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禁忌语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禁忌语比较
(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 410083)
摘要: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一部分,不同的社会背景、历史文化会有不同的语言禁忌。禁忌是人类社会普遍的文化现象之一。为顺利进行中西方之间的跨文化交际,需要了解中西方文化中的禁忌语。文章从语言禁忌产生的原因和演进着手,通过对英汉禁忌语的对比,从中折射出不同的社会习俗和文化内涵,有助于跨文化交际。
中图分类号:h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9-0000-01
一.引言
禁忌是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它广泛的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根据j·g·franzer书中的划分,由“行为禁忌”(behavioral taboo)和“言语禁忌”(1inguistic taboo)组成。沃德曼在《社会语言学》中将“言语禁忌”定义为“人们使用语言传达各种思想,但都力图避免谈及一些有失典雅的话题或事情,并将使人感到不快甚至难堪的字句称为言语禁忌”。与禁忌语有联系的都是一些让人感到尴尬的词汇,所以了解中西禁忌有助于国际交际的顺利进行。本文试图就中英禁忌语的相同点、相异点进行对比,使读者更好地了解中西方禁忌语,从而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二、英汉禁忌语的相似之处
根据international english usage(1986),英语主要在六个方面存在禁忌:
一是宗教方面的禁忌语,基督教国家严禁直呼约翰拿之名以示对其尊重。中国文化对此的同等反映为食物禁忌,如佛教规定出家人吃素食,不能吃“荤腥”;道教,尤其是全真道士要茹素吃斋,这些食物的名称对这些宗教来说是禁忌语。
二是人体排泄方面的禁忌语,西方通常会用“answer the natural’s call”来表达上厕所的意思;中文也有类似的委婉表达,如“洗手,解手”。
三是性方面的禁忌语,在保守的英语国家,“have sex with”这样的表达以往通常出现在文本中,在口语中还是对此讳莫如深;而在中国,佛家禁欲思想加上儒学对道德的强调,“万恶淫为首”深入人心,与性有关的词语都是忌讳的。
四是疾病或死亡方面的禁忌,如用“be with god”的委婉表达表示对死亡的敬畏;中国人同样忌讳说“死”字,多用“三长两短”表达。
五是社会地位等级方面的禁忌,如生活的贫富,职业的贵贱,倾向于降格陈述(understatement),而不要直言不讳;中国文人则也喜用“迁”字表达职位的变化。
六是年龄和体重方面的禁忌,如“old”或“childish”,“fat”或“skinny”都为现代英语禁忌;而在中国,代社会崇尚健美,对
“老”和“胖”也越来越忌讳。
三、英汉禁忌语的不同之处
虽然汉英两种语言的禁忌在某些方面有共同之处,但在两种文化中对于什么该禁忌还存在不同看法.因此,在一种文化中被列为禁忌的,在另一种中却不一定,反之亦然。汉英语言禁忌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隐私
中国人和西方人对待年龄问题的态度不同。对大多数英美人士来说,打听陌生或不太熟悉的人年龄是不礼貌的。因此,在同讲英语的外国人交谈时,有关婚姻状况、宗教信仰、政治倾向、收入方面的问题应该尽量避免。因为英语国家的人很重视privacy(隐私),不愿别人过问个人的事。如果必须了解这类情况,比如在医院或旅馆里或填写表格的时候,须在提问前说明理由。然而,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些方面都不算是禁区,可以公开也可以询问。这样使得有时中国人善意的关心会被西方人误解为对隐私的窥探和侵犯。这是由于许多中国人对西方人所说的“隐私”是比较陌生的,而汉语中也没有与privacy相当的词语。中国人追求“群体本位”,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归属于某个群体当中,这种情况与西方重视privacy是不同的。
2.称谓
在中国,古时对于尊亲和帝王的名讳有不能称说,非说不可时
则要回避或用别的字眼代替的习惯,这就是所谓的“避讳”。随着时代的发展,因封建观念、等级制度产生的避讳现象已经不复存在,但是在称呼上仍有禁忌。下级多以姓加职务、职称称呼上级,比如“王总”、“张教授”等;平辈之间也常在姓前冠以“老”或“小”字。总之,直呼姓名一直被认为是失礼的举动。而通常西方人在互相称呼时直接在姓前加mr.| mrs.或miss.;如果被称呼者带有头衔,就用其头衔加上姓来称呼,如“professor smith”,“doctor green”。大家可以象朋友那样平等相处,也可以以名相称。在有地位的家族中,父子同名的现象也不少见。这些现象都说明,在英语国家,姓名不是语言禁忌的内容,无需回避。
3.“老”
中西方对待“老”的态度有着天壤之别。中国是一个敬老、爱老的国家,认为老年人有一生的宝贵经验可以传授给年轻人,长者是智慧的化身。如果称一个人“老先生”,一方面指此人年龄可称得上“老”;另一方面指此人有文化、有涵养,表达了说话人对此人的尊敬。中国人赋予老龄更加肯定的联想,如“老当益壮”,所以老年人普遍受到尊敬和照顾。而英语国家的人对“old”(老)的态度与中国人大不一样,认为“老”意味着“青春已逝”、“不中用”、“过时了”,因此人们崇尚年轻,害怕说自己“老”。老年人不说“the old people”,而是用“the senior citizen”,“the advanced in age”来表示。
4.某些数字
在中国的很多地方谈论岁数忌言73、84和100。传说是因为孔子73岁死,孟子84岁死。“百岁”常指寿之极限,所以一个百岁老人被问及年龄时会说:“99岁”,以讨吉祥。而英语国家避讳13,friday(星期五),因为耶稣遇难日恰好是13号,星期五。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对偶数和奇数的态度也不同。中国人偏爱偶数,而英语国家的人则把奇数(13除外)当作幸运的象征。
四.结语
在进行禁忌语的对比时,英汉禁忌语总体相似的“外观”实际上根植于相异的“内涵”,从其趋同的表象人手可以挖掘出英汉民族在文化上的差异。而学习语言的目的是进行交流,《圣经》将这种交流解释为人们建造一座通天塔的愿望,使得世界上出现了这么多不同的语言,使人与人的交流变得困难;但即便如此,人与人的交流是无法被语言的不通而阻挡的。随着世界全球化的发展,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语言及不同种族之间都有进行对话的可能性,即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可能性。影响跨文化交际成功的因素很多,语言与文化上的差异往往起到很大的阻碍作用,而禁忌作为一种文化的特殊表达方式,其作用更是不容忽视。不同文化和语言中禁忌语的存在加强了交流的难度,较好的学习和了解不同文化和语言的禁忌语是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