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阻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湿

讲课内容

述 病因病机 类证鉴别 辨证论治 演变与预后 预防与调护
概述
定义:
1.湿邪阻滞中焦,脾胃运化功能减退 (病机) 2.全身乏力,肢体困重,胸闷腹满,纳呆苔腻(症状) 3.夏令梅雨季节(好发的季节) 4.东南沿海和潮湿地区(区域)
别名:湿证、湿病、伤湿 范围:
3.脾虚湿滞
主症: 面色萎黄,四肢困重,厌食油腻,胸闷腹胀,大便 溏泄,舌淡胖,苔薄腻,脉濡缓
治法:健脾化湿
代表方:香砂六君子汤 药物:木香,砂仁,党参,陈皮,半夏,茯苓 暑热症或疰夏:荷叶,板蓝根,竹叶,白茅根
四、辨证论治 总结
分型
主症
湿困脾胃
湿困
湿热中阻
湿化热
脾虚湿滞
湿困+脾虚
治则
芳香化湿
藿香正气 散加减
六、预防与调护
饮食
保暖
居所
中药茶饮
清热化湿
连朴饮加 减
健脾化湿
香砂六君 子汤加减
方药
四、辨证论治 治湿选药思路
芳香化湿 藿香、佩 兰、砂仁、 肉豆蔻 (醒脾) 苦温燥湿 花椒,肉 桂,小茴 香,苍术、 白术(健 脾)、厚 朴、陈皮 苦寒燥湿 黄芩、黄 连、黄柏、 山栀 大黄,虎 杖 淡渗利湿 茯苓(健 脾)、猪 苓、薏仁、 泽泻,石 苇
胃肠功能紊乱、部分肝炎,可参考本篇辨治。
历wenku.baidu.com沿革:
《内经》
1.认识到发病与外界环境密切相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 筋脉”。 2.描述临床症状。 《素问·生气通天论》“因于湿,首如裹”,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湿胜则濡泄”。
汉代张仲景
1专立“痉湿暍病脉 症并治” 篇
二、病因病机
入侵
寒化
外 湿 内 湿 湿阻中焦 气机痞塞
雨潮 水湿 饮食 不节
脾虚
重闷 呆腻
热化
脾虚气弱 中阳不运
黄溏 神倦
三、类症鉴别 湿阻 湿温
共同点
传染性 发热程 度 病情及 传变
身重而痛,胸脘痞闷
无 无发热或低热 较轻,无传变 有 持续发热,甚 至高热 较重,有卫气 营血传变
四、辨证论治
分清寒热
辨证要点
辨别虚实
临床辅助检查
论治要点
实证除湿,虚证健脾 温清配伍,用药清灵

四、辨证论治 基本分型与治疗
1.湿困脾胃
主症: 肢体困重乏力,胸闷腹胀,纳呆口淡,头重如果, 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芳香化湿
代表方:藿香正气散加减 药物:藿香,紫苏,白芷,厚朴,半夏,白术,茯苓 消食药:山楂,鸡内金, 表 证:荆芥,防风
五、演变与预后 寒热从化:湿邪阻滞脾胃之后,由于脏 腑阴阳的偏盛偏衰,以及治疗是否得当, 湿有从寒或从热的不同病理变化。
素体脾胃 虚寒 素体胃肠积热 或阴虚火旺 寒化
过用寒凉 之品
热化
过用温燥之药
五、演变与预后
呕吐
泄泻 水肿 虚劳
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胃肠阻滞,传化失常 脾阳亏虚,水湿泛滥 反复不愈,气血阴阳俱伤
大便溏:车前子,泽泻
四、辨证论治 基本分型与治疗
2.湿热中焦
主症: 四肢困重,口苦粘腻,纳呆胸闷,腹胀,渴不欲饮 尿赤便溏,低热,舌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化湿
代表方:连朴饮加减或甘露消毒丹 药物:黄连,山栀,厚朴,半夏,菖蒲,芦根 暑热症或疰夏:荷叶,板蓝根,竹叶,白茅根
四、辨证论治 基本分型与治疗
四、辨证论治 治湿选药思路
化湿药其实都是一些香料, 多用来治疗脘腹痞满,呕吐泛 酸,大便溏泄,食少体倦等症 芳香化湿药其实都是一些香料 ,日常用的煮肉时候用到的药 材,因为气味芳香,且皆有化 湿的功效,多用来治疗脘腹痞 满,呕吐泛酸,大便溏泄,食 少体倦等
大花椒、桂皮、丁香、胡椒、陈皮、木香、山奈、 白芷、茴香、良姜、甘草、肉蔻、砂仁等名贵天然 香料。
明代张景岳
《景岳全书》“湿 从阴者为寒湿, 湿从阳者为湿热。 2提出病因有内湿和 湿证虽多,而辨 外湿之分。 治之法,其要惟 3讨论外湿的诊治。 二,一曰湿热, 4治疗禁忌:过汗、 一曰寒湿。” 过下和火攻。 提出湿邪的寒化 和热化,并确定 辨证。
清代温病学派
对湿邪致病的病因、 病理、辨证治疗都有 较大的发展和补充。 •《证治汇补》从症状 上鉴别湿热与寒湿。 •《临证指南医案》提 出由于感邪的性质及 体质不同,其病理属 性和转归也各不相同。 •《温病条辨》强调了 湿邪与中焦脾胃的发 病关系及湿病的病理 转化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