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修辞学分析

语音修辞学分析
语音修辞学分析

语音修辞

学习要求:

1、语音修辞的含义

2、语音修辞的手段:节奏、平仄、押韵、谐音等

3、语音修辞的效果

第一节语音修辞概说一、语音修辞

(一)语音修辞

语音修辞就是利用语言的声音进行修辞,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从而取得语言音乐美的修辞方式。它大体包括音节的配合、声调的协调和押韵的和谐等等。

(二)语言的音乐美

汉语语音具有音节响亮、声调抑扬、音色优美等特点,这就是汉语的音乐性。利用这种特点,采取一定的方法,可使话语呈现音乐美

元音占优势,乐音数量多;

同音音节多,押韵很容易;

声调彼此对立,平仄对称互补;

单音比较自由,双音自足稳重,四音和谐优美

二、语音修辞效果语音修辞效果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音韵美。

主要借助于音响形成的美感。

(二)旋律美。

主要是利用音高和音质因素构成的美感。旋律主要表现为语音高低升降的规律性变化以及相同、相近语音成分的反复或再现。语调升降、声调配合及押韵是形成旋律的主要手段。

(三)节奏感。

主要是利用音长和音强因素构成的美感。调整音节、协调声调、安排语调、构成长短、轻重、快慢、高低及停顿规律性的展现句子是形成节奏的主要手段。

第二节语音修辞手段

一、语音修辞手段

语音修辞手段是指能够获得修辞表达效果的语音手段

二、语音修辞手段种类

(一)利用音长:节奏

有停顿、快慢、协调音节、四字组合、双音化、衬字等。停顿指语流中语言单位之间的间歇,属音长范围。快慢指语速的快慢,是调节语言单位的时值的。协调音节指对不同音节词语进行选择、组合和调整,使语言音节整齐匀称、错落有致。四字组合、双音化和衬字也都属于调整音节的范围,它们都与音长密切相关。

A 停顿就是语流中语言单位之间的间歇。又称音顿、音步、顿歇。有语法停顿及逻辑停顿之别。

B 快慢。指说话或朗读速度的快慢,又称语速。分快速、中速、慢速三种。

他联想起了六年前大闹考场想起了郭立强之死想起了袁眉之死想起了二十余万返城知青“五一”大游行想起了王志松吴茵徐淑芳姚玉慧刘大文……

(梁晓声《雪城》)

C 协调音节

汉语的音乐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音节的搭配,又主要表现为单双音节的配合上所以郭绍虞说:“汉语的音乐性产生在单双的问题上。”“汉语对音节,看得比意义重要。”(郭

绍虞《汉语语法修辞新探》244、444页,商务印书馆,1979年)

①四音节组合。即组合并使用四个字的词组(短语)。

黄花满地,白柳横坡。小桥通若耶之溪,曲径接天台之路。石中清流滴滴,篱落飘香;树头红叶翩翩,疏林如画。西风乍紧,犹听莺啼;暖日当暄,又添蛩语。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之榭;近观西北,结三间临水之轩。笙簧盈耳,别有幽情;罗绮穿林,倍添韵致。汉语中的成语,有一些从语法和语义上本是应当划分为

掠+ ((人+之) +美) l+3(2+1)

((郑+卫) +之) +音3(2+1)+1

兵+ ((不+厌) +诈) 1+3(2+1)

举+ (不+胜)+举) 1+3(2+1)

((不+解)+之) +缘3(2+1)+1

(一+(衣+带)) +水3(1+2)+1

但是,朗读的时候,都必须读成

(掠人) +(之美) (郑卫) +(之音)

(兵不) +(厌诈) (举不) +(胜举)

(不解) +(之缘) (一衣) +带水)

由四个音节构成两个音步,是汉语节拍的基本模式。例如: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古典诗歌的基本节拍模式,正如王力所说:“近体诗的节奏,是以每两个音节为一节,最后一个音独自成为一节。平声占时间大致比仄声长一倍。”(王力《汉语诗律学》,《王力文集》十四卷.89页)

在现代汉语中,节拍的字数要灵活一些:

我骑着/一匹//拐腿的/瞎马,

向着/黑夜里//加鞭;

向着/黑夜里//加鞭,

我跨着/一匹//拐腿的/瞎马

(徐志摩《为要寻找一个明星〉

②双音节组合

说罢,又吩咐按数发茶叶、油烛、鸡毛掸子、笤帚等物。一面又搬取家伙:桌围、椅搭、坐褥、毡席、痰盒、脚踏之类,一面交发,一面提笔登记,某人管某处,某人领某物,开得十分清楚。众人领了去,也都有了投奔,不似先时只拣便宜的做,剩下的苦差没个招揽。各房中也不能趁乱失迷东西。便是人来客往,也都安静了,不比先前一个正摆茶,又去端饭,正陪举哀,又顾接客。如这些无头绪、荒乱、推托、偷闲、窃取等弊,次日一概都蠲了。

双音节和四音节,是自足的,具有均衡稳定感。

刘勰《文心雕龙·丽辞》说:“偶语易安,奇字难适。”所以,一般情况下单音节词要求有单音节词相配,构成双音节节拍。双音节词要求双音节词相配,构成四音节组合。为了满足这一要求,表达者就得常常或压缩多音节词,或拉长单音节词。特别是并列结构中。

单音节和三音节是相对不自足的,具有运动变化感。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工农商学兵

眼耳鼻舌喉

赤橙红绿青蓝紫

东南西北中前后左右中

扩大到句子的组合,中国人特别喜欢对偶句法、平行句法,汉语诗歌通常是四句(行)为一首或一节。因为单句有不自足感变动感,所以三句成诗的.是比较少的,而且成功之作也不多。

岑之敬《当垆曲》

明月二八照花新

当垆十五晚留宾

回眸百万横自陈

③三音节

现代汉语中,三字格很发达。其中有许多是缩合。例如:

大中小高精尖脏乱差老少贫

军干群篮足排编导演亚非拉

在语言运用中,交际者的心理往往要求音节的对称和均衡,如:

⑴《集市价与国营零售价的差价幅度正在缩小禽、蛋、奶、鱼和蔬菜上市量均大幅度增长》(《文汇报》)

⑵《浦东青年伦理要点孝、信、义、和》(《中国青年报》)

满足节奏要求,哪怕是杂乱的并列,朗读起来也有种美感。例如:

甲:你都保管些什么?

乙:螺丝、螺帽、光垫圈,

镑凿、斧刨、团据片,

纱布、卡尺、手摇钻,

扫帚、铁桶、腊木杆、

焦炭、块煤、耐火砧…

甲:你保管的物资挺多。

(孙洪彬《态度问题》)

三字格是奇数,人们往往采用两个三字格的连用,通过“3十3”式组合,来达到均衡美。例如: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李清照《鹧鸪天》

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李清照《行香子》

宝玉此时与宝钗就近,只闻一阵阵凉森森甜丝丝的悠香,竞不知从何处来的。(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回)

这不仅更加和谐,而且既保持三字格的动态感、飞扬感,又具有双数的自足稳定感。

3+3+3式组合,则明显的突出了缺陷感和运动感。例如:

老夫人说著长老唤太医来看我;我这颓症候,非是太医所治的;则除是那小姐美甘甘、香喷喷、凉渗渗、娇滴滴一点儿唾津儿咽下去,这鸟病便可。

兰舟过处,歌声悠扬,但月胧胧,云杳杳,水茫茫。

三音节叠音词,也可以连续使用或者出现在平行句式的相关部位——对偶句法。例如:

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

④衬字。

为了保持一定的音节和节奏,在曲子、歌词、快板等作品中增添字词。又称垫音、衬词。如:

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捱过?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

能谁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衬音在词、曲、曲艺和民间歌谣中,是经常运用的。例如:

春日里来依哟四山青,

一把那个田土舍一哟寸金,

老天那个赐福那个要知足,

人是依哟苗来舍土哟是根。

依呀呀于喂,土是命根根…,

(雁宁《牛贩子山道》)

⑤音节搭配

单音节、双音节、三音节和四音节的合理搭配,是走进汉语音乐美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汉语修辞艺术的重要问题。

单双音节的搭配,也体现了汉语诗歌与散文的差异。诗歌往往把单音节放在句子的末尾。例如:

功名富贵若常在,

汉水亦应西北流。

而散文的音节(特别是司马迁及后来的追踪者)则把单字的音节放在句中。(李长之《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273贝)例如:

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

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

⑥协音

协音,就是为了上口入耳,回避在上下文中听起来拗口的词语,当然从语法和语义上说,使用这些词语是没有错误的。例如:

言语与语言--言语和语言/言语同语言

陈老与于老--陈老同于老/陈老和于老

刘宏同童莉--刘宏与童莉/刘宏和童莉

战争和和平--战争与和平/战争同和平

跟更革命的耿豆先生相比--与更革命的耿豆先生相比

小弟弟的的确良--小弟弟那身的确良

协音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还有在话语中插入某些无意义的音节,这叫做“衬词”。

三大平原?a?a三平原(?)

四大发明——四发明(?)

三大战役?a?a三战役(?)

四大金刚?a?a四金刚(?)

(二)利用音高:平仄

协调平仄有三个基本规律:

1、.平仄交错。

指一句之中音节点上的平仄要交错的安排,一般五言诗和七言诗的最后一个韵字是一个单音节词,其余都是双音节词,双音节词第二个音和单音节词的单音都是音节点,平仄必须交错出现。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2、平仄对立一般律诗分四联,每联上句叫做出句,下句叫做对句,出句和对句的音

节点上,平仄要彼此对立。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3、平仄相粘。上联对句与下联出句的音节点上,除韵脚之外,要平粘平,仄粘仄。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在律诗中,对平仄的要求是很严格的,要求一句之内平仄交替,上下两句平仄相反。

春蚕到死丝方尽,

——||——|

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诗中上句的声调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句的声调与之对应,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内又是平仄交替,排列非常严整,使诗句读起来抑扬顿挫,铿锵悦耳,有非常强烈的音乐美感。

①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郁达夫《故都的秋》)②灵车队,万众心相随。哭别总理心欲碎,八亿神州泪纷飞。(《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垂不朽》解说词)

③瑰丽端庄的中山公园,绿树成荫,花坛巧布,彩练横空,千红万紫。

再比如:

(1)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常圆

--○△△○○△△,△○○△△○○

(2)雪压竹枝尖点地,风吹荷叶背朝天

--△△△○○△△,○○○△△○○

(3)小草……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朱自清《春》)

格律诗(包括律诗、绝句、排律、词、曲)都讲究平仄的安排。试以绝句、律诗为例分析它们的平仄、押韵体式。

五律平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平声;

五律仄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仄声

七律平起:首句第二字必用平声;

七律仄起:首句第二字必用仄声

五绝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五绝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七绝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七绝平起首句不押韵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七绝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七绝仄起首句不押韵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五律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韵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七律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七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七律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七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三)利用音质主要有双声、迭韵、迭音、押韵、谐音以及拟声词、儿化词、响音字的

选用。双声、迭韵、迭音、押韵、谐音等都是利用音质相同或相近的声音有规律的再现而取得修辞效果,主要都和音质有关。拟声词的选用是利用和事物声音相近而取得修辞效果,也与音质有关。儿化词和响声词的声音与其它语音不同,也在音质上。

1、双声、迭韵。

双声指两个音节的声母相同的词语,如伶俐、枇杷、芬芳等;

迭韵指两个音节韵母相同的词语,如:汪洋、烂漫、妖娆等。

双声和迭韵是汉语传统的修辞手段。在双声迭韵的词语中,因有相同语音成分再现,使声音得到加强和巩固,形成语音的回环美,恰当的选用,可以使音节和谐,声韵铿锵,诵读顺口,悦耳动听,增强语言的音乐美。由于双声短促而婉转,迭韵舒长而响亮,双声和迭韵配合使用,一方面循环复沓,另一方面委婉变化,有更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子系中山狼,

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

一载赴黄粱。

秋光迭迭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

窗隔疏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

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

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

2、迭音。迭音是将音节相同的词或词素重迭起来使用,又叫迭字。如个个、阵阵等,一种声音通过迭音手段而再现,并加以巩固,不但具有回环美,而且给人鲜明的感受,产生特殊的音韵美。例: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3、押韵。

押韵是重要的韵律手段之一。在诗歌或戏曲里,运用同一个韵的字,放在句子的相应部位,产生一种声音回环的和谐感。又称协韵、调配韵脚。现代诗歌押韵,大多采用十三辙,“辙”是戏曲唱词的韵脚,是“韵”是通俗的叫法,所以押韵又可称选择韵辙。北方话系统的戏曲、歌谣、唱词都按十三辙押韵。每辙以两个同韵字代表辙名,如中东、江阳等,押韵较宽。

第一、古代诗词特别讲究押韵,例如:

《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这是一首绝句,一、二、四押韵:ao)

第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注意句与句的押韵,也可以形成音韵和谐的音乐美。例如:

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

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

(“傲”、“豪”押韵ao,响亮动听。)

第三、除了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在群众口语流传下来的谚语、俗语、民谣及

儿歌中,押韵比比皆是,例如:

天上下雨地下流,小两口打架不记仇,

白天吃的一锅饭,晚上枕的一个枕头。

(押韵iou)

跳一跳二跳三七,跳八跳九跳十一

十一二,十三七,十八十九二十一

二一二,二三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诗歌的押韵

所谓押韵(也叫压韵、叶韵),就是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

所谓韵部,就是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韵部。同一韵部内的字都为同韵字。比较常用的是【108部平水韵】。

押韵是增强诗歌音乐性的重要手段,近体诗为了使声调和谐、容易记忆,对押韵十分讲究。古人通常使用官方颁布的专门指导押韵的书,如《唐韵》、《广韵》、《礼部韵略》、《佩文诗韵》、《诗韵集成》、《诗韵合壁》等,以南宋王文郁撰的《新刊韵略》最为流行,即世人所谓之【108部平水韵】。

【规则】近体诗押韵有较严格的规定,总结如下:【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声韵】第一、【偶句押韵】:

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押韵或不押韵。例如:寄扬州韩祚判官(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一二四句押韵。又如:登乐游原(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首句并不入韵,二四句押韵。

第二、【只押平声韵】:

近体诗规定,只能押平声韵,这几乎是一条死规矩,事实上以近体诗的体例假如押仄声字会感到非常拗口,所以古人都能自觉遵守这一规则。记忆中也没有任何可供借鉴的反例,所以这里就不另举例。

第三、【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

古诗(古风)允许中途换韵,但近体诗不允许这样。

第四、【首句押韵可借邻韵】

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但是近体诗的押韵,必须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韵),也不能参杂了其他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是近体诗的大忌。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

比如《军中醉饮寄沈八刘叟》:

酒渴爱江清,余甘漱晚汀。

软沙倚坐稳,冷石醉眠醒。

野膳随行帐,华音发从伶。

数杯君不见,都已遣沈冥。

这一首押的“汀、醒、伶、冥”属下平声九青,但首句借用了八庚的“清”。

这叫做借邻韵发端,在晚唐开始流行,到了宋代,甚至形成了一种风气。

请参照通转古韵、【108部平水韵】

【避忌】

第一、忌重韵:即同一个韵字在一首诗的韵脚里重复出现,此乃大忌。

第二、避免同义字相押:如一首诗中同时使用“花”、“葩”,“芳”、“香”等。

第三、避免出韵

古人写诗多依官韵,而许多我们认为是同韵的字在官韵中被分别列入不同的韵部之中,如“冬”与“东”之类,如果在同一首诗中相押,即为出韵。这主要是因为古今语音变化的原因,今天已没有必要再强调这一点了。

古代用韵较严,但多考虑韵部而不注重语音实际,严格区分平仄,而且要同一韵母,不同韵部只能和特定韵部协韵。而现代诗则自由用韵。押韵有以下几种手段:

1)安排韵句。安排韵句是按一定的形式将韵句组织起来,以形成不同的押韵方式,收到特殊的修辞效果。大体而言,有下列各种:

a.偶韵。偶韵是把韵句安排在偶句上,又称隔句韵。这种方式旋律富变化而又规律,运用最广。

春梦随云散,

飞花逐水流;

寄言众儿女,

何必觅闲愁。

b.随韵。随韵是每句都安排韵句,下句随上句押韵,两句一换韵。这种方式既保持押韵的密度,又增加音响的变化。

女儿悲,青春已大守空闺。

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

女儿喜,对镜晨妆颜色美。

女儿乐,秋千架上春衫薄。

c.交韵。交韵是韵句四句一组,第一句与第三句一韵,第二句与第四句一韵。这种方式声音相互牵连交错,形成回环美。

为官的,家业凋零;

富贵的,金银散尽;

有恩的,死里逃生;

无情的,分明报应。

又例如:

东南路尽吴江畔,

正是方愁幕雨天。

鸥鸳不嫌针两岸,

波涛欺得逆风船。

偶逢岛寺停帆看,

深羡渔翁下钓眠。

今古若论英达算,

鸥夷高兴因无边。(章竭《变体诗》)

d.抱韵。抱韵是韵句四句一组,第一句与第四句一韵,第二句与第三句一韵,呈现环抱之形,这种方式也可以形成回环美。

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

“人”与“功”两韵字环抱两个不同韵部的“亲”字。

e.排韵。每句都安排韵句,又叫打铁韵,数句一韵,或一韵到底,给人一气呵成的感觉。

你是个可人,你是个多情,你是个刁钻古怪鬼灵精,你是个神仙也不灵。我说的话儿你全不信,只叫你去背地里细打听,才知道我疼你不疼。

2)安排韵字。安排韵字是将韵字安排一定的位置上,从而组成不韵句的修辞活动。有以下形式。

a.句首韵。把韵字放在句首叫句首韵。前引〈女儿悲〉酒令即可视为押句首韵。

女儿悲,青春已大守空闺。

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

女儿喜,对镜晨妆颜色美。

女儿乐,秋千架上春衫薄。

头韵(Alliteration)

它指一组词、一句话或一行诗中重复出现开头字母相同的单词,常用于文章的标题、诗歌及广告语中,简明生动,起到突出重点,加深印象,平衡节奏,宣泄感情的作用。例如:A miserable, merry Christmas

Profits of praise

b.句中韵。把韵字放在句中叫句中韵。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c.句末韵。把韵字放在句末叫句末韵。这种韵字安排方式,是诗歌主在押韵形式,例子俯取便是,不胜枚举。

现代诗歌,最常见的是四行为一节者是第二、四行押韵。例如:

清香在树上飘扬

乐弦在树下铿锵

忽然间一阵狂风

不见了弹琴的姑娘

(郭沫若《瓶第十六首·春茸曲》)

总得让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全下。

(臧克家《老马》)

3)换韵。改变诗歌的韵辙叫换韵,又叫转韵。像《红楼梦》里的〈芙蓉女儿诔〉(78),就换了四次韵。一般长诗多换韵,短诗不换。不过换不换韵,主要还是要根据诗歌的内容和表达的声情来决定,有时也根据结构层次的需要来换。

(4)儿化词与轻声词的选用。

“儿”音加在音节上,使其主要元音起卷舌作用,韵母发生音变,成为卷舌韵母,也叫“儿化韵”。在修辞上,有指小、表爱的功能,具有亲切的感情色彩。如:

探春道:“谁要这些。怎么像你上回买的那柳枝儿编的小篮子,整竹子根抠的香盒儿,胶泥垛的风炉儿,这就好了。

这一方法适用于口语语体,文艺语体尤其多见。其他书面语体和表示贬斥的语意时,不宜用儿化。

?思考:选用轻声词(本身读轻声和包含一个轻声音节的词)可用于表达轻捷柔和的

声音,可以形成抑扬变化,适应表意的某种特殊需要。如:冰心:

?《一只小鸟》__偶记前天在庭树下看见的一件事

有一只小鸟,它的巢搭在最高的枝子上,它的毛羽还未曾丰满,不能远飞;每日只在巢里啁啾着,和两只老鸟说着话儿,它们都觉得非常的快乐。

这一天早晨,它醒了。那两只老鸟都觅食去了。它探出头来一望,看见那灿烂的阳光,葱绿的树木,大地上一片的好景致;它的小脑子里忽然充满了新意,抖刷抖刷翎毛,飞到枝子上,放出那赞美“自然”的歌声来。它的声音里满含着清—轻—和—美,唱的时候,好像“自然”也含笑着倾听一般。

树下有许多的小孩子,听见了那歌声,都抬起头来望着─—

这小鸟天天出来歌唱,小孩子们也天天来听它,最后他们便想捉住它。

它又出来了!它正要发声,忽然嗤的一声,一个弹子从下面射来,它一翻身从树上跌下去。

斜刺里两只老鸟箭也似的飞来,接住了它,衔上巢去。它的血从树隙里一滴一滴的落到地上来。

从此那歌声便消歇了。

那些孩子想要仰望着它,听它的歌声,却不能了。

(本篇最初发表于北京《晨报》192O年8月28日。)

《亮剑》骑兵连长孙常胜的战斗口号是“骑兵连,进攻!”

有人认为不符合语音原理,你的意见呢?

(5)响音字的选用。响音字是发音时开口较大,音节洪亮的字。一般而言,双音节比单音节声音响,平声字比仄声字音量大,而从韵母的比较,凡以“ang”、“ao”、“a”等收尾的字比较响亮。语音的响度和音质、音强、音高、音长都有关系,由于具有高亢强烈的特色,所以选用响声字,也可用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响音字和非响音字是相对的。选用响音字,宜于表现强劲高亢的声音和气势。如:

杜甫《野望》

西山白雪三城戍,

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

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

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

不堪人事日萧条!

衬音字的选用,作用在于协调音节,使语句节奏整齐协调、匀称流畅,具有音乐美。基本上用于诗词、戏曲、民歌、快板等韵文中。衬音字有的本有意义,有的本无意义,用作衬音时都不再表意。例:

我们爬火车那个搞机枪,

闯火车那个炸桥梁;

就像钢刀插入敌胸膛,

打得敌人魂飞胆丧!

(卢芒《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衬音在词、戏剧、曲艺和民间歌谣中,是经常运用的。例如:

春日里来依哟四山青,

一把那个田土舍一哟寸金,

老天那个赐福那个要知足,

人是依哟苗来舍土哟是根。

依呀呀于喂,土是命根根…

(雁宁《牛贩子山道》)

古代散文中的“之”用作衬音,补充字数、协调音节。

嵌在专名中:烛之武退秦师;介之推不言禄;怒而触不周之山;

粘在别的词后: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迩之事父,远之事君;怅恨久之。

(6)拟声词的选用。拟声词是指摸拟事物声音的词,又叫象音词、摹声词。拟声词一般用来摹拟声音,有时也用来描写事物。摹拟声音,使人如闻其声,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具有直观性。描写事物,能让人产生联想,也能让语言更生动、传神。选用拟声词,可以使词语具有音、义互相融合的风味,较之一般词语更形象、逼真。

⑴头顶上有几架敌机嗡嗡嗡,一会远了,一会又飞回来,好像几只苍蝇粘到头上不走了,

紧自哼哼。……话音没落,只听半空哇哇哇,好像一阵暴雨泼下来,接着唰唰唰唰,四处踢通扑通乱响,炸弹落了一地。(《三千里江山》)

⑵淅沥沥唰啦啦长蛇过道,噗咙咙突噜噜翠鸟出巢。

轰轰轰隆隆隆风滚雷动,乒乒乒乓乓乓一阵冰雹。

(郝赫、郝艳芳《春到胶林》)

描绘抽象事物,赋予本来不存在的想象的形象性征。

⑶锁柱跟锁柱他妈穷得叮哩当啷的。

(周立波《暴风骤雨》)

⑷一旦有战争部队哗地一下拉上去了,粮食供应上得去吗?

(徐怀中《一位没有战功的老军人》)

(7)谐音。

谐音是利用语音相同或相近作条件来表情达意、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方法。谐音主要是利用相同语音成分的再现来突出语意重点,也利用音近意异的特性,表达说话人的情感和态度,使语言更含蓄、更生动。

第一、谐音双关

利用声音相同或相近形成双关表达,通常言在此意在彼。有同音同形和同音异形两种。

⑴我们掌柜的有个脾气,比他高的都不用。

⑵苏东坡和好友佛印和尚相互戏谑的哑语对联:

佛印向苏索句,东坡手指对岸正在啃骨头的大黄狗: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意会,只笑一笑,把题有东坡诗句的蒲扇抛入河中:水流东坡诗(尸)

后者更为常见,某些谐音在传统修辞中已形成固定关联,如“丝”与思、藕与偶、莲与怜、杯与悲、理与礼,多用于古诗词、民歌、谜语、对联和歇后语等文体中。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黄浦江上有座桥,江桥腐朽已动摇。江桥摇,眼看要垮掉,请指示,是拆还是烧。(天安门诗抄)

腊月里的萝卜——冻(动)了心

双木不成林。打一字。

伤心细问夫婿病,打一成语。

谜底是:

相;

杯盘狼藉。

第二、谐音拈连

通过谐音构成上下文的拈连关系。

⑴“我是你们的大师兄!”我说。

“兄?凶多吉少!”

这种修辞格太熟悉了,我觉得好笑。(肖克凡《黑砂》)

⑵无齿之徒原是无耻之徒

名优产品成了民忧产品

四化变成了私化

第三、谐音假对

对偶的一种,利用近音或同音关系临时借用合于对偶要求的语词。

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孟浩然《裴司士见面》)

寄身且喜沧州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刘长卿《江州重别薛六》)

水春云母碓,风扫石楠花。

(李白《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

第四、谐音仿拟

这是从我国历代笑话中选出精彩的作品改编,由画家绘画的笑画选集。(广告)

以声作则

曲径通忧(漫画标题)

五儿急的便说:“原是宝二爷屋里芳官给我的。”林之孝家的说:“不管你‘方官’、‘圆官’!

现在有了赃证!我只呈报了,凭你主子前辩去!”(曹雪芹《红楼梦》)

现实生活中的忌讳语及吉祥语

人们因着趋吉避凶的普遍心理,对于有灾厄的谐音,或有吉祥祈福的近音字,在词语的使用上,呈现了特殊的习惯和文化。

四与死钟与终

八与发九与久

碎碎(岁岁)平安、五蝠(福)临门、瓶(平)镜(静)、苹(平)果、早(枣)生(花生)贵(桂圆)子(莲子)、大桔(吉)大粒(利)等等

外来语:

外来语因文化、事物的差异,在本国语中一时找不到相对应的词语时,直接用本国字音译以记录,是最简便的方法。然而,许多音译词是音、义兼译,在修辞的意义上更为进步而可取,如:

humour 幽默;cool 酷;

mini 迷你;sanar 声纳;

talk show 脱口秀;bowling 保龄(球);

title 抬头;model 模特儿;

engine 引擎;hippie 嬉皮

Bans-奔驰(汽车);Sprite-雪碧(饮料);Locavo-乐口福(乳精);

Colgate-高露洁(牙膏);Lux-丽仕(香皂);Pif pif-必扑(杀虫剂)。

对于旧时代遗留下来的粗俗地名,利用谐音修辞手段加以改造,可以获得理想的表达效果。例如老北京原有许多粗俗不堪的胡同名,都是从历史的日常生活取材的。在上个世纪的20年代,经过谐音修辞对其进行改造,结果变俗为雅,点石成金,为人称道。语言学家张清常教授的社会语言学专著《胡同及其他》中就援引了大量的例子,例如:

羊尾巴胡同→扬威胡同

猪尾巴胡同→寿逾百胡同

狗尾巴胡同→高义伯胡同吉兆胡同→鸡爪胡同

猴尾巴胡同→侯位胡同母猪胡同→梅竹胡同

粪场胡同→奋章胡同干鱼胡同→甘雨胡同驴市胡同→礼士胡同

屎壳郎胡同→时刻亮胡同

打劫胡同→大吉胡同臭皮胡同→寿比胡同

鸡鸭胡同→集雅胡同蝎虎胡同→协和胡同灌肠胡同→官场胡同

闷葫芦胡同→蒙福禄胡同

尤其在人名、地名、商标、品牌命名上,一定要注意避免可能产生副面效应的谐音联想。

姓名:纪丹(鸡蛋)、茅崇(毛虫)、尤炳(油饼)、侯炎(喉炎)、魏腾(胃疼)、史钢(屎缸)、谭彤(痰桶)、毕耘(避孕)、温毅(瘟疫)、贾效(假笑)、施昌济(是娼妓)、孙奇概(孙乞丐)、胡丽清(狐狸精)、朱怡佳(猪一家)、毕云高(避孕膏)、屈韬奋(去掏粪)、刘艺荻(流一地)、郝乃昭(好奶罩)等

地名命名亦如此。在某市地名办公室组织的市区新建街区道路楼盘命名专家论证会上,遭到否定的命名设想,多数由于这个地名的读音容易引起某种贬义的谐音联想所致。

例如“辉光大厦”(回光返照)、

“蓝山别墅”(破衣烂衫春意阑珊)、“银汇小区”(隐晦、淫秽)、

“卫南小区”(畏难)、

“培光小学”(赔得精光)等

流行语:

年轻人的流行语,或要表现另类,或要彰显创意,透过谐音,运用高度的联想力,无论从数字、英文或方言,都有为数可观的谐声修辞流行语。如:

5201314----我爱你一生一世

770、880----亲亲你、抱抱你

9595995----救我救我救救我

359359----瘦有久、瘦有久(台语)

2266----零零落落(台语) AKS----会气死LKK----老叩叩OBS----欧巴桑

(8)利用音趣。音趣指字音因同字意相应而产生的联想和情趣。近代有些修辞学家提出音趣之说,认为长音有宽裕、纡缓、沉静、闲逸、广大、虔敬等情趣;短音有急促、激剧、烦扰、繁多、狭小、喜谑等情趣;清音可以引起小、少、锐、快、轻、虚、静、明等特质的联想;浊音可以引起大、多、钝、暗、愚、重、恶、劣等特质的联想。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钗头风》

三、日常生活中的语音修辞

1、首先要求语音规范。在口语中,往往运用一些没有意义的词语或音节,或者把一些原先有意义的词语或音节当做没有意义的单位来运用,目的只是为了上口入耳。这些没有意义的单位就是“衬词”。语音的不规范会导致歧义和误解,降低和损害表达的效果。

2、要尽量避免同音词语的干扰。由于现代汉语中同音现象非常严重,而且交际活动是一个双向的心理交流活动,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交际双方的心理联想,这联想又常常是建立在语音相同与相似之上的。例如:“西巷、细想、洗箱、西厢、喜想、喜香、悉详、西乡、西湘……,在口语中,常常是很难分辨的。

3、无论是口语,还是文艺审美语体,都有一个共同的要求就是:上口入耳,流畅和谐。说汉语的人的共同心理和言语习惯,都非常重视言语的流畅,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把上口入耳的标准放置在语法结构的要求之上。

请比较:

打扫街道打扫街/打扫道

桌椅板凳桌子椅板凳/桌椅子板凳/桌椅子凳四大金刚十八罗汉四金刚十八大罗汉

报刊/报纸杂志报杂志/报纸刊

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总结

试论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总结 总结: 亚里士多德修辞说服逻辑论证技术辩证法 摘要亚里士多德面对现实的修辞实践,对修辞术进行了理论上的概括与分析,标志着古典修辞术的成熟。他将修辞术与逻辑联系起来,试图确立修辞术的技术性地位,但这事实上局限了修辞术的运用。 键词修辞术辩证法技术逻辑 修辞术产生于公元前五世纪的希腊世界,并在古典时代达到繁荣的雅典民主制下盛极一时。无论是在集会、诉讼等公共场合,还是私人的日常交往,修辞技艺都获得了普遍的应用。特别是在权利的获得与城邦的治理中,成功的修辞运用更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决策与前途。修辞术之普遍受到重视,与长期修辞实践积累的丰富经验,都为修辞学的确立与研究奠定了基础,而这个任务就由亚里士多德历史的完成了。他写了大量的修辞学论著,特别是在《修辞术》中,系统地总结了修辞技艺,阐述了较完整的修辞理论思想。本文即试图对此进行初步的分析与评价。 一 对修辞术的研究早已开始。智者是早期的修辞学家。他们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因而放弃了追求真理的自然派哲学传统,将通过说服而能影响和控制人的修辞术奉为最高智慧。智者们以传授修辞学为业,并为此编了很多实用性的修辞手册。这类作品都是从各自的修辞经验出发,虽然总结了一些说服技巧,但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柏拉图批判说,它们都没有解决"怎样有效的使用各种方法,怎样才能使一篇文章形成一个整体"等问题。在柏拉图看来,这类作品所讲的技巧缺乏技术的必然性,很难被初学者掌握,不过是一些"修辞学垃圾"。其实,智者的技艺真正遭到柏拉图反对之处,还是在于它不管什么真理,而一味追随大众信念的特点,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才将其贬为"奉承"的程序而予以摒弃。不过,简单的予以否定似乎没有意义,修辞术仍以一种巨大的力量在现实中发挥着作用。相比之下,以追求真理自命的哲学的现实作用却总显得微乎其微。诉诸来世的说教太苍白无力,柏拉图不得不正视修辞的价值所在,承认"修辞学却是一项重要的事业",没有其帮助,"即使知道什么是真理也不能使人掌握说服的技艺"。一方面,他坚持对"虚假修辞学"的拒斥,另一方面电子商务资料库335(1;:+.33-**1则试图构造一种"真正的修辞学"。这种修辞学首先要知道事实的真相,还要能根据不同的灵魂本性找到适合的说服方式。他认为,只有这样的修辞术才能"在人力所及的范围内取得成功",即可以被人必然的掌握。其实,柏拉图的改造不过是利用修辞术为哲学服务而已,这种理想的修辞术充其量不过是哲学的修辞学,现实意义并不大。但这至少表明,修辞术已经受到了柏拉图的重视。 亚里士多德正是在柏拉图的学院中主要从事修辞学的研究和教授的。在这里,他写成了他的最早著作,论修辞术的《波卢斯》。后来又写了大量修辞学论著,不过现在可见的主要是《修辞术》这部著作。亚里士多德极为广博的学术研究就是从修辞学开始的。

永康话和普通话元音发音对比分析

永康话和普通话元音发音对比分析 方文哲 09501322 对外汉语0906

摘要 本文以对汉语的元音格局的分析为基础,利用语音实验的方法,通过对比永康话发音人的汉语元音发音和普通话发音人的汉语元音发音,分析永康地方元音发音和普通话元音发音的异同。 关键词语音格局元音格局声学元音图

一.研究的理论基础 元音格局理论。石峰认为,每一种语言和方言的语音都是成系统的,表现为各自的语音格局(sound pattern)。元音格局则是元音系统性的表现。包括的内容可以是元音的定位特征、内部变体的分布、整体的配列关系等等。按照石峰的理论,依据单元音跟音节中其他构成成分的组合关系,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元音级别。在汉语中,出现在单韵母中的元音是一级元音,能够带韵头的是二级元音,能够带韵尾的是三级元音,既能够带韵头也能够带韵尾的是四级元音。一个元音在同一种语言中可以同时是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元音。同一元音在不同级别上表现出的相对关系和分布情况也不一样,显示语音的结构层次。每一级别上所有的元音都形成相互联系又彼此区别的分布格局。 声学元音图。利用元音发音的舌位特征,可以绘制元音舌位图。利用语音实验测得元音的共振峰频率,可以绘制声学元音图。我们选取元音的第一共振峰(F1)的频率为Y轴坐标,第二共振峰(F2)为X轴坐标。这种根据元音的F1和F2频率画出来的元音分布图就是声学元音图。声学元音图虽然不能完全和生理舌位图相同,但是在相对位置上大致对应。我们从中可以直观地考察同一元音音位内部变体的表现,以及不同元音之间的分布关系等等。因此,利用声学元音图研究语言的元音系统是很方便的。 二.研究方法

修辞学视角下普京演讲的言语特点分析

修辞学视角下普京演讲的言语特点分析 修辞,又被称作“文辞”或者“修饰文辞”,这里的“修”指的是修饰,原本“辞”指的是辩论的言辞,后来被引申为所有的言词。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 自从语言出现后,人类就有了修辞的需求。语言的三个要素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它们是修辞的材料、手段和基础。 修辞就是要对语言三要素进行加工、美化,是语言三要素的高级体现。没有修辞,语言三要素索然寡味。 修辞是加强言辞或者文句效果的艺术手法。正确的运用修辞可以吸引听者的注意力,加深听者的印象和抒情效果。 演讲中,演讲者不但需要简单扼要地表达内容,而且需要加强表达效果,因此必然需要运用一些修辞方式。俄罗斯总统普京展现在公众面前的一直是一个铁血硬汉的形象。 2016年,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当年全球最具权利人物排行榜,俄罗斯总统普京第四次位居榜首。人们对普京的认识,除了一些有目共睹的政治、经济成就,还有他在公众面前的精彩演讲。 因此,从修辞学角度研究普京的演讲,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文献阅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等研究方法,从语音修辞特点、词汇修辞特点、词法修辞特点、句法修辞特点、语义辞格、句法辞格等多角度,深刻分析普京演讲的修辞特点。 本论文由绪论、政论演讲体概述、普京演讲中语言各结构层的修辞特点分析、普京演讲中语言的形象力表现手段等四部分构成。第一章简单扼要地阐述本课题

的研究对象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章概述政论演讲体定义、分类、和政论演讲体语体特征。第三章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从语音修辞特点、词汇修辞特点、词法修辞特点、句法修辞特点四个方面分析普京演讲的修辞特点。 第四章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从语义辞格、句法辞格两个方面分析普京演讲中的语言形象力表现手段。

语音学和音位学 练习题

第2章语音学和音位学 Phonetics&Phonology 1.phonetics is the study of_______. A.all the sounds that occur in the world’s languages B.sppech sounds used by human languages to represent C.the differernces between sounds used in human languages and sounds in nature D.how phonological differences can lead to misunderstanding 2./m, n/ are ____. A.fricatives B.dentals C.glides D.nasals 3./w, j/ belong to ____. A.fricatives B. dentals C. glides D. nasals 4.Which of the following vowel is the rounded vowel? A.[i:] B.[u:] C.[i] D.[a:] 5.In the field of phonology, which of the following does NOT belong to the suprasegmental features? A.stress B.tone C.intonation D.syllable 6.Classification of vowels are made up of the followings EXCEPT____. A.the position of the tongue B.the openness of the mouth C.The shape of the lip D.The width of the vowels 7.A sound which is capable of distinguishing one word or one shape of a word from another in a given language is a______. A.phoneme B.allophone C.phone D.allomorph 8./p, t, k / are______. A.fricatives B. affricates C. glides D.stops 9./kuku:/ is a bird’s call. The name of such a bird is CUCKOO which is an example of ______. https://www.360docs.net/doc/991341103.html,nguage universals B.onomatopoeia C.teaching grammars D.morphs 10.The vowel [u:] in [fu:d] (food) is a____ vowel.

浅析修辞学中逻辑标准

浅析修辞学中的逻辑标准 修辞学作为一门逻辑思维严密而且又深谙人文精神的学科,其对逻辑思维方式的依赖程度可想而知。而从相对浅显的教学指导意义来看,修辞学显然将逻辑思维外化,并结合外在的人类社会的交往方式进行妥善的操作。 逻辑作为修辞学的第一美学标准,其认知意义在于它对提高智商的积极影响。在交际过程中坚持逻辑标准,有利于在写作和演说中运用合乎逻辑的推理方式来劝说听众和读者,其关键在于材料相关,组织恰当,句子连贯,用此恰当。向听众正面摆出事实,举例子,分析事实内在的逻辑道理,既而进行推理,从反面指出危害,向听众权衡利弊,积极地把听众与说服者连接起来,感染听众,让听众也参与修辞推理,再通过一种自我诉说的诉诸发生作用,从内心找到支撑说服者的观点的理由,从而接受劝说,改变原来的观点。在形式逻辑中,常见的逻辑推理方式有演绎和归纳两种。其合理运用可以使讲演者和作者的思维更加完整、清晰,使读者和听众易于理解其内容。 逻辑是修辞学首要的劝说手段,是以形式、惯例、推理模式去打动听众使之信服的感染力。对他人进行说服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基于原有的事实进行逻辑推理或者是引用例子,以达到说话者和听众之间的共同立场。亚里士多德认为,修辞推理是修辞学的心脏和灵魂,逻辑是非常重要的有效的劝说方式。这种_ 讲事实、摆道理_ 的劝说推理一般基于听众暂时忽略了一定的客观事实_ 或者没有深入分析事实而做出不够理性的决定或行为_ 只要说服者进行恰当的处理,进行理论性的逻辑的修辞推理和例证分析,是比较容易达到与听众的共同建构的,因而也比较容易达到说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陈清,刘永红. 修辞形式与意义的象似性特征分析[J].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9 (05) [2] 左广明. 从修辞到认知——隐喻研究范式的创新[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1 0) [3] 徐育. 浅析“逻辑真”与逻辑规律的关系[J]. 法制与社会. 2009(28)

普通话单韵母、复韵母发音分析

普通话单韵母、复韵母发音分析 1.单韵母(单元音)的发音: ɑ[?]央低不圆唇元音 口大开,舌尖微离下齿背,舌面中部微微隆起和硬腭后部相对。发音时,声带振动,软腭上升,关闭鼻腔通路。 发音例词: 打靶dǎbǎ大厦dàshà发达füdá 马达mǎdá喇叭lǎbɑ哪怕nǎpà o[o]后中圆唇元音 上下唇自然拢圆,舌体后缩,舌面后部隆起和软腭相对,舌位介于半高半低之间。发音时,声带振动,软腭上升,关闭鼻腔通路。 发音例词: 伯伯bèbo 婆婆pèpo 默默m?m?泼墨pōm? e[?]后半高不圆唇元音 口半闭,展唇,舌位后缩,舌面后部隆起和软腭相对,比元音o略高而偏前。发音时,声带振动,软腭上升,关闭鼻腔通路。 发音例词: 隔阂ɡ?h?合格h??ɡ客车kachy 特色tasa折射zh?sha这个zhaɡe ?[?]前中不圆唇元音 口自然打开,展唇,舌尖抵住下齿背,使舌面前部隆起和硬腭相对。发音时,声带振动,软腭上升,关闭口腔通路。

(韵母?除语气词“欸”外单用的机会不多,只出现在复韵母ie、?e 中。) i[i]前高不圆唇元音 口微开,两唇呈扁平形,上下齿相对(齐齿),舌尖接触下齿背,使舌面前部隆起和硬腭前部相对。发音时,声带振动,软腭上升,关闭鼻腔通路。 发音例词: 笔记bǐj?激励j?l?基地j?d? 记忆j?y?霹雳p?l?习题x?t? u[u]后高圆唇元音 两唇收拢成圆形,略向前突出;舌位后缩,舌面后部隆起和软腭相对。发音时,声带振动,软腭上升,关闭鼻腔通路。 发音例词: 补助bǔzhù读物dúwù辜负ɡūfù 瀑布pùbù入伍rùwǔ疏忽shūh u ?[y]前高圆唇元音 两唇拢圆,略向前突;舌尖抵住下齿背,使舌面前部隆起和硬腭前部相对。发音时,声带振动,软腭上升,关闭鼻腔通路。 发音例词: 聚居jùjū区域qūyù屈居qūjū 须臾xūyú序曲xùqǔ语序yǔxù er[?r]卷舌元音

从修辞学角度看《麦田里的守望者》里的语言特点

摘要:《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塞林格的经典之作,这部小说的独具特色的语言成功地表达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引起了广大青年读者的强烈共鸣。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和王希杰的《修辞学通论》对于修辞学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本文从两个人对修辞学的定义来分析该作品的语言特色。 关键词:《麦田里的守望者》;修辞学;亚里士多德;王希杰 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被公认为是一部经典之作。这部作品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它经典地艺术地再现了战后美国青年的精神状态,而且还在于它准确地真实地描写了战后美国反正统文化青年的语言习惯。本文试图从修辞学的角度来探寻《麦田里的守望者》里的语言特点,来剖析该作品语言的成功之处。 在王希杰的《修辞学通论》中提出了三组理论范畴:“四个世界”、“零度和偏离”、“显性和隐性”。“四个世界”是《修辞学通论》中的第一组修辞范畴。它理论的概括了与修辞有关的一切因素(包括语言的、非语言的)及诸多因素之间尤其是语言世界同其他三个世界(物理世界、文化世界、心理世界)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说明了修辞实际上是语言、文化、心理、物理四个世界的统一体。《麦田里的守望者》出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评论家们视为二战后美国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骤然增长,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占有全面的优势。在完成了由战时经济向和平时期转变之后,美国经济从20 世纪50 年代起在上述优势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持续增长。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真实的物理世界。“我认为文化不能同国家的其它事物相提并论,无论如何,在本世纪四十年代的美国人眼中,美国的文化并没有真正的社会地位。”这一论点出自美国社会及文学评论家诺曼?波德霍尔泰之口,它曾一度成为美国人对于美国文化的普遍看法。对与一个民主国家的声誉来说,这给大众留下了一面是粗俗低下一面又是单纯天真的双重印象。因为艺术已被描绘成乡巴佬的小把戏或其它无足轻重的事物的派生物,与当讨颇为流行和时髦的审美评价标准——欧式风格的文化与艺术——相对照,美国及其自身的努力一直被认为是不入流的艺术实践。但是,在战后岁月里,上述主张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当美国在政治和经济上进入世界领先地位的时候,由求新猎奇而带来的自豪感成为了美国文化世界的主流声音。《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符合时代特色的反正统语言,正是二战后美国的经济文化在语言上的真实反映。评论家们一般地认为,反正统文化运动是战后美国青年在思想和文化领域对传统的主流价值标准的反叛和挑战,也是对于战后美国社会道德认同的一种冲击。他们主张和平,倡导接近自然的生活方式。他们身着奇装异服,追新猎奇,满嘴的粗俗言语,迷恋于毒品和摇滚乐。在《麦田里的守望者》(施咸荣译本)的前言中写道:“作者塞林格和他笔下的人物如本书的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德,实际上也是垮掉分子的代表,但垮得还不到吸毒、群居的地步??”霍尔顿的粗俗语言和奇言怪句彰显出对虚伪社会现实的冷嘲热讽;塞林格的小说蕴藉着对美国正统文化标准反叛的主题并且展示了他所处的特定年龄群及社会阶层的语言特色,具有鲜明的典型性和反正统性。塞林格的语言风格以独特的准确性和艺术性反映了20 世纪中期美国青年人的精神状态,对反正统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起了意外的推动作用。而在心理世界上,40 年代末和五十年代初,塞林格多次脱离社会、遁迹世外,最后隐退到新罕布什尔州乡间山顶上的一所小屋里,潜心研究东方佛教,这样的消极遁世行为正是他的心理世界的反映。所有这些都准确地在作品的反正统语言上得到了体现。 “零度和偏离”是《修辞学通论》中的第二组修辞范畴。为了寻找到一般的抽象的规律,修辞研究必须从一般的、理想的状态出发,必须运用理想化的方法。但是修辞不能回避现实;现实是:一切都是对理想状态的变异和偏离,不过程度不同罢了。“零度”是适应理想化的方法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偏离”就是面对现实的策略手段。在王希杰看来,“偏离”其实是语言的本质,“零度”是为了研究方便而假设出来的理想化的语言形式,在实际的交际活

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怎样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修辞方法和常见修辞方法答题套路 比喻 用(事物)比喻(事物),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情态),表达了(人物)……的情感。 拟人 把**拟人话(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的情状(描绘出一幅……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排比 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烈,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人物)……的感情夸张 夸大(或缩小)了(事物)的大小(长度,速度,性能等),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态度(观点,情感)。设问 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借代 用(什么)带(什么),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 引用 1.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加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加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 2.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

味性,吸引读者”。 对偶 使文章节奏鲜明,增强文章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表现手法 常见表现手法答题套路 对比 **和**形象鲜明的对比,突出人物(事物)……的特点。 象征 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 伏笔 对就要出现的**时间做暗示,为情节发展做铺垫。 照应 使文章结构严谨,令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故事情节)更加严密 烘托,渲染 常用来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感情,突出主题。 现代文阅读技巧——从修辞的角度品味句子(完全版:上) 一、常见题型: 1、仔细品味某个句子,或从文中选出最欣赏的一句,说说感受/好在哪里/写法有何特点/体会其表达效果/作批注(可从句子的含义、修辞的效果等角度简析); 2、要求从给出的两句话中选一句放在文章的某个位置,并说说理由; 3、有时对重点句子的理解也要根据修辞手法的运用来进行。 二、解题技巧点拨: 1、确认所用修辞方法,答题时将其点明;(见九年级上册附录《常用修辞格简表》) 2、明确答题方向,也就是明确每种修辞方法的作用/表达效果;——重点(练习一) 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方法作用是为了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结构类的修辞方法作用是为了突出强调,主要有排比、反复、对偶;表达类的修辞方法作用是为了增强语气,主要有设问和反问。

修辞学

浅析《琵琶行》的修辞艺术之美 2011级4班宋慧201102140423 摘要:《琵琶行》原作《琵琶引》,是白居易的经典传世之作,该诗作最显著的特点是用词精巧,通俗易懂,又不失美感,十分符合现当代诗歌作家群体——新月派主张的“三美”理论: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诗中大量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为诗歌之美锦上添花。本文主要分析《琵琶行》的修辞艺术之美。 关键词:借代比喻顶真互文设问映衬类叠错综 古人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其中“文”就是文采、文饰,也就是语言的艺术性。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好的内容,如果没有优美的形式来表达,也不容易流传开来。这说明了形式对内容的重要影响。修辞作为表达内容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不是为了片面地追求华丽的辞藻,而是力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元和十年,白居易因率先上书请急捕刺杀武元衡凶手,被贬江州司马。元和十一年,送客湓浦口,遇琵琶女,引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之感,遂作《琵琶行》,留下传世名篇。诗歌用词精巧,通俗易懂,大量运用修辞手法,使诗歌内外兼修,形式与意蕴兼备。下面将逐一例举、分析本文中的修辞艺术。 一、借代 借代是指不直接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的修辞手法,借代也叫“换名”。在文中,例如:“举酒欲饮无管弦”“终岁不闻丝竹”两句,作者以“管弦”“丝竹”借代音乐;“妆成每被秋娘妒”,“秋娘”借代歌妓或者美女,“秋月春风等闲度”,“秋月春风”借代良辰美景,“门前冷落车马稀”,“车马”借代豪客等等,不胜枚举。在借代的五种基本类型中,作者多用具体代抽象,如以“管弦”“丝竹”代音乐。作者利用上述客观事物之间的种种关系巧妙地形成一种语言上的艺术换名。这样的换名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了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二、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修辞手法,比喻也叫“譬喻”。以“喻词”联系“本体”和“喻体”。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基本形式。《琵琶行》主要运用了下列三种形式。 1、明喻 明喻是本体、喻体都出现,喻词为:像、如、似、仿佛、犹如等喻意明显的词。例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将大弦的铿锵有力比作急雨,

普通话元音的再分析

普通话元音的再分析 石 锋 提要 本文是在吴宗济对普通话单元音声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音系学的原则,从元音格局的角度对普通话的10个单元音的声学元音图进行再分析,考察普通话元音的定位特征、内部变体的表现以及整体的分布关系。 关键词 语音格局 元音格局 声学分析 声学元音图 元音层级 一 关于10个单元音的语音分析 吴宗济主编的 汉语普通话单音节语图册 (1986)中,给出了男女各10位发音人所发的普通话10个单元音的声学元音图(见图一)。这是关于普通话元音的经典性的语音学分析。很多教科书都采用普通话10个单元音的这种说法。图中每个元音有20个点,用小字母表示,各有一个椭圆圈把这些小字母包括进去。其中的黑体字母则是这20个点的平均位置。从图中可以看到,每个椭圆圈都有互相重叠的现象,有的重叠部分还相当大。这是因为不同 的人所发的同一个元音的频率不完全相同。 图一 普通话10个单元音的音位变体声位图图二 普通话10个主要元音及其在韵母中 变体的声位图 另外,吴宗济(1986)还给出了男女发音人所发的普通话10个主要元音及其在各韵母中的变体的声位图(见图二)。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工作。图中黑点是男发音人的数据,圆圈是女发音人的数据。为了方便我们进一步的深入考察,可以把男女发音人分别各画为一幅声位图(见图三a 、b)。 石 锋:普通话元音的再分析

图三a 男发音人的声位图图三b 女发音人的声位图 本文准备在吴宗济对普通话10个单元音的声学分析基础上,结合音系学的原则,从元音格局的角度对普通话10个单元音的声学元音图进行再分析,考察普通话元音的定位特征、内部变体的表现以及整体的分布关系。 二 元音格局的说明 每一种语言或方言都有各自的语音格局。语音格局的分析是把语音学方面和音系学方面联系在一起的。格局的观念很重要。格局的分析可以用于声调,也可以用于元音,还可以用于辅音。各种语言和方言的语音格局对于我们认识不同语言中所表现的语音的共同规律以及它们各自的个性特征都是极有意义的。比较不同语言和方言的语音格局,具有语言类型学的意义。元音格局是元音系统性的表现。汉语的字音结构简单明了,首先分出声母和韵母,字调一般认为是由声母和韵母共同负载,实际上主要表现在韵母上。韵母中再划分韵头、韵腹、韵尾。其中韵头又称为介音,韵腹也叫做主要元音或核心元音。本文所分析的元音格局就是指主要元音的格局。 依据普通话主要元音跟韵母中其他成分的组合关系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元音级别。出现在单韵母中的元音是一级元音;能够带韵头的元音是二级元音;能够带韵尾的元音是三级元音;既能够带韵头也能带韵尾的元音是四级元音。一个元音在同一语言或方言中可以同时是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元音。同一个元音在不同的级别上表现出的相对关系和分布情况也不一样,显示出语音的结构层次。每一级别上所有的元音都在声学元音图上形成相互联系又彼此区别的分布格局。 三 声学元音图 利用元音发音的舌位特征,可以绘制元音舌位图。利用语音实验测得元音的共振峰频率,可以绘制声学元音图。我们选取元音的第一共振峰(F1)的频率为y 轴坐标,第二共振峰(F2)的频率为x 轴坐标。为了接近实际的听感距离,本文对x 轴用对数标度,y 轴用线性标度,并把坐标的零点设在右上角。这种根据元音的F1和F2频率画出来的元音分布图就是声学元音图。因为单元音的舌位和声腔形状保持不变,所以每一个单元音都可以在图上得出一个代表点。复合元音的发音特点是从一个元音的发音动作迅速向另一个元音的发音动作过渡,舌位和声腔都有变化。二合元音是一条联结两个端点的近似直线。三合元音则有两个端点和一个折点,通过三点可以构成一条近似折线,折点就是中间的元音。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第4期(总第62期)

从修辞学角度分析英文广告说服力的实现_双关和拟人的运用_英文_

[作者简介]李荣华,女,包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二语习得及应用语言学。 Rhetorical Devices i n English Advertisi ng Texts Use of Pun and Personification L i R onghua (Baotou Teacher !s Co llege ,B aotou,Inner M ongolia,014030) [Abst ract] R hetor i ca l approaches i n copy w r iti ng a re very i m portant to ga i n the attention of the aud ience and to l ead them to t he des i red m essage successfull y .T o attract the audience ,copyw riters use var i ous rheto rical approaches to m ake the ir cop i es m ore readab le ,mo re i n teresti ng ,m ore m e m orab le and ,to t he end resu lt ,m ore e ffecti ve .In this pape r ,pe r son ifi cation and pun are d i scussed i n Eng lis h adverti sing tex ts . [K ey words] rhe torica l dev ices ; personificati on ; pun ; Eng lish adverti s i ng texts [中图分类号]H 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8610(2010)08 0003 03 I .Introduction R hetor i c is about the body o f pr i nciples and t heory hav ing to do w ith the presentati on of facts and i deas i n clear ,conv inc i ng ,and a ttracti ve language .The study of rheto ric is usua ll y on lite ra t u re ,espec iall y on class i c literature .But t h i s pape r concentrates on adv erti sing texts and stud i es rhe t o ric from a m ore practi ca l po i nt o f view . R hetor i ca l approaches i n copy w r iti ng a re very i m portant to ga i n t he atten tion o f the aud i ence and to l ead t hem to the des i red m essage successfu ll y .T o attract t he aud i ence ,copyw riters use va ri ous rheto rica l approaches t o m ake t he ir cop i es m ore reada b l e ,m ore i nte resti ng,m ore m e m orab le and ,t o t he end resu lt ,m ore eff ec ti ve .Copyw riters who str i ve to w rite i m pressively tend to produce w riti ng that is artificia,l fl ow ery ,and po m pous .T hey m ay l oad the i r w riti ng w ith b i g words ,h i gh-sounding phrases and too m any ad j ec tives and adverbs ,and a l so trite fi gures of speech .Such a sty l e is sa i d to be ?over w r itten #.H owever ,a good copy often consi sts of ord i nary ,eve ryday w ords woven i nto o rd i na ry ,everyday sen tences .A fresh ,apt fi gure o f speech appea l s to the i m ag ina ti on ,creates m ental p i ctures and m akes the w r i ting v i v id ,i m press i ve and i nteresti ng . T here are m any k i nds o f rhetor i ca l approaches that can be used .T he se lec ti on o f rhetorica l approaches m a i nly depends on the w ay to de liver t he m essag e ,rega rdless what t he i dea is .In constructi ng a copy ,copyw riters are at libe rt y to take li be rti es w it h the language .W ord cho i ce and sentence construc tion are the essenti a l sk ills i n t he use o f Eng li sh .W hil e figures o f speech are regarded as ?deco ra ti ve dev ices #i n the use o f Eng lis h ,they compr i se various uses of language that depart from the custom ary constructi on or orde r so as to ach i eve special effects or m ean i ng s . R hetor i ca l dev i ces are used frequently i n advertisi ng at every li ngu istic leve.l Thus w e find at t he g ramm atica l leve,l the re is functi ona l conversion i n w hich a wo rd o f one c l ass be haves as t hough it w ere in ano t her ,and many syn tacti c construc ti ons ,w hich cannot be g enerated by an Eng lis h gra mm ar bu t are neverthe less interpretable .T he ac t ua l t o ta l nu m be r of figures of speech is a dry m a tter of defi n iti on ov er wh ich acade m ics m ay argue .N o ma tter how m any t here are ,t hey are comm only d i v id ed i nto t hree categor i es : A.L ex i ca l fi gures of speech .B .Syntacti ca l fi gures o f speech .C .Phonetic fi gures o f speech . A ny rheto rical dev ice can be used to ach ieve t he goa ls of adverti s i ng .H ow eve r ,person ificati on and pun w ill b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Pun Pun i s a hu m orous use of a w ord i n such a way as to suggest d ifferentm eani ngs or app licati ons ,o r of wo rds hav i ng t he sam e o r nearly the sam e sound but d iffe rent m eanings :a p l ay on w ords .T hus t he f o r m er i s usua lly ca lled hom og raph w hereas the latter ho m ophone .T he re are three e l em ents in analyzi ng and composi ng a pun :doub le context ,h i ng e and tri gge r .H o m ograph and ho m ophone usuall y act as hinge ,wh ich is t he w ord or phrase unexpec ted l y and si m ultaneously co m bi nes t wo unre l a ted m ean i ngs . Pun is a linguisti c t w i st .Because of t he dua lm ean i ngs con ta i ned i n a si ng le w ord ,a pun can wo rk as t wo or even m ore w ords .It is t hen m ore pow erful and can m ake the copy m ore a m azi ng .It is one of the mo st co mmon l y used rhetor i ca l dev ices in adverti s i ng Eng li sh .It adds a ttracti veness ,m e m orab ili ty and ef fecti veness to adverti s i ng copies .T he f o ll ow ing exa m ples show us ho w pun w orks . 2.1Puns co m posed o f ho m ographs (1)G illette ,the best m en can get . G ill e tte shaver 3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2010年第8期

《语言学纲要》第三章语音和音系复习资料

《语言学纲要》第三章语音和音系 一、名词解释 语音四要素——音高、音重(强)、音长、音质。 音素——是从音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线性的语音单位 音位——具体语言中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也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音类,从语言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语言单位 音位变体——处在互补关系中的相似的音素彼此不对立,即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我们可以把它们归并为一个音位。如果它们被归并为一个音位,则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各个音素就被看成为同一音位在不同位置上的代表,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做音位变体。 非音质音位——非音质音位指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音高、音重、音长等。例如汉语普通话声调中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是由音高的变化形成的而不是音质变化形成的,就是非音质音位。 区别特征——具体语言中有区别音位的作用的发音特征,叫做该语言的区别特征。每一个音位都可以分解为几个不同的区别特征。运用区别特征比较容易说清楚音位在具体语言中的特点和具体语言语音系统的组织方式。 音节——由音位组成的语音中最小的结构单位,也是从听觉上感受到的最自然的单位。 语流音变——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由于受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和邻音的影响,可能发生不同的临时性的变化。这种变化,我们叫做语流音变。 音步——语言的一种节奏中,语流是大致每隔两个音节就有一次小的轻重、高低、长短或松紧的交替,形成语流中大致等距离出现的两音节的节奏单元。这种节奏单元叫做音步。 二、填空或简答 1、画一张元音舌位图,用国际音标标出八个基本元音。 八个基本元音[i][e][ ][a][u][o][?][ɑ]

浅析亚里士多德修辞学思想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91341103.html, 浅析亚里士多德修辞学思想 作者:陈琼 来源:《教育界·C》2020年第02期 【摘要】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思想不仅对当时的西方修辞学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为现当代修辞学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在西方修辞学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他的修辞学思想主要体现在该书中。文章立足于《修辞学》,简要概述了其体现出的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思想,进一步探讨了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观。 【关键词】《修辞学》;亚里士多德;修辞学思想 一、前言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22),古希腊人,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他对哲学、政治学、伦理学、修辞学、自然科学等各门学科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各领域的著作颇丰。在修辞学方面,他的《修辞学》一书是最古老且最具有影响力的修辞学专著,正如温科学学者所评价的“他对西方修辞学的影响是无可比拟的,这里要强调的是他在《修辞学》(Rhetoric)中的卓越见解”,“《修辞学》被认为是西方修辞学的奠基之作,即使在当代,也常常被认为是写作和言语交际学科的基础”(温科学,2006:7)。亚里士多德在西方修辞学史上首次把修辞学系统化,系统地总结了修辞技艺,他的修辞学理论思想主要体现在《修辞学》一书中。 二、对修辞的本质属性提出了独特和深刻的表述 1.对修辞进行定义 修辞学在古希腊中指演讲艺术或“雄辩术”,所谓的修辞学家就是指演说家,其目的在于说服人,比如当今西方世界的总统选举演讲,或者议员选举演讲,如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克林顿等都是伟大的演说家,他们无一例外地具备了强大的雄辩能力。在古希腊,各种哲学思想百家争鸣,哲学家都以语言作为武器来追求真理,雅典的民主政治使得民众得以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讨论。因此,时代及社会的需要使得当时的演讲和论辩的风气日盛流行,同时也出现了一批专门收取学费以传授演讲技艺的人,例如普罗塔哥拉(Protagoras)、高尔吉亚(Gorgias)等,这些人被称为“哲辩师”(sophist)。由于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过分强调了煽情的演讲而忽视了问题的实质,因此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Plato,428B.C—348B.C)对修辞学进行了评判和 攻击,把“辩证”(dialectic)和“修辞”对立起来。 亚里士多德继承了他的老师柏拉图的严谨和认真,但在修辞学的观点方面,他与柏拉图持有不同观点。亚里士多德强调修辞学要以事实为根据及需要通过逻辑的说服论证,他指出修辞

普通话语音分析

普通话语音分析 普通话培训材料二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准音。普通话语音系统主要包括声母、韵母、声调、音节,以及变调、轻声、儿化等。 一、声母 普通话的声母包括零声母在内共个。(拼音后为例字,下同) 巴步别怕盘扑门谋木飞付浮 低大夺太同突南牛怒来吕路 哥甘共枯开狂海寒很 即结净齐求轻西袖形 知照铡茶产唇诗手生日锐荣 资走坐慈蚕存丝散颂 “零声母”安言忘云 普通话个声母中有个由辅音充当,我们可以根据辅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给声母分类。 、按发音部位分类 普通话的辅音声母可以按发间部位分为三大类,细分为七个部位。 )唇音以下唇为主动器官,普通话又细分为两个发音部位: 双唇音:上唇和下唇闭合构成阻碍。普通话有个:、、。 齿唇音(也称作“唇齿音”):下唇和上齿靠拢构成阻碍。普通话只有个。 )舌尖音以舌尖为主动器官,普通话又细分为三个发音部位: 舌尖前音舌尖向上门齿背接角或接近构成阻碍。普通话有个:。 (也叫平舌音) 舌尖中音舌尖和上齿龈(即上牙床)接角构成阻碍。普通话有个: 、、、(也叫舌翘音) 舌尖后音舌尖向硬腭的最前端接触或接近构成阻碍。普通话有个: 、、、。(也叫翘舌音) )舌面音以舌面为主动器官,普通话又细分为两个发音部位: 舌面前音:舌面前部向硬腭前部接触或接近构成阻碍。普通话有个: 、、。 舌面后音:(也称作“舌根音”):舌根向硬腭和软腭的交界处接触或接 近构成阻碍。普通话声母有个、、。 、按发音方法分类 普通话辅音声母的发音方法有以下五种: )塞音成阻时发音部位完全形成闭塞;持阻时气流积蓄在阻碍的部位之后;除阻时受阻部位突然解除阻塞,使积蓄的气流透出,爆发破裂成声。普通话有个塞音:、、、、、。 )鼻音成阻时发音部位完全闭塞,封闭口腔通路;待阻时,软腭下垂,打开鼻腔通路,声带振动,气流到达口腔和鼻腔,气流在口腔受到阻碍,由鼻腔透出成声;除阻时口腔阻碍解除。鼻音是鼻腔和口腔的双重共鸣形成的。鼻腔是不可调节的发音器官。不同音质的鼻音是由于发音时在口腔的不同部位阻塞,造成没的口腔共鸣状态而形成的。普通话有个鼻音声母:、。 )擦音成阻时发音部位之间接近,形成适度的间隙;持阻时,气流从窄中间摩察成声;除阻时发音结束。普通话有个擦音;、、、、、。 )边音普通话只有一个舌尖中的边音:。舌尖和上齿龈(上牙床)稍后的部位接触,使口腔中间的通道阻塞;持阻时声带振动,气流从舌头两边与上腭两侧、两颊内侧形成的夹缝中通过,透出成声;除阻时发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