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中暑患者急救护理常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诊科中暑患者急救护理常规

中暑是指人体在高温环境下,由于水和电解质丢失过多、散热功能障碍,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热损伤性疾病,是一种威胁生命的急症,可因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功能障碍导致死亡、永久性脑损害或肾衰竭。

(一)病因

高温、潮湿、无风的环境最容易引起中暑。在高温作业的车间工作,如果再加上通风差,极易发生中暑:农业及露天作业时,受阳光直接暴晒易诱发中暑。机体对高温环境的适应能力不足,如年老、体弱、产妇、肥胖、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应用某些药物(如苯丙胺、阿托品)、汗腺功能障碍(如硬皮病、先天性汗腺缺乏症、广泛皮肤烧伤后瘢痕形成)等容易发生中暑。

(二)临床表现

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程度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

1.先兆中暑患者在高温环境工作或生活一定时间后,

出现口渴、乏力、多汗、头晕、目眩、耳鸣、头痛、恶心、胸闷、心悸、注意力不集中,体温正常或略高。

2.轻症中暑出现早期循环功能紊乱,包括面色潮红、苍白、烦躁不安、表情淡漠、恶心、呕吐、大汗淋漓、皮肤湿冷、脉搏细数、血压偏低、心率加快,体温轻度升高。

3.重症中暑按表现不同可分为三型。

(1)热痉挛是突然发生的活动中或者活动后痛性肌肉痉挛,通常发生在下肢背面的肌肉群(腓肠肌和跟腱),也可以发生在腹部。肌肉痉挛可能与严重体钠缺失(大量出汗和饮用低张液体)和过度通气有关。热痉挛也可为热射病的早期表现。

(2)热衰竭在热应激情况时因机体对热环境不适应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外周血管扩张,周围循环容量不足而发生虚脱。表现为头晕、晕眩、肌痉挛、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热衰竭可以是热痉挛和热射病的中介过程,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热射病。常见于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疾病患者。

(3)热射病又称中暑高热,属于高温综合征,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在高温、高湿或强烈的太阳照射环境中运动数小时(劳力性),或老年、体弱、有慢性疾病患者在高温和通风不良环境中维持数日(非劳力性)热应激机制失代偿,使中心体温骤升,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功能障碍。其征象为:体温高达40~42℃甚至更高、皮肤干燥(早期可湿润),意识模糊、惊厥、甚至无反应,周围循环衰竭或休克。此外,

劳力性者更易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DIC 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

(三)急救措施

(1)停止活动并立即转移到阴凉、通风环境,脱去多余的或者紧身的衣服。

(2)神清无恶心呕吐者,给喝水或者运动饮料。也可服用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神志不清者保持气道通畅。

(3)用湿毛巾放置于患者的头部和躯干部降温,或将冰袋置于患者腋下、颈侧和腹股沟处。

(4)对于重症高热患者,降温速度决定预后。体温越高,持续时间越长,组织损害越严重,预后也越差。体外降温无效者,用4℃冰盐水进行胃或直肠灌洗,也可用4℃的5%葡萄糖盐水或生理盐水1000~2000ml静脉滴注,既有降温作用,也适当扩充容量,但开始速度宜慢,以免引起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

(5)必要时,需行床旁血液净化治疗。

(6)加强监测和对症治疗。

(四)护理要点

1.紧急护理措施心力衰竭者给半卧位;血压过低者给平卧位;昏迷者保持气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充分供氧,必要时准备机械通气治疗。

2.一般护理高热患者加强口腔护理,以防感染与溃疡。高热大汗者及时更换衣裤及被褥,注意皮肤清洁卫生,定时翻身,防止压疮。高热惊厥时保护患者,防止坠床及碰伤,防止舌咬伤。

3.热射病降温护理

(1)环境降温:将患者移至通风良好的低温环境,使用电风扇、空调。按摩患者四肢及躯干,促进循环散热。

(2)体外降温:头部降温可采用冰帽、电子冰帽,或用装满冰块的塑料袋紧贴两侧颈动脉处及双侧腹股沟区。全身降温可使用冰毯,或用冰水擦拭皮肤。

(3)体内降温:用冰盐水200ml进行胃或直肠灌洗;也可用冰的5%葡萄糖盐水1000~2000ml静脉滴注,开始时滴速控制在30~40滴/分;或用低温通析仪(10℃)进行血液透析。

(4)降温效果观察:

①降温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肛温,每15~30分钟测量一次,根据肛温变化调整降温措施。

②观察末梢循环情况,以确定降温效果。如患者高热而四肢末梢厥冷、发绀,提示病情加重经治疗后体温下降、四肢末梢转暖、发绀减轻或消失,则提示治疗有效。无论何种降温方法,只要体温降至38℃左右即可考虑终止降温,防止体温再度回升。

③如有呼吸抑制、深昏迷、血压下降则停用药物降温。

(5)降温注意事项

①冰袋放置位置准确,注意及时更换,尽量避免同一部位长时间直接接触皮肤,以防冻伤。冰(冷)水、酒精擦浴时,禁止擦拭胸部、腹部及阴囊处。

②冰(冷)水擦拭和冰(冷)水浴者,在降温过程中,必须用力按摩患者四肢及躯干,以防周围血管收缩,导致皮肤血流淤滞。

③老年人、新生儿昏迷、休克、心力衰竭,体弱或伴心血管基础疾病者,不能耐受4℃冰浴,应禁用。必要时可选用15℃冷水淋浴。

④头部降温常用冰枕时注意保护枕后、耳廓的皮肤,防止冻伤。

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4.并发症的监测

(1)监测尿量、尿色、尿比重,以观察肾功能状况,深茶色尿和肌肉触痛往往提示横纹肌溶解。

(2)密切监测血压、心率,有条件者可测量中心静脉压、肺动脉楔压、心输出量以及体外循环阻力指数等,防止休克。降温时,注意有无心律失常出现。

(3)监测动脉血气、意识、瞳孔、脉搏、呼吸的变化。中暑高热患者,动脉血气结果应予校正。

(4)严密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计数和纤维蛋白原,以防DIC。

(5)监测水、电解质的失衡。

(五)健康宣教

1.补充水分为首要措施,夏季尤甚,可适当增加含盐饮料。

2.增加营养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如鱼、肉、蛋、奶和豆类:多食新鲜蔬果,如西红柿、西瓜、苦瓜等。避免进食过多冷饮。

3.外出防晒尽量避免10:00~16:00点在烈日下行走,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带好防晒用具,穿棉质衣服,可备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仁丹、藿香正气水等)。

4.休息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有助预防中暑。

5.中暑急救一旦出现中暑症状,应立即找阴凉处坐下休息,同时补充水分,小口慢饮,解开领口扣子、领带等。保持环境通风,并涂抹或服用解暑药物经过处理后,若症状不缓解,应及时就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