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杜威儿童中心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杜威儿童中心理论
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家。

是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

正因为杜威本身在这三个领域都有着很大成就,使得他对教育的方法和教育本来应具备的面貌更加的了解。

杜威再教育领域中有大致有以下几个观点,教育及生活、学校及社会、儿童中心论和教育无目的论。

其中,儿童中心理论是最受争议的理论,人们对儿童中心理论也有着许多误解。

那么杜威的儿童中心理论到底是什么呢,?又给当今教育带来了怎样的启示呢?
我们知道杜威并不是儿童中心理论的首创者,杜威所提倡的儿童中心理论的思想源于卢梭。

追溯“儿童中心”观的历史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方十四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

至今大概经历了四个阶段。

首先是从“人的发现”到“儿童的发现”,这也是儿童中心观确立的前提。

当时的代表人物伊拉斯莫斯和拉伯雷,都主张以儿童的自然天性为基础,革新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去判断儿童。

人们逐渐意识到儿童不是成人的雏形。

夸美纽斯则是从“人的发现”走到“儿童的发现”的第一人。

在其之后,卢梭将其继续发扬。

他认为,真正的教育就在于使儿童的自然本性得到发展,这是教育史上的一个大转弯,它确立了近代教育的原则。

而杜威也将卢梭的教育思想概括为“教育及自然发展”。

后来逐步发展,人们把儿童放在世界的中心,后又逐步走向科学化。

但是在十八世纪,儿童中心观又走向了弱化,当时由于对效率的极大关注,人们认为教育是为儿童未来的生活做准备。

杜威并不反对教育为未来做准备。

“并不是说教育不应该预备将来”,然而“预备将来应试教育的结果,不是教育的目的,在杜威看来教育应该是无目的的。

接着就到来了杜威的时代,他的儿童中心观是现代教育的旗帜,那么我们就来详细解读一下杜威的儿童中心理论。

杜威的儿童中心理论是对传统教育的批判。

在杜威看来,在传统教育那里,“学校的重心在儿童之外,在教师,在教科书以及你所高兴的任何地方,唯独不在儿童自己即时的本能和活动之中”。

传统教育的弊病是显而易见的:“传统教育的计划实质上是来自上面的和外部的灌输。

他把成人的标准、教材和方法强加给只是在逐渐成长而趋于成熟的儿童。

”为了去除这样的弊端,杜威提出要将教育的重心转移。

这是一种变革,“这是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

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而教育的一切措施则围绕着他们转动;儿童是中心,教育措施便围绕着他们而组织起来。

”这是杜威最典型的一段话。

在杜威看来,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是一种浪费。

儿童总是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被动的接受
与吸收。

“不允许儿童准许你自己本性的法则,结果造成了阻力与浪费。

”在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楼梯”的实验当中也证实了这一点。

儿童具有天生的发展量表,不能够以成人的视角去强迫儿童的发展,在中国的“揠苗助长”有着异曲同工的道理。

“教育的天然基础是儿童的本能,而本能又是一切学习和训练的依据。

李咏儿童的自动能力发展他们原来的天性,才是新教育的宗旨。

”教育是发展儿童的工具。

他把儿童的本能分为四种:社交的本能、制作的本能、研究和探索的本能、艺术的本能。

教育要以这四种本能及其活动为中心。

教育要根据儿童的发展步伐和兴趣为落脚点,是让教育为儿童服务,绝不是让儿童成了教育的俘虏。

但是杜威的儿童中心理论总是受到许多误解与抨击,许多人认为杜威过于相信儿童自我发展的能力,贬低了教师的作用,甚至漠视了教育的社会层面。

从真正的意义上来讲杜威的儿童中心理论并不是如此错误,这样的误解源自于大家并没有对杜威的著作更加深一步的阅读。

有许多人对杜威的儿童中心理论看法过于极端,认为那是极端的个人中心,从而教师对儿童听之任之,从而教育变成了放羊。

其实杜威并不同意对儿童“过于热情的理想化”和“教育失控”。

杜威认识到教育面对的不是没有任何感情的物体,而是由理性思维和感性的人,所以他主张不要压抑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而应该尊重儿童的客观发展规律,使学生可以主动的去学习去获得知识,并且要激发儿童内在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杜威这是对儿童真正意义上的解放。

彻底的解放儿童教育内容与儿童的生活实际机密联系起来,引导儿童积极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儿童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杜威并不是把教育完全不管不顾的扔给儿童。

他是希望教育者可以跟随儿童的发展步伐,不要把一些儿童无法消化的知识强硬地灌输到儿童的头脑中。

教育要让儿童从“静听”中解放出来,充分地动口、动手、动脑,在做事的基础上发挥儿童的思维,使其发挥出创造性和积极性。

这是要让儿童充分的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

还有人认为杜威强调当前效用勇不顾长远需要,会使儿童的知识匮乏。

杜威并不是说只看眼前儿童的发展,而是要在儿童早期发展中搭建一个平稳的发展平台。

当儿童真正参与到教学中去以后,会对知识产生自发的兴趣,会不断探索获得知识的方法。

这样就会产生自主学习模式,有了这个能力儿童的知识自然不会匮乏,他会自己发掘探索。

这样的能力是对其以后的生活与学习有着巨大帮助的。

杜威并不是忽视教师的地位,更不能说不要教师,在杜威的理论中教师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只有充分地认识儿童的世界和儿童的生活,充分地了解社会的需要和目的,充分地认识人类的文化财富,尤其是充分地认识者几种因素在教育过
程中的有机联系和辩证关系,才真正有可能实施新教育。

杜威的儿童中心理论是将儿童放在了教育的中心,对于教师而言就要把握好这个中心,他们要充分地了解到中心的意义。

如果教师仅仅是向儿童灌输知识,而不让儿童懂得如何去吸纳,那么教师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教师不单单是知识的传递者,更加是思维的启发者。

杜威就是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不仅仅是对知识有掌握和理解,也要充分的了解儿童、理解儿童,知道儿童的兴趣点对儿童进行更好的教育。

杜威曾在《我的教育信条》中指出:“教师不是简单地从事训练一个人,而是从事适当的社会生活的形成”。

他甚至说:“我认为教师总是真正上帝的代言者,真正天国的引路人。

”我们可以看到,杜威是对教师有着极高评价的。

杜威同样也十分看重教育的社会层面,他只不过是认为教育并不该把社会的目的凌驾于儿童之上。

不能说是为了社会的效率,去以成人的步伐要求儿童迅速发展。

在杜威看来,教育更应该是与生活结合在一起。

杜威的“儿童中心理论”与罗杰斯的“学生中心论”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杜威理论的一种支持。

就实质而言,罗杰斯的“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是对杜威教育思想的一种“复归”,尽管不是一种简单的“复归”。

可以这么说,罗杰斯一脉相承了杜威的教育思想,对于这一点,他在晚年时直言不讳地予以承认“我也曾通过基尔帕特里克全面沐浴着约翰.杜威的思想”杜威与罗杰斯的理念都属个别化教育范畴,强调能力的个性特征并且都十分重视过程与经验。

他们都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突出学习者的地位。

但是二者之间并不可以相提并论,他们的理论观点在起源上是有所不同的,杜威起源于卢梭,而罗杰斯的教学理论是以他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

杜威的“儿童中心理论”对中国更有着更为显著的影响。

因为杜威来华时,正赶上了中国的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的启蒙运动,它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者这是杜威来华,他的进步主义的学说在满脑子旧思想但觉醒了的那些中国人那里,无疑极富感召力。

胡适与鲁迅都深受杜威理论的影响鲁迅收存了大量杜威在华的演讲资料。

鲁迅指出,为了人类“去上那发展的长途”,则必须尊崇“后起的生命”,挚爱年幼的一代,以幼者为本,甚至“前者的生命,应当牺牲于他”。

出鲁迅外,思想界一大批人士也对旧儿童观和旧教育观进行了批判,有的人士还为儿童创办刊物,译介童话,为儿童提供精神食粮。

他们有破亦有立,但主要的贡献还在于“破”,及破除旧儿童观和旧教育观。

杜威所反对的与新文化运动所反对的大致相同,杜威所提倡的与新文化运动所提倡的“科学与民主”又是一致的,于是杜威在中国倍受青睐在破除旧教育建立新教育的过程中,当时很多学者选择了杜威学说。

如当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以及掌门学的行为课程等,都深受杜威的影响,甚至可以说他们都源于杜威的教育学说。

由此可见,杜威的理论在中国的教育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儿童中心理论”更是对世界的教育改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杜威《学校与生活》见赵祥麟、王承绪编译
《杜威教育论著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杜威《儿童与课程》见赵祥麟、王承绪编译
“儿童中心观”--一种历史的眼光卜玉华
杜威“儿童中心说”对现代教育的影响袁锐鄂
教育无目的?儿童中心理论?--杜威两个重要教育命题献疑
谈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其启示田继忠支爱玲
杜威的“儿童中心理论”的教育理论及现实启示尹爱英
从苏格拉底到杜威:教育的生活转向与现代教育的完成刘铁芳
从杜威的实用主义知识论看教师的实践性知识陈向明赵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