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语中绍兴饮食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绍兴谚语中饮食文化
文郑卫东
绍兴民间谚语是绍兴人民在田边、地角、桥头、檐下共同创作,口头传播,在历史长河中反复修改,提炼,去陈出新筛选出来的,富有浓郁的乡土味。

绍兴民间谚语中关于饮食的谚语很好地反映的绍兴的饮食文化,细品给人带来浓浓的乡情。

“人参一斤,勿如白米一升”。

绍兴属水乡,绍兴人米食为主,面食为辅。

记得小时候,舅舅在北京工作,外婆常寄大米到北京。

绍兴人,特别是绍兴农村,连早晚也吃米饭。

年糕、榨面也用大米来做。

我的家乡三界有名的是三界大糕,用糯米、大米两种米混合并用清水浸泡过夜,然后沥干水后稍微晾晾干,轧成粗粉,用孔眼比较粗的筛子筛出粒子太大的米粉,再轧一次,或者用搟面杖压碎,加入白糖,和少许清水拌匀。

蒸锅里铺上屉布,放上一个慕丝圈,里面填上一层米粉。

铺上一层豆沙。

再铺上一层米粉。

点缀上干果、椰条、糖冬瓜粒,最后用大火蒸熟。

我记得最好吃的去三界老街“始宁老街”的那家,不知现在还在不在。

“清明吃艾饺,立夏吃樱桃”。

清明时节,越乡人素有吃青饺、青团、青饼。

做青饺先将青冲洗干净,煮熟捣烂、拌进糯米粉,包成饺子状,青饺内馅可分甜咸两种,甜的用
食糖和豇豆制作成豆沙;感的用腌制的九心菜炒肉丝和青笋,或用肉丝和腌九心菜炒香干丝,青饺包成后放进竹制的蒸笼里蒸熟,青饺出笼时青香扑鼻满屋飘香,顿叫你食欲大开,吃起来回味无穷。

“饭焐萝卜地人参”。

绍兴多小山,在小山上种出的萝卜特别鲜嫩。

“杭州萝卜绍兴种”,也说明了绍兴萝卜深受人民喜爱。

萝卜可以生吃,可以凉拌,也可以用盐泡制后吃。

饭焐萝卜做法十分简便,绍兴乡下多用灶烧饭,将萝卜在烧饭蒸一下,放点调料即为美食。

当然,说绍兴,最不可少的是绍兴酒。

绍兴酒的起源可追溯到春秋时期,距今已有二千四百多年历史,兴起于残唐五代;南北朝时绍兴酒作为贡品就已变成了定制;南宋建都临安,绍兴近在京畿,绍兴酒已发达到了“城中酒垆千百所”的程度;明、清两代,已远销国外。

“倪子要亲生,老酒要冬酿”、“做酒靠酿,种田靠秧”、“人要老格好,酒要陈格好”、“陈酒味醇,老友情深”、“饭是根本肉长膘,酒行皮肤烟通窍”、“你会雪花飞,我会老酒咪”、“劰得尺布勿遮风,吃得壶酒暖烘烘”,都说出了厚重的绍兴酒文化。

“夫妻老对老,霉干菜蒸猪脚爪”。

说绍兴,也不可少的是绍兴霉干菜。

早在《越中便览》中就有记述:“乌干菜有芥菜干、油菜干、白菜干之别。

芥菜味鲜,油菜性平,白菜质嫩,用以烹鸭、烧肉别有风味,绍兴居民十九自制。

”对于从小吃
干菜长大的我来说,干菜是家里一年四季必备的食材,更是我最深的故乡回忆。

“清明螺,抵只鹅”、“剁螺蛳过酒,强盗来了勿肯走”。

绍兴水乡中大大小小的湖泊河流中盛产螺蛳,螺蛳几乎俯拾皆是,螺蛳以清明前后最肥。

螺蛳过酒,实在赛过神仙。

青壳螺蛳和鲜红的酱夹杂在一起,色、香、味俱佳,以此下酒,可谓上品。

“雪割菜大雪腌,冬至开缸吃过年”。

绍兴腌白菜是家常菜,小时,每年腌菜时,母亲总让人爬到大缸中踩踏,一圈一圈转到头晕。

我每次老回家,只要有腌白菜下饭,满满一碗饭立马扫光。

如果能在腌白菜中加一些冬笋,则更加鲜美。

吃牛肉,赶斗门。

柯桥豆腐干,皋埠咸烧饼。

夏履桥杨梅,陶家堰艾饺。

樊江松子糕,道墟洋官枣。

这些说得是绍兴各地的特产。

当然,绍兴还有酱制食物,如酱鸡、酱鸭、酱鹅、酱肉等;有醉制食物,如醉虾、醉蟹、醉麻蛤、醉红菱;有糟制食物,如糟鱼、糟鸡、糟鸭、糟鹅、糟肉等;还有下酒的名菜,如茴香豆、盐煮笋、香干和炸臭豆腐。

都是满满的乡味。

周作人在他的《乌篷船》中,有这样一句:“我所要告诉你的,并不是那里的风土人情,那是写不尽的,----”。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绍兴的风物早已烙在我们的心中,融入我们的血脉中了。

而今,身在异乡,重温谚语,想起绍兴的味道,更增加了浓浓的乡思。

(2016/8/19于听涛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