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导学案
《愚公移山》导学案
1.结合注释,边读边圈点勾画,译读课文,能够疏通文意。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3.浏览课文,找出愚公移山需要克服哪些困难?有什么作用?
二、合作探究-----针对目标二
1.通过品读相关的语句,分析愚公、智叟的形象。
2.比较分析妻子与智叟的语言,体味其背后的心理。
3.你觉得本文的寓意是什么?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将会面临千千万万座“太行王屋山”,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呢?---针对目标三
四、达标检测(湖南怀化中考题)
【甲】《愚公移山》
【乙】《二翁登二山》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惟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①,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②,但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③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②冀﹑雍:古代州名,在今山西、陕西、甘肃一带。③曩:以往、过去。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2)杂然相许()
(3)是山余亦未登()(4)向吾远游冀﹑雍()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曾( )不能荷担者( )箕畚( )( )
孀()妻 始龀()穷匮()
亡以应()一厝()朔( )东雍南()
(3)重点词语解释。
惩山北之塞( ) 杂然相许( ) 其妻献疑曰( )
《愚公移山》导学案
《愚公移山》导学案学习目标:1、 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词句,复述课文。
2、 过程与方法:理解寓意,学习对话描写以及对比、烘托的写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肯定并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
学习内容:一、识作家:《愚公移山》选自《__________》,《列子》是一部___家著作。
旧说该书为______时郑国人________所著,今人多疑是_____人______。
本文是一篇______。
寓言就是把一定的道理寄托在故事之中,情节比较简单,篇幅较小,寓意深刻而含蓄。
二、知文意:大声朗读课文,自主学习:1、根据注释,疏通文意。
2、复述课文。
积累文言词汇:1、注音: 万仞. 冀.州 惩.山北之塞. 出入之迂. 曾.不能荷.担者 箕畚.. 孀.妻 始龀.2、通假字: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甚矣,汝之不惠. 一厝.朔东无陇断.焉 河曲智叟亡.以应3、一词多义:4、词性活用:1、毕力平险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5、特殊文言句式:1、甚矣,汝之不惠2、帝感其诚三、评人物:1、面对着太行、王屋二山,课文着重刻画了哪两个人物?分别做了什么事?2、文中还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对于移山的态度分别是什么?四、探写法:听读课文第三段,合作学习:1、找出智叟嘲笑的句子,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2、找出愚公驳斥的句子,表现他什么精神?跳读课文,探究学习:1、愚公为什么要移山?2、移山遇到那些困难?3、两座山是怎样被移走的?五、小辩论:辩题:愚公、智叟到底谁愚?正方:愚公实愚反方:智叟不智六、新拓展 新时代的今天还需要愚公精神吗?为什么? 冀州之南笑而止之 汝心之固 魁父之丘 之 面山而居 聚室而谋 而山不加增 而 且焉置土石始一返焉焉。
愚公移山的导学教案
愚公移山的导学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愚公移山的故事背景和寓意。
激发学生对愚公移山精神的兴趣和认同。
1.2 教学内容:介绍愚公移山的故事背景。
讲解愚公移山的寓意和影响。
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述愚公移山的故事,引发学生兴趣。
学生分享对愚公移山精神的理解和感受。
1.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分享和讨论意见。
第二章:愚公移山的故事解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愚公移山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2.2 教学内容:分析愚公移山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探讨愚公移山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2.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对愚公移山的故事情节进行梳理和分析。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形象和道德观念的理解。
2.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思考和讨论情况。
收集学生的分析报告和讨论意见。
第三章:愚公移山的精神内涵3.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理解愚公移山的精神内涵和价值。
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2 教学内容:讲解愚公移山的精神内涵和价值。
探讨愚公移山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3.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对愚公移山的精神内涵进行思考和讨论。
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践行愚公移山精神的经验和感悟。
3.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思考和讨论情况。
收集学生的分享和讨论意见。
第四章:愚公移山的现实意义4.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理解愚公移山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4.2 教学内容:讲解愚公移山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探讨愚公移山精神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应用和启示。
4.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对愚公移山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进行思考和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解决现实问题中践行愚公移山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4.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思考和讨论情况。
收集学生的分享和讨论意见。
第五章:愚公移山的实践与应用5.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理解愚公移山在实践中的应用和价值。
三年级寓言《愚公移山》导学案
三年级寓言《愚公移山》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寓言故事《愚公移山》。
2、帮助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明白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克服困难的道理。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愚公移山的决心和毅力,以及他坚持不懈的精神。
(2)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读音、释义和用法。
2、难点(1)体会寓言故事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并能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理解愚公与智叟的对话,分析两人的观点和态度。
三、学习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故事的韵味和情感。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3、归纳法: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故事的寓意和重点知识。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山区修路的视频,引出“困难”这个话题,然后提问学生:当面对巨大的困难时,我们应该怎么做?从而导入寓言《愚公移山》。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3、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三)精读课文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愚公为什么要移山?(2)愚公移山遇到了哪些困难?(3)愚公是怎样克服困难的?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相机点拨。
(四)深入探究1、分析愚公和智叟的形象,思考他们的观点和态度有什么不同。
2、讨论愚公移山的行为是否愚蠢,为什么?3、引导学生理解寓言的寓意: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五)拓展延伸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应该如何做。
2、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的寓言故事,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进一步体会寓言的特点和寓意。
(六)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生字词、故事内容、人物形象和寓意等。
2、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一、读,读出故事内容二、理解重点词语、句子三、读出故事寓意教学过程一、导入由“精卫填海”导入二、检查预习作业(课件展示,有疑义的地方师生讨论)(一)利用工具书,给加点字注音万仞(rèn)惩山北之塞(cheng)(se)荷担者(he)箕畚(ji)(ben)河曲智叟亡以应(sou)(wu)一厝朔东(cuo)(shuo)始龀(chen)无穷匮也(kui)雍南(yong)曾不能损魁父之丘(zeng)(二)找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释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同“返”,返回)2、甚矣,汝之不惠(“惠”同“慧”,聪明)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同“无”,没有)4、一厝朔东(“厝”同“措”,放置)5、指通豫南(“指”同“直”,一直,直接)(三)指出下列加横线词的古今意义1、何苦而不平(古义:愁什么,担心什么今义:不值得)2、曾不能(古义:竟,却今义:曾经)3、损魁父之丘(古义:削平今义:损坏)4、年且九十(古义:将近今义:并且)5、惩山北之塞(古义:苦于今义:惩罚)6、聚室而谋曰(古义:家人今义:房屋)7、如太行、王屋何去何?(古义:把。
怎么样今义:怎样)8、汝心之固(古义:思想今义:心理)(四)指出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及意义1、冀州之南(助词,的)2、山北之塞(助词,介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在意义)3、出入之迂(助词,介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在意义)4、跳往助之(代词,指愚公家)5、何曲智叟笑而止之(代词,指愚公)6、操蛇之神闻之(代词,指愚公移山这件事)(五)指出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1、面山而居(连词,表承接)2、笑而止之(连词,表修饰)3、而山不加增(连词,表转折)4、何苦而不平(连词,表承接)(六)指出下列加横线词的活用类型1、毕力平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2、面山而居(名词用作动词,面对着)3、箕畚运于渤的海之尾(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七)指出下列同一词语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焉:始一反焉(句末语气助词)杂然:杂然相许(纷纷)且焉置土石(哪里)杂然前陈(零乱的样子)固:汝心之固(顽固)且:年且九十(将近)吾义固不杀人(本来)且焉置土石(况且)(八)将下列省略句补充完整1、一厝朔东(一厝于朔东)2、帝感其诚(帝感于其诚)(九)将下列倒装句改为一般语序1、且焉置土石?(且置土石焉)2、告之于帝(于帝告之)3、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三、读1、自读课文,划分句读,有疑的地方画出,师生讨论预设: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2、听范读录音3、个别同学读课文,其余同学听评4、分角色朗读,读出语气、语调、情感5、全班齐读6、全班背诵四、思考、讨论,完成课堂练习1、开头一句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其作用:衬托愚公形象的高大,山越高大,移山的任务越艰巨,愚公敢于移山的决心和勇气就越突出,其精神就越伟大。
愚公移山的导学教案
愚公移山的导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愚公移山》的故事内容。
(2)能够把握愚公的形象特点,理解愚公移山的意义。
(3)能够运用文中的寓言故事,培养自己的毅力和坚韧精神。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高语文素养。
(3)学会从故事中提炼道理,联系实际生活,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2)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人共同解决问题。
(3)增强自信心,勇于面对困难,不怕失败。
二、教学重点1. 愚公移山故事的内容及其寓意。
2. 愚公形象的特点及其对当代学生的启示。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难点字词解释。
2. 从故事中提炼出适合自己的启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愚公移山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愚公的精神。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愚公的形象特点,以及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字词,分析愚公的形象特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故事寓意。
5. 实践环节: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愚公移山的精神。
6.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愚公移山精神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愚公移山》。
2. 写一篇心得体会,谈谈自己对愚公移山精神的理解和应用。
3. 进行一次家庭访问,了解家人对愚公移山精神的看法,并结合自身谈启示。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评估学生对《愚公移山》故事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以及能否流畅地背诵课文。
2. 过程与方法:观察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能否有效地运用课文中的寓言故事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中表现出的毅力和坚韧精神,以及他们对团队协作和个人自信心的态度。
《愚公移山》导学案
《愚公移山》导学案
主备课:陈新秀李一娇李世美执教:陈新秀
【教材分析】
愚公的精神应是孩子们学习的精神,通过对故事的倾听,培养幼儿做事坚持到底,有始有终的精神。
【设计理念】
通过讲故事,游戏等,让幼儿感到愚公坚持不懈的精神并能通顺的表达自己的情感。
【导学目标】
1.欣赏、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知道做事要坚持到底、有始有终。
2.活动中能大胆地质疑,并根据经验对愚公的做法提出自己的见解,能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导学重难点】
1、知道做事要坚持到底,有始有终。
2、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导学准备】
1、场地布置:确定活动场地,把场地划分为A区和B区
2、幼儿用书第20—21页
3、语言磁带
【导学程序】。
第24课愚公移山(导学案)-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第24课《愚公移山》导学案【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及工具书,准确地翻译和积累文言字词。
2.理清寓言故事的情节,分析人物语言,感受文中的人物形象。
3.深刻理解“愚公精神”的内涵和现实意义,体会故事的寓意。
【重点难点】1.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语言,感受人物形象。
2.深刻理解故事的寓意和“愚公精神”的内涵。
【学习过程】知识简介1.文体简介(寓言)2.作者简介列子(约前450—约前375),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其学本于黄帝、老子,列子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主张循名责实,清静无为,后被道教尊奉为“冲虚真人”。
3.文体知识《列子》是道家的重要典籍,今本八篇(《天瑞》《皇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代表作:《愚公移山》《杞人忧天》《两小儿辩日》《纪昌学射》《夸父追日》等。
第一课时活动一:诵读寓言1.朗读指导(1)读准下列加点字注音太行.(hánɡ) 高万仞.(rèn)冀.州(jì)惩.(chénɡ) 山北之塞.(sè) 迂.(yū)豫.南(yù) 曾.不能(zēnɡ)魁.父(kuí)投诸.(zhū)荷.担者(hè)叩.石(kòu)箕畚..(jī běn)孀.妻(shuāng)始龀.(chèn)河曲.(qū)智叟.(sǒu)穷匮.(kuì)亡.以应(wú)一厝.朔东(cuò)雍.南(yōnɡ)(2)用“/”标注下面句子的停顿。
方/七百里,高/万仞。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且/焉置土石?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曾不若/孀妻弱子。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活动二:译读故事小组讨论,疏通文意,翻译词句。
愚公移山的导学教案
愚公移山的导学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愚公移山故事的兴趣。
2. 帮助学生理解愚公移山的故事背景和意义。
教学内容:1. 介绍愚公移山故事的背景。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愚公要移山。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提问来思考为什么愚公要移山。
2. 教师讲解愚公移山的故事背景和意义。
作业:1.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愚公移山的故事背景。
第二章:愚公移山的故事情节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愚公移山的故事情节。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愚公移山的故事情节。
2. 引导学生思考愚公的坚持和努力。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述愚公移山的故事情节。
2.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愚公的坚持和努力。
作业:1. 学生通过阅读愚公移山的文本来理解故事情节。
第三章:愚公移山的意义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愚公移山的意义。
2. 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愚公移山的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愚公移山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愚公移山的意义。
2.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愚公移山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作业:1.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和思考来理解愚公移山的意义。
第四章:愚公移山的启示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愚公移山的启示。
2. 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1. 愚公移山的启示。
2. 引导学生思考愚公移山对个人成长和实践的意义。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愚公移山的启示。
2.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愚公移山对个人成长和实践的意义。
作业:1. 学生通过思考和写作来总结愚公移山的启示对自己的意义。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总结愚公移山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 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教学内容:1. 愚公移山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愚公移山故事对自己的启示和影响。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愚公移山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 引导学生通过反思来思考愚公移山故事对自己的启示和影响。
愚公移山的导学教案
愚公移山的导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愚公移山》的内容,把握愚公的形象。
(2)能够领会课文所传达的寓意,培养学生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联系实际,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愚公坚定的信念和毅力,树立自己的目标。
(2)学会面对困难,勇敢挑战,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愚公移山》的内容理解。
2. 愚公形象的分析。
3. 课文所传达的寓意的感悟。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 如何将课文内容联系实际,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愚公移山》的文本。
2. 相关愚公移山的背景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愚公移山的背景故事。
(2)引发学生对愚公精神的思考,导入新课《愚公移山》。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针对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进行思考,做好笔记。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愚公的形象特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寓意感悟(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思考课文中寓意的道理。
(2)分享自己的感悟,进行全班交流。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愚公精神的意义。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
6. 课后作业(1)复述课文内容,加深对愚公移山故事的理解。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愚公精神的感悟文章。
六、教学评估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课后作业,进行互相评价和交流。
七、拓展活动1. 组织一次以“愚公精神”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演讲能力和对愚公精神的理解。
2. 邀请有关专家或成功人士来校进行讲座,分享他们的经历和对愚公精神的看法。
愚公移山的导学教案
愚公移山的导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愚公移山》的故事内容;(2)能够分析并概括愚公的形象特点及其象征意义;(3)能够理解故事中表现的民族精神和时代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欣赏古代寓言故事,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学会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培养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坚定信念、持之以恒的品质;(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精神;(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文化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愚公移山》的故事内容,把握愚公的形象特点;(2)分析故事中展现的民族精神和时代价值;(3)学会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培养创新思维。
2. 教学难点:(1)愚公形象的象征意义;(2)故事中所蕴含的哲理;(3)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愚公移山的故事插图,激发学生兴趣;(2)简要介绍愚公移山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2)要求学生概括愚公的形象特点,并在小组内交流分享。
3. 合作探讨:(1)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讨,深入分析愚公形象的象征意义;(2)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民族精神和时代价值;(3)讨论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培养创新思维。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的方式;(2)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如团结协作、沟通交流等。
2. 作业评价:(1)检查学生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关注学生在作业中展现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综合评价:(1)结合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过程和方法进行综合评价;(2)注重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体现,如信念坚定、团结协作等。
《愚公移山》导学案
《愚公移山》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熟练朗读并背诵《愚公移山》,积累文言词汇。
2、理解愚公形象,学习愚公精神。
3、探究寓言的寓意,培养创新思维。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重点文言字词和句式,准确翻译课文。
(2)理解愚公移山的决心和毅力,体会愚公精神的内涵。
2、难点(1)辩证地看待愚公移山的行为和精神。
(2)理解寓言的深刻寓意,并能联系实际生活有所感悟。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
2、文体知识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
四、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中重点字词的意思。
3、尝试翻译全文,将不懂的地方标注出来。
(二)课堂学习1、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语气。
(3)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2、疏通文意(1)小组合作,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2)各小组提出疑难问题,全班共同讨论解决。
(3)教师重点讲解以下字词和句式:实词:方、惩、迂、室、匮、亡、厝、陇断虚词:且、焉、以、其句式:“甚矣,汝之不惠!”(倒装句)3、分析人物形象(1)愚公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明确:愚公是一个有远大抱负、坚定信念、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人。
从“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等语句可以看出。
(2)智叟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确:智叟是一个目光短浅、自作聪明、安于现状的人。
从“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等语句可以看出。
4、探究寓言寓意(1)这则寓言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明确:这则寓言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愚公移山导学案
愚公移山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大意。
3、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理解其现实意义。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掌握文中重点句式。
(2)理解愚公移山的精神内涵。
2、难点(1)体会对比和衬托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2)辩证地看待愚公移山的行为和精神。
三、知识链接《列子》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是一部智慧之书。
相传为列御寇所著,其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愚公移山》就是选自《列子·汤问》。
四、自主学习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太行()万仞()惩()塞()迂()荷()箕畚()孀妻()始龀()智叟()穷匮()亡以应()(2)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②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2、再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方七百里方:②年且九十且:③面山而居面:④惩山北之塞惩:⑤聚室而谋曰室:⑥吾与汝毕力平险汝:毕:险:⑦指通豫南指:⑧达于汉阴阴:⑨杂然相许杂然:许:⑩其妻献疑曰献疑:(2)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②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③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3、三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五、合作探究1、愚公移山遇到了哪些困难?2、愚公为什么要移山?3、智叟与愚公在移山问题上的观点有何不同?4、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形象有何特点?5、文中运用了哪些对比和衬托手法?有什么作用?6、你如何理解愚公移山的精神?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还有现实意义吗?六、课堂检测1、解释下列加点词。
(1)河阳之北河阳:(2)投诸渤海之尾诸:(3)始一反焉反:(4)汝心之固固:2、翻译下列句子。
(1)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第24课《愚公移山》导学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课题:《愚公移山》导学案【学习目标】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积累词语。
2.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寓意。
3.理解愚公精神的深刻意义。
【学习重难点】1.疏通文意,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语。
2.梳理内容,感知人物形象。
3.通过分析人物形象,领会我国古代人民的优秀品质。
第一课时一、前置预学:先学后教,问由学生1.作者简介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清静无为。
2.文体知识寓言:(1)定义: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有讽刺或劝诫的意味。
(2)特点: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故事情节的虚构性: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常用手法:比喻、夸张、象征、拟人等。
3.疏通文意(结合书下注释及工具书自主翻译课文,逐字逐句,字字落实)4.通读课文,试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写的故事。
二、课内导学:先问后导,问学共进三、巩固助学:由导而学,学导相长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毕.力平险()杂然相许.()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荷.担者三夫()寒暑易.节()固不可彻.()何苦.而不平()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4)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高,何苦而不平?四、课后研学:自主建构,拓展提升山水阴阳阴阳原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
我国古代地名中的“阴”和“阳”实际上是一种方位指示,“日之所照曰阳”,也就是说太阳所能照到的地方就称为阳。
山水阴阳是说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
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山峰高耸,日光能照射到的地方是山的南面;而河流位于地平面以下,所以太阳能照射到的地方其实是河流的北面。
故有“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的说法。
《愚公移山》导学案共3篇
《愚公移山》导学案共3篇《愚公移山》导学案1《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民间传说中的一篇故事,是古代中国智慧的象征之一。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愚公的老汉,他和他的儿子们在一座山上居住,并且他的家园被一座大山挡住了去路,让他和他的家人出行十分不便。
于是,他决定动手移山,他和他的家人不分昼夜地刨山挖石,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这座高高的大山终于被移除了,他们终于可以感受到通往外界的道路。
该故事的深层含义在于,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可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并理解《愚公移山》呢?以下是一份针对该故事的导学案,希望能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这篇文学作品。
前置知识本课通过引入“愚公移山”,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传说中讲述的坚持不懈的艰苦和努力。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愚公移山”这个故事的一些背景信息,包括作者、时间和地点等。
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愚公移山》,并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和寓意。
2. 发掘该故事中的文学细节,如形象、语言、人物塑造等。
3. 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发掘故事的内涵以及体会故事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和鼓励。
教学过程Step 1:故事导入教师通过简短的讲述来介绍《愚公移山》的背景,简要描述故事梗概,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突出的要素和暗示的精神内涵。
Step 2:内容分析将《愚公移山》的内容分成四个阶段,让学生在分析故事情况的同时深入了解故事表现的精神。
第一阶段:描述愚公家中的情况第二阶段:愚公决定移山第三阶段:老百姓的反应第四阶段:愚公的半个世纪Step 3:语言形象分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故事中的语言描述和形象描写,让学生了解这些描述的背后所代表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通过分析语言和形象,理解故事情节中的深意和思想内涵。
Step 4:课外思考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可以思考以下问题:“愚公移山”是一篇什么样的故事?这个故事是什么意义和作用?为什么愚公移山的故事在中国文化中如此受欢迎和广泛传播?学生可以写下自己对这个故事的看法和理解,让学生通过自我思考反馈和加深对故事内涵的理解。
愚公移山导学案及答案
愚公移山导学案及答案愚公移山,是一则流传千古的寓言故事。
据《列子》记载,相传古时有一位名叫愚公的老人,他家门前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北山,另一座叫南山。
每逢风雨大作,山上石头滚落,给愚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愚公心中受尽煎熬,恨不得将两座大山挪开,以便安居乐业。
愚公的邻居们看到他这般奢望,纷纷劝阻他放弃,但愚公却坚定地说:“就算我死了,我的儿孙也会继续移山。
这座山虽大,但总是可以逐步移动的。
”于是,愚公开始每天挑着麻袋,带着孩子们,不分昼夜地去山下挑土石,填塞山洞,准备将山移走。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寓言故事来进行导学,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下面,将提供愚公移山的导学案及答案,供大家参考。
一、课前热身动画:播放《愚公移山》的动画片段,引导学生了解寓言故事的背景和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故事导入教师介绍《愚公移山》的故事情节,让学生了解愚公为什么要移山,引导学生思考愚公的坚持和努力精神。
提问:愚公为什么要移山?愚公是如何坚持不懈地移山的?三、分组探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如下问题:愚公移山的故事给我们想到了什么?我们能从故事中学到什么?小组讨论结束后,让代表小组的学生发表意见。
四、展示结果请各小组代表发表他们的讨论结果和心得体会。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愚公移山故事的启示:不怕艰难困苦,只要有毅力和恒心,就一定能战胜困难,达到成功的目标。
五、活动设计设计手工活动或小组合作游戏,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体会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精神。
比如制作愚公移山的手工模型,或者进行团体接力游戏,体验团结合作的力量。
六、课堂小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愚公移山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鼓励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对《愚公移山》故事的导学,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培养孩子们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希望本文所提供的导学案及答案对您有所启发和帮助。
部编新语文22 愚公移山 导学案(有答案)
22 《愚公移山》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文的实词、虚词、辨析一词多义2.理解文章深刻的寓意3.学习愚公身上的精神【学习重点】1.积累文言文的实词、虚词、辨析一词多义【学习难点】1.理解文章深刻的寓意2.学习愚公身上的精神【自主预习案】1、《列子》一书记载的神话寓言资料十分丰富,一些在中国相当著名的神话,2、列子名,人,代表人物之一.3..寓言就是的一种文学样式其主要特点是4.读准字音仞()、惩()、塞()、迂()、荷()、箕畚()、龀()、匮()、亡()、厝()5、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意思杂然相许()惩山北之塞()且焉置土石()何苦而不平()寒暑易节( ) 河阳之北( )而山不加增()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固不可彻()虽我之死(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1.如《夸父逐日》2.御寇郑国战国前期道家3.深刻的道理寄寓在一个假想的短小故事情节、结构简单故事生动有趣,思想深刻4. Rèn chéng sèyūhéběn chèn kuìwúcu ò5.赞同苦于况且愁交换的增加连—都顽固即使尽【课内探究案】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播放江涛唱的《愚公移山》歌曲)同学们,歌中唱的愚公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愚公移山》一文的主人公历经千百年了,愚公精神还被人们广为传唱,当然也有人认为“愚公精神可佳,但是做法很蠢出入不方便,为什么不修路,不搬家,而一定要移山呢?”你认为哪种说法好,带着问题我们走进文本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一)读故事1、读一读①自由朗读,了解大意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做到声音洪亮,有节奏感,注意语气,读对停顿②由学生提出应注意的字词读音,句内停顿及个别语句的语气处理,并朗读教师点评③生字、生词可以参考注释,借助工具书,落实字词,自疏文意,有疑难之处,小组讨论解决(学生自主阅读,质疑探究,教师指导)2、辨一辨①通假字:反一返惠一慧亡一无厝一措②一词多义:方七百里()年且九十()曾不若孀妻弱子()方其远出海门()且焉置土石()曾益其所不能()汝心之固()河曲智叟亡以应()惧其不已也()吾义固不杀人()今亡亦死()其如土石何()方圆当时将况且连增加顽固本来无逃亡人称代词疑问代词③非常规的句式:a.甚矣,汝之不惠b.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c甚矣,汝之不惠d告之于帝(出示“文言文翻译歌诀”):通读全文,掌握大意古今同义,保留不译古今异义,辨析仔细以今换古,要合原义句中省略,括号补齐如遇倒装,调整语序个别虚词,无法翻译没有影响,不妨删去直译为主,辅以意译忠于原作,贯通顺利还要注意对、换、留、调、删、补六个字3.讲一讲用简洁的语言给大家复述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教师用多媒体出示图片提示)(二)析人物1.找一找大家都知道,对于愚公来说移山是艰难的,难在何处?明确:(1)“年且九十”(说明年老)(2)“指通豫南,达于汉阴”(说明移山目标之宏伟)(3)“其妻献疑的理由”(说明移山困难之多)(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说明搬运土石路途遥远)小结:这一节突出了愚公的“毕力平险”的大无畏精神2.辩一辩讨论愚公与智叟的观点:①.智叟与愚公在移山问题上的分歧在哪里?明确: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②那你认为谁的观点正确?明确:智叟:目光短浅眼前的停滞的观点愚公:长远的,发展的观点小结:愚公和智叟的对话,进一步表现了愚公移山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心③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愚公是个什么样的人?明确: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惧怕任何困难,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不怕吃苦,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令人尊敬的老人形象(三)悟主题1..想一想:看了愚公的故事,你一定有许多想法,你认为愚公是不是很"愚"呢?为什么?明确:(讨论这个问题,要紧扣课文内容要点是①愚公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而决心移山的"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②下定了决心移山,就毫不动摇"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③故事的结尾,终于感动了天帝,将山搬走移山的成功也说明愚公不"愚")2.悟一悟:叫愚公的做事并不"愚",叫智叟的做事并不聪明课文要告诉人们什道理?明确:(面对困难,要敢于斗争,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努力,终会取得成功)(四)品手法1.对比烘托手法在文章中是如何巧妙的运用的呢?明确:对比:指愚公、京城氏之子与智叟的对比愚公用发展的眼光挖山不止,解决实际问题是智,智叟用静止的眼光,阻止愚公挖山,实则是愚这样就有很强的讽刺效果烘托:主要指侧面描写,如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路程的遥远,操蛇之神的“俱”,天帝的“感”,对愚公形象的完善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2..愚公的精神感动了上天,所以有了神人的帮助,你怎样理解课文的神话结尾?(这是对愚公移山巨大力量和伟大精神的肯定和歌颂也表达了古代人民借助想象,寄托于神话,向自然斗争并取得胜利的愿望这个神话结尾,增强了故事的艺术效果,使"愚公移山"的形象更为高大、感人)三、结合目标,有效训练1、谈一谈有人说愚公笨,这种人在我们这个时代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了,那么你认为我们这个时代还需要愚公精神吗?明确;我们这个时代仍然需要这种精神,如果人人都只求眼前利益,哪里会有时代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让我们从愚公手里接过精神火把,照亮前行的路,去追寻明天的太阳2. 以“有志者事竟成”为题目,写一篇读后感【拓展检测案】[甲]愚公移山[乙]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③一钵④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注释]①鄙:边境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③瓶:水瓶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⑤顾:难道,反而1..解释①箕畚:②汝之不惠③帝感其诚④越明年2..翻译: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3..对[甲]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这可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D.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4..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两文的结尾形式有什么不同参考答案:1.①用箕畚②通“慧”,聪明③被……感动④到、及2.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3.A(愚公之妻只是有疑,而不是坚决反对)4.①人要立志,并付诸行动(1分)②甲文以神话结尾,(1分)乙文以议论结尾(1分)二、课外语段阅读溪水与石头一块石头顺着山势又蹦又跳地落到小溪里,挡住了溪水前进的路那天然生成的棱角,像一把锋利的钢刀,保护着躯体,大有不可侵犯之势溪水唱着歌儿,由远而近石头说:“伙计,你还是绕道而行吧,不然,我会把你劈得落花流水”溪水说:“我前进的道路是不会改变的,宁可粉身碎骨!”说完,挺身向前,后面的伙伴如千军万马,前赴后继不知过了多久,石头锋利的棱角变秃了,高傲的身躯变小了溪水依然唱着歌儿,淙淙地流着……1..文中表明溪水绝不绕道的坚定态度的三个词语是:2..用文中的语句填写石头阻挡溪水,最后的结果是:3.用“——”在文中画出和下面一句话互相照应的句子溪水唱着歌儿,由远而近4.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5.你认为石头象征什么样的人?答案:1.粉身碎骨,挺身向前,前赴后继2.石头锋利的棱角变秃了,高傲的身躯变小了3.溪水依然唱着歌儿,淙淙地流着4.历史潮流是不可抗拒的,或做任何事情,只要有决心、有信心,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5.象征狂傲、固执、逆潮流而动的人。
愚公移山的导学教案
愚公移山的导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愚公移山》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掌握成语“愚公移山”的用法和意义。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坚定信念、持之以恒的品质。
培养学生面对困难不退缩、勇于挑战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愚公移山》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成语“愚公移山”的用法和意义。
2.2 教学难点:理解愚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
运用成语“愚公移山”进行实际情景的造句和讨论。
三、教学准备3.1 教具准备:《愚公移山》的故事文本。
成语卡片。
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材料。
3.2 教学环境:安静的教室环境,适合阅读和讨论。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简单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坚持”和“面对困难应该怎么做”。
4.2 故事阅读:引导学生阅读《愚公移山》的故事文本,理解故事情节和寓意。
4.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愚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4.4 角色扮演:每组选择几个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故事中的情景。
五、作业布置5.1 课堂作业:让学生用成语“愚公移山”造句,并分享给同学。
5.2 家庭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愚公移山”精神的短文,谈谈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应用这种精神。
六、教学评价6.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6.2 理解与运用:通过学生的造句和短文写作,评估他们对于“愚公移山”故事的理解程度以及成语的实际运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7.1 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情况和理解程度,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7.2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评价,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八、拓展活动8.1 故事改编:让学生分组,每组根据《愚公移山》的故事情节,创作一个类似的现代故事,强调坚持和努力的主题。
《愚公移山》导学案及答案
《愚公移山》导学案及答案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语文- 课时:第X课时- 教材版本:XXX教材- 课文:《愚公移山》二、研究目标- 理解《愚公移山》的寓言意义- 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重要句子- 培养学生的坚持不懈和勇气品质三、导学过程1. 理解寓言的意义寓言是一种以故事形式表达道理和启示的文学形式。
请回答以下问题:- 《愚公移山》这个寓言故事有什么寓意?- 愚公的行为对我们有什么启示?2. 理解关键词语请解释以下关键词语的含义:- 愚公- 移山3. 理解重要句子请解释以下句子的含义:- "能滋润千里之区" 是什么意思?- "未海泽其小而、终必至其大" 是什么意思?四、导学答案1. 理解寓言的意义- 《愚公移山》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努力,就一定能战胜各种困难和障碍。
- 愚公的行为告诉我们,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是成功的关键。
2. 理解关键词语- 愚公:表示一个愚笨而却有坚定信念和坚持不懈精神的人。
- 移山:象征着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决心和努力。
3. 理解重要句子- "能滋润千里之区" 表示只要不断努力,即使开始时只能取得微小的进步,但长期坚持下去,最终可以达到大的成就。
- "未海泽其小而、终必至其大" 表示虽然目标看起来很遥远,但只要一步步地努力前行,终究能够达到。
五、研究反思请回答以下问题:- 在研究《愚公移山》这个寓言故事时,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你觉得自己在哪些方面可以向愚公研究?六、作业请写一篇文章,探讨你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并阐述你如何通过坚持努力克服它们的经历和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愚公移山》导学案
设计人:刘志伟刘江萍年级:九年级时间:2012.2.21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能熟练朗读并翻译课文
3、感受愚公的形象及愚公移山的现实意义
【学习重、难点】
1、掌握文中难解词句,疏通全文,熟读背诵。
2、辨析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3、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课前预习】
1、作者及其作品简介:
列子,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今本《列子》是东晋人搜集有关的古代资料编写而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列子》一书记载的神话寓言资料十分丰富,一些在中国相当著名的神话,皆出现于《汤问篇》。
有的作品上古时已经出现,在《列子》书中稍作调整,如《夸父逐日》;有的则早已流传民间,但在《列子》书中首先记载下来,《愚公移山》就是典型的例子。
书中表现的思想是魏晋时代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和生活态度,有些还反映了佛教思想,但本文却对后人有一定的启发教育作用。
2、关于《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寓言中的名篇,选自《列子·汤问》。
这个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本文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
毛泽东同志曾经用这个故事教育全党:只要能团结全国人民大众和我们一齐奋斗,就一定能夺取革命的胜利。
讲的就是围绕愚公移山的事件而引出的一则动人的故事。
【课内探究】
一、什么是寓言
寓言是一种文学形式。
它的特点是通过短小精悍而又富有风趣的动物、植物或人类故事,采用象征、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寄寓一种思想。
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
二、通读全文,疏通文意
(1)、通假字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通___,意思:
甚矣,汝之不惠通___,意思:
河曲智叟亡以应通___,意思: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通___,意思:
无陇断焉通___,意思:
(2)、古今异义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方: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
何苦
..而不平曾:何苦: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
(3)、一词多义
且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焉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
而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其其如土石何()其妻献疑曰()惧其不已()(4)、词类活用现象
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箕畚:____词活用作____词,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吾与汝毕.力平险毕:____词活用作____词,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聚.室而谋聚:____词活用作____词,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特殊句式
1、被动句:帝感其诚
2、倒装句:甚矣,汝之不惠;
何苦而不平;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3、省略句:聚室而谋曰;
杂然相许;
帝感其诚
(6)、合作探究练习
1、请自由朗读课文后,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益处?
原因:
益处:
②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移山任务的艰巨?
③在艰巨的移山任务面前,愚公的妻子、子孙、遗男、智叟他们分别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妻子:
子孙:
遗男:
智叟:
④愚公认为山能移走的理由是什么?愚公智叟辨论的结果是什么?
理由:
2、学生朗读并试背课文,讨论以下问题
(1)同样是面对移山这件事,可为什么愚公和智叟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呢?(2)这样看来,愚公和智叟到底哪个人聪明,哪个愚笨呢?那么,作者在人名前加上“愚”和“智”有何用意?
(2)故事结尾,两座山还是靠神仙相助才移走的,有人认为,愚公到底还是无能的人。
大家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提示:从文中找出依据加以说明)
(3)这篇课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3、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
4、课文使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拓展延伸】
1、解释句中的字:
⑴杂然相许(许:)⑵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
⑶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⑷帝感其诚(感:)
⑸而山不加增(加:)⑹聚室而谋曰(聚室:)
2、用原文回答问题。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愚公移山的目的是:
愚公认为移山一定能实现的原因是:
3、翻译下列句子。
⑴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⑵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4.表明愚公移山任务艰巨的两句话是。
5、指出下列“其”和“之”的不同用法。
其:其妻献疑曰()惧其不已也()其如土石何()
帝感其诚()
之:河阳之北()以君之力()笑而止之曰()毁山之一毛()
6、智叟认为愚公很“愚”的原因有二,一是,二是。
7、分析“其妻献疑”和“智叟笑而止之”的内容,回答:
其妻对愚公的举动是从角度说的,话语中带有的语气,其目的是。
智叟对愚公的举动是从角度说的,话语中带有
的语气,其目的是。
8、“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无穷匮也”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运用这种句式,其目的是表现愚公()
A、思想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B、把希望寄托在难以实现的幻想中。
C、要世世代代移山,不达目的不罢休。
D、要造福子孙后代,创建千秋伟业。
【课后作业】
1、用现代汉语把这个故事说给你的亲朋听一听
2、写作:在你前进的道路上,或许有时也会面对有如大山一般的艰难险阻,你应该怎样做?
本导学案非常适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起到点拔作用,在读练的基础上提升能力,是一篇优质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