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咏物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线毯,择茧缫丝清水煮,拣丝练线红蓝染; 染为红线红于蓝,织作披香殿上毯。 披香殿广十丈余,红线织成可殿铺; 彩丝茸茸香拂拂,线软花虚不胜物; 美人踏上歌舞来,罗袜绣鞋随步没。 太原毯涩毳(cuì )缕硬,蜀都褥薄锦花冷; 不如此毯温且柔,年年十月来宣州。 宣州太守加样织,自谓为臣能竭力; 百夫同担进宫中,线厚丝多卷不得。 宣州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三 变化中的发展:中晚唐咏物诗

中晚唐咏物诗在继承的基础上而有所发展, 主要体现在现实主义精神的深化,个性意 识的极度张扬、内敛式文人情趣的全方位 展现三个方面。
1、现实主义精神的深化

中唐以元白为代表的新乐府诗派深化了诗 歌的现实主义精神,这一时期的咏物诗也 相应体现出这一特色。
白居易《红线毯》
罗隐《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曹邺《官仓鼠》





官仓老鼠大如斗, 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 谁遣朝朝入君口?
2、个性意识的极度张扬

相对于盛唐文人,中晚唐诗人的个性意识 更为强烈,不论是政治个性还是艺术个性 都得到极度张扬。


这首小诗着意描绘辛夷坞的静美,通过花 开花落的自然变化,让人体悟到静美中所 蕴含的禅意。
“摩诘深于禅,此是心无挂碍境界。虽在 世中,脱然世外,令人动海上三山之想。” ——《唐诗真趣编》

3、多种艺术能力的融合与创造

盛唐诗人善于以诗咏画、咏书、咏乐舞, 通过这类艺术类题材来寄托自己的艺术情 趣或人生追求。在创作中不是纯客观地描 摹对象,而是用自己的感悟再造艺术。


这首诗作于患难之中,感情充沛,取譬明 切,用典自然,语多双关,于咏物中寄情 寓兴,由物到人,由人及物,达到了物我 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名作。
又如陈子昂《感遇》其二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李白《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李白《临路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李白常以大鹏寓志,大鹏便成了李白浪漫 不羁,傲视独立之人格的象征。
万木冻欲折,孤根独暖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色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附:宋代咏物词
1、苏轼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 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 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 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 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 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 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此诗喻象怪、想象奇、语言瘦硬视觉刺激 强烈,具有极强的主观个性意识。
3、内敛式文人情趣的展现

中国传统文人有两种情趣,一种是外放式 的带有强烈责任感的政治关怀和社会关怀, 一种是内敛式的自我心理调节意识,不带 有明确的政治色彩。多表现为清高、傲岸、 伤感、超脱等。
这种内敛式的情趣在中晚唐咏物诗表现得 非常充分。
1、咏物范围全面系统

初唐诗人几乎人人都写咏物诗,题写对象 从宫廷到山水,从风月到乐舞,范围较南 北朝时期有所扩大。
如李峤创作了120首咏物诗,这组诗分为乾 象、坤仪、芳草、嘉树、灵禽、祥树、居 处、服玩、文物、武器、音乐、玉帛等十 二类,题材之系统广泛超出前人

2、兴寄艺术日趋成熟
在四杰和陈子昂等人的咏物诗中,言志与 状物结合得已较为融洽,个性色彩更强。 如骆宾王《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杜甫一生创作了近三十首咏画诗,这是其 中的名篇,体现了诗人高深的艺术素养和 非凡的艺术鉴赏力。
清方薰在《山静居画论》中说:“读老杜 入峡诸诗,奇思百出,便是吴生王宰蜀中 山水图。自来题画诗亦惟此老使笔如画。”

李颀《董大弹胡笳兼寄语弄房给事》


பைடு நூலகம்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沉沉飞雪白。 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叶惊摵摵。 董夫子,通神明,深松窃听来妖精。 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 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 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 川为净其波,鸟亦罢其鸣。 乌孙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 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 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 长安城连东掖垣,凤凰池对青琐门。 高才脱略名与利,日夕望君抱琴至。
3、姜夔《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 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 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 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 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 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 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 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 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 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东风,不管 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 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 入小窗横幅。
李白《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 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 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 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 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 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 凄怆摧心肝 。

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对神话传说的巧妙 加工,赋予月亮神异的特征,对蟾蜍蚀月 的担忧又表现出忧时的主题。构成瑰丽神 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

这首诗写于会昌六年(公元846年),作者正闲居 永业。当时,李商隐陷入牛李党争之中,境况不 佳,心情郁闷,故本诗流露出幽恨怨愤之情。

内敛式的文人情趣,多表现为与世不谐的 孤傲以及孤傲中的伤感,如陆龟蒙《白莲》 素儰多蒙别艳欺, 此花端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觉, 月晓风清欲堕时。


内敛式的文人情趣,使得那些即使含有仕 宦追求的作品,也别有一种含蓄深隐的意 趣,如齐己的《早梅》 :


盛唐诗人咏物多取马、鹰、大鹏等阳刚色 彩浓厚的物象,即使是咏雨月风雪类的作 品,也较少内敛的自我关怀性的文人情趣; 而在中晚唐,诗人多爱用竹莲松菊梅落花 等寄托自己的情怀,意境幽静,语言清雅, 情绪感伤,颇具阴柔色调。
李商隐《落花》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尽,所得尽沾衣。
虞世南的《咏蝉》诗,它以委婉含蓄的旨 意,表现出士大夫孤芳自赏的雅致情趣: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首托物喻意的小诗通过蝉的高洁形象, 比喻人的品格之高尚,表现出一种雍容不 迫的风度气韵,是初唐少有的寄寓深远的 咏物之作。

高宗武后时期,咏物诗呈现出许多新变的 气象,李峤、沈宋、四杰、陈子昂都有出 色的 咏物诗。

韩愈、孟郊是“元和体”中以“奇诡”和 “矫激”著称的两家。韩愈作《双鸟诗》 比喻二人一鸣而万物皆不敢出声。
韩愈《双鸟诗》

双鸟海外来,飞飞到中州。一鸟落城市, 一鸟集岩幽。 不得相伴鸣,尔来三千秋。 两鸟各闭口,万象衔口头。 春风卷地起, 百鸟皆飘浮。两鸟忽相逢,百日鸣不休。 有耳聒皆聋,有口反自羞。百舌旧饶声, 从此恒低头。 得病不呻唤,泯默至死休。 雷公告天公,百物须膏油。 自从两鸟鸣, 聒乱雷声收。鬼神怕嘲咏,造化皆停留。

草木有微情,挑抉示九州。虫鼠诚微物, 不堪苦诛求。 不停两鸟鸣,百物皆生愁。 不停两鸟鸣,自此无春秋。 不停两鸟鸣, 日月难旋輈。不停两鸟鸣,大法失九畴。 周公不为公,孔丘不为丘。天公怪两鸟, 各捉一处囚。 百虫与百鸟,然后鸣啾啾。 两鸟既别处,闭声省愆尤。 朝食千头龙, 暮食千头牛。朝饮河生尘,暮饮海绝流。 还当三千秋,更起鸣相酬。

附章质夫水龙吟杨花词如下: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 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 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 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 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渐满,香球无数, 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 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第二节 唐代咏物诗

咏物诗至唐代蔚为大观,数量上激增,据 有关资料统计,《全唐诗》和《全唐诗补 编》中共有咏物诗6789首,而且初唐、盛 唐、中唐、晚唐的咏物诗在数量上呈依次 递增的趋势
一、沿袭与新变:初唐咏物诗

初唐时期的文学整体上具有沿袭南朝遗风 与力求革新相交错的特色,咏物诗也是如 此。贞观诗坛君臣多以咏物作为唱和与娱 乐的手段,形式精美,遣词用字、刻画描 摹颇有南朝遗风。但有些诗歌在一定程度 上超出了南朝宫体,为此后咏物言志诗的 发展奠定了基础。


2、周邦彦 《六丑 蔷薇谢后作》
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愿春暂 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为问花何在? 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钗钿堕处遗香泽, 乱点桃蹊,轻翻柳陌。多情为谁追惜?但 蜂媒蝶使,时叩窗隔。东园岑寂,渐蒙笼 暗碧。静珍丛底,成叹息。长条故惹行 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残英小、强 簪巾帻。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人欹 侧。漂流处、莫趁潮汐。恐断红、尚有相 思字,何由见得?

杜甫于天时节候中写得较多的是雨。由于 常年漂泊及忧国忧民,他写雨的作品中, 通常用喜雨和苦雨这类感情色彩鲜明的词 表明咏物主旨。如《春夜喜雨》,通篇洋 溢着作者强烈的感情和个性特色,与前代 写雨的诗有很大区别。
文学作品中的自然永远都是作者心中的自 然,即使是一些追求“无我”境界的禅诗, 也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到作者的情趣。 如王维的《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 壮哉昆仑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 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 中有云气随飞龙。 舟人渔子入浦溆,山木尽亚洪涛风。 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 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
诗中以兰若自比,寄托了个人怀才不遇的 身世之感。
二、多彩的繁荣:盛唐咏物诗

咏物言志诗在盛唐步入繁荣期,盛唐诗人 在咏物诗中自觉吸取前人的写物抒怀艺术, 既充分彰显了自我个性,又生动描绘了丰 富的物象。
盛唐咏物诗全面实践了比兴艺术,寄意更 加深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品格的象征
比兴寄托本都是作者情感和个性的体现, 但在有些诗人笔下,这种个性通过某些一 再出现的物象得到强化,客观物象成了诗 人的自我品格象征。 如李白笔下的大鹏,杜甫笔下的马等

李杜这种一生主要以一种物象自喻的托物 心态,是文学史上咏物言志审美观念的一 大发展,强化了物我合一的艺术感染力。
2、审美情趣的寄托

盛唐诗人的咏物诗不甘落入俗套,即使是 前人已经写过的对象,他们也会用自己独 到的审美情趣赋予自然万物独特的风采, 张显了自我个性。

李白一生爱月,月亮到了李白笔下,也便 具有了李白式的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