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专题质量检测七(A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质量检测七(A卷)[学生用书P281(单独成册)]

(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中国应创设新式海军,发展工业与航运,倡导海洋风气,转移国民观念,只有掌握海权才能在“西人以动力横绝五洲”之际以实现“制夷”的目标。对魏源的思想理解正确的是()

A.从海洋文明发展的视角审视民族危机

B.将发展资本主义与抵制侵略有机结合

C.实现了从“师技”到“师道”的转变

D.成功扭转了中国重陆轻海的传统观念

解析:选A。材料“‘西人以动力横绝五洲’之际”反映出民族危机的出现,魏源提出“掌握海权”以实现“制夷”的目标,从海洋文明发展的视角审视民族危机,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故B项错误;材料魏源的思想还未付诸实践,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魏源个人的思想,无法推断对中国重陆轻海传统观念的影响,故D项错误。2.(2019·湖南长郡中学模拟)鸦片战争后,“西学中源”说一度盛行,一些有影响的学者宣称,西学源于中学,是中学在西方的流传和发展。因此,“采西学”是“失礼求诸野”,是光复旧物。这种说法()

A.缺乏事实依据且毫无价值

B.客观上有利于人们接受西学

C.成为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

D.成为人们向西方学习的障碍

解析:选B。根据“‘采西学’是‘失礼求诸野’,是光复旧物”可知这种说法把学习西学看成是恢复中学,客观上有利于人们接受西学,故B项正确;“西学中源”缺乏事实依据,但并非毫无价值,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是中体西用,故C项错误;这种说法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人们接受西学,故D项错误。

3.(2019·淄博模拟)1901—1903年,康有为撰写了《大同书》《中庸注》《论语注》等著作,阐述“循序渐进”“不能邋(超越)等”的改制说,其主要意图在于()

A.将西学与儒家经典相结合

B.反对蓬勃兴起的革命运动

C.极力维护清政府专制统治

D.托古改制减少变法的阻力

解析:选B。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沦为双半社会,此时民主革命思想的兴起,康有为“循序渐进”“不能邋(超越)等”的改制学说,是坚持君主立宪,反对暴力革命,故B项正确。

4.1896年,梁启超提出“今之西学,周秦诸子多有道之”;同时期的谭嗣同也认为“西法之博大精深,周密微旨,按之《周礼》,往往而合”。据此可知,梁、谭二人()

A.传统思想观念仍然根深蒂固

B.借肯定传统文化向顽固派妥协

C.仍未突破“中体西用”的藩篱

D.意在以复古手段谋求社会变革

解析:选D。根据材料“今之西学,周秦诸子多有道之”“西法之博大精深,周密微旨,按之《周礼》,往往而合”可知,梁、谭二人认为西学与中国古代“周秦诸子”不谋而合,为宣传西学寻找依据,并不是传统思想观念根深蒂固,故A项错误;根据前面分析可知,梁、谭二人肯定传统文化是为了宣传西学,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梁、谭二人已经突破“中体西用”的藩篱,故C项错误;根据前面分析可知,梁、谭二人意在以复古手段谋求社会变革,故D项正确。

5.19世纪末以来,中国民主发展过程中,即出现了民主与专制、民主共和与君主立宪的斗争,又出现了英国式立宪和日本式立宪、无政府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对立。对于究竟在中国采取怎样的政治体制,一直存在着争论,这些争论()

A.使中国近代化民主革命任务形成

B.有助于根除君主专制思绪蔓延

C.弥补了西方民主政治体制缺陷

D.深化了人们对民主观念的理解

解析:选D。据材料“民主与专制、民主共和与君主立宪的斗争”“英国式立宪和日本式立宪、无政府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对立”可知,这些争论深化人们对民主观念的理解,故D项正确。中国近代化民主革命任务形成于鸦片战争以后,而不是19世纪末,故A项错误;B 项“根除”一词夸大了这些争论的作用,故B项错误;这些关于政治体制的争论是基于我国国情,与西方民主政治体制缺陷无关,故C项错误。

6.(2019·宜宾诊断)东汉班固认为在周代“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胡适先生认为:商代遗民在亡国之后沦落为执丧礼者,“儒”即西周人对此类人的蔑称,两种说法反映了()

A.时代和个人因素直接影响史学论断

B.王朝更替造成儒家社会角色的转变

C.儒家在源流和功用上存在着多元性

D.商周社会文化转型模糊了后人认识

解析:选A。根据题意,在东汉和近代新文化运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班固和胡适发出了截然不同的对儒家思想的认识,故A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时期没有王朝更替,故B项错误;C项的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题目中描述的是东汉时代下和新文化运动

背景下对儒家思想不同的认识,故D项错误。

7.(2019·黄冈调研)在新文化运动百周年之际,《中国科学报》发文指出:“回顾百年……不同人、不同时代、不同阶层关于新文化的唯一共通之处大约就是他们都把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称为新文化。”这种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目的具有复杂性B.过程具有曲折性

C.内容具有广泛性D.启迪了民族意识

解析:选C。通过“唯一共通之处大约就是他们都把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可以看出作者强调说明他们都把自己认为对的东西,而没有强调新文化运动内容是什么,可见里面的内容是很复杂,也无法全面表述,故C项正确;材料“不同阶层关于新文化的唯一共通之处”可知是各阶层对新文化运动的共识,没有涉及其目的,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过程,无法体现其曲折性,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故D项错误。

8.“吾人所主张者,并非如反动派所言,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但欲行一方策,使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此即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的定义。”材料中的“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指的是()

A.管制经济资源以达成真平等

B.致力劳资和谐以求社会安定

C.产业和平收归国有以厚民生

D.合理分配生产所得以求互利

解析:选D。管制经济资源与材料中“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不符,故A项错误;民生主要出于经济目的,不是政治目的,故B项错误;C项与材料中“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不符,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中“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相符,故D项正确。

9.1925年3月,孙中山在《致苏俄遗书》中说道:“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绊。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孙中山晚年为了继续完成“民族革命”()

A.提出了三民主义B.倡导了三大政策

C.领导了辛亥革命D.主张“平均地权”

解析:选B。据题干材料可以得出孙中山晚年为了继续完成“民族革命”倡导了三大政策,故B项正确;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提出来的,故A项错误;孙中山晚年领导了辛亥革命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主张“平均地权”是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提出来的,故D项错误。

10.(2019·洛阳统考)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决议指出,党必须一步一步地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并号召全党同志必须用全力学习工业生产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学习和生产有密切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