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痴呆—毕建忠-PPT文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书《精神病学》中,第一次 将动脉硬化性脑损害与老年性痴 呆和梅毒性精神错乱导致的麻痹 性痴呆区分开来
Otto Binswanger
一、历 史 回 顾
1902年,Alzheimer正式提 出提出“皮质下动脉硬化性 脑病”的病名,并用他的老 师Binswanger的名字命名 1955年,Van Bogaert首次 描述了两例CADASIL病例
X-连锁 母系遗传
四、V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基础原因
高血压
直接原因
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糖尿病 高脂血症 血管炎 胶原血管病
脑出血
缺血性白质损害(如Bingswangs病) 遗传性脑血管病(如CADASIL、 CARASIL) 脑血管内淋巴瘤 脑供血动脉慢性狭窄或闭塞
(三) 痴呆与脑血管病相关
1. 痴呆由脑血管病引起 2. 痴呆发生于脑血管病后一段时间内
3. 痴呆症状持续足够的时间长度
(四)、Baidu Nhomakorabea体的临床症状
1. 记忆力障碍
近记忆力障碍更为明显
2.计算力下降
3.阅读理解能力下降
4. 语言障碍
5. 视空间障碍
时间定向障碍
地点定向障碍
人物定向力障碍
6. 归纳能力下降
Leys D,Pasquier L.Epidemiology of vascular dementia a meta-analysis. Haemostasis . 1998;28:134-150.
卒中患者发生痴呆的危险是未发生卒中的5.8倍
卒中后痴呆发生率为26%(66/251) 卒中后痴呆正在引起关注
一、历 史 回 顾
1594年,Jasode Pratis 所 著第一部神经病学教科书,记 载了包括痴呆在内的记忆损害
1672年,Willis首次描述了卒 中后患者表现出的思维迟钝和
健忘,是关于血管性痴呆最早 的临床记录
Willis
一、历 史 回 顾
1894年,Otto Binswanger报 道描述了第一例Binswanger病 例 1896年,Emil Kraepelin在其
三、VD 危 险 因 素
老龄 卒中 白质损害 脑萎缩 VD risk factors 高血压 糖尿病
心肌梗死
教育 遗传
老 龄
年龄是VD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统计表明70-79岁老人VD患病率为2.2%,随年龄的增 长,发病率逐渐升高,以80-95岁以上高达48%
Ley等认为大于60岁的人群中,年龄每增长5岁,痴呆 的患病率增加1倍
Fisher
一、历 史 回 顾
1993年,Tournier Lasserve 提出CADASIL的命名,并将致 病基因定位于19号染色体短臂 1995年,Hachinski提出了血
管性认知障碍的概念,进一步 修订和扩展了血管性痴呆的概 念
Hachinski
二、流 行 病 学
在 70 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每年 VD的新发病例约 为6~12‰ 在 加 拿 大 老 年 人 与 健 康 的 研 究 中 ( Canadian Study of Health and Aging, CSHA),65岁 以上的老年人中VD的年发病率为2.5~3.8‰ 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在两种性别间无差异
VD的病理机制
缺血性脑血管病直接导致脑组织结构破坏,神经细胞 缺失 各种血管病变引起脑内与认知、记忆相关的神经细胞 的缺血、缺氧 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脂血症等病因造成血管变性, 致使血管结构和功能受损
VD的病理机制
a.楔形区域为梗 死灶,白质、灰 质均受累 b.腔隙性脑梗死 遗留的不规则腔 和中央的血管
全球各地区VD患病率比例
AD VD Other
VD 28% Other 11%
Other 15% AD 47%
AD 61%
VD 38%
Europ
Other 7% VD 29% AD 64%
Asia
Other 11% VD 28%
AD 61%
North America
Africa
Fratiglioni L,De Ronchi D,Aguero-Torres H.Worldwide prevalence and incidence of dementia .Drugs Aging.1999;15:367-75.
基因
NOTCH3 HTRA1
APP TREX1
染色体定位
19q12 10q
21 3p21
遗传方式
显性 隐性
显性 显性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ACVRL 1 ALK-1 SMAD4
MTHFR
9 12 5
1p
显性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隐性
Fabry病 MELAS
GLA 3243或3271位点
X 线粒体基因组
Barab Raqual ,Martinez Espinosa.Poststroke dementia :clinical featurers and risk factors. Stroke.2000;31(7):1494-1501.
遗传因素
疾病
CADASIL CARASIL
淀粉样血管病 HERNA(遗传内皮细胞病、视 网膜病变、肾病和卒中)
7. 日常生活能力下降
8.失认和失用
9. 精神行为改变
10. 运动症状
五、VD 临床分型
依据不同的病因VD 分为如下几种 多梗死性痴呆 关键部位梗死性痴呆 小血管性痴呆 低灌注性痴呆 出血性痴呆 混合型痴呆
Alzheimer
一、历 史 回 顾
1974年,Hachinski提出“多 梗死性痴呆”(MID),用以 描述脑血管病后的认知功能损 害,此后一度成为血管性痴呆 的代名词
1992年,WHO颁布《国际疾 病分类》第10修订版(ICD10)“精神及行为障碍分类” 中正式提出了血管性痴呆的命 名
c.白质髓鞘脱失(**)和扩大 的血管周围间隙(->)
d.淀粉样血管病的Aβ 沉积 和血管周围微出血
e.脑小血管病的小动脉硬化
五、VD的临床症状
(一)有确定的脑血管病及其相应的症状 和体征 1. 脑血管病病史 2. 脑血管病后遗症状 3. 脑影像改变
(二)有确定的痴呆症状 1.认知和非认知障碍,行为改变,和总 体智能受损 2.符合痴呆的诊断标准(ICD-10,DSMⅣ-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