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红细胞检验
血液一般检验-红细胞检验
(二)操作步骤
第二章 血液一般检验
显微镜法
准备稀释液:取一试管,加入红细胞稀释液2 ml 。 采血和加血:准确采集末梢血或吸取新鲜静脉抗凝
血10μl ,加至上述稀释液中,立即混匀。 充池:准备计数板、充分混匀稀释液、充池,室温
静置2~3 min ,待细胞下沉。 计数:高倍镜下计数中央大方格内4角和正中5个中
第二章 血液一般检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红细胞生理性变化与临床意义
2.病理性变化
(1)病理性增多
第二章 血液一般检验
第二章 血液一般检验
(2)病理性减少:见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贫血
贫血是指外周血中单位体积内血红蛋白 (Hb)、红细胞计数(RBC)和(或)血细 胞比容(HCT)低于参考区间下限。
第二章 血液一般检验
病因不同可将贫血分为3大类。此外,药物也可 引起贫血 。
轻度贫血:Hb<120g/L(女性Hb<110g/L); 中度贫血:Hb<90g/L; 重度贫血:Hb<60g/L; 极重度贫血:Hb<30g/L。
当RBC<1.5×1012/L,Hb<45g/L时,应考虑 输血。
方格内的红细胞数。 计算:
(三)方法评价
第二章 血液一般检验
第二章 血液一般检验
常用红细胞计数稀释液组成与作用
(四)质量保证
第二章 血液一般检验
血细胞计数质量保证的关键是控制计数误差。 血细胞计数误差可来源于技术误差、仪器误差和 技术域误差,可通过减小误差进行红细胞计数的 质量控制。
第二章 血液一般检验
红细胞破坏过多的原因与临床意义
第二章 血液一般检验
引起贫血的药物与机制
第二章 血液一般检验
二、血红蛋白测定(Hb或HGB)
红细胞观察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红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2. 观察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及异常变化;3. 掌握显微镜观察技术。
二、实验原理红细胞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主要负责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正常红细胞的形态为双凹圆盘状,直径约为7-8微米。
在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可以了解其形态、大小、数量和颜色等特征,从而判断红细胞的正常与否。
三、实验材料1.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血红蛋白溶液;2. 实验仪器: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吸管;3. 实验标本:新鲜血液。
四、实验步骤1. 制备血涂片:取新鲜血液一滴,滴于载玻片上,用另一载玻片将血液涂抹均匀,制成血涂片;2. 观察红细胞形态:将血涂片放置于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大小、数量和颜色等特征;3. 比较正常红细胞与异常红细胞:将正常红细胞与异常红细胞进行对比,了解异常红细胞的特征;4. 记录实验结果:将观察到的红细胞形态、大小、数量和颜色等特征进行记录。
五、实验结果1. 正常红细胞:形态为双凹圆盘状,直径约为7-8微米,边缘较薄,中央较厚,颜色鲜红;2. 异常红细胞:包括小红细胞、大红细胞、椭圆形红细胞、靶形红细胞等;a. 小红细胞:直径小于正常红细胞,数量增多;b. 大红细胞:直径大于正常红细胞,数量增多;c. 椭圆形红细胞:形态呈椭圆形,数量增多;d. 靶形红细胞:形态呈靶形,数量增多。
六、实验讨论1. 通过观察红细胞形态,可以初步判断红细胞的正常与否;2. 异常红细胞的形态变化可能与贫血、溶血性疾病、红细胞生成异常等因素有关;3. 本实验采用显微镜观察技术,操作简便,但需要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七、实验结论本次实验成功观察了红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了解了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及异常变化,掌握了显微镜观察技术。
实验结果表明,红细胞在血液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形态变化可能与多种疾病有关。
八、实验建议1.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保持载玻片和显微镜的清洁,以免影响观察效果;2. 观察红细胞时,注意调整显微镜的焦距,以便清晰地观察到红细胞形态;3. 加强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提高实验效果。
红细胞检验方法课件
• 【应用评价】正常情况,血浆中血红蛋白大部分与结合珠 蛋白结合,仅有微量游离血红蛋白。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 白可判断红细胞的破坏程度。
• 1.游离血红蛋白明显增高是判断血管内溶血的指征。蚕豆 病、PNH、阵发性寒冷性血红蛋白尿、冷凝集素综合征、 溶血性输血反应等明显增高;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珠 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可轻到中度增高。
• 2.血管外溶血、红细胞膜缺陷不增高。
• 三、血清结合珠蛋白检测
• 【实验原理】血清结合珠蛋白测定(measurement of haptoglobin, Hp)是在待测血清中加入一定量的血红蛋白 液,使之与待测血清中的结合珠蛋白(Hp)形成 Hp~Hb复 合物。通过电泳法将结合的Hp~Hb复合物与未结合的Hb分 开,测定Hp-Hb复合物的量,可测得血清中结合珠蛋白的 含量。
• 一、血清维生素B12测定
• 【实验原理】维生素B12测定(measurement of vitamin B12)放射免疫法,用抗氧化剂和氰化钾在碱性环境下 (pH>12),将人血淸中的维生素B12从载体蛋白中释放出 来。加人57Co标记的维生素B12,与固定在微晶纤维顆粒 上纯化的维生素B12结合物竞争结合,检澜其放射活性, 其量与受检血淸的维生素含量成反比,与标准管作对照, 换算出维生素B12含量。
• 【参考范围】健康人呈阴性。
• 【应用评价】血管内溶血时,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大量增 加,血浆中可检测出髙铁血红素白蛋白。血清中出现高铁 血红素白蛋白是溶血严重的指标。
• 五、尿含铁血黄素试验
• 【实验原理】尿含铁血黄素试验又称Rous试验。当血红蛋 白通过肾滤过时,部分铁离子以含铁血黄素的形式沉积于 上皮细胞,并随尿液排出。尿中含铁血黄素是不稳定的铁 蛋白聚合体,其中的高铁离子与亚铁氰化钾作用,在酸性 环境下产生 普鲁士蓝色的亚铁氰化铁沉淀。尿沉渣肾小 管细胞内可见直径1〜3μm的蓝色颗粒。
红细胞定量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红细胞在血液中的数量,掌握红细胞计数的方法,并分析红细胞数量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红细胞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其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正常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通过红细胞计数可以了解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含量。
本实验采用Neubauer计数板法,利用等渗稀释液将血液稀释,然后在显微镜下计数一定体积内的红细胞数量,进而计算出每升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
三、实验器材与试剂1. 器材:显微镜、微量吸管、改良Neubauer计数板、小试管、采血针、生理盐水、RBC稀释液、Hayem稀释液、枸橼酸钠甲醛盐水溶液。
2. 试剂:生理盐水、RBC稀释液、Hayem稀释液、枸橼酸钠甲醛盐水溶液。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准备工作:将显微镜、Neubauer计数板、微量吸管等实验器材擦拭干净,置于实验台上。
2. 采集血液:取外周血或抗凝血(EDTA抗凝)约10μl。
3. 稀释血液:向小试管中加入2.0ml RBC稀释液,将采集到的血液轻轻吹入试管底部,再清洗吸管2~3次,立即混匀。
4. 充入计数室:将混匀后的血液充入Neubauer计数板中央大方格内,静置3~5分钟。
5. 计数:在显微镜下,使用高倍镜依次计数中央大方格内4角和正中5个中方格内的红细胞数。
6. 计算红细胞数量:根据计数结果,计算每升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本次实验测得每升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为X(单位:×10^12/L)。
2.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判断受试者的红细胞数量是否处于正常范围内。
正常成年人的红细胞数量范围为4.0~5.5×10^12/L。
若受试者的红细胞数量低于正常范围,可能存在贫血等问题;若高于正常范围,可能存在红细胞增多症等问题。
六、实验结论本次实验通过Neubauer计数板法成功计数了受试者的红细胞数量,为临床诊断和评估人体健康状况提供了依据。
红细胞定性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观察红细胞的基本形态和结构。
2. 了解红细胞在血液中的功能。
3. 掌握使用显微镜观察红细胞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血细胞,其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红细胞含有血红蛋白,这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能够在氧含量高的环境中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环境中释放氧。
通过显微镜观察红细胞,可以了解其形态、大小、颜色等特征。
三、实验材料与器材1. 实验材料:外周血或抗凝血(EDTA抗凝)。
2. 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微量吸管、改良Neubauer计数板、RBC 稀释液、生理盐水、75%乙醇、消毒棉签、载玻片、盖玻片。
四、实验步骤1. 制备血涂片- 取一小试管,加入2.0 ml RBC稀释液。
- 采血10μl,用消毒棉签擦去管外血液,轻轻吹入试管底部。
- 清洗吸管2~3次,立即混匀。
- 将混合后的血液充入计数室,静置3~5分钟。
2. 显微镜观察- 使用低倍镜找到红细胞计数区域,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大小、颜色等特征。
- 使用高倍镜依次计数中央大方格内4角和正中5个中方格内的红细胞数。
3. 结果记录与分析- 记录观察到的红细胞数量、大小、形状等特征。
- 分析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异常情况。
五、实验结果1. 红细胞数量: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约为4.5-5.5×10^12个。
2. 红细胞形态:呈双凹圆碟形,大小均匀,边缘光滑。
3. 红细胞颜色:呈红色。
六、实验讨论1.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其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血红蛋白的存在使得红细胞能够与氧结合,在氧含量高的环境中释放氧,在氧含量低的环境中结合氧。
2. 观察到的红细胞数量、大小、形状等特征与正常红细胞一致,说明本次实验结果可靠。
3. 在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实验条件,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七、实验结论1.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其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2. 观察到的红细胞数量、大小、形状等特征与正常红细胞一致,说明本次实验结果可靠。
红细胞实验报告册(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红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掌握红细胞渗透脆性实验的操作方法及原理。
3. 分析实验结果,了解红细胞渗透脆性的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红细胞是血液中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重要细胞,具有维持血液酸碱平衡和缓冲作用。
红细胞渗透脆性实验是通过观察红细胞在不同渗透压溶液中的膨胀和溶血情况,来评估红细胞膜的稳定性和渗透性。
三、实验材料1. 实验仪器:显微镜、离心机、移液器、试管、试管架、恒温水浴锅等。
2.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低渗盐水、高渗盐水、抗凝剂、红细胞的稀释液等。
3. 实验标本:新鲜外周血。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实验仪器和试剂准备齐全,并确保实验环境清洁、无菌。
2. 制备红细胞悬液:取新鲜外周血2ml,加入抗凝剂,混匀后离心去血浆,取红细胞沉淀,用生理盐水洗涤3次,最后用红细胞的稀释液稀释至一定浓度。
3. 配制不同渗透压溶液:将生理盐水、低渗盐水和高渗盐水分别配置成不同浓度。
4. 实验操作: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红细胞悬液,然后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渗透压溶液,摇匀后放入恒温水浴锅中,在37℃下孵育。
5. 观察记录:每隔一定时间观察红细胞悬液的变化,记录红细胞膨胀、变形和溶血情况。
6. 数据分析:根据红细胞溶血情况,计算不同渗透压溶液的红细胞渗透脆性。
五、实验结果1. 生理盐水组:红细胞呈双凹圆碟形,无溶血现象。
2. 低渗盐水组:红细胞膨胀、变形,部分红细胞溶血。
3. 高渗盐水组:红细胞体积缩小,变形,全部溶血。
六、实验分析1. 红细胞在生理盐水中的稳定性较好,表明细胞膜具有维持细胞内渗透压平衡的功能。
2. 在低渗盐水中,红细胞膨胀、变形,部分溶血,说明红细胞膜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较低,渗透脆性较高。
3. 在高渗盐水中,红细胞体积缩小,全部溶血,说明红细胞膜对高渗溶液的抵抗力较高,渗透脆性较低。
七、实验结论1. 红细胞具有维持细胞内渗透压平衡的功能。
2. 红细胞渗透脆性受渗透压溶液浓度的影响,低渗溶液导致红细胞渗透脆性升高,高渗溶液导致红细胞渗透脆性降低。
红细胞检验PPT优质课件
二、血红蛋白测定
血红蛋白测定
在正常人中各种血红蛋白的含量为: 成人主要血红蛋白:HbA(α2β2)占95%以上 成人次要血红蛋白:HbA2 (α2δ2 ) 占2% - 3% 胎儿主要血红蛋白:HbF (α 2γ2 ) 占1%以下
二、血红蛋白测定
血红蛋白测定 血红蛋白存在形式
氧合血红蛋白:oxyhemoglobin, HbO2 还原血红蛋白:reduced hemoglobin, Hbred 碳氧血红蛋白:carboxyhemoglobin, HbCO 高铁血红蛋白:hemiglobin, Hi 其他类衍生物:SHb
第一节 红细胞检查
红细胞生理学
红细胞形态特征:双凹圆盘形,平均直径7.2μm,厚 约2μm,无核。
红细胞主要成分: 血红蛋白占34%---能 结合多种气体,主要 是O2和CO2 , 并协同 维持酸碱平衡。
一、红细胞计数
红细胞计数
血液分析仪法:利用电阻抗和(或)光散射原理。
手工显微镜法:用等渗稀释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
二、血红蛋白测定
• each heme contains an iron ion (Fe+2) that can combine reversibly with one oxygen molecule
二、血红蛋白测定
血红蛋白分子结构
二、血红蛋白测定
血红蛋白测定
血红蛋白合成的调节
红细胞生成素(EPO):促进血红素和Hb合成. 雄激素(睾酮):促进Hb的合成. 高铁血红素:减少血红素的合成.
一、红细胞计数
红细胞计数
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
(一).生理性变化
1.年龄与性别差异 2.神经与精神因素 3.剧烈的体力运动 4.气压氧含量影响 5.妊娠中后期变化
第三章 红细胞检验
第三章红细胞检验第一节红细胞生理第二节红细胞计数第三节血红蛋白测定第四节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第五节网织红细胞概述第三章红细胞检验第六节红细胞比容测定第七节红细胞直径测定第八节计算红细胞平均数第九节红细胞形态检验第十节点彩红细胞检验学习目标1.概述红细胞的生成、形态与功能以及血红蛋白的结构和吸收光谱。
2.叙述红细胞显微镜计数原理、试剂、操作、计算、注意事项。
3.比较红细胞计数和白细胞计数的异同。
4.概述红细胞计数的计数误差及质量控制。
第一节红细胞生理一、红细胞的发育过程二、红细胞形态与功能三、血红蛋白结构与吸收光谱一、红细胞的发育过程造血干细胞→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成熟红细胞一、红细胞的发育过程成熟红细胞120天二、红细胞的形态与功能形态:双凹圆盘状;直径:6~9μm,平均7.2μm;厚度:边缘部分约2μm,中央约1μm侧面观呈哑铃形。
在高渗溶液中:红细胞皱缩,边缘呈锯齿状;在低渗溶液中:红细胞肿涨甚至破裂,血红蛋白逸出后形成影细胞。
血涂片经瑞特染色后,细胞呈粉红色,中央着色较淡,有明显的中央淡染区,淡染区的直径约占红细胞直径的1/3~2/5。
红细胞主要成分血红蛋白和水(64%~70%),其余成分为蛋白质、磷脂、无机盐和酶。
功能:1.运输O2和CO22.调节酸碱平衡3.免疫粘附三、血红蛋白结构与吸收光谱Hb的结构:Hb的分子量:64458。
1分子Hb:4个亚铁血红素,4个Fe,可结合4个O2。
1molHb:4mol Fe,可结合4mol O2。
1克Hb:含3.47mg Fe , 结合1.39ml O2。
在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的血红蛋白主要有:氧合血红蛋白(HbO2)还原血红蛋白(Hbred)碳氧血红蛋白(HbCO)高铁血红蛋白(Hi或MHb)。
吸收光谱特征:氧合血红蛋白(HbO2):呈鲜红色,在578nm(黄色光)和540nm(绿色光)处有两条吸收光带。
还原血红蛋白(Hbred):呈暗红色,在556nm(黄、绿色光之间)处有一条吸收光带。
红细胞检验的基本方法-精选文档
三、血清维生素B12吸收试验 1、原理:
给受检者口服放射性核素57Co标记的维生素 B120.5μg,2小时后肌注未标记的维生素B12 1mg,收集24小时尿测定57Co排出量。
2、参考值: 3、临床评价: 正常人>7% 巨幼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贫血<7% 恶性贫血<5%
四、血清内因子阻断抗体测定 1、原理:
用57Co标记的维生素B12与血清中的内因子结 合,形成57Co标记的维生素B12-内因子复合 2、参考值: 物;当存在内因子抗体时,形成的复合物的 阴性:正常人,比值≤ 1.00±0.10 量减少。检测其放射活性,与阳性对照管进 阳性:比值≥阳性对照血清比值± 0.10 行比较,可得知内因子抗体的存在。 3、临床评价:
3、临床评价:
① 增高:见于IDA和红细胞增多症等。 ② 降低或正常:见于肝疾病、恶性肿瘤、溶 血性贫血、慢性感染和肾病综合征等。
四、铁吸收率测定 1、原理:
当体内缺铁时,铁蛋白的利用加快,肠道 59Fe,测定 对铁吸收也增加。口服放射性 2、参考值: 正常值:26.0%~35.0% 体内59Fe 放射性量比率的变化,可推算出 铁吸收率。 3、临床评价:
②增高:见于肝疾病、血色病、急性感染和恶 性肿瘤等。
三、 TIBC测定 1、原理:
1.过量铁标准液+血清→SF 2、参考值: TIBC:男性50~77μ mol/L 2.SF PH↓+还原剂→Fe2++显色剂→有色络合 女性54 ~77μ mol/L 物 UIBC:25.1~51.9μ mol/L
二、 SF(serum ferritin)的测定 1、原理:
(125I标记SF+待测血SF)+定量抗体→ 125I复合物1+复合物2 2、参考值: 125I标记SF+定量抗体→ 125I复合物3 成人男性15~200μ g/L,
生理实验报告红细胞(3篇)
第1篇实验目的:1. 了解红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生理功能。
2. 探究红细胞在氧气运输中的作用。
3. 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实验时间:2023年10月25日实验地点:生物实验室实验器材:1. 显微镜2. 红细胞样本3. 载玻片4. 滴管5. 玻片盖6. 红细胞计数板7. 计时器8. 记录本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 将显微镜调整至合适的亮度。
- 将红细胞样本滴在载玻片上。
- 使用滴管轻轻覆盖玻片盖,避免气泡产生。
2. 观察红细胞形态:- 使用低倍镜观察红细胞的整体形态。
- 转换至高倍镜,观察红细胞的详细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血红蛋白等。
3. 红细胞计数:- 将红细胞计数板放置在显微镜下。
- 使用低倍镜找到红细胞计数区域。
- 转换至高倍镜,数出一定区域内的红细胞数量。
- 计算红细胞总数。
4. 氧气运输实验:- 将一定量的氧气溶解在水中。
- 将红细胞样本放入氧气溶解的水中。
- 观察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颜色变化。
- 记录实验结果。
5. 实验结束:- 清理实验器材。
- 将实验数据整理成报告。
实验结果:1. 红细胞形态:- 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细胞膜清晰可见。
- 细胞核较小,位于细胞中央。
- 血红蛋白呈红色,充满整个红细胞。
2. 红细胞计数:- 在计数区域内,共观察到100个红细胞。
- 红细胞总数为:100个/区域× 25区域 = 2500个。
3. 氧气运输实验:- 将红细胞放入氧气溶解的水中后,血红蛋白颜色逐渐变为鲜红色。
- 实验结果表明,红细胞在氧气运输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实验结论:1. 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细胞膜、细胞核、血红蛋白等结构清晰可见。
2. 红细胞在氧气运输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血红蛋白能够结合氧气,运输至全身各个部位。
实验讨论:1. 红细胞为何呈双凹圆盘状?这种形态有何优势?2. 红细胞计数有何意义?3. 红细胞在氧气运输过程中有何生理作用?实验反思:1. 本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气泡产生,以免影响观察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卟啉 血红素 Hb 珠蛋白 (Fe 铁(Fe++)
缺铁对组织细胞代谢的影响: (3)缺铁对组织细胞代谢的影响: • 组织缺铁,细胞中含铁酶和铁依赖酶活 性降低,影响患者精神、行为、体务、 免疫力及患儿生长发育和智力。 • 缺铁可致外胚叶组织营养障碍。
铁的利用与贮存: 3、铁的利用与贮存 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与转铁蛋 白结合入细胞内,还原成二价铁,形成 Hb,多余的铁以含铁血黄素和铁蛋白形 式贮存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铁的排泄: 4、铁的排泄: <1mg/d,女性:哺乳、月经等。 女性:哺乳、月经等。 女性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 1、病因: (1)膳食不足 (2)铁吸收障碍 (3)铁丢失过多: 主要时长期慢性失血,见于①慢性胃肠道失血; ②月经过多;③咯血和肺泡出血;④血红蛋白尿; ⑤其他。 慢性失血是成人铁缺乏最常见的原因,而铁的 慢性失血 铁的 摄入不足是婴幼儿和妊娠妇女铁缺乏最常见的原 摄入不足 因。
2、按骨髓增生程度及形态特征分类
增生性贫血:缺铁贫、溶血性贫血、 增生性贫血:缺铁贫、溶血性贫血、失血 增生不良性贫血: 增生不良性贫血:原发性和继发性再障 红系成熟障碍性贫血:巨幼贫、MDS、 红系成熟障碍性贫血:巨幼贫、MDS、慢性病性贫血
3、按病因分类
红细胞生成不足:BM功能障碍及造血物质缺乏 红细胞生成不足:BM功能障碍及造血物质缺乏 红细胞破坏过多:各种因素所致溶血 红细胞破坏过多: 红细胞丢失过多: 红细胞丢失过多:急、慢性出血
IDA的外周血涂片 IDA的外周血涂片
引自Sandoz Atlas Clinical Haematology (Second Edition)
缺铁性贫血红细胞自方图
IDA血象
(2)骨髓象
增生性贫血骨髓象,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或 明显活跃,红系增生,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 主,幼红细胞体积小,胞浆着色偏蓝,核染色质 致密、浆少、边缘不整齐,呈锯齿状或如破布, 呈老核幼浆现象。 粒、淋、巨核系一般正常。
(2)病因诊断
只有明确病因,IDA才能根治。
6、鉴别诊断
应与其它小细胞性贫血鉴别: (1)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2)海洋性贫血 (3)慢性病性贫血 (4)转铁蛋白缺乏症。
7、治
疗
原则是根除病因;补足贮铁。 病因治疗: (1)病因治疗: 应尽可能去除导致缺铁的病因。 补铁治疗: (2)补铁治疗: 铁剂:无机铁、有机铁。不 良反应:无机>有机。
体检: 体检:T36℃,P90次/分,R17次/分Bp120/8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
等,中度贫血貌,皮肤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肿大,眼结膜苍白, 巩膜无黄染,颈软,甲状腺不大,双肺无异常。心率90次/分,各瓣 膜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无包块,肠鸣音 正常。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液: 血液:RBC3.5×1012/L,Hb61g/L,MCV67.2fL,,MCH24.2pg,
2、铁的来源与吸收 每天造血约需20-25mg铁,主要来自衰老 破坏红细胞;食物中每天可摄取1-1.5mg, 孕、乳妇需2-4mg。动物食品铁吸收率高, 植物食品则吸收率低。
铁的吸收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 上段,影响吸收的因素有:铁状态、胃 肠功能(酸碱度)、体内铁贮量、骨髓 造血状态、某些药物(如维生素C)等。
3、临床表现
■ 贫血的一般临床表现和体征 ■ 各种含铁酶活性下降而引起的上皮组织
的变化,如口角炎、舌炎、舌乳头萎缩、吞咽 困难;皮肤干燥,毛发无光泽易断;指甲无光 泽脆薄而平坦,甚至凹陷形成反甲。 ■ 少数儿童患者可有精神行为方面的异常, 如异食癖、易激动、注意力不集中等。 ■约10%的缺铁性贫血患者有轻度脾肿大。
(二)临床表现
患者大多为男性,常染色体遗传的家族女性 也可发病。大多数10-20岁左右出现贫血。 除贫血表现外,主要为铁过多表现:肝脾轻、 中度肿大,1/3出现糖尿病,晚期常见心律失常。 可致免疫机能低下。 杂合子合女性携带者可无临床表现,但红细 胞形态可有异常。
MCHC289g/L, WBC4×109/L,分类正常,血小板(PLT)120×109/L, 网织红细胞0.012. 尿常规: 尿常规:正常
大便常规: 大便常规: 连续4天潜血(-),镜检无红细 胞,未找到寄生虫卵。 肝功能、肾功能:正常 肝功能、 生化检查:血清铁蛋白减少 骨髓细胞学:红系明显增生,外铁染色阴性,内铁减少
第三篇 红细胞检验
病例1 患者男,36岁 头晕、 病例1:患者男,36岁。头晕、易疲 加重3 倦,加重3个月入院
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头晕,活动 后心悸、气促,检查血红蛋白62g/L,按贫血服铁 剂、叶酸治疗3周,症状改善,血红蛋白上升至 100g/L ,自行停药。一年前又出现上述症状,经 服铁剂2个月症状改善。三个月前再次出现乏力、 头晕、面色苍白,上3楼感心悸、气喘。无发热、 无身目黄染,皮肤无出血点。食欲尚好,小便无 异常,大便成形,未留意大便颜色。体重无下降。 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发现。
(4)红细胞内卟啉代谢
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FEP)↑ ( FEP/Hb>4.5ug/gHb,更灵敏
5、诊断
缺铁性贫血诊断+ 缺铁性贫血诊断+病因诊断
(1)缺铁性贫血诊断 临床表现+血象+骨髓象+铁代谢指标 血象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骨髓象 红系增生 铁代谢指标 ①血清铁蛋白↓(<12ug/L) ②转铁蛋白饱和度<15% ③FEP/Hb>4.5ug/gHb; ④外铁消失,铁粒幼细胞<15%;
第二节 铁代谢障碍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iron 一、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 IDA)
因机体铁的需要量增加或/和铁吸收减少以 及丢失过多使体内储存铁耗尽而缺乏,又不能得 到足够的补充,致使用于合成血红蛋白的铁不足 所引起的贫血。IDA是铁缺乏症的最终阶段。 是最常见贫血,可见于各年龄段,尤在第三 世界,以婴幼儿、育龄妇女发生率高。
4、实验室检查
(1)血象 早期轻度贫血时,红细胞数可在正常范围, 血红蛋白下降;中度贫血后,呈典型的小细胞低 色素性贫血,MCV↓,MCH↓,MCHC↓。红细胞小, 中央淡染区扩大。 网织红细胞大多为正常或轻度增高,网织红 细胞Hb含量(CHr)减少。 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一般正常,慢性失血者 可有血小板增多,贫血较重的儿童患者可有血小 板减少。钩虫病引起的缺铁性贫血可有嗜酸粒细 胞增多。
思考:本案例思考线索有哪些? 思考:本案例思考线索有哪些?
第一节 贫血概论 (一)概述
1.贫血(anemia) 1.贫血(anemia)的定义 贫血 贫血(anemia) (anemia)是由多种原因引起外周血单位容积 贫血(anemia)是由多种原因引起外周血单位容积 内血红蛋白(Hb)浓度、红细胞计数(RBC) (Hb)浓度 (RBC)及红细胞比容 内血红蛋白(Hb)浓度、红细胞计数(RBC)及红细胞比容 (Hct)低于本地区 低于本地区、 (Hct)低于本地区、相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的参考范围 下限的一种症状。 下限的一种症状。 要运用诊断学思维来理解和判断 注意:血容量;年龄; 注意:血容量;年龄;居住地 海拔;个体差异; 海拔;个体差异;种族 2.发病情况 2.发病情况 3.与其它疾病的关系 3.与其它疾病的关系 贫血是多种疾病的表现
(三)贫血的症状和体征
一般临床表现 心血管及呼吸 系统 神经系统 消化系统 泌尿生殖系统 特殊表现 疲乏、无力,皮肤、粘膜和甲床苍白 心悸,心律加快及呼吸加深(运动和情绪激 动时更明显)重者可出现心脏扩大,甚至心 力衰竭 头晕,目眩,耳鸣,头痛,畏寒,嗜睡,精 神萎靡不振等 食欲减退,恶心,消化不良,腹胀,腹泻和 便秘等 肾脏浓缩功能减退,可有多尿,蛋白尿等轻 微的肾功能异常 溶血性贫血常见黄疸、脾肿大等
口服铁剂: 口服铁剂: 为首选,如硫酸亚铁,为减少反 应宜餐后服用。注意点:疗效观察: 用药时间:应在Hb恢复正常后至少持 续4-6m,待铁蛋白正常后停药→补足 贮存铁。
注射铁剂: 注射铁剂: 在口服不能耐受或胃肠道正常 解剖部位改变而影响铁的吸收时, 可用铁剂注射。 如右旋糖酐铁等
8、 预
防
■ 可致生长发育迟缓
IDA患者的皮肤、 IDA患者的皮肤、睑结膜苍白 患者的皮肤
引自Sandoz Atlas Clinical Haematology (Second Edition)
IDA患者的指甲 IDA患者的指甲
引自Sandoz Atlas Clinical Haematology (Second Edition)
(二)贫血的分类
1、按红细胞形态分类: 按红细胞形态分类: 正细胞性(MCV、MCHC在正常范围) 大细胞性(MCV↑ MCH↑ ) 小细胞低色素(MCV↓、MCH↓ MCHC↓) 单纯小细胞性(MCV↓、MCH↓ )
三个红细胞参数的含义 • MCV:每升血液中血细胞比容/每升血液中 MCV:每升血液中血细胞比容/ 红细胞数( 红细胞数(fl) • MCH: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量/每升血液中红 MCH: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量 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量/ 细胞数(pg) 细胞数(pg) • MCHC: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量/每升血液中 MCHC: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量 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量/ 血细胞比容(g) 血细胞比容(g)
应特别注意原发病的表现! 应特别注意原发病的表现!
(四)贫血的诊断
确定有无贫血:通过体检、 1.确定有无贫血:通过体检、实验室检查 贫血的程度: 2.贫血的程度:轻、中、重、极重 3.贫血的原因:病史(遗传史、营养 贫血的原因:病史(遗传史、 药物、化学品、慢性病、出血史等) 药物、化学品、慢性病、出血史等) 贫血的类型:根据病史、原发病表现、 4.贫血的类型:根据病史、原发病表现、 细胞形态学作出初步判断 5. 实验室检查 6. 诊断性治疗 7. 动态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