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与实施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掌握参训学生运动员选拔的程序和各种训练 计划的制订;
3.熟练运用各种运动训练方法从事学校课余体 育训练实践。
第一节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性质与特点
一、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性质
(一)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概念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指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在体育方 面有一定天赋或有某项运动特长的学生,以运动队、代 表队、俱乐部等形式对他们进行系统的训练,旨在全面 发展他们的体能和身心素质,提高某项运动技术和水 平,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二、学校课余体育训练计划的制订
(一)年度训练计划 年度训练计划是根据学校学年教学周期安排的训练计划。 年度训练计划的内容通常包括: 1.上一年度训练情况和本年度的训练目标 2.身体素质、技术、战术训练及运动成绩所要达到的指
标和心理训练的要求; 3.全年训练阶段的划分,各个时期身体训练和战术训练
的比重与内容以及训练负荷的安排 4.参加比赛的时间安排; 5.检查评定训练效果的时间与方法等。
二、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一般运动训练相比,有许多共同的 方面。 首先,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其他运动训练一样,主要目 的是提高专项运动的技术水平,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 因此在训练项目、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具有相似 性。 其次,为了使运动员能承受体育竞赛时的极限运动负荷 和心理适应能力,在运动训练过程中,科学地安排生理 负荷以及变化的速度和幅度。
余 体育训练的参加者都是青少年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重
要 时期,所以,这一阶段着重要抓好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
的 训练,不宜过早地对他们施以成年人的训练方法和运动
负 荷。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内容既要全面,有要突出重点, 即包括身体、技术、战术、思想、心理和智力等方面。
3.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广泛性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广泛性是指凡是愿意参加课余体育
再次,参加运动训练的运动员,无论是青少年还是成 人,即使是接受相同的训练内容,他们在身体、技术、 战术、心理、智力等方面仍存在不同的特点,所以,在 训练要求、内容、方法与手段方面,都要做到区别对 待。wk.baidu.com
最后,运动训练的结果就是要使运动员在各类比赛中发 挥最佳运动水平,创造优异成绩。
然而,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以在校青少年学生为主,所 以,它与一般运动训练相比,又有其自身的特点。
(二)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定位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是学校贯彻普 及与提高要求的重要内容。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我国运动 训练体制的一个组成环节,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必经之 路,是基础训练的一种组织形式。我国大部分在国内、国 际比赛中夺取优异成绩的运动员都启蒙于学校课余体育训 练。开展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对全面贯彻我国教育方针和 体育方针,实现学校教育目标和体育目标,推动 “全民
1.身体形态指标
• 根据不同运动项目对运动员身高、体重、体围、跟腱、 足弓及臀部等身体各部分的要求,在测试和家访的基础 上,判定其在形态方面发育潜力的大小,预测学生的最 终形态特征。
2. 生理机能指标
通常是对心率、肺活量、最大吸氧量等指标进行测试。 由于不同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生理机能也有特殊的要求, 如中长跑、游泳项目特别要求运动员心肺功能强;体操 则要求运动员前庭分析器功能良好,所以,还要根据不 同运动项目的特点,适当增加测试的指标。
训 练的学生,不分成绩高低,有无运动天赋,都可以参加
课 余体育训练。如果能以学生体育俱乐部的形式组织课余
运 动训练的爱好组和提高组,就能扩大训练对象的范围,
不 断壮大运动训练队伍。
案例观摩:马启伟论体育
马启伟指出:现在包括小学在内的学校体育中有一种倾 向——搞竞技体育,只重视竞技体育,很少健身的项 目,这是不正确的。学校体育应是培养学生参加体育活 动的习惯,同时教给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方法,这才能 使学生受益终身。 学校体育的功能首先是健身(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 仅仅培养几个体育“尖子”去夺金牌。再有,应发挥学 校体育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功能。如通过体育运 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完善学生的性格,改善学生的人 际关系,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等。
• 无论哪种类型的学校,运动队的目标非常明确,主要是 提高运动水平,代表本校参加各种级别的比赛。学校还 有班级运动队、年级运动队等。
•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体育运动后备人才培养试点学校的 学校运动队,往往是师资与物质较为有保障,工作有序、 训练系统。运动队训练项目的选择与确定,是上级教育 和体育主管部门根据学校的体育传统、师资队伍和指导 力量、场地设施条件以及地理与气候条件而综合考虑和 合理布局的。对于普通中小学校,学校运动队一般选择 学习努力,身体健康,有一定运动专长或具有培养条件 的学生。
附录: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与实施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课余体育训练是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提高学校体育水平的重要内容。随着 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学校将逐渐成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基地。同样,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也出现了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并存的局面。
学习目标:
1.了解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性质、特点以及组 织形式;
健 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的实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目标
对具有运动特长的在校学生进行全面身体训练,发展体 能,掌握参训项目的基本技术和战术,为进一步的专项运 动训练奠定身体、心理、技术、战术和思想品质的良好基 础,为全面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提供体育骨干。
1.全面发展体能,提高运动能力; 2.输送后备人才,培养群体骨干; 3.塑造良好品质,提高适应能力。
一、学校运动队
• 学校运动队是我国课余体育训练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 形式,也是我国课余体育训练最富活力的训练组织之一。 无论是在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运动后备人才培养试 点学校,还是在普通中小学校,都有这样的学校运动队。
• 在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一般有一或两个具有广泛群众性 和较高水平的项目运动队,它们得到教育局和体委有关 部门的关心与支持,其运动队训练工作纳入了学校的常 年计划。
一、运动队的组建
(一)确定训练项目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开展,首要问题是确定训练项 目。因此,刚开始建立运动队的学校,最好先集中精 力从一二个项目开始训练,再逐步形成传统。
(二)参训运动员的选拔
对于参加课余体育训练学生的选拔,可以参照竞技体育 运动员选材的步骤展开,即根据运动项日的特点和要求, 以科学的方法对部分在校学生进行各种能力与有关因素 的测试和预测:
四、体育俱乐部
• 随着学校体育改革的深入,课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学 校根据学生的需要,组成了各种形式的体育俱乐部。其 中带有运动训练性质的体育俱乐部成为新型的学校课余 体育训练形式,中、小学校中优秀的体育苗子被选送到 体育俱乐部进行系统的培训。
• 另外,学校课余体育训练还有其他一些组织形式,如民 办公助的训练中心、民间协会、训练站点等,其中有些 属于纯民办的性质。
(二)阶段训练计划
阶段训练计划是根据年度训练计划中所规定的各阶段的任 务、内容、要求和训练次数等而制定的。阶段训练计划的 内容比年度训练计划更为具体,它能使训练内容的安排、 主要训练手段的选择和负荷量的确定更加切合训练过程的 实际。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阶段一般以3个月为一个阶 段。
阶段训练计划根据训练任务或重点的不同,可以分为基础 训练阶段计划、准备比赛阶段计划、比赛阶段计划、恢复 阶段计划和临时性短期集训计划等不同类型。制定阶段训 练计划要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要明确阶段训练的时 间,身心负荷安排的节奏,以及阶段训练的重点内容、解 决的难题。
3.身体素质指标
• 主要包括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柔韧和平衡能力等。 选拔学生时,需要根据参加训练项目的特点,增加能反 映专项运动能力的身体素质指标进行测试。
• 选拔参训运动员要考虑的条件和因素很多,除了测试上 述参考数据外,还要考虑遗传因素、年龄因素、运动素 质发展的敏感期、心理素质、家庭、社会在过去和未来 对学生的影响等。此外,学校选拔运动员时,要重视学 生文化学习,以及思想品质表现等情况,使学校运动队 符合学校教育要求,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服务。
1.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业余性 学校课余运动训练的显著特点是业余性,即利用课余时 间(每天下午文化课学习后以及每年的寒暑假和其他节 假日等)进行运动训练。以学期和学年为周期的运动训 练,是其他专业训练所没有的。
2.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基础性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主要是进行基础训练,这是在训学生
年 龄特征、课余训练以及运动训练规律所决定的。学校课
二、基层训练点
• 基层训练点是以一或两个运动项目为重点的训练基地。 有的基层训练点根据青少年儿童课余体育训练的需要, 由基层体委和教育部门共同规划,全面布局。有的基层 训练点,是以一所重点中学为基地,吸收附近学校有特 长或有培养前途的学生参加某项运动训练的训练点。
三、体育特长班
在一些小学,学校对部分有运动天赋的学生进行特殊培 训,组成体育特长班,旨在发现培养他们的体育特长。 体育特长班是由学校组织教师或教练员,招收本校或周 边学校中,有一定体育特长的学生进行课余体育训练, 采用自愿、业余的方式,有的甚至是有偿训练。
自1970年代末期原国家体委提出业余训练要“全国一盘 棋,组织一条龙,训练一贯制”以来,全国从上而下建 立起形式多样、层层衔接的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体系, 包括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初级形式(基层学校运动队、 传统体育项目学校、体育班、普通业余体校),中间层 次(重点业余体校、体育中学、训练中心、体育俱乐 部)和最高层次(体育运动学校、竞技体校、优秀青年 队)。 随着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作为业余体育训练基础 的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呈现出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 并存的局面。
春季阶段:系统地提高训练的强度和密度,适当增 加技术训练,提高技术水平,继续发展身体素质, 参加校内外的各种比赛。 夏季阶段:继续加强身体训练,不断提高训练的强度 和密度,加强技术训练,积极参加各种比赛,提高身 体素质和技、战术水平以及各项心理与生理指标。 此外,可根据年度比赛任务和运动项目的特点,按竞 技状态发展规律确定训练阶段。
(三)指导教师的配备
•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指导教师或教练员,大多是由本校 的体育教师担任,也可以选择其他有体育专长的老师担 任。有些条件较好的学校,还会聘请业余体校的教练或 体育俱乐部的教练来校担任运动队教练。
(四)规章制度的建立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教育和体育的组成部分,要 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以及运 动队的管理。 1.训练制度 建立严格的训练作息制度,规定每周、每次的训练时 间与要求。 2.奖惩制度 学校对运动成绩和学习成绩均好的参训学生给予物质 奖励或减免学杂费,或给予其他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由于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属于基础训练,比赛任务较少,一般 按学期和季节将年度训练计划划分为秋季、冬季、春季和夏 季四个训练阶段,其主要任务体现为: 秋季阶段:全面发展身体素质,进行技术教学与训练,改进 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测验身体素质、技术、心理和生理方面 的各项指标。 冬季阶段:适当减少技术训练的比重,增加身体训练的比 例。进一步发展与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和专项身体素质,发展 一般耐力和专项耐力,并巩固专项技术,测验身体素质和技 术训练的各项指标。
3.比赛制度 根据校内外比赛的任务和规模大小,对于外出参加比赛 的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包括遵守纪律、服从裁判、尊重 观众、团结一致、顽强拼搏、赛出风格赛出水平等。
4.教练员责任制 建立教练员负责制,对学生的训练、学习、生活、思想 等方面全面负责,使训练工作正常进行。
5.学习检查制度 建立每个参训练学生的训练档案(包括运动员档案卡和 运动员登记表)和运动队的工作日记,密切观察学生的 情绪变化和关注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 切合实际的训练计划,保证参训学生文化学习和运动成 绩保持良好状态。
第三节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实施
•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工作的开展和实施,需要学校各方面 的协调配合。
• 首先需要根据学校的传统和条件,确定体育训练的项目, 再就是组建运动队,这不仅需要选拔具有一定特长的学 生组成运动队,而且要遴选热爱业余训练工作的体育教 师担任运动队教练,同时还需要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 以保证课余体育训练的正常开展。
3.熟练运用各种运动训练方法从事学校课余体 育训练实践。
第一节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性质与特点
一、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性质
(一)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概念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指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在体育方 面有一定天赋或有某项运动特长的学生,以运动队、代 表队、俱乐部等形式对他们进行系统的训练,旨在全面 发展他们的体能和身心素质,提高某项运动技术和水 平,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二、学校课余体育训练计划的制订
(一)年度训练计划 年度训练计划是根据学校学年教学周期安排的训练计划。 年度训练计划的内容通常包括: 1.上一年度训练情况和本年度的训练目标 2.身体素质、技术、战术训练及运动成绩所要达到的指
标和心理训练的要求; 3.全年训练阶段的划分,各个时期身体训练和战术训练
的比重与内容以及训练负荷的安排 4.参加比赛的时间安排; 5.检查评定训练效果的时间与方法等。
二、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一般运动训练相比,有许多共同的 方面。 首先,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其他运动训练一样,主要目 的是提高专项运动的技术水平,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 因此在训练项目、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具有相似 性。 其次,为了使运动员能承受体育竞赛时的极限运动负荷 和心理适应能力,在运动训练过程中,科学地安排生理 负荷以及变化的速度和幅度。
余 体育训练的参加者都是青少年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重
要 时期,所以,这一阶段着重要抓好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
的 训练,不宜过早地对他们施以成年人的训练方法和运动
负 荷。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内容既要全面,有要突出重点, 即包括身体、技术、战术、思想、心理和智力等方面。
3.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广泛性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广泛性是指凡是愿意参加课余体育
再次,参加运动训练的运动员,无论是青少年还是成 人,即使是接受相同的训练内容,他们在身体、技术、 战术、心理、智力等方面仍存在不同的特点,所以,在 训练要求、内容、方法与手段方面,都要做到区别对 待。wk.baidu.com
最后,运动训练的结果就是要使运动员在各类比赛中发 挥最佳运动水平,创造优异成绩。
然而,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以在校青少年学生为主,所 以,它与一般运动训练相比,又有其自身的特点。
(二)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定位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是学校贯彻普 及与提高要求的重要内容。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我国运动 训练体制的一个组成环节,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必经之 路,是基础训练的一种组织形式。我国大部分在国内、国 际比赛中夺取优异成绩的运动员都启蒙于学校课余体育训 练。开展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对全面贯彻我国教育方针和 体育方针,实现学校教育目标和体育目标,推动 “全民
1.身体形态指标
• 根据不同运动项目对运动员身高、体重、体围、跟腱、 足弓及臀部等身体各部分的要求,在测试和家访的基础 上,判定其在形态方面发育潜力的大小,预测学生的最 终形态特征。
2. 生理机能指标
通常是对心率、肺活量、最大吸氧量等指标进行测试。 由于不同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生理机能也有特殊的要求, 如中长跑、游泳项目特别要求运动员心肺功能强;体操 则要求运动员前庭分析器功能良好,所以,还要根据不 同运动项目的特点,适当增加测试的指标。
训 练的学生,不分成绩高低,有无运动天赋,都可以参加
课 余体育训练。如果能以学生体育俱乐部的形式组织课余
运 动训练的爱好组和提高组,就能扩大训练对象的范围,
不 断壮大运动训练队伍。
案例观摩:马启伟论体育
马启伟指出:现在包括小学在内的学校体育中有一种倾 向——搞竞技体育,只重视竞技体育,很少健身的项 目,这是不正确的。学校体育应是培养学生参加体育活 动的习惯,同时教给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方法,这才能 使学生受益终身。 学校体育的功能首先是健身(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 仅仅培养几个体育“尖子”去夺金牌。再有,应发挥学 校体育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功能。如通过体育运 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完善学生的性格,改善学生的人 际关系,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等。
• 无论哪种类型的学校,运动队的目标非常明确,主要是 提高运动水平,代表本校参加各种级别的比赛。学校还 有班级运动队、年级运动队等。
•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体育运动后备人才培养试点学校的 学校运动队,往往是师资与物质较为有保障,工作有序、 训练系统。运动队训练项目的选择与确定,是上级教育 和体育主管部门根据学校的体育传统、师资队伍和指导 力量、场地设施条件以及地理与气候条件而综合考虑和 合理布局的。对于普通中小学校,学校运动队一般选择 学习努力,身体健康,有一定运动专长或具有培养条件 的学生。
附录: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与实施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课余体育训练是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提高学校体育水平的重要内容。随着 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学校将逐渐成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基地。同样,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也出现了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并存的局面。
学习目标:
1.了解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性质、特点以及组 织形式;
健 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的实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目标
对具有运动特长的在校学生进行全面身体训练,发展体 能,掌握参训项目的基本技术和战术,为进一步的专项运 动训练奠定身体、心理、技术、战术和思想品质的良好基 础,为全面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提供体育骨干。
1.全面发展体能,提高运动能力; 2.输送后备人才,培养群体骨干; 3.塑造良好品质,提高适应能力。
一、学校运动队
• 学校运动队是我国课余体育训练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 形式,也是我国课余体育训练最富活力的训练组织之一。 无论是在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运动后备人才培养试 点学校,还是在普通中小学校,都有这样的学校运动队。
• 在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一般有一或两个具有广泛群众性 和较高水平的项目运动队,它们得到教育局和体委有关 部门的关心与支持,其运动队训练工作纳入了学校的常 年计划。
一、运动队的组建
(一)确定训练项目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开展,首要问题是确定训练项 目。因此,刚开始建立运动队的学校,最好先集中精 力从一二个项目开始训练,再逐步形成传统。
(二)参训运动员的选拔
对于参加课余体育训练学生的选拔,可以参照竞技体育 运动员选材的步骤展开,即根据运动项日的特点和要求, 以科学的方法对部分在校学生进行各种能力与有关因素 的测试和预测:
四、体育俱乐部
• 随着学校体育改革的深入,课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学 校根据学生的需要,组成了各种形式的体育俱乐部。其 中带有运动训练性质的体育俱乐部成为新型的学校课余 体育训练形式,中、小学校中优秀的体育苗子被选送到 体育俱乐部进行系统的培训。
• 另外,学校课余体育训练还有其他一些组织形式,如民 办公助的训练中心、民间协会、训练站点等,其中有些 属于纯民办的性质。
(二)阶段训练计划
阶段训练计划是根据年度训练计划中所规定的各阶段的任 务、内容、要求和训练次数等而制定的。阶段训练计划的 内容比年度训练计划更为具体,它能使训练内容的安排、 主要训练手段的选择和负荷量的确定更加切合训练过程的 实际。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阶段一般以3个月为一个阶 段。
阶段训练计划根据训练任务或重点的不同,可以分为基础 训练阶段计划、准备比赛阶段计划、比赛阶段计划、恢复 阶段计划和临时性短期集训计划等不同类型。制定阶段训 练计划要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要明确阶段训练的时 间,身心负荷安排的节奏,以及阶段训练的重点内容、解 决的难题。
3.身体素质指标
• 主要包括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柔韧和平衡能力等。 选拔学生时,需要根据参加训练项目的特点,增加能反 映专项运动能力的身体素质指标进行测试。
• 选拔参训运动员要考虑的条件和因素很多,除了测试上 述参考数据外,还要考虑遗传因素、年龄因素、运动素 质发展的敏感期、心理素质、家庭、社会在过去和未来 对学生的影响等。此外,学校选拔运动员时,要重视学 生文化学习,以及思想品质表现等情况,使学校运动队 符合学校教育要求,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服务。
1.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业余性 学校课余运动训练的显著特点是业余性,即利用课余时 间(每天下午文化课学习后以及每年的寒暑假和其他节 假日等)进行运动训练。以学期和学年为周期的运动训 练,是其他专业训练所没有的。
2.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基础性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主要是进行基础训练,这是在训学生
年 龄特征、课余训练以及运动训练规律所决定的。学校课
二、基层训练点
• 基层训练点是以一或两个运动项目为重点的训练基地。 有的基层训练点根据青少年儿童课余体育训练的需要, 由基层体委和教育部门共同规划,全面布局。有的基层 训练点,是以一所重点中学为基地,吸收附近学校有特 长或有培养前途的学生参加某项运动训练的训练点。
三、体育特长班
在一些小学,学校对部分有运动天赋的学生进行特殊培 训,组成体育特长班,旨在发现培养他们的体育特长。 体育特长班是由学校组织教师或教练员,招收本校或周 边学校中,有一定体育特长的学生进行课余体育训练, 采用自愿、业余的方式,有的甚至是有偿训练。
自1970年代末期原国家体委提出业余训练要“全国一盘 棋,组织一条龙,训练一贯制”以来,全国从上而下建 立起形式多样、层层衔接的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体系, 包括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初级形式(基层学校运动队、 传统体育项目学校、体育班、普通业余体校),中间层 次(重点业余体校、体育中学、训练中心、体育俱乐 部)和最高层次(体育运动学校、竞技体校、优秀青年 队)。 随着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作为业余体育训练基础 的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呈现出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 并存的局面。
春季阶段:系统地提高训练的强度和密度,适当增 加技术训练,提高技术水平,继续发展身体素质, 参加校内外的各种比赛。 夏季阶段:继续加强身体训练,不断提高训练的强度 和密度,加强技术训练,积极参加各种比赛,提高身 体素质和技、战术水平以及各项心理与生理指标。 此外,可根据年度比赛任务和运动项目的特点,按竞 技状态发展规律确定训练阶段。
(三)指导教师的配备
•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指导教师或教练员,大多是由本校 的体育教师担任,也可以选择其他有体育专长的老师担 任。有些条件较好的学校,还会聘请业余体校的教练或 体育俱乐部的教练来校担任运动队教练。
(四)规章制度的建立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教育和体育的组成部分,要 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以及运 动队的管理。 1.训练制度 建立严格的训练作息制度,规定每周、每次的训练时 间与要求。 2.奖惩制度 学校对运动成绩和学习成绩均好的参训学生给予物质 奖励或减免学杂费,或给予其他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由于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属于基础训练,比赛任务较少,一般 按学期和季节将年度训练计划划分为秋季、冬季、春季和夏 季四个训练阶段,其主要任务体现为: 秋季阶段:全面发展身体素质,进行技术教学与训练,改进 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测验身体素质、技术、心理和生理方面 的各项指标。 冬季阶段:适当减少技术训练的比重,增加身体训练的比 例。进一步发展与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和专项身体素质,发展 一般耐力和专项耐力,并巩固专项技术,测验身体素质和技 术训练的各项指标。
3.比赛制度 根据校内外比赛的任务和规模大小,对于外出参加比赛 的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包括遵守纪律、服从裁判、尊重 观众、团结一致、顽强拼搏、赛出风格赛出水平等。
4.教练员责任制 建立教练员负责制,对学生的训练、学习、生活、思想 等方面全面负责,使训练工作正常进行。
5.学习检查制度 建立每个参训练学生的训练档案(包括运动员档案卡和 运动员登记表)和运动队的工作日记,密切观察学生的 情绪变化和关注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 切合实际的训练计划,保证参训学生文化学习和运动成 绩保持良好状态。
第三节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实施
•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工作的开展和实施,需要学校各方面 的协调配合。
• 首先需要根据学校的传统和条件,确定体育训练的项目, 再就是组建运动队,这不仅需要选拔具有一定特长的学 生组成运动队,而且要遴选热爱业余训练工作的体育教 师担任运动队教练,同时还需要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 以保证课余体育训练的正常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