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讲 艺术现象的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讲艺术现象的结构

1 艺术家

2 艺术创作

3 艺术品

4 艺术接受

艺术现象自身是十分复杂多样的,因此人们可以看到各种不同的艺术存在的样式。尽管这样,艺术现象具有一个基本的结构。一般而论,人们将它分为艺术家、艺术创作、艺术品和艺术接受等要素。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于艺术现象结构中要素的意义及其重要性的理解是不同的。例如主体主义的美学会更多地强调从艺术家和艺术创作来理解全部的艺术现象奥秘,而非主体主义的美学则主要从艺术品和艺术接受来把握艺术现象的本性。事实上,从近代以来,一般的艺术理论经历了从作家中心到作品或文本中心再到读者中心的转变。十八和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文艺思潮奉行天才的美学观,认为作品的意义是由作者赋予的,由此带动了大量的关于艺术家传记学心理学研究。但二十世纪的英美新批评以意图谬论否认了作者的思想,同时俄国形式主义乃至后来法国的结构主义也强调,所谓的文学艺术现象在根本上是文本,它是自足、自律的,无关文本之外的因素。但三十年代西方艺术理论界不再只是关注文本自身的问题,而是探索文本的阅读、接受和影响问题。尽管这样,艺术现象的结构作为一个整体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

但从一个直接给予的事情而言,艺术现象既不是艺术家,也不是艺术创作,甚至也不是艺术品,而是艺术接受。因此比起其他的艺术要素,艺术接受具有其不可争辩的优越性。艺术接受一般表现为艺术欣赏、体验、经验等,也就是最一般的艺术审美活动。正是在艺术接受中,人与各种艺术品相遇。一方面人走向艺术品,另一方面艺术品向人敞开。也正是在艺术接受中,人们经历了艺术的创造过程并理解了艺术家自身。在这样的意义上,艺术接受是一切艺术现象的聚集。它不仅是艺术现象结构中的一个要素,而且包括了艺术现象的一切要素。不过,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思想的道路不是回溯的,从艺术接受到艺术品再到艺术创作和艺术家,而是直线的,从艺术家到艺术创作再到艺术品和艺术接受。这种思想道路无关于对于艺术现象结构中的某一要素的强调,也不试图主张某种中心主义,而是由此表明,艺术现象是如何一步步地显现自身的,并形成自身的结构的。

1 艺术家

在整个艺术现象中,艺术家看起来是本原性的。这在于,艺术家是那些创造艺术作品的人。艺术家是创造者,艺术品是创造物。没有艺术家,便没有艺术品的存在,于是也没有以它为中心的艺术现象的发生。

但谁是艺术家?毫无疑问,艺术家既不是上帝,也不是自然,而是人。虽然人们也认为上帝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自然也是一位无名的艺术家,但这只是一种比喻。它无非表明上帝和自然与艺术家具有相似性,即他(它)们都是存在的创造者。艺术家只是人,而且是作为世界性和历史性存在的个体。他们具有肉身,拥有自身的生和死。对于他们,我们可以列举许多名字。仅就文学史而言,如中国有屈原、陶渊明、李白、苏轼、曹雪芹、鲁迅等;西方有荷马、索福克勒斯、莎士比亚、歌德、陀斯妥耶夫斯基、卡夫卡等。艺术家就具体地表现为这些无数的名字。

虽然艺术家是人,但人就是艺术家吗?“艺术家是人”这句话并不意味着它可以反过来说“人就是艺术家”,而将艺术家和人完全看成同一的。一些理论不仅抽象地认为人是艺术家,而

且具体地主张人人都是艺术家。这种观点将人与艺术家划等号,意在消除艺术家作为特别的人和一般的人之间在历史上难以逾越的界限,而弥补传统美学中的艺术与生活的分离。但人作为艺术家不能理解为现实的人都是艺术家,而是要把握为人就其本性而言具有艺术家的本性。因此人作为艺术家只是可能的,而不是现实的。只有当生活艺术化和艺术生活化的时候,也就是生活和艺术的界限消失了的时候,人才能真正成为艺术家。如果生活和艺术之间仍然不是同一的而是差异的话,那么人是艺术家则只是一种空洞的语词,而掩盖了存在的本性。不仅如此,这种理论还包含了人与艺术家的平等化和平均化。它不是导致生活向艺术的提升,而是艺术向生活的下降。

因此我们可以说,虽然艺术家是人,但艺术家不是一般人,而是特殊的人。这里重要的是,划清艺术家和一般人的界限。对此问题的回答又必须关联于艺术品。显然一般的人虽然创造了自己的生活,但没有创造艺术品。与此不同,当论及艺术家的时候,人们自然想起那些给一些艺术作品命名的人,也就是那些作品的主人。于是艺术家就是那些创造艺术作品的人。由此看来,艺术品是艺术家的身份最确凿的证明。但在日常生活世界里,艺术家却并不是靠艺术品这一外在的证明来宣告自己,而是凭借自身而显示自身的。这也就是说,艺术家是作为一个人来活动的。作为一个艺术家,这个人究竟是一个什么样人呢?

说起艺术家,人们往往都会认为它是一些特殊的人。他们有不一般的身体。这不仅就其自然禀赋而言,指某种生理的机能突出,而且也就其后天训练而言,指感官和感觉的丰富和敏锐。此外,艺术家对于他们自身的身体也有意地装饰,如发须的形状,衣服的样式等等。但人们更多地认为艺术家具有独特的心理。在现代心理学之前,人们早就意识到艺术家的心理特征是与众人不同的。中国的诗人被称为骚人,也就是一些充满忧愁的人;西方的诗人被说成是神灵附体的人,也就是心灵处于迷狂状态的人。现代心理学,特别是心理分析学的理论专门揭示了艺术家的独特的心理特性,指出艺术家是广义的精神病患者,和白日梦的病人具有相似性。除了上述的身体和心理的特殊性之外,艺术家的特性还显现在一般的现实生活中。他们是一些独行特立的人。如果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来理解人的行为的的话,那么艺术家的行为容易被视为是非道德和超道德的。但这可能出现两种极端的情形,一种是在现行的道德之上,因此具有圣人和先知的美德,如仁者智者,另一种在先行的道德之下,因此具有魔鬼和野兽恶行,如酒色之徒。

但艺术家的独特性必须在技能、欲望和智慧的游戏中才能得到切中的理解。

毫无疑问,艺术家是怀有技能的人。一般人也有一般的技能,但只有艺术家怀有艺术的技能。他们在身体的感官和感觉方面就其自然性而言就具有超出常人的优越性,如一个优美与灵活的身材,一双感受色彩和线条的眼睛,一双感受节奏和旋律的耳朵等。但艺术家的才能不只是天生的,而也是后天培养的。正是通过灵魂和身体的训练,人才能达到心灵手巧。人的感觉由自然性的感觉变成了艺术性的感觉。于是人们才能从事美术的造型和音乐的作曲和演奏。这种身体和感觉的能力实现于人对于器具的把握过程之中。正如绘画是对于笔、墨或者颜料乃至纸布的特性的驾御一样,音乐的演奏就是对于乐器的性能的精通。艺术技能的完美境地在于,这些器具在艺术家的操作过程中甚至成为其外在的双手,也就是无机的身体。艺术家同时也是具有欲望的人。与一般人一样,艺术家充满了七情六欲,包括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当然艺术家的欲望比起一般人的欲望更加丰富,也更加强烈。正如人们所说,艺术家是富于情感的人。他对于人的生存和死亡有非同寻常的经验,因此有更多的爱,也有更多的恨。但艺术家和一般人在欲望上的根本差异在于,他的欲望是创造性的。但欲望的创造性不是别的,而就是创造欲望,也就是让欲望生产出来。欲望的创造不仅是把压抑的欲望解放出来,使欲望获得自由,而且是在没有欲望的地方呼唤欲望。正是如此,艺术家履行着艺术对于人的生命的神圣的使命,让艺术成为生命的兴奋剂,去刺激生命。

当然,艺术家更是拥有智慧的人。我们说,智慧总是人的智慧。但这并不意味着人规定智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