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禅诗的话语与意识表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禅诗的话语与意识表现

现代禅诗以其特有的民族审美特征,和深锲“汉味”精神内核的禅与诗结合的艺术表意魅力,为当下诗写提供了推进契机和格局突围的最大可能。但当下对现代禅诗的界定标准还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和理论的模糊性,更多只是停留在传统宗教禅理、古典诗质的意境、表意趣味与现代感的简单连结关系上,或仅作单纯“泛禅”文本与内容形式的展示,以及对西方诗学技巧、哲学观念的“畸形”应用。少有将生命机趣、生存体验、生命意识,内在的禅本心、本意、本性与眼前物、日常事、当下境真正融汇贯通,难以企及禅诗圆融通和的大悦、大美、大化的真如境界。而真正好的禅诗作品大多出自有深厚禅文化积淀、禅修经验丰富的“居士”或佛信徒之手,所以现代禅诗的发展还只是一次初浅的尝试,有不少空白亟待填补。

有不少学者把凡有“禅味”的书写范本都归为禅诗一类,这样的

界定门槛未免过低,有些泛滥及对禅本体悟精神存在某种误读,尚且停留在浅白化的以抒写自然为趣的“涉禅味”阶段。李春华教授在《关于现代禅诗审美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提到:“现代禅诗首先应该是禅者之诗,至少是悦禅倾向的诗人写的诗,那幺,一切被‘解出’禅味的诗都叫禅诗,其外延就未免太宽、太不确定。”[1],中国禅诗讲究亲近自然万相,通过对事物的通透感受和生活的直观体验,来认识世界的本相。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切生命都存在相互转化、依存的互动关系,都是一个自足的个体。冥踪流水,花鸟顽石,宇宙万物皆在自足的生命机趣中和谐共生。而禅诗就是对生命的深度体验,对生活事态的超验感悟,通过顿悟的领悟能力和敏锐的直觉穿透力,找到与古典诗性相契的意境和趣味表达,获得高度的内心清适与审美愉悦,心不滞物、无挂无碍、斩去五欲羁扰,摆脱物质的欲望和心地煎熬,轻松安明,超然自在,自然进入了禅悦的生命意识和状态。所以但凡好的禅诗作品,完全由其所带给读者的阅读体验与直觉感受力决定的。除了充满知性和智性魅力的禅机语言,更是以自性直

觉贯穿始终的内在的禅心、禅性,以及诗禅圆融之后超越的生命意识和生命力量。

禅作为极力强调自心自性、以“悟入”为主的主体性极强的精神理念(非一般意义上纯粹的主观性),而且禅宗“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教派宗旨,从一开始就赋予它自身某种不可言说、不可推理的神秘性。但禅并非神秘主义,也不是抽象的哲学或者一门宗教,禅是活生生的事实,是可感知、可触及的事实和经验。“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是禅境界的最高阐述。禅常常不作抽象的文字概念,避免落入逻辑和思辨的泥淖中,而注重强调直接接触事物的本来面目,以直接体验的方式求得“本来的觉悟”。但是禅又总

是违背不立文字的主张而使用语言,尽管语言总是不能完尽禅的表意,便由此会陷入一种令人费解的、禅机与语言的悖论。而语言作为一种工具,是任何形式的文学创作都必须凭借的武器,“在未加工的或称

直接的话语中,言语,作为一种言语,保持静默,但在言语之中,人在讲话,而这是由于使用是言语的归宿,因为言语首先是用来使我们

同事物相适宜的,因为言语是工具世界中的一种工具。”[2],有了语言才有了各式的表达与命名,当人在讲话、使用语言的同时,赋予了这个世界无限多重的意义,马拉美也说:“没有不被表达的东西。”而且在他的体验中,“语言运动于无穷无尽的潜能中,这种潜能只有在读者将其转化为意义解释的无穷潜能才会转移到他身上。”[3],但这种对暗示性语言的追求,在禅看来也会成为自性的理障而阻碍“顿见”与“悟”的发生。当诗与禅紧密结合之后,绝不能像理解马拉美本体论模式那样,将颤动在语言与现实之间的隐秘、绝对、虚无,充满暗示色彩的“神秘性”同样“殖入”现代禅诗,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此种语言是被语言言说的观念语言,是意志和表象,虽然与禅共有一种超越感,但二者对语言的认识仍有明显的交合裂缝。因为在禅宗看来,当“我们可能应用语言,但是这早与观念作用连在了一起,并已失去了直接性,一旦我们使用语言文字,他们就表示意义和推理活动;他们表现某些不属于本身的东西。”[4],禅排斥理智所引起的一切对立的矛盾,它从来不作解释、归纳、推理和累赘的陈述,只是偶尔会有

暗示性的启发活动,以自性的般若予以关照。

但在诗歌创作活动中,诗人不可避免地会成为语言的代理人。因为“即便是口头创作,也仍然是一种头脑中的书写。诗歌是言说,但它也是书写。词语有形体。首先是诗的写作,然后才是其他的东西。”

[5],所以现代禅诗这种禅与诗结合的独具形式,作为词语形体在书写,其中禅机的发生在某种程度上并不排斥语言。诗作为一种纯粹的表现艺术,注重心灵深处的言说,是一种充斥着非理性因素的、纯粹的语言,是词语不在场时“沉默”式的寂静,与禅独特的精神内涵结合,让人感到幽冥、静美、和谐、空灵的诗意美感,在自由、无念、无我、恬淡无欲的超脱体验中,开启了我们认识世界的新形式,以全新、独特的视角感念生命真理。以诗现禅,以禅喻诗,诗禅圆融、通透,绝对是一种高明的表现策略,而且以诗来言说禅味也恰到好处。中国古代有众多禅诗创作的文本,被人们所熟知的有寒山、王维、贾岛、皎然等诗人。他们的创作为中国古典诗歌补充了新内容,丰富了古诗的精神意蕴和美学气质,开启了诗人们观察、思考和理解世界在

诗文本呈现的新形式,探索出古语禅诗新的艺术表现,为古体诗注入了独特的意境和韵味,耐人寻味。而如何在现代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语境之下,尤其是以口语写作为主的创作倾向,在不失现代感与当下语言表达习惯的前提下再现禅境与禅味,在诗写语言方面,不失为一次难度的挑战。因为一面要脉承古典诗质的表意内涵,另一面又要表现出现代变奏的感觉与审美。但如何摆脱惯性的理念思维,西方的哲学观念、意识形态以及诗学技巧、表现策略,对汉语诗人长期创作的影响,而极力展现汉语诗的质感与“禅”般若直观的机趣魅力,破除语言的障碍是必要的,这也是后来现代禅诗实践的诗人们所要开拓、研究和思考的。

禅门对语言的态度从来都是宽容的,只是不加以重视,他们认为语言是一种来自内心体验的“回声”,这种“回声”既不反映观念的语言的意义,也不是体验之后所萌发的情感本身,而是一种近乎沉默的、非生命的语言。然而诗最终还是要借助语言来构建其意义的完整性,虽然它内部信息有时用限有的语言辞格无法传达。所以又会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