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第七讲 伊壁鸠鲁主义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伊壁鸠鲁主义
希腊化和古罗马时期的哲学
• 希腊哲学是自由民主的时代,但古希腊的哲学却极少提倡个体自由,反倒是诡辩论更重视个人,例如 普罗泰戈拉;罗马帝国时期,希腊哲学家和罗马哲学家都重视个体,强调个体思考,个体幸福,但哲 学和宗教一起竞相要求人们效忠。 • 古希腊哲学,特别是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与当时的知识分子大多相同,是游离于当时的 政治制度之外的旁观者和批判者,大多反对当时的自由民主制度,当时只存在官方意识形态,却无官 方哲学及官方哲学家;古罗马哲学则开始有了官方哲学和官方哲学家,如西塞罗,奥勒留,塞内卡等, 后期甚至有了国教基督教及基督教思想家。 • 古希腊哲学繁盛,各门各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然民族弱小、分裂、内斗,终至一蹶不振,究其实, 其哲学崇尚思辨、流于空论,将各门学科置于哲学之中;古罗马哲学孱弱,倾向一统,然法学繁盛, 民族强盛,横跨欧亚非,终成伟大帝国,至东罗马帝国绵延两千年,后裔意大利仍有文艺复兴和复兴 运动,忝列伟大民族之一。论西方首屈一指,论世界则与中华民族并列。 • 若古希腊、古罗马与古代中国比,则古希腊将所有知识门类都纳入哲学,知识分子大都是哲学家、思 辨家;古罗马则将所有知识分类纳入法学,故而产生最多的法学家、政治家;而中国古代则将所有知 识门类都纳入史学,所以思想家都是史学家、实践家。古希腊有才之士要么从政了,流放了,要么当 了思想家,思辨了;古罗马的有才之士都是政治家或法学家,也有史学家;中国的有才之士都是史学 家、政治家和文人,学而优则仕。古希腊凭的是运气和口才,学问家没用;古罗马凭的是血统和战功, 然后成学问;中国古代则凭的是学问和政绩,官学一体。
古希腊末期与古罗马初期的希腊思想
• 古希腊的大思想家的优良政治理想从未实现,良好秩序的构建从 头到尾都是幻影,而波罗奔尼萨战争和雅典陷落之后,自由民主 的思想倒是从平民的视野中淡出了,取而代之的是强大的古罗马 帝国,但实现的不是古希腊的统一,而是古希腊作为被征服的行 省,纳入古罗马的版图。 • 然而其时的古罗马在文化和哲学上尚居弱势,乏善可陈,古希腊 人虽有文化优势,却无力也无意再兴宏大理想城邦的构建,甚至 救国救难的民族情结在思想家那里也不见踪影,遗留下来的只有 古希腊自由民主的个体主义了。个体的重要性,个体如何在世生 存,如何能取得安宁和平,顺应社会历史,就成了希腊思想家们 的主要问题了。
伊壁鸠鲁生平简介
• 前342-前270,出生于萨默斯岛, • 受教于德谟克利特的哲学, • 任教于小亚细亚, • 前306年雅典建学园, • 通过《物性论》流传
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鸠鲁与德谟克利特:原子为何偏斜运 动?谁更符合科学原则?
• 伊壁鸠鲁继承了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认识论和伦理学,但有所改变。 • 原子论共同点在于,都用无穷不可分割的原子在虚空中运动来解释世 界,万事万物的生灭无非是因为碰撞形成的原子团之形成与消散。不 同之处在于,运动特征不同,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运动没有固定方向, 没有目的,没有创造者,没有起源,而伊壁鸠鲁的原子假设原子都是 垂直向下运动,万物起源于某个原子的偏斜运动引起原子碰撞,遂而 隐含了某种目的和起源。 • 伊壁鸠鲁也继承了德谟克利特的认识论方向,用原子运动来解释感受 和思想,但没有什么创见。 • 伊壁鸠鲁继承和发展了德谟克利特的神性论、人性论和伦理学乃至政 治学,这是伊壁鸠鲁特别关注的地方:原子论带来的人的影响,特别 是德谟克利特的快乐原则。
伦理学:又要快乐,又要宁静? 快乐主义与精神宁静
审慎明智的快乐原则: • 个人快乐是善的标准,是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 • 这凭的是人的感受,感受能知善恶好坏,感觉能知真实虚假,趋乐避苦是人之本性。 • 快乐是欲望之满足,但欲望有别,快乐因而也不同,其标准在于自然和必要,有自 然而必要的欲望和快乐,有自然而不必要的欲望与快乐,有既非自然又不必要的欲 望与快乐; • 有暂时的、需要连续满足的、甚至放纵的、因而带来痛苦的快乐,还有持久的、节 制的、均衡的快乐,还有真正的快乐,即身体无痛苦和心灵无纷扰而达到宁静状态, 这主要是精神快乐以及带来的相应的肉体节制的快乐。 • 最终,伊壁鸠鲁也主张通过冷静的推理来寻求取舍的动机,排除纷扰的意见。 • 与德谟克利特相同的是,伊壁鸠鲁提倡快乐,但崇尚节制,赞成教养,但不同的是, 德谟克利特将德谟克利特原子论及快乐原则中暗含的个体原则凸显出来,丰富和发 展了德谟克利特的人与社会理论。
人性论:我是谁?我现在快乐吗? 肉体与当下;个体的人;欲望与快乐。
• 人的生命只不过是这种肉体以及这种经验的当下一刻。人的本质也被 归结为不同大小和形状的原子,肉体由较大原子构成,感觉与思想则 由小而光滑敏捷的原子构成。 • 个体的人:没有神的命令,没有外在的普遍原则,原子构成的个体成 了一切存在的终极基础,最终也将注意力集中到个人及其对肉体和精 神的快乐的直接渴望上,这不仅是道德哲学中的新取向,而且很大程 度上影响了西方的思想基础:个体主义和快乐主义。 • 即使有神,神也是快乐的,并且享受着自己的快乐,不来理会人间的 烦恼。 没有神灵和灵魂,没有过去与将来,只有肉体和现在。你现在快乐吗?
神性论:神也是原子团;死亡无非原子团解散。 没有神灵,没有灵魂,死亦无惧,人而如何?
偏斜的原子论为基础的神性论、人性论、伦理学和政治学:
• 神性论:万事万物由永恒不变的原子构成,上帝诸神遵循同样的 原则,而非任何事物的来源或创造者;原子永远存在于空间之中, 如雨滴垂直下落,然而伊壁鸠鲁假设了原子的偏斜运动,因而造 成原子碰撞,形成原子团,排列成万事万物。人类与众神一样, 都是原子碰撞的偶然产物。亦即,神如果有,也是偶然的,被动 的, 灵魂无非原子团的聚合离散。即使有神,神也不管我们。 • 神和死亡 :众神与死亡都无所恐惧,因为神无能也无力,死亡不 过是原子解散。
政治哲学:个人快乐、自然正义与契约论
• 个人快乐是出发点; • 社会应满足个人趋乐避苦之本性,即给人幸福,禁止伤害,因而达到 自然正义; • 但达到自然正义的手段,则是通过互相协商和社会约定。 原子唯物论导致否定神意和天理,否定灵魂和来世,只剩下个体的肉体 及其当下,因而欲望与快乐就是人的主要动力和活动,凭着可持续性的 理性快乐原则,区分真正的快乐从而达致精神宁静,凭着个人快乐原则, 同样可以达致自然的社会正义,而因为没有神意和天理,故而只能通过 个体之间的协商和约定,因而为近代西方政治哲学提供了思想基础。
希腊化和古罗马时期的哲学
• 希腊哲学是自由民主的时代,但古希腊的哲学却极少提倡个体自由,反倒是诡辩论更重视个人,例如 普罗泰戈拉;罗马帝国时期,希腊哲学家和罗马哲学家都重视个体,强调个体思考,个体幸福,但哲 学和宗教一起竞相要求人们效忠。 • 古希腊哲学,特别是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与当时的知识分子大多相同,是游离于当时的 政治制度之外的旁观者和批判者,大多反对当时的自由民主制度,当时只存在官方意识形态,却无官 方哲学及官方哲学家;古罗马哲学则开始有了官方哲学和官方哲学家,如西塞罗,奥勒留,塞内卡等, 后期甚至有了国教基督教及基督教思想家。 • 古希腊哲学繁盛,各门各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然民族弱小、分裂、内斗,终至一蹶不振,究其实, 其哲学崇尚思辨、流于空论,将各门学科置于哲学之中;古罗马哲学孱弱,倾向一统,然法学繁盛, 民族强盛,横跨欧亚非,终成伟大帝国,至东罗马帝国绵延两千年,后裔意大利仍有文艺复兴和复兴 运动,忝列伟大民族之一。论西方首屈一指,论世界则与中华民族并列。 • 若古希腊、古罗马与古代中国比,则古希腊将所有知识门类都纳入哲学,知识分子大都是哲学家、思 辨家;古罗马则将所有知识分类纳入法学,故而产生最多的法学家、政治家;而中国古代则将所有知 识门类都纳入史学,所以思想家都是史学家、实践家。古希腊有才之士要么从政了,流放了,要么当 了思想家,思辨了;古罗马的有才之士都是政治家或法学家,也有史学家;中国的有才之士都是史学 家、政治家和文人,学而优则仕。古希腊凭的是运气和口才,学问家没用;古罗马凭的是血统和战功, 然后成学问;中国古代则凭的是学问和政绩,官学一体。
古希腊末期与古罗马初期的希腊思想
• 古希腊的大思想家的优良政治理想从未实现,良好秩序的构建从 头到尾都是幻影,而波罗奔尼萨战争和雅典陷落之后,自由民主 的思想倒是从平民的视野中淡出了,取而代之的是强大的古罗马 帝国,但实现的不是古希腊的统一,而是古希腊作为被征服的行 省,纳入古罗马的版图。 • 然而其时的古罗马在文化和哲学上尚居弱势,乏善可陈,古希腊 人虽有文化优势,却无力也无意再兴宏大理想城邦的构建,甚至 救国救难的民族情结在思想家那里也不见踪影,遗留下来的只有 古希腊自由民主的个体主义了。个体的重要性,个体如何在世生 存,如何能取得安宁和平,顺应社会历史,就成了希腊思想家们 的主要问题了。
伊壁鸠鲁生平简介
• 前342-前270,出生于萨默斯岛, • 受教于德谟克利特的哲学, • 任教于小亚细亚, • 前306年雅典建学园, • 通过《物性论》流传
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鸠鲁与德谟克利特:原子为何偏斜运 动?谁更符合科学原则?
• 伊壁鸠鲁继承了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认识论和伦理学,但有所改变。 • 原子论共同点在于,都用无穷不可分割的原子在虚空中运动来解释世 界,万事万物的生灭无非是因为碰撞形成的原子团之形成与消散。不 同之处在于,运动特征不同,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运动没有固定方向, 没有目的,没有创造者,没有起源,而伊壁鸠鲁的原子假设原子都是 垂直向下运动,万物起源于某个原子的偏斜运动引起原子碰撞,遂而 隐含了某种目的和起源。 • 伊壁鸠鲁也继承了德谟克利特的认识论方向,用原子运动来解释感受 和思想,但没有什么创见。 • 伊壁鸠鲁继承和发展了德谟克利特的神性论、人性论和伦理学乃至政 治学,这是伊壁鸠鲁特别关注的地方:原子论带来的人的影响,特别 是德谟克利特的快乐原则。
伦理学:又要快乐,又要宁静? 快乐主义与精神宁静
审慎明智的快乐原则: • 个人快乐是善的标准,是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 • 这凭的是人的感受,感受能知善恶好坏,感觉能知真实虚假,趋乐避苦是人之本性。 • 快乐是欲望之满足,但欲望有别,快乐因而也不同,其标准在于自然和必要,有自 然而必要的欲望和快乐,有自然而不必要的欲望与快乐,有既非自然又不必要的欲 望与快乐; • 有暂时的、需要连续满足的、甚至放纵的、因而带来痛苦的快乐,还有持久的、节 制的、均衡的快乐,还有真正的快乐,即身体无痛苦和心灵无纷扰而达到宁静状态, 这主要是精神快乐以及带来的相应的肉体节制的快乐。 • 最终,伊壁鸠鲁也主张通过冷静的推理来寻求取舍的动机,排除纷扰的意见。 • 与德谟克利特相同的是,伊壁鸠鲁提倡快乐,但崇尚节制,赞成教养,但不同的是, 德谟克利特将德谟克利特原子论及快乐原则中暗含的个体原则凸显出来,丰富和发 展了德谟克利特的人与社会理论。
人性论:我是谁?我现在快乐吗? 肉体与当下;个体的人;欲望与快乐。
• 人的生命只不过是这种肉体以及这种经验的当下一刻。人的本质也被 归结为不同大小和形状的原子,肉体由较大原子构成,感觉与思想则 由小而光滑敏捷的原子构成。 • 个体的人:没有神的命令,没有外在的普遍原则,原子构成的个体成 了一切存在的终极基础,最终也将注意力集中到个人及其对肉体和精 神的快乐的直接渴望上,这不仅是道德哲学中的新取向,而且很大程 度上影响了西方的思想基础:个体主义和快乐主义。 • 即使有神,神也是快乐的,并且享受着自己的快乐,不来理会人间的 烦恼。 没有神灵和灵魂,没有过去与将来,只有肉体和现在。你现在快乐吗?
神性论:神也是原子团;死亡无非原子团解散。 没有神灵,没有灵魂,死亦无惧,人而如何?
偏斜的原子论为基础的神性论、人性论、伦理学和政治学:
• 神性论:万事万物由永恒不变的原子构成,上帝诸神遵循同样的 原则,而非任何事物的来源或创造者;原子永远存在于空间之中, 如雨滴垂直下落,然而伊壁鸠鲁假设了原子的偏斜运动,因而造 成原子碰撞,形成原子团,排列成万事万物。人类与众神一样, 都是原子碰撞的偶然产物。亦即,神如果有,也是偶然的,被动 的, 灵魂无非原子团的聚合离散。即使有神,神也不管我们。 • 神和死亡 :众神与死亡都无所恐惧,因为神无能也无力,死亡不 过是原子解散。
政治哲学:个人快乐、自然正义与契约论
• 个人快乐是出发点; • 社会应满足个人趋乐避苦之本性,即给人幸福,禁止伤害,因而达到 自然正义; • 但达到自然正义的手段,则是通过互相协商和社会约定。 原子唯物论导致否定神意和天理,否定灵魂和来世,只剩下个体的肉体 及其当下,因而欲望与快乐就是人的主要动力和活动,凭着可持续性的 理性快乐原则,区分真正的快乐从而达致精神宁静,凭着个人快乐原则, 同样可以达致自然的社会正义,而因为没有神意和天理,故而只能通过 个体之间的协商和约定,因而为近代西方政治哲学提供了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