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吆喝》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吆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从文学的角度来了解北京叫卖口头艺术的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博大文化的感情,促使他们自觉地注意周围的艺术文化。

2.学习领悟作者高超的组织材料的写作思路,能将内容较多的东西有序地组织。

3.培养学生对口头广告的创造水平。

教学重点:

1.本文是以地方语言“京白”来写的,和现代汉语有些差异,理解本文的语言特色及

作者对北京的感情是重点之一。

2.文章的内容繁多而杂,指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及材料安排的有序性,在此基础上形成感悟。

3.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注意收集身边的口头吆喝艺术,让学生发挥自我创造水平,创造有新意的口头广告。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对课文要有充分的预习,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及作者的生平。

教师一部反映北京二三十年代时期生活情景的VCD电影片段(其中包括叫卖吆喝声),以此作为导入课文的材料,使学生形成最基本的感性理解。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段电影,注意里面的小商贩是如何叫卖自己的货物的?他们的

吆喝声有什么特点?你听了有什么感想?(用多媒体投影仪器播放VCD,播放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学生大致回答的是两个特点:声音清脆响亮或吸引人,仿佛在唱歌似的;叫卖的内容合乎自己货物的特点。(教师针对影片中叫卖声的特点对学生的看法做出中肯的评价)

师:同学们可知道,这些吆喝现在我们已经很少能够听见了,其实在当时,它就是一种宣传,一种广告,也是一种艺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萧乾的文章《吆喝》,跟着作者一起回到那个时代,感受这种艺术!(教师简介萧乾的生平,主要介绍他是北京人和其在京求学、居住的阶段)

二、研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吆喝声?这些吆喝声是按什么样的顺序组织起来的?课文的结构是怎样的?(学生默读,自我思索)

a..文章中的吆喝声林林总总,多而且杂,但作者却介绍得有条有理。总的来说,文章写了作者在北京听到的绝大部分吆喝声,从“我小时候,一年四季不论刮风下雨,胡同里从早到晚叫卖声没个停”中,能够得知是按时间顺序来安排材料的。首先从早到晚介绍了“大清早卖早点的……到了晚上的叫卖声也十分精彩”;其次按“一年四季”的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吆喝声。

b.课文也是按照“引入”(1~3)、“介绍叙述”(4~10)、“评论”(11~14)来安排结

构的,脉络清晰。(教师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导的方法,导的艺术,把问题留给学生解决,即时总结,切勿包办)

2.问题研讨、质疑:

a.为什么作者要大量使用“京白”口语?罗列这么多的吆喝声,是不是繁冗了些?(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后落实情感目标)

要点:作者使用“京白”的艺术语言,一是因为他对北京家乡的热爱,二是因为写的“吆喝”

都是当地的口语,用当地语言来写更真实,更有表现力。

b.北京街头卖东西的有很多,为什么作者只介绍了其中的几种吆喝,其余的只简单说他们卖什么?

要点:因为各种的吆喝声实在太多,没必要一一描述,只要写其中的几种有代表性的就能够了,做到有重点、有目的地介绍,主题更突出。

c.括号里的句子或词语有什么用?

要点:里面的句子、词语是解释前面的方言或起补充说明的,如:“我对卖蛤蟆骨朵儿(蝌蚪)的最有好感”,这里是解释;“过好一会儿(好像饿得接不上气儿啦)”,这里是补充说明,方便了读者对课文的理解。

三、赏析

1.“囿于语言的隔阂,洋人只能欣赏器乐。其实,更值得一提的是声乐部分——就是北京街头各种商贩的叫卖”,

2.“白天就更热闹了,就像把百货商店和修理行业都拆开来,一样样地在你门前展销。到了夜晚的叫卖声也十分精彩。”这句话也是一句过渡句,用浅显的比喻把街头吆喝声之多巧妙地写出来,又顺其自然地引出晚上的吆喝声。

四、拓展

布置作业:学生分小组到市场或街道、商店等收集有特点的吆喝并记录下来,每一

条要注明卖的是什么,有何特点。

五、作业

1.识记字词,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

2.课后自己编一页《吆喝集》。

3.自己为一种商品创造一则吆喝广告。

《吆喝》的教学反思

语文课堂不能失去语文的味儿,必须要立足并扣住文本,交给学生评点语言文字的方法,教给学生深厚的人文素养,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感,展示点评水平,回归语文的本色。

萧乾的《吆喝》一文,寄托了作者对老北京传统习俗、民族文化的深深眷恋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

在通知学生预习时,学生表现出了异常的兴奋,文中有很多老北京的吆喝词,如“馄钝喂-开锅了”“冰棍儿-”等等,他们在读到这些内容时,边读边笑还边学边喊,感兴趣极了,教室里热闹非凡。

在教学中,我采用圈点勾画、交流讨论、展示点评、读写结合、情景体验等教学方法,启发学生自主对课文实行研读,让学生整体动手、动口。充分地与文本对话,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特别是模拟吆喝环节,让学生真正地融入到了作者的感情中去,

场景棒极了,学生真正有了“我的课堂我做主”的自由感。

本节课最精彩之处,要数自创吆喝广告词的环节了,同学们都展示了自

己独特的“吆喝”例如:卖鱼广告:“鱼仔送饭-鼎锅刮烂”小菜广告:“莴笋――1元3斤咧”;甜酒广告:“甜酒冲蛋,床板压断”等等。看到他们沉浸在吆喝的快乐之中,我幸福极了。

所以,听老北京吆喝,学吆喝表演以及拓展发现交流身边的民俗文化等

环节,让学生切实感受了民俗文化的熏陶。

回顾整堂课,学生的语文学习之旅是愉悦的。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

新课程的探索,在语文教学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只要有持续学习

新的课堂理念,与时俱进,努力创新,就一定会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独特的

教学之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