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与物态变化

合集下载

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物态变化的知识点并不是十分的多,而且比较容易掌握,下面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温度和温度计1、温度(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我国的温度单位:℃(摄氏度)(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把冰和水的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到100℃之间分100等份,每一份就是1℃.2、温度计(1).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工作。

(注意根据不同的测温需要选择液体。

(2)种类:常见的有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家庭用的寒暑表温度计。

它们的量程(即测量范围)不同,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也不同。

(3)使用方法:使用前先要两认清,一是认清量程,二是认清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测量时一是注意放: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原因有:一是易碰破,二是容器底和容器壁处的温度与液体中间的温度有差异);二是注意等:放入后要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因为热传递需要过程,需要一段时间);三是注意正确的读: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与凝固1、熔化(1)定义:固态变为液态。

例如①春天来了,雪山上的冰雪熔化。

②太阳出来路上积雪熔化。

(2)熔化吸热。

例如①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化雪是熔化过程,要吸热造成气温降低。

②吃冰棍感到凉爽,是冰棍熔化时从人体吸热。

2、熔化规律:晶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熔化时不变的那个温度值就叫熔点);非晶体熔化时也吸热,但温度一直上升。

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没有熔点。

(1)晶体熔化条件:①温度达到熔点;②能继续吸到热。

(2)熔化的图像:晶体熔化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温度不变,反映图像上就是图像上有一段是平的,与时间轴平行。

画图讲解图像各段含义。

3、凝固:(1)定义: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例如:水结成冰,工厂里用铁水浇铸成零件。

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一、温度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单位是开尔文(K)。

1、温度计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工具,常见的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和电子温度计等。

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例如,水银温度计中的水银在温度升高时膨胀,在温度降低时收缩,从而指示出温度的变化。

使用温度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量程的温度计,被测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

(2)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3)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摄氏温度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 100℃,将 0℃到 100℃之间平均分成 100 等份,每一份就是 1℃。

二、物态变化物态变化是指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

1、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例如,冰变成水就是熔化过程。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如冰、海波、各种金属等。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如石蜡、松香、玻璃等。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例如,水变成冰就是凝固过程。

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有固定的凝固温度。

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不断降低。

2、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蒸发蒸发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有关。

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空气流动速度越快,蒸发就越快。

沸腾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100℃。

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沸点还会随气压的变化而变化,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初中英语温度与物态变化 知识点(全)

初中英语温度与物态变化 知识点(全)

初中英语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全)
1. 温度的概念
- 温度是衡量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 华氏温标(℉)和摄氏温标(℃)是常用的温度计量单位。

2. 物态变化
- 物态是指物质的形态状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 固态:物质分子密集排列,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 液态:物质分子较为松散,具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

- 气态:物质分子间距较大,具有变化的形状和体积。

3. 温度与物态变化的关系
- 温度升高会使固态物质变成液态,称为熔化(熔化点)。

- 温度进一步升高会使液态物质变为气态,称为汽化(沸点)。

- 温度降低则会使气态物质转变为液态,称为凝结(凝结点)。

- 温度进一步降低会使液态物质变为固态,称为固化(凝固点)。

4. 举例说明物态变化
- 水的物态变化:
- 熔化:水的温度达到0℃时,固态冰转变为液态水。

- 汽化:水的温度达到100℃时,液态水转变为气态水蒸气。

- 凝结:水的温度降低到0℃以下时,气态水蒸气转变为液态水。

- 凝固:水的温度进一步降低到0℃以下时,液态水转变为固态冰。

5. 温度的影响因素
- 物态变化受到温度的影响,但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压力和环境条件。

以上是初中英语温度与物态变化的知识点概述,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中历史温度与物态变化 知识点(全)

初中历史温度与物态变化 知识点(全)

初中历史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全)在初中历史学科中,了解温度与物态变化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总结初中历史中涉及到温度与物态变化的全部知识点。

以下是一些关键概念和内容:1. 温度的概念与测量:- 温度是物体内部粒子运动的快慢程度的体现。

- 温度的测量单位为摄氏度(℃)或华氏度(℉)。

- 常用的温度测量工具包括温度计和红外线热像仪。

2. 温度与物态变化的关系:- 物态变化是指物质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 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凝结,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

- 物质的物态变化与温度密切相关。

在一定温度下,物质会经历特定的物态变化过程。

3. 温度与升华:- 升华是一种物态变化,指固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直接转变为气态,而不经过液态阶段。

- 一些物质,如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在接触空气时可以发生升华。

4. 温度与融化点、沸点:- 融化点是指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温度,不同物质的融化点各不相同。

- 沸点是指物质在一定压力下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温度,不同物质的沸点也各不相同。

5. 温度与相变图:- 相变图是描述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物态变化的图表。

- 相变图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物态变化规律。

总之,通过研究温度与物态变化的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在初中历史学科中,我们需要了解温度测量方法、物质的相变规律以及相变图等相关概念和内容。

以上是初中历史中关于温度与物态变化的全部知识点。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1物态变化与温度优秀教学案例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1物态变化与温度优秀教学案例
3.小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物态变化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用手机、相机等工具记录物态变化的过程,并绘制思维导图,总结物态变化的特点。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物态变化的概念、类型及温度与物态变化的关系。让学生谈谈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鼓励学生积极反思,发现自身不足,明确改进方向。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教学策略,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和巩固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4.板书课题:“物态变化与温度”,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包括固态、液态、气态的特点及其相互转化过程。
2.通过示例和图片,直观展示六种物态变化的现象,让学生理解温度与物态变化的关系。
3.运用生活中的实例,解释物态变化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如冰雪融化、蒸发冷却等。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冬天的雪人、雾凇等物态变化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以生活实例导入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抽象的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问题导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物态变化是什么?”“温度与物态变化有什么关系?”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分析,引导学生自己探究物态变化的本质和规律。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使得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1物态变化与温度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物态变化与温度”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质量、长度、温度等基本物理量,对物理学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课主要介绍物态变化的概念、类型及温度与物态变化的关系,旨在让学生理解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物态变化 温度》 讲义

《物态变化 温度》 讲义

《物态变化温度》讲义一、引入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观察到各种物质状态的变化,比如水可以从液态变成固态的冰,也可以从液态变成气态的水蒸气。

而在这些变化的过程中,温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深入了解物态变化和温度的相关知识。

二、温度的概念温度,简单来说,就是用来衡量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当我们感觉一个物体热的时候,它的温度就高;感觉一个物体冷的时候,它的温度就低。

那我们是怎么知道一个物体温度的具体数值呢?这就要依靠温度计了。

温度计的工作原理通常是利用液体(比如水银、酒精)的热胀冷缩性质。

当温度升高时,液体膨胀,在温度计的刻度上显示出更高的数值;当温度降低时,液体收缩,刻度数值下降。

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规定了一个温标——摄氏温标。

在摄氏温标中,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 0 摄氏度,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 100 摄氏度,将 0 到 100 摄氏度之间平均分成 100 等份,每一份就是 1 摄氏度。

三、物态变化常见的物态变化有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这六种。

1、熔化熔化是指固态物质变成液态的过程。

比如,冰在受热后变成水,就是熔化现象。

熔化需要吸热,只有吸收足够的热量,固态物质才能转变为液态。

不同的固体物质,熔化时的温度一般不同。

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2、凝固凝固则是熔化的逆过程,即液态物质变成固态。

水结成冰就是凝固现象。

凝固过程需要放热,只有放出足够的热量,液态物质才能变成固态。

3、汽化汽化是指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蒸发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它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蒸发时需要吸热。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表面积以及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

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即沸点。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100 摄氏度。

沸腾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变,但要持续吸热。

物态变化与温度

物态变化与温度

物态变化与温度物态变化是物质在不同温度下呈现的状态改变过程。

根据温度的不同,物质可以存在于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不同的物态之间进行相互转换。

在实际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我们经常能够观察到物质在不同温度下发生物态变化的现象。

本文将从固态到液态、液态到气态以及气态到液态的角度探讨物态变化与温度的关系。

在固态到液态的过程中,物质的分子间距逐渐增大,分子的热运动增强,从而使得物质的形态由固态转变为液态。

这个转变过程存在一个临界温度,称为熔点。

当温度达到熔点时,物质的结晶结构开始破坏,分子逐渐离开固定位置,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

以水为例,其熔点为0摄氏度。

当温度低于0摄氏度时,水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增强,水变为固态冰;当温度升高到0摄氏度时,水分子的热运动增强,水变为液态。

这种由固态到液态的物态变化是温度对分子间距以及分子热运动的影响。

在液态到气态的过程中,物质的分子能量逐渐增加,分子热运动加剧,分子间的引力逐渐克服,从而使得物质的形态由液态转变为气态。

与固态到液态相似,液态到气态的转变也存在一个临界温度,称为沸点。

以水为例,其沸点为100摄氏度。

当温度低于100摄氏度时,水分子热运动增强,液态水逐渐转变为水蒸气;当温度升高到100摄氏度时,水分子的热运动进一步增强,水变为气态水蒸气。

这种由液态到气态的物态变化也是温度对分子能量以及分子热运动的影响。

与固态到液态以及液态到气态相反,气态到液态的过程中,物质的分子能量逐渐减小,分子热运动减弱,分子间的引力逐渐起作用,从而使得物质的形态由气态转变为液态。

这个转变过程也存在一个临界温度,称为露点。

以水为例,当气态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到饱和状态时,水蒸气中的水分子会凝结成液态水滴,此时的温度即为露点。

这种由气态到液态的物态变化是温度对分子能量以及分子热运动的影响。

总之,物态变化与温度密切相关,温度的升高或降低能够影响物质分子的热运动和相互作用,从而导致物质在不同温度下呈现不同的物态。

2024年秋新教科版物理8年级上册 5.1物态变化与温度 教学课件

2024年秋新教科版物理8年级上册 5.1物态变化与温度 教学课件

知3-讲
(4) 使用方法:①使用前,应用力甩几下,使玻璃直管中的水银退回玻璃泡。②在给体温计消毒时,不可以用火焰、开水等进行高温消毒,需要使用酒精棉擦拭。
知3-讲
不甩的话会产生什么后果呢?
知3-讲
深度理解1.温度计的零刻度、分度值和单位(图2 ):2. 若被测温度高于温度计能测的最高温度,则温度计可能被胀破;若被测温度低于温度计能测的最低温度,则测不出温度。3. 读数时,若仰视玻璃管内的液面,会造成读数偏小;若俯视,会造成读数偏大,如图3 所示。
知2-讲
(3)摄氏温度的表示方法:0 ℃及0 ℃以上的温度,书写时可省略数字前面“+”号,如10 ℃,读为“ 10 摄氏度”或“零上10 摄氏度”;0 ℃以下的温度,书写时应在数字前面加 “-”号,如-10 ℃,读为“负10 摄氏度”或“零下10 摄氏度”。
••
-273.15 ℃,是温度的极限,是宇宙中的最低温度。这是一个只能无限接近而不能达到的最低温度。
第1节 物态变化与温度
第5章 物态变化
逐点导讲练
课堂总结
作业提升
课时讲解
1
课时流程
2
认识水的物态变化温度计测量温度
知识点
认识水的物态变化
知1-讲
1
1. 物质的三种状态 自然界中物质通常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存在。
易错提醒“气态”不可写成“汽态”,“气体”不可写成“汽体”。
知1-讲
在常温下,呈现固态的物质一般称为固体,如石头;呈现液态的物质一般称为液体,如水;呈现气态的物质一般称为气体,如氧气;冰、水、水蒸气是水的三种状态,水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
纸的燃点
约130 ℃
绝对零度
-237.15 ℃

八上物理物态变化温度笔记。

八上物理物态变化温度笔记。

八上物理物态变化温度笔记。

标题:八上物理物态变化温度笔记一、引言在八年级的物理课程中,我们将会学习到物态变化和温度的概念。

物态变化是物质在形态上的变化,如固态、液态和气态,而温度则是衡量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在本篇笔记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物态变化和温度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物态变化与温度1. 温度与热量: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程度的量度。

当我们给物体加热时,分子运动加剧,温度升高。

反之,当物体冷却时,分子运动减缓,温度降低。

而热量则是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能量。

2. 物态变化:物态变化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

例如,冰融化成水需要吸收热量;水蒸发成水蒸气需要释放热量。

3. 熔点与沸点: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是两个重要的物态变化温度。

熔点是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温度。

沸点是物质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温度。

这些温度取决于物质的分子结构和能量。

三、笔记整理1. 物态变化和温度的关系:物态变化通常伴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温度的变化又是由热量的吸收或释放引起的。

2. 理解温度的意义:了解温度可以帮助我们预测物质的状态,以及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如冰河时代的开始和结束。

3. 物质的三态在生活中的应用: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到物质的三态。

例如,冰箱用于降低物体的温度,使其保持固态,以保持食品的新鲜;而蒸馏器则利用物质的沸点将其转化为气态,以便提取其中的有用物质。

4. 熔点和沸点的应用:熔点和沸点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应用。

例如,炼钢工业中需要控制钢水的温度以制造高质量的钢;而制冷设备则利用物质的凝固点和沸点来实现制冷效果。

四、实验与观察1. 观察水的沸腾:通过观察水在沸腾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和气泡的产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沸点的概念。

2. 观察冰的融化:通过对比冰在室温和加热条件下的融化过程,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熔点的定义。

3. 观察气化过程:我们可以观察到液体在受热时逐渐变为气体,这个过程称为气化。

通过观察气化过程,我们可以理解物质从液态到气态的转变。

九年级-物理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九年级-物理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一、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用T表示,单位是开尔文。

通常用摄氏温度,用t表示,单位是摄氏度(℃)。

摄氏温度中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两种温度的换算关系T=t + 273.15K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或煤油或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玻璃管外面均匀地刻有刻度。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②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4.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①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②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医用温度计也叫做体温计,内装液体是水银,比普通温度计多一个细弯管,使温度计离开人体后仍能表示人体的温度,所以体温计用前要把升上去的液体用力甩回到玻璃泡里,并消毒后再测人体温度。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分度值是0.1℃。

二、物态变化1.熔化(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需要吸热。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种,晶体如:海波、冰、石墨、水晶、食盐、各种金属等,非晶体如: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等,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3)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4)晶体熔化的两个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5)如图1是晶体的熔化图象,AB 段物质处于固态,表示晶体吸热升温过程。

《温度与温度计》温度与物态变化PPT

《温度与温度计》温度与物态变化PPT
分度值:每一小格代 表的温度值。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0 -20
最高温度
分度值 1℃
最低温度
110℃
量程 ~
-20℃
11
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1)观察它的量程。
(2)认清它的分度值。
使用中:(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 器底或容器壁;
将小瓶放入热水中, 把小瓶放入冷水中,
水柱上升
水柱下降
9
1、温度计的制作原理:
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
律制成的。 2、温度计里面常用的液体有_酒_精__、 _煤__油_和_水__银__。
玻璃管
刻度
液体
玻璃泡 10
3、温度计量程和分度值
量程:温度计所能测量 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的温度范围。
(2)温度计浸入水中后要稍等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体温计除外),视线 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使用后:使温度计回到常温显示状态,小心收放好。
12
5、几种常用的温度计: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实 验 室 用 温 度
医 用 体 温 计
家 庭 用 寒 暑 表
16
1、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使用中,经过下列5个步骤,请 填上正确的顺序 BACED 。 A、选择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B、估计被测水的温度; C、让温度计与被测的水充分接触; D、取出温度计; E、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17
2、用同一只温度计测 0℃的水和0℃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0℃的水温度高 B.0℃的冰水混合物温度高 C.二者温度相同 D.无法比较

第一节--物态变化和温度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物态变化和温度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物态变化和温度一、认识水的物态变化思考:自然界的水存在的形式有哪些?固态:冰雪霜雾凇雹液态:水雨露雾“白气”气态:水蒸气二、温度:1、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2、摄氏温度:(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2)摄氏温度的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三、温度计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2、温度计的使用:(1)使用前: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2)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被测液体,不能接触容器壁或容器底;(3)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

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四、体温计: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体温的;2、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4、体温汁有特殊的设计,即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缩口。

每次使用前都要将体温计甩几下。

其他温度计不能甩。

四、物态变化:任何一种物质都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第二节熔化与凝固一、熔化;1、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的物质例如: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非晶体物质: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物质例如: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2、晶体熔化的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3、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4、熔化图象:晶体熔化特点:非晶体熔化特点: 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二、凝固 :1、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叫凝固。

2、凝固图象: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一.认识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一样则冷热程度一样,0℃的冰与0℃的水,冷热程度一样)。

(2)符号:t ,(3)单位:℃(摄氏度)(4)规定: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将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位0℃,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

0-100℃之间划分为100,每一份就是1℃。

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约37℃,读作37摄氏度,-6℃读作零下6摄氏度。

(5)测量工具:温度计,其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估:观察温度计的量称,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在量程内。

放:温度计的玻璃泡被包围在被测物体内(测量液体温度时,玻璃泡应浸没在液体中,但不接触容器的杯壁与杯底。

)读:待温度计内的液面稳定时再水平读数。

让人感觉最舒适的室内温度约25℃。

二、物态变化(1)定义:物质状态的变化叫物态变化。

(即物质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变化)(2)认识物态变化图表(3)常见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4)注意:水蒸气是看不见的。

水蒸气遇冷液化变成小水滴,雾、热水冒的白气,冰棍冒的白气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三、认识汽化汽化分为蒸发和沸腾(1)蒸发:一种缓慢的汽化,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2)沸腾:一种剧烈的汽化,发生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发生沸腾要达到沸点并继续吸热。

(3)影响蒸发快慢的3个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通速度(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的质量无关)探究实验:控制变量法(4)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不同液体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

四、认识熔化(1)物体由固体变为液体时,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叫晶体,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叫非晶体。

常见的晶体:冰、海波、食盐、石墨、金属。

常见的非晶体:松香、沥青、玻璃、石蜡。

e、沸腾实验与熔化实验(1)沸腾实验装置的安装顺序:自下往上(安装时点燃酒精灯,因为保证利用酒精的外焰进行加热)(2)测量工具:温度计、钟表(3)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并继续吸热沸腾后的特点: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内能减少)沸腾后气泡的特点:气泡由小变大(4)沸点小于100℃的原因:当地大气压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温度》物态变化PPT(完美版)课件

《温度》物态变化PPT(完美版)课件

解析:本题考查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的异同。由于体温计和 实验室用温度计的测量对象不同,所以体温计比普通温度计的构造 稍微特殊一些,就是玻璃泡和直玻璃管连接处的管孔特别细,并且 略有弯曲。测体温时,玻璃泡的水银随着温度升高而膨胀,通过细 弯管上升到直管中; 当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水银变冷收缩,细管内水 银断开,直管内的水银不能退回玻璃泡内,所以离开人体后,温计 仍能准确地显示人体的温度。
0甩.1动℃使,实水验银室回用
分中度,实值验是室1 ,

用计力示甩数的准确程度比实验室用温度计要高,A正确;结构上:体温计有缩
口,实验室用温度计没有,B正确;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实验室
用 温 度 计 不 能 离 开 被 测 物 体 读 数 , C不 正 确 ; 使 用 前 : 体 温 计 要 甩 一 甩 , 实关闭 验C 室 用 温 度 计 不 能 甩 , D正 确 。 故 选 C。
快乐预习感知 互动课堂理解 轻松尝试应用
四、体温计 8.关于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的异同点,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体温计示数的准确程度比实验室用温度计要高 B.体温计玻璃管的内径有一弯曲处特别细,实验室用温度计没有 C.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测量,实验室用温度计也可以离开被测
物体测量
关闭
D体温计的可分
快乐预习感知 互动课堂理解 轻松尝试应用
7.如图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C”),示数为
℃。
(选填“A”“B”或
关闭
温度计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面相平,故B读数方法正确;由于温 度计的最小分度值为1 ℃,因此此时读数为48℃。
B 48
《温度》物态变化PPT
关闭
解解解析析析

物态变化与温度

物态变化与温度

物态变化与温度一,考点、热点回顾1、物态变化通常情况下,物质存在的形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

物质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样变化称为物态变化。

注:物态变化时,既要关注温度的变化,又要关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情况。

2、固体的分类(1)晶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熔点)。

如海波、冰、食盐、萘、石英各种金属等。

(2)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无熔点)。

如蜡、松香、玻璃、沥青等。

注:判断晶体和非晶体的关键是,看物体有没有固定的熔点,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初中考得最多的非晶体是:玻璃、蜡烛的蜡。

3、熔化【重点】(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熔化的过程需要吸热。

注:融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比如冰化成水这个过程,我们说冰在融化,这个过程是吸热过程,好比冰需要吸收热量才能融化一样。

(2)熔化现象:春天“冰雪消融”,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

(3)熔化规律: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注:在遇到这种曲线图时我们要会从中读出信息。

我们一起来看上面两个图,图1是晶体熔化的折线图,纵向表示温度,横向表示加热时间。

我们的曲线起点并没有从0开始,因为物体本身在加热前就有一定的温度,当温度达到48℃时,呈水平直线,说明在这段时间物体的温度恒定,达到熔点,后来温度继续升高,说明开始汽化。

图2是非晶体的融化,蜡的温度在不断的升高,却始终在慢慢融化。

例:晶体的熔化图像(ABCD段)和晶体的凝固图像(DEFG)分析:AB:固态(吸热升温)BC:固液共存(熔化过程,温度不变,继续吸热)CD:液态(吸热升温)DE:液态(放热降温)EF:固液共存(凝固过程,温度不变,继续放热)FG:固态(放热降温)该图说明:①该物质是晶体。

②晶体的熔点等于凝固点。

③该物质熔化和凝固过程温度都不变。

(4)晶体熔化必要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物态变化与温度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物态变化与温度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物态变化与温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一节,主要涉及物态变化与温度的相关知识。

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物态变化的定义和分类,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2. 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和特点,包括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

3. 理解温度在物态变化中的作用,以及摄氏度的定义。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描述不同物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并能够说出各自的名称和特点。

2. 能够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 通过对物态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态变化的名称和特点,以及温度在物态变化中的作用。

难点:对物态变化现象的观察和解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笔记本、文具盒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冰块融化、水蒸气凝结等,引导学生思考物态变化的现象。

2. 讲解:详细讲解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和特点,以及温度在物态变化中的作用。

3. 练习: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亲身体验不同物态之间的转化过程。

六、板书设计:1. 物态变化的名称和特点熔化:固态→液态凝固:液态→固态汽化:液态→气态液化:气态→液态升华:固态→气态凝华:气态→固态2. 温度在物态变化中的作用温度升高:物态向液态或气态转化温度降低:物态向固态或液态转化七、作业设计:1. 描述一下水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并解释这个过程为什么叫做凝固。

答案:水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在这个过程中,水的温度逐渐降低,分子运动减慢,逐渐凝结成固态的水,即冰。

2. 解释一下为什么二氧化碳可以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而不经过液态。

答案:二氧化碳可以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这个过程叫做升华。

这是因为二氧化碳的固态结构比较松散,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弱,所以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下,可以直接从固态转变为气态,而不经过液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物态变化的概念,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物态变化与温度

物态变化与温度

°C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0 -20 -30
会 测量时先估测所测温度,选择一支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避免在温度过小时测量不出,过大时损坏温度计。 选
准确迅速地读数。
观察分度值的目的:
观察零刻度的目的:
认准是零上还是零下的温度值。
注意:若温度计太久未使用,最好要校准一下。
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二、温度和温标: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的测量需要使用温度计。 2、温标——温度的标准测量 1)摄氏温标 ① 单位:摄氏度 符号: ℃ 表示(读法):10 ℃读作:10摄氏度 —10 ℃读作:负10摄氏度或零下10摄氏度
②摄氏温标规定:把冰水混合物的的温度规定为0 ℃,把一 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 。 0 ℃和100 ℃ 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摄氏温度的一个单位,叫做1 摄氏度。 2)热力学温标 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的温度单位是热力学温标。 单位:开尔文 简称:开 符号: K
2、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注:其他类型的温度计是利用固体或气体
的热胀冷缩性质或物质的某一种特性制成
的。
转动式温度计 (金属片的膨胀)
热敏电阻温度计(电阻)
液晶体温度计 (液晶随温度变化颜色)
红外辐射温度计 (辐射红外线)
彩色温度表:它是根据高温物体发光的颜色测温度。彩色温 度表上一种颜色代表一种温度,将赤热高温的物体的颜色与 彩色温度表的颜色对照,就可估测出物体的温度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0℃ 冷冻库的温度——约—20℃ 纯水沸腾的温度——100℃ 沸腾时的液态氢的温度——约—253℃

物态变化与温度课件共23张PPT

物态变化与温度课件共23张PPT

D
热胀冷缩
39.5℃
试一试 练一练
某同学用体温计(量程为35-42 ℃)测热水的温度(70 ℃).请你指出他的错误.
1.__________________
温度计量程太小
2.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感温泡没有完全浸入待测液体中
量程: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温度范围。
分度值:每一小格代表的温度值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从上往下看,温度偏大
从下往上看,温度偏小
4
5
3

×
×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一估,二看)
使用时(三要)
一估: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二看:看清量程;看清分度值。
一要:温度计的感温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 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B
小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液体热胀冷缩
3.温度计
温度计
2.温度
摄氏度 符号:℃
物体的冷热程度。
1.水的 物态变化
固态、液态、气态。
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 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水的三态:
物态变化:
定义:
测量工具:
单位:
工作原理:
使用方法:
一估、二看、三要
1.-20℃的正确读法是( ) A.零下20度 B.零下摄氏20度 C.负摄氏20度 D.零下20摄氏度 2.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的规律制成的,所测患者的体温是________。
欢迎各位老师的光临!
物态变化与温度
第一章
固态
液态
气态
冰、雪、霜

5.1物态变化与温度教案2024-2025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5.1物态变化与温度教案2024-2025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5.1 物态变化与温度教案 20242025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我设计这节《物态变化与温度》的物理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深入理解物态变化的概念及其与温度的关系。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物态变化并不陌生,但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进一步理解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知道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2. 让学生理解温度对物态变化的影响,知道在不同温度下,物质可能发生的物态变化。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物态变化的理解,特别是升华、凝华这两个概念。

2. 教学重点:温度对物态变化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解这一影响。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包括加热器、冷却器、观察容器等)。

2. 学具:实验记录本、笔。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物态变化的概念及其与温度的关系。

2. 理论讲解:简要讲解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3. 实验观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温度下物质的物态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4. 讨论分析: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温度对物态变化的影响,理解升华、凝华的概念。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学生对升华、凝华这两个概念的理解。

2. 活动重点: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理解温度对物态变化的影响。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是否理解了温度对物态变化的影响。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观察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进一步理解物态变化与温度的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验观察环节:1. 我选择了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如水、冰、蒸汽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直观地理解物态变化。

例如,我让学生将冰块放在室温下观察其融化过程,然后将水加热至沸腾,观察水的蒸发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1.(2019·上海中考)人体的正常体温是( C )
A .33 ℃
B .35 ℃
C .37 ℃
D .39 ℃
2.日常生活中常使用水银体温计,对于它的认识及使用,正确的是( C )
A .50 ℃以下的温水可以用体温计测量温度
B .体温计的分度值是1 ℃
C .使用前要甩几下,否则可能测不准
D .任何角度都可以看清读数
3.(2019·百色中考)夏天,我们从冰箱的冷藏室里拿出饮料罐,不久就发现饮料罐外壁会“冒汗”。

这个现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
A .液化
B .熔化
C .汽化
D .凝华
4.(2019·枣庄中考)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B )
A .给头发吹热风
B .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C .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
D .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5.(2019·宁波中考)如图是某网友在四月拍摄的某地雪景:积雪初融后,在某停车场上出现了一个个“雪馒头”,甚为奇特。

雪堆正下方是方形地砖,每块方形地砖周围是条形砖。

气象专家调研发现:四周条形砖比中间方形地砖具有更好的导热性和渗水性。

关于形成“雪馒头”景观的解释肯定不合理的是( C )
A .空气温度较低是“雪馒头”得以保留的原因之一
B .方形地砖导热性差是形成“雪馒头”景观的原因之一
C .太阳辐射导致条形砖上方的雪比方形地砖上方的雪更易熔化
D .地表热量易通过条形砖及四周缝隙传递,使条形砖上的雪更易熔化
6.人工降雨是把干冰用炮弹打入云层,干冰迅速升华,使云层中的水汽凝结成小冰晶,小冰晶在重力作用下下降,遇热变成小水滴,形成雨。

云层中的水汽变成雨降落到地面的整个过程中,物态变化过程分别属于( A )
A .凝华、熔化
B .升华、熔化
C .升华、液化
D .凝华、液化
7.(2019·绥化中考)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D )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清晨的露珠
C.秋天地上的白霜
D.冬天冰雕慢慢变小
8.(2019·荆门中考)目前家庭汽车保有量越来越高,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热现象中说法错误的是( B )
A .汽车玻璃起“雾”影响行车安全,是车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 .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
C .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降低了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结冰胀破水箱
D.空调制冷时,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将车内的“热”“搬”到车外
9.如图是某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该图像反映的是非晶体凝固图像
B.t2、t3时刻物体内能相等
C.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不变
D.该过程和“白气”的形成过程相似
10.(2019·北部湾中考)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变(选填“升高“或“不变”);说明海波属于晶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11.(2019·百色中考)常用的水银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在烈日当空下的海边砂石热得烫脚,而海水却是凉凉的,这主要是由于海水的比热容比砂石的大。

12.(2019·百色中考)水的物态变化使自然界有了云、雨、露、雾、霜、雪等千姿百态的奇观。

霜的形成是凝华(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这过程中要放出(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3.将装有水的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进行加热,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沸腾,而试管中的水不会(选填“会”或“不会”)沸腾,原因是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同时还观察到烧杯口周围出现大量的“白气”,这是因为烧杯中的水蒸气在杯口周围遇冷液化(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

14.如图所示,一次性打火机里的燃料是一种叫丁烷的物质,通常情况下呈气态。

它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它液化后储存在打火机里的;如果不小心将其摔坏,待里面的液体刚消失时,立刻捡起碎片,会感觉碎片较冷(选填“冷”或“热”),这是因为液态丁烷汽化要吸热。

15.(2019·百色中考)小明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2)根据实验数据,小明画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实验时水的沸点是98℃,此时的大气压小于(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

(3)若烧杯内水的质量为0.2 kg,则实验中0~3 min内烧杯内的水吸收的热量是5.04×103J。

若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有30%被烧杯中的水吸收,则至少要消耗0.45×10-3kg酒精。

[c水=4.2×103J/(kg·℃),q酒精=3.7×107 J/kg]
16.(2019·临沂中考)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通过水对试管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试管,目的是使物质均匀受热。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物质此时的温度为2℃。

(3)实验中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对应状态,并记录数据,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

由图像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该物质是晶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比较图像中AB段与CD段可知:该物质在CD(选填“AB”或“CD”)段吸热能力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