的态度,猜想、发现的欲望。
教学中要设法鼓励学生去探索、猜想和发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经常地启发学生去思考,提出问题。
在教学中经常提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就会让学生逐步养成求知、好问的习惯和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对于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
(1)教学中产生数学问题意识的主体是学生。
在数学教学中,意识到问题存在、产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应该是学生。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具有积极探索的态度、猜想发现的欲望。
教师要设法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猜想和发现问题,经常启发学生去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其问题意识。
(2)数学问题意识产生于一定的问题情境。
即问题意识的产生有赖于适宜的土壤和环境,并且学生要有机会有时间去发问。
离开了这样的环境和氛围,学生的问题意识可能会被湮没,从而制约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3)问题情境要能激起学生的怀疑、困惑、紧张和挑战的心理。
只有恰当的问题情境才能使学生产生疑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的需要,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和学习的内部动机。
(4)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应该循序渐进,有一个从无意识到
有意识的过程。
这是因为从心理学角度讲,有意识行为和无意识行为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意识行为有明确的目的性,并有计划去达到它,而这有意识的行为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
(5)问题意识的产生需要培养和激发。
是否具有问题意识是一个习惯问题,这种习惯的养成需要外部因素的介入。
三、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引入一些开放性问题
解决开放性问题是一种数学活动,其主要目标不在于认识的结果,而着眼于认识主体的活动过程。
创设条件提供带有启发性的情境,触动人们主动地去观察、猜想、试误和发现,这是一种建构活动。
解决开放性问题,要求学生动态地分析可能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复杂关系,这不仅需要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还需要发散思维,进行问题的建构或引申,这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
利用机会适当增补一些来自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和开放性问题并不排
斥传统形式的数学题。
一方面在数学内部不断地生发出新的理论问题导致对数学基本知识理解的深入,另外在社会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启发学生对数学知识价值的认识,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进而认识到数学活动本身的社会价值,激励学习的内部动力。
四、重视应用意识的培养
用数学是学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数学教学要讲来源、讲用处,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他们的眼里,数学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在是枯燥乏味的数学游戏。
这样,学生
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
五、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对学生来说,学习动机是实现自己理想目标而力求学好的内部动因,它总是和需要直接关联的。
数学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创设问题情境。
希尔伯特曾指出:”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提出大量的问题,它就充满着生命力。
”一门数学分支的生命力,就在于其中能否提出大量的问题。
中学生是极富想象力的一代,他们思想活跃,有进取精神。
数学教学应让学生亲身体验研究问题的过程,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教育调查也表明,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建立起自己的数学理解力时,才能真正学好数学。
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对学生回答的问题立即做出分析判断,而应鼓励学生去发现更多的问题,提出更多的想法,加强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保护他们的问题意识。
并从中真正体会到:研究问题必须具备科学的态度、先进的技术和求实创新的精神;数学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从而使学生养成自觉地用数学的眼光去审视我们周围世界的习惯。
长期的培养和训练,学生不再把学习数学等同于学习教材上已经编排好的数学命题或理论,而应该看成是中学生的一种活动,与自己息息相关,尤其是具有一定创新性的活动。
也给他们提供了显示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的机会,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
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发展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